粘度和使用温度参数指征

合集下载

水的粘度0-40℃

水的粘度0-40℃

水的粘度0-40℃水的粘度 0 40℃水,这一生命之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众多科学领域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水的粘度,作为其一项重要的物理性质,对于理解水的流动行为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特性具有关键意义。

在 0 40℃的温度范围内,水的粘度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粘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液体内部的摩擦力,它决定了液体流动的难易程度。

当温度较低时,比如接近 0℃,水的粘度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的热运动相对较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导致水分子的流动受到较大的阻碍。

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冬天,水似乎变得更加“粘稠”,流动起来不那么顺畅。

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到达 40℃左右,水的粘度会逐渐降低。

这是由于温度升高使得水分子获得了更多的能量,热运动加剧。

分子之间的距离有所增加,相互作用相对减弱,从而水分子能够更自由地移动,水的流动变得更加容易。

这种温度对水粘度的影响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有着重要的体现。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液体的输送和搅拌过程中,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变化对于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如果在低温环境下输送水,由于粘度较大,可能需要更大的压力来推动水的流动,从而增加了能耗和设备的负担。

而在较高温度下,由于水的粘度降低,相同条件下的输送会更加轻松,节省了能源和成本。

在生物领域,水的粘度变化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人体内的许多生理过程都涉及到液体的流动,包括血液的循环、细胞内物质的运输等。

当人体体温发生变化时,水的粘度也会相应地改变,这可能会对生理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在发烧时,体温升高可能会导致体内水的粘度降低,从而影响一些生物分子的运输和代谢过程。

在环境科学中,水的粘度变化对于水在土壤、河流和海洋中的流动和分布也具有重要意义。

温度的差异会导致水的粘度不同,进而影响水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水的粘度在 0 40℃范围内的变化,科学家们通常会采用各种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

气体粘度与温度关系

气体粘度与温度关系

气体粘度与温度关系引言:气体粘度是描述气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程度的物理量,是气体流动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粘度的大小与气体的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探讨气体粘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一、气体粘度的定义与测量方法气体粘度是指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分子运动速度的结合体现。

粘度的单位是帕斯卡·秒(Pa·s),常用的单位还有标准立方厘米/秒(cm^2/s)和毫帕·秒(mPa·s)。

测量气体粘度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1. 滴流法:利用粘度计测量气体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毛细管的流动时间,从而计算出粘度。

2. 旋转圆盘法:将气体置于旋转圆盘上,测量气体流动造成的转盘扭转角度,进而计算出粘度。

3. 球状旋转子法:将气体置于旋转球体上,测量球体受到的阻力,由此计算出粘度。

二、气体粘度与温度的关系气体粘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这是因为气体的粘度主要由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而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气体粘度下降。

具体来说,气体粘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安德拉德-奥斯特沃尔德(Andrade-Ostwald)公式表示:η = A × exp(B/T)其中,η表示气体粘度,A和B是与气体性质相关的常数,T表示温度。

公式中的指数函数表明了气体粘度与温度之间的指数关系,即随着温度的升高,粘度呈指数型下降。

三、影响气体粘度的因素除了温度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对气体粘度产生影响,包括压力、分子大小和形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等。

1. 压力:在相同温度下,气体的粘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这是因为压力的增加会使气体分子更加紧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从而增加了气体的粘度。

2. 分子大小和形状: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也会对气体粘度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分子较大、较长的气体粘度较大,而分子较小、较短的气体粘度较小。

润滑剂主要质量指标

润滑剂主要质量指标
是表示润滑油随温度变化的指标,是一个相对值。指数高则表示润滑油随 温度变化小
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润滑油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 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闪点是一个安全指标,闪点在45℃ 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
润滑油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至油不流动时的最高温度,称为凝点。它是 评价油品低温流动性能的指标,凝点高的油不能在低温下使用,一般润滑油 的使用温度应高于润滑油凝点10~20℃
是指存在于油品中所有不溶于规定溶液的杂质,以占润滑剂质量的百分数 表示。主要是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混入泥砂、灰尘、铁屑和金属粉末 等。润滑剂中机械杂质会磨损机件、增大残炭和灰分的数量,降低抗氧化安 定性
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润滑剂在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留物。以质量分数表 示,通常灰分含量很小,但在加入高灰分添加剂的润滑剂中,灰分含量会增 大,灰分多,使润滑油膜不能均匀地形成,影响正常润滑,甚至造成机械设 备磨损
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了的润滑油开始连续流动时的最低温度,称为倾 点。它是表示油品低温流动性能的指标,由于倾点比凝点更能反映低温流动 性能,因此多用倾点表示低温流动性能
是指润滑剂中含水量的质量分数。含水量小于0.03%即为痕迹。若没有水 分时则认为是无。润滑剂中应防止混入水分,混入水分会使油膜强度降低、 润滑剂变质,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
又称剪切安定性,表示润滑脂在机械工作条件抵抗稠度变化的能力
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油品对金属的腐蚀程度,主要检验油品中有机酸、碱 对金属的腐蚀状况
指能溶于水的无机酸或碱性物质。水渗性酸或碱对金属腐蚀严重,油品中 不允许其存在
中和用沸腾乙醇从1g油品中提出酸性物质所需要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 值,以mg(KOH)/g表示。中和用沸腾乙醇100mL油品提出酸性物质所需要 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度,以mg

有机化合物粘度及粘度温度系数

有机化合物粘度及粘度温度系数

8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16 卷
除脂肪醚外、酮和脂值也较低. 酯、酸酐和硝基化合物的 R 值稍高一些, 特别是多元酯如 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和甘油三丁酸酯 R 值明显偏高.
此外, 芳香族化合物的粘度指数 R 一般也比脂肪族化合物高一些.
5 醇、酚及羧酸
表 2 环烷烃和芳香烃的沸点和粘度
化合物名称
环戊烷 环己烷 环庚烷 环辛烷 环己烯
沸 点 ℃ 49. 2 80. 7 118. 5 148. 5 83
粘 度
Γ(cp ) 0. 4563 0. 9843 1. 513 2. 173
0. 66
粘度指数
R 1. 74 2. 73 2. 85 3. 02 1. 79
第3期
沈雨生等: 有机化合物的粘度及粘度的温度系数 7
表 3 卤代烃类的沸点与粘度
化合物名称
氯甲烷 12氯丙烷 32氯丙烯 12氯丁烷 氯代叔丁烷 二氯甲烷 1. 22二氯乙烷 三氯甲烷 1. 1. 22三氯乙烷 四氯化碳 溴乙烷
沸 点 ℃
- 24. 2 46. 6 45 78. 4 51. 5 40 83. 7 61. 7
粘 度
Γ(cp ) 0. 597 1. 20 2. 256 2. 948 4. 0143 7. 013 8. 713 1. 363 11. 853 20. 8
粘度指数
R 1. 94 3. 41 5. 28 5. 64 6. 26 7. 38 7. 55 3. 20 11. 8 16. 8
化合物名称
异丙醇 异丁醇 仲丁醇 3- 戊醇 环己醇 苄 醇 乙二醇 丙三醇 乙 酸 丙 酸
二乙酯 甘油三丁酸酯
硝基甲烷 硝基苯 乙酸酐
沸 点 ℃

润滑油的粘度和粘度指数

润滑油的粘度和粘度指数

润滑油的粘度和粘度指数
介绍
粘度:粘度是润滑油流动时内摩擦阻力的程度,亦即内摩擦力的量度。

通常将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三种。

粘度是
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评定与选用及代用的主要指标。

动力粘度:动力粘度是液体在一定切应力下流动时,其内摩擦力的量度。

相对粘度:相对粘度是采用不同的特定粘度计所测得的条件单位表示的粘度,一般有恩氏粘度,赛氏粘度,雷氏粘度三种表示方法。

运动粘度: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力作用流动时,其内摩擦力的量度。

计量单位mm2/s。

我国将润滑油的粘度按其大小分为20个等级,叫粘度等级。

粘度是润滑油重要质量指标,粘度过小,会形成半液体润滑或边界润滑,从而加速摩擦副磨损,且也易漏油;粘度过大,流动性差,渗透性与散热性差,内摩擦阻力大,超动困难,消耗功率大。

因此,合理选择粘度,是摩擦副充分润滑的保证。

粘温特性:润滑油的特性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成粘温特性。

目前多用粘度指数Ⅵ表示粘温特性的好坏。

一般油的Ⅵ值越大,表示它的粘度值随温度变化越大,因而越适合用于温度多变或变化范围广的场合。

该油品的粘温特性越好。

Ⅵ=0的油用0Ⅵ表示,Ⅵ=100的油用100Ⅵ表示。

粘度指数是一经验值,它是用粘度性能好(粘度指数定为100)和粘度性能较差(粘度指数定为0)的两种润滑油为标准油,以40℃和100℃的粘度为基准进行比较而得出的。

粘度指数的分类。

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粘度指数粘度指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粘度指数是描述流体在不同温度下粘度变化情况的一个重要物性参数。

它是指在规定温度范围内,液体粘度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的量的大小。

通俗地说,粘度指数表示了油品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动性能,可以作为评价润滑油品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粘度指数的值越高,说明油品在温度变化时其粘度变化不大,流动性能稳定性较好;而粘度指数的值越低,则表示油品在温度变化时其粘度变化较大,流动性能不稳定。

粘度指数的研究和测量对于润滑油品的选择、使用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液体流体性能控制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粘度指数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应用领域,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的物性参数。

json"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探讨。

首先,第二部分将介绍粘度指数的定义,包括其物理意义和数学表达式。

其次,第三部分将详细介绍粘度指数的测量方法,从实验原理到具体操作步骤。

最后,第四部分将探讨粘度指数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深入探讨,读者将能全面了解粘度指数的意义、测量方法和应用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粘度指数这一重要的物理性质参数,通过介绍粘度指数的定义、测量方法和应用领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同时,我们将分析粘度指数在工程实践中的意义和作用,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展望未来对粘度指数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对粘度指数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为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正文2.1 粘度指数的定义粘度指数是描述液体在不同温度下流动性能变化的一个指标。

它是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测量液体的粘度,然后计算出来的一个数值。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变化越小;反之,粘度指数越低,表示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变化越大。

机油粘稠度与温度关系曲线

机油粘稠度与温度关系曲线

机油粘稠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常通过一个被称为"粘度指数(Viscosity Index,简称VI)"的参数来描述。

粘度指数越高,机油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变化就越小。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机油粘度与温度之间的大致关系:
低温下(寒冷环境):
机油在低温下会变得更加粘稠,这对于冷启动时的引擎润滑至关重要。

低温下的机油粘度通常用W(Winter)标识,比如5W-30。

高温下(高温环境或运行中的引擎):
高温下,机油会变得较为稀薄,以更好地润滑引擎的各个部件。

这有助于减小摩擦,提高燃油效率。

高温下的机油粘度通常用一个单一的数字标识,如30、40或50。

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越高,机油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变化越小。

这对于引擎在不同工作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润滑性能很重要。

通常,高质量的机油会具有较高的粘度指数。

温度与机油粘度之间的具体关系受到机油的配方和添加剂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机油(合成机油、矿物机油等)以及不同品牌的机油都可能有不同的性能特点。

因此,最准确的信息通常可以在机油规格表中找到,这些表会详细说明在不同温度下机油的粘度特性。

机油技术参数解读

机油技术参数解读

机油技术参数解读
机油技术参数是指机油的各项性能指标,根据不同的标准和需求,机油的技术参数也会有所差异。

以下是对常见机油技术参数的解读:
1. 粘度:指机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动性能,常用的粘度等级有SAE 5W-30、10W-40等。

冷启动时较低的数字(如5W)表
示机油在低温环境下的流动性能好,而较高的数字(如30)
则表示机油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好。

2. 闪点:指机油在高温下能闪烁起火的最低温度,通常以摄氏度(℃)为单位。

闪点越高,表示机油在高温下的耐热性越好。

3. 凝点:指机油在低温下开始凝固的最低温度,通常以摄氏度(℃)为单位。

凝点越低,表示机油在低温环境下的流动性能越好。

4. 碱值和酸值:机油中的添加剂能够中和机油中产生的酸性物质,碱值和酸值分别表示机油中的中和能力和酸性物质的含量。

较高的碱值和较低的酸值通常表示机油的抗氧化性和清洁性好。

5. 黏度指数:表示机油在不同温度下粘度变化的能力,黏度指数越高,表示机油的粘度在不同温度下变化较小,稳定性好。

6. 加工工艺:机油的加工工艺指的是生产机油的方法和技术,不同的加工工艺可能会影响机油的性能表现。

总之,机油技术参数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油的性能特点,选择适合的机油来保护发动机,并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润滑剂分析常用理化指标和意义

润滑剂分析常用理化指标和意义

润滑剂分析常用理化指标和意义1.粘度液体受外力作用移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粘度。

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较低。

它是润滑油的主要技术指标,粘度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的依据,对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等有决定性的意义。

我国常用运动粘度、动力粘度和条件粘度来表示油品的粘度。

测定运动粘度的标准方法为GB/T 265、GB/T 11137,即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的时间。

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就是该温度下液体的运动粘度。

运动粘度的单位为m2/s,通常实际使用单位是mm2/s。

国外相应测定油品运动粘度的标准方法主要有美国的ASTM D445、德国的DIN 51562和ISO 3105等。

某些油品,如液力传动液、车用齿轮油等低温粘度通常用布氏粘度计法来测定。

我国的GB/T 11145、美国的ASTM D2983和德国的DIN 51398等标准方法。

粘度是评定润滑油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理化性能指标,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绝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其40℃时中间点运动粘度的正数值来表示牌号的,粘度是各种设备选油的主要依据;选择合适粘度的润滑油品,可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可靠地工作。

通常,低速高负荷的应用场合;选用粘度较大的油品,以保证足够的油膜厚度和正常润滑;高速低负荷的应用场合,选用粘度较小的油品,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的起动和运转力矩,运行中温升小。

测定不同温度下粘度,可计算出该油品的粘度指数,了解该油品在温度变化下的粘度变化情况,另外,粘度还是工艺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

粘度的度量方法分为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两大类。

绝对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两种;相对粘度有恩氏粘度、赛氏粘度和雷氏粘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粘度指数粘度指数是一个表示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的参数。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粘度减小;温度降低,粘度增大。

这种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叫做粘温性能。

沥青标准粘度计的特点及使用 沥青标准粘度计技术指标

沥青标准粘度计的特点及使用 沥青标准粘度计技术指标

沥青标准粘度计的特点及使用沥青标准粘度计技术指标沥青标准粘度计是依据交通部行业标准T0621沥青标准粘度试验的规定制造;用于测定液体石油沥青、煤沥青、乳化沥青在流动状态时的粘度。

仪器接受微电脑掌控沥青标准粘度计是依据交通部行业标准T0621沥青标准粘度试验的规定制造;用于测定液体石油沥青、煤沥青、乳化沥青在流动状态时的粘度。

仪器接受微电脑掌控。

沥青标准粘度计使用方法:使用前应检查各部分是否正常,并注意水槽内是否清洁,油槽孔内有无障碍物,按下列次序进行试验。

好注水漏斗,注入的水不能超过规定的刻线。

取下油槽盖。

依据试验沥青的标号和技术规范选择好油槽泄油孔的直径。

用金属提杆堵塞泄油孔。

取沥青样放入烧杯中加热熔化,倒入油槽。

盖好油杯盖。

依据各种沥青的要求对温度设定进行设定:按住↑或↓按键使温度窗口显示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松开按键:打开电源开关,开始加热;开动搅拌开关,当温度达到时,恒温1—3min。

提起球塞,利用标记悬挂在试样管边上,等试样流入接受瓶或量筒达25ml(量筒刻度50mL)时,计取时间,待试样流出75mL (量筒刻度100mL)时,停止计时。

计取试样流出50mL所经过的时间,即为试样的粘度。

详见交通部行业标准JTJ052—2000中的(T0621—93)进行试验。

沥青标准粘度计结构特点:高精度智能表控温,温度更精准。

循环水泵掌控水循环。

控温范围:室温-90℃。

设有电子记时器。

设有冷光照明。

沥青标准粘度计技术参数:工作电源:AC220V±10% ;50Hz。

环形水槽:内径160mm,深116mm。

盛样管:一套4个,流孔大小分别为φ10mm±0.025mm;φ5mm±0.025mm;φ4mm±0.025mm;φ3mm±0.025mm。

球塞规格:球部直径12.7mm±0.05mm;标记高92mm±0.25mm。

球部直径6.35mm±0.05mm;标记高90.3mm±0.25mm。

水的粘度0-40℃

水的粘度0-40℃

水的粘度0-40℃水的粘度 0 40℃水,这个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的物质,对于生命的存在和许多自然现象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在研究水的性质时,粘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参数。

在 0 40℃这个常见的温度范围内,水的粘度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众多领域,如工程、化学、生物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粘度。

简单地说,粘度就是液体内部阻碍其流动的一种性质。

想象一下,把水比作一群正在移动的人,如果这群人之间的相互阻碍较小,他们就能相对轻松快速地移动,这就类似于粘度较低的液体;反之,如果他们之间相互牵扯、阻碍较大,移动就会变得困难和缓慢,这就类似于粘度较高的液体。

在 0℃时,水的粘度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相对增强,导致水分子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从而增加了液体内部的阻力,使得水的流动变得较为困难。

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到达 40℃的过程中,水的粘度会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使得水分子获得了更多的能量,热运动加剧,分子之间的间距增大,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减弱。

这样一来,水分子在流动时受到的内部阻力减小,水的流动性增强,表现为粘度的降低。

这种温度对水粘度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体现。

在工业生产中,例如化工流程和机械润滑系统,如果需要水作为介质来传输物质或减少摩擦,就需要考虑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变化,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效率。

比如,在寒冷的冬季,一些管道中的水可能会因为粘度增加而流动缓慢,甚至有可能结冰堵塞管道。

而在炎热的夏季,相同管道中的水由于粘度降低,流动会更加顺畅。

在生物领域,水的粘度变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体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当人体体温发生变化时,血液中水的粘度也会相应改变。

体温过低时,血液粘度增加,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和氧气、营养物质的输送;而体温过高时,血液粘度降低,虽然流动性增强,但也可能对血管壁造成更大的压力。

在食品加工行业,水的粘度也会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工艺。

40℃粘度和100℃粘度

40℃粘度和100℃粘度

40℃粘度和100℃粘度导言:粘度是液体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液体的内摩擦阻力大小。

温度是影响粘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温度升高会使液体的粘度降低。

本文将以40℃和100℃两个温度点为例,探讨液体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以及其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一、粘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粘度是指液体在受力作用下,流动时的内摩擦阻力。

通常用牛顿流体的流动性来描述粘度,即单位面积上的切应力与流动层之间的切变速率之比。

粘度的单位是帕斯卡秒(Pa·s)或者毫帕秒(mPa·s)。

常见的测量粘度的方法有多种,如旋转式粘度计、滴定式粘度计、滚动式粘度计等。

这些方法都通过测量液体在受力作用下的流动性来得到粘度值。

二、温度对粘度的影响温度是影响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液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这是由于温度升高会增加液体分子的热运动速度,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降低了内摩擦阻力。

在40℃和100℃两个温度点上,液体粘度的变化具体如下:1. 40℃粘度在40℃温度下,液体的粘度较高。

这是因为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液体分子的热运动速度较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导致了较大的内摩擦阻力。

高粘度的液体在流动时会受到较大的阻力,流动速度较慢。

2. 100℃粘度在100℃温度下,液体的粘度较低。

这是由于在较高的温度下,液体分子的热运动速度增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了较小的内摩擦阻力。

低粘度的液体在流动时会受到较小的阻力,流动速度较快。

三、粘度与实际应用的关系粘度的大小对很多实际应用都有重要影响,下面以两个例子说明:1. 工业生产中的液体输送在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将液体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

液体的粘度会影响输送的效率和能耗。

例如,如果输送的液体粘度较高,就需要更大的输送功率和更长的输送时间,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在设计输送系统时,需要考虑液体的粘度对输送过程的影响。

2. 润滑油的选择在机械设备中,润滑油的选择非常关键。

物理化学粘度法教案中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物理化学粘度法教案中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物理化学粘度法教案中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粘度是指流体的内摩擦阻力,是衡量流体黏滞性的物理量,它与温度密切相关。

在物理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粘度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与温度的关系。

本文将围绕物理化学粘度法教案中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展开讨论。

一、粘度的定义和单位粘度是衡量流体黏滞性的物理量,常用符号为η(希腊字母eta)。

它反映了流体内部颗粒之间相互摩擦的程度,单位是帕斯卡秒(Pa·s),也可用Poise(P)作为单位,1P=0.1Pa·s。

二、粘度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测量粘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见的是旋转黏度计法和滴定黏度计法。

1. 旋转黏度计法旋转黏度计法通常采用柏氏型旋转黏度计,通过转速与粘度之间的关系来测量粘度。

由于旋转黏度计的原理较为复杂,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验步骤和仪器操作进行教学。

2. 滴定黏度计法滴定黏度计法是通过测量流体在垂直导管中的落滴速度来测定粘度的方法。

该方法操作简单,适合用于学生的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粘度与流体黏滞性的关系。

三、粘度与温度的关系粘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流体的粘度会下降。

这与流体的分子运动情况有关。

1. 分子运动论解释根据分子运动论,温度的升高会导致流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间距增大,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这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流体的黏滞性降低,粘度减小。

2. 温度对粘度的影响不同物质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规律不尽相同。

一些物质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呈线性减小趋势,例如低聚物和矿物油。

而某些物质的粘度随温度变化呈非线性关系,如聚合物溶液和高分子液晶。

四、粘度与温度关系的应用粘度与温度关系的研究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石油工业在石油勘探、开采和炼油过程中,需要对原油和石油产品的粘度进行测量。

根据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调节温度和添加适当的添加剂,以改变石油产品的粘度,提高石油产品的流动性和输送性。

2. 化工工业在化工生产中,需要控制某些液态原料的粘度,以保证工艺过程的顺利进行。

什么是粘度?如何度量?

什么是粘度?如何度量?

什么是粘度?如何度量?一、粘度的概念和定义粘度是液体内部阻碍其流动的特性之一。

具体来说,粘度是指液体在外力作用下,内部分子之间相互摩擦阻碍其自由流动的程度。

粘度能够反映液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是评价液体流动性质的重要物理量之一。

二、粘度的度量方法1. 流动法:流动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基于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测量液体在重力或外力作用下通过体积的时间来求解粘度。

2. 球体落体法:这种方法在流体力学中广泛应用。

通常使用球体在粘度液体中自由下落的时间来计算粘度。

3. 旋转粘度计法:该方法通过旋转的方式测量液体的粘度。

将样液加载在旋转的螺旋状圆柱体内,通过测量扭矩和角速度的关系来计算粘度。

三、粘度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粘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导致液体粘度的下降,因为温度升高会使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活动性增强,摩擦减小,从而导致粘度减小。

2. 溶质浓度:溶质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增加溶质浓度会导致液体粘度的增加,因为溶质的溶解会干扰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了分子间的摩擦。

3. 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指施加在液体上的外部力,如重力、机械应力等。

外力作用越大,粘度也会随之增加。

四、粘度的应用1. 工业领域中,粘度是评估液体输送和流动性能的重要指标。

它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食品等行业。

2. 医学领域中,粘度被用作血液和其他生物液体黏度的评价指标。

它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材料学中,粘度则用作评估涂料、塑料、胶水等材料的流动性能和适用性。

总结起来,粘度作为评估液体流动性质的重要物理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流动法、球体落体法、旋转粘度计法等方法,可以对粘度进行度量。

粘度受到温度、溶质浓度以及外力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它的变化对不同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在工业、医学还是材料学领域,粘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对应用研究和技术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聚醚粘度与温度关系

聚醚粘度与温度关系

一 YD-403粘度与温度关系
YD-403粘度在120℃时只有12 mPa.s ,120~40℃之间粘度变化不大,40~25℃之间粘度随温度降低急剧增加,一般聚醚多元醇都表现为这种规律。

二 YD-1050溶糖过程中的粘度变化
模拟实际工艺过程,实验结果如下
1 常温下按配方比例抽入丙二醇﹑水、KOH 、糖,启动搅拌,转速70rpm ,此时粘
度较大,约3500mPa.s 。

2 升温至60℃,以70rpm 速度搅拌,30min 后糖部分溶解,此时粘度约1500 mPa.s 。

3 升温至70℃,以70rpm 速度搅拌,准备加丙烷前,此时粘度约1050mPa.s 。

4 升温至80℃,以70rpm 速度搅拌,正常加丙烷,此时粘度约480mPa.s 。

由于1050溶糖体系为液固混合体系,不具备牛顿型流体特性,因此,用化验室现在的旋转粘度计测不出该体系的真实粘度。

以上数据只供参考。

v i (m P .s )
T(0
C)
图1 YD-403粘度与温度关系。

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含义

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含义

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含义1、粘度黏度是液体流动时流体的内阻力,也就是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

黏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而流动性越差。

一般所讲润滑油膜的厚薄就是指黏度的大小。

黏度越高的油品,所形成的油膜会越强,但液体流动阻力亦会增加。

所以,选用适当的黏度是选择润滑油的首要条件,也因此,工业润滑油以黏度值作为润滑油的号数(ISO黏度级别)。

例如,ISO黏度级别 VG 46 就是40℃的运动黏度值为46±10%。

黏度的测量方法是∶在规定温度下,规定量的油流经一个细管的时间来衡量。

(如左图)。

测量用的玻璃管和被测油置于恒温的水浴中在规定温度下恒温玻璃管上有刻度,乘上时间,便可得出黏度,单位是mm2/s。

2、粘度指数润滑油的黏度对润滑的效果影响很大,而温度则是影响黏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参数。

温度变化时,润滑油的黏度也随著变化,温度升高则黏度变小,温度降低则黏度变大。

为了使机器得到良好的润滑,就需要润滑油在机器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保持合适的黏度。

因此,我们希望润滑油的黏度受温度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小。

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就是所谓的黏温性能。

通常,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小谓之黏温性能好;反之,则谓之黏温性能差。

润滑油的黏温性能与其组成有关,由不同原油或不同馏份或不同精制工艺制得的润滑油之黏温性能会不相同,一般环烷基油的黏温性能差,石蜡基油的黏温性能好,而加氢裂化油的黏温性能更好。

评价油品的黏温特性最广泛采用黏度指数(简写VI),这是润滑油的一项重要品质指标。

黏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的黏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黏温性能越好。

黏度指数是用黏温性能较好(VI=100)和黏温性能较差(VI=0)的两种润滑油为标准油,以40℃及100℃的黏度为基准进行比较而得出。

黏度指数最简便、快捷的求取方法是通过已知该油品的40℃与100℃运动黏度从《石油产品黏度指数表》(GB/T2541-88)中求取。

机油粘度与温度对应及适用地区表

机油粘度与温度对应及适用地区表

机油粘度与温度对应及适用地区表稀粘度适应温度适用地域(中国)∣5W30 -35℃至30℃新车及北方冬季∣10W30 -25℃至30℃新车及北方冬季∣10W40 -25℃至40℃大部分地区适用↓15W40 -20℃至40℃南方地区5w-40 -30--40度稠20W50 -15℃至50℃南方热带地区及磨损严重的旧车SAE是英文“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缩写,大家能看见机油罐上会有SAE40,SAE50 或SAE15W-40、SAE5W-40这样的标记,它代表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粘度等级。

W代表冬季使用的机油,前面的数值越小,代表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低,一横后面的数值则代表非冬季使用系列,数值越大,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高。

象SAE40,SAE50这样只有一组数值的是单级机油,不能在寒冷的冬季使用。

象SAE15W-40、SAE 5W-40这样两组数值都有,这就代表这种机油是先进的"多级机油",适合从低温到高温的广泛区域,粘度值会随温度的变化给予发动机全面的保护。

一般说来,可依据车辆所在地常年气温选择机油,具体推荐如下:生产日期与保质期的说明:根据北美和欧洲的法律法规,所有的化学品未开封前都是没有保质期的,可以长期存放,所以原包装的英文说明上是没有“shelf life”的。

但是根据中国国内的法律法规,是必须标有保质期才可在市场上销售,所以购买霍尼韦尔的化学养护用品是不需要担心商品的保质期。

(SAE)适用的环境温度(°C)5w -3010w -2515w -2020w -1530 3040 4050 50多级油的优点1.全年使用,延长发动机寿命,减少磨损(减少冷启动引起的磨损);2.提高燃油经济性;3.降低润滑油消耗;4.减少磨损;5.提供良好低温润滑性;6.更长的换油期;7.大多数重负荷发动机制造商推荐。

目前,机油分类体系以美国石油协会(APT)品质分类系统使用最为广泛,它是根据机油的工作能力,采用简单的代码来描述发动机机油的。

api 粘度标准

api 粘度标准

粘度是液体流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描述液体的黏稠程度或阻力。

在不同的工业领域和应用中,各种液体都有其特定的粘度要求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粘度及其标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什么是粘度?粘度是液体内部分子间相互摩擦所产生的阻力,也可以理解为液体的黏稠程度。

粘度的单位通常使用帕斯卡秒(Pa·s)或毫帕秒(mPa·s)来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还会使用其他单位如厘泊(cP)等。

二、粘度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粘度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液体粘度降低,原因是温度升高会增加液体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减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压力:对于某些特殊液体,例如高聚物溶液或油藏液体,压力的变化可能会对粘度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液体的粘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3. 成分:液体的成分会直接影响其粘度。

不同物质、混合物或溶液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结构,因此它们的粘度也会有所不同。

三、粘度标准的作用粘度标准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用于以下方面:1. 质量控制:粘度标准可用于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例如,在润滑油、涂料和胶黏剂等行业,通过检测粘度来判断产品的品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 工艺优化:粘度标准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选择最适合工艺要求的液体。

通过了解液体的粘度范围,可以调整工艺参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3. 材料研究:粘度标准可用于研究新材料的性能。

例如,在聚合物研究中,通过测量粘度可以评估聚合反应的进行情况,并推断出材料的分子大小和分布。

4. 流体力学:粘度标准是流体力学研究中的基础参数。

通过粘度的测量,可以计算出液体的黏性阻尼、雷诺数等重要物理量,从而深入了解流体运动的规律。

四、常见粘度标准1. ISO粘度等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套粘度等级标准,用于描述液体的粘度范围。

在润滑油行业,常见的ISO粘度等级有ISO VG 32、ISO VG 68等,其中VG表示粘度等级。

油液粘度的衡量参数

油液粘度的衡量参数

油液粘度的衡量参数油液粘度是衡量油液流动性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油液在外力作用下的阻力大小。

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粘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它直接影响到油液的流动和传递性能。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衡量油液粘度的参数。

一、动力粘度(Kinematic Viscosity)动力粘度是指单位质量的油液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固定距离的流动性能。

动力粘度的单位是m²/s或cSt(厘斯托克)。

动力粘度越大,油液的流动越困难。

动力粘度可以通过测量流经标准粘度杯的时间来得到,通过比较流经标准油液与待测油液的时间差别来得到待测油液的动力粘度。

二、运动粘度(Absolute Viscosity)运动粘度是指单位面积的油液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长度的固定距离的流动性能。

运动粘度的单位是N·s/m²或Pa·s。

运动粘度的数值越大,油液的流动阻力越大,流动性能越差。

三、相对粘度(Relative Viscosity)相对粘度是指油液在某一温度下的运动粘度与纯水在同一温度下的运动粘度之比。

相对粘度是无量纲的,它可以通过测量油液和纯水的运动粘度来得到。

相对粘度越大,油液的流动阻力越大。

四、粘度指数(Viscosity Index)粘度指数是衡量油液粘度随温度变化程度的指标。

粘度指数高的油液,在温度变化时,其粘度变化较小,流动性能更稳定。

而粘度指数低的油液,在温度变化时,粘度变化较大,流动性能较不稳定。

粘度指数可以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的运动粘度来计算得到。

五、运动粘度温度系数(Viscosity Temperature Coefficient)运动粘度温度系数表示油液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

它可以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的运动粘度来计算得到。

运动粘度温度系数越小,油液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敏感性越低。

六、流变指数(Rheological Index)流变指数是描述流体流变特性的一个参数。

对于牛顿流体来说,流变指数为1,表示其粘度不随剪切速率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BLE 6. LOWEST ON-WING VISCOSITY VALUES FOR DE/ANTI-ICING FLUIDS(See Page 3 for Table 6 Notes)(See Page 3 for Table 6 Notes)(Table 6 Notes)NOTES1 Significance of this Table: The viscosity values in this table are those of the fluids provided by the manufacturers for holdovertime testing. For the holdover time guidelines to be valid, the viscosity of the fluid on the wing shall not be lower than that listed in this table. The user should periodically ensure that the viscosity value of a fluid sample taken from the wing surface is not lower than that listed.2 The Aerospace Information Report (AIR) 9968 viscosity method should only be used for field verification and auditingpurposes; when in doubt as to which method is appropriate, use the manufacturer method. Viscosity measurement methods are indicated as letters (in parentheses) beside each viscosity value. Details of each measurement method are shown in the table below. The exact measurement method (spindle, container, fluid volume, temperature, speed, duration) must be used to compare the viscosity of a sample to a viscosity given in this table.3 Measurements using the AIR 9968 method do not provide stable, reliable results. Use the manufacturer method to evaluatethe viscosity of this fluid.Method BrookfieldSpindleContainerFluidVolumeTemp. Speed Durationa LV1(with guard leg)600 mL low form (Griffin) beaker 575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b LV1(with guard leg)600 mL low form (Griffin) beaker 575 mL* 20°C 0.3 rpm 33 minutes 20 secondsc LV2-disc(with guard leg)600 mL low form (Griffin) beaker 425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d LV2-disc(with guard leg)250 mL tall form (Berzelius) beaker 200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dd LV2-disc(with guard leg)200 mL tall form (Berzelius) beaker 155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e LV2-disc(with guard leg)150 mL tall form (Berzelius) beaker 135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f SC4-34/13R small sample adapter 10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g SC4-34/13R small sample adapter 10 mL 20°C 0.3 rpm 15 minutes 0 secondsh SC4-34/13R small sample adapter 10 mL 20°C 0.3 rpm 30 minutes 0 secondsi SC4-31/13R small sample adapter 10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j SC4-31/13R small sample adapter 10 mL 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k SC4-31/13R small sample adapter 9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l SC4-31/13R small sample adapter 9 mL 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m LV0 UL adapter 16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n LV1 big sample adapter 50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o LV1 big sample adapter 55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p LV2-disc big sample adapter 60 mL 20°C 0.3 rpm 10 minutes 0 seconds *If necessary, adjust fluid volume to ensure fluid is level with notch on the spindle shaft(See Page 11 for Table 7 Notes and Cautions)(See Page 11 for Table 7 Notes and Cautions)TABLE 7. LOWEST OPERATIONAL USE TEMPERATURES OFANTI-ICING FLUIDS (CONT’D)(See Page 11 for Table 7 Notes and Cautions)TABLE 7. LOWEST OPERATIONAL USE TEMPERATURES OFANTI-ICING FLUIDS (CONT’D)(See Page 11 for Table 7 Notes and Cautions)TABLE 7. LOWEST OPERATIONAL USE TEMPERATURES OFANTI-ICING FLUIDS (CONT’D)(See Page 11 for Table 7 Notes and Cautions)TABLE 7. LOWEST OPERATIONAL USE TEMPERATURES OFANTI-ICING FLUIDS (CONT’D)(Table 7 Notes and Cautions)NOTES1. The lowest operational use temperature (LOUT) for a given fluid is the warmer of:a) The lowest temperature at which the fluid meets the low and/or high speed aerodynamicacceptance test; orb) The actual freezing point of the fluid plus its freezing point buffer of 10 °C (18 °F).The values in this table were provided by the fluid manufacturer and were determined using pre-production fluid samples when available. In some cases, the fluid manufacturer requested the publication of a more conservative value than the pre-production test value.2. If uncertain whether the aircraft to be treated conforms to the low speed or the high speedaerodynamic test, consult the aircraft manufacturer. The aerodynamic test is defined in SAE AS 5900 (latest version).3. Manufacturer had not provided LOUT information at the time of this publication.4. Manufacturer has indicated fluid not tested.5. Fluid was not retested for low speed aerodynamics. This data will be removed four years after theexpiry of the last low speed aerodynamics test.CAUTIONS:∙LOUT data provided in this table is based on the manufacturer’s data.∙Type I fluids supplied in concentrated form must not be used in that form and must be diluted.∙For Type I fluids that are intended to be diluted, the LOUT is derived from a dilution that provides the lowest operational use temperature. For other dilutions, determine the freezing point of the fluid and add a 10 °C (18 °F) freezing point buffer, as this will usually yield a higher (warmer) and more restrictive operational use temperature. Consult the fluid manufacturer or fluid documentation for further clarification and guidance on establishing the appropriate operational use of a diluted fluid.TABLE 8. LIST OF FLUIDS TESTED FOR ANTI-ICING PERFORMANCEANDAERODYNAMIC ACCEPTANCE (2014-2015)(See Page 16 for Table 8 Notes)Type I Deicing/Anti-Icing Fluids1TABLE 8. LIST OF FLUIDS TESTED FOR ANTI-ICING PERFORMANCEANDAERODYNAMIC ACCEPTANCE (CONT’D)(See Page 16 for Table 8 Notes)Type I Deicing/Anti-Icing Fluids1 (continued)Type II Deicing/Anti-Icing Fluids2Type III Deicing/Anti-Icing Fluids2Type IV Deicing/Anti-Icing Fluids2TABLE 8. LIST OF FLUIDS TESTED FOR ANTI-ICING PERFORMANCEANDAERODYNAMIC ACCEPTANCE (CONT’D)(Table 8 Notes)NOTES1. This table lists fluids that have been tested with respect to anti-icing performance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SAE AMS 1424, Paragraph 3.5.2 and aerodynamic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SAE AMS 1424, Paragraph 3.5.3 only by the Anti-IcingMaterials 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Quebec at Chicoutimi, Canada,web site: www.uqac.ca/amil. The end user is responsible for confirming that other SAEAMS 1424 technical requirement tests, such as materials compatibility, and stability, etc,have been performed by contacting the fluid manufacturer.2. This table lists Types II, III, or IV fluids that have been tested with respect to anti-icing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SAE AMS 1428, Paragraph 3.2.4 andaerodynamic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SAE AMS 1428, Paragraph 3.2.5 only by theAnti-Icing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Quebec at Chicoutimi,Canada, web site: www.uqac.ca/amil. The end user is responsible for confirming thatother SAE AMS 1428 technical requirement tests, such as materials compatibility, andstability, etc, have been performed by contacting the fluid manufactur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