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
一、为人师表的概述
古有“师表”说法,孔子倡导以身作则,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的道理,他认为教师要有良好的言行举止,自身做好才能够教导学生,学生也才会听从教导。孔子身体力行,鼓励学生有方,因此被后世之人誉为“万世之表”。但为人师表一词最早出现在《北齐书·王盺书》中。“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为人,是指做人、处事、接物的一切活动;
师,是指学习、仿效;
表,是指榜样、表率;
师表,可以仿效的表率。
起初是对官吏和教师的统一要求,到了现代,专指对教师的要求。
含义:
是指教师在生活、教学和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素质与行为都可以成为他人的表率。体现在两个方面:1坡渡镇中心学校办公室姚鸿章
1、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体现的场所和区域:
教学中、生活中、社会实践中。
2、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自身体现的两个方面:
素质与行为:
A,素质包括能力素质、身心素质、道德素质等;B,行为包括教学行为、日常生活行为、社会实践行为等。
教师的素质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具体体现为:
(1)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做好自身,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的巨大教育力量来源于以身作则。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
“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在学生眼中,教师的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道德标准,教师传授的知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的表率作用特别强,因为不管愿不愿意,学生都在无形中模仿并学习者老师的行为。越小的学生学习能力越强,同时越是会把老师的言行举止当做金科玉律去做和遵守。这时候老师能否做好自身,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导学生该有一个良好的品德,那么身为教师就要做出表率,平时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模仿学习能力很强,老师的行为无不给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为人师表的表现在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含义为: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2
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的模范。)。老师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在现在社会,新文化不断出现并冲击淘汰旧文化。
过去,可能从学校学到的东西就足够应付完成教学任务,而如今,如果教师闭目塞听,自我满足,不去学习吸收新文化,那必将被现在的社会潮流所淘汰。既要为人师,那么就要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储备,还要有正确的观点去对待新事物,已学到的新知识结合自身知识,来给学生教学,解惑!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也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作为教师不单单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
备,不断学习新知识,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做到“学为人师”,还应该做到“行为世范”,教师不仅仅用知识教育学生知识,还应该以自身的品行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自己学生生命受到大巴车的威胁时,不顾危险将两名学生推到安全区域,自己双腿被压断,最终截肢。这样要求每一个教师是不切实际的!张丽莉给大家诠释了舍己救人的精神与品格,确却是值得我们学习。
(3)教师为人师表是哪种教科书都无法取代的一种力量,如果教师不能够做到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学习并传授新知识,那学生的学习最终会被电脑所代替,学生能否健康的接受新知识将无法得到保障!教师的作用也就凸显的更为3
重要。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能够光嘴上说说,为人师表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同时具备优良的品格,在学习跟生活上成为学生的榜样。
二、为人师表的特点
为人师表的基本特点从本质上说是师范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
一。"(“师范精神”首先属于哲学意义上的精神范畴,它是从事师范教育的人们所具有的一种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是教师爱业、敬业、精业、创业的基本品质。
从教育精神来看,“师范精神”是指以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为背景,以丰富深广的人文精神为渊源,以对自身与他人的人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为根本宗旨,趋美向善,修身正己、奉献示范,向着理想化的教育目标执着追求的精神。)具体表现为:
(一)人本精神。以人为根本,通过理解人,尊重人,进而教育人,注重人的素质,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富有爱心的人文情怀是教育者最基本的条件。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现实人生,而且要关心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生存智慧,而且要提升他们的生活情感。《礼记·大学》“大学
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于彰显光明的德行,在于亲爱人民,在于使人们达到至善的道德境界),教育以育人为本,师生心灵相通,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4
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师生关系就越来越密切。在教师的社会生活中,不仅要关爱受教育者,而且要热爱祖国,关心全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关爱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以人为本,致力于人的素质和民族素质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精神。成为求真务实、崇尚真知、捍卫真理的榜样。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信息社会的出现和知识经济的产生,把21世纪的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
由于我国传统儒家文化和农耕文明孕育的鄙夷科技、注重经验的心态尚存,我们更需要在全社会树立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精神,重视科学文化知识在人类素质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的基础性地位,坚持以文辅德,以文博识,以文益智,以文裨才,将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视为社会文明进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师范院校的教师和所培养的未来教师,不仅首先树立起科学精神,努力使自己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积累,深厚的学术根基,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且更要肩负起在全民族树立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重任和历史使命。
(三)文化精神。重视科学文化知识在人的素质发展和文明进步中的基础性地位。教师的文化素质对学生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和长远的。
5师范精神的传统内涵,以品、学为核心,即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教师既做“经师”、“业师”,又做“人师”,不仅要做“师之范”而且要做“世之范”(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高”是“为师”的首要条件和基本要求。《韩诗外传》卷五: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教师的学识智慧要像源泉一样,永不枯竭、不断更新。扬雄《法言·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