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如何把握教育的尺度
班主任工作要把握好四个“度”
班主任工作要把握好四个“度”
班主任工作要把握好四个“度”,分别是:
1. 教育的度:班主任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把握好度的问题,既不能过于严厉,导致学生压力过大,也不能过于放任,导致学生懒散。
班主任应当设定合理的标准和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和价值观。
2. 管理的度:班主任要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把握好度的问题,既不能过于严格,导致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也不能过于宽松,导致学生纪律松懈。
班主任应当制定清晰的规则和制度,同时注重沟通和关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3. 关心的度:班主任要在关心学生的过程中,把握好度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热情,影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也不能过于冷漠,导致学生感到孤独和无助。
班主任应当倾听学生的需求和问题,给予适当的关心和支持,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4. 教学的度:班主任要在教学指导中,把握好度的问题,既不能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能过于偏离课程目标,导致学生学习缺乏方向。
班主任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之,班主任工作的四个“度”是相互关联、互相制约的,班主任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把握,平衡各个方面的考虑,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班主任需要把握好“五度”
班主任需要把握好“五度”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中坚和骨干,是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位教育家。
”的确,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会以高尚的人格、创新的能力、无私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班集体的建设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真正体现了教育者在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中的价值。
那么,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常规而具体的工作,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好实际很不容易,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用心对待。
责任心是班主任工作的源动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同时,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需要把握好“五度”,即要把握好班级管理的力度、班级活动的广度、与学生距离的尺度、教育学生的深度、自我评价的适度。
一、把握好班级管理的力度,需要班主任做到宽严相济。
宽严相济,是班级管理成功的至上要诀。
班主任只有做到宽严相济,才能科学成功地运作班集体,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和习惯。
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上,小事要宽,大事要严;在处理学生错误时,处罚要宽,批评要严;要善于审时度势,灵活掌握“宽”、“严”尺度,力求达到“宽”而不软,“严”而不苛,“宽”而不乱,“严”而不死的管理效果。
二、把握好班级活动的广度,需要班主任做到:既要设计、组织好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又要在活动中加大学生自主参与的力度,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对班级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有效形式。
活动搞得多,内容丰富多彩,能更好地锻炼学生和班干部的能力,使其在活动中寻找快乐、获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班主任还必须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主设计主题班会,自己组织、自己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
班主任可以提供好幕后的服务、支持和有效的控制工作,做到积极引导、恰当参与、及时疏导。
谈谈在教育中如何把握分寸并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
谈谈在教育中如何把握分寸并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教育是一个需要注重分寸和情感需求的领域。
分寸意味着在教育中要恰当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情感需求则强调了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和情感态度。
本文将从分寸掌握和情感需求两方面对在教育中如何把握分寸并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行讨论。
一、分寸掌握在教育中,分寸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它意味着必须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把握适度的难易度,以及辅导学生迈过难关,使其顺利地进入学习的下一阶段。
分寸掌握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 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等因素,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做到既考虑学习效果,又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
2. 把握适度的难易度。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学科特点,恰当地掌握难易度,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成长。
3. 辅导学生迈过难关。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给予帮助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能力。
二、注重学生情感需求在教育中,情感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它涉及到学生的情感智力和情感态度。
情感智力是指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合理认知和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实现自我理解和自我控制。
情感态度则涉及到学生的盼望、态度、价值观和理念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个性化和自我情感色彩。
下面是一些在教育中注重学生情感需求的具体做法:1.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宽松、和谐、尊重和关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
2. 关注学生情感表达。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情感表达,了解学生情感需要,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建立师生之间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3. 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如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团结合作和自尊自信等,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和思维方式。
把握尺度、因人而育
把握尺度、因人而育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班主任工作要想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促使学生学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需要艺术的教育。
那就是在转化学生工作时请把握尺度,因人而育。
一、把握批评学生的度:要注意限度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讲过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个叫阿辽沙的学生,怎么也弄不懂植物是怎样吸收营养、怎样呼吸的,他的生物老师因此常常刺激他。
“你连这么简单的总是都弄不明白,你还能干什么呢?”这个学生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后来,他连最基本的知识也觉得复杂了。
一天,生物老师又当着全班同学说:我们种的栗树就要长幼芽了,过几天,我们全班去观察。
如果当时阿辽沙还说不出别人都明白的东西,那就毫无希望了。
几天后,生物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栽着小栗树的地方,可令大家目瞪口呆的是,树上的幼芽全被剥光了……大家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只有阿辽沙的眼中,一刹那露出幸灾乐祸的火花。
这种刺激过多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紧张、害怕甚至逆反的心理现象便是“过度”。
例如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后,过了一会儿,又觉得意犹未尽,重复批评对方一次,接着还是批评……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批评,使学生的厌烦度倍增,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因此,教师应切记:学生犯了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要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
如果一定要再批评,也应该换个角度进行。
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追不舍”,使批评能真正取得实效。
二、把握转化后进生的度:要降低坡度体育课上,有一项跳箱活动,望着又高又长的跳箱台,小明就胆怯了半分,试了好几次,都冲刺到了跳箱边缘,就是不敢跳,只见体育老师走过来掀掉上面两块箱面,这下跳箱矮多了,小明小心翼翼的试了一次,竟然一下子跳过去了,接着又跳了第二次、第三次,体育老师又往上加了一块箱面,小明也轻松的跳了过去,体育老师笑了笑,再加上了一块箱面,并鼓掌向小明示意,只见小明一个冲刺,就那么大胆的一闪而过。
班主任工作中“度”的把握
班主任工作中“度”的把握班主任工作中“度”的把握中学生班主任管理学生靠的不是军事力量,而是柔和是似水的智慧,那么,班主任中同怎样把握工作之中的尺度呢?一、树立威信与过度威严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几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
有威信的教师,谈起学生会心悦诚服地谈及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事半功倍,具有威信的班主任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学识渊博班主任的威信要用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领域底子去“征服学生”;用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热忱去“感染学生”;用真诚、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感情去“打动学生”;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去“影响学生”。
记得,刚接一个班时,师生之间还不熟识,当我那次同他们讲话、上课,他们的注意力是那么集中,布置的任务是那么顺利的按时完成,这就说明学生都想进步,都想用在老师面前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他们也不知不觉地洞察老师的同学劝诫,基于这一情况,我特别注意在各项活动中发挥自身特长,去“征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用一颗受到感染真诚的爱心去感染每个大学生,在工作中注意言行一致,与学生互相帮助做到言而有信,实事求是。
同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提出适合其优点的要求。
学校、班级所定的制度更要坚决执行。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
因此,在工作中我不仅对学生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更是严得有理、严得有度、严得有方。
俗语说:“响鼓敲重锤,笨鸟促先飞”,针对不同性格、性别、气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工作方法,“胆大脸厚”的可当众批评教育,自尊心强的则要个别交心,就要归属于学生隐私的还要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的培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但是,有许多班主任在工作中征服、打动不了学生时,往往把握不住尺度,容易催生专制主义,通过高压手段来让学生教师害怕、屈服自己。
就此,班主任也就扮演了一个居高临下、威风凛凛的角色: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不论任何场合都扳出更一副严酷面孔。
把握好惩戒的尺度 让教育更入心
把握好惩戒的尺度让教育更入心教育离不开惩戒,适时、适度的惩戒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
而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尺度,让教育真正入心、入情,入理,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初心和目的。
教育惩戒要适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学校应该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
当学生有违纪行为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心里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对,需要改正,要提醒学生这样做是不对的。
当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要严慈相济,以爱育爱,必要时进行一定的惩戒。
但是,这种惩戒只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要及时改正错误。
教师要把握好惩戒的度,千万不能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和阴影。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惩主要是为了戒,让学生记住下次不会犯同样的错误,知道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
给学生的只是一种警醒,让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要用真诚的爱,来教育学生。
真诚的爱是深入受教育者心灵的途径,是激励受教育者上进、努力的催化剂。
将爱心真正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彼此将心比心,建立心灵上的一种默契,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
教育惩戒要适时。
惩戒不是随意就可以运用的,也不是随时就可以运用的。
惩戒要分清场合地点,不能在公众场合点名批评学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时进行惩戒,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说教。
教育是目的,惩戒只是一种手段而已。
当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适时给予提醒,防微杜渐。
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要适时进行适当的批评,以引起学生反思,明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以后该怎样做才对。
既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又不能纵容学生,这是惩戒的最好尺度。
教师要用心教育每一位学生,始终以立德树人为目的,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
当学生第一次犯错时,老师可以适当提醒。
这样做,既不会让他滋生对老师的厌恶之情,又可以使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开学第一课的尺度把握与教学重点
开学第一课的尺度把握与教学重点开学第一课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全新的开始,也是教师们为学生们铺设知识基础的关键时刻。
在开学第一课中,教师需要把握好课程的尺度,同时关注教学重点,为学生们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尺度把握是开学第一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科特点以及学校要求等方面,合理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开学第一课通常是复习与巩固学生已有知识的好时机,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而容易理解的内容,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他们在前一学期所学的知识。
例如,数学科目中,教师可以选择复习一些基础的运算规则和公式,以帮助学生温习并巩固他们对于数字和运算符号的理解。
这样的复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和对学科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应对新学期的挑战。
此外,开学第一课也可以借此机会引入新知识。
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下子给学生们扔过多的新概念,以免他们在学习上产生困惑和挫败感。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轻松有趣的内容,为学生们展示该学科的魅力和实用性。
在开学第一课中,教学重点的确定也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们需要明确自己所教学科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将其娓娓道来,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重点讲解一些基础的字词拼读规则和语法知识。
通过多媒体、互动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的语文知识点。
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阅读和写作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动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另外,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实用的日常用语和常见的语法规则,让学生们能够在开学之初就对英语学习有所了解。
通过角色扮演、听力练习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口语交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开学第一课的尺度把握与教学重点应该是教师们关注的重要方面。
通过恰当选择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并引入一些新颖有趣的内容。
合理把握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明确教学重点,可以为学生们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新学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开端。
班主任工作中“度”的把握
班主任工作中“度”的把握首先,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需要有一定的权威。
权威是指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需要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但是,班主任在树立威信时需要适度,不能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温和。
过于严厉的班主任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愿意与班主任交流,这样不利于班级的管理。
而过于温和的班主任则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对班主任的敬畏之心,导致学生不遵守班级纪律,影响班级的正常运作。
因此,班主任在树立威信时需要掌握好“度”,做到既让学生信服,又不会让学生感到畏惧或失去敬畏之心。
其次,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需要公正公平。
公正公平是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
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需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偏袒某一方,否则会让学生失去对班主任的信任。
但是,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也不能过于刻板,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比如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时,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惩罚,可能会让学生感到不公平,失去对班主任的信任。
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需要掌握好“度”,做到既合情合理,又灵活处理。
第三,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爱好。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
但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不代表放任学生的不良行为。
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班主任需要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
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需要掌握好“度”,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
第四,班主任在沟通交流时需要真诚。
真诚是指真心实意,坦诚相待。
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交流时需要以诚相待,不能虚假应付。
但是,真诚并不代表毫无保留地告诉学生所有事情。
有些事情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这时候班主任就需要适度地保护学生,不要过于直白地告诉学生。
因此,班主任在沟通交流时需要掌握好“度”,既坦诚相待,又适度保护学生。
综上所述,“度”的把握是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班主任怎祥把握好批评教育尺度
班主任怎祥把握好批评教育的尺度摘要:批评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它是“当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教育的作用不大的时候,我们所必须要采取的手段”。
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别人进步”。
本文是笔者在多年工作中得出的体会。
关键词:班主任批评教育尺度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免不了对学生进行批评,我想,在批评之前,我们必须注意到批评的目的、态度和方式。
就批评的目的来说,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教育与批评的关系:教育是站在理性的高度,让学生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培养德行;批评则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它是“当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教育的作用不大的时候,我们所必须要采取的手段”。
可是批评绝不是吓唬、教训或斥责。
批评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别人进步”。
其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应该平时注意多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应该从总体上把握。
任何一位班主任教师,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区,因此,他们就因不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了不同的性格,有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也就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作风。
这样,在具有统一意志的集体生活中,他们就容易犯错误。
若把这些形象不同。
性格各异的学生统一到集体意志上来,前提是了解,然后再去教育或批评。
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位同学,不管他以何种方式表现自己,其本质都是好的。
做为学生,他们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
同时,他们都在下意识地告诫自己,如何引起别人的注意,如何体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和价值。
因此,做为教师,千万不能忽视每一个学生,更不能冷落他们,否则总会有人产生孤独的感觉,甚至产生逆反和对抗心理,导致我们教育批评的失败。
任何一种教育和批评的方式都必须真正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重视他。
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个性的调皮的学生。
如果想用既不训斥也不惩罚的办法达到教育和批评的目的,使学生产生思想认识上的根本转变,我们可以把握以下几个尺度:1、在真诚的交谈中批评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一旦发现,切忌简单粗暴地立即加以指责,更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待问题积多了再泛泛地点点现象,草草了事。
班主任工作中“度”的把握
班主任工作中“度”的把握
班主任工作中的“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班主任,需要兼顾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以下是在班主任工作中把握“度”的一些建议:
1. 尊重学生: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不偏袒或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要保持公正和客观的态度,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公平的待遇。
2. 发现问题:班主任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但也不要过分干涉学生的个人事务,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3. 管理纪律: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纪律进行管理,维护好学校的秩序。
但也要注重方法和手段,避免使用过度的惩罚措施,给学生造成伤害。
4. 与家长沟通:班主任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情况,及时协助解决学生在家庭方面的困难。
5. 激发学生潜力:班主任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并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总而言之,班主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学生个体的需要,在严肃和宽松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处理问题时,要考虑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目标。
找准尺度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找准尺度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在当今社会,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希望所在。
教育的魅力无处不在,它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塑造一个国家的未来。
要让教育发挥其魅力,关键在于找准尺度。
只有找准了教育的尺度,才能真正激发教育的魅力,让它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魅力所在,以及如何找准教育的尺度,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教育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塑造人格魅力。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格和气质。
通过教育,一个人可以学会做一个善良、宽容、有责任感的人,这种人格魅力是无法用金钱和地位来衡量的。
人格魅力可以让一个人在各种场合受人欢迎,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2. 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育应该让学生拥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不是简单的机械地接受知识和信息。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只有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和培养这些能力,才能真正释放教育的魅力。
3. 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育应该让学生拥有批判性思维,而不是盲目地接受一切信息和观点。
批判性思维可以让一个人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问题,不轻易被他人左右,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4. 引导人生方向。
教育应该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让他们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要做怎样的事情。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5. 发展社会责任感。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懂得自己应该为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只有让每个人都具有社会责任感,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这些都是教育的魅力所在,而要发挥这些魅力,就必须找准教育的尺度,让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全面素质。
要找准教育的尺度,首先要明确教育的目标。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让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和对社会有益的人。
教育心得:教育要把握好尺度
教育心得:教育要把握好尺度教育心得:教育要把握好尺度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做每件事情都要讲究尺度,比如说,我们饭不能吃的太多,不然会不消化;话不能说的太多,会遭人嫌;运动不能过量,不然会受伤等等。
这都说明了生活中尺度的重要性,然而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如果拿捏不好尺度,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这会影响和关系到孩子的一生。
教育尺度不合理会造成两种后果,一种是过分的溺爱和纵容,导致孩子变得霸道和任性,事事唯我独尊,不会为别人考虑,变得没有人情味。
而过分严格教育孩子,会让孩子变呆、变压抑。
在成人的视线内他是乖宝宝,但只要一脱离成人的视线,他们就会爆发出原有的自己,将平时没有发泄出来的情感都一并释放。
好比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
这两种都是可怕的,我们家长一定要引以为戒。
那么如何避免这两种教育尺度的误区呢?或者说怎么来合理衡量呢?这是我们今天要谈的。
首先,把握好自己对孩子爱的尺度。
我们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亲吻拥抱是一种,表扬鼓励是一种,批评指正又是一种。
每一种我们都要合理的运用。
亲吻拥抱是在和孩子们闲聊或者玩耍等抒发直接情感的时候用到的,孩子们也是可以直接感受到我们爱的一种最简单的方式,但是我们要用得适宜。
还要掌握好度,给得太多孩子就会无所顾忌起来,对常规习惯的培养很不利;给得太少又会让孩子觉得我们不喜欢他们。
表扬鼓励和批评指正的时候也需要掌握好度,太多太少都会有反效果。
我们要传达一种信息给孩子,就是不论表扬还是批评,我们都是爱他们的,我们是为了让他们更好才这样做的。
其次,是把握好管的尺度。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小还不懂事,有些东西不用教的太多,等他们打了自己就会懂得。
所以,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都不说也不教,任由他变成蛮横无理、骄纵成性的野孩子。
有些东西或许长大了会明白,但有些是我们不教孩子永远不会的,那就是做人的道理。
有些在懵懂的时候其他孩子已经早他先知道了,等他全懂了以后,机会已经都溜走了,再也回不来了。
教师_尺度的心得体会
首先,把握教学尺度是教师的基本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过高的目标会使学生感到难以达到,产生挫败感;过低的目标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让学生感到压力过大,也不让他们过于轻松。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关爱学生是教师的重要尺度。
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
在关爱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二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三是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只有关爱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再次,严慈相济是教师的教育尺度。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爱备至。
严要求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较高的期望,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关爱则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生活、学习的关心和呵护。
严慈相济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既要做到公正无私,又要做到耐心细致。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此外,自律是教师尺度的重要体现。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以身作则。
一是严于律己,做到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二是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三是关心教育事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只有自律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最后,教师尺度还应体现在对学生评价的公正性上。
在评价学生时,教师应遵循客观、公正、全面的原则,既要看到学生的优点,也要看到他们的不足。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关注他们在不同方面的成长,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总之,教师尺度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努力做到把握教学尺度、关爱学生、严慈相济、自律、公正评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中“爱”和“严”的尺度
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中“爱”和“严”的尺度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
要把握这个度,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爱?什么是严?“爱”是什么?是宽容,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
那么严是什么?“严”是指遵守或执行规定、规则十分认真,不偏离原则,不容马虎。
教师在课堂上应严格要求学生,才能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成功的教育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这里的关键是要恰当地处理严和爱的关系,要把握适当的“度”。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
尤其是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
如果光爱无严,就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执行不力或者不去执行,达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目的;相反,如果光严无爱,那学生对教师也只能是敬而远之或者冷漠、抵触,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事实上,教育教学的真谛就是严与爱的和谐。
据我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只有做到了爱和严的适度,才能把爱与严很好的结合起来。
教师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鼓励,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和睦,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
下面就从两个方面谈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中“爱”和“严”的尺度。
一、对学生的“爱”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爱要有原则、有尺度。
任何时候教师对学生的爱都不是没有限制的,更不是没有原则的溺爱和纵容。
我们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优秀学生犯了错误,我们不是那么生气,觉得可以原谅,不去批评,而差生如果犯了同样的错误,就认为不可以原谅,必须惩罚。
这样做是不对的。
2.爱要细腻。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品德,还应该了解学生的性情及生活,观察学生的情绪。
教学的尺度与把握
。储 婧
新课 程局势下 的教学更 青 睐于学 生 自主能力与实践技 能的培养 , 更欣 喜于学 生综合素养 与 自我效能的提升 。 语 文这位
好与学 生之 间的心 理距离 ,达到最 佳状 态, 为优质教学创造 良好 的条件。 2 、 学生与课本之 间的最佳 “ 距 离” 这里所说 的学生 与课 本之 间的 “ 距 离 ”, 其实就是指学 生 已有知识 与教学 目
各种各样 的优越感 。 ” 小学 时段 是人格塑 造 的关键时期 , 也是各 种能力 培养 的重要 时期 , 教师要善于 “ 抖包袱”给学生 , 让学
生有创 造精彩 的空 间。 比如 : 在语 文教学
中, 教学介绍 风景 的一组课文 时 , 可 以让
在教育过程 中, 教师既要抓得住教育 机会 , 又要 多给学生机会。 抓住教育机会 ,
渠成; 多给学 生机会 , 就是善 于为学生 创
心理学家 阿德勒说 过 : “ 每个学生都
只不过程度不 有爱极 了读 书 , 才会有勇气克服 困难与恐 有先天 的生理或心理欠缺 ,
赞许 与褒奖 , 但另一方 面又极 不乐 意老师
干涉他 们的活 动空 间 。 有人说 过 , 一位 出 色的老师应该是让 学生既爱又敬 的老师 。 在实际 生活 中 ,如果 老 师与学 生走 的太 近, 太亲密 , 老师对 学生知道的越多 , 干预 也会越 多 , 从而影 响到 学生 自由; 而学 生 对 老师 了解的越多 , 也越容易 “ 钻空子 ”, ,
让 学 生 在机 会 中得 到 锻 炼 与 成 长 。
1 、 抓住机遇 开展教 学 教育学 生要特 别注重学 生 的心理感 受。 单一 化的教学 手段早 已不适应教学 的 点, 才能提 高课堂效 率。 因此使用 多元化
当好班主任需把握好“严”和“爱”的尺度
当好班主任需把握好“严”和“爱”的尺度陶先生捧着他的爱心给了犯错小男孩四颗糖,感动了一颗幼小的心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是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的惩罚是为了让很多人今后不受法律的惩罚。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只有恰当地掌握好爱与罚的尺度,融天使与魔鬼的特质于一体,让学生爱你敬你服你,才可能在教育工作中获得最大收获。
1. “罚”的教育学生毕竟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再优秀的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
但“罚”并非苛刻、专制、固执己见。
我是这样来理解“罚”的。
(1)“罚”而有理。
当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此时首先要求班主任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择优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
我要讲的是作为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后期的引导工作。
作为班主任老师,平时就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宽容,而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上,则应该学会理解老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的关心上学会宽容。
教育学生应“心理换位”,把自己当作老师,学着用老师的观点去分析看待问题,从老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出发,来理解老师这样做的理由,这样,许多矛盾便会被化解、消散了,同样,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应这样,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
在班级生活中,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或分岐,是经常发生的,是在所难免。
班主任要作耐心的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人生在世,各种矛盾冲突也是难免的,涉及原则性的矛盾冲突,当然应该争出个是非来。
在非原则性的矛盾冲突发生后,即便是自已有理,也不能得理不饶人,如果因为自已有理就去“据理力争”,不愿退让,其结果必然是让对方、更让周围其他人难以接受,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应本着“有理也要有礼”的原则;若是在矛盾冲突中自己是无理的一方的话,那更应该主动认错,多陪不是。
另一方面要引导双方心理换位,设身处地进行体验和思考,这样有助于理解对方,减少误会。
班主任工作中的尺度把握
班主任工作中的尺度把握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一个多重角色的扮演者,班级虽小,但事务繁杂,对班主任的要求,也是非常全面的,不仅要求我们是知识的传授者,班级的领导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的朋友、知己,还是学生的心理医生。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班主任工作中必须有一定的尺度,才能团结组织学生,带领学生前进。
一、管与放的尺度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老师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
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
我认为有些地方班主任是必须管到的,具体而言,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第一,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第二,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第三,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第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而该放的要坚决放手,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干。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主题班会、每天的教室清洁、课间操甚至一些大型的活动等等。
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我的班级里,有几件事我是从来不具体抓的,比如运动会、班级值周这样的大型活动,我从来都只是指派总负责人,只交代处理不了的事儿找我,重大决定向我汇报,其他的决定权一律下放,我充分相信我的同学们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涉及到班级整体氛围、班风的事我是严格关注的,因为我认为这是大事儿。
总之,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
二、活与静的尺度一个班带得很活当然是件好事,但是不能活过了头,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驾驭这个氛围的本领和恰到好处的尺度了,常常有老师埋怨自己班上的学生不踏实,课堂氛围非常的活跃,就是一考试就不行,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
运用教育智慧把握教育分寸
运用教育智慧把握教育分寸作者:龚俊波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17年第06期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时时会面对一些特别的学生,有时甚至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出现激烈的“碰撞”。
因此,班主任需要运用教育智慧,把握教育分寸,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四种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特别的爱”,从而引导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
一、宽疏意识俗话说,“堵不如疏”。
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大多数班主任都会制定严格的班规来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以期减少学生犯错的几率。
这种方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取的、有利的。
但是,每一个违纪的学生其实心里都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班规和校纪,是不对的。
学生违纪后,心里最害怕的就是班主任的批评。
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迫于压力,在表面上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心里还是不服,有可能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因此,现实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在面对违纪的学生时,要有宽疏意识,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强力修剪。
班主任要用充满教育张力的语言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教育。
班主任在与违纪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树立宽疏意识,不仅不用唠唠叨叨的说教,而且还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省自悟的平台,更容易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倾听意识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
其实,每个违纪的学生心里都知道,班主任找其谈话,绝大部分都是教师在“主谈”。
但是,违纪学生在谈话的过程中最想做的就是“自己说”,给自己的违纪情况一个“说法”。
因此,在现实教育中,班主任在与违纪学生谈话时,要有倾听意识,切忌长篇大论地批评教育。
班主任要善于创设情景,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这样将谈话转化为倾听,让学生有一个自省自悟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信心,这比班主任空洞的说教要好得多。
三、呵护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应如何把握教育的尺度[摘要]:司法制度介入学校管理激发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矛盾。
面对这不断上演的矛盾,教师们的脆弱心灵不堪负重。
复杂的教育,让教师不知所措,他们找不到教育的方向,不知如何界定教育的适合界线,把握教育的尺度。
谁来为教师由此而背负的压力和遭受的心灵苦楚说个理呢?[关键词]:司法制度教育尺度侵权教育责任从事教育工作已有多年了,我当初决心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的热心依然还很高涨。
但几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发觉理想和现实还是有很大的一截距离的。
现在我们中国的教育制度跟已往的有很大的不同了。
周围的一些从事教育工作的朋友工作中的经历让我深思。
他们的教学工作经历和我几年的亲历,让我感到教育工作已变得复杂异常。
现在有很多为学生说话的报道,但老师的苦楚却是甚少人了解。
当司法制度介入学校管理后,学校、老师、学生、家长,这些几个群体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几者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
最让我有切身体会的便是有关“学生管理中的侵权行为与学生权利保护”这方面的林林总总了,由此引发的矛盾几乎每天都在身边上演着。
面对这一类事件,教师已不知孰有孰无理,个个不知所措,犹如“惊弓之鸟”。
面对中国的司法介入中国的学校管理的现实,面对学生状告老师、学校的事件不断上演,在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善良的教师受伤很重、很痛。
一、现代司法制度介入学校管理给老师造成的压力某年某月,一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教师中的败类“强奸”学生的事件被曝光后,引起了全中国人的恐慌。
人们惊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怎会有如此兽性的老师存在。
不幸的是,随后教师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体心灵严重伤害,甚至引起自杀的事件相继见报。
这足以引起全中国的重视了,于是继《关于坚持正面教育,严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通知》,随后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师法》。
这下,教师要受的苦大了。
面对“教育”,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
教师哀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扪心自问,几乎,除了一些心理不是很正常的教师外,正常情况下,教师们都是用心去教育学生并热爱着学生的。
让人感叹的是现在的孩子怎么如此脆弱了,做错事后,已经不起老师一句责罚的语句了。
所谓体罚是惩罚的一种,无论是谁做错了事总得受到惩罚。
尤其是小孩子,应让他们从小明白到做错事是要受到惩罚的,要为自己所做的错事付出一定的代价。
这惩罚的程度当然要视孩子犯的错事的程度深浅来定断。
“惩罚”是一种教育的手段,而不是故意用来虐待学生、残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恶行。
我想,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秉着这种原则和心理的。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把握的尺度不当,过了,就成了体罚、变相体罚了。
常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
在家时,受亲生父母的关爱。
到了学校,教师就是他们的“父母”了。
这是因为老师不但要管他们的教育,还管生活上一切。
反正亲生父母该管的老师都管了,这种现象在中小学中最常见,尤其是小学。
问题就出在教师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管上。
有哪个父母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恨铁不成钢,见孩子做出不正当行为时,不是严加惩罚的。
因为做父母的都清楚,孩子思想不正确了,如果不严加指正在,教育好,以后将误其终生。
可学生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啊,教师把爱投进去了,自然把他们当孩子看管,有爱必有罚。
这不,问题出来了。
别人的孩子,你的爱越多越好,要说到罚了,那是他们亲生父母自个儿的事啊。
这在以前呀,这些对学生适当的惩罚倒也相安无事。
可自从什么法什么法都出台后,学生、家长的法律意识强了,学生也跟着变质了。
这头课堂上调皮捣蛋,扰得老师和同学不得安宁,老师忍无可忍隔离他,罚他站一边,谁知还不罢休,老师转身板书,他又在下面扯同学的头发,老师气极之下拧了他的耳朵,没想到他调头就跑回家告状。
家长二话不说跟着孩子到校,还没等老师说上一句话,家长指着鼻子劈头就骂,说什么老师竟敢扇他孩子几巴掌。
这不分明是学生撒谎吗?老师当面质问学生有没这回事,学生脸不红心不跳说是扇了他几巴掌。
家长扬言要告老师,这在以前哪有的事。
说到“教育法”,这位老师的惩罚行为似乎不当,但这在家长当中是最平常不过的事。
其实家长们只要理智点,和老师协商好,对这孩子的教育想法达到一致,我想是一定能把这个孩子教育好的。
但家长却没有让教师更正的机会,反而让两者的关系,确切地说,是三者的关系对立了。
最后这件事在校长的干涉下不了了之。
老师从此以后吓懵了,哪还敢“动”学生。
其他学生见到样板了,从此以后似乎“作威作福”起来了,量定老师不敢对他们怎么样。
老师们也消极地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学生学不好没关系要是跟学生闹出问题吃了官司就麻烦了。
从此以后,这班的学生“无的放肆”起来了,纪律差透了。
这是发生在我朋友身边的一件真实的事。
中国的教育如何走向?这确是令人担忧的事!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现在的教育管理制定和司法制度让学生、家长与学校、老师成为两方敌对的人。
一些事件让家长对教师越来越持一种敌对的态度。
家长对教师没好的态度,在子女面前自然会流露出来,老师既然是他们的“敌人”,家长自然就会教子女在面对敌人的伤害时应如何应付,于是学生也对教师持敌对的态度。
时下,一些中小学生对教师再没有以前那样尊敬了,老师在他们的眼中不再是“老师”。
老师痛苦的心谁人知?现代社会的家长心里是很矛盾的。
一方面,他们不得不让子女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让教师传授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使其能成为优质的人才。
另一方面,又担心子女在学校遭受“不测”,害怕教师会伤害虐待其子女。
这样的现状让现代的中国教育陷入一个怪圈:老师小心翼翼“呵护”着学生,他们要干嘛干嘛,学生犯错时只能“口责”,还要责得“言辞恰当”,要不学生回去告状,老师又会吃不了兜着走。
谁知越怕鬼,鬼偏半夜来敲门。
这样不但没能满足学生、家长的心理,反而助长了他们的“威风”,对于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先打一顿老师,待查明事件上纯属“虚构时,家长不但不赔偿,道歉也没一句掉头就走。
这样的事屡次发生在我周围。
人们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谁来保护老师“脆弱的心灵”?二、如何界定在学生管理中的“侵权”天下没有哪样工作如教育工作这般复杂奇特。
其他的工作对象一般是事物,定了计划,并努力去做一般会如期完满完成。
但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是活动的,人是有思想、有行为的,是变化发展着的,“人心”最难捉摸!因此,在对“人”实行教育时,并不是按照什么教育计划、方针、措施去实施就会如期取得如计划中的效果了。
老师们都会发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用于心理教育学里所说的“学生心理”的真理的。
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有时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
教师面对着学生要做的工作并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教师还要负起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或义务。
按照法律法规上的规定,教师在教育活动期间只是起到监护人的作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尽量不让学生的发生安全的有关问题。
在教师尽了这个责任下,学生还是发生安全问题时该如何定断?照法规上说这个责任不应该是学校或教师负责了。
但往往在发生类似事件时,家长却向学校、老师索取全部的赔偿,认为这全是学校和老师的错。
就如这一案件:2004年某月星期三,一小学,一体育老师在上课。
最后的十分钟是自由活动时间,老师让学生自由活动,并在一旁看管。
还有五分钟下课,校长有事跟老师谈了一会儿。
回来时,学生报告两个同学在追赶时一学生支起脚绊倒了另一学生,以致手臂脱臼。
老师立即通知班主任并与班主任一起护送学生到医院拍片,结果是手臂脱臼,与此同时也通知了家长到医院。
家长到医院付了拍片的钱并没有在医院治疗就带学生回家自行找偏医治疗。
星期四,学生其兄告诉老师弟弟手臂已消肿,没什么事了。
星期五,学生的父亲从广州回来到学校讨公道。
因为学生在星期五时手臂复发,肿得很严重。
家长认为这是学校、老师没做好工作,以致儿子受伤,学校应该赔偿一万元,并负责去广州治疗的全部费用。
他们的理由是教师上课已十五分钟但还没到场,这是学生给的供词。
让其班的同学作证,他们居然帮着撒谎。
最生在校长和目击老师作证是下课前五分钟发生的事,才以赔偿一千五百元了结。
在这件事上,教师已负了老师应负的责任了。
但事情发生了,结果却不是教师说了算。
法律在保护学生的同时,谁为老师说话?虽然有法律法规的规定,但真到碰到学生发生事故时,教师的责任是永远推不掉的。
父母尚不能保护好一两子女的安全,让他们不碰伤跌伤,一个老师又怎能时时刻刻让几十个学生活在“安全膜”下,毫发不损呢?难道说不让学生“动”?安全教育灌输了,他们就会在下课时不再互相游戏、你追我赶了?这本是小孩子的天性。
可在课间活动,学生间的玩耍以致出了事故,责任又该是教师负?有一位老师,对在课堂上多次捣乱的学生多次制止依然无法改变局面,不得法,老师让其到办公室另作教育。
专家说这老师剥夺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又有一位老师,让其班上一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课后留校给他补课。
又有专家说老师剥夺了学生的休息、吃饭和游戏的权利。
教师该如何做?教育本身就是与人打交道,要做得好,必是融身心的情到其中。
这样,人与人的活动又岂能以太多的条条框框的法律法规来衡量限定呢?社会是否应该一起关注老师的身心,家长们是否能站在老师的角度一起相互体谅呢?三、教师肩上的责任不堪负荷放假期间,学生如果在家里出了事,家长一般都会怨学校和教师。
有的甚至向学校、教师讨公道。
他们认为老师应该负一定的责任,因为老师没有对学生好好进行安全教育。
这岂不可笑?意外事故的发生,谁可预料,难道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了,就可以确保他们不出事了?究竟教师的责任有多大?面对这种学生与学校间的纠纷不断时,学校已是受惊的“鸟儿”了,校长害怕出事,害怕赔偿。
因此,向教师施加压力,将责任落实到户,什么时候学生出什么事教师负责。
只要是有关学生的一切,学校有时为了学生而忽略了老师受到的伤害。
有些地方面对这些事件时一般都会高度重视学生,有时还甚至不惜弃老师保学生。
老师出事,轻描淡写,可免则免。
一报刊曾报道过,某个学校,一年面对盗贼不断偷盗教师财物,学校置之不理,上报有关部门,也同样不作处理。
毕业的学生进校打老师,学生投鱼雷进老师的房间,小偷半夜撞门而入打劫老师。
对这一切,都引不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只是循例问一下,就了事。
老师的安全已受到威胁,生命得不到保障,没人理。
教师的生命就如草芥?老师究竟充当什么角色哪?面对这一切,教师无言,唯有苦笑!学生的责任有教师担,教师的责任谁来担?如此下去,谁还能安下心来当老师?中国的教育的出路在哪里?中国是个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家,什么事都求得平衡为好。
希望全中国人来为中国“教育”出个主意,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求得平衡。
不要走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