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人格与情绪障碍.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强迫障碍的矫治
“反应预防”法目前疗效相对较好
分析强迫症状的原因和诱发环境因素 请求家长或教师配合,尽量不给患者创造能够
诱发强迫症状的环境和条件 直接阻止强迫行为,从部分阻止过渡到全部阻
止 未出现强迫行为时给予强化
五、交往障碍
(一)概念 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出现焦虑、退缩、
恐惧等不良体验,从而影响到他与别人的正常 交往。
(三)抑郁的病因
生理学家: 大脑的生化过程、遗传因素 精神分析理论: 超我攻击性指向内部 行为主义: 缺乏肯定性强化、缺少社会技能的习得 认知心理学: 习得性无助、归因理论
(四)抑郁的矫治
1. 由于抑郁容易造成学生自杀,因此必须早发现、 早矫治、早预防。
2. 严重抑郁症患者必须辅以药物干预的治疗。 但必须注意:禁止12岁以下儿童服用抗抑郁类
包括无缘由的打骂他人、欺负他人、对老师、 家长命令的不服、反抗等。
注意区分攻击性行为与暂时性的情绪爆发之间 的区别。
前者出于品行、习惯和非理性冲动而产生 后者由于特殊的生活事件而诱发
(二)攻击行为的原因
满足不健康的心理需要 社会学习(模仿与强化) 创伤性生活经历 个体受挫 人的攻击本能
药物,以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影响大脑发育。
3. 心理治疗,多采用认知疗法、社会技能训练等 方法。
干预措施举例:
教会患者以自我对话形式控制情绪; 教会患者记“快乐日记”,只记快乐的事情,
以对情绪进行描述与监控,并强化积极事件; 取得父母的支持与配合,给予患者家庭温暖; 直接教授社会技能,并及时强化。
系统脱敏疗法: 主要运用于伴随有躯体症状的儿童 观察疗法——榜样的力量
四、学生的强迫障碍
(一)概念 主要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大部分。 强迫观念(obsessions)是指持续的、插入性
的思维、意见、冲动或意向。是过度的和非理 性的,或是被严重夸大的生活事件。
强迫行为(compulsions)是重复的、有目的的、 有意图的行为(如洗手)或心理活动(如默读 某些词语),与强迫观念对应。
第十三章 人格与情绪障碍
表现与矫正
主要内容:
人格与情绪障碍概述 抑郁 学校恐惧 强迫障碍 交往障碍 攻击性行为与暴怒情绪
一、人格与情绪障碍概述
情绪障碍: 个体在情绪体验种严重脱离现实,以一种
妨碍问题解决的操作和自我挫败的方式应 付外界事件。
内部情绪体验出现异常后,将直接影响人 的行为,因此又被称之为内化的行为问题 (Internalizing Disorders)。
必须重视学生的情绪障碍问题:
情绪反应在人的心理健康中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
凡是有情绪障碍的个体,均会被诊断为有 某种心理疾病
学生情绪障碍很多就是心理疾病的别称
学生情绪障碍的主要来源:
日益繁重的课业负担 班级竞争、升学压力 家长的过高期望 同伴关系处理不良 特殊生活事件……
二、学生的抑郁情绪
注意区分交往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状 前者仍有与他人交往的意愿,只是担忧或无法
顺利交往; 后者对人际交往无兴趣,只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感兴趣。
(二)交往障碍的表现
交往退缩: 不愿与他人交往
交往焦虑及交往恐惧: 明显并持续地对社交或一些自我表现的恐
惧与焦虑
(三)导致交往障碍的原因
缺乏相应的社交技能技巧 在人际交往方面有过创伤性经历 过份的亲子依恋 伴随有其他心理障碍表现
(三)攻击性行为的矫治
1. “防患于未然”,杜绝儿童青少年攻击性行为 的不良强化、模仿以及诱发环境源头。
2. 治理家庭环境,与家长“约法三章”: 不对孩子使用暴力 建立合理良好的强化链 多鼓励、关心孩子,用爱温暖孩子,减少孩子
(二)进一步理解强迫障碍
儿童最常见的强迫观念: 害怕污物 伤害自己或他人
儿童最常见的强迫行为: 洗手、洗澡、重复、检查、布置
强迫性障碍的平均起病年龄为9~12岁,患病 率大约为2%~3%。
起病早的儿童比起病晚的儿童有更高比例的强 迫症家族史。
强迫性障碍源自文库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2/3的儿 童在诊断后的2~14年,依然具有这种障碍。
(一)研究缘起:
最近20多年,学生因抑郁去往医院精神科、 心理科就诊的人数不断增加。
大学生人数比重增加 学习成绩较好的高中女生人数增加
(二)抑郁的基本表现
以下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则可被诊断为抑郁症: 食欲或体重减退 疲倦或嗜睡或早醒 对日常活动无兴趣或感到无乐趣 精力减退 不能专心做事 感到人生无价值,自杀倾向增强 自我否定、犯罪感、绝望感增强
三、学校恐惧
(一)概念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拒绝上学,当强迫他 们来到学校时,就会感到嫉妒的惊恐和害怕, 同时伴随这一恐惧情绪的还有一些躯体症状, 如头疼、胃疼、恶心、呕吐、眩晕等。
常发生于7~15岁之间,无性别差异。 幼儿园小班幼儿第一学期入园时也多发。
(二)学校恐惧的原因
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分离焦虑型 亲子依恋过度造成分离后过份焦虑
(四)交往障碍的矫治
基本思路:
教给患者必需的社会交往技巧,并督促其在实际生活 中加以运用
行为强化 观察学习技术 教学-指导技术(认知方面、元认知技术、技能技巧
方面) 榜样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自制力、社会成熟等
六、攻击性行为与暴怒情绪
(一)概念 不仅妨碍自身,而且指向于他人的行为障碍。
举例:
几乎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看见16岁的保罗 徘徊在门口,他轻轻地前后晃动身体,眼睛紧 紧盯住门框的上角。“你在干什么?”一个病 房的工作人员问。“我被钉在这里了”,保罗 轻声地回答,没有挪动身体。“我必须这样做, 使一切恢复正常。我必须按照一种特殊的方法 来做。”“你必须做什么?”工作人员问。 “正确地穿过这个门”,保罗回答到。 (Rapoport,1989)
适应不良型 对学校环境无法适应造成心理创伤或焦虑
(三)干预与矫治
两大流行模式: 1. 精神分析疗法 主要对家长(尤其是母亲)采取分析的方
法,向她阐明问题,解释潜意识中存在的 问题,鼓励母亲对分离采取正确、现实的 态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 行为疗法 主要利用强化原则进行 惩罚错误行为 强化正确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