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对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对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1 —关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党史学习关于“办实事,开新局”安排部署,掌握我县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进行实地走访,并对现状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日益完善。
加大了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一是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
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根本保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了83个农民文化大院,培养农民文化队伍,投资63.3万元为每个文化大院配置相应器材。
二是规范农家书屋管理。
按照上级农家书屋管理标准,因地制宜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方法与标准,采取多种措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
同时,依托农家书屋组织开展了“我的书屋我的梦”、“新时代乡村阅读”活动,不断增强农家书屋的实用性为主,提高农民的阅读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三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发挥作用,按照“1346”的工作思路和打造“1+5+6+5+4+N”的志愿服务体系,完成了中心、所、站三级组织架构设置,并在扶贫车间创新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设。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乡镇、村、社区整合新时代文明实— 2 —践大讲堂、农家书屋、文化广场资源,组织开展“党史故事分享会”等学习宣讲240余次,受众6800余人,让党史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公共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充分认识队伍建设是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提升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资源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第一资源。
我县文化馆共有人员编制6人,实有人数6人,其中35岁以下1人,本科及以上学历4人;综合文化站编制7人,其中6人为兼职,50岁以下6人。
同时,不断壮大志愿者工作队伍。
根据需求,志愿者人员结构包含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为加强志愿服务,文化站每年志愿服务技能培训进行培训,为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况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况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中国近年来大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提升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下是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况的一些概述: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视,许多地方都加强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包括图书馆、文化站、多功能活动室等基础设施。
这些设施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成为当地居民进行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服务内容多样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涵盖了图书借阅、文艺演出、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多个方面。
很多地方还推出了特色文化活动,如民俗节庆、非遗展示、书画展览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体制机制创新在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一些地区探索了新的体制机制,例如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字图书馆、在线培训平台等,拓宽了服务渠道,提高了服务可及性。
面临的挑战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短缺、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此外,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如何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也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未来展望未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将继续朝着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服务效能。
同时,还将注重发挥科技的作用,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惠及每一个角落。
如果您想了解某个特定地区的详细情况或最新的进展,建议查阅最近的官方公告或相关新闻报道。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024年,我们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在这一年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成就。
下面,我将对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总结。
一、总体情况2024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我们以这一年为契机,深入挖掘群众需求,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在全国范围内,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
各级文化机构积极开展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广大群众有更多机会参与文化活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红利。
二、重点工作2024年,我们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核心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重点工作。
1. 建设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石。
2024年,我们加大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政府资金投入和社会捐助,修建了一批现代化的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和艺术馆等文化设施。
这些设施的建成,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娱乐和交流的场所,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文化资源的需求。
2. 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文化产品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内容。
2024年,我们加强了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策划工作,引入了更多的优秀文化创意和精品文艺作品,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展览、演出和比赛等活动,提供更多新颖、多元的文化产品,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资源。
2024年,我们注重培养和引进文化服务人才,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智慧文化平台的建设与运用,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居民文化需求调研报告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居民文化需求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意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社会调研活动,一方面可以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全会做出的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
这是提升思想认识的途径和机会。
其次,目前山东大学正阔步走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这所百年学府,自其诞生之初就以”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为办学宗旨。
山东大学110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与民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她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立足于国内外大学之林。
这次实践活动是山东大学培养其具有山大特色的本科生的典型体现。
当然,在实践活动中,调研团队可以零距离地接触社会,锻炼交际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同时,团队收集到大量真实资料,对调研对象形成了深刻的主观和客观的认识。
从而为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培养了当代青年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存在问题虽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总体而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在诸多领域,文化的发展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
在此次社会调研中,我们发现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少问题。
1、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存在地区间不平衡问题调查发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山东东营市市政府驻地、胜利油田基地、山东济南、浙江宁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备。
文化基础设施投入较多,建设水平较高,既能突出地方特色,又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服务周围居民。
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特别是,乡镇、行政村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落后。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缺乏,公共文化服务类型单一。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姓名:刘章旭班级:建筑工程zk1102班学号:2011701717辅导员:周建林亿元,年均增长65.51%。
其中,市级财政文化事业投入11.54亿元,年均增长76.24%,超过“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规定。
其次是要支持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建设。
“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村村通投入3.61亿元,其中:中央投入1.58亿元,市级投入1.33亿元,区县(自治县)投入0.7亿元;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2.8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2.11亿元,市级投入0.63亿元,区县(自治县)投入0.12亿元;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投入1.19亿元,其中:中央投入0.7亿元,市级投入0.37亿元,区县(自治县)投入0.12亿元;农村电影惠民放映投入1.98亿元,其中:中央投入0.45亿元,市级投入1.3亿元,区县(自治县)投入0.23亿元;农家书屋投入2.1亿元,其中:中央投入1.6亿元,市级投入0.5亿元;市财政还投入“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攻坚行动1.75亿元、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16.16亿元。
3.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积极开展。
调研中了解到,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各区县、各乡镇都有电影放映队,对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电影业的逐渐萎缩,到目前乡镇电影放映队已经所剩无几。
东港区原有的10支放映队伍已经全部解散,现在主要依靠电影公司给予提供放映服务;岚山区、莒县、五莲县、日照开发区现在能坚持放映的共计也仅有15支队伍、29名放映员、18台放映机。
在财政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他们努力开拓市场,通过“影企联姻”的方式,由企业出资组织放映,老百姓免费享受电影服务。
这样,既解决了资金问题,提供了电影服务,又宣传了企业,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006年全市共放映农村2030场次,2007年前三季度已放映1900场次。
4.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初步展开。
公共文化服务情况汇报
公共文化服务情况汇报篇一:兴国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兴国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兴国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所辖1个综合文化站18个农家书屋。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善农村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一)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健全一是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镇在县城解放北路的宣传文化中心新建办公活动场地,成立了兴国镇综合文化站,初步解决了镇文化站的办公活动场地。
已在18个行政村建成19个农家书屋,2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
我镇28个村已全部联网,农村有线电视用户45000余户,安装卫星接收设施355套。
广播覆盖率达98%,电视覆盖率达到93%。
二是持续深入开展“十个一”工程。
即创建一批达标农家书屋;新建一批新农村文化设施;培养一支文化工作队伍;扶持一批农民业余剧团;建设一批文化信息资源网点;建立一支电影放映队;培育一批特色文化村;打造一批文化产业;申报一批文化名村;树立一批村、社区文化示范点。
“十个一”工程的深入实施,,拓展和延伸了先进文化的传播渠道。
(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1、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开展情况我镇始终把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为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买单,农民看戏、看电影,开展文体活动”的惠民政策,认真组织开展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
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到目前为止,累计送戏下乡演出56场,送电影下乡99场,开展文体活动18场,观众累计达241万人次。
三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活跃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受到了群众的赞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目前,我镇通过收集整理,完成了资料的编制工作,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大项九小项,主要包括:(一)民间美术:书法美术;书画蛋雕;秦安做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本文中,将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并提出建议,以期在未来的工作中快速、有效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从区域分布来看,每个省(区、市)都有分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且这些体系中的文化服务单位越来越多。
从机构设置来看,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基础性文化机构和旅游等部门正在逐步形成集文化、旅游、体育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重点1.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体系是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体系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互补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具有互补性和协作性,以保证广大群众享受到全面、优质的文化服务。
(2)分类建设:文化服务机构应根据群众需要和文化特性进行分类建设,其中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中心等文化机构。
2.多元化的文化服务产品文化服务产品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元化的文化服务产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文化服务的需求,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在建设多元化文化服务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文化产品的质量要求:产品的质量要符合相应的规定标准,并且必须满足群众的真实需求。
(2)集成的文化服务:文化服务应该是由多种品牌文化项目组合而成,给广大群众带来不同的文化体验。
3.加强公共文化宣传加强文化宣传,可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和传播,增强群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开展文化宣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增强网络媒体的宣传力度:网络媒体已成为影响全民素质的重要渠道,应加强网络文化的策划和宣传。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二篇)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
在2024年,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进展,本文将对2024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总结。
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本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在2024年继续加大投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在城市中心区域,新建了一批大型的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市民提供了更加舒适、便利的学习和文化体验环境。
在市区的各个社区,也建设了一批小型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满足了市民日常文化需求。
此外,本市政府还积极推动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开发了一系列在线文化资源和服务平台,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普惠和便捷。
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2024年,本市政府注重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配置,更加注重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政府了解到市民对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和资源的需求有所不同。
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配置上,政府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差异化。
例如,在学生群体中,加大了对文化艺术教育的投入,扩大了艺术培训机构的覆盖面;在老年人群体中,增加了社区文化活动和健身娱乐设施,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与服务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密不可分。
在2024年,本市政府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培训和建设。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其次,政府鼓励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社区组织开展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工作,增加了志愿者队伍的规模和素质。
通过这些举措,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更好地满足了市民的文化需求。
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灵魂和动力。
在2024年,本市政府积极探索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5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5篇第1篇示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将文化服务事业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文化服务。
本文旨在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完善文化服务网络。
目前,各地区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文化机构井然有序,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文化服务差距,让更多的群众能够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创新,引入先进科技手段,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文化需求的追求。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有的偏远地区仍存在文化服务不足的情况,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不够高,有的文化机构缺乏创新意识和服务理念,导致文化服务内容单一,难以吸引更多人群参与。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融合度和协调性有待加强,有的地区文化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资源浪费和服务效率低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文化服务事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文化服务,让文化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0字】第2篇示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关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近年来,我国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设施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更深入了解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情况,特进行了相关调研,以下是调研报告:一、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1.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许多地方政府在基层开展了各种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展览、诗歌比赛等,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还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素养。
2.文化设施日益完善:基层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公共文化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这些设施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资源和学习机会。
3.文化志愿服务活跃:许多基层文化志愿者热情参与文化活动,帮助居民学习和提高文化素养,他们的贡献不可忽略。
二、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文化设施普及不到位:虽然许多地方建立了公共文化设施,但还存在部分基层单位尤其是偏远地区文化设施缺乏的问题,仍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
2.文化活动内容单一:有些地方的文化活动比较单调,缺乏多元化,不能满足不同居民的文化需求。
3.文化志愿服务专业性不够:一些文化志愿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应该加强培训和引导。
三、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建议1.建立文化设施联盟:通过联合起来,基层文化设施共享和优先能够得到有力的加强和完善。
2.推广文化多样化: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等居民进行活动安排,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内容,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3.加强志愿者培训: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和范例,同时也需对志愿服务的专业性作进一步要求,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
四、结语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促进文化交流、保护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上述调研结果反映了我国基层公共文化场所的优缺点,也为进一步促进和发展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思路和建议,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够认真听取并加以落实。
谢谢。
五、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未来展望尽管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需要继续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标准范文(2篇)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标准范文____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决定》正式发布,要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获得感。
自此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积极响应,投入大量资源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以下是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总结了此时的进展和成果。
一、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资源2024年,我国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持续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资源。
政府加大对文化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不断扩大其面积和数量,提高了公众接触和利用的机会。
同时,政府还增加了对公共文化资源的采购和收藏,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便利性在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创新服务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公共文化机构通过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方式,提供文化资源的线上展示和获取渠道,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参与文化活动。
公共文化机构还加强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的合作,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和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质量。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2024年,我国政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政府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国内外交流等方式,提升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公共文化机构还积极引进和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更多具有吸引力和创新性的内容和活动。
四、加强社会参与,提升文化融合和共享效果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我国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积极鼓励社会参与,提升文化融合和共享效果。
政府支持和扶持各类文化团体和社会组织开展文化活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推动文化资源的共享和传播。
政府还大力推动文化服务资源的开放共享,降低公众参与的门槛,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范围和影响力。
关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情况,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首先,当前基层公共文化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要有效地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群众积极参与。
最后,应通过多种方式创新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模式,使其更加符合群众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一、调查概况为了解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情况,我们在多个城市的社区、乡镇和农村进行了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政府文化机构、社会文化组织和文化活动场所,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
二、调查结果1.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面临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基层公共文化建设面临着资金不足、设施不完善、人才短缺、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多方面的问题。
其中,资金问题是最为突出的难题,一些基层文化组织没有足够的经费开展文化活动,一些文化场所设施老旧,需要大力改善。
此外,一些地方缺乏具备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的文化人才,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政府、企业和社会群众应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要有效地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群众积极参与。
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提高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加强对基层文化组织的支持和指导。
企业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
最后,社会群众也应该积极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发挥自身优势,为文化活动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创意。
3. 创新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模式,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除了加大投入和积极参与以外,创新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模式也是提高基层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开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深度融合”,如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满足人们对多元化文化需求的需要。
同时,可以采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开展文化传播和推广,提高传播效率和覆盖面。
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模式,是促进全民文化素质提升、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必要手段。
三、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 当前基层公共文化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群众共同努力。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在2024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绩。
我们充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一、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在2024年,我们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优化布局,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资金的有力支持,大量的文化设施得到了新建和扩建,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
特别是在乡村地区,我们加强了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享受到了优质的文化服务。
二、深化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和模式创新。
我们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和模式的创新,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文化活动和服务项目。
通过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式,提供了更多种类、更高水平的文化服务,涵盖了群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我们注重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通过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培训投入,提高了文化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文化人才队伍的引进和流动,开展各类文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机制,激发了更多人才的创新活力,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
四、推动网络文化发展。
在2024年,我们不断推动网络文化的发展,加强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通过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丰富了网络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同时,加强了网络文化的法制和监管,提升了网络文化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总之,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我们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深化文化服务理念和模式创新,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推动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协调配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最新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思考建议分析调研报告范文
最新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思考建议分析调研报告范文近年来,我国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就当前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现状在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许多县(市、区)不断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模式,越来越多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措施和项目得到全面推广和普及。
1.基层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在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室、文化站、文化广场、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快,文化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2.文化活动不断丰富。
基层文化站、文化馆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读书分享会、传统民俗文化展示等,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文化产品不断创新。
现在,在农村基层文化设施中,除了传统的图书、报社、电视等文化产品之外,还有新媒体、网络文化等现代文化产品,让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全面。
二、面临的问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1.文化资源不够优化。
农村文化资源相对不足,政府应该注重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因为农村文化资源是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主要内容。
2.人才队伍不足。
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缺乏培养人才的系统机制,如缺乏文化专业的人才,导致文化服务的质量难以保证。
3.资金体系不健全。
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同样需要大量的投入,由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短期乏力和投资周期长的特殊性,导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融资渠道不畅,导致资金体系不健全。
三、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文化资源是推动文化服务发展的重要核心内容,要重视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资源的价值。
2.加大优秀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提升。
要通过培训、引导、激励等方式,吸引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到农村基层工作,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职业发展途径。
浅谈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建设对于社会和个体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基层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居民的文化素质。
然而,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问题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不足在一些基层社区和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和文化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原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存在不足的问题。
居民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文化服务,限制了他们的文化消费欲望以及对文化的需求。
对策一:加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加基层社区和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数量和质量。
可以考虑建设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以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
对策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政府可以组织培训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同时,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提供更多元化的文化服务。
问题二:文化内容单一化在一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中,文化内容呈现单一化的情况比较突出。
这主要体现在文化活动、文化产品等方面,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居民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对策一:鼓励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政府可以鼓励基层社区和农村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包括艺术展览、演出、手工制作等。
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居民的文化需求,增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对策二:支持创新文化产品的研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基层社区和农村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鼓励文化从业者进行创新研发,推出符合居民需求的文化产品,提升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品质和水平。
问题三:意识形态导向性强在一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中,政府意识形态导向性较强,导致文化内容和文化活动偏向政治宣传,缺乏多元性和独立性,难以真正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按照示范区创建要求,全力提升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按照会议安排,将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将建设工作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和重点民生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是坚持党政统领。
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镇街和区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职责明确、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今年以来召开部署调度会议**次,实地督导检查**次,有力推动了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强化部门联动。
领导小组统筹组织部、宣传部、旅文局、民政局、教体局等成员单位,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等工作,全面落实组织联建、阵地联用、队伍联管、活动联办、品牌联创等工作机制,全区上下形成了资源共享、力量互融、优势互补、工作互帮、联合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是强化人财保障。
为确保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任务有人抓、有钱干,各镇街分别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职责,把各项建设责任压实到神经末梢同时,区财政2023年预算安排公服建设资金***万元;2023年以来,累计拨付各类资金**余万元,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始终坚持把建好、管好、用好文化阵地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打造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全面形成。
一是加快区级两馆升级。
启动实施了总投资**亿元、总建筑**万平米的***文体活动中心项目,中心内部高标准建设文化馆、图书馆、综合体育馆,建成后将成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二是提升镇街文化站质量。
全区*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均通过与村(社区)合建方式落实新站选址,使用面积由1816平米增加到4528平米,进一步优化了功能布局。
累计投入IOO余万元,添置图书、乐器等文化设施设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
2023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2023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一、总体情况2023年,我国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以及推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农村文化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全年共完成农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1000处,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二、政策引导为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引导了各地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1. 增加政策扶持力度。
制定了资金扶持政策,鼓励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优先支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文化场所的设施设备水平。
2. 完善政策体系。
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文化事业相关政策,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任务。
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着力解决贫困地区文化资源匮乏的问题。
三、投入力度2023年,我们加大了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为各地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1. 资金支持。
全年共投入资金10亿元,用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
确保了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2. 技术支持。
加强了对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了他们的文化服务水平。
组织专家指导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创新了文化活动形式,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2023年,我们重点推动了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力争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1. 完善农民文化活动场所。
全年共完成农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1000处,包括文化广场、图书馆、剧院等。
这些场所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提供了舒适、便利的文化服务环境。
2. 推进数字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和网速。
开展农村文化数字化工作,推动农民在网络上获取优质的文化资源。
五、促进文化产业发展2023年,我们注重发挥文化产业的作用,通过扶持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1. 扶持农村文化企业发展。
某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某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某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键在基层。
日前,我们对近年来全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基层文化活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花垣县隶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湘、黔、渝三省交界处,自古以来有湖南省西南门户之称,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之一。
全县总面积1108.69平方公里,辖8个镇、10个乡、288个村、18个居委会,总人口28.97万人。
其中,苗族人口占78.6%,为湘西州苗族聚居县之首。
近年来,在中央、省、州各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关怀和帮助下,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文化强县”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个覆盖城乡、功能日趋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全县逐步形成。
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1、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为主导,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日趋完善。
①按照不低于300平方米的建设标准,到XX 年末,我县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完成,总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完成资金投入600余万元。
同时,给长乐、麻栗场等10个乡镇文化站发放和配送了60万元的文化设备,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②结合党委组织系统的村支部和远程教育中心项目建设,组建了190个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相应配送了苗鼓、龙狮表演道具、服装、电视音响及电脑等文化活动设备,为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③立足边城文化旅游开发,累计投入400多万元在茶洞古镇商周古文化遗址的基础上建设了一座边城民俗博物馆,总建筑面积780多平方米,馆藏品2000多件,向中外游客和广大群众免费开放;④投入50多万元,在苗族民俗文化演艺传统深厚的麻栗场镇XX村兴建了一座600多平方米的民俗文化演艺中心,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保护和展演提供了全新舞台。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现状调研报告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现状调研报告调研目的:了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现状,探索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改进和发展的思路。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调研对象:调研对象包括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志愿者等相关从业人员,以及基层居民。
调研内容:1.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设置情况:调研了各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织设置、资源配置等情况。
2.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调研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文化交流、文化活动等。
同时,了解了各种服务形式,如线上服务、线下服务等。
3.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对居民的影响:调研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对居民文化生活的影响,包括提升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交流等方面的效果。
4.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调研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资源匮乏、服务内容不够多样化等问题。
5. 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改进和发展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改进和发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议,包括加大资源投入、提升服务内容质量等。
调研结果:1.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设置情况:调研发现,各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设置情况不一,有的地方设有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有的地方则依靠文化志愿者提供服务。
2.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大部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主要以文化交流、学习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活动。
同时,线上服务较为普遍,线下活动相对较少。
3.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对居民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对居民的文化素质提升、社会交流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居民表示,通过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他们的文化视野得到了拓展,同时也结识到了更多的朋友。
4.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调研结果显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着资源不足、服务内容不够多样化等问题。
有的地区由于资金有限,导致服务中心设施简陋,服务项目也较为有限。
5. 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改进和发展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提出了以下改进和发展建议:- 加大资源投入:增加政府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支持,提升服务设施和设备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姓名:刘章旭
班级:建筑工程zk1102班学号:2011701717
辅导员:周建林
关于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级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全面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根据国家、省的部署,我市自今年以来全面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调研中了解到,目前,莒县、五莲县已经建成了县级支中心,东港区、岚山区、日照开发区支中心正在建设中;全市80%以上的村建成了基层服务点。
乡镇、农村的做法是,同党员远程教育基层点相结合,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终端设备接受合播放共享工程文化信息,实现了二者的共建共享,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随时点播收看精彩的文化类节目。
如,东港区日照街道小莲村投资170万元建成了文化广场、戏台,添置了多媒体投影机,每晚7点至9点定时播放“共享工程”内容;岚山区岚山头街道王家庄充分发挥服务点的功能,向农民群众播放科普知识和文化类节目;莒县招贤镇董家坡村投资4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5000㎡的文化广场,并在广场安置了大屏幕背投电视,接通了共享工程节目信号,每天晚上向村民开放;五莲县许孟镇院西村共享工程与党员教育、文化科技信息服务、瓜菜销售“四位一体”,成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平台;日照开发区车家村服务点配有20多台微机,有专门的管理员,每天对村民开放。
共享工程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有力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有力保障了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建设,初步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保障机制。
“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32.6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6.71亿元,市级投入2
3.5
亿元,区县(自治县)投入2.45亿元。
首先保障文化事业投入法定增长。
全市各级财政把文化事业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年初预算和超收收入分配均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
2006一2008年,市财政对文化投入高速增长,累计投入25.29
亿元,年均增长65.51%。
其中,市级财政文化事业投入11.54亿元,年均增长76.24%,超过“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规定。
其次是要支持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建设。
“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村村通投入3.61亿元,其中:中央投入1.58亿元,市级投入1.33亿元,区县(自治县)投入0.7亿元;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2.8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2.11亿元,市级投入0.63亿元,区县(自治县)投入0.12亿元;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投入1.19亿元,其中:中央投入0.7亿元,市级投入0.37亿元,区县(自治县)投入0.12亿元;农村电影惠民放映投入1.98亿元,其中:中央投入0.45亿元,市级投入1.3亿元,区县(自治县)投入0.23亿元;农家书屋投入2.1亿元,其中:中央投入1.6亿元,市级投入0.5亿元;市财政还投入“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攻坚行动1.75亿元、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16.16亿元。
3.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积极开展。
调研中了解到,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各区县、各乡镇都有电影放映队,对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电影业的逐渐萎缩,到目前乡镇电影放映队已经所剩无几。
东港区原有的10支放映队伍已经全部解散,现在主要依靠电影公司给予提供放映服务;岚山区、莒县、五莲县、日照开发区现在能坚持放映的共计也仅有15支队伍、29名放映员、18台放映机。
在财政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他们努力开拓市场,通过“影企联姻”的方式,由企业出资组织放映,老百姓免费享受电影服务。
这样,既解决了资金问题,提供了电影服务,又宣传了企业,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006年全市共放映农村2030场次,2007年前三季度已放映1900场次。
4.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初步展开。
由于国家、省关于农家书屋建设的政策刚刚出台,目前,我市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也只是处在起步阶段。
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各地在原有图书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措施,充实藏书,已建成具有农家书屋雏形的各类图书室、阅览室等共计200余个,总投资为334.56万元。
其中,有电子阅览室的共有44个,占21%。
最近,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等15部门根据中办发〔2007〕21号文件精神,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乡村阅读”工程,建设“农家书屋”的意见》,对全市“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2007年我市以莒县为试点,在全市
建设50个示范“农家书屋”,以后每年递增建设100个,到2010年全市30%
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和农民自助读书组织,力争到2015年“农家书屋”基本覆盖全市行政村。
二、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未能实现均衡发展。
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明显。
从公共文化设施看,区明显好于县(自治县)。
全市19个区的文化馆建筑面积达到8.6万平方米,而21个县(自治县)的文化馆建筑面积只有4.9万平方米;19个区的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11.3万平方米,21个县(自治县)的图书馆建筑面积只有5.3万平方米。
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受服务范围影响明显,“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很难真正实现。
2、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不足,不能有效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公共文化产品的新形式、新内容不多,服务设施、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较为单一,缺乏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
从公共图书馆藏书来看,全市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0.32册,低于全国的0.42册;从电视和广播覆盖率来看,全市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位于全国第19位,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位于全国第23位;从欣赏演出来看,全市每村每年只能看半场戏。
3、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偏低。
基层文化单位缺乏稳定的专业队伍,人员年龄偏大,观念相对落后,知识结构陈旧,能力和素质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文化工作的需要。
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制度设计调研组的专家认为,文化馆、图书馆工作人员均应在15人以上,才能基本满足工作需要,而我市尚有5个文化馆、20个图书馆没有达到这一标准。
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至少应该配备人员3300名,目前仅到位2821名,高级职称只有37人,占1.8%,乡镇文化专干不专职、不专业、不专心等现象较为突出。
三、关于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设全国一流的公共文化设施。
按照“网络健全、覆盖城乡”的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公共文化单位免费开放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进一步完善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继续加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
切实加快“十一五”后续项目建设,同时规划“十二五”新的十大文化设施。
国泰艺术中心、市群众艺术馆、重庆国际马戏城、自然博物馆等“十一五”后续项目力争在2012年全部建成。
“十二五”新规划的十大文化设施项目,力争2015年建成红岩教盲基地、重庆广播电视发射塔、中国重庆抗战文化博物馆、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园、重庆工业遗产博物馆、大足石刻艺术总馆、重庆电影集团影视基地等7个项目,推进主城区“三大文化艺术中心”、“十大书城”、重庆艺术学校项目。
2.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
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
积极探索建立以乡镇为主、市县适当补助的政府投入保障体制,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设施的建设,由市文化局负责监督资金利用情况;县级财政根据市里的补助,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其他资金由乡镇财政资金解决。
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3.强化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
加强对区县、乡镇文化建设工作考核,是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在继续加强对市级社会文化先进乡镇进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的任务目标一起考核,促使区县和乡镇政府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协调发展。
考核内容应该包括领导重视、经费投入、基础设
施、业务工作等,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