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如何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作者:蒋建权

来源:《教育界·A》2019年第12期

【摘要】数学是一门必修课,在小学阶段占据重要地位。如今,学生仅掌握考试用的数学知识已不能满足基本素质和学习要求,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六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需要加强自身数学文化底蕴。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六年级数学“圆”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数学文化;“圆”

数学文化随着数学史的发展而形成,但数学文化不仅限于数学史,教师在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加强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使学生在理解中学习,在实践中积累。

一、立足课本,认识数学文化

在人们的印象中,数学就是逻辑。这是不了解数学文化的体现。随着数学教育的发展,教师开始注重数学文化,用数学文化来讲解知识的来源,如向学生介绍为何会有这样的知识点,其实用性如何体现等。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将数学文化串联在一起,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完善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使学生突破公式难点,不再单纯地进行逻辑性较强的计算和解答。

在“圆”这一单元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认识圆,圆的定义是指线段围绕着其中的一端平面旋转一周,旋转出来的封闭曲线。教师在讲解圆的定义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圆这个寻常又奇妙的形状,古人从阴历中的月亮和太阳的形状,得到圆的概念,古埃及人将圆视为神赐的形状。圆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陶器时代,人类把泥巴放在转盘上制作容器,因此大部分陶瓷容器是圆的;打猎回来的兽牙,人们会用尖锐的物品钻出圆孔;运输大件物件时,人们会把圆木放置在下方;妇女织布缝衣时,也会寻找尖的圆木枝工具。圆在古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大多数人不了解圆的定义为何,也不明白为何要使用圆的木头来运输货物,为何尖的圆木枝对衣服的损伤最小。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人们开始探究圆的定义。公元前400年,我国的墨子提出:“圆,一中同长。”这句话的意思是,圆心到圆的边缘的长度是一样的,这让学生对圆的定义产生了深刻理解。因为有了圆的定义,人类制造出轮子,改变运输方式,丰富了生活出行方式。这样讲解圆的来源和古代人类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圆,并发现数学文化,从数学文化中得到启发。

二、实践开拓,发扬数学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