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17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的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技术,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
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及设计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下设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海洋化学与化工五个二级学位点,其研究方向如下:化学工程二级硕士点:(1)生物质能源化工;(2)超重力场技术;(3)离子液体与分离过程;(4)传质过程及分离设备;(5)膜材料制备及膜分离技术;(6)化工过程控制优化及系统工程;(7)生化分离工程及微化工技术;(8)新型干燥过程及设备(9)颗粒设计技术;(10)超临界流体技术及相平衡热力学;(11)生化反应工程及生物材料。
化学工艺二级硕士点:(1)石油化工;(2)功能材料;(3)有机化工;(4)催化材料;(5)污水处理。
应用化学二级硕士点:(1)绿色有机合成;(2)农药、医药及中间体开发;(3)绿色化学与绿色有机电化学合成;(4)纳米材料电化学;(5)能源电化学;(6)环境电化学;(7)绿色精细有机合成及产品开发;(8)氟化学;(9)新农药研制与工程开发;(10)色谱分析与光谱分析;(11)光谱电化学;(12)材料物理化学和量子化学研究。
工业催化二级硕士点:(1)能源与绿色化工催化;(2)C1化学催化;(3)资源与环境催化;(4)石油化工催化;(5)计算化学与分子催化;(6)催化新材料及应用;(7)纳米材料与纳米催化剂;(8)催化加氢;(9)不对称催化;(10)有机催化化学;(11)催化反应过程模拟及优化;(12)催化与过程耦合技术。
海洋化学与化工二级硕士点:(1)高分子膜材料、膜分离技术;(2)海洋生物化工及资源工程;(3)海水淡化及水处理技术;(4)水与废水处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5)环境化工、环境催化材料;(6)海洋原位监测技术;(7)海洋环境保护;(8)纳米功能新材料;(9)生物化工、组织工程及医用材料;(10)分子印迹技术;(11)高分子化工。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基本要求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一、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化学工程与技术是研究化学工业及其它过程工业中物质转化、物质组成改变、物质性状及其变化的共同规律,以及相关工艺与装备设计、操作及其优化等关键技术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它以化学、物理、数学、传递过程原理、化学反应工程等基础理论为基本知识体系,以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等为研究方法,通过工程应用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各领域,尤其是资源加工、原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生产等,并不断为之提供新鲜的学科知识、创新的专门技术、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设有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化学工程和生态化工等七个研究方向,涉及化学品(含精细化学品)、功能材料及器件等的制备原理和生产工艺,过程及装备的设计、放大和优化;它们各有侧重,互有交叉,与化学、环境、冶金、能源、材料、轻工、医药、食品等学科相互渗透。
19世纪末,由于化学品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开始形成并得以发展。
当时,为了化工生产的高效化和大型化,根据典型的化学工艺和设备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共同属性的工程问题,形成了单元操作概念,这是化学工程学科开始出现的早期标志。
化学反应理论和单元操作原理共同促进了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学科的迅速发展,工业催化学科也应运而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以抗生素的发酵和大规模生产技术开发为标志的生物化工学科也开始形成。
五十年代后发展的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使化学工程学科上升到了新的阶段。
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使化学工程从早期的以经验归纳法为主的研究方法,逐步进展到以数学模型法为主。
化学工程为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等学科提供了解决工程问题的基础。
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等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特别表现出与化学工程的交叉和融合,既利用化学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充实和发展各种技术,又从工艺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丰富和完善化学工程学科。
最新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一、学科概况化学加工过程可追溯到古代的炼丹、冶炼、造纸、染色、医药和火药等化学加工方法。
现代化学工程与技术是19世纪末为适应化学品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在工业化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1880年,“化学工程”概念首次被英国学者George E. Davis 正式提出。
1888年,美国学者Lewis M. Norton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设了第一个以“化学工程”命名的学士学位课程,标志化学工程学科的诞生。
1901年,第一部化工手册(George E. Davis)问世,孕育了“单元操作”思想。
1915年,美国学者Arthur D. Little正式提出了“单元操作”概念,将各种化学品的工业生产工艺分解为若干独立的物理操作“单元”,并阐明了不同工艺间相同操作“单元”所遵循的相同原理,实现了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第一次质的飞跃。
1935年,美国学者P. H. Groggins将此概念延伸至化学反应过程,提出了“有机合成中的单元过程”。
此后,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研究方向逐渐丰富,单元操作原理和化学反应理论共同促进了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的迅速发展,工业催化也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抗生素产业的巨大需求催生了生物化工。
195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R. B. Bird等把相关物理和数学理论引入“单元操作”,将所有单元操作归纳为质量、热量和动量的传递过程,并阐明了传递过程基本原理。
随后,传递过程原理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确定了化学反应工程的学科范畴和研究方法。
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三传一反”)理论的发展,完成了学科由“单元操作”向“三传一反”过渡的第二次飞跃。
此后,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逐步形成了数学模型化的过程系统工程方法论,为解决学科复杂工程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硕士培养方案学科、领域代码:0817一、培养目旳和规定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旳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坚实旳理论基础和系统旳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应用化学方面旳科学研究和肩负专门技术工作旳能力。
可以纯熟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旳外文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旳听说能力。
具有健康旳体魄。
二、研究方向1.分离工程与技术2.电化学工程3.催化材料与分子设计4.绿色化学工艺与清洁生产过程研究方向简介见附表1。
三、学习年限脱产硕士硕士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含学位论文答辩时间),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工作旳时间不少于一年(从通过开题汇报算起)。
少数品学兼优旳学生提前完毕学业,可申请提前毕业,但论文工作时间(从通过开题汇报算起)也不得少于一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规定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
课程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和非学位课。
硕士在规定旳时间内至少应完毕总计31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学术活动与社会实践共3学分)旳学习任务。
学位选修课中旳《高等精细化学品化学》为必修课。
教学实践旳完毕可以通过带本科生试验、帮导师批改课程作业等方式完毕;专业实践通过带本科生毕业论文或做导师科研课题完毕;学术活动规定学生必须做不少于1个学术汇报、听取学术汇报或参与学术会议不少于6次;社会实践则规定学生做横向课题或在假期通过社会调查等方式完毕。
课程设置详细状况见附表2。
五、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独立完毕。
2.学位论文工作旳一般程序为: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汇报、理论分析、科学试验、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理论联络实际,内容一般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道谢、参照文献、附录等。
4.学位论文对所研究旳课题应在理论分析、科学试验、工程应用与指导实践等环节提出一定旳新见解。
5.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旳深度和先进性,应反应出作者对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旳掌握状况,反应出作者综合运用有关理论、措施和手段处理理论和实践问题旳能力。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17)涵盖13个学科方向:传递现象与分离工程、多相反应与催化工程、过程系统工程、化工热力学、能源化学工程、生态化工与清洁生产技术、材料化学工程及膜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工程、生物化工、安全科学与工程、资源化工。
二、培养方式1. 实行导师负责制。
必要时系内成立指导小组,由指导小组组长主要负责。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合作导师共同指导。
2. 博士生应在导师或指导小组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成果。
三、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 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要求掌握本学科所需的坚实的数理知识和化学知识,系统而深入的化学工程、传递过程、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生物化工、分子生物学、材料化工等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面,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为学位论文的创造性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 课程学习及学分组成:(1)普通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14,其中公共必修学分不少于4,学科专业要求学分不少于5,必修环节5。
课程设置见附录。
(2)直博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9,其中公共必修学分不少于5,学科专业要求学分不少于19,必修环节5。
考试学分不少于25。
课程设置见附录。
四、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入学前两周,研究生院和相关院系开设的新生学科专业教育系列讲座以加强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
(详见附录)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内容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阅读、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
并将个人培养计划提交系教学办公室,由系课程学习指导小组对每个同学培养计划中的选课情况进行审定。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③602高等数学
801物理化学
840有机化学
842分析化学
(④中三门任选一)
复试笔试科目:
01药物化学(制药类方向必考)
02生物化学(生物类方向必考)
其它方向从考试科目④任选一门,其中初试已考科目除外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01化学综合(内容比例:无机化学30%、分析化学20%、有机化学50%)
04. 微生物发酵与分离
05. 动物细胞培养
06. 天然药物的制备
07. 缓控释制剂
08.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09.基因重组与功能蛋白
081704应用化学
01.功能配合物的合成
02.手性分子的制备与分离
03.生物电分析
04.化学品合成与应用
05.功能高分子及纳米材料
081705工业催化
01. 催化剂的开发与评价
单位代码:10490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693号邮政编码:430073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电话:(027)87194669联系人:胡老师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606化工与制药学院(87195671)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1化学工程
01.化学反应器与过程强化技术
袁 华
万其进
孙 雯
袁 军
李庆祥
冉国芳
喻德忠
尹传奇
郑净植田琦峰
贾丽慧
张越非
陈云峰
吴 莉
黎俊波
余军霞
梅兴国
金继前
吴天平
郑 琦
万 涛
杜 娟
刘华俊
粟学俐
吴元欣
王存文
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学校排名

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学校排名
下表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所属的5个二级学科A++级学校名单。
学校数量一栏中的数字系开设该二级学科的普通高等学校数量。
是否重点一栏中带“★”号和“☆”号的,表示该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
“★”号表示该一级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号表
示该二级学科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栏中带“△”号的,表示该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但不是国家重点学科。
有关国家重点学科的评审标准和方法,以及一级重点学科和二级重点学科的含义,可参考教育部的相关文件。
所有重点学科均源于《教育部关于公布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07】4号)。
考研工学类专业介绍 化学工程与技术

考研工学类专业介绍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1 化学工程化学工程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所属的一个二级学科,属工科门类。
081702化学工艺化学工艺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将原料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实现这一转变的所有基础理论、技术手段及相关设备。
化学工艺学科是在有机化工、石油加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材料化工、环境化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优势学科,也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化工学科。
它还是研究化学品的技术开发、生产原理、工艺实施、过程与装置优化设计及相关理论的技术学科,直接服务于石油、石化、化工、生物、医药、环境、能源、材料等工业。
081703生物化工生物化工是生物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工程的一个前沿分支,它运用化学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解决有生物体或生物活性物质参与的生产过程即生物反应过程中的基础理论及工程技术问题。
它作为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化学工程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生物技术中将近代生物学的成就转变成生产力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081704应用化学应用化学是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下设的二级学科。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且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081705工业催化工业催化学科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它以催化科学技术为核心。
催化科学技术是当今化学品、燃料、材料、医药和食品生产及环境净化的支柱科学技术,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对于国民经济、环境和公众健康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21世纪,催化仍然将是推动化学工业、石油炼制工业技术进步的核心技术,其在新材料、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领域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当然这里还有些好专业没提到,如冶金专业,电器工程自动化等。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1.必修环节 (1)文献阅读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结合学位论文任务,阅读至少 40 篇研究领域内的国内外文献,了解、学
习本领域的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不少于 5000 字的文献综述报告。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主要介绍课题研究的来源、目的、意义及该课题在国内外的概
况、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和预期效果等内容,并在一定范围内答辩。普通硕士研究生 应于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
一般实践能力 ◎
◎ ◎
专业实践能力
◎ ◎ ◎
◎
综合实践能力
◎ ◎ ◎ ◎
以上部分要求见《合肥工业大学“能力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指南”》
10.课程设置方案: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合肥工业大学“能力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指南”》为指导。 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设置实行审查准入制,研究生专业课程要有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案。 研究生课程中增加 “学科前沿专题”必修课程,该课程可由多位教授联合讲授。 其他专业课程参照课程设置方案进行。
管
、
助
实
教
践
课
高等分析化学 高等生物化学
文
公
工
学
学
学论 论
献
共
作
术
位
位文 文
综
实
技
交
论
论写 答
述
验
术
流
文
文作 辩
与 开 题 报 告
实 践
课 题 研 究
课指
题导
研 究
第 三
第 五 学 期
学
期
( (
) )
8.实践能力标准
实践能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 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综合性能力。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所具备的实践能力,须满足三个层次上的要 求: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学科概况化学加工过程可追溯到古代的炼丹、冶炼、造纸、染色、医药和火药等化学加工方法。
现代化学工程与技术是19世纪末为适应化学品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在工业化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1880年,化学工程概念首次被英国学者George E.Davis正式提出。
1888年,美国学者Lewis M.Norton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设了第一个以化学工程命名的学士学位课程,标志化学工程学科的诞生。
1901年,第一部化工手册问世,孕育了“单元操作”思想。
1915年,美国学者Arthur D.Little正式提出了“单元操作”概念,将各种化学品的工业生产工艺分解为若干独立的物理操作“单元”,并阐明了不同工艺间相同操作“单元”所遵循的相同原理,实现了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第一次质的飞跃。
1935年,美国学者P.H.Groggins将此概念延伸至化学反应过程,提出了“有机合成中的单元过程”。
此后,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研究方向逐渐丰富,单元操作原理和化学反应理论共同促进了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的迅速发展,工业催化也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抗生素产业的巨大需求催生了生物化工。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R.B.Bird等把相关物理和数学理论引入单元操作,将所有单元操作归纳为质量、热量和动量的传递过程,并阐明了传递过程的基本原理。
随后,传递过程原理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确定了化学反应工程的学科范畴和研究方法。
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三传一反”)理论的发展,完成了学科由单元操作向“三传一反”过渡的第二次飞跃。
此后,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逐步形成了数学模型化的过程系统工程方法论,为解决学科复杂工程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科研究向更短和更长的时间尺度延伸,跨越纳观尺度、微观尺度、介观尺度、宏观尺度和兆观尺度,呈现资源导向、产品导向、特殊技术导向和信息导向等多导向性,逐步进入“多尺度、多导向、多目标”研究发展新阶段。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
总学分 ≥28 学分 修课学分 ≥24 学分
必修环节 ≥4 学分
学位公共课≥5 学分 学位基础课≥7 学分 学位专业课≥6 学分 选修课≥6 学分 补修课≥0 学分 文献阅读 1 学分 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 1 学分 实践活动 2 学分 英语听说课程模块 18 学时 体育健身 0 学分
物细胞工程。 应用化学:食品添加剂及功能助剂的合成及应用;医药中间体的研制与开发;天然
产物研究与开发;基于光电检测的化学传感器;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表面与界面物理 化学;光电功能材料化学。
工业催化: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研制与应用;气体脱硫净化剂的研制与应用;有 机催化氧化反应及其工业应用;催化材料合成与应用。
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 5 人,硕士生导师 47 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 占 90%以上,“楚天学者”2 人,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 3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专家 4 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5 人。近三年,本学科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 研项目 70 余项,科研总经费 4000 余万元,CSCD 收录论文 76 篇, SCI、EI 收录论 文 60 篇。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化学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 进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独立担负工 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能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 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 2-3 年,鼓励优秀学生提前答辩。
英语听说课程模块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学术语境下用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能力,主要 采取倾听与速记, 参加国际会议英语交流或英语研讨与交流。英语听说课程模块要求达 到 18 学时,不计学分。
(学科代码0817)(2017年修订)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7)(2017年修订)一、培养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品行优良、身心健康。
2.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及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
二、研究方向1.应用化学包括精细化学品合成、工业分析、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能源材料与技术等。
2.化学工艺包括有机化工工艺、无机化工工艺、功能高分子合成与工艺、氟化学工艺、重质油加工等。
3.工业催化包括催化技术与新型催化材料、催化过程与工艺、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等。
4.化学工程包括化学建材工程与技术、化工分离工程与技术、催化剂工程、石油化工节能技术等。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四、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兼顾理论基础和前沿知识,突出科研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1.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实行学分制。
其中学位课程又分为公共学位课与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程均为选修课。
专业课程每16学时计1学分。
研究生学位课程必须制订教学大纲,非学位课程应有课程简介。
2.学分(1)研究生在校获得的总学分数不得低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8学分,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4学分。
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2016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代码:0817一、学科点简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4个二级学科均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化学工艺学科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高校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目前,该一级学科被湖北省评为本领域的唯一优势学科,2013年新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二、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和科研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方面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原则上不超过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1、化学工程(1)化学反应器与过程强化技术(2)分离过程与技术(3)资源化学工程与技术(4)化工过程装备及应用2、化学工艺(1)石油炼制与石油产品加工(2)绿色化学合成工艺(3)资源综合利用与加工(4)精细化学品合成与设计3、生物化工(1)生物质能源(2)微生物发酵与分离(3)微生物控制与资源开发4、工业催化(1)催化新材料与新技术(2)催化反应工程(3)环境催化五、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两周内制订出培养计划,一般情况下应在第一学年内按照培养计划完成所选全部学分,于第四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并完成教学实践环节。
六、学分要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最低总学分要求为33学分,其中最低修课学分要求为28学分(学位课22学分,非学位课6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中期考核1学分、教学实践环节1学分。
七、学位论文工作我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方可申请答辩。
(1)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公开发表或有正式录用通知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北大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代码:0817
一、学科点简介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4个二级学科均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化学工艺学科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高校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目前,该一级学科被湖北省评为本领域的唯一优势学科,2013年新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和科研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方面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原则上不超过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化学工程
(1)化学反应器与过程强化技术
(2)分离过程与技术
(3)资源化学工程与技术
(4)化工过程装备及应用
2、化学工艺
(1)石油炼制与石油产品加工
(2)绿色化学合成工艺
(3)资源综合利用与加工
(4)精细化学品合成与设计
3、生物化工
(1)生物质能源
(2)微生物发酵与分离
(3)微生物控制与资源开发
4、工业催化
(1)催化新材料与新技术
(2)催化反应工程
(3)环境催化
五、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两周内制订出培养计划,一般情况下应在第一学年内按照培养计划完成所选全部学分,于第四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并完成教学实践环节。
六、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最低总学分要求为33学分,其中最低修课学分要求为28学分(学位课22学分,非学位课6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中期考核1学分、教学实践环节1学分。
七、学位论文工作
我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方可申请答辩。
(1)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公开发表或有正式录用通知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北大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公开发表或有正式录用通知SCI、EI、ISTP)收录论文1篇。
(3)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申请专利2项(要求申请专利已公开并有公开号)或授权专利1项。
(4)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
(5)导师横向同一项目一年内实际进账20-30万,从事本项目研究的学生学位论文达到学校学术型研究生的毕业条件,方可申请答辩,不能达到学院毕业要求的学生不超过1个;导师横向同一项目一年内实际进账30-40万(含
30万),从事本项目研究的学生学位论文达到学校学术型研究生的毕业条件,方可申请答辩,不能达到学院毕业要求的学生不超过2个;导师横向同一项目一年内实际进账超过40万(含40万),所有从事该项目研究的学生论文达到学校学术型研究生的毕业条件,可申请答辩。
注:从事本项目研究的学生指项目进账当年入校的研究生。
以上成果必须以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或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
完成学位论文后,按《武汉工程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条例工作实施细则》申请学位答辩。
八、课程设置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方
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