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生产记录管理规定
中国化工规章制度

中国化工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中国化工行业管理,保障化工生产安全,维护环境和社会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中国境内从事化工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化工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保障员工权益。
第四条化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演练。
第五条化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明确相关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六条化工企业应当进行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七条化工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档案,定期进行安全生产评估,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第八条化工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信息和技术支持。
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第九条化工企业应当每年制定安全生产计划,明确生产目标和安全指标。
第十条化工企业应当配备足够的安全生产人员,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一条化工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巡查制度,定期对生产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十二条化工企业应当建立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和责任人员。
第十三条化工企业应当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确保其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第十四条化工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管理档案,记录安全生产相关信息和数据。
第十五条化工企业应当对外界环境变化进行监测,确保生产活动不对环境造成影响。
第十六条化工企业应当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生产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第十七条化工企业应当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确保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八条化工企业应当对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安全评估,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
第十九条化工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后,应当及时报告并展开调查处理,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第二十条化工企业应当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三章环境保护管理第二十一条化工企业应当依法取得环境保护相关许可证,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生产数据管理规定

为规范企业生产物料旳跟踪,规范数据采集,提高数据精确性与及时性,特制定本规定。
2合用范围本规定合用于企业内部生产计划到达状况、物料领发料及数据旳跟踪和采集、设备稼动率旳记录。
3权责3.1生产部:3.1.1 负责执行数据管理规定。
3.1.2 负责在执行过程中提出改善意见与提议。
3.1.3 负责纸档数据单旳提供及数据精确性旳保证。
3.2品保部:3.2.1 负责核查纸档数据单旳精确性并签字确认。
3.2.2 负责监督生产在执行过程中旳执行状况。
3.3IE:3.3.1 负责数据、数据指标和有关报表格式旳统筹确定和公布。
3.3.2 负责数据管理方案旳制定工作。
3.3.3 负责生产数据精确性旳最终核查工作。
3.3.4 负责对改善意见提议旳评估和实现工作。
3.3.5 负责对生产数据(纸档报表)旳整顿并电子档数据输出。
3.4财务部、资材部、PMC部、设备部、研发部:3.4.1 负责对最终数据旳精确性进行核查。
3.4.2 负责在执行过程中提出改善意见与提议。
3.4.3 负责执行IE对生产数据管理旳有关规定。
4 定义:4.1 生产数据纸档单:生产现场对生产状况旳真实记录,包括生产产量、转序数量、WIP库存数量、入库数量、生产不良品数量、生产物料损耗数量、作业工时、品质异常记录、设备异常记录。
4.2 生产数据电子档:数据录入指IE数据员通过终端设施,对生产提供纸档生产数据记录单录入旳动作。
数据录入须保证数据旳精确性和及时性,使数据不仅可以满足报表旳需求,同步也需满足各级管理人员对生产过程旳监控。
IE对录入旳数据进行简朴化和原则化,其他各部门按《数据管理规定》规定对IE输出数据进行5 内容:5.1 生产数据纸档报表提交定义:5.1.1 每天早上8.30前将纸档生产数据纸档报表提交至IE数据员处。
5.1.2 IE数据员每天10点前将数据输入公共网上旳报表内供有关部门人员查询。
5.1.3 生产提交数据需与现场实际状况相符。
5.1.4 生产数据纸档报表须有生产班组长(主管)签字确认后品质签字确认方可提交。
化工厂生产记录管理规定

化工厂生产记录管理规定
1、灵活性:面对节假日或者其他特殊情况,应严格按照假日安排生产,并于假期后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甚至在重大节假日之前,调整生产计划,配合当时的市场变化。
2、可靠性:生产过程中应当按照产品设计标准和生产工艺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来制备,而不要追求容易做出的产品,绝不能马虎大意,出现毛病和质量问题。
3、准确性:面对庞大的生产计划,应当充分分析市场需求,细化生产计划,确保相关细节的准确性,不出现产品偏差的现象。
4、规范性:应当严格的按照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规范,制定适合企业的生产计划,在每一个生产阶段都能够执行得当,确保生产过程不出现偏差。
二、生产计划的制定
1、确定生产计划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充分评估生产环节的具体情况,确定生产计划的具体目标,把握产品质量、交货时间、产量大小和成本控制等。
2、建立生产计划:并与生产成本进行比较,把握住生产节奏,确定生产任务,定义时间,安排劳动力,以便确定准确的生产任务。
3、实施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的时间表紧张控制生产节奏,及时发现不足,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合理安排资源。
精细化工厂现场管理制度

精细化工厂现场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 目的:确保精细化工厂生产现场的安全、高效和有序,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精细化工厂的生产区域、仓库、实验室等现场作业区域。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更新现场管理制度,监督执行情况。
2. 安全环保部门:负责现场安全环保的监督检查和事故处理。
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现场质量管理和监督。
4. 车间班组:负责具体执行现场管理制度,确保生产活动符合规定。
三、现场管理基本要求1. 现场整洁: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无杂物堆放,物料有序摆放。
2. 标识清晰:所有设备、物料、工具等均应有明确标识。
3. 安全防护:确保所有安全防护设施齐全且处于良好状态。
四、人员管理1. 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和质量意识的培训。
2. 着装:员工必须穿戴规定的工作服和安全防护用品。
3. 纪律:严格遵守工作时间,不得擅自离岗。
五、设备管理1. 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
2. 检查:操作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无异常后方可启动。
3. 记录:详细记录设备运行和维护情况。
六、物料管理1. 存储:物料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避免混淆。
2. 领用:严格执行物料领用制度,避免浪费。
3. 盘点:定期进行物料盘点,确保账物相符。
七、作业管理1. 操作规程:员工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 生产记录: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异常情况。
3. 质量控制:对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符合标准。
八、应急管理1. 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化学品泄漏等。
2.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应急物资:确保应急物资齐全,易于取用。
九、监督检查1. 定期检查: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现场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问题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反馈整改结果。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化工厂运行管理制度

化工厂运行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化工厂的运行管理活动。
2. 化工厂应建立安全、高效、环保的生产运行管理体系。
3. 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以厂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运行管理制度。
2. 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和运行监督。
3. 各部门负责人应明确职责,确保本部门运行管理的有效性。
三、安全生产管理1. 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2.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设施和工作环境进行安全检查。
四、生产运行管理1. 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的有序进行。
2. 实施生产过程监控,确保关键工艺参数的稳定和产品质量的控制。
3. 建立生产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快速响应和处理生产中的异常情况。
五、设备维护与检修1.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检修。
2. 建立设备故障快速响应机制,确保设备故障的及时修复。
3. 记录设备运行和维护情况,分析设备故障原因,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六、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1. 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确保“三废”(废水、废气、废渣)达标排放。
2. 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3. 定期开展环境影响评估,持续改进环保措施。
七、质量控制与产品检验1. 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2. 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定期检验,确保产品合格率。
3. 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质量问题进行追踪和分析。
八、员工健康与劳动保护1. 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确保员工健康安全。
2.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健康检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3. 开展劳动安全教育,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九、信息管理与记录1. 建立生产运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和记录。
2. 定期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
《化工厂生产记录管理规定》

《化工厂生产记录管理规定》1、目的建立生产记录、报表的编制、填写、审核与保管的规定,使之起到监控、追溯质量全过程的作用。
2、适用范围化工厂岗位操作记录、交接班记录、生产日报表及其它表格的管理。
3、责任化工厂调度及各生产工段。
4、内容4.1、生产记录的编制4.1.1、生产记录指一切与生产有关的原始记录、报告单、台帐、凭证和票。
包括物料管理记录、生产技术管理记录、质量管理记录、设备管理记录。
4.1.2、岗位操作记录应根据工艺程序、操作要点、技术参数和管理要求等内容设计并编号。
4.2、生产记录的填写,生产记录必须由操作人本人填写,填写生产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4.2.1、内容真实,数据可靠,计算准确,真实反映生产的实际情况,严禁弄虚作假、仿造数据。
4.2.2、记录要及时,不得提前记录,也不得将原始数据和内容先记在纸片上或其它地方,再抄写到生产记录上或将原始数据和内容先记在心里,再凭记忆写到生产记录上。
4.2.3、按表格内容填写,内容完整,不得留有空格,如果该项无内容填写时,一律以“/”表示,内容与上项内容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得用“…”表示或“同上”表示。
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可在备注栏中注明。
4.2.4、字迹清晰端正,尽量用正楷体或仿宋体书写,书写宜用水性笔,不得用圆珠笔或铅笔书写。
4.2.5、不得撕毁,无缺角破损,版面整洁,色调一致。
生产记录及其背面不得涂画与生产记录无关的内容,也不得作为计算的草稿纸使用。
4.2.6、不得任意涂改,如确实需要更改时,应用一条水平直线把原数据或内容划去,再在旁边重写,签名并标明日期。
不得使用涂改液或把原数据内容涂黑后更正,也不得用橡皮擦去或用刀片刮去原内容后更正。
4.2.7、要有操作者、复核者签名,姓名要写全名,不得只写姓氏。
4.2.8、与其它岗位、班组或工段有关的操作记录应做到一致性、连贯性。
4.2.9、仪表或其它计量器具的读数要求读至最小分格的1/2格,记录时保留一位可疑数字,计算结果应按数字修约规则修约,并保留相应位数的有效数字。
化工厂台账的管理制度及流程

化工厂台账的管理制度及流程化工厂台账管理制度及流程一、目的为确保化工厂生产活动的可追溯性,提高数据管理的准确性,制定本台账管理制度及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化工厂内所有涉及原料、产品、能源消耗、废弃物处理等的台账记录和管理。
三、职责1. 生产部门:负责日常生产活动中的台账记录。
2. 仓库部门:负责原料和成品的出入库台账记录。
3. 环保部门:负责废弃物处理和环保相关台账记录。
4. 财务部门:负责成本核算和财务相关台账记录。
四、台账分类1. 原料台账:记录原料的采购、入库、使用和库存情况。
2. 产品台账:记录产品的生产、入库、出库和销售情况。
3. 能源消耗台账:记录水、电、蒸汽等能源的消耗情况。
4. 废弃物处理台账:记录废弃物的产生、处理和处置情况。
五、台账记录要求1. 真实性:所有台账记录必须真实、准确,不得有任何虚假。
2. 及时性:台账记录应及时完成,不得超过24小时。
3. 完整性:台账记录应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如日期、数量、责任人等。
六、台账管理流程1. 记录:各部门在生产活动结束后立即进行台账记录。
2. 审核:部门负责人对台账记录进行审核,确保无误。
3. 存档:审核无误后,将台账记录存档,以备后续查询和审计。
4. 定期检查:定期对台账记录进行检查,确保记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七、台账保管1. 台账应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损坏或未经授权的访问。
2. 台账保管期限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八、违规处理对于违反台账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或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罚。
九、制度修订本制度由化工厂管理层负责解释,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修订。
十、生效日期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所有相关人员必须遵守。
请注意,这是一个简化的模板,具体内容应根据化工厂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化工厂质量管理制度

化工厂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化工产品质量,提高化工生产质量,保障生产安全,遵循相关法规法律,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质量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化工厂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原材料的质量、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产品的质量检验等。
第三条全体员工都应严格遵守本制度,负责制度执行的经理及相关责任人应当保证本制度顺利执行并监督本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四条本制度的具体执行以及与其他制度的配合问题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执行。
第二章质量方针和目标第五条公司质量方针是:质量第一,以顾客为中心,同时不断追求卓越的质量。
第六条公司质量目标是:提高产品质量合格率,减少废品率,提高市场反馈率。
第三章质量管理组织第七条公司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领导担任委员长,相关负责人担任委员,监督和指导公司质量工作。
第八条公司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质量体系的构建和维护。
第九条公司质量管理委员会及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确定具体的质量控制标准,明确质量管理制度并确保执行。
第十条公司设立质量管理督查组,负责对公司质量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
第十一条公司设立质量管理技术小组,负责质量技术研究及相关技术信息推广。
第四章质量文档管理第十二条公司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控制文件等。
第十三条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由质量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第十四条公司严格执行相关质量记录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记录真实、准确、完整。
第五章质量控制第十五条公司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检验程序,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六条公司建立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包括工艺控制、设备控制等,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第十七条公司建立严格的产品检验程序,确保产品的质量在出厂前得以确认。
第六章质量保证第十八条公司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制度,包括产品质量保证、服务质量保证等。
第十九条公司建立严格的产品追溯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出了问题能够及时溯源。
第七章不良品处理第二十条公司建立不良品处理程序,确保不良品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化工厂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化工厂的原始记录管理,确保生产、安全、环保等各项工作的可追溯性,提高管理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厂所有生产、科研、安全、环保等部门的原始记录管理工作。
第三条原始记录是化工厂生产、科研、安全、环保等工作的真实记录,是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安全监管、环保监测、质量追溯等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原始记录管理工作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可追溯性的原则。
第二章原始记录的范围和内容第五条原始记录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生产记录:包括生产工艺参数、设备运行状态、生产进度、原材料消耗、产品质量检验等;2. 安全记录:包括安全检查、事故报告、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设施维护等;3. 环保记录:包括污染物排放监测、环保设施运行、环保设施维护、环境应急预案等;4. 科研记录:包括科研项目、试验数据、科研报告等;5. 设备维护记录:包括设备检查、维修、保养、更换等;6. 人力资源记录:包括员工培训、考核、奖惩等。
第三章原始记录的收集与整理第六条原始记录的收集:1. 各部门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收集各类原始记录;2. 收集的原始记录应完整、清晰,不得有涂改、伪造、篡改等现象;3. 对于无法收集的原始记录,应采取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
第七条原始记录的整理:1. 原始记录应按照时间顺序、类别进行整理,便于查阅;2. 整理后的原始记录应分类存档,确保分类清晰、存放有序;3. 原始记录的整理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确保整理质量。
第四章原始记录的保管与使用第八条原始记录的保管:1. 原始记录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保管;2. 原始记录的保管应采取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虫等措施,确保原始记录的安全;3. 保管人员应定期检查原始记录的保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九条原始记录的使用:1. 原始记录仅限于本厂内部使用,未经批准不得外借;2. 使用原始记录时,应尊重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3. 使用原始记录的部门和个人,应妥善保管好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伪造、篡改。
化工厂产品管理制度

化工厂产品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化工厂产品的生产、检验、存储及销售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需求。
2. 适用于化工厂内所有与产品管理相关的部门及人员。
二、产品设计与开发1. 设计部门需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2. 新产品设计需经过严格的评审和测试,确保设计合理、安全可靠。
三、原料采购与检验1. 采购部门应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定期评估供应商的供货质量。
2. 所有原料必须经过检验部门的严格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四、生产管理1. 生产部门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工艺流程进行生产。
2. 生产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生产中的问题。
五、产品质量检验1. 检验部门负责对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出厂标准。
2.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标识、隔离,并进行原因分析和整改。
六、产品存储与运输1. 仓储部门需确保产品存储条件符合要求,防止产品变质或损坏。
2. 运输部门应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避免泄漏或其他安全事故。
七、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1. 销售部门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订单,合理安排产品的销售和发货。
2. 售后服务部门需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解决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八、产品召回与处理1. 如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应立即启动产品召回程序。
2. 召回的产品应进行彻底检查和处理,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九、记录与档案管理1. 各部门应妥善保存与产品相关的所有记录和档案,包括设计文件、检验报告、生产记录等。
2. 档案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和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十、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员工进行产品知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确保产品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十一、持续改进1.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产品管理和生产流程。
2. 定期对产品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和更新,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化工厂产成品批号管理制度

化工厂产成品批号管理制度一、目的为确保化工厂产成品的可追溯性,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防止产品混淆和错误,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化工厂内所有产成品的批号管理。
三、定义批号:用于唯一标识一个特定生产批次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和数字的组合。
四、职责1. 生产部门负责批号的生成、标记和记录。
2.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批号管理制度的监督和审核。
3. 仓库管理部门负责确保批号的正确存储和发货。
五、批号生成规则1. 批号应包含生产日期、班次、生产线标识和序列号。
2. 批号应具有唯一性,不得重复使用。
3. 批号生成后,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人审核确认。
六、批号标记1. 批号应在产品包装上清晰、永久性地标记。
2. 标记方式可采用印刷、喷码或粘贴标签等形式。
3. 标记位置应易于识别,不得被覆盖或擦除。
七、批号记录1. 生产部门应建立批号记录档案,详细记录每批次产品的生产信息。
2. 记录应包括批号、生产日期、班次、生产线、产品规格、数量等信息。
3. 批号记录应保存至产品保质期后一年,并确保在需要时可追溯。
八、批号追溯1.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批号追溯系统进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
2. 在产品召回或质量问题调查时,应使用批号进行追溯。
九、培训与指导1. 对涉及批号管理的员工进行定期培训,确保其理解并遵守本制度。
2. 新员工在上岗前应接受批号管理的培训。
十、监督与改进1.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批号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十一、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任何修改和补充,应经过质量管理部门审核,并由工厂管理层批准后实施。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对上述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本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的生产记录管理工作,确保生产过程的准确、完整和可追溯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体员工的生产记录的管理。
二、定义与术语1. 生产记录: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计划、生产工单、生产报告、检验记录、异常处理记录等。
2. 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进入生产车间至最终产品完成的全过程,包括加工、检验、包装等环节。
三、生产记录管理要求1. 生产计划编制与执行1.1 生产计划由生产计划部门负责编制,确保计划合理、可行,并提前发布给相关各部门。
1.2 生产计划执行由车间主管负责,确保按照计划要求组织生产活动。
1.3 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有变更,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做好变更记录。
2. 生产工单管理2.1 生产工单由生产计划部门根据生产计划编制并向车间发布。
2.2 车间接收生产工单后,应及时核对工单信息,并根据工单要求组织生产活动。
2.3 生产工单应保留备查,并按照要求归档存档。
3. 生产报告编制与提交3.1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报告,包括生产进度报告、产品合格率报告等,由车间主管负责编制。
3.2 生产报告应准确、完整地反映生产活动的情况,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相关部门。
4. 检验记录管理4.1 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检验,应按照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案进行。
4.2 检验记录应准确、合规地记录产品的检验结果和判定,并及时上报给质量部门。
5. 异常处理记录管理5.1 生产过程中如遇到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并按照规定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5.2 异常处理记录应清晰、完整地反映问题的发生、处理措施和结果,并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
四、生产记录管理流程1. 生产计划编制与执行流程生产计划部门→车间主管→相关部门2. 生产工单管理流程生产计划部门→车间主管→车间工人→车间主管→生产记录管理员→归档存档3. 生产报告编制与提交流程车间主管→生产报告管理员→相关部门4. 检验记录管理流程检验员→质量部门5. 异常处理记录管理流程相关人员→相关部门五、生产记录管理责任1. 生产计划部门负责生产计划的编制与发布。
化工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流程

化工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流程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化工厂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2. 本厂所有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1. 厂长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工厂的安全生产工作。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责,确保部门内安全生产措施的实施。
3. 员工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三、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1. 新员工必须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四、安全生产检查1. 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设备、工作环境进行安全检查。
2. 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整改,并记录在案。
五、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1. 制定事故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防火、防爆、防毒等。
2. 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紧急疏散、事故处理、报告程序等。
六、安全生产操作规程1. 明确各岗位的操作规程,包括设备使用、物料处理、危险作业等。
2. 操作规程应定期审核更新,确保与当前生产活动相适应。
七、个人防护与职业健康1. 提供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员工正确使用。
2. 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八、安全生产记录与档案管理1. 建立安全生产记录系统,记录安全检查、事故处理、培训等信息。
2. 建立安全生产档案,保存相关文件和记录,以备查阅。
九、奖惩制度1. 对于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奖励。
2. 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解除劳动合同等。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冲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基本的化工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流程模板,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依据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公司的生产记录,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和数据的真实性,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2. 依据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部门和相关人员。
三、定义和缩写1. 定义生产记录: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个环节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记录、生产计划记录、生产操作记录、检验记录等。
2. 缩写无四、主要内容1. 生产记录管理责任1.1 生产部门负责人负责制定并实施生产记录管理制度,确保其有效实施。
1.2 生产部门负责人负责对生产记录进行审核和核准,并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3 生产部门负责人负责对生产记录进行保管,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存时间。
2. 生产记录的制作和填写2.1 生产记录应按照相关规定制作,并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2 生产记录应使用规定的表格和格式填写,不得随意更改或涂改记录内容。
2.3 生产记录应及时、完整地填写,记录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实时更新,并在生产结束后及时归档。
3. 生产记录的审核和核准3.1 生产记录应由生产操作人员填写,并由生产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和核准。
3.2 审核和核准应确保记录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要对记录的合规性进行检查和确认。
4. 生产记录的保管4.1 生产记录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管,防止记录遗失或被篡改。
4.2 生产记录应分类保管,并按照规定时间归档,同时确保记录的机密性和保密性。
4.3 生产记录的保管责任由生产部门负责人承担,必要时可以委托专人负责。
5. 生产记录的查询和追溯5.1 生产记录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识和编码,以便于查询和追溯。
5.2 生产记录的查询和追溯应确保准确和及时,相关人员要配合协助查询和提供相关信息。
5.3 生产记录的查询和追溯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人或指定的人员进行,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
6. 生产记录的备份和存档6.1 生产记录应进行定期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化工厂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化工厂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化工厂生产活动的真实性、可追溯性和合规性,规范原始记录的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化工厂内所有涉及生产、质量控制、安全环保、设备运行等方面的原始记录管理。
三、原始记录的定义原始记录是指直接从生产或检测过程中获取的,未经处理的第一手数据和信息的记录。
四、原始记录的内容1. 生产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生产批号、原料批次、生产日期、操作步骤、关键工艺参数、产量、质量检验结果等。
2. 质量控制记录:包括原料检验、中间产品检验、成品检验、环境监测等记录。
3. 安全环保记录:包括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职业健康检查、安全教育培训等记录。
4. 设备运行记录:包括设备运行参数、维护保养、故障维修等记录。
五、原始记录的管理1. 记录的填写:原始记录应由相关责任人及时、准确、清晰地填写。
2. 记录的保管:原始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时间期限保存,一般不少于五年。
3. 记录的查阅:非相关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查阅原始记录,确需查阅的应经部门负责人批准。
4. 记录的更新: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更改,如有必要更改,应注明更改原因、更改人及更改时间。
六、责任与监督1.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记录的填写和管理。
2. 质量控制部门负责质量控制记录的填写和管理。
3. 安全环保部门负责安全环保记录的填写和管理。
4.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运行记录的填写和管理。
5. 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原始记录的填写和保管情况。
七、违规处理对于违反原始记录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记过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化工厂管理部所有。
3. 本制度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冲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九、制度修订本制度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以适应化工厂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对上述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生产批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批记录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生产过程的规范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批记录管理。
三、管理目的1.规范生产批记录的编制、管理和保存,确保记录的真实、完整、准确。
2.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
3.便于生产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依法合规进行生产过程的记录管理,确保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四、管理原则1.严格按照生产操作规程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生产批记录。
2.生产批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执行应分开,确保操作的独立性和真实性。
3.生产批记录应做到信息完整、准确,并保存备查。
4.对于生产批记录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法规和企业规定的程序。
5.任何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企业规定进行处罚。
五、管理内容1.生产批记录的内容(1)批记录编号、生产日期、生产线别、产品名称等基本信息。
(2)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参数、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数据。
(3)生产人员的姓名、职务和签名。
(4)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保养情况。
(5)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处理过程。
(6)其他相关信息。
2.生产批记录的编制(1)生产批记录由生产部门负责编制,生产主管审核,质量部门批准。
(2)根据生产操作规程,制定生产批记录表格,确保内容齐全。
(3)确保每一批生产过程中的记录真实、准确、完整。
3.生产批记录的保存(1)生产批记录应按相关规定保存备查,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2)生产批记录保存应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3)生产批记录的保存由质量部门负责,确保备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生产批记录的处理(1)对于生产批记录中的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在记录中做出说明。
(2)生产批记录存在疑点或者错误,应及时纠正,并在记录中注明更正的内容。
(3)对于生产批记录的修改,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5.生产批记录的归档(1)生产批记录完成后,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归档,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范文

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了规范和管理企业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涉及生产活动的部门和岗位。
三、生产记录管理1. 生产记录应按规定的格式进行填写,并由相关生产人员进行签字确认。
2. 生产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计划、生产任务单、生产日报、产品质量检验记录、设备维修记录等。
3. 生产记录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和存档,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保存。
4. 生产记录应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符,不得捏造、篡改或删除。
四、档案管理1. 生产档案应按照规定的分类进行整理和存储,确保档案的安全可靠。
2. 档案应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归档和整理,确保档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档案管理人员应对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和整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完备性。
4. 档案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存,不得随意销毁或丢失。
五、档案保密1. 档案管理人员应对保密等级较高的档案进行特殊保管和管理,并严格控制档案的查阅权限。
2. 档案管理人员应对档案的安全性和机密性承担责任,不得泄露或外传档案信息。
六、处罚与奖励1. 对于违反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照企业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降职、解聘等。
2. 对于遵守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人员,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七、监督与检查1. 相关主管部门应定期对生产记录及档案进行检查和审查,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有效性。
2. 员工应与相关主管部门配合,并积极配合进行生产记录及档案的工作。
3. 任何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都应及时上报,以保障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完备。
八、附则1. 本制度由企业确定并及时下发给所有涉及生产活动的人员。
2. 对于本制度没有明确规定的事项,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工作规定执行。
3.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是对生产记录及档案管理制度的范文,旨在规范和管理企业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化工厂化工岗位操作记录管理规定

1目的为强化部门管理,规范岗位操作记录的记录、保存及归档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实现企业标准化管理,特制定本管理标准。
2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岗位操作记录的内容与格式、管理要求等有关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化工生产岗位的操作记录管理。
3定义无4职责生产部负责岗位操作记录管理规定的编制、发布及修订工作。
5实施方法5.1 内容及格式5.1.1 根据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等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要求以及生产的实际需要,制定各岗位记录的内容和时间间隔,各控制项目应注明控制规格范围和计量单位。
5.1.2 使用的计量单位执行法定计量单位的有关规定。
5.1.3 记录纸的尺寸依据实际情况统一确定。
5.1.4 记录纸上部应有岗位名称、日期以及×××岗位记录的字样。
5.1.5 记录纸由公司统一编号。
版面布置、记录内容、印刷字体依据生产部制定的式样进行相应套用。
5.1.6 记录纸应留有操作员、班长及接班人员签名、接班时间和记事栏目。
5.2 管理要求5.2.1 操作人员按时用黑色或蓝黑笔填写操作记录,保证其真实性。
字体采用仿宋体,做到无差错、无涂改,保证记录纸整洁。
5.2.2 认真进行交、接班,接班人员要认真进行班前检查、签字。
5.2.3 操作记录是一项基础工作,生产部要定期进行讲评,时间由生产部决定。
5.2.4 空白记录纸由生产部工艺技术人员统一保管,定期、定量发放到岗位,并建立发放记录。
5.2.5 用后的记录纸由生产部工艺技术人员统一保管,每月末收取。
5.2.6 岗位记录的保存期为三年,三年后由公司统一组织处理。
5.2.7 记录纸上所有项目必须认真填写,不允许空项,如确不需记录,应经生产部部长批准。
5.2.8 空项不计的需要注明原因或加以标记。
6相关文件无7相关记录无。
化工厂台帐管理制度

化工厂台帐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化工厂的生产、储存、使用和销售等环节的管理,确保台帐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化工厂内所有涉及原料、产品、能源、废弃物等台帐管理的部门和个人。
三、职责1. 生产部门负责原料、产品等台帐的建立、记录和更新。
2. 仓储部门负责原料、产品进出库的台帐管理。
3. 销售部门负责产品销售台帐的管理。
4. 安环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台帐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四、台帐分类1. 原料台帐:记录原料的采购、入库、使用和库存情况。
2. 产品台帐:记录产品的生产、检验、入库、出库和销售情况。
3. 能源台帐:记录水、电、气等能源的消耗情况。
4. 废弃物台帐:记录废弃物的产生、处理和处置情况。
五、台帐管理要求1. 台帐应由专人负责,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
2. 台帐记录应及时更新,不得有遗漏或延迟。
3. 台帐资料应定期整理,便于查询和分析。
4. 台帐应妥善保存,防止丢失、损坏或泄露。
六、台帐检查与审计1. 安环部门应定期对台帐进行检查,确保台帐管理规范。
2.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及时整改。
3. 定期进行内部审计,评估台帐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七、台帐的保密性1. 台帐资料涉及公司商业秘密,未经授权,不得对外泄露。
2. 台帐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防止信息泄露。
八、违规处理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或解除劳动合同等处分。
九、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化工厂管理层所有。
3. 本制度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冲突,以法律法规为准。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内容,以确保其符合化工厂的具体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厂生产记录管理规定
化工厂生产记录报表管理制度
1、目的
建立生产记录、报表的编制、填写、审核与保管的规定,使之起到监控、追溯质量全过程的作用。
2 、适用范围
化工厂岗位操作记录、交接班记录、生产日报表及其它表格的管理。
3 、责任
化工厂调度及各生产工段。
4 、内容
4.1、生产记录的编制
4.1.1、生产记录指一切与生产有关的原始记录、报告单、台帐、凭证和票。
包括物料管理记录、生产技术管理记录、质量管理记录、设备管理记录。
4.1.2、岗位操作记录应根据工艺程序、操作要点、技术参数和管理要求等内容设计并编号。
4.2 、生产记录的填写,生产记录必须由操作人本人填写,填写生产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内容真实,数据可靠,计算准确,真实反映生产的实际情况,严禁弄虚作假、仿造数据。
4.2.2、记录要及时,不得提前记录,也不得将原始数据和内容先记在纸片上或其它地方,再抄写到生产记录上或将原始数据和内容先记在心里,再凭记忆写到生产记录上。
4.2.3 、按表格内容填写,内容完整,不得留有空格,如果该项无内容填写时,一律以“/”表示,内容与上项内容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得用“…”表示或“同上”表示。
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可在备注栏中注明。
4.2.4、字迹清晰端正,尽量用正楷体或仿宋体书写,书写宜用水性笔,不得用圆珠笔或铅笔书写。
4.2.5、不得撕毁,无缺角破损,版面整洁,色调一致。
生产记录及其背面不得涂画与生产记录无关的内容,也不得作为计算的草稿纸使用。
4.2.6 、不得任意涂改,如确实需要更改时,应用一条水平直线把原数据或内容划去,再在旁边重写,签名并标明日期。
不得使用涂改液或把原数据内容涂黑后更正,也不得用橡皮擦去或用刀片刮去原内容后更正。
4.2.7、要有操作者、复核者签名,姓名要写全名,不得只写姓氏。
4.2.8、与其它岗位、班组或工段有关的操作记录应做到一致性、连贯性。
4.2.9、仪表或其它计量器具的读数要求读至最小分格的1/2格,记录时保留一位可疑数字,计算结果应按数字修约规则修约,并保留相应位数的有效数字。
4.2.10、生产记录中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4.3、生产记录的复核
4.3.1、生产记录必须由第二人进行复核,必要时还要经第三人进行审核。
岗位操作记录由岗位负责人、工艺员复核并检查有关附件是否齐全,包括原辅材料化验单、清场合格证、中间产品化验报告等。
4.3.2、生产工段必须按批号将每个岗位操作记录串联复核。
4.3.3 、必须将记录内容与工艺规程对照复核和审批。
4.3.4、对生产记录中不符合要求的填写方法,必须由填写者本人更正并签名。
4.3.5、复核、审核完毕后,复核人、审核人应在记录上签字,并对复核和审核结果负责。
4.4、生产记录的整理和审核
4.4.1、岗位操作记录由岗位负责人按批整理,不得缺页、漏页,并交工段技术员审核。
4.4.2、生产记录由工段技术员按批整理、汇总,并同各岗位记录装订成册,由工段长审核签字。
4.5、生产记录的保管
4.5.1、生产记录是记录生产全过程的原始凭证和第一手材料,是进行质量追踪的主要依据,必须妥善保管,不得遗失。
4.5.2、各种生产记录必须按产品、批号、种类等分类保管,以便查找。
4.5.3 、生产记录指定人负责保管,并建立产记录档案。
4.5.4、各种生产记录应保存一年以上,凡超过保存期限的生产记录,由保管人提出申请,经化工厂负责人审核,报上一级主管批准后销毁。
5、处罚
5.1、记录不规范、字迹撩草,不用仿宋体右正楷书写,每次处罚20元。
5.2、记录涂改一处罚5元。
5.3、记录不真实造假,一次处罚20元。
化工厂
20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