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 • • • • •
二、教育的定义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荀子· 修身》:“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 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 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 (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雅典儿童在学校
古代雅典体育
古代雅典的教育
斯巴达的教育
• 欧洲中世纪学校教育: • 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 • 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 棋,吟诗
•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 • 最早的大学产生于意大利。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萨莱诺大 学、博洛尼亚大学(11世纪)和巴黎大学(12世纪末) 。继意 大利和法国之后,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1168)和剑桥大学(1209) • 剑桥大学 •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成立于1209年。 • 剑桥大学所处的剑桥(Cambridge)是一个拥有10万居民的英格兰 小镇,距英国首都伦敦不到100千米,这个小镇有一条河流穿过, 被命名为“剑河”(River Cam,也译作“康河”),早在公元 前43年,古罗马士兵就驻扎在剑河边,后来还在剑河上建起了一 座大桥,这样,河名和桥加住一起,就构成了剑桥这一地名。绝 大多数的学院、研究所、图书馆和实验室都在这个镇上,此外还 有20多所教堂。
• (三)劳动起源论 •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从不同角度揭示 了教育的起源,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 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地 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 的教育混为一谈,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PPT课件
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
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
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
.
21
雅典的教育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雅典
与斯巴达一样,奴隶主与奴隶在数量上悬殊很大;而且工商业的发
展,又产生了工商业奴隶主;农民和手工业者都是自由民,比奴隶
自由一点。雅典的阶级矛盾复杂尖锐,这是雅典实施民主政治的社
会基础。民主政治所提供的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得雅典的哲学
、文学、艺术等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雅典的教育在于把年轻人培
返回
苏格拉底:“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 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 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的教 育方式被称为“产婆术”。“产婆术”被 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的渊源。
【产婆术】又叫苏格拉底法,古希腊唯心 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用语,指帮助他人获得 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问答揭露对方的 矛盾,使之逐步达到所谓普遍性的认识。它主 要分为三步:第一步为讽刺,使人自知其无知; 第二步为定义,即通过反复诘难与归纳,得出 明确的定义与概念;第三步为助产术,即引导 学生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如同产婆一样能催 生出新生命。
教育学教育学的发展知识讲解课件
(四)发展多样化阶段
1.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学校即社会” 教学原则:“从做中学” 教育目的:使学生能够不断的生长下去 提出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推断哪个假设能够解决问题、验证 这个假设(即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提出儿童中心论:即“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3.卢梭《爱弥儿》 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4.洛克《教育漫话》 “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绅士教育论:绅士的教育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应在家庭实施;
5.裴斯泰洛齐 首次提出了教育的心理学化,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三)科学教育学阶段 1.康德《康德论教育》
康德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 他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2.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理论基础:哲学伦理基础、心理学基础 教学过程的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教学过程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教学具有教育性原则
6.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和谐教育的思想,提出 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谢谢观赏
发挥
8.《大学》
《大学》出自于《礼记》,其中心思想是提出了大学教育的“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69页PPT
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界所谓的“教育” 活动之间的本质区别:
■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在复杂意识支配下所产生的活动 ,
而动物界所谓的“教育” , 只是一种基于本能需要而产生 的生物冲动。
■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界的“教育”活动,所传递的
经验的性质有着本质的不同(类经验---个体经验)。
■两种活动的结果迥异。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无意识模 仿说)
◆需要通过教育传递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
◆需要通过教育传递伦理道德规范等
由于米丁斯基提出的教育的“劳动起源 说”是从历史唯物主义主义基本原理出发 进行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因此,这一观点后 来被普遍地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在教育起源 问题上的观点,在苏联和中国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
对于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把劳动看成是教育产生的 全部原因和条件,国内教育理论界也有不少质疑的意见: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第二章 Hale Waihona Puke 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
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的某些活动所具有的相似性 。
但是,“生物起源说”没有、当然也不可能进 一步阐明人类的教育到底是如何从动物界的“教 育”活动提升出来的。
“生物起源说”不仅没有科学地阐明人类教育的 起源问题 ,而且 ,它混淆了人类教育活动与动物界 所谓“教育”活动的界限,实际上贬低了人类的教 育活动。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概述(PPT 40张)
1.培根
1623年《论学术的进展》。“教育学”有了一席之地
,即“讲授和传授的艺术”。
2.夸美纽斯
“教育学之父”
1632年《大教学论》,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
为论述对象的专著。 《大教学论》奠定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
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主要影响:
(1)构建了教育学的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苏联一些教育学家运用历史 唯物主义观点在阐明教育起源的过程中提出的观点 ,即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首先,人在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劳动过程中逐渐积 累起了有关经验、技能和人与人之间的规范,上一 辈向下一辈传递这些经验、技能和规范。 同时,人在劳动中进化,人的意识、语言以及发 音器官的改变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这为教育的产 生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4.古希腊三杰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和“德行可教”的观点。
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
教育内容: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
知识和锻炼身体。 教学法:“苏格拉底法”(“产婆术”)。这种方法包 括四部分:一是“讥讽”,即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 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对方谈话中的自相 矛盾之处,使其承认对这一问题的无知;二是“助 产”,即用谈话法帮助对方回忆知识,就像产婆帮 助产妇生产婴儿一样;三是“归纳”,即通过问答使 对方能逐步排除对事物个别的特殊的认识,能揭示 事物的本质或普遍的东西;四是“定义”,即在归纳 的基础上得出事物的定义。
(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属于国家本位或社会本位的教 育观。其主要教育著作是《理想国》。 社会分工: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从社 会分工的角度把公民(不包括奴隶)划分为三个等 级:第一等级为护国者(统治者)、第二等级为护 卫者(军人)、第三等级为农民以及其他技工等。 关于护卫者的教育:在早期教育时期,主要进行 音乐文艺教育和体操教育。柏拉图说:“这种教育 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到 了普通教育时期,主要接受军事和体育训练,此外 ,还要学习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等四门课 程(即“后四艺”)。柏拉图把护卫者的教育规定在 三十岁之前完成,教育内容就是上面列举的内容。 到了三十岁之后,就是关于护国者的教育了(护国 者的教育也包括护卫者所接受的教育内容)。
1623年《论学术的进展》。“教育学”有了一席之地
,即“讲授和传授的艺术”。
2.夸美纽斯
“教育学之父”
1632年《大教学论》,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
为论述对象的专著。 《大教学论》奠定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
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主要影响:
(1)构建了教育学的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苏联一些教育学家运用历史 唯物主义观点在阐明教育起源的过程中提出的观点 ,即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首先,人在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劳动过程中逐渐积 累起了有关经验、技能和人与人之间的规范,上一 辈向下一辈传递这些经验、技能和规范。 同时,人在劳动中进化,人的意识、语言以及发 音器官的改变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这为教育的产 生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4.古希腊三杰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和“德行可教”的观点。
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
教育内容: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
知识和锻炼身体。 教学法:“苏格拉底法”(“产婆术”)。这种方法包 括四部分:一是“讥讽”,即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 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对方谈话中的自相 矛盾之处,使其承认对这一问题的无知;二是“助 产”,即用谈话法帮助对方回忆知识,就像产婆帮 助产妇生产婴儿一样;三是“归纳”,即通过问答使 对方能逐步排除对事物个别的特殊的认识,能揭示 事物的本质或普遍的东西;四是“定义”,即在归纳 的基础上得出事物的定义。
(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属于国家本位或社会本位的教 育观。其主要教育著作是《理想国》。 社会分工: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从社 会分工的角度把公民(不包括奴隶)划分为三个等 级:第一等级为护国者(统治者)、第二等级为护 卫者(军人)、第三等级为农民以及其他技工等。 关于护卫者的教育:在早期教育时期,主要进行 音乐文艺教育和体操教育。柏拉图说:“这种教育 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到 了普通教育时期,主要接受军事和体育训练,此外 ,还要学习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等四门课 程(即“后四艺”)。柏拉图把护卫者的教育规定在 三十岁之前完成,教育内容就是上面列举的内容。 到了三十岁之后,就是关于护国者的教育了(护国 者的教育也包括护卫者所接受的教育内容)。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精品PPT课件
4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欧洲古代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一前347)的《理想国》(The Republic)与《美诺篇》(Meno)。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 的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 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 同阶级的人的不同的教育内容。
6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段
时间跨度:16世纪——19世纪末; 代表人物与著作:
《大教学论》,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标志教育学的产生) 德国哲学家 康德,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 《普通教育学》,德国教育家 赫尔巴特; 发展特征:
随着社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经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 论日益丰富。教育学从庞大的哲学体系里面分化出来成为了一门独 立的学科。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段
洛克
9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段
10
“儿童并不是生来就有原罪的存在, 也不是‘白板’,也不是‘小大 人’,儿童它本身就具有不可转让 的价值,是一种不断渴求创造性表 现的存在。”
——卢梭《爱弥尔》
11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象儿 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 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 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 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 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 看法、见解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 看法、见解和感情去替代它们,那简直 是愚不可及的。我们要求十岁的孩子具 有判断的能力,就象要求他长成五英尺 身高那般荒唐。”
14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三、教育学蓬勃发展阶段
时间跨度: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 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教育专著: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欧洲古代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一前347)的《理想国》(The Republic)与《美诺篇》(Meno)。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 的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 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 同阶级的人的不同的教育内容。
6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段
时间跨度:16世纪——19世纪末; 代表人物与著作:
《大教学论》,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标志教育学的产生) 德国哲学家 康德,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 《普通教育学》,德国教育家 赫尔巴特; 发展特征:
随着社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经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 论日益丰富。教育学从庞大的哲学体系里面分化出来成为了一门独 立的学科。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段
洛克
9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段
10
“儿童并不是生来就有原罪的存在, 也不是‘白板’,也不是‘小大 人’,儿童它本身就具有不可转让 的价值,是一种不断渴求创造性表 现的存在。”
——卢梭《爱弥尔》
11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象儿 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 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 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 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 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 看法、见解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 看法、见解和感情去替代它们,那简直 是愚不可及的。我们要求十岁的孩子具 有判断的能力,就象要求他长成五英尺 身高那般荒唐。”
14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三、教育学蓬勃发展阶段
时间跨度: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 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教育专著: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概述.pptx
2.现代教育的特征
现代教育指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的教育, 也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一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西方19世纪后半 期相继实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现今,多数国 家都已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有些国家普及了高 等教育。
二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多数国家都建立 起了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在内 的各级教育体系和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专门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体系。
知新、立志乐道、自省自克、以友辅仁等教育思想。
2.《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被认为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一篇集中论述
教育问题的专门论著。
教育功能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 教学为先”。
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 预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3.智者派的教育思想 智者派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教师。“人是万物的尺度。
原始社会教育的一般性质
教育无阶级性 教育的非独立性
(二)萌芽形态的学校形式
1.学校教育的出现
西方:原始社会末期学校教育的萌芽形式——青年 之家
中国:国学 大学和小学
乡学 塾 庠 序 校
2.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 制国家的形成工具,农业和畜牧业代替采集和渔猎 而成为主要的生产事业,从而使物质产品丰富,出 现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 基础。
2.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P.Monroe)从心理学的 角度探讨了教育的起源,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 源说。
他认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忽视了人的心理 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断定原始社会的教 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模仿既是最初的教育形式和手段,也是教育 的本质。
第二章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育将前人所积累的生产和生活经验、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等有计
划地传递给下一代人。正是由于教育活动,人类的文
化才能够一代又一代地承接下去,也正是基于这一基 本功能,使得教育具有永恒性,成为“人类传递文明
的手段”。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又通过培养人实现文化的传播和丰富的功能。 教育培养着“文化人”,这些“文化人”迅速、经济、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另一方面,政治民主化建设需要人民参与,政治活动的 推进需要提高全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是政治 民主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教育对于政治经济起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但不能起决 定作用。教育是在政治经济制度的允许范围内发挥作用的, 任何“超政治”的教育都是不存在的。
第二节
三、 教育的文化功能
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是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 能,在教育功能系统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
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它不是教育自身的功能,而是教育
培养的人参与社会生活而发生的,是教育的派生功能或教育的 工具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二) 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 向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产 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例如,通过接受一定教育掌握科学 文化知识,个体发展了智力,增强了体力,形成了良好的 道德情操,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和有用人才。教育的负向 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功能。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二) 教育通过科学技术人才生产科学技术,促进 经济发展 人类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科学技术得以传播、发展,尽管 有许多途径,但教育是科学技术传播和发展的最有效的 途径:一方面,科学技术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使科 学技术得以传播;另一方面,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ppt
课件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苏格拉底
课件
典型案例:
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 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苏 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 对话: 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 • 答:应归入非正义类。 • 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 • 答:非正义类。 • 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那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 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 吗? • 答:不能。 • 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 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 • 答:这当然正确,但我课件指的是欺骗朋友。
(公元前55l年~前479年)
《易》《春秋》等古代典籍,集中 国古代历史文化之大成。在中国教 育发展史上树立了继往开来的丰碑。
课件
返回
孔子创办私学图
课件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语记录《论语》 里。A.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 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B.最高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C.教育内容上主张“六艺教育” 礼、乐、射、御、书、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D.强 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强调进行因材施教。 F.倡导启发式的教育方法(不 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课件
洛克: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1693 年出版的《教育漫话》。 (1)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 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并且得出结论, 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2)提出了著名的绅士教育思想。认为绅士教育是 最重要的,绅士应当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 的创业精神和才干,还要有健壮的身体。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苏格拉底
课件
典型案例:
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 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苏 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 对话: 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 • 答:应归入非正义类。 • 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 • 答:非正义类。 • 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那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 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 吗? • 答:不能。 • 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 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 • 答:这当然正确,但我课件指的是欺骗朋友。
(公元前55l年~前479年)
《易》《春秋》等古代典籍,集中 国古代历史文化之大成。在中国教 育发展史上树立了继往开来的丰碑。
课件
返回
孔子创办私学图
课件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语记录《论语》 里。A.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 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B.最高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C.教育内容上主张“六艺教育” 礼、乐、射、御、书、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D.强 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强调进行因材施教。 F.倡导启发式的教育方法(不 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课件
洛克: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1693 年出版的《教育漫话》。 (1)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 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并且得出结论, 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2)提出了著名的绅士教育思想。认为绅士教育是 最重要的,绅士应当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 的创业精神和才干,还要有健壮的身体。
教育学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课件
第二十四页,共43页。
1 、数字化教育的普遍适用性 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
的飞速发展而巨浪澎湃。在美国,自前总统克 林顿 1992 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 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据美国教育部 2000 年 2 月 16 日 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 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 100% 的中小学上网, 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 的唯一国家。
给“教育”下定义
在教育学界,一般来说,人们从两个不同的角 度给“教育”下定义: 一个是社会角度, 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第一页,共43页。
从社会的角度来给“教育”定义,可以 有几个不同的层次:
(1)广义的教育, (2)侠义的教育, (3)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第二页,共43页。
给“教育”下定义
第十九页,共43页。
近 40 年来,终身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终身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在 70 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 最先提出终身教育为教改前景, “必须 建立以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 教育体系。”日本面向 21 世纪教育改革 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身学习的社 会”。
第三十一页,共43页。
在微观意义上探讨教育民主化
从微观意义上讲的教育民主化是指师生 双方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尊重民主 性的原则, 相互尊重,彼此信任,教 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善于启发学 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一种合作民 主和谐 相容的关系,是师生双方在这 一方面作出努力的整合。
第三十二页,共43页。
第三十九页,共43页。
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 教育供不应求 吸纳民间资金 教育大众化 教育是一种事业,同时又是一种产业 教育的公益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 仅依附于其他思想而存在,理论水平较低。 ➢ 虽未形成独立科学但积累了丰富的教育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收录于《论语》、柏拉图的《理 想国》。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育理论的专著 是我国战国末期的《学记》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6年)《雄辩术原理》 西方第一部教育论著。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县)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一生主要从事私人讲学,有“弟 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之称,还花费很大 孔子(公元前55l年~前479年) 功力整理出《诗》、《书》、《礼》、 《乐》、《易》、《春秋》等古代典籍, 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之大成。他在教育上 主张实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而知之” 等,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树 立了继往开来的丰碑。
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其中思孟学派是 影响最大的派别。由于孟 轲得孔子思想之嫡 传,思孟学派又是儒学八派中最有影响的学 派,对孔学贡献最大,故孟子 被尊称为仅次 于“至圣”先师孔子的“亚初,性本善。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也涌现出不 少优秀关于的教育著作,如韩愈的 《师说》、无名氏的《学记》等。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 权利。
孔子在长期从事私学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关于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1.[启发诱导]; 2.[因材施教]; 3. [诲人不倦]。 关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 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好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笃实,不耻下问”;学习态度要端正 “学行结合,学行并重”。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 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 式。
教育现象有三个规定性:
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 或正存在于现实的存在物;
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 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育 活动、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研究等;
韩愈的《师说》是中外教育史上出色的一篇教师专 论。
《论语》是孔子弟子对孔子与其弟子相 互问答的记录,对孔子教育思想有很具 体的记载。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 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以及因 材施教等。这些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 都有很大的影响。
•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 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 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探求教育规律,离 不开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教育规律和反映教育规 律要求的教育理论,不是教育经验的汇编;教育的实践经验 乃是发展教育学的源泉;离开了实践活动、实际的经验,教育 学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教育学概述
目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第一节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从 词源 上 看 , 教 育 学 ( Pedagogy ) 一 词 是从希 腊 语
Pedagogue,即教仆派生而来的。古希腊把照料、陪送年幼 奴隶主子弟来往于学校,并帮助他们携带学习用品的奴隶 称为教仆。可见,教育学就是如何照管儿童的学问。现在, 在英语国家中,教育学已由过去使用Pedagogy逐渐转向了 使 用 Education 一 词 , 教 育 ( Education ) 和 教 育 学 (Pedagogy)几乎成了同义词,甚至已由Education取代了 Pedagogy。不过在欧洲地区,两词仍区别使用:把“教育” 理解为对儿童的培养过程,把“教育学”理解为研究教育 儿童的学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 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 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 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 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 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即:研究教育事实基础上的教 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返回》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公元前6世纪—16世纪) 2.教育学独立形态的形成阶段(16世纪—19世纪) 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
年代) 4.当代教育学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
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不以教与学 为主体形式的活动便不能称之为教育活动,与之相应,也 就不能称其为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是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表现和 表面特征。虽然这种社会现象是客 观存在的,是教育实践的产物;但 是,它只有被人们关注、讨论、评 说,被看作是“教育问题”时,才 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孔子创办私学图
生卒约公元前372年 ~前289年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 (今山东邹县)
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 孟轲“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名孔伋,是 孔子的嫡孙。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弟子曾 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经由曾参传至子思,子 思授徒讲学 ,其门人再传至孟轲。后人将子 思、孟轲并称为思孟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