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概述
目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第一节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从 词源 上 看 , 教 育 学 ( Pedagogy ) 一 词 是从希 腊 语
Pedagogue,即教仆派生而来的。古希腊把照料、陪送年幼 奴隶主子弟来往于学校,并帮助他们携带学习用品的奴隶 称为教仆。可见,教育学就是如何照管儿童的学问。现在, 在英语国家中,教育学已由过去使用Pedagogy逐渐转向了 使 用 Education 一 词 , 教 育 ( Education ) 和 教 育 学 (Pedagogy)几乎成了同义词,甚至已由Education取代了 Pedagogy。不过在欧洲地区,两词仍区别使用:把“教育” 理解为对儿童的培养过程,把“教育学”理解为研究教育 儿童的学问。
韩愈的《师说》是中外教育史上出色的一篇教师专 论。
《论语》是孔子弟子对孔子与其弟子相 互问答的记录,对孔子教育思想有很具 体的记载。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 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以及因 材施教等。这些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 都有很大的影响。
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不以教与学 为主体形式的活动便不能称之为教育活动,与之相应,也 就不能称其为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是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表现和 表面特征。虽然这种社会现象是客 观存在的,是教育实践的产物;但 是,它只有被人们关注、讨论、评 说,被看作是“教育问题”时,才 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 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 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 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 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 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其中思孟学派是 影响最大的派别。由于孟 轲得孔子思想之嫡 传,思孟学派又是儒学八派中最有影响的学 派,对孔学贡献最大,故孟子 被尊称为仅次 于“至圣”先师孔子的“亚圣”。并著有 《孟子》一书。
返回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人之初,性本善。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也涌现出不 少优秀关于的教育著作,如韩愈的 《师说》、无名氏的《学记》等。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 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 式。
教育现象有三个规定性:
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 或正存在于现实的存在物;
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 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育 活动、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研究等;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 权利。
孔子在长期从事私学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关于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1.[启发诱导]; 2.[因材施教]; 3. [诲人不倦]。 关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 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好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笃实,不耻下问”;学习态度要端正 “学行结合,学行并重”。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Fra Baidu bibliotek
➢ 仅依附于其他思想而存在,理论水平较低。 ➢ 虽未形成独立科学但积累了丰富的教育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收录于《论语》、柏拉图的《理 想国》。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育理论的专著 是我国战国末期的《学记》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6年)《雄辩术原理》 西方第一部教育论著。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即:研究教育事实基础上的教 育问题;解释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返回》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公元前6世纪—16世纪) 2.教育学独立形态的形成阶段(16世纪—19世纪) 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
年代) 4.当代教育学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
孔子创办私学图
生卒约公元前372年 ~前289年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 (今山东邹县)
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 孟轲“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名孔伋,是 孔子的嫡孙。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弟子曾 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经由曾参传至子思,子 思授徒讲学 ,其门人再传至孟轲。后人将子 思、孟轲并称为思孟学派。
•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 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 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探求教育规律,离 不开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教育规律和反映教育规 律要求的教育理论,不是教育经验的汇编;教育的实践经验 乃是发展教育学的源泉;离开了实践活动、实际的经验,教育 学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县)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一生主要从事私人讲学,有“弟 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之称,还花费很大 孔子(公元前55l年~前479年) 功力整理出《诗》、《书》、《礼》、 《乐》、《易》、《春秋》等古代典籍, 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之大成。他在教育上 主张实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而知之” 等,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树 立了继往开来的丰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