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雨巷教案11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 3篇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 3篇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1、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

《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作为一首象征派朦脓诗的经典之作,特将它列为精讲课文。

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2、从课文本身看,《雨巷》是一首带有浓郁古典气息的现代诗歌,它的意象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抓住这点可以让学生拓展深化,掌握诗歌最重要的鉴赏方法——通过意象解读诗人的情感。

学情分析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的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诗歌艺术手法和鉴赏技巧还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分析鉴赏方法。

课标要求1、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感悟诗歌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知识与能力(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本诗教学以“丁香姑娘”为线索,从导入→走近雨巷,整体感知(雨巷里的丁香姑娘)→小组讨论:诗人到底有没有遇到丁香姑娘?→小组探究: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小组展示:诗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样的呢?→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以《雨巷》为例,创作一首意象诗。

的过程进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诵读此诗。

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学以致用,掌握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

课前准备: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完成前置性作业,包括生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再进行自主质疑。

人教版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发布时间:2020-03-15一、教学目标1 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

2 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

3 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点诵读与鉴赏三、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方法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六、教学用具课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㈠导入听歌曲《雨巷》。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

听歌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听完歌曲,教师提问:这首歌给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画面?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这首歌曲《雨巷》是根据我国现代的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同名诗歌改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通过这首诗歌到底要表达怎么样的感情,看看与同学们的理解到底一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走进戴望舒的内心世界……㈡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3.5-1950.2.28)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

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

1926年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

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

1935年春回国。

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

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

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

1941年底被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了《狱中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3.通过对雨巷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时对词语、句式的敏感度,从而提高文章质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课文《雨巷》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手法,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难点: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雨巷》的多种表达谱,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通过音乐、绘画、影像等方式,呈现《雨巷》所描述的场景,为学生描绘出狭窄、昏暗的小巷和雨中落寞的人物形象。

第二步:学习课文内容(2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全文阅读课文《雨巷》。

帮助学生掌握:•词汇解析:狭窄、昏暗、落寞、调笑、凄清、烟雨、嫁衣裳等。

•句子分析和理解:如“一幕幕,都是那么凄清”、“深巷里许多鬼神的宿老”等。

•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孤独和迷茫,体现了作者的独特情感。

第三步:文学鉴赏(20分钟)教师针对《雨巷》的诗歌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歌韵律和形式美感。

•分析诗歌语言、形象和艺术手法,如比喻、排比、借代、押韵等手法的运用。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第四步:写作指导(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雨巷这个主题,通过考场作文、日记、小说等不同文体进行写作指导。

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注意词语、句式的灵活运用。

•培养学生灵敏的观察力和语觉能力,提高写作质量。

第五步:课堂反馈(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反馈,每个学生发表自己对此次课堂的学习收获以及对雨巷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资源准备•课文《雨巷》及多种表达谱。

•学生阅读资料《如何学习文学鉴赏》。

•指导写作的素材和题目。

五、教学评估•阅读课文并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能够分析和理解诗歌语言、形象和艺术表现手法。

•能够将理解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并提高写作质量。

《雨巷》教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雨巷》教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深圳市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一月调研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碳酸二甲酯[(CH3O)2CO]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化工产品,电化学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加入两极的物质均是常温常压下的物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墨2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B.石墨1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H3OH+CO-2e-=(CH3O)2CO+2H+C.H+由石墨1极通过质子交换膜向石墨2极移动D.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和阳极消耗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乙烷、乙炔分子中碳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目分别是1、3,则C20H32分子中碳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数目可能为()A.20 B.24 C.25 D.773.X、Y、Z、W是4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已知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Y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2B.X、Y、Z、W四种原子中,X的原子半径最小C.Y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X的氢化物的沸点D.X、Y、W三种元素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医用“纳米银外用抗菌凝胶”外用于皮肤后,能够缓释放出纳米银离子,抑制并杀灭与之接触的病菌并有促进皮肤愈合的作用B.银是首饰行业中常用的金属材料,纯银由于太软,因此,常掺杂其他组分(铜、锌、镍等),标准首饰用银的银含量为92.5%,又称925银C.分别用液化石油气、汽油、地沟油加工制成的生物柴油都是碳氢化合物D.液氯罐泄漏时,可将其移入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熟石灰5.在高温高压的水溶液中,AuS-与Fe2+发生反应沉积出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和金矿(含Au),并伴有H2S气体生成。

对于该反应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2:3 B .AuS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C .每生成2.24 L 气体,转移电子数为0.1molD .反应后溶液的pH 值降低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下,向0.1mol·L -1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H +)/c(CH 3COOH)减小B .反应N 2(g)+3H 2(g) 2NH 3(g) △H<0达平衡后,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镀锌铁板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来达到防止腐蚀的目的D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泥中含有Zn 、Fe 、Ag 、Au 等金属 7.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 .木炭吸附溴蒸气 B .干冰升华 C .葡萄糖溶于水D .氯化氢溶于水8.蓓萨罗丁是一种治疗顽固性皮肤T 细胞淋巴瘤的药物,其结构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有选择地品读诗中意象和象征意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诗内走向诗外,或展读或创作。

过程与方法:美读法、比较法、探究法、体验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内涵美,培养审美力。

【教学重难点】品味本诗的情感与意象。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语导语一:戴望舒的《雨巷》,是中国现代诗歌中最美的一首,作者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我初见《雨巷》,便被其诗意诗境诗情惊艳,爱不释手,时时读之背之思之写之,深入骨髓再也忘不了。

这节课,我将带领你们走进《雨巷》,开启一段唯美的诗歌之旅(板书课题)导语二:要了解古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唐诗宋词;而要了解现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一探究竟。

(板书课题)导语三:随机应变,应景导入。

(板书课题)一、美读走进雨巷1.教师范读,营造氛围;学生静静聆听,静静感受。

2.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感情基调:凄美、感伤)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表达:“我听出了雨巷的-------之美”3.学生试读:挑你最喜欢的一节来朗读一下。

(个读,生评,师评)(注意节拍押韵,注意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气轻重)4.配乐朗读。

小结:化我入境,通过声音读出字的质感、句的情感、篇的美感,做到“声情并茂” (板书)。

二、品读感悟雨巷1.请你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两个主要意象? (雨巷丁香或丁香一样的姑娘)2.请你换一换:在描写丁香般的姑娘这一意象时,能不能用别的替代丁香?△可不可用莲花替代?(没有愁怨)△可不可用芭蕉替代?(没有高洁)插入:丁香在古诗中的含义(美丽、高洁、忧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初读《雨巷》(1) 欣赏歌曲《雨巷》,为学生带来诗歌的读音以及意境。

(2) 分析歌曲中的情感色彩,与学生探讨。

(3) 分析文学著作《雨巷》中表现出的情感色彩。

2. 了解《雨巷》的背景(1) 讲解诗人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介绍《雨巷》的历史、作者等相关知识。

(2) 分析语言和文学特点,如何表达情感和意境。

(3) 让学生分组发表自己的感受,学生表达的同时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3. 《雨巷》的文学鉴赏(1) 继续对《雨巷》的语言、文学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2)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指引,分组完成诗歌的分析和鉴赏。

(3) 教师分组点评,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4. 自由写作(1) 学生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任选一种文学形式,写下自己的作品。

(2) 学生可以以叙事形式、抒情形式、描写形式等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师在所需时间内点评并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

三、教学方法1. 演绎法通过对《雨巷》的欣赏、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理念。

2. 互动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互动,即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分组活动,互相交流意见和感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3. 创造性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课堂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就《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鉴赏、欣赏和写作进行了探究和讨论,目的是通过对文学著作的理解和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能力和表达诗歌的能力。

该教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充分体会和理解《雨巷》这首现代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境,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鉴赏《雨巷》这首现代诗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诗人戴望舒。

2、品味揣摩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教师范读,指导学生反复读,品味诗歌舒缓悠扬的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人论世,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诵读与鉴赏
【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交流式
【教学用具】课件、mp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丁香花》,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引入丁香花。

(出示图片,了解丁香花: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花为淡紫色或白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

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精选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精选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精选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一文的讲解。

课文为现代诗人戴望舒创作于1927年的抒情诗,描绘了抒情主人公在狭窄阴沉的雨巷中,逢着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表达了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象征意义的诗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雨巷》的意境和象征意义。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独特的抒情手法。

3. 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雨巷》的诗意、象征意义和抒情手法。

难点:理解诗中的象征主义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雨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幅阴沉狭窄的雨巷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2. 课文朗读(5分钟)全班同学跟读课文,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 内容讲解(15分钟)分析诗的意境、象征意义和抒情手法。

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雨巷》,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现代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雨巷》1. 意境:阴沉狭窄的雨巷2. 象征意义:孤独、迷茫、期待3. 抒情手法:象征、暗示、描绘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雨巷》,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现代诗。

答案:示例作业《梦巷》幽幽梦巷,独自彷徨,身影 stretched,心绪荡漾。

逢着那挂满泪珠的窗户,是儿时飘散的花香。

梦巷的尽头,是希望,太阳的光芒,穿透迷惘。

握住那一抹温暖,前行,心中的答案,已然照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引入、课文朗读、内容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对课文《雨巷》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雨巷-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与技巧;2.掌握诗歌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感悟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3.感受曾经的繁华背后的落寞与凄凉,进一步增强珍爱现实生活的意识;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韵律和诗歌特点,掌握对诗歌的理解方法;2.理解诗歌表达主题的手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表达主题的手法;2.对诗歌中的隐喻进行理解和解读。

教学内容课前预习1.课前思考:你所了解的诗歌是什么,它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是什么?2.预习课文《雨巷》。

导入新课1.导入:播放一些与温馨篇幅相近的音乐,比如周杰伦《简单爱》、《美人鱼》等,向学生让他们感受曾经的繁华背后的落寞与凄凉,进一步增强珍爱现实生活的意识。

2.学生讲解:请学生上讲台向全班同学介绍《雨巷》的作者和诗歌背景,并阅读诗歌的第一段。

正式学习1.第一遍阅读:带领学生全面遍读这首诗,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手法和诗歌背景,让学生尝试感悟并理解诗歌传达的意境和主旨。

2.第二遍阅读:带领学生重新阅读这首诗,重点理解一些具有隐喻意义,或是意象十分强烈的句子,如“雨纷纷”、“旧时茅店”、“雨脚一点点”等。

3.探究隐喻: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理解并且探究隐喻的含义,学生可作品笔记,整理理解诗歌的语境和意义。

4.课文分析:对全班同学进行指导,进行课文分析,明确和总结诗歌的主旨和意象,及诗人通过反复表述表达了什么?5.思考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诗歌叫做《雨巷》?雨巷象征什么呢?”6.语言特点阐述:分析审美语言和文学特点,为学生提供更深刻的语言文学鉴赏能力。

7.自主学习:学生个人根据理解整理、提炼的笔记,进行口头报告,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作业安排1.使用诗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2.阅读一首古今诗词,理解传统文化与思想;3.讲述在生活中感悟到突破现实的体验和思考。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通用6篇)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通用6篇)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吟咏品读,体味诗歌的情感 2、把握意象,鉴赏诗歌的意境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案中自学导引部分,整体感知诗歌 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读”——反复吟读,体会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品味,感悟) “品”——分析意象,赏析语言;“悟”——把握形象,加深理解: 1、本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诗中的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的作用 (雨巷,丁香,油纸伞,颓圮的篱墙等,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低沉,迷濛,凄美的氛围) 2、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本诗的意境 (本诗通过雨巷,丁香,油纸伞,颓圮的篱墙等意象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暗淡朦胧凄迷的图景,从而表达了作者哀婉,惆怅,凄迷,失落的情感) 3、品味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或短语的好处 a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b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c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d她默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e她静默的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例句分析a:反复辞格的使用好处是起强调作用,强调雨巷的幽深和深邃,和哀怨的感情基调相吻合;形式上使语调舒缓) 4、诗歌中的姑娘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请结合诗句来赏析 (这是一位清新淡雅,楚楚动人,轻盈空灵,但又幽怨,哀婉,惆怅满腹的江南女子的形象) 5、诗人为什么希望逢着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而不是其他的姑娘? (结合丁香花的特点和本诗的感情基调分析;结合本诗的意境来分析;结合诗人内心的情感来分析;深化到本诗的主旨) 四、拓展提高: 任选《雨巷》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小节改写为散文,要求符合本诗的意境,字数100字左右 (要求:语言优美,意象全面,意境吻合,符合感情基调) 五、小结: 在这梦一般的叹息中,在那幽幽的眼神里,我们欣赏完了戴望舒的雨巷,在诗歌的王国里我们深刻的体悟到了凄美的哀怨,在缪斯的殿堂里,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要走出迷茫的雨巷,走出迷惘的时代,走出这种迷濛的忧郁,在生活中只要用心,就会寻找到心目中的那个美丽却不忧伤的姑娘 再次聆听专家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1、试比较《雨巷》和《再别康桥》,反复诵读两首诗歌,来体味两首诗的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一苇之航):①品读《诗经蒹葭》体味诗歌的节奏美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②背诵《再别康桥》第一节和第七节,体味诗歌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将下面的一段散文改写成一首现代诗歌,要求符合情境, 冥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往何处?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精心整理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的邂逅,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思念和忧伤?80多年前的《雨巷》成为经典,曾以音乐、绘画和舞蹈(《小城雨巷》)的形式表现出来,今天,让我们走进走进文字版(能留下想象空间)《雨巷》,走进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二、作者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中国近现代诗人。

作品创作分早期和后期两部分。

早期作品多写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有朦胧含蓄之美,代表作《雨巷》;后期作品多写自己3、请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你的感受?用几个词来表现。

内容上:低沉、伤感、忧伤、朦胧、孤独、惆怅、失落、哀怨等。

形式上:低沉缓慢、舒缓悠扬,有很强的音乐美。

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听起来悦耳、和谐,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4、归纳音节特色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明确:①全诗共7节,每节6行,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单字如“哀/丁五、意象分析全诗中有哪些意象?请找出来。

明确:有6个。

客观物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人物形象:我、丁香姑娘。

1、丁香明确:丁香未开花时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

4、雨巷找出词语:悠长、寂寥。

特点:阴暗、狭长、幽深、朦胧。

5、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

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的超然意境。

惆怅。

*对革命的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四,一二”政变后,作者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充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设计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设计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设计《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2. 把握本课思想内容,在课堂上背熟一部分课文3. 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朦胧诗的特点2.把握作者情感3.丁香姑娘的含义4.真正做到课堂背诵(教学方法)1.朗读法:朗读课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2.启发法:通过图画进行引导启发3.探讨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交流导入):采用幽默回顾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中导入新课──前些天我们学校有人把一首古诗给改了,这首诗的名字叫“春晓”。

“春晓”被改成:“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大家知道后两句吗?(洒下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学生笑──调动气氛》上星期又有一位同学把一首现代诗给改了,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诗吗?(学生沉默或答错),大家都不知道?恩,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样我就知道这首诗不是我们班上的同学改的,这首诗改的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我给大家念几句,看看你们能不能想到是那首诗被改:你站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蚊子装饰了你的床帐,你装饰了蚊子的梦。

(**根据自己学校教学楼的名字自行修改)(引导学生回忆起“断章”)断章是一首朦胧诗,朦胧诗是一种追求朦胧意境,注重暗示,注重象征,善于用意向表达意境的立意多元化的诗,而意象是指具有某种意义的实物(板书),大家喜欢“断章”这首诗吗?(……)那大家喜欢朦胧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回答)喜欢的同学要注意了,因为今天我给你们讲的课就是一首极为经典的朦胧诗,不喜欢的同学更要注意了,因为我相信你们听完这堂课后就会喜欢上朦胧诗的。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一语文教材,主要涉及现代诗歌单元中的《雨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诗人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品味诗歌中的意象美、音韵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从意象、音韵和情感等方面鉴赏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品味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美、音韵美和情感美,学会鉴赏现代诗歌。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想象自己走在一条幽静的小巷,感受诗中的意境。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雨巷》的写作背景。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音韵和情感美,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6. 随堂练习:请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并进行解释。

六、板书设计《雨巷》戴望舒意象美音韵美情感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雨巷》读后感2. 作业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作业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但在象征手法和隐喻的分析上,部分学生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高中语文 2 诗两首(雨巷)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2 诗两首(雨巷)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明确:因为诗人只是与她邂逅在雨巷,她自然没有理由留下来,离开诗人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这个“丁香姑娘”本来就诗人幻想中的形象,她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7、第六节中这位姑娘逐渐消失时用了3个状语“在雨的哀曲里”,可否将这个短语去掉?
明确:不可去掉。“在雨的哀曲里”,是这个悲剧的背景音乐,有力地烘托了凄迷清凉的气氛。这个悲剧是漂亮的“丁香姑娘”从颜色到芬芳,从眼光到惆怅样样地在诗人眼前无情地消失,这个音乐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此刻内心无以言表的悲哀。总之,这个“雨的哀曲”烘托了气氛,渲染了诗人的心情,不可去掉。
8、诗中写这位姑娘的眼光时,两次用到了“太息”这个定语,这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也许是为诗人的忧郁叹息,也许是因为她最佳的惆怅叹息,也许是为雨巷颓墙叹息,也许是为这个时代叹息,甚至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姑娘的眼光为国家而发出叹息。
9、试概括本诗的特点(先分组讨论,再归纳总结)
明确:象征手法,意蕴深远。
诗人表面上是写对一个少女的追慕和美好的理想破灭后的惆怅,实际上却象征着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5、 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中的“飘”字改成“走”字?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字与后面的“梦”构成了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
6、诗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什么这么快就消失了?
2.作品时代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雨巷》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归纳小结
教学内容: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分析意象,探讨诗歌主题和情感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朗读等多种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讲解法: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主题和艺术手法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歌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使用 PPT、视频等多媒 体手段辅助教学
小组合作:组织学 生进行小组讨论, 共同探究问题
朗读教学:通过朗 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和意境
情境模拟:模拟诗 歌中的情境,让学 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内容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对诗歌的理 解和掌握情况
学生的朗读和表 达能力
学生的课堂参与 度和积极性
学生的小组合作 和探究能力
作业完成率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提交时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业质量
添加题
添加标题
作业互评情况
教学反馈与改进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 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效果和反馈,制定改进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持续发展:将教学反馈与改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常态化环节,促进教学的持续发展
整体感知
理解《雨巷》的情感与意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雨巷》的意象与象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感受《雨巷》的美感与艺术价值
深入研读
深入理解诗歌主题和情感 探讨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意境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一《语文》第二单元《雨巷》。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雨巷》的全文阅读与赏析,重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的全文内容,了解作者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雨巷》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情感,领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雨巷》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巷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读《雨巷》,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诗歌解析:a. 分析诗歌的意象:让学生找出诗中的关键词,如“雨巷”、“丁香”等,分析这些意象的作用。

b.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雨巷中的孤独、期待和失落。

c. 艺术特色分析:从诗歌的结构、韵律、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讲解。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雨巷》的鉴赏题,讲解答题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类似的诗歌鉴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雨巷》2. 诗人:戴望舒3. 意象:雨巷、丁香、油纸伞等4. 情感:孤独、期待、失落5. 艺术特色:结构、韵律、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概括《雨巷》的意境。

b. 请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c. 请从艺术特色角度评价《雨巷》。

2. 答案:a. 《雨巷》描绘了一个孤独、悠长的雨巷,诗人在其中徘徊,寻找心中的理想。

b. 意象有雨巷、丁香、油纸伞等,它们分别象征着人生的困境、希望和庇护。

c. 《雨巷》具有独特的结构、韵律和表现手法,展现了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篇一」一、导入在江南水乡之中,有一条悠长而寂寥的小巷,在这条小巷里,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心声。

他的心声到底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这位青年的诗人,与他一道去领略那江南小巷的风景,去追寻那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师: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这首诗歌的朗读音频,初步感知这首诗歌,看看这首诗歌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划出这首诗歌的节奏)(播放《雨巷》的朗读音频)师:欣赏了这首诗歌的朗读音频,有谁能来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感受?它是欢欣喜悦的呢?还是忧愁哀怨的呢?生:忧愁哀怨。

师:没错,这首歌从头到尾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说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为忧伤、哀怨。

既然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忧伤哀怨的,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也应该读出这种情感。

下面就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出忧伤哀怨的感觉。

雨巷师:同学们很有朝气,但缺乏点忧怨的感觉。

我们再来一遍,希望大家在这次朗读的过程中把语速放慢一点,语调低沉一点,读出诗中忧愁忧怨的感觉。

师:好。

大家这遍朗读得特别好。

由此呢,我们也可归纳出一条规律:就是我们在朗读一些表达忧愁哀怨情感的诗歌时,应该语速放慢,语调低沉。

事实上,在诗歌朗读中,我们除了要注意语速语调之外,还应该注意一些节奏与停顿。

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应该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比如第一节中的两个“悠长”就可以拖长一点,更体现时间延续;第二节中三个丁香,第一个丁香是表姑娘的外表美,可以读得轻快一点,第二个丁香是表姑娘的芬芳和高洁,所以我们可以把声音拖长一点,让声音在空中回荡,读出那种心驰神往的感觉,第三个丁香既是表姑娘的忧愁,则要把声音压得低沉,表现心中的愁绪;在第五节中有两个“远了”,第一个应读重一点,而第二个则应读轻一点,读出姑娘虚无缥缈地走远的感觉。

《雨巷》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雨巷》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雨巷》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雨巷》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雨巷》是由唐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篇诗歌,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小品珍品”,也是高中必修教材中的重要篇目。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篇诗歌,本文将提供一份《雨巷》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供指导与参考。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知识,掌握《雨巷》的诗歌形式。

2. 了解《雨巷》的诗歌结构、语言特点、意境等方面的细节内容。

3. 掌握将文学作品结合实际生活经历的方法,厘清个人思维与情感的反应。

4. 训练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拍照片”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雨巷的场景中,使他们更直观地了解雨巷的特点、氛围与形象,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参考材料的基础上,对唐代诗歌背景、诗歌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解。

随后,他们会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对《雨巷》点滴的体悟,并共同完成对《雨巷》的精读。

3. 听课讲解教师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带领全班共同听取对《雨巷》的讲解,重点讲解诗歌结构、语言特点、意境等方面的细节内容。

此外,在讲解过程中,也会让学生反思自己《雨巷》的精读体验,并进行情绪与思想的表达。

4. 互动探究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教师设计的小组活动,通过集思广益的方法,来探究《雨巷》所表现的诗歌形式与内在含义。

活动形式可以包括角色扮演、画图解词等。

5. 总结老师对学生这次学习的重点进行总结,并进行回顾与评价,强调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

三、说课稿1. 说教材本次教学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古代诗歌——《雨巷》,这是一篇唐代时期的诗歌作品,作者是柳宗元,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需要思考与自救的意识,强调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的离别主题。

2. 说教学设计这次授课时,我将采用“拍照片”、“小组精读”、“听课讲解”、“互动探究”、“总结评价”五个步骤,层层递进地,带领学生进入《雨巷》的理解之中。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篇一」《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后背诵篇章。

这首写于1927年表面上言情,《雨巷》教案应该怎么做呢?教学目标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生答:“多雨!”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

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作者简介“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2、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3、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丁香,又名紫丁香。

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

有淡雅细沉的香气。

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一必修【适用班级】:高一【教学目标】:1. 熟悉《雨巷》这首诗的篇目及作者,了解其背景和主题;2. 能初步理解和鉴赏这首诗的诗意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表达及修辞手法。

2. 难点: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押韵,进一步领会主题。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2. 互动式教学3.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Step One: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堂学习的内容,探讨什么是诗歌?什么是诗意结构?Step Two:导读用幻灯片呈现诗歌标题《雨巷》三个字,让学生根据诗歌标题构思,发表各自的猜想,并提供必要背景。

Step Three:精读诗歌1. 让学生阅读全文,朗读整首诗歌,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对全诗进行总体评价,感悟一下这首诗创造的意境和气氛。

3. 按照原文,逐一解读各个词句,理解其含义,探讨其修辞手法及主要意思。

Step Four: 小组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段诗句,并请他们在十分钟内完成对自己所分配的诗句的注释,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汇集起来,共同理解这首诗歌的表达和修辞特点。

Step Five:诗歌鉴赏请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和自己的理解,对这首诗进行鉴赏,考虑以下几个点:情感:作者表达了什么感受?意境:诗歌创建的主要意境是什么?修辞手法: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主题?结构:整首诗歌构思运用如何?Step Six:课堂展示请学生根据鉴赏结果,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及感受。

Step Seven:作业布置请学生思考并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学论述,针对这首诗展开深入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时代和文化背景等相关因素,探讨《雨巷》所表达的主题和精神内涵。

【教学反思】:针对本次的教学,我认为可以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阅读诗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同时能够加强对其文化及历史背景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可以在进一步读懂其他诗歌中,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记载和蕴含的文化,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通过这次课程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在诗歌教学中,组合作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巷》教学案例(本站论坛专稿) 2010-11-08
王红英
教学目标:诗歌的意象、情感;形象思维在诗歌中的运用;感受“幽怨、凄美”的美学特征。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情感
教学难点:形象思维在诗歌中的运用
课型:新授课
教法:教师提示,学生动手,动脑
教学过程:
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了“雨”字,问:“当同学们看到这个字的时候,有什么感受?”教室一片静默。

没有一个同学能回答,还有的同学一脸茫然。

只有一个同学回答:“麻烦!”“是啊,就是麻烦,烦燥。

除此之外呢?”教室里又是一阵沉默。

终于没有人发言。

“我出道选择题,当你看到雨这个字的时候,你是高兴还是悲伤还是忧郁?”“忧郁!”同学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它。

“是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

”那么“巷”呢?教室里更加安静,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巷,在北方,被称做小胡同,南方称做弄。

就像南北方人一样,南北方的胡同也不尽相同。

北方胡同像北方人,直来直去,如果是斜街,就注明。

南方的胡同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通过柯灵的《巷》来回答。

”“江南的巷,像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有如古代的少女,优娴贞静。

”“江南的小巷,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

它又那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

那里常是寂寂的,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

”现在请同学回答当你看到“巷”字时的感受。

“寂静。

”同学们异口同声。

“在如此忧郁的天气里,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戴望舒的《雨巷》。

首先请同学朗诵这首诗。

”一个同学起来朗诵。

“从这位同学的朗诵中,你能听出作者的感情吗?”没人回答。

只好又是选择题。

“兴奋、愁怅、哀伤”。

学生们做了选择。

没有人选择兴奋。

那么这种忧郁之情,作者在文中是通过哪些事物来体现的呢?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事物。

这个过程好像比前几个容易一点,不过也是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

“油纸伞”“雨巷”“姑娘”“篱墙”。

“我们再看看这些东西各有什么特点”。

“油纸伞”:“油纸”与“有子”谐音,圆形伞面寓意美满、团圆、平安。

竹制伞架寓意节节高升。

同学们第一次看到“油纸伞”是在哪部影视中?“《白蛇传》!”“是啊,自古油纸伞下演绎了多少经典的爱情故事!油纸伞成了恩爱、浪漫的像征。

”“作者撑着油纸伞在小巷中彳亍着,想要干什么呢?”同学们笑了,“寻找自己的爱情。

”“我们姑且这么认为。

”我们再看姑娘这个意象。

这个姑
娘像“丁香”一样?那丁香是什么样的?学生还是不知道。

“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优雅。

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了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丁香因此也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被称做是“愁品”。

其实,我觉得紫色本身就是忧郁的颜色。

女孩子穿紫衣服最漂亮,但很少有女孩子能把紫衣服穿出那种美感来。

所以,这是一个带着愁绪的身穿紫衣的姑娘,她清幽脱俗,忧愁哀怨。

“像我一样。

这女孩子也撑一把油纸伞,是不是也在寻找自己的爱情?”这两个忧伤的人在蒙蒙的细雨中相遇,同样的哀怨,同样的找寻,却又是同样的擦肩而过”
从这些意象当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怎样的氛围?
凄清、冷漠、愁怅。

这又能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哀怨、惆怅、迷茫——失望、彷徨。

请看,在诗中出现的事物就叫做诗歌的意像。

由诗歌意像的特点或感情营造出来的这种氛围就叫意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些意境又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所以这三点是一一相扣的。

通过这首诗,我们了解了作者通过各种意象构成意境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体会了作者失望、迷茫的感情,明白了诗歌的术语:意象、意境。

现在留课下作业:
预习《再别康桥》,做练习册1—5题;画出文中的意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得极不成功。

学生这里来说,没有反应,好像自己讲的跟他们没有一点关系,其实细查起来,是学生好奇心的缺失。

学生不了解雨有什么含义,不了解小巷的好处,脑子一片空白。

从自己这里来说,把学生想得太高,自己对文章的把握也不太到位。

在自己心中唯美的画面自己没有表现出来,上成了四不像。

只是解决了两个诗词的术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