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教案及习题 【高中化学 选修4 步步高】

合集下载

《新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4课时作业专题2第三单元第1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新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4课时作业专题2第三单元第1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第1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目标要求] 1.知道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状态将会被打破。

2.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结果以及有关的解释。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

1.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探究实验原理:Cr2O2-7+H2O2CrO2-4+2H+橙色黄色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 mL 0.1 mol·L-1K2Cr2O7溶液。

②向一支试管中滴加1 mol·L-1HNO3溶液,观察并记录溶液的颜色。

③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1 mol·L-1NaOH溶液,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橙色加深;增加OH-的浓度,减小H+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黄色加深。

基本规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但是压强改变,对于有气体参与而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系数不变的反应来说,平衡不移动。

3.温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探究实验原理:Co2++4Cl-CoCl2-4ΔH>0粉红色蓝色实验步骤:取3支试管,向其中各加入适量CoCl2的盐酸溶液,将试管分别置于热水、冰水和室温下。

基本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着放热方向移动。

4.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知识点一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若向氯水中投入少量碳酸钙粉末,溶液中发生的变化是()A.H+浓度减小,HClO浓度减小B.H+浓度增大,HClO浓度增大C.H+浓度减小,HClO浓度增大D.H+浓度增大,HClO浓度减小答案 C解析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而强于次氯酸,向氯水中投入少量碳酸钙粉末后,它与盐酸反应,而不与次氯酸反应。

高二化学选修4复习学案(全1-4章可直接打印)

高二化学选修4复习学案(全1-4章可直接打印)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一、焓变与反应热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思考】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两大守恒、能量转化形式是什么?(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 变化和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 守恒和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的变化。

2.焓变【思考】焓变的定义、符号、单位是什么?(1)定义:在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

(2)符号: 。

(3)单位: 或。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回顾】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有哪些?【跟踪练习1】某反应的Δ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100kJ·mol-1【跟踪练习2】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ΔH为。

【练后反思】1.正确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1)E1为正反应活化能,E2为逆反应活化能,ΔH=E1-E2;(2)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2.熟记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二、热化学方程式【思考】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意义及书写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和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和变化。

如: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表示: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kJ的热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doc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doc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册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依据新课标理念,教育改革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我对本册书作如下说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八大课程标准之一,是在高一必修课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所设置的课程模块。

重在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认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绪言绪言作为全书的开篇,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一开头就对本书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简要的介绍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以及催化剂对化学科学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以起到提纲挈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兴趣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2、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教学方法通过列举事例;逐步抽象,揭示本质,概念模型法。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本章属于热化化学基础知识,其中常涉及的内容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等。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从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用盖斯定律等方法求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先思后教——及时训练相结合。

课时安排总课时 6 课时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 课时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课时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 课时复习 1 课时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等化学反应原理,是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有助于加深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的学习,同时,为下一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在中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执教教师:王老师绪言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

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

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1、为什么可燃物有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执教教师:王老师一、学习目标: 反应热,焓变二、学习过程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新步步高】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作业:第三章 第三节 第4课时 习题课

【新步步高】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作业:第三章 第三节 第4课时 习题课

第4课时 习题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盐溶液都是中性的B .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类型无关C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c(OH -)>c(H +) D .NaHCO 3溶液显酸性 答案 C解析 盐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并不是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所以A 错;盐溶液的酸碱性和盐的类型有密切关系,所以B 错;溶液呈酸性或碱性,决定于溶液中c(OH -)和c(H +)的相对大小,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则说明溶液中c(OH -)>c(H +),所以C 对;NaHCO 3虽是酸式盐,但其水溶液显碱性,所以D 错。

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 +4浓度最大的是( ) A .NH 4Cl B .NH 4HSO 4 C .CH 3COONH 4 D .NH 4HCO 3 答案 B解析 NH 4Cl 溶液中,NH +4自然水解,没受另外因素的影响;NH 4HSO 4溶液中,NH +4水解受到H +的抑制;而在CH 3COONH 4和NH 4HCO 3溶液中,NH +4水解分别受到CH 3COO -和HCO -3水解的促进。

故c(NH +4)最大的是NH 4HSO 4溶液。

3.把三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固体产物是( )A .无水三氯化铁B .氢氧化铁C .氧化亚铁D .三氧化二铁 答案 D解析 在FeCl 3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平衡:FeCl 3+3H 2OFe(OH)3+3HCl ,在不断加热条件下,水解平衡右移,当水分减少时,HCl 不断挥发,进一步导致水解平衡右移,当蒸干时,可得到Fe(OH)3,再灼烧又使Fe(OH)3分解:2Fe(OH)3=====△Fe 2O 3+3H 2O ,最后得 Fe 2O 3。

4.把0.02 mol·L -1 CH 3COOH 溶液和0.01 mol·L -1NaOH 溶液以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c(CH 3COO -)>c(Na +)B .c(CH 3COOH)>c(CH 3COO -)C .2c(H +)=c(CH 3COO -)-c(CH 3COOH)D .c(CH 3COOH)+c(CH 3COO -)=0.02 mol·L -1答案 A解析 溶液混合后,二者反应,但CH 3COOH 过量,故为CH 3COONa 和CH 3COOH 的混合体系。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精品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精品

课题: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授课班级课时 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2、符号:△H3、单位:kJ/mol或kJmol-1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H2(g)+I2(g) 2HI(g);△H=-14.9 kJ/mol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高中化学人教版步步高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实验归纳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其类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总结其规律。

2.熟练掌握盐类水解的表示方法——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一盐类水解1.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1)在水中加入酸(或碱),溶液中c(H+)[或c(OH-)]增大,水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溶液呈酸碱性的根本原因是c(H+)≠c(OH-)。

溶液呈中性是因为c(H+)=c(OH-),呈酸性是因为c(H+)>c(OH-),呈碱性是因为c(H+)<c(OH-)。

2.通过实验测定下列0.1 mol·L-1盐溶液的pH,填写下表:3.CH3COONa(1)电离方程式CH3COONa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H2O OH-+H+,CH3COONa溶于水后完全电离:CH3COONa===Na++CH3COO-。

(2)水电离平衡的影响溶液中的CH3COO-能与水中的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醋酸分子,从而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3)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c(H+)减小,c(OH-)增大,c(H+)<c(OH-),故CH3COONa溶液呈碱性。

(4)水解方程式①化学方程式是CH3COONa+H2O CH3COOH+NaOH。

②离子方程式是CH3COO-+H2O CH3COOH+OH-。

4.NH4Cl溶液呈酸性的原因(1)电离方程式NH4Cl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H2O H++OH-,NH4Cl溶于水全部电离:NH4Cl===NH+4+Cl-。

(2)水电离平衡的影响NH+4与水电离的O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NH3·H2O,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3)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c(OH-)减小,c(H+)增大,c(H+)>c(OH-),故NH4Cl溶液呈酸性。

(4)水解方程式①化学方程式是NH4Cl+H2O NH3·H2O+HCl;②离子方程式是NH+4+H2O NH3·H2O+H+。

步步高选修4学案导学设计课件《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三章 第一节

步步高选修4学案导学设计课件《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三章 第一节
实验 与镁 操作 反应 结论
且较快
泡且较慢
Mg 与盐酸反应 速率大 , 表明 盐酸中 c(H )较 大

学习· 探究区
第一节
溶 实验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液 的 H
数值 不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中 同”)
操作
p 结论 c(H+) 不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

第一节
H +CH3COO , c(CH3COO-)

分析下列条件改变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 平衡移动方向 c(H+)
向右移动 向右移动 向左移动 向右移动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H2(g)+I2(g)
ΔH>0 在一
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K=c(H2)· c(I2)/c2(HI) 。分析下列条件的改变对此 反应平衡的移动及平衡常数的影响: (1)升高温度,平衡 向右 移动,平衡常数 K 增大 。 (2)通入氢气,平衡 向左 移动,平衡常数 K 不变 。 (3)增大压强,平衡 不 移动,平衡常数 K 不变 。
知识· 回顾区
第一节
2. 化合物按照其在 水溶液 或 熔融 状态下能否 导电 ,可分为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 ) (√ )
(2)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3)酸、碱、盐、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 (√ ) 3. 写出下列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 2- Al (SO ) ===2Al + 3SO 2 4 3 4 (1)Al2(SO4)3: (2)NaOH: NaOH===Na +OH

2018年高中化学选修5步步高学案第3章 第4节 第1课时

2018年高中化学选修5步步高学案第3章  第4节  第1课时

第四节有机合成第1课时有机合成的过程[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寻找原料与合成目标分子之间的关系与差异。

2.掌握构建目标分子骨架,官能团引入、转化或消除的方法。

3.体会有机合成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一、有机合成1.有机合成的概念有机合成指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方法。

2.有机合成的任务对照下列有机合成的原料分子和目标分子,仿照示例给出下列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

3.有机合成的过程有机合成的起始原料通常采用四个碳原子以下的单官能团化合物和单取代苯,如乙烯、丙烯、甲苯等。

有机合成(1)有机合成的任务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化合物的分子骨架,并引入或转化所需的官能团。

(2)有机合成的原则①起始原料要廉价、易得、低毒、低污染。

②尽量选择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使得反应过程中副反应少、产率高。

③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能耗低、易实现、原料利用率高、污染少,尽量实现零排放。

④按照一定的反应顺序和规律引入官能团,不能臆造不存在的反应事实。

在引入官能团的过程中,要注意先后顺序,以及对先引入的官能团的保护。

例1 由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制取HOCH 2COOH ,需要经历的反应类型有( ) A .氧化——氧化——取代——水解 B .加成——水解——氧化——氧化 C .氧化——取代——氧化——水解 D .水解——氧化——氧化——取代 答案 A解析 由乙烯CH 2===CH 2合成HOCH 2COOH 的步骤:2CH 2===CH 2+O 2――→催化剂△2CH 3CHO,2CH 3CHO +O 2――→催化剂△2CH 3COOH ,CH 3COOH +Cl 2――→光照Cl —CH 2COOH +HCl ,Cl —CH 2COOH +H 2O ――→NaOH△HOCH 2COOH +HCl ,故反应类型:氧化—氧化—取代—水解。

【考点】有机合成思想【题点】有机合成任务和过程选择例2 从丙烯合成“硝化甘油”(三硝酸甘油酯)可采用下列四步反应:丙烯――→①――→②1,2,3-三氯丙烷()――→③ ――→④硝化甘油。

【新步步高】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作业:第三章 复习课

【新步步高】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作业:第三章 复习课

本章复习课练基础落实1.已知一种c(H+)=1×10-3mol·L-1的酸溶液和一种c(OH-)=1×10-3mol·L-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答案 B解析酸和碱混合前已经电离出的H+和OH-恰好以等物质的量中和。

混合后的溶液呈酸性,说明反应后溶液中c(H+)>c(OH-)。

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发生呢?一种可能是酸为弱酸,存在着电离平衡。

随着H+的反应,弱酸会电离出更多的H+使溶液呈酸性。

混合前的弱酸电离出和强碱中OH-相等浓度的H+,但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要比强碱大得多。

因此,该题应是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反应,生成的是弱酸强碱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0.1 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B.Al3+、NO-3、Cl-、CO2-3、Na+可以大量共存于pH=2的溶液中C.乙醇和乙酸都能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和H2SO4反应时,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答案 A解析Na2CO3溶液中存在CO2-3的水解CO2-3+H2O HCO-3+OH-,使溶液显碱性,因此加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A正确;B选项中pH=2的溶液显酸性,弱酸根阴离子CO2-3不能存在;C选项中的乙醇不是电解质,乙酸是电解质;HCl是一元酸而H2SO4是二元酸,因此等物质的量的HCl和H2SO4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B.由于K sp(ZnS)>K sp(CuS),所以ZnS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沉淀C.其他条件不变,离子浓度改变时,K sp不变D.两种难溶电解质作比较时,K 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答案 D解析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自身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和离子的浓度无关,A、C正确;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沉淀向着溶解度减小的方向转化,B正确;只有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 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D错误。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题答案第1-3章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题答案第1-3章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四、习题参考(一)参考答案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

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二)补充习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B.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C.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2.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了()。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4.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c <0 B.b>d>0 C.2a=b<0 D.2c=d>0参考答案1.A;2.B、C;3.C;4. C。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四、习题参考(一)参考答案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课时一:化学物质的分类1.1 课程目标:- 了解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特征和特性1.2 学习内容:- 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 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及特性1.3 教学流程:1.3.1 导入(10分钟)- 引入化学物质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物质是如何分类的,有何特点。

-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让学生进行分类讨论。

1.3.2 学习(35分钟)- 分两组,让学生自行探究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并总结出纯物质和混合物的特点。

- 讲解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并列举实例进行解释。

- 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特征和特性,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1.3.3 拓展(20分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判断其为纯物质还是混合物,并提出理由。

- 让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找出一些元素和化合物的实例,并进行分类和总结。

1.3.4 小结(10分钟)- 向学生阐述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并提醒学生复习巩固。

- 分发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拓展。

课时二:物质的量与摩尔2.1 课程目标:-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本质- 掌握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及计算方法2.2 学习内容:- 物质的量的概念与本质- 摩尔及相关计算方法2.3 教学流程:2.3.1 导入(10分钟)- 进行一个小实验,用不同的物质装满同样体积的容器,观察并讨论它们的重量有何不同。

-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2.3.2 学习(35分钟)- 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本质,引入摩尔的概念。

- 通过具体实例,教授如何计算物质的量和摩尔。

-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

2.3.3 拓展(2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摩尔与质量、体积、容器的关联性,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场景。

- 进一步讲解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概念,并介绍相关计算方法。

2.3.4 小结(10分钟)- 对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和回顾。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1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内容和进度:第二节醛、酮及习题讲评第一课时:(1)以乙醛为例学习醛基的化学性质;甲醛的反应及相关计算。

第二课时:学生分组实验:乙醛的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简单介绍酮的性质。

第三课时:《步步高》醛的练习讲评。

第四课时:《步步高》酮的练习讲评2、教学目标:认识醛类的结构特点和性质主要通过醛类的典型代表物──乙醛,介绍了乙醛的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主要通过实验来归纳乙醛的性质;结合乙醛的结构特点,复习和应用核磁共振氢谱图;结合乙醛的加成反应,进一步认识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3、资料准备: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步步高》、实验药品、仪器、视频4、新课授课方式(含疑难点的突破):第一课时醛学生已经掌握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掌握了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化学反应中可能的变化,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在对比羟基和醛基官能团结构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推测乙醛可能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探究乙醛的化学性质,落实“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最后通过小结醛基的结构和性质,帮助学生迁移到醛类化合物,并掌握醛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首先提示讨论乙醛的结构特点,推测乙醛可能的化学性质,然后开展实验探究,探究乙醛的还原性。

探究乙醛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与银氨溶液、与cu(oh)2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反应规律。

讨论小结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学习:边讲、边讨论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讨论反应规律,1 mol 醛基(—cho)可还原2 mol ag+或2 mol cu(oh)2,醛基(—cho)转化为羧基(—cooh)。

迁移提高:根据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规律,写出甲醛、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同步课时练习及答案汇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目录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2节燃烧热能源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1章单元复习第1章单元测试第3节化学平衡第4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2章单元复习第2章单元测试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3章单元复习第3章单元测试第3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3章第1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3章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3章第3节盐类的水解第3章第4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4章电化学基础单元检测及试题解析第4章第1节原电池第4章第2节化学电源第4章第3节电解池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综合检测高二化学选修4 同步练习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二. 重点、难点1.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微观原因;3. 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三. 具体内容(一)绪言1. 选修4的基本结构和地位、与必修的关系2. 关于“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3. 举出人们利用化学反应的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例子(二)焓变和反应热1. 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2. 反应热的定义3.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4. 反应热的表示5. 有效碰撞6. 活化分子7.活化能8. 催化剂(三)热化学方程式1. 定义2. 表示意义3. 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4.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注意的问题(四)实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典型例题】[例1 ] 已知在25℃、101kPa 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的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g ) △H=-48.40kJ ·mol-1B.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l ) △H=-5518kJ ·mol-1C.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H=+5518kJ ·mol-1D. C8H18(l )+25/2O2(g )=8CO2(g )+9H2O (l ) △H=-48.40kJ ·mol-1 答案:B解析:掌握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注意事项。

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极品教案

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极品教案

【最新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极品教案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4.能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与交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反应热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与键能教学难点:反应热与键能教学过程:第一节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一、概念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

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吸热反应:即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对于该“示意图”可理解为下列形式: 由能量守恒可得: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放热反应)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吸热反应)能量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能量4.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有热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因为反应热除跟物质的量有关外,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只表示各物质对应的物质的量,因此,有时可用分数表示,但要注意反应热也发生相应变化。

5.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明确以下问题:(1)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需要注明,不注明的指101kPa和25℃时的数据。

(2)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同,因此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大学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lesson plan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universit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lesson plans, stay tuned!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作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你在教学工作中懂得如何写一篇高中化学教案吗?不妨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高中化学教案吧。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学案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学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要点:一、焓变(△H)反应热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差值即焓变(△H)决定。

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放热反应△H 0吸热反应△H 0焓变(△H)单位:KJ/mol二、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时应注意:1.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2.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

3.各物质前的系数指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单位KJ/mol中每摩尔指的是每摩尔反应体系,非每摩尔某物质,其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5.对于可逆反应中的△H指的是正向完全进行时的焓变。

三、燃烧热定义: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单位:KJ/mol注意点:1.测定条件:25℃、101KPa,非标况。

2.量:纯物质1mol3.最终生成稳定的化合物。

如C→CO2,H→H2O(l)书写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应以燃烧1mol纯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四、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 (aq) == H2O(l) △H= -57.3KJ/mol实验:中和热的测定见课本第4~5页思考:1.环形玻璃棒的作用2.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五、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假设反应体系的始态为S,终态为L,若S→L,△H﹤0;则L→S,△H﹥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知道溶度积的意义,建立根据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大小关系判断反应进行方向的思维模型。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AgCl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
(1)在装有少量难溶的AgCl白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约5 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静置。

①取约2 mL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浓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原上层清液中含有Ag+。

(2)分析AgCl的溶解过程:AgCl在溶液中存在下述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离AgCl的表面溶于水中,即存在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的表面析出,即存在沉淀过程。

在一定温度下,当AgCl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达到溶解平衡状态,得到AgCl的饱和溶液。

Cl-(aq)+Ag+(aq),由于沉淀、溶解之间的这(3)AgCl溶于水的平衡方程式是AgCl(s)溶解
沉淀
种动态平衡的存在,决定了Ag+和Cl-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2.溶解平衡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2)特征
(3)反应完全的标志
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10-5 mol·L-1时,沉淀就达完全。

3.影响因素
(1)实例分析
已知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请分析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对该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浓度变化均指平衡后和原平衡比较):
条件改变移动方向c(Mg2+) c(OH-)
加水正向移动不变不变
升温正向移动增大增大
加MgCl2(s) 逆向移动增大减小
加盐酸正向移动增大减小
加NaOH(s) 逆向移动减小增大
(2)外界条件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①温度:升高温度,多数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少数溶解平衡向生成沉淀方向移动,如Ca(OH)2的溶解平衡。

②浓度:加水稀释,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③同离子:加入与难溶电解质构成中相同的离子,平衡向生成沉淀方向移动。

④其他:加入可与难溶电解质溶解所得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1)易溶电解质或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不饱和溶液中不存在溶解平衡。

(2)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因素,除内因外,主要涉及温度、浓度(包括稀释、加入同种离子)等。

例1下列关于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的说法正确的是()
A.AgCl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同时在不断进行,且速率相等
B.等物质的量的AgNO3和NaCl溶于水后,溶液中不存在Ag+和Cl-
C.只要向含有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盐酸,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说明AgCl没有完全电离,AgCl是弱电解质
答案 A
解析沉淀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A项正确;沉淀溶解平衡存在,则肯定存在Ag+和Cl -,B项错误;如果加入盐酸后溶液中Cl-的浓度小于原饱和溶液中的Cl-浓度,则不产生沉淀,C项错误;“”说明AgCl是极少部分溶解,但溶解部分完全电离,AgCl是强电解质,D项错误。

考点沉淀溶解平衡
题点沉淀溶解平衡与饱和溶液的特征
思维启迪——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与其电离平衡的区别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表示已溶溶质的离子与未溶溶质之间的平衡,是可逆过程,表达式需要注明状态,如Al(OH)3(s)Al3+(aq)+3OH-(aq)。

电离平衡是溶解的弱电解质分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达到的平衡状态,难溶强电解质的电离,没有电离平衡,如BaSO4===Ba2++SO2-4;难溶弱电解质的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如Al(OH)3Al3++3OH-。

例2Mg(OH)2固体在水中存在下列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欲减少Mg(OH)2固体的量,可以加入少量的()
A.NaOH固体B.NaCl固体
C.NaHSO4固体D.MgSO4固体
答案 C
解析欲使Mg(OH)2(s)减少,应使平衡右移,NaHSO4电离产生的H+会使平衡体系中c(OH -)减小,而使沉淀溶解平衡右移,Mg(OH)2固体的量减小。

考点沉淀溶解平衡
题点沉淀溶解平衡的综合
二、溶度积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沉淀达溶解平衡后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其离子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积为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 sp表示。

2.表达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