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培训课件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所属学科门类:
所属一级学科:
所属院系:
一、培养目标
二、学制
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规定时期完成课程学习,但未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累计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不得超过6年。
允许成绩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在完成所要求的学分、相应的科研任务和学位论文后,经导师和院(系、所)领导同意,提前进入论文答辩和提前毕业。
三、研究方向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办法
六、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
七、学位论文
八、社会实践
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
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博士培养计划培训
博士培养计划培训一、培养目标博士培养计划培训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科研能力培养和学术素养提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术风范的高层次科学研究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科学的科研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 注重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培养,具备在国际上具竞争力的学术研究水平;3. 具备较强的科研指导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独立完成项目研究和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4. 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素养和研究规范,能够做到诚实守信,严守学术规范。
二、培养方式1. 课堂教学:博士培养计划培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科学问题;2. 科研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课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3. 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培养国际视野和学术交流能力;4. 学术规范:强调学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杜绝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三、培养过程1. 前期准备:在博士培养计划培训开始前,需明确学生的研究领域和导师,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并进行必要的背景知识学习和科研基础能力培训;2. 课程学习:学生需要参加一定的专业课程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培养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3. 科研项目:学生需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积累科研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论文撰写:学生需要在培养期间撰写学术论文,培养科研写作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5. 学术交流:学生需要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提升国际视野和学术交流能力。
四、考核评价1. 导师评价:导师需要对学生的学术能力、科研成果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术表现、科研创新能力、论文撰写和学术道德素养等;2. 专家评审:学生在博士培养计划培训结束后,需要进行学术成果答辩和专家评审,由专家组对学生的论文、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进行评价;3. 综合评价:最终根据导师评价和专家评审结果,对学生的培养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是否符合博士学位授予条件。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食品化学(专业代码:0703Z2)一、培养目标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思想素质过硬,积极献身于科学事业。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针对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且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能够运用化学及食品科学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并解决各类食品化学及食品安全的热点科学问题。
掌握相关的研究工具和手段,探索食品原料及食品新资源的营养及功能成分、构成特点、微观结构、构效关系及这些化学成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转化及控制原理和途径。
4.能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撰写专业文章。
身心健康,在食品化学研究中做出有重要意义的创造性成果。
二、研究方向1.食品营养化学2.天然产物化学3.食品生物化学与营养代谢4.采后生理生化5.食品安全检测6.现代食品分析技术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建立以导师为主导的指导小组,鼓励组建多学科交叉的跨学科的导师团队。
培养过程以提高和锻炼科研能力和素质为主,强调研究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创造性研究的能力,培养其严谨的学风。
专业课程学习可结合其专业特点、研究方向及培养目标,采取形式多样、易于激发兴趣和创新的灵活高效的授课方式。
要求完成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和最低学分要求。
脱产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在职生的学习年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原则上累计在校年限不超过6 年。
论文选题、研究及撰写计划、开题报告等应在第三学期之前(含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经导师小组审查通过后即可正式进入论文研究及撰写阶段。
四、培养计划及考核方式在此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指导教师所带领的导师组应针对学生的培养计划:特点和研究方向,制定适合各个学生培养和成长的具体学习、研究和工作计划,对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研究等工作制定细致的规定和说明。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深入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系统研究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的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备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单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方案1.课程学习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课程。
其中,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深入研究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做准备;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提供专门的理论和技术支持;综合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培养其跨学科研究和综合创新能力。
2.科研实践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科学研究能力。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科研方向,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展,完成科研任务,并通过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学术报告的展示来展示研究成果。
3.学术交流4.实习实训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锻炼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将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做好准备。
5.学位论文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学生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并通过答辩。
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具备独立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其中一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能够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三、培养环节1.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学前,要组织培训班、学术讲座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向学生介绍专业培养方案和学术规范,增强学生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认识和理解。
2.中期考核在学生进入博士研究阶段的中期,要进行中期考核,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进行评估,为学生后期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3.学术交流和实习实训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术平台。
并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概况“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是医学、管理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按国务院学位办确定的学科分类,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
我国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可谓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一方面,不断有新的交叉学科如卫生经济学(Health economics)、卫生法学(Health and law)、医疗保险学(Medical insurance)等加盟,使得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和广泛;另一方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两门主干三级学科也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如社会行为与健康(Social behavior and health)、医院管理(Hospital management)、医学教育管理(Med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卫生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卫生政策与卫生体系科学(Health policy and system sciences)等,大大推动了本学科的深入发展。
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致力于揭示健康与疾病的社会属性,分析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双向影响,概括和总结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律;通过实证研究,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通过社区实践,发展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社会卫生措施。
本学科培养的人才除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外,大多在卫生事业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健康管理与促进等岗位上工作,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中南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始建于1985年,目前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
该学科的社会行为与健康研究方向是国家重点学科“精神病与精神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领域具有综合素质较高、知识面较广、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高级专门人才。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课程要求: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首先需要明确课程要求。
在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应该提供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
专业课程需要根据学生的研究领域设置,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自己感兴趣和正在研究的学科领域。
公共课程则涵盖了跨学科的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2.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选择适当的研究生导师非常重要。
导师应具备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研究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
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也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研究项目的指引、建议和反馈,并帮助学生克服遇到的困难。
3.研究项目: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进行研究项目。
学校应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择研究课题,并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支持。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并撰写学术论文和报告。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
4.学术交流: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学生可以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和研究生论坛,主动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术讲座和导师学生座谈,为学生提供了解最新研究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的机会。
5.科研道德:培养博士研究生还应注重科研道德的培养。
学校可以设置科研道德课程,教授学生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科研诚信监管机制,及时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并为学生提供举报渠道和保护机制。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第1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基础、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博士研究生。
通过严格的专业课程学习、科研项目训练及学术交流,使研究生在所学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二、培养要求1. 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性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3.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4.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三、课程设置1. 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2. 专业课程:涵盖本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研究方法及前沿动态;3. 选修课程:跨学科课程、实验方法、学术研讨等,拓宽学术视野。
四、科研训练1.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开展课题研究;2. 定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3. 申请并承担校级、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4.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达到高水平学术论文标准。
五、培养过程1. 第一阶段(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确定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2. 第二阶段(第二年):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学术交流;3. 第三阶段(第三年):深化课题研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申请科研项目;4. 第四阶段(第四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总结学术成果。
六、考核评价1. 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论文、报告等形式,评估研究生课程学习成果;2. 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学术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3.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评估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4. 毕业评价: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培养质量。
七、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2. 完善科研条件,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资源;3.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与国际一流学术水平接轨;4. 注重研究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5. 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研究生学术创新。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一、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学术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使其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卓越的研究能力,能在教育领域中从事高层次学术研究、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 学术研究能力博士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并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
学生在研究课题选择和研究方向确定方面,应经过导师指导和专家评审。
2. 学位课程要求博士研究生应完成一定的学位课程学习,并通过各门学位课程的考核。
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3. 学术论文要求博士研究生应在培养期间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并通过学术论文答辩。
学术论文应具备以下要求:(1) 逻辑清晰,观点明晰,结构完整。
论文应有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结果分析、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2) 研究方法论述准确,数据处理合理可行,实证研究结果可信度高;(3) 参考文献丰富,引用规范,不少于50篇。
4. 科研和学术实践要求在培养期间,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在学术会议上展示研究成果。
学生还应撰写学术论文并发表于相关学术期刊。
5. 学位论文和答辩博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计划并通过学术论文答辩后,应按要求编写学位论文,并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内容严谨、有深度,并能对相关领域做出新的学术贡献。
三、培养时间与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时间一般为3-4年,学分要求一般为不少于30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应根据不同学校和研究生教育机构的规定执行。
四、培养管理博士研究生培养应加强学生的个人导师制,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方向和课题,并协助学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学术评审制度和学术道德规范,对学生的学术研究进行指导和监督。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为有志于在学术界或产业界深造的研究生提供系统化的培养,提升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其成为有独立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道德素养的专业人才。
该方案涵盖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体系和培养评价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该全面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包括文献阅读、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2.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自主思考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设计和完成一项独立科学研究课题,并取得具有学术价值的创新成果。
3. 具备学术沟通和合作能力: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与同行进行学术讨论、合作研究的能力,并能够在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展示、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
4. 具备关注学术道德和科学伦理的素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能够遵守科研规范和伦理要求,做到诚实守信、严谨求实。
二、培养内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学科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该全面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
2. 科研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参与科学研究项目,通过亲身实践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包括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3.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培养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的能力,包括撰写学术论文的思路、结构和表达方式,学习学术会议和期刊的写作规范和评审流程。
4. 学术讨论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博士研究生应该参加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沟通和合作能力。
三、培养体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包括导师制度、研究生导师团队和学术资源的利用等方面:1. 导师制度: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由一位有经验、有资质的导师指导,并与导师保持密切的讨论和交流,指导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职业发展。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目录
一、前言 (3)
二、培养目标 (3)
三、培养内容 (3)
3.1理论研究 (3)
3.2实践研究 (4)
3.3其他 (4)
四、培养流程 (5)
五、考核办法 (6)
六、奖励激励机制 (7)
七、权利与义务 (7)
八、总结与展望 (8)
一、前言
研究生的培养是高校的重要工作,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任务。
全面提升和发挥研究生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国科技人才成长成才,以综合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型工具,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因此,有必要深化我
们的反思,并为研究生培养提出一个新的、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方案,
以实现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二、培养目标
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宗旨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推动可持续发展。
研
究生培养项目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水平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
创新型研究生,推动科技创新。
研究生培养目标主要有:
1.全面提高研究生深化理论知识的能力,提升科学研究质量和水平;
2.提升研究生实践研究能力,引导研究生以实际问题为依据。
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与名称:0823,交通运输工程有关二级专业代码与名称:082304,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320 交通安全与环境工程,082324,交通设备与信息工程一、学科优势与特色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安全与环境工程、交通设备与信息工程3个二级学科,均是以交通运输的载运工具为对象,围绕保证运行安全、改善环境条件、提高运用效率这三方面交通运输的核心内容,对载运工具的性能开展研究,但重点不同。
学科涉及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和传热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多门学科,其发展将充分依托这些学科取得的最新成就,并与相邻的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与控制以及交通运输管理等学科协调并进。
我校3个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轨道交通的载运工具,包括:铁路干线的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地铁和轻轨)以及轨道交通重大技术创新的磁浮列车,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的“十五”期间科技发展重点任务相一致。
长时期来,我校在轨道交通载运工具方面的研究,一直以国家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根据铁路干线不断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发展轮轨、磁浮高速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新形势,先后开拓了“列车空气动力学”和学科前沿的“列车多体耦合碰撞力学”国内两个最新领域的研究,现成为国内唯一主持这两个新领域研究的单位,是国产流线型、轻量化、耐冲击吸能安全车体研制技术的发源地;在原有铁路高校中是唯一从事客车空调和冷藏运输研究的单位;在列车运行控制与安全监测领域,为生产企业先后研发了铁路货运列车超、偏载动态实时检测系统,机车逻辑控制单元等多种列车运行控制与状态实时监测以及工厂需要的机车车辆关键部件性能检测装置,在学科新研究领域配套测试技术的开发、小波分析及其工程应用、多传感器融合理论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在分析处理列车运行过程中出现惯性重大事故成因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曾多次成功地做出切合实际的定论;拥有“列车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建国际领先水平的“列车空气动力性能模拟动模型试验装置”和国内交通行业中唯一能实时测定撞击力的“车辆部件碰撞试验装置”。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研究人才。
通过系统学习和专业实践,培养博士研究生具有独立从事医学科研工作的能力,具备临床科研思维和研究方法,能够解决临床医学领域中的科学问题,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
二、培养要求1.具备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知识;2.具备较高的临床实践能力,熟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3.掌握各种研究方法,独立进行医学科研;4.具备一定的学术交流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
三、培养内容1.学习课程(1)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基础理论课程;(2)临床医学理论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眼耳鼻喉科学等临床学科的理论知识;(3)研究方法课程:包括统计学、流行病学、控制组设计、临床试验设计等研究方法的课程。
2.实践训练(1)临床实习:在医院临床科室进行不同的轮转实习,熟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学习各种临床操作技能;(2)科研实践: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学习科研方法和科研道德,培养科研创新能力;(3)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交流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提高学术素养和学术交流能力。
四、培养方案1.入学前的准备(1)具备相关学科专业的本科学历,考取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2)确定研究方向和导师,并与导师沟通,确定研究课题。
2.培养过程(1)第一学年:学习医学基础理论课程,通过考试,掌握基础理论知识;(2)第二学年:学习临床医学理论课程,参与临床实习,熟悉临床科研工作;(3)第三学年:学习研究方法课程,参与科研项目,掌握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4)第四学年:进行科研工作,深入研究课题,完成博士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准备;(5)第五学年:完成博士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并取得博士学位。
五、培养考核1.学习考核:通过课程考试,检验学习成果;2.临床实习考核:参与临床实习,完成实习任务;3.科研项目考核:参与科研项目,按时完成任务,取得研究成果;4.博士论文答辩:完成博士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取得博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REQUIREMENTS OF DOCTORAL TRAINING PROGRAMMES研究生院2016年9月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REQUIREMENTS OF DOCTORAL TRAINING PROGRAMMES研究生院2016年9月目录目录 (3)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 (I)关于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相关规定................................................................................. I V 0303 社会学. (1)0701 数学 (2)0714 统计学 (5)0702 物理学 (6)0801 力学 (10)080104 工程力学 (14)0802、082503 机械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19)0803 光学工程 (26)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29)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32)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模块) (37)0808 电气工程 (44)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51)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55)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59)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4)0835 软件工程 (71)0813 建筑学 (73)0814 土木工程 (76)081403、081420 市政工程、城市水资源 (81)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84)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87)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89)0823 交通运输工程 (96)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101)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含环境微生物学) (104)0831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107)0777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110)0833 城乡规划学 (113)0834 风景园林 (116)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数学一、适用学科数学(Mathematics),一级学科,理学门类,学科代码:070100本方案适用于以下二级学科:●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二、培养目标培养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愿为祖国的科教事业贡献力量的一流数学人才。
使得学生遵循学术规范,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并在数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问题上做出原创性工作。
三、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
必要时可设副导师,鼓励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跨二级学科(或交叉领域)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建立规范化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按期检查培养环节的完成情况。
3、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专题讨论班和国内外学术会议,选择数学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
四、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普博生普博生在学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的总学分不少于22,其中必修环节7学分,考试学分不少于10。
课程设置见附录一。
2、直博生直博生(包括提前攻博生)在学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的总学分不少于42,其中必修环节7学分,考试学分不少于30。
课程设置见附录一。
五、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须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内确定导师,确定导师以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须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
修改后的课程计划,经导师签字后送系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2、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或相关教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尽早确定课题方向,完成论文选题、撰写选题报告并举行选题报告会。
选题报告的具体时间由导师自行决定,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日期一般不少于一年。
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实际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
选题报告包含文献综述、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
选题报告会应以学术活动方式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并由以博士生导师(至少3名)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
选题报告会应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
选题报告会时间确定后应提前三天张贴“公告”。
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及时以书面形式交系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3、资格考试博士生入学两年内必须通过至少三门资格考试课程,其中基础数学专业的博士生至少通过两门基础数学类课程(另一门可任选),应用数学专业(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和控制论)的博士生至少通过一门基础数学类课程(另两门可任选)。
两年内未通过三门资格考试课程者将被取消博士生资格。
(1)普博生●考试科目:分析、代数、几何、高等概率论、计算数学、运筹学、偏微分方程、高等统计共8门。
●考试安排:每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5月份和9-10月份。
具体时间由系研究生主管部门提前通知。
●时间限制:2年内必须通过所有3门考试。
自入学起1年内通过全部3门考试者可以3年毕业;自入学起2年内通过全部3门考试者须至少4年毕业。
●与课程的关系:对应的博士生基础课程与资格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密切相关,但课程考核与资格考试相互独立。
(2)直博生●考试科目:分析、代数、几何、高等概率论、计算数学、运筹学、偏微分方程、高等统计共8门。
●考试安排:每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5月份和9-10月份。
具体时间由系研究生主管部门提前通知。
●时间限制:自入学起2年内必须通过全部3门考试。
●与课程的关系:对应的博士生基础课程与资格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密切相关,但课程考核与资格考试相互独立。
(3)提前攻博生(A)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是,已修的课程和已完成的培养环节成绩优良。
(B)课程要求:与直博生要求相同。
(C)资格考试:●考试科目:分析、代数、几何,高等概率论、计算数学、运筹学、偏微分方程、高等统计共8门。
●考试安排:每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5月份和9-10月份。
具体时间由系研究生主管部门提前通知。
●时间限制:每门考试每位学生最多可以参加两次,自硕士入学起3年内必须通过全部3门考试。
●与课程的关系:对应的博士生基础课程与资格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密切相关,但课程考核与资格考试相互独立。
4、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定期参加课题组的学术研讨会,每学期平均必须参加不少于8次一级或二级学科的学术报告活动,2次由本人在课题组讨论班或学术报告会上做报告。
每次学术活动后填写“博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表”,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
申请答辩前三个月交研究生管理部门记载成绩。
博士生完成规定的学术报告并取得要求的学术活动学分是申请答辩的条件之一。
5、论文中期检查在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各二级学科应组织考查小组(3—5人组成)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
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6、最终学术报告在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以后,最迟于正式申请答辩前三个月,做一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
具体要求见《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7、社会实践按照《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执行。
8、教学助理博士生(包括普博生、直博生、提前攻博生)就读期间至少完成一学期的助教工作(15小时/每周)。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1、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2、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学位论文工作时间按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4、学位论文可以用中文或者用英文撰写,必须提供中文和英文摘要。
七、申请博士学位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要求博士生在读期间须至少发表(包括正式接受发表)1篇SCI收录的学术期刊论文。
如无上述论文成果,可以申请对博士论文进行国际同行隐名评议以确认是否可以免去上述的论文发表要求。
具体标准和方式参见附录二。
附录一:一、普博生的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22)1、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90680032 2学分考试●博士生英语90640012 2学分考试或其他语种●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1学分在学校开设的“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平台课程”中任选一门2、学科专业要求课程(≥10学分)(1)基础理论课(至少3学分)●泛函分析II 80420144 4学分考试●偏微分方程II 70420224 4学分考试●调和分析引论90420083 4学分考试●非线性泛函分析70420274 4学分考试●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80420744 4学分考试●动力系统70420254 4学分考试●高等数值分析60420024 4学分考试●偏微分方程数值解60420084 4学分考试●大规模科学计算70420023 3学分考试●有限元方法Ⅱ70420033 3学分考试●差分方法70420433 3学分考试●算法分析与设计70420334 4学分考试●现代优化方法60420174 4学分考试●应用随机过程60420094 4学分考试●概率论Ⅱ70420264 4学分考试●应用统计60420013 3学分考试●高等统计70420064 4学分考试●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60420123 3学分考试●随机过程80420074 4学分考试●数理逻辑70420284 4学分考试●计算机推理80420153 3学分考试●抽象代数II 70420314 4学分考试●代数数论80420044 4学分考试●代数几何70420014 4学分考试●群表示理论80420264 4学分考试●代数表示论80420234 4学分考试●李群和李代数80420274 4学分考试●代数表示论II 70420524 4学分考试●代数几何II 70420464 4学分考试●代数数论II 80420584 4学分考试●交换代数与同调代数80420214 4学分考试●微分几何I—微分流形70420484 4学分考试●代数拓扑70420304 4学分考试●微分拓扑70420504 4学分考试●黎曼曲面80420174 4学分考试●代数编码理论80420253 3学分考试●分析学70420604 4学分考试●矩阵计算70420444 4学分考试●数学规划II 70420624 4学分考试●计算复杂性理论70420614 4学分考试●算子代数基础70420634 4学分考试●模形式及其应用70420574 4学分考试●对策论及其应用80420944 4学分考试●组合优化80420693 3学分考试●网络优化70420133 3学分考试●随机分析70420584 4学分考试●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开设的数学类研究生学位课程可以作为本系学位课程,最多2门。
(2)专业课(至少7学分,可用基础理论课代替)●复分析II ●奇点理论80420793804210343学分4学分考试考试●数学物理80420023 3学分考试●分形几何80420123 3学分考试●调和分析II 90420093 3学分考试●调和分析III 90420134 4学分考试●几何测度论80420133 3学分考试●遍历论70420193 3学分考试●高等概率70420074 4学分考试●孤立子与可积系统80420573 3学分考试●可积系统理论80420533 3学分考试●偏微分方程专题70420473 3学分考试●非线性双曲偏微分方程80420863 3学分考试●数学物理中的渐近方法704900122学分考试●统计力学的数学方法●生物信息学中的数学方法90420103804210243学分4学分考试考试●李群及其在微分方程中的应用80420183 3学分考试●常微分方程专题90420183 3学分考试●动力系统专题●动力系统基础90420173704200543学分4学分考试考试●多层规划80420554 4学分考试●常微分方程II 80420723 3学分考试●随机算法90420113 3学分考试●无界区域上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及应用90420144 4学分考试●位势理论与边界元方法80420243 3学分考试●数据库管理系统70420403 3学分考试●支持向量机80420653 3学分考试●蒙特卡罗方法80420813 3学分考试●代数几何(3)80420594 4学分考试●代数数论(3)80420704 4学分考试●表示论专题80420894 4学分考试●无限维李代数70420354 4学分考试●微分几何II—黎曼几何70420494 4学分考试●几何分析80420204 4学分考试●微分几何III—复几何●微分几何IV-辛几何70420534704205944学分4学分考试考试●纤维丛与示性类80420524 4学分考试●李群80420714 4学分考试●几何专题90420164 4学分考试●不确定规划60420214 4学分考试●不确定系统70420203 3学分考试●量子群70420214 4学分考试●科学计算专题I 90420202 2学分考查●科学计算专题II 90420212 2学分考查●应用统计专题I 80420852 2学分考查●应用统计专题II 80420902 2学分考查●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所需要的内容指定的其它一门3或4学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