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好抄)

合集下载

2017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卷试题及含答案

2017电大文学概论考试卷试题及含答案

文学概论 -1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6分)1. 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定经过。

(0.6 分)A.花销导引B.商业炒作C.媒体宣传D.文学阅读☆考生答案: D★考生得分: 0.6 分考语:2.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到感觉。

(0.6 分)A.母语B.书面语C.口语D.标准语☆考生答案: A★考生得分: 0.6 分考语:3.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依照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赐予人的主观感觉要素。

(分)A.主观时间B.表达时间C.客观时间D.心理时间☆考生答案: B★考生得分: 0.6 分考语:4.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矛盾中前者失败或破坏的戏剧。

( 0.6 分)A.悲喜剧B. 喜剧C.正剧D.悲剧☆考生答案: D★考生得分: 0.6 分考语:5. 文学中的“电影性”表此刻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若是的自觉运用。

(0.6 分)A. 语言符号B. 表达场景C.详尽形象D.人物活动☆考生答案: B★考生得分: 0.6 分考语:6. 是空间的详尽内容和重要标志。

(0.6 分)A.社会环境B.地域范围C.景致器物D.文化范围☆考生答案: C★考生得分: 0.6 分考语:7. 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语境、文学文本、读解。

(分)A.花销B.读者C.媒体D.交流☆考生答案: B★考生得分: 0.6 分考语:8.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

( 0.6 分)A. 个人创立B. 商业运作C.集体行为D.历史演绎☆考生答案: A★考生得分:分考语:9. 文学中的“电影性”表此刻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若是的自觉运用。

( 0.6 分)A. 语言符号B. 表达场景C.详尽形象D.人物活动☆考生答案: B★考生得分:分考语:10. 影视文学要将语言艺术的静态描述转变成视听艺术中的动向描述,影视剧本必定由一个个流动的构成。

电大文学概论形考及作业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形考及作业答案

“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A.文学”。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2 。

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A.文化论。

3.文学的原初含义是A.文章和博学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4.文艺摹仿说以A.亚里士多德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5.A.表现论分)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文学即一切语言C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A.文学即文章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性符号D.文学即博学2.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B.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C.A 受或主观情感D.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宇宙、3.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和观众。

A.作品B.艺术家、.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B4.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作品中的表现A章节测评(第二章)文学文本“文学概论”分)1分,每小题0.2一、单项选择题(共蕴藉.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1 .象征型文本。

2.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A.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3 A.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趣味。

4.高雅文化文本着力书写知识分子的A.个性化.文法、辞格和语体等具体层面。

国家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章节测评一(第1章—第3章)

国家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章节测评一(第1章—第3章)

国家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章节测评一(第1章—第3章)标签: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1. ( )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C. 表现论2.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倾向。

B. 实用论3.文学的原初含义是( ) 。

C. 文章和博学4.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C. 文学5.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从生命体验视角入手思考文学问题,体现了一条明晰的“”思路。

A. 体验论6.文学的狭义阐释是( ) 。

A.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7.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 。

C. 文化论8.文艺摹仿说以( )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A. 亚里士多德9.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

B.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 E. 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10.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 ) 的文论倾向。

B.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 D. 以语言论为基础1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 ) 和观众。

A. 作品 E. 艺术家12.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 。

A.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B. 文学即文章C. 文学即博学D.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13.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 ) 。

A. 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 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 C. 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D. 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14. 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 。

国家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章节测评二(第4章—第6章)

国家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章节测评二(第4章—第6章)

国家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章节测评二(第4章—第6章)标签: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1.所谓陌生化,也就是蕴涵或说创生了特定( )体验的文学语言形式。

A. 生命2.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

“陌生化”一词,是俄国()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D. 形式主义3.“互文性”也是语言之间的一种关联关系,是和其他()中的语言产生关系。

D. 文本4.文学文本中的语言与()是相互维系不可分割的。

C. 意义5.文学语言不是以信息的传达为重要目标,而是要显现自身的。

D. 形象6.对于杂语文本而言,往往是各种语言形态,如()和文学语言等,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后进入文学文本。

口语、土语、方言、书面语7.正如萨丕尔所言:“每一个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

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因素()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

A. 节奏的;C. 象征;D. 形;态E. 语音的8.文学语言比普通语言更依赖()。

B. 文本语境;D. 文化语境9.文学语言塑造审美现实的功能,造就了它在()方面的独特之处。

A. 形式安排;C. 意义生成;D. 阅读效果10.语言是由声音或文字构成的一种表情达意的(),它成为人类交际最为重要的工具A. 符号系统11.语境化特征还表现在,文学语言的组织形式根据语境中的()效果来调整。

C. 感染12.在文学文本中,语言的美是文本美的()体现。

C. 现实13.蕴藉性其次表现为意义的()维度。

B. 多层14.语言学上的“文学语言”,指的是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它通常与()相对,是一定社会和教学情境中的标准语言形态。

A. 土语;D. 口语15.文学语言比普通语言更依赖()。

C. 文本语境;D. 文化语境16.作为一种表意的形象,意象的基本内涵是()。

C. 象征的17.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D. 朦胧性18.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文学意象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貌。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网上形考任务(第一至九章章节测评)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网上形考任务(第一至九章章节测评)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网上形考任务(第一至九章章节测评)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网上形考任务(第一至九章章节测评)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章节测评题目顺序是随机的,使用查找功能(Ctrl +F)进行搜索一、单项选择题(1-5题、题目为随机) 1.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从生命体验视角入手思考文学问题,体现了一条明晰的“( )”思路。

[答案]B.体验论2.( )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答案]A.表现论3.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

[答案]A.文化论4.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答案]A.文学5.文学的狭义解释是( )。

[答案]D.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6.文学的原初含义是( )。

[答案]A.文章和博学7.文艺摹仿说以( )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答案]A.亚里士多德8.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 )”倾向。

[答案]C.实用论二、多项选择题(6-9题、题目为随机) 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

[答案]A.文学即文章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D.文学即博学 2.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 )的文论倾向。

[答案]A.以语言论为基础D.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3.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 )。

[答案]A.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B.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C.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D.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4.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网上形考(第一至九章章节测评)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网上形考(第一至九章章节测评)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网上形考(第一至九章章节测评)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网上形考(第一至九章章节测评)试题及答案说明:适用于国开电大汉语言文学专科学员网上形考。

课程考核:形考手段为网核,形考比例50%,本资料为形考试题及答案;终考手段为机考,比例占50%。

第一章章节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从生命体验视角入手思考文学问题,体现了一条明晰的“()”思路。

[答案]B.体验论2.()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答案]A.表现论3.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答案]A.文化论4.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答案]A.文学5.文学的狭义解释是()。

[答案]D.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6.文学的原初含义是()。

[答案]A.文章和博学7.文艺摹仿说以()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答案]A.亚里士多德8.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倾向。

[答案]C.实用论二、多项选择题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答案]A.文学即文章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D.文学即博学2.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的文论倾向。

[答案]A.以语言论为基础D.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3.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

[答案]A.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B.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C.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D.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4.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就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与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1)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谈到文学的本质,文学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与意志。

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就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就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就是一种促进。

对于我们的创作也就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就是自足,结构一旦独立存在就可以给我们造成一种内在的、不变的阅读效果。

我们在这里瞧到的就是文学的表层结构与文学的深层结构。

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就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瞧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与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就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与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

它以离奇与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与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与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瞧到的作家、作品。

国家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考任务(章节测试+学习活动)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考任务(章节测试+学习活动)参考答案

C.表情 D.传播 8.按美国著名传播学家()的见解,“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 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 A.波特 B.德弗勒 C.施拉姆 D.菲德勒 二、多项选择题 1.由于有了印刷机,比手工印刷远为快捷和大量的复制成为可能,这就大大促进 了书籍的()能力。 A.阅读 B.生产 C.传送 D.发行 2.电子媒介是由电磁波或电子技术去复制和传送信息的媒介技术,主要包括() 几种形态。 A.电视 B.广播 C.电影 D.网络 3.文学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单就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主要经 历了()。 A.印刷媒介 B.口语媒介 C.大众媒介 D.网络媒介 E.文字媒介 4.借助汉字媒介,中国古典汉诗经历了()等多种形态的发展与演化历程。
国家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考任务(章节测试+学习活动)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诗学 B.神学 C.佛学 D.文学 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 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A.意志论 B.反映论 C.信息论 D.文化论 3.文学的狭义阐释是()。 A.文章和博学 B.语言性艺术 C.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D.一切语言性符号 4.文艺摹仿说以()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康德 D.德谟克利特 5.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倾向。 A.反映论 B.实用论 C.信息论
C.在细节中塑造典型 D.追求细腻感 5.从阅读接受看,典型给人的感受复杂多样,具有多义性,其典型形象()。 A.具有多种意义读解的可能性 B.造就一种复杂多样的阅读感受 C.一个典型就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 D.具有复杂的文化、审美的内涵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网上形考任务(第一至九章章节测评)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网上形考任务(第一至九章章节测评)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网上形考任务(第一至九章章节测评)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网上形考任务(第一至九章章节测评)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章节测评题目顺序是随机的,使用查找功能(Ctrl+F)进行搜索一、单项选择题(1-5题、题目为随机)1.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从生命体验视角入手思考文学问题,体现了一条明晰的“()”思路。

[答案]B.体验论2.( )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答案]A.表现论3.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

[答案]A.文化论4.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答案]A.文学5.文学的狭义解释是( )。

[答案]D.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6.文学的原初含义是( )。

[答案]A.文章和博学7.文艺摹仿说以( )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答案]A.亚里士多德8.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倾向。

[答案]C.实用论二、多项选择题(6-9题、题目为随机)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

[答案]A.文学即文章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D.文学即博学2.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 )的文论倾向。

[答案]A.以语言论为基础D.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3.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 )。

[答案]A.作品E.艺术家第二章章节测评题目顺序是随机的,使用查找功能(Ctrl+F)进行搜索一、单项选择题(1-5题、题目为随机)1.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阅读期待、开放。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1.2.3.4答案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1.2.3.4答案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1.2.3.4答案1、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1)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谈到文学的本质,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

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

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结构一旦独立存在就可以给我们造成一种内在的、不变的阅读效果。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

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

01546《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01546《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01546《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一章)(本次测评覆盖第一章的内容,请在学完第一章后完成本次测评,要求第2周以前完成。

本次测评包括:单项选择题5道,每小题0.2分,共计1分;多项选择题4道,每小题1分,共计4分;满分为5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分,每小题0.2分)1.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文学B.诗学C.佛学D.神学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A.文化论B.信息论C.意志论D.反映论3.文学的原初含义是。

A.文章和博学B.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C.一切语言性符号D.语言性艺术4.文艺摹仿说以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康德D.德谟克利特5.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A.表现论B.信息论C.意志论D.反映论6.文学的狭义阐释是。

选择一项:A. 一切语言性符号B. 文章和博学C.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D. 语言性艺术7.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从生命体验视角入手思考文学问题,体现了一条明晰的“”思路。

选择一项:A.再现论B. 文化论C. 体验论D. 语言论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分)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文学即文章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D.文学即博学2.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

A.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B.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C.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D.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3.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2017年电大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2017年电大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阅读一部论述清晰而又平易近人的文学理论著作,如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初步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理论的兴趣。

完成以下几项任务:(1)书中阐述的理论问题,哪几点给您的印象最为深刻,请列出三种以上观点: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就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与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谈到文学的本质,文学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与意志。

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就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就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就是一种促进。

对于我们的创作也就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就是自足,结构一旦独立存在就可以给我们造成一种内在的、不变的阅读效果。

我们在这里瞧到的就是文学的表层结构与文学的深层结构。

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就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瞧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与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书中涉及到的具体文学作品,您阅读过几部,以其中一部为例,说说您的大致印象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就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与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

它以离奇与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2017秋季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考任务1-9章试题和答案

2017秋季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考任务1-9章试题和答案

“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一章)(本次测评覆盖第一章的内容,请在学完第一章后完成本次测评,要求第2周以前完成。

本次测评包括:单项选择题5道,每小题0.2分,共计1分;多项选择题4道,每小题1分,共计4分;满分为5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分,每小题0.2分)1.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文学B.诗学C.佛学D.神学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A.文化论B.信息论C.意志论D.反映论3.文学的原初含义是。

A.文章和博学B.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C.一切语言性符号D.语言性艺术4.文艺摹仿说以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康德D.德谟克利特5.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A.表现论B.信息论C.意志论D.反映论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分)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文学即文章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D.文学即博学2.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

A.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B.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C.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D.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3.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和观众。

A.作品B.艺术家C.语言D.情感E.符号4.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A.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B.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C.强调文学是对宇宙万物的再现D.主张文学是为愉悦服务的E.主张文学是为教育而从事的摹仿“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二章)(本次测评覆盖第二章的内容,请在学完第二章后完成本次测评,要求第4周以前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阅读一部论述清晰而又平易近人的文学理论著作,如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初步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理论的兴趣。

完成以下几项任务:(1)书中阐述的理论问题,哪几点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请列出三种以上观点: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谈到文学的本质,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

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

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结构一旦独立存在就可以给我们造成一种内在的、不变的阅读效果。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

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书中涉及到的具体文学作品,你阅读过几部,以其中一部为例,说说你的大致印象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和同学或老师进行一次交流,谈谈你学习这门课程的想法,列出你认为学习这门课程的几个难题。

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

最终达到理论和具体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

2、语言在文学中存在方式与普通语言中的存在方式是不一样的,请结合具体文学作品,用文学基本属性概念中,文学呈现为语言蕴籍的观点阐释文学语言的蕴藉性特点。

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基本的属性。

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

普通语言往往简练实用、明白易懂;而在文学中,语言却总是有所蕴藉。

"蕴藉"往往被用来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语言状况。

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读者要了解诗人诗里表达的意义--"我爱这土地",就必须专心阅读他写的全部诗句,如果离开了诗人精心设置的语言系统,是无法知晓他内心要说的东西的。

可以肯定地说,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诗人写诗、小说家写小说,都必须通过媒介而阅读语言。

正是通过语言系统并且在语言系统中,文学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完整意义世界。

文学语言的语言性是指文学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意义。

所以,语言是文学的又一基本属性。

当然并非一切的语言作品都可以成为文学。

文学的语言应当具有一定的"文采"。

这里的"文采",约略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语言的形式美。

这与西方的"美的艺术"中的"美"的含义是相通的。

文学的语言与普通的消息性语言或科学语言不同,不只是要传达消息或者表述概念,而是要充分地运用语言本身的特性而造成富于美感效果的组织。

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并不是要泛指一切语言性符号,而是特定地指具有一定文采的语言性符号。

《我爱这土地》的"文采",正突出体现在:它的语词和语句的独特选择和组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表达效果。

诗人设想自己是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嘶哑"一词,表明它的喉咙并不圆润、清亮、婉转,而已遭受挫折,所以是受损伤的喉咙。

那么,这受损伤的喉咙急切地要歌唱什么呢?紧跟着是三个"这......"式排比句:"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这里的排比句富有文采,而且成功地渲染了诗人对于"土地"的炽热的情感。

阅读过程中,读者固然可以满足于语言表层意义的解读,但是只有深入表层以下继续频度,那样的话才能真正发现诗的内质,当然,这样理解并不意味着最后的理解,不同的读者完全可能从中"读"出不同的意义。

其实这首诗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组合的语言蕴藉情形,在文学中具有一种普通性。

诗如此,小说、散文和剧本也是一样。

这表明,文学具有一种语言蕴藉属性,它可以通过表层意义而呈现深层意义。

语言蕴藉,表示文学作品语言的蕴藉深厚状况,即是指语言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的持续生发和衍生状态。

持续生发和衍生,是说透过语言的表层意义可以持续不断地牵引出深层意义,而这些深层意义之间可以彼此不同。

可见,语言蕴藉是说一种具体的语言表达可以蕴藉着多重不同的意义。

文学正具有这种语言蕴藉性。

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文本的认识高雅文化文本与大众文化文本的认识。

(1)高雅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想性深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具体表现为:语言形式创新、社会关怀、个性化趣味。

对于语言的形式创新,是说高雅文化文本总是善于总结前人的语言形式惯例,发现其中的传统活力和弊端,并从民间文化和大众文化中吸取资源,从而力求做出新的原创性努力。

比如,白居易的诗歌,它作为高雅文化文本是毋庸置疑的,而它的在语言上汲取百姓生活的丰富的营养更是不可忽视的。

社会关怀,知识分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强烈的责任感自觉地关心社会问题,尤其表现为不顾或冲破僵化文化控制而执意针砭时弊、揭露矛盾。

知识分子创造的高雅文化文本就往往体现在这一方面。

比如杜甫的诗、鲁迅的杂文和小说等等。

个性化趣味,是指高雅文化文本在关注社会、注意语言创新的同时往往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关注人生、个体命运、社会现实。

比如同样是写历史,司马迁和司马光的写同一段历史的视角、旨趣都是不同的。

(2)大众文化文本是工业化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注重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预约需要的一种文化文本。

其主要特征是: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文体的流行性和模式化;故事的类型化;观赏的日常性;效果的愉悦性。

比如我们大家熟悉的武侠小说,既有这么一句概括的语言:"不是美女爱英雄,就是奸臣害忠良。

"武侠小说往往构成了一种流行性的叙事模式,故事类型化,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愉悦之作。

《文学概论》作业21、和同学或老师进行一次交流,讨论有哪些种不同的文学媒介形式,同时完成以下几项任务:(1)简单记录他们比较喜欢接受什么样的媒介形式,理由是什么?文学媒介可以分为书写媒介、承载媒介和传达媒介。

是文学文本得以传播的外在物质形态及渠道,它包含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等类型。

现在大部分同学偏重与大众媒介和网络媒介形式的文本进行阅读。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今天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给人的信息量要求快、要求愈来愈来丰富阅读,而网络媒介以其传输和复制快捷、储存和提取简单;在传播过程中就有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性质,达到人和人的真正的即时沟通等等原因给阅读者带来到了新的体验。

大众媒体是向大量受众传送信息或娱乐节目的各种现代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影、录音带等。

大众媒体以四方面的优势:表达上的广泛性(能表达最广泛的思想和情感);时间上的永久性(能表现就有永久性意义的事件);空间上的迅速性(能面向所有阶层的受众);受众阶层的统一性(能面向所有阶层的受众)得到了大家的欢迎。

2、你怎么样理解"媒介优先"理论,谈两种以上观点,并做简要论证。

文学媒介往往先于语言而对读者发挥作用,我们把作者写作和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首先依赖于媒介的状况,称为媒介优先。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此题仅需要两方面就可以了)(一)文学文本呈现于文学媒介。

常见到这样的认识:"当你接触文学作品时,首先接触的是它的语言"。

这一"常识"看似合理而其实不确切。

因为,它忽略一个在简单不过的事实:语言并不是直接地向读者呈现的,而是借助特定的文学传播媒介而间接呈现的。

这种媒介优先状况并不是现代人的新发明,古人早就做过探讨,只是没有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罢了。

如《庄子》中的:"世之所随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

"中间题揭示了"书"这一文学媒介在他那个时代文学传输中的基本作用:书是传播语言的媒介。

(二)文学写作在媒介基础上实现。

使用什么样的媒介形式进行写作,是一个作家语言写作之前就已经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在我国古代,作家使用毛笔在宣纸上面写作,这就造成了一种趣味生动的"古典写作"方式:"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蔡邕《笔论》);毛笔和宣纸是一种不利于反复修改的媒介,因此,一个写作者常常要在心中反复涵泳之后,将要写下的文字"捻熟于胸"(郑板桥语),然后落笔成文。

在这里,毛笔和宣纸使"写"的个体存在向世界敞开;从运脘到走锋,从平息到畅怀,书写可以使"我"感受"我"的存在。

这事实上造就中国人的生活情怀和生命理想。

毛笔宣纸的文学也就相应呈现出"言约而意丰"(刘知几:《史通》)的特点。

钢笔出现以后,许多作家一度难以适应,尽管钢笔字还是要讲究形和字体,依旧可以保证汉字以书写者所"赋予"的形式呈现在纸上。

这时,采用断断续续的书写方法虽然变得更加经常,如创作副刊体的连载小说,但是,相对章节的完整还是必要的。

写作内在的连贯性仍然可以立足于钢笔书写的体验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