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奥数第02课 动手操作课件练习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二年级奥数第02课动手操作课件练习

二年级奥数第02课动手操作课件练习

第 02 课着手操作课件
例 1:下边是由 10 个小圆片摆成的三角形图案,请你挪动 3 个小圆片,使三角形图案倒过来
例 1 拓展:用 9 个小圆片摆成的三角形图案,请你挪动 3 个小圆片,使这个三角形正好方向相反。

例 2:请你互换两个数的地点,使每组中的三个数相加的和相等
例 3:请你挪动二枚棋子,使横行,竖行上的几个数和相等
例4:农民伯伯下地干活,累了想喝水,但是只有一杯果汁。

他先喝了半杯果汁,而后加了半杯水,搅拌平均,又喝了半杯;再加了半杯水,搅拌平均,又喝了半杯;又加了半杯水,再搅拌平均,接着把一杯全喝了。

问:农民伯伯是喝水多仍是喝果汁多?
例5:老奶奶说我这里有一大一小两个水桶,小水桶能够装 3 千克的水,大水桶能够装 5 千克的水,你能够用它们帮我量出 4 千克的
水吗?
方法一:
次数3千克的 A桶5千克的 B桶说明
方法二:
次数3千克的 A桶5千克的 B桶说明
第 02 课着手操作作业
第1题:
下边是由 6 个小圆片摆成的三角形图案,请你只挪动 2 个小圆片,使三角形图案倒过来,着手摆一摆,你能做到吗?
第 2 题
桌子上有 10 个正放着的酒杯,每次一定翻 4 个,最少翻次,正放着的 10 个杯子都底向上?
第 3 题
要使横行和竖行的数字和相等,应当互换两个数和。

(从小到大填)
第 4 题
有一杯果汁,范范先喝了一半,而后加满水,再喝一半,再加满
水,又喝了一半,又加满水,最后所有喝完,那么请问范范喝的果
汁多仍是水多?
A果汁多B水多 C 同样多
第 5 题
芳芳在必胜客买了披萨,请你帮她想想假如切 4 刀,最多能把披萨切成块。

2021年北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时 做家务课件

2021年北师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时  做家务课件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二、学习新课
想一想,怎样记Βιβλιοθήκη 2的乘法口诀?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 总比前一句的多2。
知道了二五一十, 再加一个2,就知道 了二六十二。
三、巩固反馈
1.画一画。
三、巩固反馈
2. 1,2,…,9分别与2相乘,在得到的数上画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五 2~5的乘法口诀
第2课时 做家务
一、情境引入
做家务
二、学习新课
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1双 有几根?2双呢?……
有几双 1 2 3 4 5 6 7 8 9 有几根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 +2 +2 +2 +2 +2 +2 +2
二、学习新课
你能编出2的乘法口诀吗? 1×2=2 2×2=4 2×3=6 2×4=8 2×5=10 2×6=12 2×7=14 2×8=16 2×9=18
►Suffering is the most powerful teacher of life. 苦难是人生最伟大的老师。 ►For man is man and master of his fate. 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A man can't ride your back unless it is bent. 你的腰不弯,别人就不能骑在你的背上。
三、巩固反馈
3.说一说,做一做。
三、巩固反馈
4.
6
10
35
12
14
20
18
16
15
40

2做家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优质课名师公开课课件

2做家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优质课名师公开课课件
也不一定 ,2×2=4, 2+2=4,1×5=5,1+5=6, 5<6,这本课时的习题。
2×3 = 6
口诀: 二三得六
3.看谁算得都对。
4×2= 8 2×8= 16 5×4= 20 3×5= 15 9×2= 18 2×7= 14 2×6= 12 5×5= 25 1×2= 2
4. 先在图上圈一圈,再数一数,说一说。
二四 得八。
判断:两个数的积一定比两个数的和大。( )
2×3=6,2+3=5,6 >5,3×5=15,是 不是对呢?
6 +2 8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口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算式 1×2=2 2×2=4 2×3=6 2×4=8 2×5=10
口诀 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算式 2×6=12 2×7=14 2×8=16 2×9=18
1.画一画。
2.计算并写出口诀。
找朋友。(连一连)
5×1 5×3
7×5
一五得五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七三十五
5×7
3×5
4×5
观察上图,您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1双 有几根?2双呢?……
8 10 12 14 16 18
+2 +2 +2 +2 +2 +2 +2 +2
你能编出2的乘法口诀吗? 1×2=2 2×2=4 2×3=6 2×4=8 2×5=10 2×6=12 2×7=14 2×8=16 2×9=18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想一想,怎样记住2的乘法口诀?
后一句口诀中 的结果,总比 前一句的多2。

(北师大版)动手做(二)教学课件1

(北师大版)动手做(二)教学课件1
后来,这种桌子演变成了一种玩具,他十分巧妙好玩。,人们 叫它“七巧板”。
2.七巧板的组成。
(1) 七巧板由哪些图形组成? 三角形有5个,1、2、4、6、7号是三角形;5号是正方形。
3号图形你认识吗?
这么多的图形,让我们来 分一分。 我们把这个图形叫平行四边 形。
(2)把七巧板的七块图形进行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介绍七巧板
七巧板是由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组 成的。它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 19世纪初,七巧板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 并迅速传播开来,被称为“东方魔板”。 只要我们动手又动脑,发挥我们的智慧,用七巧板就可 以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
4.试一试 (1)试一试,拼出一个正方形
(2)试一试,拼出一个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1.拼一拼,想一想,拼出的图形像什么?鱼蜡烛船 Nhomakorabea猫
台灯
母鸡
2.下面的图形说的是“守株待兔”的故事,请你拼一拼。
3. 8+9= 17 11-3= 8
14-8= 6 13-6= 7
15-7= 8 12-4= 8 17-5= 12 14-2= 12
4.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并展示 给同学
数学一年级 下册
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第3课时 动手做(二)
一、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七巧板在我们民间流传最广, 也是一种古典智力玩具。
动手做(二)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七巧板。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 玩具七巧板,你知道它为什
么叫七巧板吗?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发明了一种桌子,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 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三人拼成三角形,四人拼成 四方形……有意思吧!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和”的秘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和”的秘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和”的秘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动手做:“和”的秘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个数相加的计算方法,以及“和”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法运算,但对于“和”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

学生在课堂上活跃,喜欢动手操作,对于图片和实物有较强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和”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两个数相加的计算方法,以及“和”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个数相加的计算方法,以及“和”的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和”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和”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图片和实物,如小动物、水果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和绘制。

3.教学场地:教室内的桌椅摆放整齐,方便学生操作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如小动物或水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把这些小动物/水果分成两组,每组有多少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把两组小动物/水果加在一起,就是它们的和。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更多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找出每组图片和实物的“和”。

(二年级语文教案)《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二年级语文教案)《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案

《着手做做看》第二课时教课设计二年级语文教课设计一、激趣导入,认识人名。

1、上课前,让我们活动活动大脑,做个思想体操好吗?假如把这只杯子装满水,在上边放上一张纸,而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水必定会洒出来,由于杯子一倒过来,水就会把水冲开。

)(水有可能不会洒出来,或许纸会粘住杯子的口。

)2、你们是猜想的,没有着手试验过的,有的用了“可能”“或许”这样的词,显得很慎重。

我感觉我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3、今日我们要持续13 课,齐读课题。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物课件显示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名字和画像)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二、学习课文。

1有位叫朗志万的法国科学家却提出了这么一个奇异的问题,是什么呢?指名读出示: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其余东西,水就会漫出来。

假如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

这是为何?2、这个问题很长,谁能把这么长的问题读清楚?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可做以下指引:其余东西指什么?可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用句式填空“除了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余东西,水都会”3、假如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4、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他们相信了朗志万的话,他们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找找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朗诵,指名读,小组读。

出示:一个小朋友说:“由于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必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5、伊琳娜相信科学家的话吗?她是怎么做的?她有什么样的质量?(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盲从)妈妈告诉她什么?出示:你不可以光想,你着手做做看!① 读好妈妈的话。

② 谈谈对妈妈话的理解。

想想,妈妈为何要这么说?6、把鱼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会发生什么状况。

7、水真的漫出来了,指名读第 5 节,出示: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

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同样,水漫出来了。

谈谈该读出如何的语气。

(惊讶、生气奇异、惊讶)这个哎呀表示人张大嘴巴,奇异惊讶的样子,自由读,能够加动作。

部编版数学二年级第2讲.动手与操作.提高班.教师版

部编版数学二年级第2讲.动手与操作.提高班.教师版
例5 海面上 10 只轮船从左往右按 1 只、2 只、3 只、4 只的顺序排列好,你只能移动一只轮船的位 置,然后使这些轮船的顺序倒过来按 4、3、2、1 的顺序排列,小朋友,你来试一试!
第 3 级上·提高班·教师版
8
第二讲
【例题分析】从左往右,这些轮船的排列顺序是 1 只、2 只、3 只、4 只,把 4 只中的第 3 只轮船拿出 来放到 1 只和 2 只的中间,这样这些轮船从左往右的顺序就变成了 4 只、3 只、2 只、1 只.
3. 请你交换两个数的位置,使每组中的三个数相加的和相等.
【答案】这三组中各数的和分别是:12,15,18,要使每组中的三个数的和相等,我们只需要把第一 组中的 6 和第三组中的 9 交换位置就行了,这样三组数的和都是 15.
4. 把 20 个棋子放到下图中的空白方格里,每个格子都要放,问怎样放才能使每边的棋子加起来都 是 6 个?
……
增加 1 块
增加 2 块
增加 3 块
增加 4 块.
……
1+1=2
1+1+2=4
1 + 1 + 2 + 3 = 7 1 + 1 + 2 + 3 + 4 = 11 ……
切 1 刀比原来多了 1 块.由切 1 刀到切 2 刀.切后最多多了 2 块.由切 2 刀到切 3 刀.切 后最多多了 3 块.由切 3 刀到切 4 刀.切后最多多了 4 块.这样我们就能发现一个规律, 每次多切一刀,增加的块数和总刀数相同.这样类推切 5 刀就比切 4 刀多 5 块,就应该 是 16 块.最后我们发现,如果用 n 表示切的刀数,那么最多切得的块数就应该是: 11 2 3 n.
第 3 级上·提高班·教师版

《动手做:“和”的秘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动手做:“和”的秘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动手做:“和”的秘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案:《动手做:“和”的秘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加法和减法》中的第二节《数的合成与分解》。

具体内容有:1. 理解和掌握数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2. 学会使用加法和减法求两个数的和;3. 发现“和”的秘密,即任意两个数的和都是偶数或奇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学会使用加法和减法求两个数的和;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发现“和”的秘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探索“和”的秘密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数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学会使用加法和减法求两个数的和。

难点:发现并解释“和”的秘密,即任意两个数的和都是偶数或奇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每人一套数卡(110)、每人一份记录纸、每人一支笔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上课之初,我拿出一套数卡(110),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让他们上台来,用数卡组成一个两位数。

例如,我抽取了一名学生,他用数卡组成了数字“73”。

接着,我又抽取另一名学生,让他用数卡组成一个与“73”相加等于“80”的数。

学生通过尝试,找到了数字“8”。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数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2. 探索“和”的秘密(10分钟)我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用数卡组成两个数,并记录下它们的和。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任意两个数的和都是偶数或奇数。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发现了“和”的秘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我出示一道例题: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

例如,已知数“23”和“56”,求它们的和。

我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出它们的和,即“23+56=79”。

然后,我让学生观察这个结果,发现它们的和是奇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课玩一玩,做一做PPT模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二课玩一玩,做一做PPT模板

分别用下面三种硬纸板和火柴棍制作陀螺。
哪种形状的陀 螺转得最稳?
圆形的陀螺 转得最稳。
新课讲解
玩一玩,做一做
让自己制作的陀螺转起来吧!
陀螺的这种运 动叫做旋转。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旋转?
新课讲解
玩一玩,做一做
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表针的转动 方向盘的转动 旋转门的转动
新课讲解

玩一玩,做一做
玩一玩,做一做
分别用下面三种硬纸板和火柴棍制作陀螺。
小组活动:做一做
新课讲解
玩一玩,做一做
分别用下面三种硬纸板和火柴棍制作陀螺。
新课讲解
玩一玩,做一做
分别用下面三种硬纸板和火柴棍制作陀螺。
火柴棍扎在什么位置 时,陀螺转得最稳?
要使陀螺转得最稳, 火柴棍要扎在硬纸板 的中心位置。新课Biblioteka 解玩一玩,做一做小兵
关羽和小兵了。
出口
新课讲解
玩一玩,做一做
曹操是怎么走出来的呢?
曹操先向下走2格,遇到 关羽走不动了。
赵云向左走1格,小兵向上走3格, 关羽向左走1格,再向上走3格。
曹操向左走1格,再向下走 2格就走到了出口。
新课讲解
玩一玩,做一做
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
抽屉的抽拉
国旗的升降 窗户的推拉
新课讲解
1. 华容道游戏:图形上、下、左、 右移动,叫做平移。
2.陀螺的做法:火柴棍扎在纸板 中心,圆形陀螺转得最稳。
03 课 堂 检 测
巩固提升
做一做

1.判断下面的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旋转
平移
旋转
旋转
平移

巩固提升
做一做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和”的秘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和”的秘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和”的秘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手做:“和”的秘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理解“和”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加法计算“和”。

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数数、摆小棒等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的意义,二是通过加法算式,让学生学会计算两个数的“和”。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数数能力,对于加法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于“和”的概念还不够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对这个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理解“和”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加法计算“和”。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的概念,学会用加法计算“和”。

2.难点:对于“和”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用加法计算“和”。

五. 教学方法采用“动手做”、“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理解“和”的概念,以及学会用加法计算“和”。

六. 教学准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数数游戏,让学生复习一下已学的加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思考,理解“和”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些小棒,让学生看到两根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它们的“和”。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有一堆小棒,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找出每组小棒的“和”。

学生可以自己动手,也可以用计数器,或者口头计算。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刚刚学到的知识。

这些练习题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是老师自己出的。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小棒,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和”?例如,可以用石头、可以用图片等。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到了什么?什么是“和”?怎么计算“和”?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完成,巩固今天学到的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记忆。

奥数 二年级 讲义 小二教案 第讲精英班教师版图形的剪拼

奥数 二年级 讲义 小二教案 第讲精英班教师版图形的剪拼

第四讲图形的剪拼图形与图形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这种相互间内在的联系,对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至关重要.在这节课中我们组织学生按照规定(形状和面积)的要求,把一个几何图形分割成几个图形这样的活动,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图形的变化,让学生来感知这些图形的内在联系.教学点为您准备了挂图.有一天,小动物们在草地上做游戏.小狗齐齐看到一个图形,是一个正方形缺了一部分,齐齐想:这个图形如果剪一剪、拼一拼,成为一个正方形的框(中间含有一个正方形的空缺)就可以用来当野餐的餐桌了.可是该怎么剪、怎么拼才能符合要求呢?【分析】 (法1)先把这个图形分成一样的8个小正方形,然后沿折线剪开,就可以拼成右边的图.(法2)先把这个图形分成一样的4个小长方形,然后沿折线剪开,就可以拼成右边的图形.方法1 方法2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基本几何图形,如、□、△、○等,通过折、剪、拼,这些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变化的,这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还能拓展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头脑越来越灵活.今天这节课就用我们灵巧的小手来玩一玩拼图游戏吧!动手动脑巧剪图形例1要把一个正方形剪成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4个图形,该怎样分?【分析】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形状、大小相等的4个图形,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把这个正方形分成形状、大小相等的2个图形,然后再把这两个图形继续分成形状、大小相等的4份.有些方法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对称图形的特点来分.本题有很多种解法,这里只列举最常用的几种:.[拓展]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从中间剪开,如图所示,得到2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长方形,这两个新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析]切割开之后,新形成的2个小长方形除了原有长方形的边之外,新产生了两条边,如下图虚线所示,每个新长方形的周长是:34214()(厘米).两个新长方形的周长是14+14=28(厘米).+⨯=例2你能把下面的图形分成7个长方形吗?动手画一画.【分析】 可以分成7块含有2个小方格的长方形,答案如下(答案不唯一):【分析】 不能,因为如果可分的话,每块图形中一定是一个黑色、一个白色.那么黑白方格应分别有7个,但图中白色方格只有6个.例3 你能将下面的图形分割成4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图形吗?【分析】 首先可以把这个图形分成12个小正方形,要把这个图形分成大小相等的4个图形,那么每个小图形必须包含:1243÷=个小方格,然后我们再来考虑分得的形状相同,通过尝试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在分割不规则图形时,我们可以考虑把这个图形分割成若干个规则图形,然后再来进一步思考.答案如图:[拓展] 你能把下面的两个图形分割成4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图形吗?我来做你能把下面的图形分成7个长方形,使每个长方形中包含相连的2个小方格吗?[分析]答案如下:[拓展]下图是由18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把它分成6个完全相同的图形。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时 做家务课件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时 做家务课件

3.说一说,做一做。
二八十六
2×8=16 8×2=16
(答案不唯一)
4.
6
10
35
12
14
20
18
16
15
40
8
45
5. 先在图上圈一圈,再数一数,说一说。
2的乘法口诀有9句:
一二得二 二四得八 二七十四
二二得四 二五一十 二八十六
二三得六 二六十二 二九十八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五 2~5的乘法口诀
第2课时 做家务
优 翼
Hale Waihona Puke 同学们,你们在家经常帮 爸爸、妈妈做家务活吗? 你都会做哪些家务活呢?
8 10 12 14 16 18
1.画一画。
2.1,2,…,9分别与2相乘,在得到的数上画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 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 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 样去爱自己。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你的梦里就不会有我的出现,我们都在不断地 和陌生人擦肩;如果人生不曾相遇,我的生命里就不会有你的片段, 我们都在细数着自己的日子。 ►当离别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们注定分散两地,继续彼此未完的 人生,如果我说放不下,短短一个月的光景,你是否愿意相信,我的 真诚,我的执着,只源于内心深处那一份沉沉的不舍。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 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 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 样去爱自己。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2节 做家务丨北师大版(2014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2节  做家务丨北师大版(2014秋)

1×2=2 2×2=4 2×3=6 2×4=8 2×5=10 2×6=12 2×7=14 2×8=16 2×9=18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有 什 么 规 律 ?
记口诀
根据自己的记忆方式,快速记忆
2的9道乘法口诀!
对口令
• 两道乘法算式与一句口诀对应。
• 如2×3和3×2,对口诀:二三得六。
圈Hale Waihona Puke 圈。你发现了什么?比一比。
6 14 15 10 20 40 35 18 8
12
16 45
综合拓展。
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1×2=2 2×3=6 2×5=10 2×7=14 2×9=18
2×2=4 2×4=8 2×6=12 2×8=16
6
8 10 12 14 16 18
2×2=4 1×2=2 2×4=8 2×3=6 2×6=12 2×5=10 2×8=16 2×7=14 2×9=18 你能编出2的乘法口诀吗?
• • • • • • • • •
第5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第2节 做家务(案例二)
2的乘法口诀
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帮助亮亮接下去把筷子摆好吗? 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边摆边说。
6
8 10 12 14 16 18
认真观察表格,它表示什么意思?
6
8 10 12 14 16 18
你能写出对应的乘法算式吗?
6
8 10 12 14 16 18

北师版一下数学第2课时 动手做(一)公开课课件教案

北师版一下数学第2课时  动手做(一)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第2课时动手做(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难点:拼出有趣的图形。

【教学过程】活动一: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1、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2、学生说一说后自己动手试一试。

3、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后自己动手剪一剪、比一比。

活动二:利用分好的图形拼图1、教师出示下面的图:2、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试着拼一拼这些图形,说一说是由什么图形拼出来的。

3、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以小组为单位)4、教师出示:教科书上的“王冠”图,先说一说象什么,再剪下附页的两个长方形,沿虚线剪开拼出更多的图形。

活动三:折纸游戏1、用正方形的纸折出纸飞机。

2、有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

3、将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四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剪下,进行拼图。

【巩固练习】折飞机。

师:刚才同学们创作了很多美丽的图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如何折纸飞机。

请大家看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取出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材中的折叠顺序自主动手折飞机,教师巡视指导。

折好后,教师示范完整的折飞机的过程,并详细讲解折叠过程。

同桌两人一起完成练习。

【课堂小结】师:这节课,老师欣喜的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有一颗创造美的心灵,有一双灵巧的手。

这就是老师这节课最大的感受。

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动手实践小学二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动手实践小学二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动手实践小学二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物体的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掌握浮力的概念及其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二、实验准备1. 实验器材:水槽、水杯、小石子、塑料袋、果实等。

2. 实验材料:水。

3. 实验步骤:在水槽中注满水,准备好其他实验器材。

三、实验过程1. 首先,通过观察和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物体的沉浮现象,了解物体沉浮的原因是什么。

2. 将水杯放入水槽中,请学生观察并描述水杯在水中的状态。

与此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杯会停留在水中并不下沉。

3. 让学生猜测放入水槽中的其他物体,如小石子、塑料袋、果实等,是否也会像水杯一样浮在水面上。

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并给出理由支持自己的猜测。

4. 接下来,根据猜测的结果,让学生一个个地放入不同的物体,观察它们在水中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同时,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有的浮在水上,有的沉在水中。

5. 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物体下沉时的水位变化情况,并让他们从中找出相关的规律。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应当得出结论:1. 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物体的相对密度有关,相对密度越大,物体在水中的下沉越快。

2. 浮力是决定物体浮沉状态的重要因素,浮力越大,物体在水中的浮起程度越高。

五、实验延伸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可以进行以下延伸实验:1. 请学生自选不同大小和材质的物体进行测量和比较,探究密度和浮力之间的关系。

2. 分组进行竞赛,谁能找到在水中能浮起最多物体的方法,了解浮力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了对浮力和相对密度的理解。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此外,在实验结束后,可以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回顾,巩固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记忆,并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拓展他们的科学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2课动手操作课件
例1:下面是由10个小圆片摆成的三角形图案,请你移动3个小圆片,使三角形图案倒过来
例1拓展:用9个小圆片摆成的三角形图案,请你移动3个小圆片,使这个三角形正好方向相反。

例2:请你交换两个数的位置,使每组中的三个数相加的和相等
例3:请你移动二枚棋子,使横行,竖行上的几个数和相等
例4:农民伯伯下地干活,累了想喝水,可是只有一杯果汁。

他先喝了半杯果汁,然后加了半杯水,搅拌均匀,又喝了半杯;再加了半杯水,搅拌均匀,又喝了半杯;又加了半杯水,再搅拌均匀,接着把一杯全喝了。

问:农民伯伯是喝水多还是喝果汁多?
例5:老奶奶说我这里有一大一小两个水桶,小水桶可以装3千克的水,大水桶可以装5千克的水,你可以用它们帮我量出4千克的水吗?
第02课动手操作作业
第1题:
下面是由6个小圆片摆成的三角形图案,请你只移动2个小圆片,使三角形图案倒过来,动手摆一摆,你能做到吗?
第2题
桌子上有10个正放着的酒杯,每次必须翻4个,最少翻次,正放着的10个杯子都底朝上?
第3题
要使横行和竖行的数字和相等,应该交换两个数和。

(从小到大填)
第4题
有一杯果汁,范范先喝了一半,然后加满水,再喝一半,再加满水,又喝了一半,又加满水,最后全部喝完,那么请问范范喝的果汁多还是水多?
A果汁多 B水多 C一样多
第5题
芳芳在必胜客买了披萨,请你帮她想一想如果切4刀,最多能把披萨切成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