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位置随动系统的测速反馈控制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夏德钤翁贻方版)
⾃动控制理论第四版课后习题详细解答答案(夏德钤翁贻⽅版)《⾃动控制理论(夏德钤)》习题答案详解第⼆章2-1 试求图2-T-1所⽰RC ⽹络的传递函数。
(a)11111111+=+?=Cs R R CsR Cs R z ,22R z =,则传递函数为: 2121221212)()(R R Cs R R R Cs R R z z z s U s U i o +++=+= (b) 设流过1C 、2C 的电流分别为1I 、2I ,根据电路图列出电压⽅程:=++=)(1)()]()([)(1)(2221111s I s C s U s I s I R s I sC s U o i 并且有)()1()(122211s I sC R s I s C += 联⽴三式可消去)(1s I 与)(2s I ,则传递函数为:1)(1111)()(222111221212211112++++=+ ++=s C R C R C R s C C R R R s C R s C s C R sC s U s U i o 2-2 假设图2-T-2的运算放⼤器均为理想放⼤器,试写出以i u 为输⼊,o u 为输出的传递函数。
(a)由运算放⼤器虚短、虚断特性可知:dtduC dt du C R u i i 0+-=,0u u u i c -=,对上式进⾏拉⽒变换得到)()()s U i i +-= 故传递函数为RCsRCs s U s U i 1)()(0+=(b)由运放虚短、虚断特性有:022=-+--R u R u u dt du Cc c i c ,0210=+R u R u c ,联⽴两式消去c u 得到02220101=++?u R u R dt du R CR i 对该式进⾏拉⽒变换得0)(2)(2)(20101=++s U R s U R s sU R CR i 故此传递函数为)4(4)()(10+-=RCs R R s U s U i (c)02/2/110=+-+R u R u u dt du Cc c c ,且21R uR u c i -=,联⽴两式可消去c u 得到 0222101=++?Ru R u dt du R CR ii 对该式进⾏拉⽒变换得到0)(2)(2)(2011=++?s U Rs U R s sU R CR i i 故此传递函数为RCs R R s U s U i 4)4()()(110+-= 2-3 试求图2-T-3中以电枢电压a u 为输⼊量,以电动机的转⾓θ为输出量的微分⽅程式和传递函数。
位置随动系统
图9-1 典型的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
位置随动系统的特点
位置随动系统与调速系统比较,有下面一些特点:
输入量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而不是恒量),它主要 是要求输出量能按一定精度跟随输入量的变化。 而调速系统则主要是要求系统能抑制负载扰动对
供电电路应是可逆电路,使伺服电动机可以正、 反两个方向转动,以消正或负的位置偏差。而调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 原理和工作特性
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
位置随动系统有开环控制系统,如由单片 机控制、步进电动机驱动的位置随动系统, 以前开环控制精度较低,如今已有精度相 当高(10000step/r以上)的步进随动系统。
在跟随精度要求较高、而且驱动力矩又较 大的场合,多采用闭环控制系统,它们多 采用直流(或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典型的 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如图9-1所示。
电动机惯量小,电动机灵敏,空载始动电
很强的刚性,不易产生振动。
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结构特点
由于上述的要求,因此直流伺服电动机与 普通直流电动机相比,其电枢形状较细较 长(惯量小),磁极与电枢间的气隙较小,加 工精度与机械配合要求高,铁心材料好。
直流伺服电动机按照其励磁方式的不同, 又可分为电磁式(即他励式)(型号为SZ),(见 图9-7a)和永磁式(即其磁极为永久磁钢)(型 号为SY)(见图9-b)。
位置随动系统的主环为位置环,调速系统的主环
位置随动系统的技术指标,主要是对单位斜坡输 入信号的跟随精度(稳态的和动态的),其他还有 最大跟踪速度、最大跟踪加速度等。
9.2 位置随动系统的主要部件
位置随动系统的主要部件一般都有: 线位移检测元件(同步感应器) 角位移检测元件 直流伺服电机或交流伺服电机
随动系统控制原理
随动系统控制原理随动系统控制原理是指一种自动控制系统,其目的是根据外部输入信号或反馈信号,使系统的输出能够追随或响应这些信号的变化。
随动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航空航天、自动化生产等领域,能够实现对复杂系统的高效控制。
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反馈控制:随动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取系统的输出信号,并将其与期望值或输入信号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可以使系统具有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系统的输出。
2. 控制算法:随动系统的控制算法是实现系统控制的核心部分,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以及PID控制等。
这些控制算法能够根据系统的特性和要求,对系统的输出进行精确调节和控制。
3. 系统建模:在设计随动系统控制器之前,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包括系统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稳定性等。
通过系统建模可以更好地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控制器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4. 稳定性分析:随动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控制的重要指标,稳定的系统能够在外部干扰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输出。
通过稳定性分析可以评估系统的控制性能,避免系统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5. 实时性要求:随动系统控制原理要求系统能够实时响应外部信号的变化,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因此,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实时性是设计控制器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随动系统控制原理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方法,通过合理的控制算法和反馈控制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调节。
掌握随动系统控制原理,能够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稳定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随动系统控制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生产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一类位置随动系统的滞后校正初始条件:图示为一位置随动系统,放大器增益为Ka=15,电桥增益6K=,测速电机增益εk=,Ra=7Ω,La=10mH,J=0.005kg.m/s2,J L=0.03 kg.m/s2,f L=0.08,C e=1,Cm=3,f=0.1,K b 2t=0.2,i=0.02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求出系统各部分传递函数,画出系统结构图、信号流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2、求出开环系统的截至频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并设计滞后校正装置,使得系统的相角裕度增加10度。
3、用Matlab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比较校正前后区别,并说明原因。
时间安排:1.15~16 明确设计任务,建立系统模型1.17~19 计算频域性能指标,设计校正装置1.23~24 仿真分析,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随动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以一定的精度和速度跟踪输入的自动控制系统,并且输入量是随机的,不可预知的。
在很多情况下,随动系统特制被控量是机械位移的比还控制系统。
控制技术的发展,使随动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位置随动系统是反馈控制系统,是闭环控制,调速系统的给定量是恒值,希望输出量能稳定,因此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往往显得十分重要。
而位置随动系统中的位置指令是经常变化的,要求输出量准确跟随给定量的变化,输出响应的快速性、灵活性和准确性成了位置随动系统的主要特征。
简言之,调速系统的动态指标以抗干扰性能为主,随动系统的动态指标以跟随性能为主。
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内部物理量(或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在自动控制理论中,数学模型有多种形式。
时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差分方程和状态方程;复数域中有传递函数、结构图;频域中有频率特性等。
运动控制系统第6章位置随动系统
2)定位精度与速度控制范围 定位精度是评价位置随动系统控制准确度的性能指标。系统最终定 位点与指令目标值间的静止误差定义为系统的定位精度。 位置伺服系统,应当能对位置输入指令输入的最小设定单位(1脉 冲当量),作出相应的响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采用分辨 率足够高的位置检测器,二是要求系统的速度单元具有足够宽的调 速范围,也就是说速度单元要有较好的低速运行性能。 图6-3为速度控制单元的输入输出特性
2. 交流伺服电动机
在现代伺服系统中,更多的采用交流伺服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可 以是异步电动机或者永磁同步电动机。
交流异步伺服电动机有下述特点:
1)采用二相结构,电动机定子上布置有空间相差90º电角度的二相绕组, 一相称励磁绕组,一相称控制绕组,分别施加相位差90º的交流电压;
2)励磁绕组电压不变控制绕组电压为零时,旋转磁场变成了静止脉动磁 场,电动机立即停止转动,克服了普通异步电动机失电时的“自转”现象, 符合机床的要求;
6.2.4 数控机床的轨迹控制原理及其实现
1. 数控插补概述 以数控机床为例,其控制的目标是被加工的曲线或曲面,在加工过程
中要随时根据图纸参数求解刀具的运动轨迹,其计算的实时性有时难 以满足加工速度的需求。因此实际工程中采用的方法是预先通过手工 或自动编程,将刀具的连续运动轨迹分成若干段,而在执行程序的过 程中实时地将这些轨迹段用指定的具有快速算法的直线、圆弧或其它 标准曲线予以逼近。 插补是一个实时进行的数据密化过程。轨迹插补与坐标轴位置伺服是 数控机床的二个主要环节。 插补必须实时完成,因此除了要保证插补运算的精度外,还要求算法简 单。一般采用迭代算法。 就目前普遍应用的算法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脉冲增量插补,数据 采样插补。
8 位置随动系统解析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审定成绩: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位置随动系统单位(二级学院):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制目录一、设计题目 (2)二.报告正文 (3)摘要 (3)2.1 问题一的分析与求解 (4)2.2 问题二的分析与求解 (5)2.3 问题三的分析与求解 (10)2.4 问题四的分析与求解 (14)三、设计总结 (18)四、参考文献 (19)五、附录 (20)附录一 (20)附录二 (20)一、 设计题目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某位置随动系统原理如下图所示。
输入量为转角r θ,输出量为转角c θ,p R 为圆盘式滑动电位器,SM 为伺服电动机,TG 为测速发电机。
要求:(1)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2)分析系统每个环节的输入输出关系,代入相关参数求取系统传递函数。
(3)分析系统时域性能和频域性能。
(4)运用根轨迹法或频率法校正系统,使之满足给定性能指标要求。
(已知条件和性能要求待定)二、设计报告正文摘要随动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以一定的精度和速度跟踪输入的自动控制系统,并且输入量是随机的,不可预知的,主要解决有一定精度的位置跟随问题,如数控机床的刀具给进和工作台的定位控制,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动作,导弹制导、火炮瞄准等。
控制技术的发展,使随动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位置随动系统是反馈控制系统,是闭环控制,其位置指令是经常变化的,要求输出量准确跟随给定量的变化,输出响应的快速性、灵活性和准确性成了位置随动系统的主要特征。
本次课程设计研究的是一类位置随动系统的滞后校正,首先通过分析原理求出传递函数,并利用主导极点进行降阶,得出一个二阶系统传递函数,并通过MATLAB分析时域和频域的各个性能,得出相角裕度太小和超调量太大,然后设计PD控制装置,改善系统的阻尼比,来使系统的各个性能达到要求。
第4章位置随动系统 (1)
接收机转子绕组中感应的电压 ubs 为
ubs Ubsm sin(t 90 )cos(1 2 )
0
式中,Ubsm 为输出电压最大值。
由式(4.2.1)可以看出:
①自整角机输出电压 ubs 是转角差的 余弦函数,当 1 2 时,cos( ) 1 , |Ubs|最大;
图4.1.1 电位器式位置随动系统原理图
(1) 位置检测器 由电位器RP1和RP2组 成,其中RP1转轴与手轮相连。
图4.1.1电位器式位置随动系统原理图
(1)位置检测器
由电位器RP1和RP2组成位置(角度) 检测器,其中电位器RP1的转轴与手轮相连 ,作为转角给定。 电位器RP2的转轴通过机械机构与负载部件
图4.2.5 用旋转变压器构成的角差测量装置
在发送器任一转子绕组(如R2t)上施加交流励磁电 压uf,另一个绕组短接或接到一定的电阻上起补偿作 用。 励磁磁通Φf沿发送器定子绕组S1t和S2t方向的分量 Φf1和Φf2在绕组中感应电动势,产生电流,流入接 收机定子绕组S1r和 S2r。这两个电流又在接收器中 产生相应的磁通Φr1和Φr2 ,其合成磁通为Φr 。 如果两个旋转变压器转子位置一致,则磁通Φr与接收 器转子绕组R2r 平行,在R2r中感应的电动势最大, 输出电压ubr也将最大。当R2r与Φr方向存在转角差 Δθ时,输出电压与cosΔθ成正比,此时输出为调幅波, 电压幅值为: Ubr =kUf cosΔθ
图4.2.4旋转变压器的原理图。两个定子绕组 S1和S2分别由两个幅值相等、相位差90°的 正弦交流电压u1 、u2励磁,即 u1(t)=Umsinω0t u2(t)=Umcosω0t
为了保证旋转变压器的测角精度,要求两相励 磁电流严格平衡,即大小相等,相位差90o, 在气隙中产生圆形旋转磁场。转子绕组R1中 产生的感应电压为: ubr(t) =m[u1(t)cosθ+u2(t)sinθ] =mUmsin(ω0t+θ) (4.2.2)
位置随动系统
前言位置随动是指输出的位移随位置给定输入量而变化。
在位置随动控制系统中,一般执行电动机常选用伺服电动机,所以也称位置私服控制系统。
位置随动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
如,军事工业中自动火炮跟踪雷达天线或跟踪电子望远镜的目标控制,陀螺仪的惯性导航控制,飞行器及火箭的飞行姿态控制;冶金工业中轧钢机轧辊压下装置的自动控制,按给定轨迹切割金属的火焰喷头的控制;仪器仪表工业中函数记录仪的控制以及机器人的自动控制等。
一般来说,随动控制系统要求有好的跟随性能。
位置随动系统是非常典型的随动系统,是个位置闭环反馈系统,系统中具有位置给定,位置检测和位置反馈环节,这种系统的各种参数都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其位置检测可用电位器、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等。
位置随动系统中的给只给定量是经常变动的,是一个随机量,并要求输出量准确跟随给定量的变化,输出响应具有快速性、灵活性和准确性。
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必须设有校正装置,如在正向通道中设置串联校正装并联校正装置等,为了提高位置随动系统的控制精度,还需要增加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或在系统中增加积分环节等。
1 设计原理及性能指标要求1.1设计原理要使角位移的输出量能够跟随给定角位移的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达到位置随动的目的,可以通过位置的检测,反馈,校正等环节,形成位置闭环反馈系统。
系统中具有位置给定,位置检测和位置反馈环节,这种系统的各种参数都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其位置检测可用电位器、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等。
1.2设计性能指标根据现实需要,位置随动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误差系数s C C )200/1(,010== (2)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3%≤σ (3)单位阶跃响应的调节时间s t s 7.0≤ (4)幅值裕度dB dB h 6)(≥通过对数学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和动态校正,最后设计出一个符合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要求的自整角机随动控制系统。
经典随动控制系统
经典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设计1,概述控制技术的发展使随动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随动系统是一种带反馈控制的动态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输出量一般是机械量,例如:位移,速度或者加速度等等。
反馈装置将输出量变换成与输入量相同的信号,然后进行比较得出偏差。
系统是按照偏差的性质进行控制的,控制的结果是减少或消除偏差,使系统的输出量准确地跟踪或复现输入量的变化。
系统中的给定量和被控制量一样都是位移(或代表位移的电量),可以是角位移,也可以是直线位移。
根据位置给定信号和位置反馈反馈信号以及两个信号的综合比较来分类,可分成模拟式随动系统和数字式随动系统。
由于随动系统的输出量是一种机械量,故其输出常常以机械轴的运动形式表示出来。
该机械轴称为输出轴。
通常输出轴带动较大的机械负荷而运动,在随动系统中,如果被控量是机械位置或其导数时,这类系统称之为伺服系统。
位置随动系统的应用例子如:(1)机械加工过程中机床的定位控制和加工轨迹控制是位置随动系统的典型实例(2)冶金工业中轧刚机压下装置以及其它辅助设备的控制在轧制钢材的过程中,必须使上、下轧辊之间的距离能按工艺要求自动调整;焊接有缝钢管或钢板;要求焊机头能准确地对正焊缝的控制。
(3)仪表工业中各种记录仪的笔架控制,如温度记录仪、计算机外部设备中的x-y记录仪,各种绘图机以及计算机磁盘驱动器的磁头定位控制。
(4)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所需要的制图机、分布重复照相机和光刻机,机器人或机械手的动作控制等。
(5)火炮群跟踪雷达天线或电子望远镜瞄准目标的控制:舰船上的自动探舱装置使位于船体尾部的舱叶的偏角模仿复制位于驾驶室的操作手轮的偏转角,以便按照航向要求来操纵船舶的航向:陀螺仪惯性导航系统,各类飞行器的姿态控制等,也都是位置随动系统的具体应用。
2结构原理位置随动系统是一种位置反馈控制系统,因此,一定具有位置指令和位置反馈的检测装置,通过位置指令装置将希望的位移转换成具有一定精度的电量,利用位置反馈装置随时检测得到的偏差信号放大以后,控制执行电机向消除偏差的方向旋转,直到达到一定的精度为止。
简述位置随动系统
简述位置随动系统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电气二班姓名:姚怀磊学号:100101228指导老师:张琦时间:2012-6-2目录:引言(一)位置随动系统的概述✧1.什么是位置随动系统✧2.位置随动系统的分类✧3.位置随动系统的结构原理✧4.位置随动系统的特点(二)位置随动系统的主要部件✧1.线位移检测元件(感应同步器)✧2.自整角机✧3.光电编码盘✧4.功率放大——PWM放大器✧5.相敏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及传递函数✧6.伺服电动机✧7.减速系统(三)位置随动系统的工作原理✧1.系统工作原理✧2.各元部件传递函数✧3.位置随动系统的结构框图✧4.位置随动系统的信号流图✧5.相关函数的计算(四)位置随动系统的应用及前景引言:随动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以一定的精度和速度跟踪输入的自动控制系统,并且输入量是随机的,不可预知的,主要解决有一定精度的位置跟随问题,如数控机床的刀具给进和工作台的定位控制,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动作,导弹制导、火炮瞄准等。
控制技术的发展,使随动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位置随动系统是反馈控制系统,是闭环控制,调速系统的给定量是恒值,希望输出量能稳定,因此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往往显得十分重要。
而位置随动系统中的位置指令是经常变化的,要求输出量准确跟随给定量的变化,输出响应的快速性、灵活性和准确性成了位置随动系统的主要特征。
简言之,调速系统的动态指标以抗干扰性能为主,随动系统的动态指标以跟随性能为主。
(一)位置随动系统的概述1.什么是位置随动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又名伺服控制系统。
其参考输入是变化规律未知的任意时间函数。
随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使被控量按同样规律变化并与输入信号的误差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这种系统在军事上应用最为普遍.如导弹发射架控制系统,雷达天线控制系统等。
其特点是输入为未知。
伺服驱动系统(Servo System)简称伺服系统,是一种以机械位置或角度作为控制对象的自动控制系统,例如数控机床等。
使用在伺服系统中的驱动电机要求具有响应速度快、定位准确、转动惯量较大等特点,这类专用的电机称为伺服电机。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_位置随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说明
成绩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位置随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姓名专业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12月24日设计任务书引言:《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既有别于毕业设计,更不同于课堂教学。
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统筹运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工程实际系统进行完整的全面分析和综合。
一. 设计题目:位置随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二.系统说明:该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放大器增益为Ka=15,电桥增益6K ε=,测速电机增益2t k =,Ra=7Ω,La=10mH,J=0.005kg.m/s 2,J L =0.03kg.m/s 2,f L =0.08,C e =1,Cm=3,f=0.1,K b =0.2,i=0.02三.系统参量系统输入信号:)(tθ1系统输出信号:)(tθ2四.设计指标e;1.在单位斜坡信号x(t)=t作用下,系统的稳态误差01.0≤ss2.开环截止频率30>w;c3.相位裕度︒γ;>40c五.基本要求:1.建立系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2.利用频率特性法分析系统:(1)根据要求的稳态品质指标,求系统的开环增益值;(2)根据求得的值,画出校正前系统的Bode图,并计算出幅值穿越频率、相位裕量,以检验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若不满足要求,则进行系统校正。
3.利用频域特性法综合系统:(1)画出串联校正结构图,分析并选择串联校正的类型(超前、滞后和滞后-超前校正);(2)确定校正装置传递函数的参数;(3)画出校正后的系统的Bode图,并校验系统性能指标。
若不满足,则重新确定校正装置的参数。
4.完成系统综合前后的有源物理模拟电路:六、课程设计报告:1.报告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以及课程设计过程中参数的计算过程和分析过程);(1)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2)原系统组成结构原理图一张(自绘);(3)系统分析,综合用精确Bode图各一张;(4)系统综合前后的模拟图各一张。
随动系统控制原理
随动系统控制原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动系统控制原理是控制工程领域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随动系统是一种使用反馈机制的动态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自动地对系统的输出信号与期望的目标信号进行比较,并根据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来调整控制输入,使系统实现稳定的控制。
随动系统的设计和调整是控制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是建立在控制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的,控制系统理论是研究如何设计和实现系统在给定时间内达到特定输出的方法和技术。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随动系统控制原理被广泛应用于飞行控制、导弹制导、工业生产、机器人控制等领域。
随动系统的核心是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一种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将系统的输出信号反馈到控制器中,根据反馈信号来调整控制输入,使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干扰的影响。
在随动系统中,反馈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小系统误差,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鲁棒性。
随动系统控制原理的关键是设计合适的控制器,控制器是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控制器的设计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常见的控制器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神经网络控制器等。
不同类型的控制器适用于不同的控制对象和控制要求,控制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
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还涉及到系统模型的建立和参数辨识,系统模型是描述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通过系统模型可以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
参数辨识是确定系统模型中未知参数的过程,是随动系统控制设计的基础。
控制工程师需要对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进行深入了解,并通过系统实验和仿真来验证和优化设计方案。
随动系统控制原理还包括系统性能指标的评价和优化,系统性能指标是评价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包括稳态误差、过渡过程、抗干扰能力、抗噪声能力等。
控制工程师需要根据系统性能指标来评价和优化控制系统设计,使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位置随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
第一章位置随动控制系统与系统校正简述1.1 位置(随动系统)伺服控制系统简述位置随动系统又称伺服系统,主要用于解决位置跟随的控制问题,其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执行机构实现被控量(输出位置)对给定量(指令位置)的及时和准确跟踪,并要具有足够的控制精度位置伺服系统应用很广,例如数控机床中的饿两个进给轴(y轴和z轴)的驱动,机器人的关节驱动;x-y记录仪中笔的平面位置控制;摄、录像机的磁鼓驱动系统;至于低速控制或对瞬时转速有要求时,也必须采用位置伺服控制,显然,步进电动机跟适合应用于位置控制,但是在高频响。
高精度和低噪声三方面,直流电动机更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并且在位置伺服系统中,对驱动电动机最主要的要求,是良好的调速性能和起、制动性能,直流电动机容易满足这一要求,能方便地、经济地在大范围内平滑地调速,所以在工业自动化装置中,直流位置伺服系统占相当的位置。
1.2线性系统的校正设计所谓控制系统的校正或综合是在已选定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装置(称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
校正装置可以串联在前向通道之中,形成串联校正,也可接在系统的局部反馈通道之中,形成并联校正或反馈校正。
第二章位置随动系统2.1位置随动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图 2-1 位置控制系统原理图2.2位置随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图 2-2 位置控制系统结构图2.3位置随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2.4等效结构图与对应的传递函数图 2-3 系统等效结构图开环传递函数:第三章 校正装置设计由实际的测定 得:==200==未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1s G )(2s G )(3S G =3.1静态误差系数的确定=s )(0S G =1K 200取 1K =200 )(0S G =未校正开环传递函数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为3.2期望对数幅频特性将时域指标转换为频域指标: 其中 δ=0.16+0.4(-1)0.2取 δ=0.2 则 r M =1.1==arcsin = =2+1.5(r M -1)+2.5(r M -1)=2.175取 =2=5为了使校正装置简单化,故在'c =5点做-20dB/dec 直线,取。
随动系统控制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随动系统控制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随动系统是一种可以根据外界变化自动调整其输出以实现特定目标的系统。
它根据传感器获得的反馈信号来调整自身的操作,使其能够实时响应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是这种系统能够实现自动调节的基础,它涉及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算法等多个方面。
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收集来自传感器的信息,并运用控制算法实时地对系统进行调节,以使系统的输出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控制原理需要建立良好的反馈闭环,在实时监测和调整的过程中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与传统的开环控制系统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传统的开环控制系统仅仅根据输入信号进行运算,无法根据系统的实际输出进行调节,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
而随动系统利用反馈信号实时调整操作,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的变化,并且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医疗设备的工作调节等。
通过精确的控制原理,随动系统可以实现自主导航、自动追踪和自动调节等功能,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本文将重点介绍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包括随动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原理的关键要素和算法、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方面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随动系统,为实际工程和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随动系统控制原理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进行介绍。
正文部分包括随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两个小节。
在随动系统的基本概念部分,将介绍随动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在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部分,将详细讲解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通过对随动系统的控制原理的系统分析和阐述,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随动系统的运作机制和控制方法。
位置随动系统..
概述
位置随动系统又称伺服(Servo)系统, 主要解决对象的位置控制问题,根本任务就 是实现执行机构对位置指令的准确跟踪。因 此,位置随动系统必定是一个具有位置反馈 的闭环控制系统。
位置随动系统是狭义的随动系统。
4.1.1 位置随动系统的应用
减速器的输入量为电机转速n,输出量 为机械转角θm(o),若时间 t 以s为单位,则
m
n i
360 60
dt
6 i
ndt
i:减速器速比
经Laplace变换
Wg
(s
)
m
n
6 is
Kg s
系统的数学模型
θ*m(s)
+
Δθm
-
Ubs Kbs
Kph Tphs+1
Uph
Uct
WAPR(s)
3. 位置随动系统的并联校正
并联校正的基本思想: 在被调量负反馈之内,再加上被调量的
微分反馈。这样当被调量还没有变化但已有 变化趋势的时候,其微分就已经起着负反馈 作用了,因而有助于抑制振荡,减小超调。
3. 位置随动系统的并联校正
位置的微分是转速,因此,采用转速负反馈 可以很方便地组成位置随动系统的并联校正。
θ*m(s)
+
位置调节器
APR U*n(s)
ASR
+
-
-
θm(s)
U* (s)
- Ui(s)
U*i(s)
+
ACR Uct(s)
数字转速 信号形成
UPE
自控课程设计(位置随动系统)
位置随动系统建模与分析1位置随动系统的原理分析1.1位置随动系统的原理图位置随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图如下所示:图1-1 位置随动系统的原理图1.2 位置随动系统工作基本原理位置随动系统工作原理:位置随动系统通常由测量元件、放大元件、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齿轮系以及绳轮等基本环节组成,它通常采用负反馈控制原理进行工作,其原理图如图1-1所示。
在图1-1中,测量元件为由电位器Rr 和Rc组成的桥式测量电路。
负载就固定在电位器Rc的滑臂上,因此电位器Rc的输出电压Uc和输出位移成正比。
当输入位移变化时,在电桥的两端得到偏差电压ΔU=Ur-Uc,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机,并通过齿轮系带动负载移动,使偏差减小。
当偏差ΔU=0时,电动,表明输出位移与输入位移相对应。
测机停止转动,负载停止移动。
此时δ=δL速发电机反馈与电动机速度成正比,用以增加阻尼,改善系统性能。
1.3 位置随动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1.3.1 自整角机作为常用的位置检测装置,将角位移或者直线位移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的幅值或相位。
自整角机作为角位移传感器,在位置随动系统中是成对使用的。
与指令轴相连的是发送机,与系统输出轴相连的是接收机。
u(t)=Kτ(θ1(t)−θ2(t))=Kτ∗∆θ(t) (1-1)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求其拉普拉斯变换,可求得电位器的传递函数。
则其传递函数如下式所示:G(s)=U(s)/∆Θ(s)=Kτ(1-2) 根据所求得的传递函数,绘制出自整角机结构图可用图1-2表示如下:图 1-2 自整角机1.3.2 功率放大器由于运算放大器具有输入阻抗很大,输出阻抗小的特点,在工程上被广泛用来作信号放大器。
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成正比,传递函数为:G(s)=Ua(s)/U1(s)=Ka(1-3) 式中参数Ua为输出电压,U1为输入电压,Ka为放大倍数。
功率放大器结构图可用图1-3表示:图 1-3 功率放大器1.3.3 两台伺服电动机列出其工作方程如下:T m∗[d2θ(t)/dt2]+dθ(t)/dt=K m∗u a(t) (1-4) 根据式(1-4),对两边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可以求得其传递函数。
位置随动系统 (1).
广师©
四、位置随动系统的分类
由于位置随机系统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位置上,体现在 位置给定信号和位置反馈信号及两个综合比较方面,因 此可根据这个特征将它划分两个类型,一类是模拟式随 动系统,另一类是数字式随机系统。 模拟式角位移随动系统的各种参量都是连续变化的模 拟量,其位置检测器可用电位器,自整角机,旋转变压 器,感应同步器等。一般是在调速系统的基础上外加一 个位置环组成。 采用数学式检测装置来组成数字式随动系统。在这类 系统中,一般仍可采用模拟的电流环和速度环以保证系 统的快速响应,但位置环是数字式的。
广师©
鉴相器的主要功能 是进行给定相位 * 和 反馈相位 的比较, 将它们的偏差量 * 转变成模拟量电压, 此模拟量电压的极性 应能反映相位差的极 性。鉴相器的输出经 变换处理后作为速度 控制器的给定经过功 率放大,控制电机和 机床工作台向消除偏 差的方向移动,因而 使 不断地跟踪 * , 也就可以使工作台精 确地按指令要求运动。
§ 5-3 自整角机位置随动系统及其设计
一、自整角机位置随动系统的组成和数学模型 自整角机位置随动系统原理图如图 5-14 所示。由式( 5-2 ) 已知,自整角接收机输出的正弦交流电压幅值为
U bs U bsm sin( m * m )
广师©
广师©
数字式编码控制随动系统
数字式编码控制随动系统的原理图如图5-5所示。 在这种系统中,给定往往是二进制数字码信号。检测 元件一般是光电编码盘或其它数字反馈发送器借助于转 换电路得到二进制码信号,二者联合构成“角度——数 码”转换器或“线位移——数码”转换器。它的输出信 号与数码信号同时送入计算机进行比较并确定误差,按 一定控制规律运算后(如PID运算),构成数字形式的校 正信号,再经数模转变成电压信号,作为速度控制器的 给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类位置随动系统的测速反馈控制1位置随动系统原理1.1位置随动系统工作原理图1-1位置随动系统原理图该系统为一自整角机位置随动系统,用一对自整角机作为位置检测元件,并形成比较电路。
发送自整角机的转子与给定轴相连:接收自整角机的转子与负载轴(从动轴)相连。
TX 与TR 组成角差测量线路。
若发送自整角机的转子离开平衡位置转过一个角度r θ,则在接收自整角机的单相绕组转子的单相绕组上将感应出一个偏差电压e u ,它是一个振幅为em u 、频率与发送自整角机激励相同的交流调制电压。
即sin e em u u t ω=∙在一定范围内,em u 正比于r c θθ-,即[]em e r c u k θθ=-,所以可得[]sin e e r c u k t θθω=-这就是随动系统中接收自整角机所产生的偏差电压的表达式,它是一个振幅随偏差()r c θθ-的改变而改变的交流电压。
因此,e u 经过交流放大器放大,放大后的交流信号作用在两相伺服电动机两端。
电动机带动负载和接收自整角机的转子旋转,实现r c θθ=,以达到跟随的目的。
为了使电动机转速恒定、平稳,引入了测速负反馈。
系统的被控对象是负载轴,被控量使负载轴转角c θ,电动机是执行机构,功率放大器器信号放大作用,调制器负责将交流调制为直流电供给直流测速发电机工作电压,测速电动机是检测反馈元件。
1.2单元电路模块分析1.2.1自整角机自整角机是常用的位置检测装置,将角位移或者直线位移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的幅值或相位。
自整角机作为角位移传感器,在位置随动系统中是成对使用的。
与指令轴相连的是发送机,与系统输出轴相连的是接收机。
则自整角机的表达式为()[()()]()r c u t K t t K t εεθθθ=-=∆在零初始条件下,拉氏变换为()()u s K s εθ=∆,则自整角机的传递函数为1()()()u s G s K s εθ==∆ 自整角机的结构图如图1-2所示图1-2 自整角机1.2.2功率放大器由于运算放大器具有输入阻抗很大,输出阻抗小的特点,在工程上被广泛用来作信号放大器。
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成正比,即有()[()()]a a f u t K u t u t =-在零初始条件下,拉氏变换为()[()()]()a a f a u s K u s u s K u s =-=∙∆,则传递函数为21()()()a a u s G s K u s == 式中()a u s 为输出电压,1()u s 为输入电压,a K 为放大倍数。
图1-3 功率放大器1.2.3两相伺服电机由伺服电机的性质可知,则表达式为22()()()m m m m a d t d t T K u t dt dtθθ+=在零初始条件下,拉氏变换为2()()()m m m a T s s s K u s θ+=,则伺服电机的传递函数为3()()()(1)m ma m s K G s u s s T s θ==+伺服电机的结构图如图1-4所示图1-4 两相伺服电动机1.2.4直流测速发电机与调制器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电压t u 与其转速ω成正比,即有t t u K ω=于是可得测速发电机的微分方程()()m t td t u t K dtθ= 在零初始条件下,拉普拉斯变换()()t t c u s K s s θ=,则直流测速发电机的传递函数为4()()()t t m u S G S K s s θ== 直流测速电机的结构图如图1-5所示。
图1-5 直流测速发电机与调制器1.2.5减速器由系统的减速装置可知,减速器的表达式为()()c m t i t θθ=⋅在零初始条件下,拉普拉斯变换为()()c m s i s θθ=⋅。
则减速器的传递函数为5()()()c m s G s i s θθ==其中i 为减速比。
减速器的结构图如图1-6所示图1-6 减速器1.3各部分元件传递函数1)电桥1()()u s G K s εθ==∆ 2)交流放大器21()()()a a us G s K u s == 3)两相伺服电机3()()()(1)c ma m s K G s u s s T s θ==+其中 ()m a m a m m e T R J R f C C =+是电动机机电时间常数;()m m a m m e K C R f C C =+是电动机传递系数; 4)直流测速发动机4()()()t t c U s G S K s s θ==5)减速器5()()()c m s G s i s θθ== 1.4位置随动系统的结构图从与系统输入量r θ有关的比较点开始,依据电路单元模块结构图中的信号流向,把各环节的结构图连接起来,将系统的输入量r θ于结构图的最左端,系统输出量c θ于结构图的最右端,便得到系统结构图,如图1-7所示图1-7 位置随动系统的结构图则系统的信号流图如图1.8所示图1-8 位置随动系统的信号流图1.5相关函数的计算1)开环传递函数:2(1)a m m t a m K K K iT s K K K sε++G(s)=2)闭环传递函数:2()(1)a m m t a m a m K K K is T s K K K s K K K iεεΦ=+++ 3)电动机机电常数:/()m a L a L m e R J R f C C =+T 4)电动机传递系数:m m a m m e R f C C +K =C /()5)初始条件:放大增益为50a K =,电桥增益3K ε=,测速电机增益0.18t K V s =⋅,7.5a R =Ω,14.25a L mH =,20.007J kg m =⋅,0.3/Ce Cm N m A ==⋅,0.2f N m s =⋅⋅,减速比0.1i =。
在MATLAB 中调用tf() 函数和feedback()函数,求系统的开、闭环传递函数。
代码如下:Ka=50; Ke=3;Kt=0.18; Ra=7.5; La=0.01425; J=0.007*9.8; Cm=0.3; Ce=0.3; f=0.2; i=0.1; Tm=Ra*J/(Ra*f+Cm*Ce); Km=Cm/(Ra*f+Cm*Ce);num=[Ka*Km*Ke*i]; %开环传递函数分子系数,按s 降幂排列 den=[Tm,Ka*Km*Kt+1,0]; %开环传递函数分母系数,按s 降幂排列 s1=tf(num,den) %调用tf()函数,求出开环传递函数sys=feedback(s1,1) %调用feedback()函数,求出单位反馈闭环传递函数程序运行结果: 开环传递函数 2.83-------------------- 0.3236 s^2 + 2.698 s 闭环传递函数 2.83--------------------------- 0.3236 s^2 + 2.698 s + 2.83 即有开环传递函数为222.83(1)0.3236 2.698a m m t a m K K K i T s K K K s s sε=+++G(s)=即有闭环传递函数为222.83()(1)0.3236 2.698 2.83a m m t a m a m K K K i s T s K K K s K K K i s s εεΦ==+++++ 1.6开环系统频域特性求解求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可直接调用margin()函数。
margin()函数可以从频率响应数据中计算出幅值裕度、相位裕度及其对应的角频率。
调用格式为margin(sys)其中sys 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代码如下: s1=tf(num,den);margin(s1); %调用margin()函数,求校正前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grid on;Matlab 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校正前,截止频率 1.04/c rad s ω=;相角裕度82.9γ︒=;幅值裕度为dB +∞。
图1-9 位置随动系统的频域特性1.7绘制Bode图和Nyquist图在Matlab环境下绘制系统的Bode图和Nyquist图。
则输入代码如下:G=tf([2.83],[0.3236 2.698 0]);figure(1)bode(G);figure(2)nyquist(G);运行程序得系统的Bode图和Nyquist图。
分别如图1-10和图1-11所示图1-10 位置随动系统的Bode图图1-11 位置随动系统的Nyquist图2设计测速反馈控制2.1控制要求要求在原来的基础上设计一测速反馈控制使其阻尼比变为0.75,即是通过改变反馈比t K 来改变整个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阻尼比。
2.2测速反馈控制的原理输出量的导数同样可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通过将输出的速度信号反馈到系统输入端与误差信号进行比较,其效果与比例—微分控制相似,可以增大系统阻尼,改善系统动态性能。
如果系统的输出量是机械位置,如此系统就是角位移,则可采用测速发电机将角位移变换为正比于角速度的电压,从而获得速度反馈。
2.3设计测速反馈控制改变阻尼比有上面计算可得,位置随动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2()(1)a m m t a m a m K K K is T s K K K s K K K iεεΦ=+++通过设计测速反馈控制使系统的阻尼比为0.75,则只需要改变t K 的值,而不需要改变系统的其它系数。
有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222()()()2n n n C s s R s s s ωζωωΦ==++ 则其中2 2.838.7454,0.3236a m m n K K K i T εω===0.712,5t a m mn K K K T ζωζ+==且。
即求得 2.9573,0.0462n t K ω==加入测速反馈控制后的系统结构图和信号流图与未校正之前的只有t K 的取值不同,加入测速反馈控制后的传递函数中用0.0462t K =.即此时的开环传递函数,G (s)和闭环传递函数()s Φ分别为,222.83(1)0.3236 1.436a m m t a m K K K i T s K K K s s sε=+++G (s)=222.83()(1)0.3236 1.436 2.83a m m t a m a m K K K i s T s K K K s K K K i s s εε+=Φ=++++2.4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反馈曲线在Matlab软件环境中输入Matlab程序代码,分别得到校正前后的单位阶跃反馈曲线。
输入代码如下:num=[2.83];den=[0.3236 2.698 2.83];G=tf(num,den);step(G)axis([0 8 0 1.5])grid minor即得系统校正前的单位阶跃反馈曲线如图2-1所示图2-1 系统校正前的单位阶跃反馈曲线输入代码如下:num=[2.83];den=[0.3236 1.436 2.83];G=tf(num,den);step(G);grid minoraxis([0 5 0 1.5])即得系统校正后的单位阶跃反馈曲线如图2-2所示图2-2 系统校正后的单位阶跃反馈曲线3校正前后系统的MATLAB仿真分析3.1系统的Simulink的仿真用Matlab的Simulink进行仿真,在Simulink中新建一个文件将单位阶跃信号、负反馈、开环传递函数和示波器连接起来,对位时随动系统进行仿真,即如图3-1所示图3-1 Simulink仿真模型在Simulink中对单位阶跃信号的设置如图3-2所示图3-2 单位阶跃信号在Simulink中对开环传递函数的设置如图3-3所示图3-3 开环传递函数的设置将开环传递函数的参数分别设置为校正前后的,运行Simulink仿真可得校正前后的系统的单位阶跃反馈的曲线如图3-4所示图3-4 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反馈曲线3.2系统校正前后的仿真分析由校正前后的仿真图比较可以看出,校正后的系统的上升时间明显变短,而上升时间是系统响应速度的一种度量,上升时间越短,响应速度越快,所以校正后的系统的响应速度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