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
初二生物《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实验教学设计
初二生物《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观察小鱼尾鳍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并说出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3、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情感目标:体会生命的奥秘,关爱生命,爱护小动物,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能力目标:1、小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分辨三种血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己动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等。
二、重难点:重点: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真正观察到小鱼尾鳍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以及毛细血管在结构上是如何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三、教学准备:材料用具:活的小鱼(尾鳍色素要少),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纱布)。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知识链接:1、导入:人的身体任何部位被刺破了都可能会出血,可见血管无处不在。
身体内的大血管分出小血管,再由小血管分出细血管,细血管再分出毛细血管,这样就在全身构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血管网。
你很难相信,人身上的血管,大大小小共有1 000多亿条。
如果把它们首尾连接起来,可长达10万千米,能够环绕地球两周半。
2、复习显微镜的使用: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调整显微镜(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实验操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师生对话交流一起预测怎样操作实验(2)、结合课本,描述实验的方法步骤.(5个步骤)实验材料:------的小鱼,尾鳍色素要-----,------------,培养皿,滴管,棉絮等。
设疑解答:方法步骤:1、用----------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和---------包裹起来,露出----------------。
2、将小鱼---------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在培养皿上,并在尾鳍上放载玻片.3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doc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主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思想,以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为课堂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力图通过问题导学的形式,教师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实验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操作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 血管》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血液组成、血细胞的分类和功能的基础上,以“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动流情况实验”为载体,重点探究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血液流动的特点并学会区分这三种血管。
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血液的组成联系紧密,也为下一课时学习血管的特点奠定了基础,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动手,对探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技能也比较差,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血管作为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关于血管的生活经验颇多,例如“打吊瓶”、“把脉” 、“青筋” “等等,但是大部分同学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导课时从生活实际出发,由平日学生习以为常的现象入手,有效利用生活经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我还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比比那一个小小组实验操作最规范,并设计先完成的小组做“小指导员”,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将探究落到实处。
四、教学条件分析本校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仪器齐全。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小鲫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根据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区分这三种血管六、实验目标知识与技能: 1、观察小鲫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主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思想,以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为课堂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力图通过问题导学的形式,教师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实验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操作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血液组成、血细胞的分类和功能的基础上,以“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动流情况实验”为载体,重点探究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血液流动的特点并学会区分这三种血管。
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血液的组成联系紧密,也为下一课时学习血管的特点奠定了基础,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动手,对探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技能也比较差,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血管作为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关于血管的生活经验颇多,例如“打吊瓶”、“把脉”、“青筋”“等等,但是大部分同学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导课时从生活实际出发,由平日学生习以为常的现象入手,有效利用生活经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我还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比比那一个小小组实验操作最规范,并设计先完成的小组做“小指导员”,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将探究落到实处。
¥四、教学条件分析本校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仪器齐全。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小鲫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根据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区分这三种血管六、实验目标知识与技能: 1、观察小鲫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主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思想,以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为课堂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力图通过问题导学的形式,教师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实验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操作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血液组成、血细胞的分类和功能的基础上,以“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动流情况实验”为载体,重点探究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血液流动的特点并学会区分这三种血管。
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血液的组成联系紧密,也为下一课时学习血管的特点奠定了基础,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动手,对探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技能也比较差,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血管作为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关于血管的生活经验颇多,例如“打吊瓶”、“把脉”、“青筋”“等等,但是大部分同学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导课时从生活实际出发,由平日学生习以为常的现象入手,有效利用生活经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我还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比比那一个小小组实验操作最规范,并设计先完成的小组做“小指导员”,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将探究落到实处。
四、教学条件分析本校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仪器齐全。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小鲫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根据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区分这三种血管六、实验目标知识与技能 : 1、观察小鲫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主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思想,以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为课堂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力图通过问题导学的形式,教师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实验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操作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 血管》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血液组成、血细胞的分类和功能的基础上,以“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动流情况实验” 为载体,重点探究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血液流动的特点并学会区分这三种血管。
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血液的组成联系紧密,也为下一课时学习血管的特点奠定了基础,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动手,对探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技能也比较差,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血管作为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关于血管的生活经验颇多,例如“打吊瓶” 、“把脉” 、“青筋” “等等,但是大部分同学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导课时从生活实际出发,由平日学生习以为常的现象入手,有效利用生活经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我还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比比那一个小小组实验操作最规范,并设计先完成的小组做“小指导员”,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将探究落到实处。
四、教学条件分析本校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仪器齐全。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小鲫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根据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区分这三种血管六、实验目标知识与技能: 1 、观察小鲫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地流动(初中生物实验教案设计)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目的:1、观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类的流动情况实验器材:显微镜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载玻片,清水,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实验设计:(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交流评估:1.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这些血管的流速一样吗?2.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是_____________通过,毛细血管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膝跳反射实验目的: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举例说明什么是反射实验器材:椅子、小木锤实验设计:1、每两位同学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
2、一位同学作为受试着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这条腿上。
3、另一位同学用小木锤子的边缘,迅速叩击一下受试同学上面的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
思考:1、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2、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为什么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目的: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实验器材: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设计并进行试验:1.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对照书上的图,认识红细胞、白细胞,比较他们的形态和数目。
思考:1、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中最多的是___________细胞。
2、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红细胞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细胞的功能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实验材料显微镜;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等上皮组织玻片;横纹肌、骨骼肌、心肌等肌肉组织玻片;骨、软骨、血液、韧带、肌腱、脂肪等结缔组织玻片;神经组织的玻片。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蒙山县湄江中学陈全贵一、教学目标:1、观察血液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分辨血管的种类、结构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
三、教学难点:观察血液在毛细血管内的通过方式。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类比法五、教学设计思路:这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中的“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
该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既复习了显微镜的使用,熟练了显微镜的正确操作,又可以尝试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从而使学生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1、课前让学生复习显微镜的使用,避免学生因显微镜使用不当无法进行观察以及造成实验器材损坏。
2、在教学过程中,为避免学生全把注意力放在小鱼上,先通过观看实验视频了解实验过程,并让学生思考、讨论各实验步骤的意义,再进行分组实验,这样才能减少实验耗时,确保小鱼成活。
我在实验过程中多巡堂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实验结束组织学生来提问、讨论、归纳、小结得出各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血液在各血管内流动情况的结论。
六、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复习显微镜的操作,预习实验内容。
2、教师准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的材料用具,准备尾鳍色素较少、生命力较强的泥鳅。
上课PPT、实验报告单。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堂导入人体在进行生命活动时所需的营养物质、氧以及产生的废物都要靠血液运输,假如我们把起输运作用的血液比作汽车,那么血管就是血液行驶的公路,公路分等级,血管也可以根据结构和血流特点进行分类。
提出问题:血管可以分为哪几类学生回答: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主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思想,以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为课堂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力图通过问题导学的形式,教师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实验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操作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血液组成、血细胞的分类和功能的基础上,以“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动流情况实验”为载体,重点探究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血液流动的特点并学会区分这三种血管。
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血液的组成联系紧密,也为下一课时学习血管的特点奠定了基础,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动手,对探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技能也比较差,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血管作为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关于血管的生活经验颇多,例如“打吊瓶”、“把脉”、“青筋”“等等,但是大部分同学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导课时从生活实际出发,由平日学生习以为常的现象入手,有效利用生活经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我还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比比那一个小小组实验操作最规范,并设计先完成的小组做“小指导员”,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将探究落到实处。
四、教学条件分析本校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仪器齐全。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小鲫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根据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区分这三种血管六、实验目标知识与技能 : 1、观察小鲫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教案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教案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教案教师:李秀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⑵尝试区分人体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2.能力目标⑴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使学生掌握实验技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⑵应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血管的保健或简单解释一些血管疾病的病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⑵通过观察小鱼的尾鳍内血液流动后,将小鱼重新放回鱼缸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如:为什么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只包裹其中的一部分行不行?如果把小鱼的头部包裹起来,小鱼会怎样?如果只用湿棉絮包裹鳃盖行不行?实验中小鱼很容易乱动,不方便观察,怎样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实验中,显微镜的光线应该调亮还是应该调暗?为什么要用尾鳍色素小的鱼?)(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教师组织其他同学进行解答,对于全班学生都不能解答的问题,老师可通过点播来解决,但要杜绝直接给出结果;同时,对于实验中应该注意而学生未能提出的重要问题,老师可能采用反问的方式进行补充。
)师:(在解决了所有疑惑后,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实验)1、参照教材实验的方法步骤1、2包裹和安放小鱼;2、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中血液流动情况(强调使用低倍物镜);3、区别不同粗细的血管中血液流动速度;4、按要求整理好实验用具。
(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时常用滴管向棉絮上滴水,使小鱼身体保持湿润,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
实验后,应将小鱼放回鱼缸。
)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师:(提出讨论问题)1、利用桌上的实验材料,怎样做才能既观察到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又不会使小鱼死亡呢?2、在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思考并尝试回答)师:为什么在小鱼尾鳍内,不同的血管中血液流动的速度不同呢?这与其体内的血管类型不同有关系。
七年级生物下册《观察小鱼尾部内血液的流动》教案、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新课内容:讲解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及功能。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血液循环的基本知识,强调血液循环对生物体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比喻,如将血液循环比作人体的交通系统,血液就像一辆辆载满物资的车辆,在血管中不断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500字
-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2.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血液循环过程。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操作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结构的精密性和生物规律的奥妙,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敬畏之心。
3.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并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doc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doc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小鱼的生理结构及血液循环系统。
2.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运作原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 实验鱼(小鱼)。
2. 显微镜。
3. 小刀、剪刀、剪子等操作工具。
4. 大肠杆菌液、液体培养基。
5. 显微镜干片。
三、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小鱼的生活环境和生理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小鱼的血液循环系统以及血液在其中的运行原理。
1. 先用药用棉花蘸上无菌生理盐水对鱼体进行表面消毒。
2. 利用显微镜观察小鱼的尾鳍内部结构以及血液循环系统的运行情况。
3. 用小刀、剪刀、剪子等操作工具割开小鱼尾鳍,挑选一条血管进行观察。
4. 在观察血管时,可选择打瞬间速灭菌药物或者冰水浸泡等方法使血流速度减慢,方便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运动情况。
学生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运动情况,进行描述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小鱼血液循环系统的运作原理。
四、教学评价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评价教学成果。
教师在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进行评价的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验结果。
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显现。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得流动》教学设计——蒙山县湄江中学陈全贵一、教学目标:1、观察血液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这三种血管内流动得情况。
2、尝试分辨血管得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得流动情况。
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得情感。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得能力。
二、教学重点:分辨血管得种类、结构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得流动情。
三、教学难点:观察血液在毛细血管内得通过方式。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类比法五、教学设计思路:这就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血流得管道—血管》中得“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得流动”就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
该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得地位。
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既复习了显微镜得使用,熟练了显微镜得正确操作,又可以尝试区分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得情况,从而使学生获取有关血管与血流得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
因此,我得教学设计思路如下:1、课前让学生复习显微镜得使用,避免学生因显微镜使用不当无法进行观察以及造成实验器材损坏。
2、在教学过程中,为避免学生全把注意力放在小鱼上,先通过观瞧实验视频了解实验过程,并让学生思考、讨论各实验步骤得意义,再进行分组实验,这样才能减少实验耗时,确保小鱼成活。
我在实验过程中多巡堂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实验结束组织学生来提问、讨论、归纳、小结得出各种血管得结构特点与血液在各血管内流动情况得结论。
六、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复习显微镜得操作,预习实验内容。
2、教师准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得流动实验得材料用具,准备尾鳍色素较少、生命力较强得泥鳅。
上课、实验报告单。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堂导入人体在进行生命活动时所需得营养物质、氧以及产生得废物都要靠血液运输,假如我们把起输运作用得血液比作汽车,那么血管就就是血液行驶得公路,公路分等级,血管也可以根据结构与血流特点进行分类。
提出问题:血管可以分为哪几类学生回答: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蒙山县湄江中学陈全贵一、教学目标:1、观察血液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分辨血管的种类、结构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
三、教学难点:观察血液在毛细血管内的通过方式。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类比法五、教学设计思路:这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中的“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
该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既复习了显微镜的使用,熟练了显微镜的正确操作,又可以尝试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从而使学生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1、课前让学生复习显微镜的使用,避免学生因显微镜使用不当无法进行观察以及造成实验器材损坏。
2、在教学过程中,为避免学生全把注意力放在小鱼上,先通过观看实验视频了解实验过程,并让学生思考、讨论各实验步骤的意义,再进行分组实验,这样才能减少实验耗时,确保小鱼成活。
我在实验过程中多巡堂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实验结束组织学生来提问、讨论、归纳、小结得出各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血液在各血管内流动情况的结论。
六、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复习显微镜的操作,预习实验内容。
2、教师准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的材料用具,准备尾鳍色素较少、生命力较强的泥鳅。
上课PPT、实验报告单。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堂导入人体在进行生命活动时所需的营养物质、氧以及产生的废物都要靠血液运输,假如我们把起输运作用的血液比作汽车,那么血管就是血液行驶的公路,公路分等级,血管也可以根据结构和血流特点进行分类。
提出问题:血管可以分为哪几类学生回答: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实验课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教学设计
实验课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学习目标:1、巩固显微镜使用技能,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观察小鱼尾鳍中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3、尝试分辨血管类型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4、培养合作意识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学习过程:情境引入血液在我们体内不停地流动,你想亲眼看一看是如何流动的吗?今天让我们用显微镜来观察一下吧!实验探究、自主学习要求:在实验中互帮互助,遇到问题,可讨论解决,解决不了向组长或老师请教。
检查材料用具: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湿棉花。
实验:一、准备:显微镜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用手转动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③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镜,使其朝向光源,镜内出现视野时,视为对光成功。
二、探究观察:注意事项:(1)观察过程中,要善待小鱼,应时常向包鱼的棉花上滴水,保持湿润。
实验后,将小鱼放归原来的生活环境。
(2)显微镜下的像与实物是倒像关系。
当你想把像向一个方向移动时,玻片要向相反方向移动。
观察步骤:1.将小鱼捞出平放在培养皿中,用湿棉花包住小鱼头部和躯干部,保持鱼体湿润,露出头部和尾鳍,2.待鱼安定后,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3.用低倍显微镜镜观察:①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时停止。
②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右眼应同时睁着),并转动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如果不清楚,可调节螺旋,直至清楚为止。
4、观察并记录鱼鳍血管中血液流动情况。
①、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②、根据血流方向观察逐渐分支的血管和逐渐汇合的血管。
三、小组讨论:1.在粗细不同的血管中,血液流动的速度是否相同?2.你能观察到几种不同的血管?四、谈谈你的收获五、课堂达标:1、思考:观察前,需用湿棉花把小鱼头部的和躯干部裹起来,并露出尾部,原因是什么?2、右图表示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箭头表示血流的方向),据此判断:①所示的血管是②所示的血管是,③所示的血管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教学设计
——蒙山县湄江中学陈全贵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血液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内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3、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分辨血管的种类、结构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
三、教学难点:
观察血液在毛细血管内的通过方式。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类比法
五、教学设计思路:
这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中的“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
该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既复习了显微镜的使用,熟练了显微镜的正确操作,又可以尝试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从而使学生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1、课前让学生复习显微镜的使用,避免学生因显微镜使用不当无法进行观察以及造成实验器材损坏。
2、在教学过程中,为避免学生全把注意力放在小鱼上,先通过观看实验视频了解实验过程,并让学生思考、讨论各实验步骤的意义,再进行分组实验,这样才能减少实验耗时,确保小鱼成活。
我在实验过程中多巡堂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实验结束组织学生来提问、讨论、归纳、小结得出各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血液在各血管内流动情况的结论。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复习显微镜的操作,预习实验内容。
2、教师准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的材料用具,准备尾鳍色素较少、生命力较强的泥鳅。
上课PPT、实验报告单。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堂导入
人体在进行生命活动时所需的营养物质、氧以及产生的废物都要靠血液运输,假如我们把起输运作用的血液比作汽车,那么血管就是血液行驶的公路,公路分等级,血管也可以根据结构和血流特点进行分类。
提出问题:血管可以分为哪几类
学生回答: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设疑导入:那么这三种血管的结构有哪些特点?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又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通过探究实验来寻找答案。
(二)观看实验视频,了解实验步骤并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小鱼有什么要求?
2、为什么要用浸湿的纱布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
3、盖上盖波片有什么作用?
4、实验结束后要处理小鱼?
小结:实验步骤
1、参照教材和实验视频中的方法步骤包裹和安放小鱼;
2、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中血液流动情况(强调使用低倍物镜);
3、区别不同粗细的血管中血液流动速度;
4、按要求整理好实验用具。
(三)学生进行实验
1、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并相互评价、及时纠正错误。
2、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对学生的每一个操作步骤进行检查和纠正,逐一过关。
(四)学生实验观察后进行小结
1、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分别有什么结构特点?
2、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五)课堂小结
1、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总结和回顾
3、教师指导学生收拾实验器材,然后下课。
八、实验报告单设计(见第3页)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二、实验材料用具
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纱布、盖波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