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岩崩塌稳定分析评价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是指岩石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变形、水文地质及自然力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崩塌、坍塌等失稳现象,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的地质现象。
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是预防和减少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分析和防治措施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分析1.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的基础。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实验,获取崩塌危岩体的地质数据,如岩石的性质、岩体的构造、节理系统、断裂体等。
同时,还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环境调查,如地表水的排水情况、降雨量、地下水位等因素。
2.力学参数测定:力学参数是评价崩塌危岩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通过采集样品进行力学试验,测定岩石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剪切强度等力学参数,并结合岩体的节理角、节理间距等因素,综合评估岩体的稳定性。
3.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一种常用的崩塌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岩体模型、应力分析模型和破裂模型,利用相应的软件进行模拟,模拟岩体的失稳过程及其影响范围,预测崩塌危险性。
1.加固措施:加固措施是稳定崩塌危岩体的关键手段。
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固、喷射混凝土加固、锚索加固等方式,对崩塌危岩体进行加固设计和施工,提高岩体的抗震抗滑能力,延缓崩塌的发生。
2.排水措施:排水措施是减少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有效手段。
通过排水系统,及时将降雨水分和地下水排出,保持岩体的稳定性。
可以采用水平排水和垂直排水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水方案。
3.监测预警:监测预警是及时发现崩塌危岩体的变形和失稳状态的重要手段。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卫星监测、地质雷达等,对崩塌危岩体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风险。
4.人工措施:人工措施是预防和减少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搭建坡面桩支撑、设置护岩网、挂绳索网、铺设钢筋网等方式,对岩体进行人工加固,防止岩体的破坏和崩塌。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稳定性分析是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分析岩体的力学性质和外力作用情况,评估岩体的稳定性。
稳定性分析常用的方法有解析法、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法。
解析法是通过分析岩体内部应力和变形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其稳定性。
例如,通过应力和位移边界条件,可以推导出对应的稳定性方程,进而求解岩体的稳定状态。
这种方法适用于岩体较简单的情况,但实际工程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力学问题,因此其应用范围有限。
试验法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模拟分析岩体的破坏过程和稳定性变化。
例如,可以通过室内试验或者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岩体进行加载、变形、破裂等测试,进而确定其稳定性。
试验法能够为稳定性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但其局限性在于试验成本高、周期长,且试验结果受试验条件的限制。
数值模拟法是通过数值计算的方式,在计算机上建立岩体的数学模型,模拟岩体的应力、变形和稳定性变化。
数值模拟法主要包括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岩体的复杂力学行为,对于评估岩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防治措施研究是为了减少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保护环境和社会稳定。
针对不同的灾害区域和岩体特性,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一方面,可以通过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了解岩体的变形变化,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危险区域的监测和监控,实时监测岩体的变形与位移,及时采取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对岩体进行稳定治理。
例如,通过加固岩体的方法,包括钻孔注浆、爆破压裂、锚杆加固等,增强岩体的承载能力和抗滑能力,提高其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采取生态措施,如植被恢复、防护林带的建设等,通过保护和恢复植被,增加地表抗滑能力,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是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重要工作。
通过稳定性分析,可以了解危岩体的稳定性状况,评估崩塌的危险性。
新疆伊吾县崩塌灾害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新疆伊吾县崩塌灾害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作者:孙弋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7年第04期本文以新疆伊吾县北侧的崩塌地质灾害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掌握灾害发生的机理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准确评价,在实习中通过对该地区崩塌易发区的详细勘察和测量,总结其灾害发育特征,并收集研究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多种影响因素的资料,对各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了危岩体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并提出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治理方案。
给条件相似地区崩塌灾害的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方法。
前言(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新疆伊吾县北侧常年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生命和经济的损失,为了给灾害防治工程提供设计和施工的科学依据,本文在通过实地勘察,收集各种防治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崩塌灾害形成机制及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崩塌区稳定性进行评价及分析,并且提出相关的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对伊吾县崩塌勘查区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有直接意义,给条件相似地区崩塌灾害的研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二)防治区概况伊吾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天山东部北麓,伊吾县地势西部高东部低,南北倾斜,县域地处高寒。
勘查区位于伊吾县县城北侧中山区,与斜坡地质灾害相关的区域地貌类型主要为构造侵蚀—剥蚀中山地貌。
伊吾县县城北侧中山区主要地质灾害为崩塌地质灾害,崩塌灾害广泛分布于伊吾县县城北侧的山体,通过多种工作手段对区内崩塌地质灾害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针对该地区崩塌点性质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三)防治区危害对象及等级伊吾县县城北侧中山区的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伊吾县县城北侧的山体,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经过实地勘查与分析,勘查区发生了20处以滑移式崩塌类型为主的崩塌灾害,其中2处为中型崩塌,其余18处均为小型崩塌。
一、研究区环境地质背景根据本次勘查成果,勘查区山体海拔为1725-2056m,地形高差较大,最大高差在330m左右,勘查区环城路北侧山体呈陡崖、陡坡状,陡崖(坡)面长约3km,一般高差20—200m不等,山体坡度在50-80°左右,岩体结构面发育,主要发育有三组节理裂隙,深部岩体结构面主要以构造裂隙为主,表层岩体风化破碎较严重,主要以风化裂隙为主。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 作者:
———————————————————————————————— 日期:
ﻩ
附件2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1、WY-01危岩体稳定性定量评价
1计算模型
从工程防治的角度按照危岩失稳类型进行分类,可将危岩概化分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3类。WY-01危岩体为滑移式危岩;其软弱结构面倾向山外,上覆盖体后缘裂隙与软弱结构面贯通,在动水压力、地震和自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前滑移变形,形成滑移式危岩,其模式见图(图3-1)。
图3-3 危岩崩塌破坏运动图示
根据落石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两种状态:启动阶段、运动阶段。
1启动阶段
滑移(错断)式危岩体附着于母岩上,以一定角度的裂隙面相接,在危岩体自重和地表水渗入裂隙等因素的作用下,裂隙面锁固部位被贯通,危岩体沿母岩(或基岩)发生剪切滑移破坏。如图3-4所示。
图3-4滑移式破坏初始运动状态
WY-01
滑移式
1.65
1.37
1.36
1.13
未贯通
1.39
1.14
1.18
0.94
后缘切割面贯通40%,暴雨时完全充水
1.33
1.09
1.13
0.பைடு நூலகம்0
后缘切割面贯通50%,暴雨时完全充水
1.38
1.12
1.17
0.93
后缘切割面贯通60%,暴雨时完全充水
1.21
0.98
1.03
0.81
后缘切割面贯通70%,暴雨时完全充水
1.15
0.93
0.98
0.77
后缘切割面贯通80%,暴雨时完全充水
探究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探究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崩塌危岩体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危害性的岩体,在地下水、工程施工、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可能发生崩塌或滑动的岩体。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对于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及时发现和评估岩体稳定性的危险性,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的目的及意义1. 目的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该岩体的结构、工程地质特征和稳定性,确定危险性等级,预测可能发生的崩塌或滑动形式,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 意义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的意义在于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灾害隐患,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
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对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同时为工程施工提供安全的环境。
二、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的方法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1.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通过对岩体的地质构造、岩性、节理、裂隙、地下水等进行观测和分析,结合岩体体积、倾向、坡度、地震烈度等因素,判断岩体的稳定性程度。
2.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测量和实验分析,利用力学和数学方法,计算和评估岩体的稳定性,包括岩体的受力特性、变形特性、破坏特性等。
1. 地质构造分析地质构造的分析主要包括岩体的岩层倾向、节理分布、裂隙结构等,通过观测和测量获得数据,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2.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包括岩石的岩性、强度、稠度、滑动面性质等参数的测定和分析。
3. 岩体稳定性分析岩体稳定性分析是根据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地下水、工程施工、地震等外力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研究岩体的稳定性和脆性破坏性。
4. 危岩体评价通过对岩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划分危岩体的等级,预测可能的危险性,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四、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的案例分析以某地区的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为例,通过现场勘察和实验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1. 地质构造分析该地区岩体的节理发育,裂隙众多,且存在多个节理面交汇,易形成滑动面。
危岩的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措施探讨——以长寿区凤城危岩为例
危岩的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措施探讨——以长寿区凤城危岩为例摘要:危岩崩塌作为一种主要的山地灾害,危岩崩塌严重威胁着我国山区居民生命财产、城镇建设、矿山及交通运输安全。
本文通过长寿区凤城危岩治理工程为例,对发生危岩崩塌的地质环境条件、危岩破坏模式、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措施选择进行了探讨,对类似危岩治理工程设计及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危岩破坏模式稳定性评价治理措施1引言危岩是由多组岩体结构面切割并位于陡崖或陡坡上的稳定性较差的岩石块体组合,是产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初始物质条件。
危岩崩塌具有突发、快速、强致灾等特性。
作为一种主要的山地灾害,危岩崩塌严重威胁着我国山区居民生命财产、城镇建设、矿山及交通运输安全。
因此对危岩的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措施的选择的研究是很必要的。
本文通过长寿区凤城危岩为例,对危岩的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2危岩区地质环境概况2.1 地形地貌工程区区域上属四川盆地东南部丘陵~低山区斜坡地带,地形受构造控制明显,山岭走向与构造形迹展布方向一致。
凤城危岩位于桃花溪北岸谷坡,分布两层陡崖合计长4.8km,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桃花溪),标高164.97~356.06m,相对高差191.09m。
为呈近南北走向的河谷岸坡地貌。
2.2地层岩性危岩区区出露的地层由新至老分别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Q4el+dl)、崩坡积层(Q4c+dl)、冲洪积层(Q4al+pl)、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地层。
组成危岩体岩性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的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及灰~灰白色砂岩。
2.3地质构造危岩区地质构造位处于梁平向斜近核部附近的南东翼,危岩区地质构造处于梁平向斜近核部的南东翼,岩层产状325~340°∠5~12°,单斜产出,危岩带岩体裂隙普遍发育,区内岩体发育的优势裂隙主要有以下几组:倾向60°~90°倾角70°~75°;倾向90°~110°倾角68°~70°;倾向150°~180°倾角58°~80°;倾向230°~250°倾角47°~58°;2.4水文地质条件区内斜坡岩土层具双层结构,形成以双层为主体的斜坡水文结构特点,即上部坡体结构松散岩类孔隙水和下部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危岩稳定性分析及崩塌落石计算
灰 岩 . 4
l _ 8
5 l
4 8
3 0
2 0
2 5
l 5
3 . 2
2 . 2 . 2计算 工况 工 况一 ( 天 然工 况 ) : 自重 ( 天然 状态 ) ;
工况二 ( 暴雨工况 ) :自重 ( 饱和状态 ) ; 工况三 ( 天然 + 地震工况 ) :自 重 ( 天然状态 )+ 地震力 。 2 . 2 . 3 计算公式 滑移式危岩按下面公式一进行计算 :
2 0 1 6 年 1 2月第 3 6卷第 4期
四川 地质 学报
V o 1 . 3 6 N o . 4 D e c . ,2 0 1 6
危岩稳定性 分析 及崩 塌落石计算
许 可
(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 限公 司,成都 6 1 0 0 2 3)
摘 要 :随着我 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公路 、铁路等 工程 的兴建,崩塌 灾害 日益显著 。危岩稳 定性 分析及崩塌 落石计算的准确性 ,对防治工程设计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 工程 实例 ,对危岩进行稳 定性分析 并对崩塌 落 石进 行计算 ,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 关键 词:崩塌 ;落石 ;稳定性 ;计算 中 图分 类 号 :P 6 4 2 . 2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9 5( 2 0 1 6) 0 4 - 0 6 0 9 - 0 4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I 2 - 2 5
作 者简 介 :许可 ( 1 9 8 3 一) ,男 , 四川 成都 人 ,工程 师 ,长 期从事 岩土 工程 勘察 、设 计 工作
危岩稳定性分析及崩塌落石计算
2 危岩稳定性分析
探究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探究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崩塌危岩体是指由于地质、地形、气候等多种不利因素,已有一定形变或受力状态不良的岩体,存在发生破坏和崩塌的危险。
对于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评价,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岩体工程地质勘察
岩体工程地质勘察是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岩体结构、岩体裂隙、岩体构造、岩质性质、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因素的详细勘察和记录。
通过岩体工程地质勘察,可以初步确定危岩体的稳定性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的稳定性评价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二、岩体力学性质试验
岩体力学性质试验是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主要包括岩样采集、物理力学试验、水力力学试验、原位监测等多个方面。
这些试验可以了解岩体的强度、稳定性、变形特征、裂隙发育等情况,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及综合评判,可以初步判断危岩体的稳定性。
三、数值模拟分析
数值模拟分析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危岩体整体受力特性和变形情况的方法,可以更加深入的探究危岩体的稳定性。
数值模拟分析可以通过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等方式进行,实现岩体的力学、水文和水力力学相互耦合的模拟。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可以准确计算出危岩体的稳定性系数,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究。
岩体工程地质勘察、岩体力学性质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是稳定性评价的主要内容,通过将它们有机结合,丰富多样的数据得以综合分析和判断,为地质工程稳定性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千家岩崩塌(危岩)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千家岩崩塌(危岩)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摘要:崩塌是斜坡灾害的一种形式,千家岩崩塌(危岩)体在地震、降雨的影响下产生变形破坏,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查明千家岩崩塌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千家岩崩塌的变形机制及变形趋势,通过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为崩塌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崩塌;基本特征;变形机制;稳定性分析一、千家岩崩塌(危岩)体基本特征千家岩崩塌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市龙池镇栗坪社区,崩塌体发育于龙溪河左岸斜坡上,位于不稳定斜坡下部基岩出露处。
根据本次地面调查,崩塌体后缘有裂缝,根据崩塌体的相对位置、结构组成及崩落方向,将整个区域分为崩塌区以及堆积区。
图1 崩塌BT1全貌照片(1)崩塌区崩塌堆积区地形坡度约38-54°,危岩体岩层产状136°∠68°,与坡面倾向相反,为一反向坡,岩性主要为石炭系(C)灰岩,泥质灰岩,风化、卸荷裂隙发育。
崩塌区长约40m,宽约50m,厚约2-3m,体积6000m3,为一小型岩质崩塌,主崩方向为332°。
(2)堆积区崩塌堆积体长约26m,宽约40m,厚约2-5m,体积3800m3。
崩塌堆积物沿斜坡分布,北东部基岩崩落的大块石分散于斜坡中下部,部分块石滚落至下部机耕道外部,堆积区坡度在20°-35°之间。
崩塌堆积体顺坡堆积形成倒石锥,堆积体结构松散。
由于堆积体位斜坡平台后缘,未见滚落和滑动现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二、崩塌(危岩)体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经野外实地调查,该崩塌最早出现于5.12地震。
2010年8月,该崩塌在强降雨条件下发生局部垮塌,崩塌方量约260m3,2013年7月9日,受强降雨影响,发生垮塌,方量约320m3。
本次崩塌发生于2017年8月28日强降雨条件下,崩塌体顶部基岩崩落,沿斜坡堆积在斜坡中下部。
岩层产状与坡面倾向相反,崩塌堆积体目前处于整体基本稳定状态。
崩塌后缘右侧为强风化基岩,风化裂隙发育,裂缝一般宽约2-5cm。
浅谈危岩体-崩塌形成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城市地理082地理研究·GEOGRAPHY浅谈危岩体-崩塌形成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樊兴朝(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四川 德阳 618000)摘要:危岩体-崩塌形成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是危岩、崩塌勘查的核心任务,也是危岩、崩塌防治工程设计的基础和依据,因此,本文以工程案例为基础资料对上述两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工作体会。
关键词:形成机制;稳定性;危岩体;崩塌引言:参考国内相关文献[1][2][3][4],可以给出崩塌和危岩体的定义,地质体在重力作用或其它外力作用下,从高陡坡突然加速崩落、滚落或跳跃的现象叫做崩塌,崩塌具有明显的拉断或倾覆特征,崩塌引起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损失称为崩塌灾害;危岩体是被多组结构面切割分离,稳定性差,可能以倾倒、坠落或塌滑等形式崩塌的地质体。
从上述定义可知,崩塌是一种外动力地质作用,是地质体破坏的一种形式,而危岩体则是一种地质体,是崩塌发生的物质基础。
危岩体-崩塌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崩塌的发生都要经历长时间的危岩体的孕育过程。
危岩、崩塌勘查的首要任务是危岩体的稳定性评价,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定性分析居于主导地位,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危岩体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质体,崩塌是一种地质作用,要想科学的预测危岩体可能发生的崩塌模式,对其稳定性作出科学的评价,就必须对危岩体-崩塌的发展演变过程、形成条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即危岩体-崩塌形成机制分析。
本文以笔者参与的四川省屏山县屏山镇大桥村黄金组危岩排危除险实施方案编制项目为例,对危岩体-崩塌形成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谈一点自己的工作体会。
1.概述黄金组危岩于20世纪80年代发生过崩塌,最大的落石体积约13m3,落石曾将1户村民房屋毁坏,主要威胁其下方18户村民共76口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防治。
2.危岩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黄金组危岩位于屏山县西南方向直距约5km 处,行政区划隶属四川省屏山县屏山镇大桥村黄金组;地处四川东部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7.5℃,多年平均降水量911.7mm,属岷江水系,地表水系不发育。
崩塌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价方法
• 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积在 坡脚的堆积物称为崩积物,也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5
• 落石 6
1、崩塌的形成条件
岩土类型:一般而言,各类岩、土都可以形成崩塌,但不 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
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面、岩层界面、断 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母体 (山体)的边界条件。
21
坠落型 倾角大于80° 顶部为主控面,近
水平,扩展贯通 失稳坠落
22
23
崩塌的渐进性 24
25
26
危岩--高陡斜坡产生了拉裂、松动变形并随时可能发 生破坏,向坡下运动的岩体。
27
二、崩塌调查方法
1、基本要求
• 根据调查分级和工作精度,崩塌调查应按调查、测绘和勘 查等3个层次进行。重点对可能产生崩塌的危岩体和高陡斜 坡进行调查。
36
三、崩塌评价方法
➢崩塌稳定性评价较为复杂,宜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互相 验证; ➢须考虑暴雨时后部陡倾切割裂缝的静水压力和下部缓倾软垫 面的地下水扬压力。 ➢在进行危岩稳定性计算之前,应根据危岩范围、规模、地质 条件,危岩破坏模式及已经出现的变形破坏迹象,采用地质类 比法对危岩的稳定性作出定性判断。
1、崩塌稳定性的宏观判断标准
(1)地貌标志 斜坡坡面形态在纵剖面上可分为直线坡、凹形坡和凸形坡,
在总坡度相同的情况下,斜坡稳定性顺序为凹形坡>直线坡> 凸形坡,即上陡下缓的凹形坡最不稳定。此外陡崖处的岩屋 地貌常发育有不稳定崩塌体。 (2)植物标志 崩塌体斜坡草木丛生,树木高大直立,坡体后缘壁长满了草 木,则该崩塌较稳定,反之崩塌体斜坡草木不多,坡体后缘 壁草木少,则该崩塌不稳定。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附件2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1、WY-01危岩体稳定性定量评价1 计算模型从工程防治的角度按照危岩失稳类型进行分类,可将危岩概化分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3 类。
WY-01危岩体为滑移式危岩;其软弱结构面倾向山外,上覆盖体后缘裂隙与软弱结构面贯通,在动水压力、地震和自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前滑移变形,形成滑移式危岩,其模式见图(图3-1)。
图3-1 滑移式危岩示意图图3-2 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有陡倾裂隙)2计算公式①后缘有陡倾裂隙、滑面缓倾时,滑移式危岩稳定性按下式计算:(cos sin sin )sin cos cos W Q V V tg c lK W Q V θθθφθθθ---+⋅=++221ww h V γ=式中:V ——裂隙水压力(kN/m),;wh ——裂隙充水高度(m),取裂隙深度的1/3。
w γ——取10kN/m 。
Q ——地震力(kN/m),按公式e Q W ξ=⨯确定,式中地震水平作用系数七级烈度地区e ξ取0.075;K ——危岩稳定性系数;c ——后缘裂隙粘聚力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取岩石粘聚力标准值的0.4倍;φ——后缘裂隙内摩擦角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取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的0.95倍;θ——软弱结构面倾角(°),外倾取正,内倾取负;W ——危岩体自重(kN/m3)。
3 危岩稳定性计算结果根据危岩结构特征和形态特征,②区危岩破坏模式主要为滑移式。
(1)计算参数:崩塌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崩坡积物和石炭系太原组,根据附近工程岩体参数与工程类比得出物理力学参数见表:表3-2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表注:由于坡表白云岩、灰岩多为强~弱风化强卸荷岩体,其参数均参考类比相似强~弱风化强卸荷岩体参数。
坠落式、倾倒式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评价
(3)地 质 构 造 。据 区域 地 质 资 料 .位 于 贵 阳 向 斜 轴 部 北 端 东 侧 .图 云 关 断 层 的 断 裂 构 造 带 上 受 地 质 构 造 影 响 .区 内 岩 体 节 理 裂 隙 发 育 。主 要 发 育 有 3组 节 理 ,分 别 为 250o<80o、 210 ̄<43o、145 ̄<48 ̄.呈 开 口状 ,部 分 裂 隙 有 粘 土 充 填 。
4.1 定 ·眭分 析
岩 体 被 结 构 面 切 割 后 已经 形 成 不 稳 定 块 体 .由 于 地 形 坡
度 较 陡 .加 上 岩 体 中应 力 释 放 导 致 结 构 面 上பைடு நூலகம்的剪 应 力 超 过 其
自身 抗 剪 强 度 时 .控 崩 结 构 面 瞬 间 被 贯 通 迅 速 发 生 坠 落 、崩
塌 。通 过 对 危 岩 的 详 细 调 查 .结 合 基 岩 节 理 裂 隙 发 育 程 度 、危
岩 破 坏 模 式 及 已经 出 现 的变 形 破 坏 迹 象 .采 用 地 质 类 比法 对
成 了可 能 失 稳 的崩 塌 体 局 部 危 岩 体 外 倾 结 构 面 较 发 育 。形
成 了块 状 悬 挂 的岩 体 .且 这 类 岩 体 与母 岩 接 触 处 发 育 垂 直 向
的 节 理 裂 隙 。部 分 贯 通 。可 导 致 危 岩 体 坠 落 式 崩 塌 。部 分 危 岩
体 所 在 斜 坡 坡 度 较 陡 .底 部 基 座 连 接 部 分 稳 定 性 差 .为 这 类
危岩稳定状态评价方法
危岩稳定状态评价方法姚国专1,2,蔡德钩2,3,闫宏业2,3,陈锋2,3,张千里2,3【摘要】摘要:危岩崩塌是铁路和公路沿线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
本文从危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危岩状态评估及危岩落石整治四个方面对危岩稳定状态评价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分析了人工观测、应力应变监测、电磁场差异探测和激光扫描等方法在危岩稳定状态评价中的应用,指出由于受仪器精度、测量方法和测试条件限制,危岩稳定状态测试评估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介绍了基于振动特性的危岩稳定状态评价新方法,指出非接触式检测危岩稳定状态技术在铁路、公路交通中的应用前景。
【期刊名称】铁道建筑【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6【关键词】危岩稳定性测试技术评价方法危岩是指位于陡崖或陡坡上被岩体结构面切割,在地表风化、重力、地震、水体等诱发因素作用下处于不稳定、欠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的岩体,广义的危岩包括崩塌、落石和危岩体等。
危岩崩塌是一种全球性的山地地质灾害,具有突发、快速、强致灾等特性,危岩崩塌和滚落严重威胁着山区居民生命财产、城镇建设、交通运输等安全。
我国是一个危岩灾害频繁发育的国家,危岩灾害集中分布在15个地区,累计173万km2,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8% ,横断山区、三峡库区、天山山区、云贵高原周边地区等是危岩集中分布的地区,我国每年产生的危岩崩塌灾害达8 000次以上,造成上百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1]。
1 危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危岩体发育是内、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在条件主要包括岩性、岩体结构和地形地貌,外部条件包括水体因素、风化因素、地震因素、植被因素、人类活动中开挖、爆破等。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是危岩体形成的物质基础,降雨和地下水的影响,地震的影响及风化作用等对危岩体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
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还分析了其它因素,如底部大规模采空和热应力的交变作用对危岩体形成的影响,指出底部大规模采空是某些危岩体形成的主要原因,热应力的交变作用是危岩体形成的重要因素[3]。
探究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探究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是指对岩体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其在自然力作用下是
否存在崩塌危险以及崩塌的可能性和程度的一种方法。
崩塌危岩体的评价是岩体工程稳定
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为危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的基本思路是综合考虑岩体岩性、结构、节理、断裂、地下水位、坡度等相关因素,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评估岩体的稳定性。
其具体步
骤如下:
1. 收集岩体相关资料:包括岩石性质、构造节理、地质地貌、地下水位等相关信息,为后续评价提供参考。
2. 选择评价方法:根据岩体的特点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
常用的评价
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
3. 定性评价:根据岩体的岩性、构造节理、地貌地质等特点,进行岩体稳定性的初
步评估,评估结果为“稳定”、“可能不稳定”、“不稳定”等。
4. 定量评价:对评价结果为“可能不稳定”、“不稳定”的岩体,进行进一步的定
量评价。
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包括稳定系数法、单元法、衰减法等。
5. 分析评价结果:根据定量评价的结果,对岩体的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根
据岩体的崩塌危险性,确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监测措施。
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岩体的岩性和节理。
岩性是指岩石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包括岩石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断裂韧度等。
节理是
指岩石中存在的裂缝或断层,在岩体稳定性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节理的特性包括节理的
数量、长度、间距、倾角、面状度等。
探究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探究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是指对岩体的崩塌危险程度进行定量评估的过程。
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是岩体工程稳定性评价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用于评估在工程建设中存在崩塌危险的岩体,以确定相应的危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包括岩体的岩性、强度、韧性、脆性等方面的评价。
这些物理力学性质对于岩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通过实验和野外观测来获得。
4.岩体变形与破坏特征评价:通过观测与监测岩体的变形与破坏特征,并对其进行判断与评价。
这些评价结果可以用来确定岩体的临界状态和潜在崩塌风险。
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是根据经验或者判断来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判断岩体的稳定性指标和运动模式来进行评价。
定量评价是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进行评价,通常采用稳定性分析方法,如平衡法、等效连续体法和离散元法等。
在进行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时,需要收集岩体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并进行现场勘察与观测,对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评价,确定岩体的稳定性状况和危险等级,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建议。
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是岩体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依据,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进行。
贵阳市南明区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调查与稳定性分析评价
贵阳市南明区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调查与稳定性分析评价作者:董吉刘华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3期[关键词]崩塌;危岩体;稳定性分析;工程治理 1.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基本概况贵阳市南明区处于喀斯特地貌典型区,具有地层岩溶发育、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等基本特征,为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上贵阳市南明区为贵州省府所在地,为核心城市区域,人口密集,建筑物大多依山甚至傍山而建,崩塌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危害程度大,社会影响大,危险威胁等级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免遭损害,系统总结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调查分析评价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贵阳市南明区沙冲南路朝阳巷后山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南明区沙冲南路朝阳巷后山,周边民宅较多,建筑物密集,地理坐标为:106°41'55″E,26° 33'4″N。
调查区坡脚崩塌体前方为密集居民棚户区,居民建筑错综复杂,紧靠調查区山体[1]。
2.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调查的基本方法结合地质环境等基本特征,拟定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调查的方法为:(1)资料收集:1987年贵州省地质矿产局提交的《贵阳幅地质图1∶5万》、贵阳测绘局提供的贵阳幅1∶1万地形图、贵阳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
(2)地面调查:地面调查包括岩层产状、岩层走向、崩塌方向、地下水补给渠道、历史崩塌情况、现场崩塌危岩体的规模、稳定性等。
(3)地质灾害点调查:地质灾害点调查主要包括调查崩塌体的现状稳定性、规模尺寸及所在部位的高差以及威胁对象范围的确定。
3. 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现场调查基本内容及任务调查立足于该危岩体的综合治理,为治理设计提供基础的地质依据,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方案,确保崩塌点下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主要任务为:(1)查明崩塌(危岩体)的基本稳定性,主要包括历史成因、成灾因素、预判发生崩塌可能性并给出合理避让或临时安全处置建议,尽可能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2)详细查明崩塌(危岩体)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空间几何特征、体积、已有的变形破坏现象与工程地质现象;(3)查明该崩塌(危岩体)成因、稳定性及发展趋势;(4)评价该崩塌(危岩体)的稳定性和危险性及危害程度;(5)对崩塌(危岩体)提出技术可行,条件允许,便于操作的应急治理工程措施及防治方案[2]。
公路边坡崩塌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由图 2可知该处边坡共发育 3组优势结构面 。 裂隙 1 与 裂隙 2相交切割于坡面 同侧 ,倾角 ( 2 )小于坡角 ( 8 ) 7。 7。, 构成不稳定结构,易形成楔形滑移或倾倒破坏 ;裂 隙 2与裂 隙 3相交切割于坡面 同侧 ,倾角 ( o 8 )近乎水平,且远小于 坡角 ( 8 ) 7。 ,构成较不稳 定结构 ,易在扰 动条件下产生楔形
,
前缘 临空 , 度 <4 。 坡 面较 平 , 坡 5, 岸坡 植被 发育 。 岩 体结 构较 碎 ,不连 续结 构面 少 , 岩体 结构 完整 ,不连 续结 构面 少, 风 化裂 隙较 少 。 土体 无 明显变 形 无风 化 、 裂隙 发 育 。岸坡 土 堆较 岩 迹象 有不 规则 小裂 缝 。 密实 ,无 裂缝变 形 。
倾倒式崩塌 的计算模型如 图 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 出, 不稳定岩体的上下各部分和稳定岩体之间均有裂隙分开。 一
旦发生倾倒 ,将发 生转动 。在稳定性检算 时,考虑各种 可能
倾倒 式 破坏 倾倒 式破 坏
倾倒 式 破坏
B1 T B2 T
B 3 T
稳定 性较 差 稳定 性较 差
需进行稳定性分析 ,防止发生崩塌地质灾害。 该高 陡边坡岩性组成较为单一,分述如下:( )前震旦 1
系 崆岭群变质岩 ( tm ,以灰绿色 片麻岩为主 ,鳞片结构, P2 ) l 片麻状构造 ;( )第四系洪坡积层 ( l1,主要岩性为碎石 2 Qd p) 土,以全风 化的片麻岩为主要物质来源 。砾石多呈棱角状 、 粒径不均一,结构松 散,强度较低 。 该地区属亚热带大 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温 暖湿润 ,光照 充足,雨量充沛,年 平均 降雨量 为 1 3. 4 9 mm;年 平均气温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平衡方程及摩尔 —库仑准则 :
∑X i = 0 ( i = 1, 2, …, n )
(1)
∑Yi = 0 ( i = 1, 2, …, n )
(2)
Ti = f (N i , CB i ,φB i ) ( i = 1, 2, …, n)
(3)
X i = f ( Ei , CSi ,φSi ) ( i = 1, 2, …, n)
第
33卷 第 2007年 10
5期 月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Sichuan Building Science
川中危岩崩塌稳定分析评价
何建平 1, 2 , 于远忠 1
(11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 ; 21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洛阳 471003)
69
危岩体 (图 1) ,危岩体后缘发育卸荷拉张裂缝 。裂 缝自陡崖顶部向下发育至砂质泥岩尖灭 ,呈锯齿状 , 上宽下窄 ,最大宽度 20 cm ,由 2组构造裂隙及层间 裂隙在卸荷作用下拉张贯通形成 ,裂缝中粘土及碎 块石填充 ,如图 1 所示 。危岩体的后缘边界由 2 组 构造裂隙及层间裂隙在卸荷作用下拉张贯通形成的 卸荷拉张裂缝控制 ,危岩体前缘临空 ,受裂隙切割及 人工爆破影响 ,表层岩体松动破碎 ,雨季常有零星崩 塌 、落石现象 ,且坡面尚残留有 100 m3 的松动危石 , 随时有崩塌 、坠落的现象发生 ,按力学成因及应力作 用方式确定为拉裂外倾式崩塌 。这些变形活动在持 续降雨或暴雨的影响下 ,将有可能产生灾害 ,直接危 及交通安全 ,对危岩体进行稳定计算分析 ,以采取及 时可行的防治措施 ,减少灾害 。
)
secφsi ]
Qi
= sec (φbi
-
α i
+φsi + 1
-
1
R i = Csi bi secαi - U i tgφsi
Si = Csi di - PW i tgφsi
S i + 1 = Csi + 1 di + 1 - PW i + 1 tgφsi + 1
2. 5 危岩区的人类活动 危岩的形成除自然因素外 ,与修路削坡及建房
加载 、车辆荷载等较强烈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
3 变形危岩体的变形特征
危岩体主要分布于中部的公路东侧陡崖及乡村 公路陡崖 。变形体上部为一中学及水厂 ,前缘为镇 街道 。危岩体组成岩石结构性质差异较大 ,仅历时 19年 ,泥岩已风化的岩腔 017 m 高 ,最深达 114 m , 砂岩构成的危岩体与其下部悬臂梁参差不齐 ,立面 呈矩形 ,平面为折线状 。属厚层状中细粒砂岩陡崖 地形成约 80°坡度 ,岩体下的砂质泥岩 、砂泥岩差异 风化形成凹腔 。说明危岩体风化剥蚀速度强烈 ,构 造裂隙及层间裂隙在卸荷作用下拉张贯通形成拉张 裂缝 ,前缘临空 [ 4 ] 。
1 变形体危岩工程概况
变形体危岩位于川中红色丘陵地貌区 ,处居涪 江左岸 ,东高西低 ,呈折线状地形 ,相对高差 51 m。 变形体自东向西 ,自上而下总体地形从后缘至前缘 呈现为平台 —陡崖缓坡 —陡崖 —公路 —斜坡的特 征 。由于厚层状砂岩与沙质泥岩差异风化明显 ,在 陡崖下部形成凹腔 ,最大凹深达 2 m。变形区内危 岩从公路东侧陡崖上由北到南分布 Ⅰ, Ⅱ, Ⅲ共 3处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 ,其含水层为巨厚层 块状砂岩 ,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 。在乡村公路与 水厂之间的陡崖 ,在砂岩与泥岩接触面有下降泉出 露 ,泉流量 0104 L / s,且下降泉南侧有 5 ~8 m 长地 下水沿砂 、泥岩接触面呈面状浸出 ,浸泡软化 。砂质 泥岩 、公路陡崖下部砂泥岩界面附近的泥岩中 ,也有 地下水浸出现象 [ 4 ] 。
收稿日期 : 2006203221 作者简介 :何建平 (1969 - ) , 女 , 河南偃师人 ,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 岩土工程的实验与教学科研工作 。
E - ma il: hejp1348@ sina. com
图 1 危岩立面分布示意 (从左到右 Ⅰ, Ⅱ, Ⅲ危岩体 ) F ig. 1 Dangerous rock section d istr ibuting sketch map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huanzhong dangerous rock of geometry, stratified rock condition, structural and hydro geologic features,
according to mechanical p roperties , founding calculation pattern of dangerous rock of cap sizing collap sing . The paper uses the Sarma method to evaluation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f dangerous rock on nature and well2watered condition, analyzing mainly causes, some measures to reinforce and drain off water are p roposed .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duce harm in engineering p ractice.
式中 Cbi ,φb i为第 i条块底面抗剪强度指标 ; Csi ,φsi ,
(5)
式中 ai
= [ R i co sφbi
+W i sin (φbi
-
α i
)
+ Si + 1 sin (φbi
-
δ i+
1
-
α i
)
-
Si sin (φbi
-
δ i
-
α i
)
]
Pi
= Q iW i co s (φbi
-
α i
)
ei
=Q i [ co s (φbi
-
α i
+φsi + 1
-
δ i+1
的抗剪强度参数值 ,即在计算中 ,使抗剪强度参数
tgU 和 C 值分别减小到 tgU / Fs 和 C / Fs (其中 Fs 为 滑坡稳定性系数 ) ,当 Fs 值增加到等于 KC 给定的 地震动系数时值 , Fs 即为给定地震动作用下的滑坡 稳定系数 [ 2 ] 。
极限平衡状态下 ,每一条块侧面 、底面均满足下
4 Sarma稳定计算原理
假设任意形状的岩坡体 ,崩塌面作用有一水平 加速度 ,崩塌体内部产生剪切 ;崩塌体侧面各力达到 平衡和整个崩塌岩体各力和力矩也达到平衡 ,条块 底面和侧面的孔隙水压力为静水压力 。基于此 ,建 立了条块底面以及侧面的极限平衡 ,还考虑了崩塌 体后缘拉张裂隙中的水压或前缘加固处理后所产生 的阻力 ,以及地震或人为振动等动荷载对岩坡稳定 性的影响 [ 3 ] 。 4. 1 危岩体几何模型和力学模型
Key words: Sarma method; dangerous rock; collap se; stability analysis; evaluation
0 引 言
崩塌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也是交通线路上 常见的病害之一 。崩塌是岩体变形破坏的一个重要 类型 ,它的发生一般比较急剧 、短促 、猛烈和突发 ,规 模一般都较大 ,后果具有灾难性 ———产生的崩塌 、落 石会威胁行车安全 ,甚至中断交通 ,给国民经济造成 巨大损失 。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 ,对西部 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 。下面 ,仅就川中某 县近邻公路的变形体危岩崩塌现象进行探讨 。
70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第 33卷
2 变形体地区的构造环境条件
2. 1 危岩区的气象水文 危岩区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夏季雨水集中 ,分
布不均 ,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 6 ~9 月 ,占年降雨 量的 60%以上 。 2. 2 危岩地层岩性
危岩区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 (Q4del )分 布于斜坡变形区后缘台地与陡崖之间斜坡坡面及公 路外侧斜坡 。由粉质粘土夹碎块石组成 ,灰黄 、黄褐 色 ,松散 ,湿 ,可塑状 ,厚一般为 1~3 m;侏罗系上统 蓬莱镇组 ( J3P ) 地层组成 ,出露于斜坡变形区陡崖 处 ,由厚层块状中细粒砂岩与砂质 、钙质泥岩不等厚 互层 ,砂岩占 68%。 2. 3 变形体危岩地质构造及地震
摘 要 :在川中危岩体的几何形态 、地层岩状 、地质构造特征 、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根据力学特征建立了危岩的拉裂式倾 倒崩塌计算模型 。用 Sarma法在天然状态和饱水状态下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 ,找出了危岩崩塌的主要原因 ,并建议采取加固 与排水措施 ,对减少危害有较大的工程实际意义 。 关键词 :萨尔玛法 ;危岩 ;崩塌 ;稳定分析 ;评价 中图分类号 : TU45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 1933 (2007) 05 - 0069 - 04
2007 No15
何建平 ,等 :川中危岩崩塌稳定分析评价
71
4. 2 危岩稳定计算公式
当岩体在某一地震动作用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时 ,在岩体上施加一个临界水平加速度 KC ( KC 为正 时 ,方向指向坡外 , KC 为负时 ,方向指向坡内 ) 。给 定地震动系数 KC 情况下 ,滑坡稳定安全系数 Fs 按 下列过程实现 :同时降低每个条块底滑面和侧滑面
危岩区属新华厦系沉降带的川中褶皱带 ,位于 西山向斜北翼 ,岩层产状 55°∠3°,附近无断裂构造 分布 ,以宽缓褶皱为主 。岩体构造裂隙发育 ,层间裂 隙主要发育于砂泥岩界面 。砂质泥岩中网状风化裂 隙发育 ,虽裂隙细小 ,张开不明显 ,穿层性差 ,但数量 多 , 10余条 /m2 。基本抗震烈度为 6度 ,基本地震加 速度 0105 g。 2. 4 危岩区的水文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