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研究报告:品牌集合店--购物中心业态组合新去向

合集下载

购物中心内六大业态这近10年的发展概况

购物中心内六大业态这近10年的发展概况

购物中心内六大业态这近10年的发展概况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离不开零售业态,每个购物中心或商业综合体都有多种业态组成,传统的有百货、超市、餐饮、零售、休闲娱乐等五大业态,随着购物中心的发展,业态组合也开始变化,出现快时尚、儿童业态、文化主题体验等等,以前的主力业态百货、超市在购物中心的地位有所减轻,特色餐饮、快时尚、集合店、儿童业态则成为当下购物中心最青睐的业态。

以下是百货、超市、餐饮、快时尚、集合店、儿童业态六大业态的品牌近十年间的发展概况。

百货业态百货业在商业地产的黄金十年间,也经历了一个黄金发展期,在门店快速发展的同时,选址也渐渐往购物中心迁移,超市业态也一度是购物中心的标配业态之一。

但随着购物中心业态的不断演变,百货不再那么受宠,而是不断出现被购物中心清退的现象。

王府井百货中国首家大型连锁百货--王府井百货在过去十年间经历快速发展与不断优化完善。

王府井的营业额从2004年的65亿到2013年的197.89亿。

2004年进入发展高速期,当年开店4家,全国门店14家,截止2014年底全国门店30家。

黄金十年,王府井百货进入高速扩张时期以及战略布局阶段。

广百百货从2004年至今十年间新增广百百货门店13家,2007年11月22日实现上市。

2006年新开2家店,2009年新开3店。

05年进入肇庆,09年进入揭阳、茂名、惠州。

2010年开始暂缓开店。

大商集团大商集团成立于1995年,前身是大连商场。

2014年,大商集团销售突破1700亿元,280家大中型店铺遍及各地。

1998年开启全国跨地区发展之路,2003年抓住机遇继续北上,进入北京,2005年进入山东青岛,2006年进入郑州开启拓展,2007年西进四川,2010年,并购桂林微笑堂商厦,进入广西。

银泰百货1998年11月16银泰百货第一家店开业,2005年开启分店扩张,2007年门店达5家,同时在香港联交成功上市。

2007年-2012年银泰百货一直在快速拓展门店,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门店达37家。

购物中心中的业态组合与规划分析

购物中心中的业态组合与规划分析

购物中心中的业态组合与规划分析现代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与规划分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如消费者需求、市场竞争、商业模式等。

本文将从购物中心的业态定位、业态组合、规划布局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购物中心的业态定位购物中心的业态定位是指针对目标消费者群体,确定购物中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类型。

业态定位的选择应根据周边人口结构、经济水平、消费习惯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周边人口结构:购物中心的业态定位应根据周边人口结构来确定。

比如,青年人口多的地区可以考虑引入时尚休闲的业态;高收入人群多的地区可以引入高档奢侈品牌。

2.经济水平:购物中心的业态定位要与周边经济水平相匹配,以保证消费者能够接受和消费。

比如,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可以引入一些价格亲民的商店和服务业态。

3.消费习惯:购物中心的业态定位应根据周边人群的消费习惯来确定。

比如,购物中心位于商业区的可以更多地关注日常生活用品和便利性服务,而购物中心位于旅游景区的可以更多关注纪念品、特色商品等。

二、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是指购物中心内各类业态的组合方式和比例。

业态组合要根据购物中心的定位和目标消费者需求来确定,同时也要考虑市场竞争等因素。

1.主力业态与陪衬业态: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应包括主力业态和陪衬业态。

主力业态是指吸引消费者的主力项目,如百货商店、超市、专业零售等;陪衬业态是指一些通过配合主力业态来增加购物中心整体吸引力的业态,如餐饮、休闲娱乐、美容美发等。

2.补充型业态与互补型业态: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还应合理安排补充型业态和互补型业态。

补充型业态是指与购物相关的其他业态,如停车场、货物配送中心等;互补型业态是指与购物不直接相关但能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业态,如银行、医疗保健、儿童游乐场等。

三、购物中心的规划布局购物中心的规划布局是指购物中心内各个业态的位置安排和空间规划。

规划布局应结合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和目标消费者需求来考虑。

购物中心现状及前景分析

购物中心现状及前景分析

购物中心现状及前景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成为购物中心发展的重要趋势。

购物中心可以通过搭建自己的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并与线下实体店形成互动和互补。

购物中心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个性化的消费体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购物中心是现代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购物和娱乐体验,也为商家提供了一个优质的销售平台。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购物中心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商业环境。

购物中心的发展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商品的买卖,消费者对于购物的目的也从单纯的购买转变为享受购物过程和体验。

购物中心可以通过举办主题活动、打造特色场景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体验,吸引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在购物中心内。

购物中心不仅是一个购物场所,也是一个社交场所。

消费者可以与朋友、家人一起来购物中心购物、用餐或休闲。

购物中心还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和展览,吸引人们前来参与,促进社交交流和文化交流。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购物中心可行性(一)市场需求分析1、消费观念的转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人们对于购物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更多地追求品质、体验和娱乐性。

购物中心作为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设施,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2、城市人口结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尤其是中产阶级的数量逐渐增加,他们具有相对较高的消费能力,并且更加注重个性化和舒适性的消费。

购物中心的出现能够满足这部分人群的需求。

3、消费模式的改变:传统的购物方式逐渐受到线上购物的冲击,但是线上购物无法提供实体店面的体验感和社交交流的机会。

购物中心通过提供实体店面、亲密的购物环境以及丰富多样的购物体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线下购物。

大悦城商业研究报告(一)2024

大悦城商业研究报告(一)2024

大悦城商业研究报告(一)引言概述本文将对大悦城商业进行研究和分析。

大悦城商业是一家领先的综合性商业企业,通过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提供优质的商业服务,以及整合多元化的业态,提供便利和多样性的消费体验。

本报告将从市场规模、品牌定位、商场布局、业态组合和商业运营五个大点展开阐述。

市场规模1. 大悦城商业的规模庞大,拥有多个分支和门店。

2. 其部门遍布不同地区和城市,对当地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3. 大悦城商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竞争优势明显。

4. 其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有望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品牌定位1. 大悦城商业注重打造高端品牌形象,塑造独特的商业氛围。

2. 所引进的品牌多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以保证其商业品质和知名度。

3. 大悦城商业不断升级品牌形象,提供优质的购物、娱乐和餐饮体验。

4. 其品牌定位凸显了高品质、时尚和多样性。

商场布局1. 大悦城商业的商场布局经过精心设计和规划,注重空间利用和交通便利性。

2. 不同业态的商家被合理地布置在商场中,以最大程度吸引顾客。

3. 商场内商家定位明确,商业区域划分清晰,便于顾客找到所需业务。

4. 大悦城商业注重创新,不断提升商场布局,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业态组合1. 大悦城商业通过整合多元化的业态,实现商业多样性。

2. 商场内包括购物中心、娱乐设施、餐饮区域等多个业态,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购物体验。

3. 在业态组合上兼顾国内外优质品牌和本土特色商家。

4. 通过深入了解顾客需求,精心选择和整合不同业态,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商业运营1. 大悦城商业运营高效,确保商业模式的顺利运转。

2. 商场内拥有专业的管理团队,提供优质的商业服务。

3. 大悦城商业注重市场营销,不断推出营销活动和促销策略,吸引顾客。

4. 商业运营力求创新和优化,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总结综上所述,大悦城商业作为一家领先的综合性商业企业,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品牌定位的精准、商场布局的巧妙、业态组合的多样和商业运营的高效,成功打造了一个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购物中心。

大悦城商业研究报告(二)2024

大悦城商业研究报告(二)2024

大悦城商业研究报告(二)引言:本文是对大悦城商业的研究报告的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大悦城商业的运营模式、市场定位、业态布局、品牌力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剖析大悦城商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正文:一、运营模式大悦城商业以多业态运营模式为核心,通过引入多种业态如购物中心、餐饮娱乐、文化体验等,满足消费者全方位的需求。

其中,其独特的租赁模式和前瞻性的管理模式为大悦城商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小点1:灵活的租赁模式,包括短期租赁、临时展示和合作共赢模式。

小点2:创新的管理模式,采用统一供应链管理、共享物流资源等,提升了运营效率。

小点3:与品牌商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购物体验。

小点4: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个性化的优惠活动和会员福利,提升顾客忠诚度。

小点5:有效的市场推广,通过线上线下的整合营销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

二、市场定位大悦城商业以高端、时尚、多元为市场定位,通过不断挖掘市场需求,精准定位目标消费群体,实现了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

小点1:针对高消费能力人群,引入奢侈品牌和高端定制服务。

小点2:定期举办时尚潮流活动,吸引时尚消费者。

小点3:为年轻人群提供娱乐体验和社交平台,增加消费活力。

小点4:关注家庭消费需求,打造家居生活馆和家庭亲子活动。

小点5: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提升消费者文化品味。

三、业态布局大悦城商业通过多元业态布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商业生态圈,实现了多业态间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小点1:购物中心业态,引入国际知名品牌和本土优势品牌,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

小点2:餐饮娱乐业态,打造特色餐饮街区和娱乐设施,吸引消费者停留和消费。

小点3:文化体验业态,设立图书馆、博物馆、影院等文化场所,满足消费者对文化的需求。

小点4:健康养生业态,开设健身房、spa等,关注消费者健康生活。

小点5:科技创新业态,引入VR、AR等科技元素,提升购物和娱乐体验。

四、品牌力大悦城商业凭借其良好的品牌形象、卓越的服务和优质的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提升了品牌力和市场竞争力。

购物中心定位及业态和品牌组合原则

购物中心定位及业态和品牌组合原则
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如银行、 保险、证券等。
0 医疗服务 4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如诊所、
药店等。
03
品牌组合
品牌组合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4
品牌与业态的匹配原则
品牌与业态的关联性
品牌与业态的关联性是指品牌与购物中心 定位和业态的匹配程度。
品牌应符合购物中心的定位,如时尚、高 端、亲子等,以满足目标客群的需求。
体验式消费
打造独特的购物环境,提 供丰富的休闲娱乐设施, 如私人影院、高端SPA等 ,提升客户体验。
成功案例二:某时尚购物中心
时尚定位
该购物中心定位于年轻时尚群体,关注潮 流趋势,引入时尚品牌和设计师品牌。
创新业态
引入创新业态,如潮流文化体验区、时尚 艺术展览等,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社交属性
打造时尚社交平台,组织各类时尚活动和 派对,增强客户粘性和口碑传播。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消费需求定位
根据目标客户的消费需求 ,如家庭消费、个人消费 、社交消费等,进行业态
和品牌的组合。
商业功能定位
购物功能
以购物为核心,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 。
休闲功能
提供休闲娱乐设施和服务,满足消费者休 闲娱乐的需求。
餐饮功能
提供各类餐饮服务,满足消费者对美食的 需求。
文化功能
融入文化元素,提供文化体验服务,满足 消费者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02
通过选择互补的品牌,能够提高购物中心的多样性 和吸引力。
03
互补的品牌可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提高顾客满 意度和忠诚度。
05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某高端购物中心
01
02
03

购物中心各业态趋势分析

购物中心各业态趋势分析

购物中心各业态趋势分析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物中心作为一种集购物、娱乐、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场所,已经成为了当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购物中心业态的趋势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下面将对购物中心各业态的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商超业态。

商超业态是购物中心当中最重要的业态之一,它包括了超市、百货和便利店等。

随着消费者对品质、选择和便利性的追求,传统的超市业态正逐渐被全球连锁超市所取代。

全球连锁超市具有优势的采购能力、丰富的商品种类和物流配送能力,使得消费者能够在购物中心中找到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购物体验。

再次,时尚潮流业态。

时尚潮流业态是购物中心中最具吸引力的一个业态,它包括了服饰鞋帽、配饰等各类时尚产品的销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时尚的追求,时尚潮流业态成为了购物中心中的一大亮点。

购物中心通过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和设计师品牌,拓宽消费者的选择和提供更多的时尚选择,同时也积极引进各类时尚潮流活动和展览,吸引消费者进行购物和体验。

最后,休闲娱乐业态。

休闲娱乐业态是购物中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电影院、KTV、餐饮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增加,购物中心将更加注重休闲和娱乐业态的发展。

购物中心通过引进高品质的电影院、独特的餐饮概念和丰富的娱乐项目,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休闲娱乐场所,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购物中心各业态的趋势分析表明,商超、品牌体验店、时尚潮流和休闲娱乐业态是购物中心中最主要的业态,它们通过不断创新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使得购物中心成为了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商业场所。

未来购物中心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娱乐化和体验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和更广泛的选择。

商业研究报告:品牌集合店--购物中心业态组合新去向

商业研究报告:品牌集合店--购物中心业态组合新去向

品牌集合店--购物中心业态组合新去向随着购物中心运营水平逐渐提升和招商能力的增强,购物中心和百货店分手的现象不断:百货品牌重复率高、承租能力差、聚集人流能力下降,而品牌丰富度高、聚集人流、租金能力承担强的品牌集合店就成为了购物中心青睐的对象。

前言:随着购物中心运营水平逐渐提升和招商能力的增强,购物中心和百货店分手的现象不断:百货品牌重复率高、承租能力差、聚集人流能力下降,而品牌丰富度高、聚集人流、租金能力承担强的品牌集合店(专题阅读)就成为了购物中心青睐的对象。

包括万象城(专题阅读)(项目招商信息)在内等大型购物中心都将不少精力和资源引入品牌集合店。

此外,原潮、热风、NOVA、MAP等一批品牌集合店迅速成长,继电影院和超市之后成为购物中心吸引客源的重要砝码。

一、国内品牌集合店处于发展阶段品牌集合店进驻购物中心,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微缩版的百货形态,对于传统业态来说更是一种创新。

就目前而言,国内品牌集合店正处于刚刚起步状况。

1.国内没有完全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即使本土百货和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但仔细思考便会发现,他们的竞争其实很简单,就是“遇到竞争便调整策略”。

也就是说没有哪一个企业遇到竞争时去深度剖析市场细分的需求,而集合店恰恰是在市场空间非常狭小的情况下采取的创新方式,所以集合店在中国最大的挑战就是本土市场环境还不能完全支撑它的良性发展。

2.购物中心对品牌集合店缺乏耐心2010年,国内有一个集合40个韩国中小品牌的组合店,叫“GST318”,也算是集合店的雏形,这个店被燕莎奥莱和华威大厦引进,很可惜后来华威店关闭了。

现在想来,主要由于购物中心对这个店的耐心不够,其实只要这个集合店有了雏形,老百姓认可这些品牌,销售额自然会高,所以购物中心应给集合店宽松的成长空间。

3.买手制的发展在国内相对滞后在国外,都是基于买手制基础上的集合店,而在中国,买手制的环境很不成熟。

如果是买手制的话,货源都由自己控制,这样做集合店容易得多。

万达广场购物中心业态组合分析报告与建议

万达广场购物中心业态组合分析报告与建议

万达广场:购物中心业态组合分析与建议一、商业业态及业态规划的定义(一)商业业态的定义商业业态指的是经营者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经营模式或经营形态, 其分类的主要依据包括经营主体目标市场、经营理念、服务功能、选址要求、立店规模、商品结构标准等诸方面。

城市综合体内主要的商业业态包括: 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公寓、住宅等等; 而其中购物中心内的业态主要有:百货店、零售型专业店、专卖店、特色超市、大型综合超市、电影城、娱乐中心(KTV、电玩等)、健身中心、大型中式酒楼、特色餐饮美食广场、美容院及发廊、银行、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市场等。

(二)商业业态组合与规划所谓业态组合就是指综合体或购物中心根据自身的定位确定商业业态的种类和每一种商业业态在购物中心中的分布及分配比例的过程。

业态组合涉及三个层面的问题: 1、业态的选择: 一个综合体或是购物中心究竟应该承载哪些功能、涵盖哪些业态; 2、配比的问题: 各业态在综合体或购物中心中的占比及每一业态中具体每个业种数量的多少以及相互的比例关系; 3、落位与分布的问题: 各业态在综合体或购物中心的区位与业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不同的业态如何进行有效的划分与组合,不仅关系到:广场定位的实现、客流的共享,更关系到经营收益的最大化。

二、业态规划的基本原则1、定位优先的原则单个综合体或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须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的发展要求。

购物中心业态的选择与配比规划须符合城市综合体的整体定位, 满足商家的经营需要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综合体或购物中心的定位包括三个层面:1)整体的功能性定位:即综合体(购物中心)要实现哪些基本的功能。

位于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属性的城市综合体,由于区位特征不同,其承载的基本功能及扮演的角色也会有较大的区别:如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属于城市中心(副中心)型城市综合体,北京CBD万达广场为城市特定功能区域内的综合体,而宁波万达广场则属于典型的郊区型城市综合体。

购物中心商业业态主题研究报告

购物中心商业业态主题研究报告
新业态 新生活
购物中心商业业态研究
1
新餐饮 新零售 儿童亲子 休闲娱乐 跨界文创
2
目录
CONTENT
345源自购物中心全面升级商业业态 在“互联网+”浪潮下,电商蚕食实体商业的现有客源,商业地产自身又存在供需结构失衡、商圈分流严重、 业态同质化等问题,购物中心必须通过全面升级商业业态,进行差异化经营,寻找新的盈利点。 随着时代发展,客户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购物中心商业业态也随之全面升级,呈现多元发展趋势。
gaga鲜语
新锐!鲜果茶品搭配简餐,锁定有经济能力有生活追求的新阶层消费主流群体,提 出以“唤醒、默契、自我主张”为核心价值。
产品特色: 用鲜果茶另辟蹊径,符合本土的饮食习惯。事实证明,每个月果茶销 售额约42万,占单店营业额近50%。 店面特色: 名师设计,设计中融入美学生活概念,追求亲近自然,并且每个店都 有不同的构思。 拓展条件: 店铺面积:150-300㎡ 开店方式:独立经营 目前规模:拥有21家门店 店面选址:一二线城市主城区商圈的购 物中心或商务区 创立时间:2010年 进驻商场:深圳海岸城、喜荟城、京基 KKMALL等
品牌特色: 细分市场,多品牌经营,拥有“指福门、”炉鱼“、”第二乐章“等 多品牌,并通过微信订餐等O2O方式进行品牌推广; 店面特色: 不同的品牌从装修风格、菜品定价、品牌设计等等各具特色,。 拓展条件: 店铺面积:450-1000㎡ 开店方式:独立经营 目前规模:100多家门店遍布全国一 二三线城市 店面选址:一二三线城市主城区商 圈的购物中心或商业街区 创立时间:1998年 进驻商场:上海大悦城、北京五彩 城、广州正佳广场等
有效地共享了客流,共享渠道 ,共享了新市场的营运信息。
品牌集合店类型

解读品牌集合店:未来在购物中心占比将达4成

解读品牌集合店:未来在购物中心占比将达4成

解读品牌集合店:未来在购物中心占比将达4成情侣装 kiankaplanwins未来购物中心可以引进几个品牌集合店,形成不同主题,逐渐取代百货作为主力店,形成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虽然每个品牌的风格与设计理念不尽相同,却被同一店面“召集”在一起,互相融合,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品牌集合店。

近年来,有关品牌集合店取代百货成为购物中心新宠的消息不绝于耳,很多购物中心也不断引进品牌集合店作为主力商户招徕消费者,品牌集合店与传统百货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它的优势与百货相比体现在哪些地方,现阶段中国商业的发展现状,对于品牌集合店这种模式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品牌集合店未来发展的市场前景如何?T C将针对以上几点进行连载报道,解读品牌集合店。

本期采访到的是同昌盛业西南区域负责人高级董事张凯,他认为品牌集合店品类更有针对性,提供一站式服务,将同类产品归集一处,更方便消费者购物,而传统百货同类产品陈列展示更零散,对发展商来说,百货的租金不如集合店高,百货所需的面积更大,经营的风险性也比集合店高,同时百货品牌重复率高、承租能力差、聚集人流能力下降,而品牌集合店品牌丰富度高、聚集人流、租金能力承担强. 传统百货店用联营的方式,做购物中心中的“二房东”,招商品牌同质化,对购物中心的租金和品牌丰富等贡献上缺失,购物中心的“去百货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也给品牌集合店带来了发展机遇。

未来购物中心可以引进几个品牌集合店,形成不同主题,逐渐取代百货作为主力店,形成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张凯还提到在重庆的购物中心,目前已经有好几个项目都引入了品牌集合店,如:由同昌盛业西南团队操刀整改的大融城里的西遇、日月光广场的MR97、龙湖北城天街的丝芙兰、西城天街的热风等,都很受年轻人的追捧。

品牌集合店的前世今生品牌集合店也被称为“品牌概念店”,即在一家统一名字的大门店内,汇集多个品牌的产品,货品种类可涵盖服装、鞋、包、首饰、手表等多个品种,不同风格及设计理念的各个品牌被同一店面“召集”在一起,互相融合,凝聚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品牌集合店。

品牌集合店的机深度解读】遇、挑战和发展趋势

品牌集合店的机深度解读】遇、挑战和发展趋势

品牌集合店的机深度解读】遇、挑战和发展趋势品牌集合店之浅谈品牌集合店也被称为“品牌概念店”,即在一家统一名字的大门店内,汇集多个品牌的产品,货品种类可涵盖服装、鞋、包、首饰、手表等多个品种,不同风格及设计理念的各个品牌被同一店面“召集”在一起,融合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品牌集合店。

近几年,我国零售终端竞争日益加剧,品牌集合店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

上期已经谈到T&C会针对品牌集合店的模式进行深度解读,本期我们采访到的是同昌盛业华东区域研策负责人高级副董事计皓芸,为我们解读品牌集合店的机遇、挑战和发展趋势。

品牌集合店与百货的区别及其优势体现传统的百货业品牌重复率高、承租能力差、聚集人流能力下降,随着现代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时尚化、特色化,对个人感知增强,因而难以以大众化、无特色的普通商品抓住消费者的心。

品牌集合店与百货不同,其产品和经营方式完全由店铺方操控,品牌方则以卖货、寄卖或被代理的形式和店铺方合作。

从消费客群角度而言,现在年轻消费群体和家庭客成为了零售市场的主力客群,这些客群追求时尚潮流的国际零售品牌,同时也有商务宴请家庭朋友聚会等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偏好尝试新奇潮流产品和服务,却没有太多逛街时间,而品牌集合店便能帮助这部分人群解决在最短时间找到最多值得购买商品的难题。

原因在于:(1)品牌集合店抓住现代消费者个性、时尚、潮流的购物心理:基于现代消费群体的特点,品牌集合店在一家统一的店铺中汇集多个品牌的当季新品,相当于某个主题区,在某一品类放大了其选择性,并能形成多个亮点,帮助顾客打造自己的风格。

(2)品牌集合店产品线丰富,延长顾客逗留时间:品牌集合店可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相同品牌的全线商品的集合,另一种是不同品牌的商品的集合形式。

由于其多样化的产品,能有效提升货品的丰富度,延长顾客停留时间,一家集合店的平均客流通常为附近店铺的两倍,顾客选择的空间大了,停留的时间自然就长。

采用集合店模式能够使店内每平方米的租金压力、人员成本减少,估计比单品牌店下降15%,但是销售额却能增加很多。

零售业态调研报告体验式购物中心发展与品牌定位分析

零售业态调研报告体验式购物中心发展与品牌定位分析

零售业态调研报告体验式购物中心发展与品牌定位分析零售业态调研报告体验式购物中心发展与品牌定位分析一、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零售业环境下,体验式购物中心成为了各大商业企业争相发展的新趋势。

本文将对体验式购物中心的发展和品牌定位进行调研分析,以期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洞察。

二、体验式购物中心的定义和特征体验式购物中心是以提供消费者全方位、多元化的购物体验为核心的零售场所。

与传统购物中心相比,体验式购物中心更加注重顾客的参与感和愉悦感,通过创造独特的购物氛围和活动体验,吸引顾客流量并提高销售额。

三、体验式购物中心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业态的结合:体验式购物中心将不仅限于零售业,还会融合娱乐、餐饮、文化等多种业态,创造更丰富的购物体验。

2. 强调社交互动:体验式购物中心注重增加顾客之间的互动和社交,通过举办活动、建立社区等方式,营造更加活跃的购物环境。

3.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体验式购物中心将会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提升顾客参与度和购物体验。

四、体验式购物中心的品牌定位体验式购物中心在品牌定位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定位目标消费群体: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体验式购物中心可以进行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如面向高端消费者、家庭消费者或青年消费者等。

2. 独特的主题和氛围:通过塑造独特的主题,如时尚、文化或艺术等,体验式购物中心可以在品牌定位方面具备差异化竞争力。

3. 提供创新的购物体验:体验式购物中心可以通过引入新颖的购物概念和互动体验,提供顾客无与伦比的购物感受。

4. 品牌形象的建设:体验式购物中心需要通过品牌营销和宣传,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的认可度和口碑效应。

五、成功案例分析以中国的湖滨大道购物中心为例,该购物中心以独特的湖滨风光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为特色,定位为高端购物中心,吸引了众多知名品牌入驻,并成功打造了多个主题活动和展览,为顾客带来了独特的购物体验。

六、体验式购物中心的发展机遇与挑战1. 机遇:随着消费者对购物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加,体验式购物中心有机会成为未来零售业的主流形式,并带来巨大的商业机遇和利润。

品牌集合店的未来发展趋势

品牌集合店的未来发展趋势

北京人才市场北京找工作品牌集合店的未来发展趋势购物中心是一种未来不可小觑的零售渠道,购物中心己不是单纯的地产和金融产品,为了能使购物中心发挥渠道功能的,除了单一专卖店外,就是品牌集合店,这样购物中心的容量也会明显放大。

未来,主力店将有很大调整,购物中心将可能向去百货店化,去主力店化方向发展。

这样一来,主力店最好能由三五个小型集合店组成,几个小型集合店的组合所产生的效应比一个百货产生的影响力要大得多。

对购物中心来说,租金收益也比较高。

未来做购物中心主力店的百货店,在联营模式不变的情况下,百货店会缩小自己的销售空间,销售当季的时尚品牌和新品,是一种小型的流行百货形态。

这种形态会发展很快,正如购物中心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批快时尚品牌的飞速发展。

这种小型流行百货称就是一种放大的“品牌集合店”,就是所谓的以品牌集合形式来体现的新型百货形态。

未来购物中心合作的对象将是“品牌集合店”,圈内人也说,品牌集合店也可被称为“品牌概念店”,这与国内的主题百货概念并不相同,这个早在欧美零售市场占主导地位的零售模式近来频繁被国内业态提起。

“品牌集合店”,即在一家统一的店铺中汇集多个品牌的当季新品,品牌集合店所涵盖的商品并不限定某个类别,现在购物中心品牌集合店还是以服饰加配饰为主,可以拥有服装、鞋包、首饰、化妆品等多个品类。

集合店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也许五年后、十年后在本土市场上会呈现出集合店快速发展的状态。

国外的“品牌集合店”按货品内容,组合方式,面对的受众,辐射的范围,品牌沉淀等情况可细分十多种以上,但国内的“品牌集合店”我认为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可分四大类:1. 多品牌集合店代表性品牌:i.t、retro gallery店铺主力面积一般在300-1000平米,一家服装店内集合多个服装品牌,品牌定位多集中于喜好分明的大众服装市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清晰的定位和客群,每个品牌之间又有相关联性,每个品牌在店铺内都有相对独立、分区明显的铺位空间。

购物中心市场研究报告

购物中心市场研究报告

购物中心市场研究报告在当今的消费社会中,购物中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是购物的场所,还融合了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成为城市商业的重要载体。

为了深入了解购物中心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

一、购物中心的发展历程购物中心的概念起源于 20 世纪初的美国,最初是以简单的商业街形式出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集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在我国,购物中心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购物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涌现。

二、购物中心的类型1、都市型购物中心通常位于城市中心,规模较大,业态丰富,品牌高端,交通便利,吸引着大量的消费者。

2、区域型购物中心一般位于城市的区域中心,服务于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提供较为全面的购物、餐饮和娱乐服务。

3、社区型购物中心主要服务于社区居民,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为主,规模相对较小,业态较为简单。

三、购物中心的市场现状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购物中心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尤其是在一线和二线城市,新的购物中心不断开业。

2、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对于购物环境、商品品质和服务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购物中心不断升级改造。

3、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随着电商的发展,购物中心纷纷加强线上渠道的建设,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购物需求。

四、购物中心的竞争格局1、品牌竞争各大购物中心纷纷引入知名品牌,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2、服务竞争优质的服务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因此购物中心在服务方面不断创新,如提供免费 WiFi、儿童托管、智能停车等服务。

3、地理位置竞争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为购物中心带来更多的客流量,因此在城市核心区域或交通枢纽附近的购物中心往往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五、购物中心面临的挑战1、电商冲击电商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购物中心的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在线购物,尤其是对于标准化的商品。

IT、C&J等品牌集合店和购物中心的关系解析总结计划

IT、C&J等品牌集合店和购物中心的关系解析总结计划

IT、C&J等品牌集合店和购物中心的关系解析总结计划“具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偏好尝试新奇潮流产品和服务却没有太多逛街时间。

”这是对国内新兴中产阶级追求时尚的精准描述。

而“品牌集合店”便能帮助这部分人群解决在最短时间找到最多值得购买商品的难题。

近几年“品牌集合店”被国内时尚界频繁提及这个早在欧美零售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零售模式为什么在中国才刚刚起步究竟什么样的产品组合才能构成品牌集合店买手制和集合店有怎样的关系集合店的引进又会给购物中心带来什么好处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和深圳平安商用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盛发为我们从购物中心和集合店关联的角度来共同探讨品牌集合店在中国的发展契机。

品牌集合店也被称为“品牌概念店”即在一家统一名字的店面里汇集多个品牌的当季新品。

品牌集合店的货品种类并不限定于某个类别涵盖了服装、鞋、包、首饰、手表等多个品种。

虽然每个品牌的风格与设计理念不尽相同但却被同一店面召集在一起互相融合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品牌集合店。

品牌集合店是时代的产物更是企业多品牌战略深入操作的表现形式。

其实早在几十年前欧美国家便开始流行这种业态。

买手制的盛行也加速了品牌集合店在欧美的发展并使其成为欧美国家当今的主流零售模式。

近几年像I.T、CJ这样的品牌集合店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受到市场热捧。

2011年年底深受众多明星青睐的奢侈品配饰集合店IGER也入驻了赛特奥莱。

这些集合店的开设虽然让国人有了许多大牌之外的选择但或许因本土消费者还不能很快接受所谓的“陌生大牌”导致一些集合店在国内的运营并不那么顺利连卡佛就曾在过去五年的急速扩张中遭遇了滑铁卢。

在国内市场环境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品牌集合店的概念还较为模糊。

甚至有专家指出连卡佛并不是真正意义的集合店而是一个正宗专业百货。

在郭增利看来中国现阶段还没有出现自己的品牌集合店大多只是雏形但集合店已成为国内零售业态的发展趋势未来将会更多地被购物中心引进。

“竞争不充分、缺乏耐心、买手匮乏是主因”记者您怎么理解品牌集合店郭增利在我看来品牌集合店应分为两类。

购物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购物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购物中心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购物中心作为现代都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对购物中心行业的分析,旨在了解购物中心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2. 行业概述购物中心是一个涵盖商业、娱乐、休闲和餐饮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商业地产项目,为消费者提供购物、娱乐、餐饮、社交等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

3. 市场规模购物中心行业在过去几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购物中心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XX年的X亿美元增长到20XX年的X亿美元。

这表明了购物中心行业在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具备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4. 行业竞争购物中心行业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地理位置:购物中心的地理位置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位于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段的购物中心更具竞争优势。

- 品牌和租户:购物中心的品牌和租户结构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拥有知名品牌和多样化的租户结构的购物中心更能吸引消费者。

- 消费体验:购物中心需要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如舒适的环境、多元化的娱乐设施等,以吸引消费者并保持竞争力。

5. 消费者需求购物中心的发展必须紧跟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根据市场调研,现代消费者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 个性化服务:消费者希望购物中心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其独特的需求。

- 多样化的品牌选择:消费者希望在购物中心能找到不同品牌的产品,以满足其多元化的购物需求。

- 舒适的环境:消费者希望购物中心能提供舒适的环境,使其在购物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和放松。

6. 发展趋势购物中心行业在面临竞争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 电子商务的冲击: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购物中心行业面临着来自线上零售的竞争压力。

因此,购物中心需要通过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来吸引消费者。

- 体验式购物中心: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开始注重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如主题公园、娱乐设施等。

这种转变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购物中心的竞争力。

购物中心内六大业态这近10年的发展概况

购物中心内六大业态这近10年的发展概况

购物中心内六大业态这近10年的发展概况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离不开零售业态,每个购物中心或商业综合体都有多种业态组成,传统的有百货、超市、餐饮、零售、休闲娱乐等五大业态,随着购物中心的发展,业态组合也开始变化,出现快时尚、儿童业态、文化主题体验等等,以前的主力业态百货、超市在购物中心的地位有所减轻,特色餐饮、快时尚、集合店、儿童业态则成为当下购物中心最青睐的业态。

以下是百货、超市、餐饮、快时尚、集合店、儿童业态六大业态的品牌近十年间的发展概况。

百货业态百货业在商业地产的黄金十年间,也经历了一个黄金发展期,在门店快速发展的同时,选址也渐渐往购物中心迁移,超市业态也一度是购物中心的标配业态之一。

但随着购物中心业态的不断演变,百货不再那么受宠,而是不断出现被购物中心清退的现象。

王府井百货中国首家大型连锁百货--王府井百货在过去十年间经历快速发展与不断优化完善。

王府井的营业额从2004年的65亿到2013年的197.89亿。

2004年进入发展高速期,当年开店4家,全国门店14家,截止2014年底全国门店30家。

黄金十年,王府井百货进入高速扩张时期以及战略布局阶段。

广百百货从2004年至今十年间新增广百百货门店13家,2007年11月22日实现上市。

2006年新开2家店,2009年新开3店。

05年进入肇庆,09年进入揭阳、茂名、惠州。

2010年开始暂缓开店。

大商集团大商集团成立于1995年,前身是大连商场。

2014年,大商集团销售突破1700亿元,280家大中型店铺遍及各地。

1998年开启全国跨地区发展之路,2003年抓住机遇继续北上,进入北京,2005年进入山东青岛,2006年进入郑州开启拓展,2007年西进四川,2010年,并购桂林微笑堂商厦,进入广西。

银泰百货1998年11月16银泰百货第一家店开业,2005年开启分店扩张,2007年门店达5家,同时在香港联交成功上市。

2007年-2012年银泰百货一直在快速拓展门店,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门店达37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研究报告:品牌集合店--购物中心业态组合新去向品牌集合店--购物中心业态组合新去向随着购物中心运营水平逐渐提升和招商能力的增强,购物中心和百货店分手的现象不断:百货品牌重复率高、承租能力差、聚集人流能力下降,而品牌丰富度高、聚集人流、租金能力承担强的品牌集合店就成为了购物中心青睐的对象。

前言:随着购物中心运营水平逐渐提升和招商能力的增强,购物中心和百货店分手的现象不断:百货品牌重复率高、承租能力差、聚集人流能力下降,而品牌丰富度高、聚集人流、租金能力承担强的品牌集合店(专题阅读)就成为了购物中心青睐的对象。

包括万象城(专题阅读)(项目招商信息)在内等大型购物中心都将不少精力和资源引入品牌集合店。

此外,原潮、热风、NOVA、M AP等一批品牌集合店迅速成长,继电影院和超市之后成为购物中心吸引客源的重要砝码。

一、国内品牌集合店处于发展阶段品牌集合店进驻购物中心,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微缩版的百货形态,对于传统业态来说更是一种创新。

就目前而言,国内品牌集合店正处于刚刚起步状况。

1.国内没有完全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即使本土百货和购物中心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但仔细思考便会发现,他们的竞争其实很简单,就是“遇到竞争便调整策略”。

也就是说没有哪一个企业遇到竞争时去深度剖析市场细分的需求,而集合店恰恰是在市场空间非常狭小的情况下采取的创新方式,所以集合店在中国最大的挑战就是本土市场环境还不能完全支撑它的良性发展。

2.购物中心对品牌集合店缺乏耐心2010年,国内有一个集合40个韩国中小品牌的组合店,叫“GST318”,也算是集合店的雏形,这个店被燕莎奥莱和华威大厦引进,很可惜后来华威店关闭了。

现在想来,主要由于购物中心对这个店的耐心不够,其实只要这个集合店有了雏形,老百姓认可这些品牌,销售额自然会高,所以购物中心应给集合店宽松的成长空间。

3.买手制的发展在国内相对滞后在国外,都是基于买手制基础上的集合店,而在中国,买手制的环境很不成熟。

如果是买手制的话,货源都由自己控制,这样做集合店容易得多。

品牌集合店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购物中心里的品牌集合店形成规模还有待时日,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尝试,但其未来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辽宁社会科学院WTO研究所姜岩表示,在零售商眼里品牌集合店的好处在于第一,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了租金、人员等压力;第二,节省时间,为消费者节省时间;第三,吸引顾客,因为种类繁多,延长顾客停留时间。

随着新一代消费者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偏好尝试新奇潮流产品和服务,却没有太多逛街时间。

这是对国内新兴中产阶级追求时尚的精准描述。

而“品牌集合店”便能帮助这部分人群解决在最短时间找到最多值得购买商品的难题。

无论是化妆品还是服装的集合店,其销售的商品都是经公司“买手”精心挑选后呈现在店里。

仿佛是一个有品位的朋友挑选了最潮的商品后,再由消费者自己从中搭配。

据I.T公司市场部介绍,在2011年圣诞与大悦城一同开张的i.t,不仅全力引入及售卖日本最流行的品牌,亦有部分其他著名欧美品牌。

2012年3月天津首家novo PLUS在米莱欧店开业。

追求个性时尚的novo PLUS,也带来了著名时装设计师的国际品牌,其中既有个性前卫的服装,也有时尚的配饰、波鞋。

目前国内还出现了另类的集成店,比如上海浦东新梅联合广场,试图把几十位设计师不同风格的品牌服饰集成到一个空间,打造成“id设计师品牌集成店”,试图开创另一种全新的服饰零售店概念。

二、品牌集合店分类1. 多品牌集合店代表性品牌:I.T、Retro Gallery店铺主力面积一般在300-1000平方米,一家服装店内集合多个服装品牌,品牌定位多集中于喜好分明的大众服装市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清晰的定位和客群,每个品牌之间又有相关联性,每个品牌在店铺内都有相对独立、分区明显的铺位空间。

店铺与品牌之间不是铺位租赁关系,而是买货、代理或代销中的一种,入店货品的类型选择权多在店铺方,而非品牌方。

2. 买手制精品集合店代表性品牌:JOYCE、Barneys New York从名称上可以看出此类店铺的定位,这类店铺的面积一般不会太大,一家服装店内同样集合多个品牌,品牌多是奢侈品牌或颇具潜力的非知名高端品牌,这种店的精彩之处在于货品,而非品牌,货品大都是店主或者店铺的买手团队内亲自挑选,虽不一定全部出自名家之手,但遵循店铺的概念一致性。

店内商品陈列不一定以品牌分区,是以产品品类作为分区,陈列的出发点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关联性。

3. 生活方式类集合店代表性品牌:Dover Street Market、colette生活方式类集合店又称为Lifestyle Store,锁定某种生活形态,产品全部围绕这种形态组合。

生活方式类集合店一般不止贩售服饰产品,还会推文具、小件电子产品、食品等生活杂物,完成对锁定为消费群的全套系生活方式产品的供应,甚至有些生活方式类集合店还推出了酒店和咖啡店,可谓Total Lifes tyle。

4. 百货式多品牌集合店代表品牌:连卡佛、NOVO这类店铺一般在规模上已经称得上“小型百货”,虽然有些在经营模式上有百货的特征,比如NOVO入驻品牌的店员是由品牌方而非店铺方安排,但是这类集合店因为主题性较强、货品精选,因此店铺面积不似一般的百货商场大,一般以店中店形式存在,1000-5000平方米的面积为主。

这类集合店有很强的推动潜力新品牌市场化的作用。

三、品牌集合店5大优势1. 停留时间长品牌集合店的丰富度能让消费者获得更多选择权。

曾有家多品牌公司计算过,客人在单品牌店铺逗留的时间不长,但在集合店里,客人停留的时间明显高过单品牌店3倍。

他们还算过另一笔账,采用集成店模式能够使店内每平方米的租金压力、人员成本减少,估计比单品牌店下降15%,但是销售额却能增加很多。

另外对品牌自身来说,由于多品牌组合经营,品牌之间为了不甘示弱,要不断强迫自己创新。

2. 品牌重复率低目前,从购物中心角度来讲,他们需要的不是百货,恰恰是集合店。

其实这对国外大多数购物中心来说是常态,但在中国,由于市场竞争环境不充分,再加上集合店的匮乏,造成了本土购物中心没有信心和机会引进集合店。

对购物中心来说,引进集合店的好处要远大于百货。

集合店就相当于主题区,在某一品类放大了其选择性,并能形成多个亮点,这样既避免了和百货店的重叠,同时又让品牌的丰富度变得更高。

未来,主力店将有很大调整,购物中心会往次主力化方向发展。

这样一来,主力店最好能由三五个小型集合店组成,对购物中心来说,租金收益也比较高。

3. 区域差异化不同区域集合店,主营品牌有区别。

以i.t为例,其在每个城市的主打品牌,会根据当地消费者需求而有所却别。

目前在天津大悦城i.t内所售卖的日系品牌包括E hyphen world gallery等五六个品牌,商场内亦包括French Conne ction等多个欧美品牌专门店,更有I.T集团旗下备受年轻人追捧的izzue、5c m等四五个自主品牌专门店。

4. 一站式服务消费者可以“一站式”购齐商品,并享受专业人士指导。

各品牌占地面积虽小,但是“五脏俱全”。

当然,集合店也会带来一些小众的个性品牌。

集合店模式在全国快速扩张。

以莎莎、丝芙兰为代表的化妆品类集合店,几乎已遍布全国一线城市。

2010年8月1日,来自香港的莎莎首次入驻天津欧式风情街,带来“一站式”可购齐超过200个全球品牌的全新体验。

随后又在20 11年6月开业的佛罗伦萨小镇、2011年12月开业的858广场和2012年3月开业的凯德MALL纷纷站稳脚跟,并将入驻金元宝东方广场。

据莎莎公司相关人员介绍,“一站式”化妆品专卖店是指护肤品、香水、化妆品,头发/身体护理产品及美容用具等,汇集多种国际品牌和高端、中端、大众化等不同价位产品的专卖店,让顾客省去四处采购的时间和精力;美容顾问为顾客提供量身打造的专业服务,使购买化妆品更轻松、更享受。

5.“聚客力”不可小觑在单品牌店“聚客力”逐渐减弱的时候,把不同品牌集合在一起,在同样面积上体现更多品牌和货品,使得集成店的“聚客力”不可小觑。

很多逛过ZARA、H&M的顾客都知道,下单的时候除了买衣服还会买裤子、鞋包以及帽子、首饰等东西,但这样的购物模式并不是所有单品牌店都可以实现的。

大公司旗下的多品牌互相合作,柜台里货品的丰富度增强,就不怕留不住顾客。

四、品牌集合店运营的三大注意事项1.品牌集合店的定位要准确品牌集合店(专题阅读)只要定位精准,就能很快赢得成都消费者的欢迎。

ZUMA之前开设的店铺在仁和春天百货棕北店,但由于售卖的D&G、ICE等品牌都非常时尚化和年轻化,所以店铺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制约。

据介绍,在搬进王府井购物中心以后,接触到了更多的目标消费群,生意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P -PLUS则代理包括日本潮牌RubberDuck、意大利潮牌Anteprima、英国炙手可热的品牌A.N.D,还有LoveMoschino、Missoni等品牌。

这些品牌基本上在中国都没有专卖店,但却在一部分追求潮流的人群中非常有口碑。

这也体现了成都消费者时尚度非常高。

2.品牌集合店的选址与经营模式要准确2011年以来,香港TOPPY集团开拓大陆市场,以NOVO CONCEPT为概念进军百货业,秉承香港零售业的优良传统,把“小而精”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并在重庆、北京开设了NOVO新型概念商场。

但其在北京望京西路开设的NOVO潮流百货开业一年以来一直没有摆脱惨淡经营的局面。

北京NOVO店开在了市区五环,离市区较远,因选址不佳导致生意冷淡。

月销售额虽然在商场内是很靠前的,但还不及西单店一天的销售额。

包括女装品牌、男装品牌、小众潮流品牌等各家导购将商场的冷清局面都指向了选址不正确这一“病因”。

地理位置的选择、以往的经营模式,包括不被大众熟知的品牌直接造成了如今NOVO潮流百货的经营疲态,NOVO应亟需做出调整。

3.品牌集合店要避免同质化为避免因商家打价格战而造成利润下降,品牌集合店力争不要与附近商圈内商场的品牌重复,吸引具有高度消费者黏稠度的品牌和快销品牌入驻。

从而培养品牌集合店属于自己的消费群体。

要学会利用品牌集合店的号召力,以店中店的形式丰富商场的品牌品类,再将新进驻品牌细分到各楼层之间,不仅能满足潮流人士的需求,也能让大众消费人群在品牌集合店找到自己喜欢的商品。

事实上,百货店和购物中心之间的经营模式确实存在冲突,但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的百货店没有自己的“独特性”——百货店引进的品牌和购物中心引入的品牌“几乎一致”。

入驻购物中心的百货店不仅强调了自己的零售功能,还配置了很多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这些功能和购物中心强调多功能的销售模式之间产生了进一步的重叠。

这也是品牌集合店相比较百货更适合购物中心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