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读书笔记5篇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5篇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5篇人间词话读书笔记5篇《人间词话》是一部被人们奉为古典文学批判里程碑式的作品。
初读《人间词话》就让人沉醉于那精简却又华美的语句中,王国维不仅将其深厚的美学功底尽展其中,而且段段匠心独运。
人间词话读后感1读第一版的时候,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只是王国维的一段段评论,正文下面一条条平静、解释里一首首词作、一位位词作家和词评论家完全凌乱的文字,“花非花、雾非雾”,所谓此话,在水一方,只能遥望。
再读几遍就会发觉,此书形散而神不散,果真“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而无娇柔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出名句“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
例如王伟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国维谓之“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
王国维还指出,境界有抱负和写实之分,又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
“有造境,有写境,次抱负与现实二派所之由分。
然二者偏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比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现实之故也。
”就像冯延巳的《醉花间》词“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俊朗清雅,能够感动别人的永久是对真实的升华,而不是纯粹的虚构与写实,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
“古今之成大事业、高校问这,罔不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其次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所谓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即入门前茫无头绪,求索无门的怀疑与苦痛,其次种是叩门时以苦作舟、以勤为径、上下求索的执着与忍耐。
第三种则是功夫到家参透真谛的喜悦与释然。
王国维这段话鞭辟入里,假使晏、欧诸公在世,想也不得不叹服王氏的才情与睿智吧。
只是,这三种境界又有几人能够通通尝遍呢?有的人未上高楼,就已经先叹息驻足了,更何消说为伊憔悴、蓦然回首呢?学术学问如是,人生目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了查找、追求人生目标,先迷茫、后奋斗,继而反思,最终达目标,然后接着进行下一次的追寻。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1《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是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批评著作,其独特的批评理论深深地影响了后世。
本书以"境界说"为核心,探讨了诗词的美学特征和艺术价值。
背景介绍: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多个领域,而《人间词话》则是他最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
该书的创作背景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文学变革和社会变革,王国维试图通过自己的文学批评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体验。
深入分析:《人间词话》的核心理念是"境界说",即认为优秀的诗词作品应该具有深远的意境和独特的意象。
王国维认为,一个优秀的诗词作品应该具有清晰、鲜明的意象,通过这种意象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他认为,只有具有这种意境的诗词作品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品。
个人观点:我认为,《人间词话》的"境界说"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在于,它强调了诗词的美学特征和艺术价值,强调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在诗词创作中的重要性。
局限性在于,它过于强调了意象和意境的作用,忽略了诗词的其他方面,如语言、形式等。
对比与参照:相比于其他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更加注重对诗词的美学特征和艺术价值的探讨,更加注重对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关注。
同时,它也借鉴了西方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但并没有完全照搬,而是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
结论与评分:总的来说,《人间词话》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文学批评著作,它提出了"境界说"这一独特的批评理论,对于我们理解诗词的美学特征和艺术价值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2《人间词话》是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创作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其独特的批评体系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在文学批评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说”这一独特的批评理念,他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备“景”与“情”的交融,即“境界”。
《人间词话》读后感(通用24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读后感(通用24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间词话》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间词话》读后感篇1《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使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历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
他继承了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形式,乃是段章零语,灵机闪现处便是绝妙好辞成文。
所以这本书极大程度的保存了这种写作的真实。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原文;第二部分是附录。
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最初接触王国维的那三句精辟的论断: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
并不知道是出自他的著作,但已对概括除此三境界的人敬佩不已,便生出急切阅读此书的念头,其时,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老师推荐必读的书目中就有这本。
因为经验的浅薄,阅读时感到困难重重,比较晦涩难懂,匆匆读了一遍了事。
但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人生的阅历积攒的比较丰富,阅读了较多的书之后,忽然又一次想读他一读。
再读之后,对这位天才的敬佩由此剧增。
他有关词的境界的论述确实极为精辟,极为精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引领了一代文学批评的脉搏,引导人们如何去审美,如何在词中品味,感悟,获得美的熏陶。
一首词从怎样的角度去鉴赏。
例如,他提出了“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他提出了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引导作者和读者向更高的层次迈步。
《人间词话》读后感8篇(全文)
《人间词话》读后感8篇(全文)《人间词话》读后感8篇(全文)人间词话读后感篇一词话寻得亦人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这是我对王先生最早最粗浅的认识。
后来虽然知道了王先生的生平,却一直未曾拜读先生的大作,直到才拜读了《人间词话》这一本著作。
饶是知道了王先生的盛名,我依旧没有想过这本名作竟这样短小,六十四小段,最短者仅一句话,最长的也不过一百五十余字。
也没考虑到这样晦涩难懂,需要时不时的网上查询检索。
第一遍读完我竟对大多数段落依然是毫无头绪。
没办法,我只好寻找注释版来阅读。
还好,参考着注释附带着诗词原文,再将《人间词话》细细读来,我最起码知道了王先生因何事做点评,点评的是何人。
慢慢地,我竟也读出一点心得。
写文章首先应有境界。
无论描写的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作者自己的见解或是阐发。
哪怕只是小情哪怕只是小感。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虽然境界有大小,但不因为这点去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哪里不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又怎么比不上“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呐?文章的关键从来就不是华丽的辞藻堆积,词忌用替代字。
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
可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
梦窗之后,则用代字更多。
“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
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
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文章的关键应在与意境,就是作者通过文字究竟是想论述何事,阐述何种观点,实质就是作者构建出怎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永叔虽作艳词,但终有品格。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求学之路,首先在于立志,志存高远,方能在求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望尽路之尽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求学的过程中唯有历经苦辛,努力打拼才会有所成就吧。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领悟五篇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领悟五篇《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领悟1《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着作,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它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理论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
他认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读了他的词论后,再去读宋词三百篇,就更能体会到诗词的意境之美。
《人间词话》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是对人生的反思。
它将个人自我抛入茫茫大块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让自我去面对注定的人类悲剧,甚至将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灵魂拷问,去追究人生无根茎的命数。
是作者对宇宙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等基本人生问题讨问和思索的结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需要认清自我,选定道路,继而的执着追求和最终的顿悟。
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
关于王国维的这“三境界”妙论,百读不厌,给人深刻的启发。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领悟2在寒假期间阅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虽然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其实是不乏深奥的文学评论书,甚至涉及谈人生、谈哲学。
我跟着飞快地通读了一遍。
王国维这本书里面最广为人知的片断是人生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
独上层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这儿的所谓境界是指修养或者造诣。
王国维的境界说我读中学时就知道,但那时似懂非懂,如今重读此书,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2023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通用13篇)
2023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通用13篇)人间词话读书笔记1王静安的《人间词话》问世以来,一直脍炙人口,他的词话所标举的“境界”一词,文学评论者多奉为圭臬。
“境界”一词的提出,盖欲取代严羽的“兴趣”,王士祯的“神韵”,王静安并自负此为“探其本”的发现。
《人间词话》卷上云: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其实,这里的意境一词,依旧是沧浪所谓的兴趣,阮亭所谓的神韵,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
而王氏的境界说,以为词之有无境界的关键,便是自然,也就是真。
前人有言:论词者之所谓自然,盖有二义。
如王灼《碧鸡漫志》所主的自然,是不待锤炼之自然,他举《敕勒歌》和《易水歌》为例来说明自然是“变徵换羽于立谈间”,是出口成章,挥笔成文的;这和刘勰的“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嵘《诗品序》所标举的“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等说法较为近似,这是一类;另如彭孙遹、王鹏运、况周颐等所主张的自然,而是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自然。
前者主吟咏情性,不待雕饰,故特别注重天才;后者因主“自然从追琢中来,”所以除了天才,他们还重视学识,甚至于认为学识可以弥补天才之不足。
而王静安的境界说,可肯定是属于前者,是重视天才,主创造而不主因袭的,即“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不使吏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
”《人间词话》卷上云: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照此一说,可知“自然”也是“真”的含义之一,并为达到“真”的必备条件。
则王静安以为纳兰词的好处,是在自然也就是像李后主一样,都是阅历浅而有赤子之心的人。
所谓赤子之心,其含义究竟如何?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并没有明确的界说,但他在《叔本华与尼采》一文中曾引尼采《察拉图斯德拉》的一段文字,“赤子若狂也,自然之轮也,第一运动也,神圣之自尊也。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一:《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宛若月下纷扬的落花,华美绝伦却又悲喜交集。
——卫琪《人间词话》是一部被人们奉为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
初读《人间词话》就让我沉浸于那精简却又华美的语句中,王国维不仅将其深厚的美学功底尽展其中,而且段段匠心独运。
《人间词话》以小段形式呈现,甚至是只言片语,但其间不断流露出作者犀利见解的睿智。
那些诗文的巨匠所创造的千古绝句与王国维的深刻见解穿过历史合二为一。
那宛若天成时而震撼人心的诗句加之王国维的唯美语句使《人间词话》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
平静了那些在喧嚣尘世中躁动的心灵。
让那些被光明与黑暗折磨的筋疲力尽的人们找到了一处歇脚之地。
想要全面的了解《人间词话》就必须了解作者王国维。
王国维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一位令人可敬却又令人无奈的学士。
又是我觉得他和我是如此的亲近,有时又是如此的疏远。
王国维作为一个中国古典文化结束的强音,自然是才高八斗,古文功夫炉火纯青的。
卫琪有言王国维是“一个只认死理脑筋不转弯”的人。
他执着,他才能有资格成为研究国学和史学的大师,正如他所言之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的一生刚好经历了清王朝的覆灭。
他是个恪守传统,拒绝革新的人,他不能理解革命,也幻想着清王朝能够复辟成功,可惜他的愿望一一破灭。
我想王国维如果当年未听取罗振玉的劝告而未尽弃前学去研究新学。
王国维也许就会成为一个承载文明启新时代的大师了。
1924年废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王国维认为这是奇耻大辱,想自杀被家人严密监控而未遂。
到1927年,北伐进军华北,北洋军阀即将崩溃,王国维最后的希望破灭。
“经此世变,义无再辱”——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一种境界说的是入门前,心中惶恐不安,不知从何开始。
曾记高一虚度光阴之后,各科成绩尽是让人心碎的,高二时幡然醒悟想努力一番考个好成绩,然而面对千疮百孔的学业却不知从何补起。
《人间词话》读后感(精彩9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精彩9篇)人间词话读后感篇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进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也。
“纵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也。
我读《人间词话》,前一半是为了这似懂非懂的三境界,那深藏于心底的些许人文情怀。
而后一半,则完完全全是为了完成任务。
我是喜爱词的,爱那种似愁非愁的古雅,爱那种寄情于物的衷肠。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愁,就那样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心底最深处,欲语还休。
词,便是如此,不过寥寥数字,便能将一个人的心境勾勒地淋漓尽致,而又不失丝毫美感。
这样神奇之物,又怎能叫人不醉心呢。
故,携着一双欣赏美得眼睛,翻开了《人间词话》,开始了我的诗词之旅。
可约莫读了一半之时,却无可奈何的将其弃之。
为何,国学大师王国维境界和等之高,岂是尔等小辈所能企及的呢?通篇的文言文,连着他对诗词的评悟,如此一本古书,我只能仰天长叹,哎,我委实是看不懂啊,只好作罢。
然因着读后感这样的任务,两个月后,再次将它捧起,耐着性子读完。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评悟我只能一半一半连蒙带猜将其理解,但那些诗词读着却是真的打心底喜欢,可谓,甚得我意啊。
想着,南唐后主李煜那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便浮上心头。
有着傲视天下的才情,却无奈投错了帝王家,将南唐江山拱手相让。
若此生为平民,他的结果是否会不一样呢。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这是那个奉旨填词的柳永,那个埋没于市井却散发了千年光辉的柳永。
我时常想着,能咏出“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他,整日穿梭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心中到底是怎样一种凄苦啊。
一本书完了,万千个故事也就此结束。
千奇百怪的人和事,一夜之间消失于世,昨天还是骇世惊俗,今天则平淡如水。
虚无就虚无,过眼就过眼,人生本就是攥在手里的水似的,总是流逝,没有什么千秋万载的一说。
他们,终究是消失于那历史的长河之中,留下的,唯有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文字,代替他们诉说着另一个故事。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1王国维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学者,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深度备受推崇。
而在他的众多著作中,《人间词话》无疑是最为著名的一本。
这本书以词话的形式,阐述了王国维先生的美学思想和文学观点,对于理解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人间词话》的过程中,我深深被王国维先生的思想深度和广度所折服。
他对于文学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文学的本质和内涵中去。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情感的表现,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这种对于文学的深刻理解,让我对于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王国维先生的文学造诣和思想深度。
他对于诗词的鉴赏和分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诗词的内涵和意境中去。
他对于诗词的理解和评价,不仅仅是一种学术观点,而是源自于他对于诗词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这种对于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让我对于文学的创作和欣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王国维先生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他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更是一个思想家和哲学家。
他的思想深度和广度,让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对于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让我对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思考。
总之,《人间词话》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让我对于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于文学的创作和欣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任何一个喜欢文学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2《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该书以宋代词人周济的《宋四家词选》为底本,加入了作者自己的文学见解和审美观点,对词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王国维先生的文学造诣和深刻见解所折服。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风格,对词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让我对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人间词话》读后感_《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五篇
《人间词话》读后感_《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五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人间词话》读书心得(一)《人间词话》是近代极富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使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历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
他继承了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形式,乃是段章零语,灵机闪现处便是绝妙好辞成文。
所以这本书极大程度的保存了这种写作的真实。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原文;第二部分是附录。
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当你遨游其中使你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
最初接触王国维的那三句精辟的论断: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可不历三种之阶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阶级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
并不知道是出自他的著作,但已对概括除此三境界的人敬佩不已,便生出急切阅读此书的念头,其时,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老师推荐必读的书目中就有这本。
因为经验的浅薄,阅读时感到困难重重,比较晦涩难懂,匆匆读了一遍了事。
但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人生的阅历积攒的比较丰富,阅读了较多的书之后,忽然又一次想读他一读。
再读之后,对这位天才的敬佩由此剧增。
他有关词的境界的论述确实极为精辟,极为精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引领了一代文学批评的脉搏,引导人们如何去审美,如何在词中品味,感悟,获得美的熏陶。
一首词从怎样的角度去鉴赏。
例如,他提出了“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他提出了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引导作者和读者向更高的层次迈步。
《人间词话》中还有一种观点正中了我的心扉,让我感受很深。
那就是在《乐府诗集》《子夜歌》中提出的:“人用来排遣愁苦的东西不外三样东西:酒、诗和死亡。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范文.doc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范文【王国维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一】王观堂在人间词话中阐述了他关于词的理论,语言往往短小精辟。
如“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也”;读之,似乎也如入境界,在慢慢细品中由“独上高楼”而至“人憔悴”,最终达到“蓦然回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在阅读中有了点滴收获——与观堂先生一起读词,词之差别与境界豁然开朗。
一、有境界与无境界“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真情最为动人。
没有真实情感的赋予,再华丽的辞藻也显得肤浅虚伪,再精巧的构思也显得空洞无味。
境界,原来全在一个“情”字上。
写词如此,写诗、散文、小说,不都是如此吗?文学如此,做事、为人,不都是如此吗?真情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秉着一颗真心,才能打动别人的真心。
二、造境与写境“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而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中国文学自古就有现实主义的《诗经》与浪漫主义的《离骚》。
《诗经》虽然写实,却不觉得其晦涩或枯燥无味;《离骚》虽然想象,也不觉得其怪诞而不可理喻。
我们不可能将真正伟大的作品完全归于哪一派——它们在主体上属于某一派,然而在另一方面,另一种风格的补充又使其具有自然之美,而不是僵死在某一个框架里。
诚如王观堂先生所言,一个诗人往往既是理想家又是写实家,因为他活于物质的世界中,必然心存实物;而只有当他人保存着不竭的想像之泉,他才能掌握文字的灵性。
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有我和无我之境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只是为写诗的心态和情感所决定。
无我之境如佛家,置身事外,写景得以淡然悠远;而有我之境便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歌者,随心吟咏之中使得情景交融,人与景交相呼应。
四、境界之大小“境界有大小,不以事而分优劣。
”同样,“写什么”往往决定了境界的大小。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_读后感_模板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_读后感_模板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一)文/方舟王观堂在人间词话中阐述了他关于词的理论,语言往往短小精辟。
如“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也”;读之,似乎也如入境界,在慢慢细品中由“独上高楼”而至“人憔悴”,最终达到“蓦然回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在阅读中有了点滴收获——与观堂先生一起读词,词之差别与境界豁然开朗。
一、有境界与无境界“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真情最为动人。
没有真实情感的赋予,再华丽的辞藻也显得肤浅虚伪,再精巧的构思也显得空洞无味。
境界,原来全在一个“情”字上。
写词如此,写诗、散文、小说,不都是如此吗?文学如此,做事、为人,不都是如此吗?真情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秉着一颗真心,才能打动别人的真心。
二、造境与写境“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而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中国文学自古就有现实主义的《诗经》与浪漫主义的《离骚》。
《诗经》虽然写实,却不觉得其晦涩或枯燥无味;《离骚》虽然想象,也不觉得其怪诞而不可理喻。
我们不可能将真正伟大的作品完全归于哪一派——它们在主体上属于某一派,然而在另一方面,另一种风格的补充又使其具有自然之美,而不是僵死在某一个框架里。
诚如王观堂先生所言,一个诗人往往既是理想家又是写实家,因为他活于物质的世界中,必然心存实物;而只有当他人保存着不竭的想像之泉,他才能掌握文字的灵性。
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有我和无我之境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只是为写诗的心态和情感所决定。
无我之境如佛家,置身事外,写景得以淡然悠远;而有我之境便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歌者,随心吟咏之中使得情景交融,人与景交相呼应。
四、境界之大小“境界有大小,不以事而分优劣。
”同样,“写什么”往往决定了境界的大小。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
《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五篇《人间词话》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1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堪称文学经典。
读完这本精妙独到的词评,令人最有感触的,便是其中用三句宋词精妙概括的人生三境界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这第一境界便让我产生了共鸣。
一夜萧萧,西风凄凉,意境似乎有些悲伤。
独上高楼,极目远眺天涯路,这又是何等的坦荡!西风凋零了碧树,眼前的形势不容乐观,众多天涯路,我该走哪一条?这时就必须登上高楼,因为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站得高,才能排除干扰,不会被眼前飘忽不定的浮云所迷惑。
这样,望尽天涯之路,看清人生的方向,才能确定好下一步做什么,决定好自己即将要走的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看清起点,找明方向,这将是一个成功的开端。
第一境界所指的,是寻找天涯路的过程。
而第二境界,则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心中有目标,眼前有方向,还缺什么?缺的是努力。
好高骛远,光说不练,看清了路却懒得往前走,这算什么?没有实际行动,有再高的天赋,再好的计划又有何用?最后只能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努力一天两天,不足为奇,一年两年,才是难能可贵。
尽管遇到困难,尽管“衣带渐宽人憔悴”,也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因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如果能够一直眼看前方不改变方向,衣带渐宽终不悔,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境界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第三境界最为耐人寻味。
世事无常,实现理想之路的羁旅漂泊最能磨练一个人的心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经历了上高楼,人憔悴,冲破了无数的难关与考验,我们就会逐渐变得成熟,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与见解,知道自己要什么。
众里寻他千百度,正是有了千百度的苦苦追寻,才有那蓦然回首时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俗话说,功到事成,追梦路上,我们心中应该不急不躁,耐心等待。
即使千百度的追寻未果,也能安然面对,坦坦荡荡。
《人间词话》优秀读书笔记5篇
《人间词话》优秀读书笔记5篇《人间词话》是一部由王国维写作的文学批评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之一,创作于1908年-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人间词话》优秀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用,仅供参考!《人间词话》优秀读书笔记篇1词,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文化的诠释,和诗歌一样,它是我们华夏文化中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
喜欢古老的中国文化,更喜爱精美绝伦的词,因而爱上了《人间词话》。
在细雨纷纷的暮春,最惬意的莫过于手捧书卷,憩于窗棂之旁,沏一壶香茗,享受极致的幽雅。
好茶美景,名书在怀,实是人生一大乐事!细品《人间词话》,让灵魂在古词中得以冲涤,然后缓缓地,带着清新的心情,让蛰伏的心灵重新焕发活力。
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最为看重的一个词语,也是全书的核心。
“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此言一出,如金石掷地。
若无青莲居士的旷达之境,怎会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气象?若无欧阳修深沉之境,怎会有“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慨叹?若无稼轩的豪放之境,怎会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塞上绝唱?若无李后主幽婉之境,又怎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之曲?在《人间词话》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境虽过于平直,然登高远望,无遮无拦,妙在深远、旷达。
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气象取胜,无大胸襟,大豪气难以为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是也,读罢令人神清气爽,胸襟开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境虽有些柔弱,然感触细腻,凄婉动人,妙在情真、意切。
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性情取胜,无细致的感受,痴迷的情怀难以为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是也,读罢令人柔肠百转,缠绵悱恻。
此二种境界易造,古诗词中出现也最多,若论造境之难,之高妙当在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精选5篇)《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1曾经,有“秋波横欲流”“魂迷春梦中”的绮丽浮靡;亦有“无泪可沾巾”“飘零事已空”的悔恨悲戚;然后,有了“垂泪对宫娥”“回首恨依依”的亡国之哀。
倾尽“一江春水”,换来牵机毒药。
南唐李煜。
王国维谓:“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
”“真所谓以雪书者也。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一个笔力纵横,他豪放超逸、恬淡旷达;“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一个,笔力雄厚,他壮志难酬、慷慨悲壮。
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王国维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
”“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他,至情的楞伽山人,面对富贵可以轻看,面对仕途亦会厌倦,面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面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才是他的《饮水集》。
满清纳兰性德。
王国维评:“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学者,在文学、美学、史学、古文字学领域的成就极为卓著。
他的《人间词话》一书,突破了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用新的思想与眼光去鉴赏词话。
“境界”,是《人间词话》的核心――“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由名句。
”由此观之,“境界”才是根本,只有根深方可叶茂。
恰如国画一般,意在“神”,所以王国维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篇2《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人间词话读书笔记(一)王静安的《人间词话》问世以来,一直脍炙人口,他的词话所标举的“境界”一词,文学评论者多奉为圭臬。
“境界”一词的提出,盖欲取代严羽的“兴趣”,王士祯的“神韵”,王静安并自负此为“探其本”的发现。
《人间词话》卷上云: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其实,这里的意境一词,依旧是沧浪所谓的兴趣,阮亭所谓的神韵,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
而王氏的境界说,以为词之有无境界的关键,便是自然,也就是真。
前人有言:论词者之所谓自然,盖有二义。
如王灼《碧鸡漫志》所主的自然,是不待锤炼之自然,他举《敕勒歌》和《易水歌》为例来说明自然是“变徵换羽于立谈间”,是出口成章,挥笔成文的;这和刘勰的“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嵘《诗品序》所标举的“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等说法较为近似,这是一类;另如彭孙遹、王鹏运、况周颐等所主张的自然,而是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自然。
前者主吟咏情性,不待雕饰,故特别注重天才;后者因主“自然从追琢中来,”所以除了天才,他们还重视学识,甚至于认为学识可以弥补天才之不足。
而王静安的境界说,可肯定是属于前者,是重视天才,主创造而不主因袭的,即“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不使吏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
”《人间词话》卷上云: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照此一说,可知“自然”也是“真”的含义之一,并为达到“真”的必备条件。
则王静安以为纳兰词的好处,是在自然也就是像李后主一样,都是阅历浅而有赤子之心的人。
所谓赤子之心,其含义究竟如何?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并没有明确的界说,但他在《叔本华与尼采》一文中曾引尼采《察拉图斯德拉》的一段文字,“赤子若狂也,自然之轮也,第一运动也,神圣之自尊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词话读书笔记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人间词话读后感1读第一版的时候,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只是王国维的一段段评论,正文下面一条条平息、注释里一首首词作、一位位词作家和词评论家----完全凌乱的文字,“花非花、雾非雾”,所谓此话,在水一方,只能遥望。
再读几遍就会发现,此书形散而神不散,果然“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而无娇柔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
例如王伟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国维谓之“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
王国维还指出,境界有理想和写实之分,又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
“有造境,有写境,次理想与现实二派所之由分。
然二者偏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比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现实之故也。
”就像冯延巳的《醉花间》词“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俊朗清雅,能够感动别人的永远是对真实的升华,而不是纯粹的虚构与写实,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这,罔不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所谓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即入门前茫无头绪,求索无门的疑惑与痛苦,第二种是叩门时以苦作舟、以勤为径、上下求索的执着与忍耐。
第三种则是功夫到家参透真谛的喜悦与释然。
王国维这段话鞭辟入里,假使晏、欧诸公在世,想也不得不叹服王氏的才情与睿智吧。
只是,这三种境界又有几人能够通通尝遍呢?有的人未上高楼,就已经先叹息驻足了,更何消说为伊憔悴、蓦然回首呢?学术知识如是,人生目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了寻找、追求人生目标,先迷茫、后奋斗,继而反思,最后达目标,然后接着进行下一次的追寻。
人生目标并不唯一,但无论多少,成功的人生旅途中都交织着矛盾、执着与喜悦。
用王老的话:给自己一个定位。
我们现在处于上下求索的阶段,或曰“潜龙勿用”。
希望有一天,我们会乘千里风破万里浪。
人间词话读后感2《人间词话》宛若月下纷扬的落花,华美绝伦却又悲喜交集。
----卫琪《人间词话》以小段形式呈现,甚至是只言片语,但其间不断流露出作者犀利见解的睿智。
那些诗文的巨匠所创造的千古绝句与王国维的深刻见解穿过历史合二为一。
那宛若天成时而震撼人心的诗句加之王国维的唯美语句使《人间词话》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
平静了那些在喧嚣尘世中躁动的心灵。
让那些被光明与黑暗折磨的筋疲力尽的人们找到了一处歇脚之地。
想要全面的了解《人间词话》就必须了解作者王国维。
王国维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一位令人可敬却又令人无奈的学士。
又是我觉得他和我是如此的亲近,有时又是如此的疏远。
王国维作为一个中国古典文化结束的强音,自然是才高八斗,古文功夫炉火纯青的。
卫琪有言王国维是“一个只认死理脑筋不转弯”的人。
他执着,他才能有资格成为研究国学和史学的大师,正如他所言之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王国维的一生刚好经历了清王朝的覆灭。
他是个恪守传统,拒绝革新的人,他不能理解革命,也幻想着清王朝能够复辟成功,可惜他的愿望一一破灭。
我想王国维如果当年未听取罗振玉的劝告而未尽弃前学去研究新学。
王国维也许就会成为一个承载文明启新时代的大师了。
1924年废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王国维认为这是奇耻大辱,想自杀被家人严密监控而未遂。
到 1927年,北伐进军华北,北洋军阀即将崩溃,王国维最后的希望破灭。
“经此世变,义无再辱”----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
《人间词话》倾注着王国维的心血,才情高绝。
其中对读者影响最大以及最成名之段莫过于“古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其实我对这三段话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虽称不上大事业大学问,但也足以以小见大。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一种境界说的是入门前,心中惶恐不安,不知从何开始。
曾记高一虚度光阴之后,各科成绩尽是让人心碎的,高二时幡然醒悟想努力一番考个好成绩,然而面对千疮百孔的学业却不知从何补起。
彷徨、痛苦与渴求正如此。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不执著无以成,王国维正是凭借着这份执着与隐忍,才成就了他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大师地位。
而我高一那段暗地里奋斗的时光,那些狠追尖子生的拼劲才使我能够在期末取得好成绩。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往昔追寻之中的种种艰辛苦楚,在顿悟瞬间得到了完美补偿。
这种释怀的感觉尖子生们必然感受到,正如题海战术之后,突然灵机一动,看透各种题目中的真谛,然后触类旁通,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
《人间词话》中的真谛如是。
王国维带着中国最后一个传统士大夫苍老而悲凉的背影,在一汪碧蓝如玉的湖水中,渐渐地沉没,消失,永不再现。
而我们只需守住对《人间词话》的青睐,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静静的感受那一份无声的悲喜。
人间词话读后感3读书人之所以读书就是为了明理,追求真理。
若不能自由追求真理,生活就是一种痛苦。
从书中可以看出,古往今来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其气节在。
若是没有历史知识做背景,读本书只能领会诗词表层的含义,对于诗词里的深意,只有有心人才能领悟。
作为初读《人间词话》的我,对书中的每个语言符号的微妙作用,丰富的内容,只能领会其表层意思。
正因为这本书,让我真正懂了“词之言长”的含义,只有你用心去领悟,才能懂得诗词的内在含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一种境界是讲人生有时需要的是一种求孤独,求寂寞的心境。
慢慢人生路,无论在哪个人生阶段,都会遇到孤独、坎坷。
在那种惆怅的心境下,独自一人登上高楼,望尽远处的无尽之路。
在绝望或孤独的境界中,可以寻求精神上短暂的慰藉。
但是,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信仰,勇敢走下去。
就如我现在,刚刚参加工作,许多事情还不能处理的非常到位;不应该害怕犯错,要勇敢面对自己的失败,在失败中才能成长的更快。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种境界讲人生的种种,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到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不执著无以成,王国维正是凭借着这份执着与隐忍,才成就了他大师地位。
正如现在的我们,刚刚接触药品注册,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不能因为一点点挫折就放弃,要凭着那份执着,守护患者用药安全的一道关卡。
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认真书写审评报告时,还要不断给自己充充电。
只有自己知识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为公众用药安全服务。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种境界讲人生需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求、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
这是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往昔追寻之中的种种艰辛苦楚,在顿悟瞬间得到了完美释放。
第三种境界,也是最高境界,讲的是在经过不断努力研究之后,会将之前所有的疑问完全释放。
药学审评现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刻,应不断研究,改革应体现与时俱进,同时应稳定步伐,守护好公众用药的安全关卡。
人间词话读后感4“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一场场的风花雪夜,一幕幕的菡萏斜阳,美的像画一般的词句,随着时光的流逝,仿佛停滞了百年,依然存留着最初的那抹惊艳。
这便是宋词的魅力。
人生路途上几乎所有烦人心志和情感,都被宋词细腻真切地变数出来了,我们沉浸在宋词的天地里,细听风声雨声,静看花开花落。
品位爱断情伤,尽历狼烟沙场。
我们在宋词里品位这人生百味。
宋词里囊括了世间种种的情绪:“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倒出了昔日君主的万般惆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难以言表的无尽悲愁跃然纸上; “高树鹊街巢,斜月明寒草” ,看似写景的白描,却蕴藏着深深的忧思。
诗词是美的,也是非常奇妙的。
不同的人在同一首词里收获了不一样的心情,你读到的是舒畅,他读到的或许就是忧伤。
王国维先生一部《人间词话》,便把宋词吟咏的种种情致均囊括其中。
境界说是《人间词话》里的核心。
王国维先生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做批评标准。
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
境界是一种微妙的东西,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境界之说如此,词人亦是如此。
李煜、姜夔、李清照、晏殊、晏几道......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人,在王国维先生的笔下,在《人间词话》里演绎着不同的才情。
他们的词亦或洒脱,亦或悲壮。
晏几道矜持华贵有余,秦观的词境最为凄婉悲凉,周邦彦极为工致精巧。
词人笔下的《烟雨》、《斜阳》、《梅蕊》在《人间词话》里有了别样的延伸。
岁月的流河中,我们都会慢慢老去。
唯有经典,会与世常留。
阳光满满的午后,身边泡一壶香茗,打开《人间词话》,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细细品读流传百年的芳香,品味那绝妙的意境,重拾一份百年的感动。
人间词话读后感5其实写这个,不为别的,只为了大家能多读一遍《人间词话》。
这年头,已经很少有地方能摆得下一张书桌安安静静的看书了。
先聊聊老王吧要了解一个人,可以从他的文章开始,当然很多时候,反过来也成立。
那就让我们从老王开始我们一次华丽的诗词之旅吧。
首先说说我对王老先生的态度:70%正面,30%负面。
正面的态度里40%是尊重,20%是敬佩,10%是同情,负面的俺就不说了,大家细细看完,也就会明白了。
1. 近代史上的成功广告----三大天才论有句已经被嚼烂了的话:古往今来中国三大天才死于水,其一屈原,其二李白,其三王国维。
这话传播甚广,影响甚深,静安兄的众多忠实粉丝想必对此都笃信不疑吧。
其实呢,谁也不知道最先说这句话的到底姓甚名谁,究竟是何方神圣(我比较相信一句话:Google上搜不到,那就是没有。
我搜过的,查无此人)。
大胆猜想一下,这位仁兄呢,只怕是某大学的广告专业优秀毕业生兼老王的超级粉丝,极富想象力的为本校校友作了这个天字第一号广告。
广告的特征有三:一,唬人;二,狂轰滥炸四处传播;三、容易被意志薄弱者奉为圭臬。
嗯嗯,三项全中,看来是八九不离十了。
屈李王三人不是同行,看看静安兄的诗词,再看看屈李二位的哲学历史学论文(貌似这两位没写过,写也是不及格),应该是没有什么可比性。
当然了,为了安抚一众愤愤不平的粉丝,那也勉为其难的比上一下吧。
王国维是天才,应该也算得上一个,但是大家应该很清楚屈李二位在中国古文学史上的地位,那是巅峰之上的巅峰,天才之中的天才。
正所谓说起楚辞,必颂离骚;说起唐诗,必称太白,离骚和唐诗,几乎可以说代表了几千年中华文学的渊源和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