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xx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

合集下载

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

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赵琰,字叔起,天水人。

初,苻①氏乱,琰为乳母携奔寿春,年十四乃归。

孝心色养,饪熟②之节,必亲调之。

皇兴中,京师俭③,婢简粟粜之④,琰遇见切责,敕留轻粃⑤。

尝送子应冀州娉室⑥,从者于路偶得一羊,行三十里而琰知之,令送于本处。

又过路傍,主人设羊羹,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遣人买耜⑦刃,得剩六耜⑧,即令送还刃主。

刃主高之,义而不受,琰命委之而去。

初为兖州司马,转团城镇副将。

还京,为淮南王他⑨府长史。

时禁制甚严,不听越关葬于旧兆⑩。

琰积三十余年,不得葬二亲。

及蒸尝⑪拜献,未曾不婴慕卒事⑫。

每于时节,不受子孙庆贺。

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

慨岁月推移迁窆⑬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

年八十卒。

(有删改)【注释】①苻(fú):姓。

②饪(rèn)熟:指烹调。

③俭:贫乏,歉收。

④简粟粜(tiào)之:碾粟筛出瘪谷。

⑤粃(bǐ):通“秕”,秕谷。

⑥娉室:定亲。

“娉”通“聘”,订婚。

⑦耜(sì):古代汉族民间耕地翻土的一种工具,类似于犁。

⑧得剩六耜:发现多了六把。

⑨他:指拓跋他。

⑩不听越关葬于旧兆:不让大臣越关葬在祖坟。

⑪蒸尝:指祭祀。

⑫婴慕卒事:想回乡归葬双亲的事。

⑬迁窆(biǎn):犹迁葬。

窆,墓穴,坟茔。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十四乃归.归:返回,回去B.孝心色养.养: 赡养;供养C.从.者于路偶得一羊从:从前D.初.为兖州司马初:起初;开始2.下列句子中的虚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从者于.路偶得一羊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剑》)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2)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

4.选文主要写了赵琰的哪些事迹?分别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1.C2.A3.(1)赵琰查访(后)知道这是偷杀的羊,最终推辞不愿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亦若是则已矣B. 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D. 今夕是何年(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 困于心,衡于虑D. 其人舍然大喜(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2)B(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C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释然。

谓疑虑隔阂顿消。

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

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

答题时应注意,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二十篇(一) 九年级总复习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二十篇(一)  九年级总复习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二十篇(一)九年级总复习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二十篇(一)(一)董永,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

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

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

永行三年丧毕。

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③。

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

”遂与之俱。

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

”永曰:“蒙君之惠④,父丧收藏⑤,永虽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报厚德。

”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

”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⑨百匹。

”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

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

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

”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①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

②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

③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

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

⑤收藏:收养。

⑥小人:贫穷无知的人。

⑦服勤:勤劳服侍。

⑧尔:这样,如此。

⑨缣:细绢。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凌空而去()(2)与钱一万()(3)知其贤()(4)天之织女()25.凭助注释翻译下面句子。

(2分)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26.读了这则神话故事,你得到什么启迪?(4分)(二)读书佐酒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

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

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

③子弟:家中的晚辈。

⑤觇(chān)偷看。

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

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0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0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①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②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注释①服:被任用。

②坠: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望:(2)不敢稍染.官宦习气染:(3)尔年.尚幼年: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余为.少慰余不愿为.大官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今为宫室之.美为之C.可以.处乐何以.战D.太丰则.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3分)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结合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解说说信中所提“家风”具体指什么?(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4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

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

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20篇(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20篇(含答案)

课外⽂⾔⽂单篇阅读20篇(含答案)⼀、阅读下⾯⽂字,完成1~3题。

(5分)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时之名⾂。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多者收功远,乃终⾝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三朝名⾂⾔⾏录》)1.⽂中“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中“患”的意思是。

(1分)2.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简要概括选⽂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分)⼆、阅读下⾯⽂⾔⽂,完成1~3题。

(5分)秦良⽟,忠州⼈,嫁⽯砫宣抚使马千乘①。

万历⼆⼗七年,千乘以三千⼈从征播州,良⽟别统精卒五百裹粮⾃随,与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②。

明年正⽉⼆⽇,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夫妇⾸击败之,追⼊贼境,连破七寨,⼤败贼众,为南川路③战功第⼀。

贼平,良⽟不⾔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代领其职。

良⽟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驭下严峻,每⾏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明史·秦良⽟传》)【注】①⽯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司。

②邓坎:地名。

③南川路:指秦良⽟所带的南川路。

2.请⽤简洁的语⾔概括本⽂所记叙的秦良⽟的主要事迹。

(2分)3.结合短⽂内容,说说秦良⽟是⼀个怎样的⼈。

(2分)三、阅读下⾯⽂⾔⽂,完成1~3题。

(5分)陆九渊,字⼦静。

⽣三四岁,问其⽗天地何所穷际,⽗笑⽽不答。

遂深思,⾄忘寝⾷。

及总⾓①,举⽌异凡⼉,见者敬之。

谓⼈⽇:“闻⼈诵伊川②语,⾃觉若伤我者。

”⼜⽇:“伊川之⾔,奚为③与孔⼦、孟⼦之⾔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④之⾔⽀离。

他⽇读古书;⾄“宇宙”⼆字,解者⽇“四⽅上下⽇宇,往古来今⽇宙”,忽⼤省⽈:“宇宙内事乃⼰分内事,⼰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宋史·陆九渊传》) 【注释】①总⾓:借指童年时期。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附参考答案)(一)【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乐君,达州人,生巴峡间,不甚与中州士人相接,状极质野,而博学纯至。

先君少师①特爱重之,故遣吾听读。

今吾尚略能记《六经》,皆乐君口授也。

家贫甚,不自经理。

有一妻、二儿。

聚徒城西,草庐三间,以其二处诸生,而妻子居其一。

几五十年矣,每旦起,分授群儿《经》,口诵数百过,不倦。

少间,必曳履慢声,抑扬吟讽②不绝。

蹑其后听之,则延笃③之书也。

群儿或窃效靳侮④之,亦不怒。

喜作诗,有数百篇。

先君时为司理,犹记其相赠一联云:“末路清谈得陶令,他时阴德颂于公。

”又《寄故人》云:“夜半梦回孤月满,雨余目断太虚宽。

”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选自《避暑录话》,有删改)【注释】①少师:官名,辅佐太师的官员。

②抑扬吟讽:用高低不平的调子背诵。

③延笃:人名,著名经学家。

④靳侮:戏弄。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3分)(1)特爱重.之重:(2)必曳.履慢声曳:(3)蹑.其后听之蹑: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8分)(1)群儿或窃效靳侮之,亦不怒。

(2)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乐君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二)【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平山堂记》节选郑兴裔①天地间无久而不敝之物,其尚有存者,必其为人所注意,而人为存之也。

非然,则历变故、经岁月,虽以金石之质,犹不能与天地以不敝。

庆历间,庐陵欧阳公实守是邦,为堂于蜀冈之上,负高眺远,江南诸山,拱揖槛前,若与堂平,故名。

堂之左右,碧树参天,清风徐来,虽盛夏亦不知其为暑也。

政成之暇,延四方之名俊,摘邵伯之荷蕖,传花饮酒,分韵赋诗,徜徉乎其中不醉无归载月而返,亦风流逸事也,心窃向往焉。

及莅任维扬,访平山故迹,而荆榛②塞道,荒葛胃涂③,颓垣断栋,率剥烂不可支撑。

去隆兴④癸未周君淙⑤重新之日,不三十年而凋残零落,遂至于此。

吁嗟乎!自国家多故,戎马蹂躏,先贤遗地,半为樵牧之区,骚人逸士,罕有过而问焉,又谁为保护而爱惜之,朴斫而丹雘⑥之哉?无怪乎斯堂之旋圮⑦也。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古诗词鉴赏(20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古诗词鉴赏(20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课外古诗词鉴赏(20篇)写景诗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请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这句意思是说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点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人的船舱。

“跳珠”这个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时时处处以审美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

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1 / 18探春黄庶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1)“雪里犹能醉落梅”中的“醉”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描写和表现手法有何相似之处?(1)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的喜爱之情。

(2)都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图。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三衢道中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黄梅时节家家雨”与本诗的哪一句相似,在表达上有何异同?2 / 18(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愉悦欢快的心情。

(2)梅子黄时日日晴。

都写得是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但所表述的天气与心情不同,“黄梅时节家家雨”表达了诗人等不到同伴的孤寂心情;“梅子黄时日日晴”表达了诗人与同伴游玩的愉悦心情。

4.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秋江道潜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精]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20篇(含答案)

[精]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20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20篇(含答案)1.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景德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谥元献。

公以文章名誉,少年居富贵,好贤,奖掖后进,一时名士多出其门,范仲淹、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笃学工诗,凡书简【1】及公家文牍,未尝弃一纸,皆积累以抄书,遇纸张不平者,则手执熨斗熨平,聚图书盈一室。

子晏几道,聚书益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有类乞儿搬漆碗。

晏元献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

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盘馔皆不预办客至旋营之。

每有佳客必留,但人设一空案一杯。

既命酒,果实蔬茹【2】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至。

数行之后,案上已粲然矣。

稍阑即罢,遣伎曰:“汝曹呈艺已毕,吾亦欲呈艺。

”乃具笔札【3】,相与赋诗,率以为常。

晏元献赴杭州,道过维扬,憩大明寺,瞑目徐行,使侍史读壁间诗板,戒其勿言爵里姓氏,终篇者无几。

又俾诵一诗,大为赞赏,徐问之,江都尉王琪诗也。

召至,同饭,饭已,又同步池下。

时春晚,已有落花。

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

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也。

”王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

”自此辟置【4】馆职,遂跻侍从矣。

——以上语段均选自《宋人轶事》注释:【1】简:书信;信函。

【2】茹:蔬菜的总称。

【3】笔札:毛笔与简牍,亦泛指书具。

【4】辟置:征聘人才,置为僚属。

1.给文中划线的语句断句,停顿处用“/”断开,限断三处。

从他“喜宾客”“每有佳客必留”“相与赋诗,率以为常”可见他谈笑之间有鸿儒,喜欢与同道之人切磋技艺,在切磋中得以长进。

从他“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可见他非常在意对诗词的推敲和斟酌,不肯轻易对句。

从他听到王琪的诗作大为赞赏并力邀其同食同游,还向王琪请教“弥年不能对”的词句可见他求贤若渴,能虚心向有才能的人请教。

2.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9 课外文言文阅读(2024·山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120篇)原文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原文 2. 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 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的来历,现比喻。

原文 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

贾:gǔ做买卖。

穷困:困厄,窘迫。

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

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

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①鲍叔不以我为贪________②三战三走 ________(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_______”、“不肖”、“________”和“_______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答案】(1)是;跑(2)C(3)愚;怯;无耻(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解析】【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

①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

为:是。

②三战三走: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

走: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

尝:曾经。

三:多次。

逐:驱逐。

见:免职。

于:被。

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原文“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以我怯……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归纳答案: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贵在知心。

“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一日,携榼①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

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

少曾读书。

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

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②瞳:村庄。

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少曾读书________②故尝歌________(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B. 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C. 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D. 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3)张远度来到“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颖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1)年幼;所以(2)B(3)地多桃花林;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令张远度很是惊奇【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

注意“少”这是是年幼的意思。

(2)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前面写张远度有一天见到耕者王清臣读杜甫的诗,对他非常好奇,过了几天就专门到他家里去拜访,因此划线句的理解应为: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3)由“ 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可知第一问答案为:地多桃花林。

结合内容分析,一日,张远度带着水壶独自出游,见到一个边耕种边吟诵的种田人,而且读的还是杜甫的诗。

张远度没想到一个种田人这么喜欢杜甫的诗,非常的惊奇。

据此可概括为: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令张远度很是惊奇。

故答案为:⑴年幼;所以⑵ B⑶地多桃花林;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令张远度很是惊奇【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20篇-重点推荐 (1)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考20篇-重点推荐 (1)

第1篇三峡文本回顾原文呈现参考译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段解]三峡山的特点:山势高峻,连绵起伏。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①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段解]三峡夏水的特点:迅猛、湍急。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②(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段解]三峡春冬之景。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乐趣。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段解]三峡秋季特点:肃杀。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鸣叫,叫声接连不断,音调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所以渔民唱道:“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眼泪就沾湿了衣裳!”文本研读知识盘点类别内容文学常识郦道元(约470—527),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古诗词鉴赏(20篇)

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课外古诗词鉴赏(20篇)

课外古诗词鉴赏(20篇)田园生活类: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辋川①六言(其五)[唐] 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②,五柳先生③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

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③五柳先生: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

因其屋边有五棵柳树,于是自号五柳先生。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描写景物,试分析写景的角度以及所描写景物的特点?(3分)(2)这首诗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用典,请分析结合诗句分析用典的作用。

(3分)1.这两句是从远景角度写景的,写出了景物的人烟稀少、苍凉孤寂的特点。

2.诗的三四句运用颜回、陶渊明的典故,委婉地抒发了一个隐士安贫乐道的情趣。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①浴蚕②去,闲看中庭栀子③花。

【注释】①相唤:互相呼唤。

②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称为浴蚕。

③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2)“妇姑相唤浴蚕去”已经点明山村农事的繁忙,但诗人却说“闲看中庭栀子花”,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1.描绘的是诗人于蒙蒙细雨中走进村庄,远远的便听见雨中传来几声鸡鸣,山村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的乡村里妇姑相互呼唤着去蚕浴,唯有庭中栀子花独自摇曳的乡村之景。

2.不矛盾。

“闲看中庭栀子花”一句从侧面落笔,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出人们忙于农事的情景。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6分)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①到柴扉。

小童一棹②舟如叶,独自编阑③鸭阵归。

【注释】①烟暝:烟霭,云气。

②棹:船桨。

③编阑:阻拦,赶拦。

(1)这首诗描写了哪个季节哪个时段的乡村景象?突出乡村此时怎样的特点?(2分)(2)请简要分析“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所描绘的画面所蕴含的情感。

[精]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20篇(含答案)

[精]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20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20篇(含答案)1.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景德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谥元献。

公以文章名誉,少年居富贵,好贤,奖掖后进,一时名士多出其门,范仲淹、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笃学工诗,凡书简【1】及公家文牍,未尝弃一纸,皆积累以抄书,遇纸张不平者,则手执熨斗熨平,聚图书盈一室。

子晏几道,聚书益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有类乞儿搬漆碗。

晏元献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

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盘馔皆不预办客至旋营之。

每有佳客必留,但人设一空案一杯。

既命酒,果实蔬茹【2】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至。

数行之后,案上已粲然矣。

稍阑即罢,遣伎曰:“汝曹呈艺已毕,吾亦欲呈艺。

”乃具笔札【3】,相与赋诗,率以为常。

晏元献赴杭州,道过维扬,憩大明寺,瞑目徐行,使侍史读壁间诗板,戒其勿言爵里姓氏,终篇者无几。

又俾诵一诗,大为赞赏,徐问之,江都尉王琪诗也。

召至,同饭,饭已,又同步池下。

时春晚,已有落花。

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

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也。

”王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

”自此辟置【4】馆职,遂跻侍从矣。

——以上语段均选自《宋人轶事》注释:【1】简:书信;信函。

【2】茹:蔬菜的总称。

【3】笔札:毛笔与简牍,亦泛指书具。

【4】辟置:征聘人才,置为僚属。

1.给文中划线的语句断句,停顿处用“/”断开,限断三处。

从他“喜宾客”“每有佳客必留”“相与赋诗,率以为常”可见他谈笑之间有鸿儒,喜欢与同道之人切磋技艺,在切磋中得以长进。

从他“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可见他非常在意对诗词的推敲和斟酌,不肯轻易对句。

从他听到王琪的诗作大为赞赏并力邀其同食同游,还向王琪请教“弥年不能对”的词句可见他求贤若渴,能虚心向有才能的人请教。

2.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020年成都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都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

2020年成都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都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

2020年成都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都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纯仁①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

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

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②,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③甚急。

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时旱久不雨,纯仁籍境内贾舟④,谕之曰:“民将无食,尔所贩五谷,贮之佛寺,候食阙时吾为籴⑤之。

”众贾从命,所蓄十数万斛⑥。

至春,诸县皆饥,独境内民不知也。

移齐州。

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

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⑦,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

”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⑧之道也。

”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节选自《独醒杂志》)【注】①纯仁:字尧夫,谥忠宣。

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

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

②宿卫:古时指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的人。

③劾治:审查治罪,推究、审问。

④贾舟:商船。

贾,商人。

⑤籴(dí):买进粮食。

⑥斛(hú):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⑦戢:止,停止。

⑧玩:同“顽”,不驯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牧地初不隶.县隶:属于B.候食阙.时吾为籴之阙:通“缺”,“缺少”C.取玩之道.也道:方法D.训使自新,即.释去即:就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2)至春,诸县皆饥,独境内民不知也。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范纯仁的人物形象。

1.D 【解析】D项“即”的意思是“立即,当即”,而非“就”。

2.(1)供养军队的钱物是由田税所出,如果听任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许追究,那么税钱从哪里来呢?(2)到(第二年)春天,各县都受饥,只有襄邑县境内百姓不知道有饥馑这回事。

3.执法严明,关心百姓,为政宽缓。

阅读理解20篇文言文20篇

阅读理解20篇文言文20篇

伏,那些尖尖的小刺竟戳穿了两页纸。

,但不管怎么样,它们是我的俘虏了。

这种小草会咬人,如同河豚的有毒,如同海胆的有刺,如同贝类的有壳,只是它在同其他生物的生存竞争中形成的一种自卫本领。

⑥几天之后,我几乎淡忘了这小草。

一次,我翻开笔记本准备记一些什么,还没来得及写一个字,只觉得手指上猛地一阵剧痛,就像被尖利的牙齿狠狠咬了一口。

我一下子把笔记本摔得老远,那咬人草的干叶从本子里掉出来,落在我的脚边——依然是硬硬的,一副倔强的模样,仿佛一对暗绿色的眼睛冷冷地嘲笑着我……⑦啊!咬人草,它终于咬了我!⑧咬是被咬了,我却并没有记恨,相反,倒生成一种敬佩的心情来——这任人践踏的、可怜的小草,性格的刚强不屈竟一至于此!它似乎要提醒我一些什么……⑨我没有再把草叶夹进笔记本,而是任它们在沙土中躺着。

因为我确信,假如带着它们,我一定还会被咬的,我不可能老是警觉地惦记着它们,防着它们,也不可能改变它们的性格,与其强迫它们耿耿于怀地跟我,不如让它们在自己的泥土中找到归宿。

⑩然而,关于这咬人草的故事,我是很难忘记了。

1. 咬人草从外表看是“普普通通”,骨子里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两个成语概括)2. 咬人草成了“我的俘虏”后,作者接着写了“河豚的有毒”、“海胆的有刺”、“贝类的有壳”,作用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特点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对咬人草的态度经过了好奇——淡忘——敬佩——难忘的变化过程。

B.“让它们在自己的泥土中找到归宿”一句话表明了作者对咬人草的同情。

C.“叶色暗绿,有点像深秋经霜后的菊”一句话使用了比喻的手法。

D.作者借写咬人草意在赞美平凡的生命中所蕴含的刚强不屈的性格。

认识父亲⑪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20篇)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赵琰,字叔起,天水人。

初,苻①氏乱,琰为乳母携奔寿春,年十四乃归。

孝心色养,饪熟②之节,必亲调之。

皇兴中,京师俭③,婢简粟粜之④,琰遇见切责,敕留轻粃⑤。

尝送子应冀州娉室⑥,从者于路偶得一羊,行三十里而琰知之,令送于本处。

又过路傍,主人设羊羹,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遣人买耜⑦刃,得剩六耜⑧,即令送还刃主。

刃主高之,义而不受,琰命委之而去。

初为兖州司马,转团城镇副将。

还京,为淮南王他⑨府长史。

时禁制甚严,不听越关葬于旧兆⑩。

琰积三十余年,不得葬二亲。

及蒸尝⑪拜献,未曾不婴慕卒事⑫。

每于时节,不受子孙庆贺。

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

慨岁月推移迁窆⑬无期乃绝盐粟断诸滋味食麦而已。

年八十卒。

(有删改)【注释】①苻(fú):姓。

②饪(rèn)熟:指烹调。

③俭:贫乏,歉收。

④简粟粜(tiào)之:碾粟筛出瘪谷。

⑤粃(bǐ):通“秕”,秕谷。

⑥娉室:定亲。

“娉”通“聘”,订婚。

⑦耜(sì):古代汉族民间耕地翻土的一种工具,类似于犁。

⑧得剩六耜:发现多了六把。

⑨他:指拓跋他。

⑩不听越关葬于旧兆:不让大臣越关葬在祖坟。

⑪蒸尝:指祭祀。

⑫婴慕卒事:想回乡归葬双亲的事。

⑬迁窆(biǎn):犹迁葬。

窆,墓穴,坟茔。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十四乃归.归:返回,回去B.孝心色养.养: 赡养;供养C.从.者于路偶得一羊从:从前D.初.为兖州司马初:起初;开始2.下列句子中的虚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从者于.路偶得一羊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剑》)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琰访知盗杀,卒辞不食。

(2)年余耳顺,而孝思弥笃。

4.选文主要写了赵琰的哪些事迹?分别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1.C2.A3.(1)赵琰查访(后)知道这是偷杀的羊,最终推辞不愿吃。

(2)随着年纪渐高,孝顺之情越来越深厚。

4.亲自为父母调弄饮食,时刻不忘为父母迁葬之事,体现了他的孝顺;责令婢女留下筛出的瘪谷,体现了他的节俭;命随从将偶然得到的羊归还原处,坚决不吃偷杀的羊煮的汤,将多出来的耜刀还给刀主,体现了他的正直、诚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石门阎正衡,字季蓉,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①,读之数月,皆能记。

同里②某翁家有《史记》,请借不许,请就其家读之又不许。

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

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乃毕。

后补诸生,应省试,益鬻③产购书数千卷,日夜读之,其学益充。

苦下县④寡陋,复游学长沙,与黄文琛、龙汝霖、朱克敬相师友,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皆谢不见。

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管、荀、韩非、墨子、韩文、杜诗莫不手抄。

为文章峭劲雄悍,略如半山老泉,然不多作。

尝曰:“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吾学未至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有删减)【注释】①注:注解。

此处指《文选》的注解。

②同里:同村。

③鬻(yù):卖。

④下县:条件较差的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假:借B.数月乃毕.毕:完毕C.略如.半山老泉如:像,好像D.皆谢.不见谢:道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读之.数月②吾妻之.美我者B.①与.黄文琛、龙汝霖、朱克敬相师友②遂与.外人间隔C.①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②执策而.临之D.①为.文章峭劲雄悍②或异二者之为.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

(2)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4.文中的阎正衡是如何解决“书不可得”这一问题的?1.D2.D3.(1)老人所居住的地方缺少柴草,正好阎正衡家有山场,(他就)请求(老人允许他)每天馈赠一担木柴(以获得阅读《史记》的机会),(老人)这才答应他。

(2)文章(是)用来传达道理的,道理不充足那么文气就不充实,只用修辞怎么能达到呢?4.向友人借书;用木柴换取读书的机会。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白中书①方居郎署②,未有知者,唯相李德裕以国器重之,于是缙绅③间多所延誉。

然而资用不充,无以祗奉僚友④。

一旦,相国遗钱十万,俾为酒肴之备。

约省阁名士数人,克日同过其第。

贺拔惎任员外府罢求官未遂将欲出薄游。

与白公同年登第,羸驹就门告别。

阍者⑤以俟朝客,乃以他去对之。

贺拔惎驻车留书,备述羁游之意。

白览书曰:丈夫处穷达,当有时命。

苟不才者,以侥幸取容,未足为发身之道,今日闭门不接,纵使便居荣显,又安得不愧于怀?遽令仆者命贺跋惎回车,遂以杯盘同费⑥。

俄而所约朝客联骑而至,阍者具陈与贺拔惎从容,无不惋愕而去。

相国称欢逾时云:此事真古人之道。

(选自《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注释】①白中书:即白敏中,白居易族弟,与贺拔惎是好友。

②郎署:汉、唐时宿卫侍从官的公署。

③缙绅:官宦的代称。

④祗奉僚友:请同僚朋友吃饭。

⑤阍(hūn)者:看门人。

⑥同费:一起喝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国遗.钱十万遗:遗憾B.备.述羁游之意备:详细,详尽C.白览.书曰览:看D.俄而所约朝客联骑而至俄而:不久,一会儿..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苟不才者,以.侥幸取容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皆以.美于徐公。

C.何以.战。

D.俯身倾耳以.请。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旦,相国遗钱十万,俾为酒肴之备。

(2)今日闭门不接,纵使便居荣显,又安得不愧于怀?4.用自己的话说说宰相所说的“古人之道”指的是什么?1.A2.C3.(1)一天早晨,宰相李德裕给了他十万文钱,作为置办酒菜的费用。

(2)今天关上门不接待他,纵然当了大官,内心又怎么能不感到羞愧?4.富贵之时不忘贫贱之交的品德。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②,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③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④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

后诏三府掾属⑤举谣言⑥,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⑦,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⑧哉!间以会日⑨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⑩。

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⑪。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辞官去。

(选自《后汉书》,有改动)【注释】①汝南征羌:今河南省平舆、郾城附近。

②清诏使:东汉三公府设清诏掾,奉皇帝诏令随时巡视郡县。

③守令:郡守、县令。

④绶:系印的丝带。

⑤三府掾属: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和掾史。

⑥举谣言:采访民间疾苦和考察郡县治绩向朝廷报告。

⑦猥多:众多。

⑧简札:供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

⑨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

⑩参实:调查核实。

⑪显戮:当众处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案察.之察:明察B.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复:又C.尚书责.滂所劾猥多责:责备D.若.范孟博者若:如果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为.州里所服②山峦为.晴雪所洗B.①岂宜以.公礼格之②以.其境过清C.①今成其去就之.名②春冬之.时D.①蕃乃.谢焉②乃.重修岳阳楼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2)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4.阅读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表现了范滂怎样的性格特点。

1.D2.B3.(1)慷慨激昂的样子,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

(2)如果我的话有不符合事实的,甘愿当众被处死。

4.刚正、憎恨邪恶。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王克明字彦昭,其始①饶州乐平人,后徙湖州乌程县。

绍兴、乾道间名医也。

初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医以为不可治。

克明自读《难经》《素问》②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

始以术行江、淮,入苏、湖,针灸尤精。

诊脉有难疗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后予之药。

病虽数证③,或用一药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

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

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

言无不验。

士大夫皆自屈与游。

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

(选自《宋史·列传·方技》,有改动)【注释】①始:祖先。

②《难经》《素问》:古代医学经典。

③证:症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言无不验.验:验证B.有以为非药之过.过:过错C.当.随其事治之当:应当,应该D.针灸尤.精尤:尤其,格外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其.始饶州乐平人②其.真无马邪B.①其病乃.愈②久而乃.和C.①始以.术行江、淮②遂许先帝以.驱驰D.①病虽.数证②风力虽.尚劲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克明自读《难经》《素问》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

(2)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

4.阅读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王克明的形象。

1.A2.D3.(1)王克明自己阅读《难经》《素问》,在书中寻找给自己治病的方法,认真地给自己开药方(抓药医治),他的脾胃病竟然治好了。

(2)王克明非常精通书法,崇尚侠义,经常不远千里地为了他人紧急的事奔走出力。

4.乐于求知,敢于实践,医术精湛,品德高尚,为人仗义。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

始知学,闻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①,将往从焉。

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

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

会福唐刘彝赴阙②,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

父死,跣足③庐墓④,躬耕养母。

推其余力,葬内外亲⑤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有改动)【注释】①转相传授: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

②赴阙:入朝,进京。

③跣(xiǎn)足:赤着脚。

④庐墓:在墓旁搭盖小屋,指守孝。

⑤内外亲:同姓和外姓的亲戚。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