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 哲学生活发展观

合集下载

《哲学与生活》第八课复习讲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师用)

《哲学与生活》第八课复习讲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师用)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二、高考预测本课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前进行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等是高考的必考考点。

从考查方式上看,主客观题都出现过。

在未来的高考中,仍将采用主客观题的形式,仍以上述考点为重点内容,考查考生综合运用上述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2012年的复习备考应该注意如下重点问题。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从整体上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构建知识网络,以实现灵活运用。

2.发展的概念,辨析新旧事物的判断标准。

3.发展的总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

4.发展的状态,树立从点滴小事做起的生活理念。

三、课前自学(见教辅P140自主整理区)四、考点突破考点一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2.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提示】把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去判断新旧事物。

其根本标准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3.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静止和僵化保守思想。

(1)发展是一种变化,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2)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3)联系、发展、矛盾三者关系图考点训练1.下列说法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的有( )①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变化过程②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至社会主义社会的更替过程③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④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酸雨增多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答案:B解析:①②③分别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④则反映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对气候、环境的破坏,不是发展。

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12.生活与哲学:联系观、发展观

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12.生活与哲学:联系观、发展观

12.生活与哲学:联系观、发展观一、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方法(1)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特征。

(2)方法论: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发展观1.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途径)(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量变和质变(发展的状态)(1)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2)方法论: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押题1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材料开发利用好大数据这一基础性战略资源,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高考高二政治哲学生活发展观人教版表格复习

高考高二政治哲学生活发展观人教版表格复习
唯物辩证法(二)发展观(第八课
原理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反对倾向
运用
世界是永
恒发展的
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
灭亡.
学会用发展的观看问
题.
用静止的
观点看问

事物发展 的趋势是 前进性和 曲折性的 统一规律,具有 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的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②社会历史领域的新 事物,符合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反映了 社会进步的基本要 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 广大人民群众 的 拥护和支持.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曲折的.
①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 由大到小、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的过程。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③旧事物在开始 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 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1.要对未来充满信 心,热情支持和悉心 保护新事物的成长.
2.要做好充分的思想 准备,不断克服前进 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 接受挫折与考验.
只看到前 途的光明
(盲目乐 观)或只看 到道路的 曲折(过于
悲观)
事物发
展的状 态是量 变和质 变的统一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 必要准备,质变
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 观点.
割裂内因、
外因的联

2、事物的发展就是从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基础上开始量变不
断向前发展.
1.重视量的积累,为 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2.要果断抓住时机促 质变,实现事物的飞
跃和发展.
3.坚持适度原则.

09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 生活与哲学(考点背诵+ 易错易混知识+精选习题)专题二 新人教版必修4

09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 生活与哲学(考点背诵+ 易错易混知识+精选习题)专题二 新人教版必修4

09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生活与哲学(考点背诵+ 易错易混知识+精选习题)专题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考点知识背诵部分唯物论(辩证唯物论)部分:1.正确的自然观2.为什么人类社会是客观物质的?3.物质与运动的关系?4.规律的含义、规律客观性、普遍性的含义?5.规律客观性原理、主观能动性原理(合在一起也叫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6.为什么意识依赖于物质?7.意识的作用?8.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么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解实事求是四个字的分析?9.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0.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合在一起称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论部分:1.实践的含义、特征、分类?为什么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分别是什么?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②③④;认识能反作用实践)4.真理的含义?真理客观性的理解?真理是有条件的理解?真理是具体的理解?5.认识的反复性的原因?认识具有无限性的原因?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二、易错易混知识部分1.哲学中的“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 )3.运动是指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 × )4.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 √ )5.离开物质谈运动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唯心主义,因而都是错误的。

( × )6.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 × )7.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16 生活与哲学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16  生活与哲学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专题十六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考点排查与解读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2.运用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人类 运用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来分析人类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 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用是不平衡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 用是不平衡的 。 其中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 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 , 是一切矛盾的物质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 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是生产方式发 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准确表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准确表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 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化的 (6)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不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仅遵循它自身的运动规律,而且服从与生产 仅遵循它自身的运动规律 ,而且服从与 生产 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生产基础的巩固和完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的规律。 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的规律 。 生产力和生 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 产关系的矛盾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的发展和变革。 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解决, 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 也 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解决,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 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 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 时 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阻碍社会前进。 阻碍社会前进。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备考策略——以广东高考为例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备考策略——以广东高考为例

4 2 个知识点 , 分 布在 文化 与社会 、 文化 与 人 、 文化 与 文 化、 中华文化 、 中 国特色社 会 主义文 化 中。下 面 以经济 生活为例构建知识体系 。
商品一货币一纸币一信用工具一外汇 影响价格的因素一价格变化 的影 响 影响消费的因素一 消费类型~消费结构一 消费
哲学
2 0 1 1 朴 素 唯 联 系 客 矛盾 同 价 值 判 真 理 具 两 点 论 物主义 观性 一性 断、 选择 体性、 条 与 重 点 件性 论
切 从 规律 实 际 出 系 统 优 价 社 会 存 2 O 1 2 发 值观 、 方 群众 化 在
上实现质 的飞跃 。


理清知识脉络 。 构建知识体 系
高三政治二轮复 习应在一 轮复 习的基 础上 , 将 知识
点 串成一条线 , 在线 的基础上 , 建立 知识 面, 最 后构建 知 识体系 。广东高 考 中经济 生活 一共 有 8 2个 考 点 , 分 布 在生产活动 的四个环节 ( 生产 、 交换 、 分配 、 消费 ) 中。政 治生活一共有 5 1 个 考点 , 分 布在行 为 主体 国家 、 公 民、 政府 、 人大 、 党、 政协 、 民族 与宗教 、 国际社会 中。哲学 生
抓住核心概念 , 突 出重点知识 。综观近 三年广东 高考试 题, 经济生活主要涉及价格 、 消费 、 财政 、 收入分 配公平 、 市场经济 、 宏观调控 、 国民经济 又好 又快发展 、 科 学发展 观等考点 。政治生活主要涉及 公 民、 政府、 人 大、 党等行 为主体 的考查 。文化生活主要 涉及文 化 的作用 、 文化 的 特点 、 文化交流 、 文化创新 、 传 统文化 、 中华文化 等知识 。 哲学生活覆盖 了哲学 的四大部分 , 即唯物论 、 认 识论 、 辩 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其 中, 近 三年广 东高考 出现频率 较高 的是经 济生 活第 四单 元 , 政 治生 活第 二单元 , 文化 生活第二单元 , 哲学生活第二 、 第三单元 。 近三年广东高考试题考点分布 图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1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与发展观(测)(含解析)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1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与发展观(测)(含解析)

专题十四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与发展观总分 100分时间 45分钟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8分)1.【湖北宜昌示范高中协作体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的音乐品味可以透露出大量个人信息。

喜欢简单的原声音乐的人,可能健谈又精力旺盛;热爱歌剧的人,可能富有洞察力和想象力;喜欢蓝调音乐、古典音乐和爵士乐等复杂音乐的人,在“经验开放性方面得分很高,但不善于运动;喜欢乡村音乐流行音乐和配乐等欢快音乐的人,一般在经验开放性和智商方面的得分都较低。

这表明①人们可以透过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内在的联系②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③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④人们建立人为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的音乐品味可以透露出大量个人信息”,体现了人们可以透过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内在的联系,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①②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体现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③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人为事物的联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鄂州、黄冈2019届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2018年“退群”当选为年度高频热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对伊朗的制裁,后又扬言退出《中导条约》,加剧了与俄罗斯的矛盾和纷争,美国一系列的“退群”行为将会给世界局势带来不确定的因素。

这启示我们①矛盾具有统一性,重视同一性推动事物变化发展②调整事物的关键部分,会制约事物整体功能发挥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联系的客观性为前提④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必须坚持二者的统一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解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变化发展,①错误;材料体现了部分对整体的影响,但没体现关键部分的调整制约事物整体功能发挥,②排除;美国一系列的“退群”行为,加剧了与俄罗斯的矛盾和纷争,将会给世界局势带来不确定的因素,这启示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联系的客观性为前提,故③正确;美国是世界的一部分,美国一系列的“退群”行为将会给世界局势带来不确定的因素,这启示我们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必须坚持二者的统一,故④正确。

哲学生活专题二: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与发展观教案

哲学生活专题二: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与发展观教案

哲学生活专题二: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与发展观新疆兵团第一师一团金银川镇双语中学:宁双阳一、整体把握,趁势导入(1分钟)1、展示提纲,集体补充完整。

2、教师强调:该提纲是对哲学生活的高度概括,是哲学生活最最基础的提纲,同学们必须掌握。

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可将整个哲学生活的考点加以系统化,而考点的系统化,是我们进行主、客观题作答的前提,也是作答全面性的保障。

【设计意图】:一是导入,二是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整个哲学体系框架,重视知识体系的作用。

过渡:本节课我们来复习该提纲中的,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就是联系观与发展观。

昨天要求同学们对相关内容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来将联系和发展观的提纲补充完整。

时间:9:46二、系统回顾,形成体系(5分钟)1、学生将提纲补充完整。

2、突出抓关键词,以点带面。

【设计意图】: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自觉性不够,需要注重基础知识。

那怕二轮复习,也需要将主干知识点重新串连一遍。

通过此环节,一是让学生迫使提前预习一轮复习的考点,二是进一步加强知识的系统性。

以集体回答为主,个别回答为辅。

过渡:梳理完主干考点,我们来看看以上考点中哪些是全国2卷中着重考察的对象?时间:9:51三、以史为鉴,把握重难点学生根据数据从知识点方面分析备考启示,自己把握重点。

1、近六年相关客观题分析:(4分钟)选择题近六年有24道哲学题,只有两个年份,共3道题涉及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并且都会考查联系的特征,这足以说明联系的特征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

真题讲练:(2011·课标Ⅱ,19)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

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

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视看不见的商机,是因为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③ D.③④【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明确客观题考察重点,重视相关考点。

二轮复习课件(4):哲学与生活

二轮复习课件(4):哲学与生活

• (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代 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 应当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 ③党和国家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 区改造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只有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协调各方面 的利益关系,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和共 同富裕的目标。
• (3)①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 放式经营向集约化转变,节能降耗, 走循环经济和新兴工业化道路,不断 提高经济效益。②实现节能降耗技术 的共享,促进落后地区和产业的节能 降耗,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③ 坚持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 观。
• 【热点背景】 • 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 2009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 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的政策措施,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 工作。会议认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 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这些政 策对于提振信心、活跃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和投资, 实现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 用。2009年以来,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有较大幅 度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加快,380多万户低 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但是,随着房地产 市场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 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 发展,会议要求,按照稳定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 给、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的原则,继续综 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 地产市场的调控。
• 【跟踪练习】 • 1.材料一:2009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 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 决定,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城市和国有 工矿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方争 取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中央财政对城市和 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给予适当支持,省和市、 县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大资金投入。 •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 党和国家要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 改造工作?

哲学生活3.8.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哲学生活3.8.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
田忌
田忌 齐威王
齐威王
田忌 齐威王
上等
上等
上等 中等
上等 中等
中等 下等
结果: 3败
中等 下等
3胜
下等
1败 2胜
下等
2败1胜
自主思考 小组讨论
(1)假如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事物会不会发展?
事物的发展要以量变为基础,最终通过质变实现的。
(2)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是不是质变就是发展?
(3)坚持适度原则,反对“过犹不及”。
客人吃盐
有一个人应邀到朋友家吃饭,主人做菜 时,慌忙中忘了放盐,结果淡而无味; 主人就在菜里加了点盐,菜肴顿时变得 美味无比。而后他想,味道好是因为有 盐,加了那么一点点盐就那么好吃,多 加一点岂不更好吃了吗?于是,他就大 吃起盐来,其结果是又苦又涩。 -------佛典《百喻经》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产生初期有弱点和 不完善的地方 新事物 道路 人们对新事物认可有一个过程 曲折 旧事物开始时比较强大,顽 旧事物 强抵抗,极力扼杀新事物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 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 • • • • • • • • • •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自然界是发展的 发展的普遍性 方 法 论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的灭亡)
事物发展 的趋势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发展 的状态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量变与质变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第二阶段,视为邪说而强烈抗拒;
第三阶段,未加思索而欣然接受。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特色专题生活与哲学课件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特色专题生活与哲学课件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识别的关键词] 人民╱人民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中去╱与群众相结合╱农民,老百姓╱群众利益╱弱势群体╱民 生╱以人为本╱人权
(二)人生观与价值观 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对人生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 的贡献 [识别的关键词] 说明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些先进人物的价值体 现在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识别的关键词] 具有不同(特点)╱存在着差别或差异╱区别对待╱用不同的 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不 同条件下或在不同情况下或在不同历史时期,实施不同的对策、 策略或政策╱想问题、办事情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发展特 色农业或特色经济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事情要有针对性 ╱发挥……独特优势╱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针对……╱量身定 做╱独特╱根据当地当时实际╱符合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识别的关键词]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不入虎穴,焉得 虎子╱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 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实干兴邦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 追寻真理
[识别的关键词] 第一次提出某种正确的观点或认识╱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经 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同时每一次认识都在向前发展、推进╱山 外有山,学无止境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识别的关键词]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 条件下/真理往前迈一小步就有可能是谬误
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识别的关键词] 在处理人与规律关系时,特别是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 的某些行为违背规律、破坏了规律(或自然规律),受到规律的惩 罚╱办事情要讲究科学态度╱讲科学╱办事情要实事求是╱超 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 功╱面对……决定、预测╱拼搏、艰苦奋斗、反复试验、百折不 挠╱发扬……的精神

哲学生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哲学生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

哲学生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哲学生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发展变化,通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把握客观世界。

其核心思想是“认识在发展中,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体的发展”。

下面,我将从哲学生活、唯物辩证法和发展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哲学生活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进行思考和研究的过程。

人们通过自身的感知、观察、思考和实践等方式来认识世界。

哲学生活的特点是主体性、创造性和实践性。

人们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主动思考和实践,才能逐渐深化对世界的认识。

哲学生活的核心是追求真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唯物辩证法是指辩证思维方式在哲学领域中的运用。

唯物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的重要性,主张用相对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

唯物辩证法包括两个基本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和矛盾统一法则。

物质决定意识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矛盾统一法则指的是事物的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矛盾的对立面通过斗争最终实现新的状态和发展。

最后,发展观是基于辩证法思维方式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

发展观强调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客观的发展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发展是普遍的,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第二,发展是矛盾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相互作用和矛盾斗争实现的;第三,发展是逐渐的,事物的发展是在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质变;第四,发展是全面的,事物的发展是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上的统一发展。

总结起来,哲学生活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是一种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和理解的方法和观点。

通过哲学生活,人们能够以主体性和实践性的方式去认识世界。

而唯物辩证法提供了一种辩证思维的方式,使人们能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

发展观则是基于辩证法思维方式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强调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通过对哲学生活、唯物辩证法和发展观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013 哲学第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2013 哲学第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专题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一、【考点再现】联系观: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系统优化方法发展观: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二、【网络构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三、【重点整合】(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重视部分,搞好局部。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树立全局观念(2)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部分5、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要求做好量的积累。

同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3、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接受挫折与考验。

四、【易错易混】(一)理论1、联系的客观性体现: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4、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和发展,具有旧事物所不具有的优越性。

(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生活与哲学》二轮复习专题:唯物辩证法(原创)

《生活与哲学》二轮复习专题:唯物辩证法(原创)

【例题3】(09模拟) 数十年不遇的大风雪天气,让南方部分地区几乎 陷入瘫痪状态,雪灾引人深思。有关专家指出:战胜 自然灾害往往牵涉到跨企业、跨行业跨省市的协同努 力,中国应该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国家应急机制来协同 抗灾;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 中,要慎重考虑各种灾害的可能性,尽量避免出现 “一失皆失”的那种局面,提高抗灾能力;从上至下 建立全民忧患意识,未雨绸缪。 结合上述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 谈谈应如何战胜自然灾害。(10分)
要求(方法论)
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 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 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 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同 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 推动整体的发展。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①要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注 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 性,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 的优化趋向。总:系统优化 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 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陈云林指出,一年多来,海协会和海基会平等协商、善 意沟通、积累共识、务实推进,我们签署了一系列有利于两 岸经济发展和民众福祉的协议。这些协议的落实和推进产生 了无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变成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是两岸同胞互蒙其利,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两岸正面 向一条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部分的联系。现在荆州地区的发展受国家经济社会整体发展
的影响,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为该地区带来发展的有利条 件;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例2】: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将 率先动工。港珠澳大桥跨海逾35公里,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 大桥。 目前,粤港澳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近20%,三地紧密合 作已有实力参与世界城市群的竞争。广东的发展离不开港澳, 粤港澳的发展与三地互利合作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广 东承接港澳产业转移,通过加工贸易发展壮大,粤港澳合作 , 发挥了重大作用。对于澳门而言,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使港澳 之间出现了第一条陆路快速通道,这比以往减少2/3交通成本, 意味着澳门进入整个港珠澳的一小时经济圈,更好地促进三 地的合作和发展。 请运用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谈谈对建造港珠澳大桥的认识?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 联系观与发展观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 联系观与发展观

专题18 联系观与发展观一、选择题1.京津冀三地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各自优势明显,互补性强,合作开发潜力巨大,建成新的首都经济圈,协同发展,将带动潜力巨大的北方辽阔腹地发展。

这说明()A.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B.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C.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D.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答案 A解析题意表明,京津冀三地本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建成新的首都经济圈能够带动北方辽阔腹地发展,这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推动事物的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2.20XX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公布发表了题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评论文章。

文章指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

下列观点与材料所蕴涵的主要哲理一致的是()①凡益之道,与时偕行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③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④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D解析题意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要与多个方面联系起来才能收到实效,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①强调与时俱进,体现了唯物辩证的发展观,②体现了联系观,③表明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④体现了人与己、古与今的联系,故②④符合题意。

3.长江,这条令国人骄傲的母亲河,如今满负着污泥浊水,生物资源濒临崩溃,中下游地区近岸水质已经降至饮用水的最低标准。

这警示我们()A.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要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C.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快经济发展步伐D.要坚持适度原则,减少对长江的开发利用答案 B解析长江生态环境濒临崩溃,水质降至饮用水的最低标准,表明在长江的开发使用中,如果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才能造福人类,故B符合题意。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政治文档:四、哲学生活

大二轮高考总复习政治文档:四、哲学生活

(对 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立) 事物保持着稳定、联合、团结、统一的状
表现
事物呈现出动荡、不稳定、变革
态,如社会和谐发展、 国家间和平共处等 的状态,如局势动荡等
特点 它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它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①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 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 联系 ( 统一 ) 和发展。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 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一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
斗争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 相互联结的
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矛盾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双方相互依赖,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
区 含义
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
在为前提, 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

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即相互渗透, 相互
标准 );把认识应用到了实际
中去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认识对实 践具有反 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 的认识 —— 真理对于人们的 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重视科学理论 的指导作用,坚 持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原则
材料中涉及理论的指导, 科学 发展观的指引等词体现了科 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 )对应法理解真理的特征与认识的发展过程
真理
认识过程
要求
真理是 客观的
内容客观,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
检验标准客观

《经济生活》二轮复习的两大攻略——以“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为例

《经济生活》二轮复习的两大攻略——以“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为例

【 参考答案 】 第一 , 有利 于落实科 学发展 观、 全
面建 设 小 康 社 会 , 实现 国 民 经 济 又 好 又 快 地 发 展 ;

囤网
( ) 一 微观重组 : 本课 内整合 。 ① 建 构本 课 主 干 知识 之 间 的 联 系 。如 :全 面 建 “ 设小康 社会 的经 济目标 ” “ 、科学发展观 ”“ 、促进国 民 经 济又 好 又 快 发展 ” 间有 何 内在联 系 ? 之 思 路提 示 :
政治・
誊 0撼 g — r
重 要 支撑 , 是 提 高 中 国 经 济 的 国 际 竞 争 力和 抗 风 也 险 能 力 的 重要 支撑 。 此 外 , 也 是 价值 规 律 的 客 观 这 要 求 , 利 于提 高 劳 动 生 产 率 , 造 更 多 的 社 会 财 有 创 富 ; 利 于提 高企 业 的 经 济 效 益 和 市 场 竞 争 力 。 有 ( ) 活 与 哲 学 2 生 ① 创新 的哲学依据有哪些?
思路来进行经济学模块 内整合 。
1 什 么是扩 大 内 需? .
【 参考答案 】 通常意义上 , 们会把投 资、 人 消费
和 净 出 口视 为地 区经 济增 长 的 三 驾 马 车 。按 照 这 一 说法, 内需 就是 投 资和 消 费 的总 和 。 当然 , 我 国所 自主 创 新 能 力 , 保持 经 济 长 期 平 稳 较 快 发 展 的 重 从 是 处 的现 实情 况分析 , 扩大 内需强调 的是居 民最终 消 要 支 撑 , 调 整 经 济 结 构 、 变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的 是 转 费对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 非投 资 。 而 重 要 支撑 , 建 设 资 源 节 约 型 、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的 是 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明“工匠精 神筑梦中国制造”的过程。(12分)
(2) 参考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晌,文化反作用于经 济,工匠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助 推制造业发展的精神动力;(4分) 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工匠精神, 担当历史责任。(4分) ③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既要秉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 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4分)
[比对·感悟·提能力]
1.按步骤规范答题,达到“简而全,全而美”
2.知识体系、基础知识要扎实,基础知识是分 学 法 析解决问题的工具,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精确度从 指 而熟练运用,“磨刀不误砍柴工” 导 3.材料分析层次化要点化,对接知识“快又准” 4.答案结构模式化,“知识+材料分析”
材料三 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自古以来, 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 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 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 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 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 消费。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 门。
(1)结合材料二,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分析倡导工匠精神的意义(10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明“工匠精 神筑梦中国制造”的过程。(12分)
[解题规范]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结合材料二,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分析倡导工匠精神对产业升级的意义(10分)
事物发展 的方向是 前进的、 上升的(前 途是光明 世 的) 界 观 事物发展 的道路是 曲折的、 迂回的(道 路是曲折 的)
要对未来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 充满信心, 性,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支持保护 最终会走向灭亡 新事物的 社会历史领域: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人 成长 方 民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 法 拥护 论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 做好充分 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的思想准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 备,克服 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困难,勇 敢接受挫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折与挑战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离不开工匠精神。经过30多年的 发展,我国经济正摆脱低端竞争格局,中国制造正 在向中高端迈进,“工匠精神”正是中国制造亟待 补上的“精神之钙”。只有当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的执著融入生产、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实现由“重 量”到“重质”的突围,实现中国制造才能赢得明 天。
第三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案要点对且全 使传统产业摆脱低端,迈进中高端; 补中国制造“精神之钙”
材料二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离不开工匠精神。经过30多年的发展, 我国经济正摆脱低端竞争格局,中国制造正在向中高端迈进,“工 匠精神”正是中国制造亟待补上的“精神之钙”。只有当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的执著融入生产、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实现由“重量” 到“重质”的突围,实现中国制造才能赢得明天。
材料三 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 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 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 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中 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
过去十年,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产品已经渗透到了全 球每一个角落。全世界有70%的鞋和玩具,50%以上的个人 电脑、手机、彩电、空调以及40%的纺织品都来自中国。 但“中国制造”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资源消耗 大、破坏环境力度大、利润低。2015年5月19日,《中国 制造》正式公布,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 的行动纲领,为我国的制造业带来了春天。《中国制造 2025》提出了一系列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我国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我国从“中国制造”升级 为“中国智造”应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3)加快推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离不开工匠精神。请就
企业如何培养员工的工匠精神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 解析
答案示例: 号召员工向技术能手学习,提高敬业精神和专业精神。 制定相关鼓励制度,激励员工提高职业技能。
创造有利条件,组织员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要注意从企业的角度提建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实现事物的飞跃。
3.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 又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 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命 题 人

出 的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倡导一丝不苟、精 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能够使我们关注 生产、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逐步提升中国制造 的品质。(5分)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抓住时机, 促成质变,实现事物飞跃和发展。面对经济转型 升级,倡导工匠精神,有利于补足中国制造的 “精神之钙”,实现中国制造由中低端向高端迈进 的目标。(5分) ③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基础上开 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倡导工匠精 神,助推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制造,从而更好实 现制造强国,制造兴国。
解析 人们更加注重绿色出行说明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故D符合题意。A说法 错误,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说法 错误,新旧事物的判断在于是否同事物的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不会因时间的推 移而变化。C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不是循环往复
典例(2017浙江4月选考)共享单车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公 共自行车固定车位的束缚,使用十分方便,广受市民欢迎。 但是,随着投放量的不断增大,乱停乱放等问题日益显现。 这告诉我们( )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③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怎么办
材料三 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自古以来,专注 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 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 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 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 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 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
[贯通联系]
考点梳理 澄清误区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一切事物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2、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3、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4、量变就是事物数量的增减。
5、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6、发展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7、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热点聚焦 重点突破
工匠精神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 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 提品质、创品牌。” 是什么: 材料一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 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体现为生产、设计者在技艺 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以质量和品质赢得 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的精神。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踏实 专注的气质,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钻劲背后,是对品 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一 ——发展观
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
辩证唯物论
马 克 辩证唯物主义 思 主 义 哲 学
历史唯物主义
认识论
总特征: 联系、发展
唯物辩证法
实质与核心
要求 创新
矛盾
2018/9/14
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普遍性
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 旧事物的灭亡
前途是光明的 前进性与 曲折性的统一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着融入生产设计的每 一个环节,实现中国制造质量提升的突围;
第四步,材料关键句子对接知识原理
使传统产业摆脱低端, 迈进中高端,补中国制 造“精神之钙”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的执着融入生产设 计的每一个环节, 实现中国制造质量 提升的突围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 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 质变创造条件。
知识限定 设问方式 内容限定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意义类 对产业升级
第二步,知识范围罗列原理要点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 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抓住时 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3.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基础 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目前,公共自行车已越来越被市民所认可和接受。 与汽车相比,自行车曾被认为是经济落后时代的 象征。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一些地 方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的方式助推自行车出行。出 行方式的这种“倒退”表明( ) A.事物发展并不总是向前的 B.时间的推移能够让旧事物转化为新事物 C.事物发展总是循环往复的 D.出行方式的回归体现了认识的发展
发展观
途径/ 基础上开始新量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
道路是曲折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体系构建 前连后挂 矛盾
根本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根本动力
联系
构成 发展
根本途径 辩证否定 要求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创新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 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为什么: 材料二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离不开工匠精神。经过30多 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正摆脱低端竞争格局,中国制造正在 向中高端迈进,“工匠精神”正是中国制造亟待补上的 “精神之钙”。只有当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著融入生 产、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 突围,中国制造才能赢得明天。 升级的消费需求在呼唤工匠精神。消费是支撑国内经 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中国游客的海外抢购,一方 面反映出国内制造业品质的短板,一方面证明国内消费需 求正在升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发扬工匠精神,善 于从细节发现需求,臻于至善地追求品质,以赢得消费者 的青睐。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也在呼唤工匠精神。一个充 满活力、创新驱动的中国,既需要天马行空的“创造力”, 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在这个充满创业创新机遇的 时代,需要一种不投机取巧的拙朴,真正创造出经得起挑 剔目光检验的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