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胜任素质模型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分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工商

管理

通用胜任素质模型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分析

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治理战略的转变,基于长期人力资本投资而形成的

高端劳动力群体——大学生,将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而劳动力市场

上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现阶段及今后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在我国

就业市场上,奥肯定律失效,出现了宏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两大悖论:一是经济

高速增长,就业吸纳能力不足,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二是经济高速增长,消费不足,物价水平在一个较长时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在就业市场上,工作难找、期望工资逐年走低、初次就业率大幅下降,这些情况频繁出现,因此,就业市场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就业问题的妥善处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急切需要面对

和解决的问题。

本选题以浙江万里学院毕业生胜任力素质模型为基础,探讨如何在金融危机、企业用人需求锐减的情况下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希望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提出一些建议。选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2.国内外研

究现状

(一)胜任素质的国外研究

1973年,McClelland麦克里兰博士(哈佛大学)明确提出了胜任素质的定义,他认为胜任素质是“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

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在此基础上,Everts&Eads(1979)认为胜

任力是学习者在预期成果表现的程度上所展现出的知识、技能、情意上的行为或判

断力。Spencer在1993年指出,胜任力是和参照效标(合格绩效或优秀绩效)有因果关联的个体潜在基本特质。胜任力是学习者在预期成果表现的程度上所展现出

的知识、技能、情意上的行为或判断力。美国学者SpencerL.M.在其所著的《工

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一书中将素质划分为:知识与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

性和动机等五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素质的冰山模型”。

RichardBoyatzis在此基础上对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提出了“素质洋葱模型”,展示了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并说明了各构成要素可被

观察和衡量的特点。综合上述定义,胜任素质就是一个人潜在的素质,包括表现

力或思考力,这种力量可以类推到个人工作或生活上各种不同的情况,能将某一

工作岗位上表现卓越者同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并且能一直停留在身上相当长久

时间的个体特征。它可以是个性,动机,内驱力,自我形象,态度,价值观,技能

和知识。当然它不只包含个人目前所具备的各项个性特征,同时还包括未来可能

发展的潜在的个性特征。1993年,斯班舍等人代表麦克伯公司出版了专著

《工作胜任力》,对麦克伯公司长期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做了较系统的说明。麦

克里兰教授与斯班舍等人在1994年发布了一个专题小册子《胜任素质评估方法》(CompetencyAssessmentMethods),它总结了十几年来胜任素质体系的发展和创新。到目前为止,胜任素质理论和体系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完善,大量的专业组织和

团体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进行探索、研究、应用。至此胜任素质体系进入了

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和实际应用阶段。

关于胜任素质的特点,Fleishman等(1995)指出,胜任力是指知识、技能、能力、激励、理念、价值观和兴趣的综合。Hooghiemstra(1990)在其论文中强调

胜任素质具有可识别性。Raelin&Cooledg(1995)强调,胜任力若不能持续提升

和熟悉,将很快失去其效能和价值,因此具有动态性。Luaia&Lepsinge(1999)指出,胜任力与一定工作或情境中效标参照的有效或优异绩效有因果关系。

Bueno&Tubbs(2004)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已有模型的修改、检验

和验证,得出结论,认为全球领导力模型的六大关键因素为沟通技巧、学习动力、灵

活性、开放性、尊重他人和敏感性。Stewart(2006)参考Eisenhardt(1989)和Spencer(1993)的理论研究框架,对英国航空、英国电信和其他公司进行调研,研

究了服务行业督导这一特有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并在实践中验证了建立的胜任力

模型。

(二)胜任素质国内研究我国的学者王重鸣(2000)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也给出了胜任力的定义,认

为胜任力是导致高管理绩效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价值观、个性、动机等特征。王

重鸣、陈民科(1999)运用基于胜任力的职位分析方法,对全国5个城市的51家

企业的22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访问调查,通过实证评价,获得高级管理者的

胜任力特征结构,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不同职位层次

在胜任力特征结构上的差异,为高级管理者测评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依据。时勘、仲

理峰(2004)运用行为事件法对我国通信行业管理干部的胜任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通信业管理干部的胜任力模型包括10项胜任能力要素:影

响力、社会责任感、调研能力、成就欲、驾驭能力、人际洞察力、主动性、市场

意识、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这一研究得出了与西方管理人员大致相符的胜任力模型。张德、魏军(2005)通过对国内多家商业银行的调研,利用团体焦点访谈法、关

键行为事件法,以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胜任力评价法,对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

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胜任力结构模型。该模型包括把握信息、拓展演示、参谋顾问、协调沟通、关系管理和自我激励六大方面。

虽然我国不少理论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人才胜任力、胜任素

质模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其中包含着不少颇有启迪的见解,对进一步深入探

索人才胜任力提供了明晰的思想与可资借的经验。然而,这些研究更多侧重于企业

的人力资源管理,而对于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人才胜任素质研究中的内在联系与相

互关系及其特殊性方面研究仍不够深入,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胜任素质模型,是指对在既定的职位上实现高绩效工作产出所需要的胜任素

质的规范化文字性描述和说明。它是达成某一绩效目标的一系列不同胜任素质要

素的组合,是一个胜任素质结构。根据大多数专家学者的看法,一个胜任素质模型

中一般应该包括6一12项具体的胜任素质。如果胜任素质的条目比较多的话,还

应一该对这些具体的胜任素质进行归类,既容易理解也便于操作。在具体的胜任素

质条目确定下来后,要为每一项胜任素质列出一个简短的定义,同时还要列出几条

行为指标(指个体在工作中展示胜任素质的具体行为方式),并为每一条行为指标

编出等级量表。

胜任特征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基础性的、决定性的作用。它分别为企

业的人员招聘、人员培训、绩效方面以及员工激励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胜任特征

模型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基点,具体表现为:一、人员招聘。过去的人员

招募一般都比较重视考察人员的综合知识、技能等外部特征,而没有专门针对难

以测量的核心的动机和特质等胜任特征。企业所招募的员工如果不具备该岗位所

需要的胜任特征,要想改变该员工的深层特征当然也不是简单的培训可以解决的,需要花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会对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如果应用胜任特征模型来

选拔员工,则能帮助企业找到符合其岗位的员工,具有核心的动机和特质,便可相

应降低风险。尤其是选拔高层管理人员或高层技术人员,在应聘者基本条件类似的

情况下,胜任特征模型在测试绩优方面的重要性远比与任务相关的知识、智力、技能或学业分数等显得更为重要。二、人员培训。由于胜任素质模型给出了很好地完

成工作所需要的关键因素和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能够为培训与开发提供明确的

方向和标准。通过将员工当前的胜任素质状况与模型所要求的标准进行对比,企

业可以相对准确地确定出员工培训需求的方向和强度,为员工量身定做培训计划。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确保培训与开发的重点放在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