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毒理学0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毒理学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
1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
副作用型:麻黄的止咳平喘作用可用于治疗哮喘时, 中枢兴奋作用可使患者出现失眠。 毒性型:草乌具有毒性,治疗风湿痹痛时,可引起心 律失常、肝、肾损伤等。 继发型: 番泻叶、火麻仁等具有泻下作用,但可使胃 肠蠕动加快引起腹痛。 首剂综合征:指首次应用某些中药时所发生的不可耐 受的强烈反应。
药物毒理学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
1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
依赖性:番泻叶、风油精用药一段时间后可产生身体 依赖性,停药后会出现焦虑不安、颜面潮红、体温升 高、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厌食、体重下降、呕 吐、腹泻等症状。 致癌作用: 大鼠皮下注射槟榔水提取物1.5ml,每周1 次,注射72周,发生恶性纤维间质瘤,可能与槟榔碱 和水解槟榔碱有关。 款冬花含吡咯双烷生物碱,加入饲料(16%)中喂养12 只大鼠600天,发现8只肝脏血管内皮肉瘤,1只肝细 胞腺瘤,1只肝细胞癌,1只膀胱乳头瘤。 药物毒理学
特异质: 患者对药物作用高度敏感,反应超出药物正 常作用许多倍,与患者遗传背景有关,发生率较低。 变态反应性:患者被药物致敏后,再次用药时诱发的 免疫反应。如全蝎、蟾酥、僵蚕、刺五加注射液、鱼 腥草注射液等可引起变态反应。 药物毒理学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
2中药毒性成分和中毒机制 乌头碱: 口服0.2mg可出现毒性反应,致死量为2-4mg, 4-6mg可使人速死。 乌头碱对迷走神经有强烈的兴奋作用,表现为流涎、 呕吐、心率缓慢,也可致心律失常。 对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均有先兴奋后抑制作用,死亡 的直接原因是呼吸及循环功能衰竭(心肌麻痹)。
因此,中药毒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在治疗疾病过程中 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
药物毒理学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是中药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前必须 研究的内容,目的是保证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安全性。 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可为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性依据、 预测可能发生的安全性事件、确定临床试验剂量和临 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经过毒理学研究,未发现明显毒性作用的有效中药新 药,经过申报批准后,可进入临床试验。 某些中药新药剂量很大时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并明 确了毒性作用的靶器官、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该中 药新药在临床试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性事件。
药物毒理学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根据实验动物中所观察到的损害作用(癌症、出生缺 陷等),有效评估药物对人类可能存在的危险性。 此外在药物发现阶段,可用于指导设计或优化安全有 效的化学药物。 应用毒理学:基于描述性毒理学和(或)机制毒理学提 供的资料,并通过系统的毒性研究,明确受试药物的 危险性是否足够低。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与此类似。 根据应用毒理学研究资料,政府机构如美国的FDA、 我国的SFDA认定某个药品是否足够安全、从而确定 是否批准上市。
撤药综合征: 长期服用罂粟壳可出现成瘾性。
药物毒理学
第二节
中药Biblioteka Baidu良反应
1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
B型中药不良反应:与中药固有药理作用无关,患者 对药物产生的异常的特殊反应。 B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占所有不良反应的20%-30%。
不耐受性: 患者对药物作用的耐受低,药物低于常量 就引起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药物毒理学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
1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
中药不良反应按临床表现可分为A、B两种基本类型。 A型不良反应:由中药固有作用所致,可预知。
A型不良反应的临床发生率较高,占所有不良反应的 70%~80%。
作用增强型: 由于药物本身固有作用的增强或放大。 三七、云南白药具有止血作用,又具有活血化瘀的作 用,活血化瘀可引起出血。 消渴丸治疗糖尿病,可引起低血糖。
如用麻黄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治疗哮喘,但兴奋中 枢引起失眠。
药物毒理学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
1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
如大黄泻热通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当用大黄活 血化瘀治疗妇女闭经、痛经时,其泻热通便所引起的 腹泻便溏就成为副作用;另外,当用大黄治疗热结便 秘时,活血化瘀所导致的月经过多就成为副作用。 毒性反应:指药物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某些 患者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相对剂量过大)引起的严重 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 毒性反应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药物毒理学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如新药毒性作用的靶器官是肾脏,对于肾病或肾功能 不全患者应列为禁忌; 有生殖毒性的新药,妊娠妇女应列为禁忌; 如新药对胃、肠粘膜有强烈刺激性作用,溃疡病人宜 禁用或慎用等。 毒理学研究方法:由于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在解 剖、生理和生化代谢方面,和人体有很多相似之处, 因此,可借助动物模型模拟药物引起人体中毒的各种 条件,观察药物的毒性反应。
如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但用量过大 可引起心律失常。 药物毒理学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
1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
毒性反应可能立即发生,也可能在长期蓄积后逐渐产 生的,前者为急性毒性,后者为慢性毒性。
如人参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出现恶心、呕吐,惊厥、 抽搐,大、小便失禁,发热,血压升高,呼吸急促, 心率减慢,烦躁不安,昏迷等严重中毒症状。 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指少数过敏体质的患者, 经致敏后对某种药物产生的特殊反应,包括免疫学的 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4种类型)。 变态反应与药物的作用和用药剂量无关,难以预测。
药物毒理学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
1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
常见的变态反应有皮疹、荨麻疹、水泡、光敏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药物热等,重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血 管性水肿、表皮剥脱银屑病、喉头水肿、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等。 如当归、五味子、白芍、丹参、穿心莲可引起荨麻疹; 川贝母、虎杖、两面针可引起猩红热样药疹; 蟾酥、蓖麻子、苍耳子可引起剥脱性皮炎;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
1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
细辛、狼毒、土槿皮、斑蝥、芦丁等有致癌作用。 巴豆中所含的巴豆油具有明显的辅助致癌活性。 生殖毒性:制半夏和生半夏在对妊娠家兔母体无明显 影响的情况下,能导致家兔死胎显著增加、胎儿体重 显著下降、胎儿之间的个体差异突出,且其胚胎毒性 不因炮制而有所降低。 百合、桃仁、杏仁、郁李仁、苦参等能影响胎儿的发 育,具有致畸作用。
槐花、南沙参可引起丘状皮疹; 天花粉、黄柏、大黄、紫珠、六神丸可引起湿疹皮炎 样药疹;
药物毒理学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
1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
虎杖、血竭、南沙参可引起烫伤样水疱样药疹; 青蒿、大蒜可引起固定型药疹; 牡蛎、瓦楞子等可引起过敏性腹泻; 百宝丹可引起过敏性喉头水肿;
复方丹参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鱼腥 草注射液等可引起过敏性哮喘;
药物毒理学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药物毒理学研究也包括新药上市前的安全性评价和危 险性评估。 药物毒理学包括描述性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 机制毒理学(mechanistic toxicology)和应用毒理学(applied toxicology)。 描述性毒理学: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 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 一般通过动物试验而获得毒性资料,评估药物使用时 对人类的毒性作用。
药物毒理学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细胞:利用从动物或人的活组织分离的细胞(原代细 胞,primary cell)或经传代培养的细胞如细胞株(cell strain)及细胞系(cell line),观察药物的有害作用和对 药物的代谢。 细胞器:将细胞制作匀浆,进一步离心分离成为不同 的细胞器或组分,例如线粒体、微粒体、核等,观察 药物的有害作用和对药物的代谢。 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应根据实 验研究的目的,采用最适当的方法,并且互相验证。
药物毒理学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通常在商业性或政府机构的毒性实验室进行研究,以 获得药物基本毒性信息(数据库等),用于确定大多数 用药情况下对各种器官的毒性(危害)。 通常研究的内容有急性或长期毒性,包括遗传毒性、 生殖毒性和致癌性;机体对毒物的代谢和清除,毒物 的吸收、分布与蓄积;以及产生毒性作用的量效试验。 机制毒理学:通过研究药物对细胞或组织产生毒性的 生理、生化改变,阐明药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机制。 通常在细胞组织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明 确药物产生毒性的生物学过程。
药物毒理学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如首先出现毒性作用的靶器官、毒性作用出现的时间、 严重程度、可逆性等,为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时处理可 能发生的安全性事件制订措施提供依据。 在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中,要明确动物试验的最小毒 性剂量,通过换算,确定人用的安全剂量范围。 在新药临床应用时,如果患者有病或功能不全的器官 正好是该新药毒性作用的靶器官,一般应列为禁忌症, 以免该器官受到进一步损害。 如新药毒性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脏,对于肝炎或肝功能 不全患者应列为禁忌;
药物毒理 学
Drug Toxicology
陈立峰研究员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海豹肢畸胎 (Phocomelia)
药物毒理学
药物毒理学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
第三节 急性毒性试验
第四节 长期毒性试验
第五节 特殊毒性试验
药物毒理学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药物毒理学(drugtoxicology):是研究药物对机体有 害作用的科学。 主要研究药物不可避免地导致机体全身或局部发生病 理学改变,甚至引起不可逆损伤或死亡; 同时也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的发生、发展与转归, 以及毒理机制与危险因素。 由于药品是专供人类防治疾病使用的特殊物质,具有 两重性,需要正确评价其药理效应和不良反应,与其 他各毒理学分支有所区别。
药物毒理学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中药毒性研究也属于药物毒理学范畴,是研究中药对 机体有害作用的科学。 中药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我国古代对中药的毒性有 较为深刻的认识,“是药三分毒”; “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If something is not a poison, it is not a drug”. 药物与毒物并无明显区别,只是用量不同。药物使用 过量就变成了毒物,毒物用量适当也可用于治疗疾病。
特殊情况,也用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鸟类、昆虫等。 检测药物的一般毒性,多用整体动物,如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等。
药物毒理学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药物毒理学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哺乳动物体内试验是毒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其结果 原则上可外推到人;但体内试验影响因素较多,难以 进行代谢和机制研究。 体外试验:是利用游离器官、培养的细胞或细胞器进 行毒理学研究,多用于药物对机体急性毒作用的初步 筛检、作用机制和代谢转化过程的深入观察研究。 体外试验系统缺乏整体毒物动力学过程,难以研究药 物的慢性毒作用。 游离器官: 利用器官灌流技术将药物溶液注入离体器 官(肝脏、肾脏、肺、脑等),观察药物对该器官产生 的有害作用和对药物的代谢。
药物毒理学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是中药在防病治病过程中所产生的与用 药目的不符,且给患者带来不适、痛苦或有害的反应。
1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 副作用:也称副反应,是中药的固有作用。
是中药在治疗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可 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一般危害不严重,多为可恢 复性的功能失调。
可采用整体动物、游离脏器、组织、细胞进行实验。
药物毒理学
第一节
毒理学概述
根据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可分为体内试验(in vivo test)和体外试验(in vitro test)。 体内试验: 也称为整体动物试验。可严格控制接触条 件,测定药物多种类型的毒作用。
实验多采用哺乳动物,例如大鼠(rat)、小鼠(mouse)、 豚鼠(guinea pig)、家兔(rabbit)、仓鼠(hamster)、狗 (dog)和猴(monkey)等。
云南白药、六神丸、天花粉注射液、金银花、槐花、 毛冬青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药物毒理学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
1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
后遗作用:也称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下降至 阈浓度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应用大黄、番泻叶、黄连、黄芩、黄柏等苦寒泻火药 后,患者出现会食欲减退,腹中不适。 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停药后出现低血钾、高血压、浮 肿、乏力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作用持久且不易恢复, 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的患者对某些药物的反应 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用药理性拮 抗药物救治可能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