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瓷器有关的传说故事
关于景德镇的神话故事
![关于景德镇的神话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76a52c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7.png)
关于景德镇的神话故事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神话故事,其中之一就是来自江西省的景德镇的神话传说。
景德镇以其瓷器而闻名于世,这里孕育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传承了千百年的文化和艺术。
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些神话故事,领略景德镇的魅力。
据史书记载,远古时期曾有一位名叫寿王的神仙下凡,在当地炼制瓷器。
他制作的瓷器精美绝伦,色泽明亮,质地坚韧,远胜于常人所能制作的瓷器。
因此,寿王被尊称为“瓷器之神”。
人们相信他的瓷器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
故事流传至今,人们对于瓷器之神的崇敬仍未减退。
在景德镇的古城里的很多角落,你都可以看到人们为瓷器之神所建立的神庙或观音堂。
尤其在每年的寿王庙会上,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入景德镇,向瓷器之神祈福。
这场盛大的庙会持续数天,期间有各种表演、民俗活动和庙会游戏。
参与其中的人们都倾其所有,希望能够获得瓷器之神的保佑。
除了寿王的传说之外,景德镇还有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勇敢的少年和一只神奇的瓷器狮子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而善良的公主住在景德镇,她拥有一只名叫“玉霞”的瓷器狮子。
这只狮子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可以带走邪恶的气息,保护人民免受邪恶的侵害。
公主和狮子形影不离,守护着景德镇的安宁。
然而,一天,一位邪恶的巫师来到了景德镇,企图夺取玉霞狮子的力量。
他使用黑魔法制造了一场巨大的洪水,威胁到了整个城镇的安危。
公主不顾自身的安危,带着玉霞狮子和勇士们一起抵御洪水,保卫了景德镇。
最终,巫师被打败,景德镇重新恢复了往昔的繁荣。
人们对于公主和玉霞狮子的事迹传颂至今。
公主被尊称为“瓷器公主”,瓷器狮子成为了景德镇的象征。
每年,景德镇都会举办玉霞狮子舞表演,舞者们化身为狮子,表演出勇敢和力量的象征。
除了这些神话故事,景德镇还有许多民间故事流传至今,揭示了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
小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身穿的“景德镇镇府花翎蘸墨折梅裙”的字句,也让景德镇更加著名。
景德镇因其瓷器文化而闻名于世,这些神话故事无疑为瓷器添加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艺术寓意。
古代瓷碗上的传世故事
![古代瓷碗上的传世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ec8c48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8.png)
古代瓷碗上的传世故事瓷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历经千年仍然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从古代的青铜器、陶器到后来的瓷器,它们记录着许许多多的传世故事。
在这些瓷器中,古代瓷碗作为生活中常见的器皿,因其多样的形状和装饰,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故事。
让我们一同来探索一些古代瓷碗上的传世故事。
一、汉代青花瓷碗的传世故事汉代青花瓷碗是中国瓷器的先驱者之一。
这种瓷器以其深蓝色的青花装饰而闻名于世。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汉代青花瓷碗的制作工艺极为精湛,器形优美,装饰纹饰多样,镶嵌珍珠、玛瑙等宝石,显示出当时瓷器制作技艺的高超水平。
传世故事中有一碗汉代青花瓷碗,其背后隐藏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据传说,这碗是一位古代宫廷画匠用来保存他多年来积攒的艺术心血而制成的。
他用细腻的青花装饰这碗,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表达其中。
这碗通过多代传承,最终被珍藏于国家博物馆中,成为了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明代景德镇瓷碗的传世故事明代景德镇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的景德镇瓷碗更是受到了广泛欢迎。
这些碗以其绚丽多彩的釉色和精细的装饰,成为明代宫廷贵族们喜爱的餐桌上的艺术品。
传世故事中,有一碗明代景德镇瓷碗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一碗名为《飞龙在天》的瓷碗。
这碗采用宝蓝釉与红彩相结合的装饰,以绘画般的技法刻画出栩栩如生的飞龙图案。
据传闻,这碗是一位明代宫廷画家在闲暇时间创作的佳作。
这位画家以其卓越的绘画技巧给予了这碗瓷器独特的魅力。
始作于明代的这碗《飞龙在天》瓷碗流传至今,是瓷器制作技艺和绘画艺术完美结合的杰作。
三、清代青花瓷碗的传世故事清代青花瓷碗是瓷器史上的又一代表作。
这种碗采用青花技法,经过多次绘制、上釉、烧制等工艺制成。
清代青花瓷碗以其深邃的蓝色和精湛的工艺制造而成为珍贵的收藏品。
其中一碗名为《和平长寿》的清代青花瓷碗有着令人动容的传世故事。
这碗制作于乾隆年间,直径约18厘米,碗内壁绘有和平鸽和祥云图案,寓意着安定和幸福。
宋代哥窑冰裂纹的故事
![宋代哥窑冰裂纹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ec5ed9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d.png)
宋代哥窑冰裂纹的故事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黄金时期,哥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制作的冰裂纹瓷器更是被誉为“瓷器中的珍品”。
今天,就让我为大家讲述一段关于宋代哥窑冰裂纹的故事。
一、哥窑的起源哥窑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因创始人为哥姓而得名。
哥窑始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哥窑以生产青瓷而著称,其制作工艺独特,尤以冰裂纹最为出名。
二、冰裂纹的诞生相传,在北宋时期,哥窑有一位名叫阿二的工匠,他痴迷于瓷器制作,希望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瓷器。
一天,阿二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不慎将一件即将完成的瓷器跌落在地,瓷器瞬间裂开,呈现出一种犹如冰裂的纹理。
阿二被这种纹理所吸引,他认为这是瓷器的一种新生命。
于是,他开始研究如何将这种冰裂纹运用到瓷器制作中。
三、冰裂纹的传说关于哥窑冰裂纹的传说,有一个浪漫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她爱上了一个平民男子。
然而,这段感情却因为身份的差距而备受阻碍。
公主为了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决定化身成一只蝴蝶,飞过千山万水寻找爱人。
不幸的是,在她即将找到爱人的时候,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被冰封在了一块冰中。
男子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抱着冰块哭泣。
泪水滴在冰块上,形成了冰裂纹。
后来,男子将这块带有冰裂纹的冰块烧制成瓷器,以此纪念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四、冰裂纹的技艺传承冰裂纹瓷器制作技艺在宋代达到了顶峰,成为哥窑的标志性产品。
这种瓷器以其独特的裂纹纹理,展现了自然、古朴、典雅的美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冰裂纹技艺代代相传,至今仍为瓷器制作中的瑰宝。
五、冰裂纹的影响宋代哥窑冰裂纹瓷器不仅在我国受到推崇,还远销海外,成为世界各地瓷器收藏家争相收藏的珍品。
冰裂纹瓷器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总结:宋代哥窑冰裂纹瓷器,是我国瓷器制作工艺的瑰宝,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浪漫传说。
关于陶瓷的民间故事
![关于陶瓷的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9c898b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b.png)
关于陶瓷的民间故事如今,陶瓷作为一种重要的工艺品和艺术品被广泛应用和欣赏,但其背后却有许多有趣且神奇的民间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些与陶瓷相关的传说故事吧。
1. "大禹治水"与陶瓷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大禹的年轻人。
他因为能力出众被任命负责治理大洪水,他利用陶土制作了许多陶片和土堤来阻挡洪水的蔓延。
由于他对陶土的精湛掌握,大禹成功地治理了洪水,保护了百姓的生命和财产。
这个故事讲述了陶土在古代的重要性,以及陶瓷对于人们生活的贡献。
2. "被陶瓷壶嘲弄的天官"相传远古时期,有一位名叫赖道明的平民,他非常勤奋且聪明,被天界的玉皇大帝看中,决定提拔他为天官。
然而,在赖道明接受了智力测试后,却被一只陶瓷壶取笑,壶声称只有真正聪明的人才能解开他的谜题。
赖道明决定接受挑战,并成功地解开了陶瓷壶的谜题。
壶赞叹他的聪明才智,并向他道别。
赖道明最终成为了一位享有盛名的天官,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智慧,开始使用陶瓷壶代替普通的茶杯。
这个故事传达了智慧和勤奋的重要性,并唤起了人们对陶瓷壶的珍视和赞美。
3. "磁器与动物生命"相传在古代,有一只聪明的海豚。
它喜欢游弋在海岸边的陶瓷作坊附近,因为它发现当陶瓷作坊里的陶土在被烧制成磁器时,会发出类似海浪声的声音。
海豚与陶瓷师傅交流后,它们发现使用不同的陶土制作瓷器会有不同的声音。
这些独特的声音激发了陶瓷师傅创作出更加独特的磁器。
为了感谢海豚带给他们灵感,陶瓷师傅们制作了一批以海豚为主题的磁器,并赠予了海豚一件精美的瓷器作为回礼。
这个故事传递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并展示了陶瓷艺术背后的无穷创造力。
4. "关于红陶的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王明的陶匠,他以制作出一种红陶而闻名。
这种红陶色泽鲜艳,光洁度极高,深得人们的喜爱。
有一天,一位国王听说了这位陶匠制作的红陶,非常想拥有一件。
于是他派遣士兵到王明的陶瓷作坊,抢走了一批红陶器,带回宫中。
陶瓷背后的故事
![陶瓷背后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caf1d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3.png)
陶瓷背后的故事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陶瓷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一些关于陶瓷的故事:
- 暴君奥古斯都据说曾用一队龙骑兵与波斯国交换过48件瓷器花瓶,以显示出瓷器的珍贵意义。
- 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瓷器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销往世界各地。
景德镇的瓷器制作工艺复杂,代表着中国精美工艺的传承。
同时,陶瓷的不断发展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 来自白俄罗斯的艺术家亚历山大在景德镇陶阳里国际工作室创作即将展览的陶艺作品。
他认为,景德镇保存了中国最古老的制瓷技艺,有艺术情趣和文化氛围,对他来说很有吸引力。
- 土耳其姑娘迪兰来到景德镇陶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陶瓷设计。
她希望深入了解中国陶瓷文化,并将其与土耳其的陶瓷传统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陶瓷艺术作品。
龙泉青瓷的故事
![龙泉青瓷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163fed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6.png)
龙泉青瓷的故事您知道龙泉青瓷不?那可真是瓷器里的大明星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龙泉这个地方,有一群心灵手巧的工匠。
那时候啊,他们就像一群追逐梦想的魔法师,整天琢磨着怎么把泥巴变成世界上最漂亮的东西。
有个年轻的小工匠,叫阿青。
阿青可不像其他工匠那样只是按部就班地做活儿,他满脑子都是新奇的想法。
一天,他在山上找制瓷原料的时候,不小心迷了路。
在山林深处,他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小山谷。
谷里的泥土颜色特别奇怪,不是普通的黄泥巴,而是透着一种青幽幽的光,就像被精灵施了魔法一样。
阿青心想,这泥巴肯定不一般,就带了一些回去。
他把这特殊的泥巴做成了坯,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窑里烧制。
这一烧啊,可不得了。
开窑的时候,一道青色的光芒就冒了出来,周围的人都惊呆了。
那烧出来的瓷器,青得像雨后的天空,又像春天刚冒尖儿的湖水,温润得就像少女的肌肤,而且那瓷质啊,细腻得不像话。
这龙泉青瓷啊,就这么诞生了。
消息传开后,大家都跑来向阿青讨教。
阿青也不藏着掖着,把自己的发现和烧制的方法都告诉了大家。
于是,龙泉这个地方就开始到处都烧起了这种漂亮的青瓷。
龙泉青瓷不仅在本地出名,还沿着商路走向了全世界呢。
那些外国商人一看到龙泉青瓷,眼睛都直了。
这瓷器就像带着东方神秘的魔力,被装上大船,漂洋过海。
在外国的皇宫里,龙泉青瓷可是宝贝中的宝贝。
那些贵族们拿着龙泉青瓷,爱不释手,觉得这简直就是来自仙境的东西。
有个欧洲的国王,得到了一件龙泉青瓷的花瓶后,喜欢得不得了。
他把这个花瓶放在自己最华丽的宫殿里,还专门为它打造了一个黄金的架子。
周围的大臣们都羡慕得不行,每次宴会都要在这个花瓶面前夸上好半天。
而且啊,龙泉青瓷还有个很有趣的特点。
它就像个善变的小精灵,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有不一样的美。
在阳光下,它透着明亮的青绿色,像是在欢快地跳舞;在烛光下呢,又变得神秘而深邃,仿佛藏着无数古老的故事。
现在啊,龙泉青瓷依然是咱中国的骄傲。
那些工匠们就像他们的老祖宗一样,精心制作每一件瓷器。
越窑青瓷中的神话传说
![越窑青瓷中的神话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7901472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5.png)
越窑青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瓷器之一,以其独特的青绿色和精湛的工艺而著称。
在越窑青瓷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与越窑青瓷相关的神话传说。
其中一个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是关于越窑青瓷的起源。
传说在古时候,越国的国王勾践为了向吴国的国王献礼,命令国内的能工巧匠烧制一种青瓷器。
经过多次尝试和失败,最终成功地烧制出了温润如玉、晶莹剔透的青瓷器。
这种青瓷器的颜色和质地都非常特殊,被认为是神灵所赐,因此被人们奉为至宝。
另一个神话故事是关于越窑青瓷的神奇功能。
传说中,越窑青瓷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拥有神奇的力量。
据说,在战场上,如果将士们使用越窑青瓷作为酒杯喝酒,就能增加力量和勇气,提高战斗力。
此外,还有一些传说认为越窑青瓷能够辟邪、镇宅、保平安等。
这些神话传说虽然并非真实的历史事件,但它们反映了人们对越窑青瓷的热爱和敬仰,也体现了越窑青瓷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如今,越窑青瓷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地应用于艺术、收藏、展览等领域。
青花瓷的传说故事
![青花瓷的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855f9f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9.png)
青花瓷的传说故事
青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瓷器的国宝。
青花瓷的传说故事有很多,其中一则著名的传说是以下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在中国的一个古村落里住着一个贫穷但勤劳善良的陶匠,名叫李白。
李白崇尚自然之美,并且对于陶瓷的制作非常精通,他总是用心地打磨每个器物,希望能将自己所见所闻的美景表现在瓷器上。
有一天,李白在江边的一株桃树下休息,突然看见一只翠绿色的孔雀停在树枝上,展现出美丽的羽毛。
这幅美景深深地触动了李白的灵感,他想要将这美丽的一刻永远地定格在陶瓷上。
李白返回家中,开始尝试创作。
他用从桃树下找到的泥土,制作了一把形状独特的陶罐,并画上了那只翠绿色的孔雀。
李白发现,他的陶瓷罐与众不同,充满了生机和美丽。
不久后,李白将自己的作品带到了当地的质物行。
质物行的主人看到这把陶罐后,惊叹不已,并立刻以高价购买了它。
从此以后,李白的作品开始大受欢迎,人们纷纷购买他的青花瓷器。
李白用自己灵感创作的青花瓷器展现了自然之美,被视为独具魅力的艺术品。
故事流传开来,李白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各地的推崇和追捧。
而传说中的青花瓷器,也成为了中国瓷器的代表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灵感和热爱能够创造出美丽的艺术作品。
青花瓷象征了中国传统陶瓷的精髓,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表达。
瓷缸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瓷缸的民间传说和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08b722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2.png)
瓷缸的民间传说和故事瓷缸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容器,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瓷缸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用途,同时也孕育了许多传说和故事。
它不仅仅是一个容器,更是一种象征和文化的代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瓷缸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富有魅力的传说世界。
1. 瓷缸的起源故事据传,瓷缸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时期。
传说中,最早的瓷缸是由一位叫做伏羲的传说人物创造出来的。
他发现了土壤可以制作成陶器,并利用这种陶器储存食物和水源,帮助人类生存下去。
瓷缸因此被誉为伏羲的创造物,成为了古代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2. 瓷缸的神奇力量传说在一些民间传说中,瓷缸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
据传,在一些神秘的山洞中,有一种神奇的瓷缸。
只要将普通的物品放入瓷缸中,它们就会变成珍贵的宝物。
这个传说告诉了我们,瓷缸不仅仅是一个容器,还具有改变物品属性的神奇能力。
人们因此将瓷缸视为吉祥物,希望自己的财富能够通过它获得翻倍的增长。
3. 瓷缸的保护功能传说瓷缸在民间传说中还常常被描述为能够保护人们免受邪恶力量侵害的物品。
据说,将瓷缸放置在家中的角落,能够消除家中的邪气和不祥之物。
一些神奇的瓷缸甚至被说成能够驱邪镇宅,保护人们免受天灾人祸的侵袭。
这些传说展现了瓷缸在中国文化中的神圣和保护的象征。
4. 瓷缸的传世故事瓷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许多瓷缸经历了几百上千年的时间,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记忆。
其中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唐代的陶瓷艺术品“陶武王入宝殿瓷壶”。
传说中,唐武宗自幼喜好艺术,尤其钟爱瓷器。
他聘请了著名的瓷器制作家苏县能创作了这个壮丽的陶瓷器皿。
瓷壶形状独特,造型生动,绘有精美的花鸟图案,成为了一代的艺术珍品。
5. 瓷缸赋予人物命运的传说在古代中国的一些民间传说中,瓷缸常常与命运紧密相连。
据说,每个人一出生就会有一个对应的瓷缸。
这个瓷缸代表着一个人的命运和前程。
与瓷器有关的传说故事
![与瓷器有关的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c4d427690c69ec3d4bb7561.png)
与瓷器有关的传说故事1、红瓷美人祭简称祭红,也作霁红,又叫积红,名称虽不同,其实都是同一物品。
还有一种说法,讲它是过去祭品瓷器中的贵重瓷,所以叫做祭红。
祭红釉色红而细腻润泽,色较轻淡,呈色安定而不流淌,是红釉中的上品,一明代所产为最珍贵。
为什么叫美人祭?有多种传说。
在向焯《陶业记事》的美人祭别解中,就说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那是在明朝的时候,御器厂接到皇帝的旨意,要造出一种鲜红颜色的瓷器。
御器厂的总管就命令窑工们去烧制,经过多次实验都失败了。
窑工们遭到一次又一次的鞭笞,并接到限期完成的命令,否则要送进牢狱甚至要处以死刑。
窑工们个个为此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终日惶恐,怕大祸即将降临。
有个老窑工,回到家中唉声叹气。
他的独生女儿问他:“爹爹何事犯愁?”开始他不肯说,后被再三诘问,才不得不说出真情。
女儿也同父亲一样着急起来,但她生性聪明,从小听到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们说过烧窑的技术问题,很懂得一些烧窑的道理。
便问老父亲说:“经过多少次失败,可摸索到是什么原因?”老窑工回答:“还摸不准,很有可能是窑温不够,烧不上去。
”聪明的女儿安慰父亲好好休息,她自己却苦思冥想了一晚。
第二天,老窑工一大早到窑上去了。
这时,聪明的女儿也已想好了办法。
将近晌午时光,她梳洗打扮了一番,便以探望老爹爹为由,只身来到窑上。
只见众人正在忙碌,老窑工在注视着窑火,紧锁双眉,脸上呈现出一片焦急的神色。
女儿悄悄地站在老父亲的身边,老窑工却没发觉。
烧窑工中有人叫:“师傅,火还没有烧上去,怎么办?”老窑工还未来得及回答,但听一声娇叱:“快闪开!”就在众人一楞的时刻,只见红光一闪,女儿已纵身跳进窑门。
等到老窑工和众窑工们回过神来,窑内早已腾起了熊熊烈火,越烧越旺,老窑工和众窑工都不禁泪流满面,痛哭失声。
老窑工的女儿牺牲了,但这次窑却烧得成功。
开窑时,一只只釉色殷红、晶莹润泽的好瓷器摆在面前,就象少女殷红的血把它染红一样。
窑工们都说这是孝女的精诚所感,为了纪念她,变叫美人祭。
有关瓷器的各种传说
![有关瓷器的各种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3eb61d64102de2bd9705880e.png)
备与太平军一起欢庆,但此时的景德镇已是一片萧条景象。
一位老窑工说:到处都是渣饼,何不用这些渣饼垒成窑的样子,内用松柴燃烧,用窑火来庆祝。
于是当晚,只见各处火光闪闪,火焰冲天,大家欢乐到深夜。
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一盛况,也寄托自己的向往,就语义双关地把它叫做“太平窑”,每到中秋节烧“太平窑”。
成了景德镇的传统风俗习惯。
“祭红”的传说相传明代宣德年间,一批祭红御用瓷器即将交货,但瓷工屡烧不成。
当时圣上御用瓷有规定,若延误日期,所有制瓷工匠将要被投入窑火烧死。
下在人们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位老陶工的女儿得到神仙托梦,要她投身于熊熊窑火中,以血染瓷方可成功。
于是她乘人不备,纵身入窑,只见一团烈焰升起,突然窑门大开,整窑瓷器皆成红色。
“知四”肉景德镇的陶瓷民间传说中除了节日、祭神方面的内容,还有一部分是与地方饮食风俗相关的民间传说,这也是极富景德镇地方特色的。
早先,镇上有个姓郑的窑户老板,为人尖钻,吝啬,把坯房佬折磨得个个像皮猴子。
一次,瓷工中领头的蒋知四师傅,劳累了一天,肚子里没进一粒米。
到断黑时分,好容易才端上碗。
一扒饭,满嘴是沙,再看菜,是五里外都闻到臭味的毒豆腐。
一气之下,他把碗砸了。
蒋知四是条好汉,为人豪爽,爱打抱不平,于是冲到老板面前质问他。
蒋知四见老板爱理不理的样子,气愤地说:“我再说一遍,伙计们三个月不知肉味了,再不给,我们就歇工。
”“敢!”郑老板恶狠狠地说。
说停工就停工,当晚果然停了工。
不久,郑老板勾通了官府,把蒋知四抓进衙门。
在里面经过几番折磨,最终蒋知四因顽强不屈被砍了头,可坯房佬还是不复工。
“要肉”的风潮越闹越大,窑户老板见杀鸡给猴看不顶用,只好答应瓷工每月十二两肉。
瓷工斗争赢得了胜利,高兴地将这种肉做成味道鲜美的佳肴。
先将肉洗清切细,配上大菜,豆豉,便放到锅里爆炒,然后放进豆腐清煮。
肉煮好了,先还要行一套规矩:在坯架上,摆上三块坯板,搭成一个烧香的台子。
接着放爆竹,供肉祭奠,行完这套简朴的仪式,才能享用一个月唯一的一餐肉食。
楚国宫廷瓷杯的神奇传说
![楚国宫廷瓷杯的神奇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0d702a5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3.png)
楚国宫廷瓷杯的神奇传说楚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国家,其宫廷文化和瓷器制作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楚国宫廷,有一种神奇的瓷杯,据说拥有不可思议的能力。
这个传说讲述了它的神奇来历以及附加的特殊功能。
据说,这个宫廷瓷杯是由一位天才的陶匠创作的。
这位陶匠精通陶瓷技艺,他用心和智慧将这份技艺传承下来。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研究,他成功地烧制出了一种独特的陶瓷杯,使其拥有非凡的品质和特殊的力量。
楚国宫廷瓷杯以其精致的工艺和珍贵的材料而闻名。
它采用了优质的瓷土和各种稀有的矿石制作而成,经过多道复杂的制作工艺,使其达到了无与伦比的质量和美观。
瓷杯的外表犹如白玉一般晶莹剔透,光滑如镜,宛如一朵盛开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传说中,楚国宫廷瓷杯有一项特殊的能力,那就是可以检验人心。
据说,当有人拿起这个瓷杯时,瓷杯会发出微弱的震动,根据人的内心愿望和品德决定它的反应。
如果一个人心怀善良、忠诚正直,瓷杯会回应他的请求,使他的愿望得以实现。
然而,如果一个人心存恶念和邪恶,瓷杯会发出低沉的声音,甚至摇晃不定,拒绝回应他的请求。
这个神奇的特性使得楚国宫廷瓷杯备受宫廷成员的追捧。
在宫廷中,人们常常以这个瓷杯来检验忠诚和品德。
宫廷成员之间通过这个瓷杯来表达对彼此的信任。
当一位宫廷成员毫无顾虑地拿起这个瓷杯时,会感受到自己的内心受到认可和支持,这种感觉无疑增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信任。
除了它的特殊能力之外,楚国宫廷瓷杯还具有其他实用的功能。
它的内里有一层细微的特殊结构,可以让装在杯中的酒水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度。
无论是热饮还是冷饮,都能在瓷杯中保持最佳的温度,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口感。
这个特殊结构还保证了酒水的口味和质量不会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使得喝酒变得更加美好和享受。
此外,楚国宫廷瓷杯还有一项用于保护安全的功能。
根据传说,当宫廷遇到紧急情况时,瓷杯会自动发出警报,以提醒宫廷成员注意。
这种警报声音悦耳而振奋人心,能够迅速地集结宫廷成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宫廷的安全和利益。
关于瓷器的40个小故事
![关于瓷器的40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5aa95b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d.png)
关于瓷器的40个小故事瓷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颗明珠,它凝聚了千百年的智慧和技术,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
下面我为大家讲述关于瓷器的40个小故事。
1.传说中国的瓷器起源于盘古开天辟地时,一次盘古用剩余的精气凝结成了一个石头,这个石头后来成为了瓷器的原料之一。
2.中国最早的瓷器出现在商朝时期,那时的陶器已经非常精致,所以被称为“先瓷”。
3.商朝陶器中最有名的是四川的三星堆遗址,这里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和陶器。
4.我国历史记载中最早提到瓷器的文献出自《封禅书》,由此可见瓷器在古代已经有了较高的地位。
5.瓷器的质地比陶器更致密,所以更加耐用,而且可以储存食物和液体。
6.中国北方河南的均窑是最早烧制瓷器的窑场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工艺的蓬勃发展。
7.在南宋时期,风靡一时的青瓷、白瓷、黑瓷和豆青瓷成为了盛行。
8.唐朝时期的粉彩瓷器非常受欢迎,它采用了各种鲜艳的颜料,形成了独特的装饰效果。
9.古代瓷器的最高境界是一钧、二钧、五彩、轲越等,要釉色均匀,胎体完美。
10.中国的瓷器不仅烧制精美,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很多作品被誉为“活古代的艺术品”。
11.明朝时期,瓷器的种类更加丰富,产量也大幅增加,成为中国出口的重要商品之一。
12.明代的宜兴紫砂壶在瓷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因其独特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而备受赞誉。
13.清朝时期,中国瓷器的创作达到了顶峰,官窑和民窑的作品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14.国人带着精美的瓷器海外,不仅传播中华文化,还为中国赚取了丰厚的国外财富。
15.中国瓷器不仅风靡亚洲,还被欧洲贵族垂涎,成为他们的热门收藏品。
16.瓷器的每一件作品都经过多个步骤的精心制作,包括原料的准备、成型、烧制、装饰等。
17.瓷器的制作过程非常考究,需要工匠们多年的经验和技艺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18.瓷器的装饰通常包括绘画、雕刻、烧花、镶嵌等多种工艺,其中著名的景德镇青花瓷被誉为“瓷器之王”。
19.瓷器的器形和纹样多种多样,有碗、盘、瓶、罐、壶等各种不同的形状,纹样有花鸟、山水、人物等。
关于陶瓷枕的故事
![关于陶瓷枕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a6c697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2.png)
关于陶瓷枕的故事
陶瓷枕,又称为瓷枕,是一种用于睡眠或冥想的瓷器,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陶瓷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家居用品,同时也是一种具有医疗保健功能的器具。
据传,陶瓷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
当时,由于佛教文化的传播,佛教用品逐渐流行起来。
其中,陶瓷枕作为一种新的睡眠用品,受到了广泛欢迎。
在唐宋时期,陶瓷枕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出现了各种造型和图案。
关于陶瓷枕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宋代名将岳飞的。
据说,岳飞在年轻时曾遇到一位高人,教给他如何通过冥想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岳飞按照高人的指点,每天晚上枕着一块陶瓷枕冥想,最终成为了一位智勇双全的名将。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陶瓷枕的神奇功效,也体现了古人对于精神修养的重视。
除了岳飞的故事外,还有很多关于陶瓷枕的传说和故事。
例如,有些地方传说陶瓷枕能够治疗失眠、头痛等病症,甚至还有传说认为陶瓷枕能够辟邪驱鬼。
这些传说和故事虽然不一定真实,但却体现了古人对于陶瓷枕的深厚情感和信仰。
在现代,虽然已经有了各种现代化的睡眠用品,但陶瓷枕仍然受到一些人的喜爱。
在一些传统的文化场所和寺庙中,陶瓷枕仍然被视为一种高雅的礼品和供品。
此外,随着健康理念的普及,一些人也开始重新认识和利用陶瓷枕的医疗保健功能。
总之,陶瓷枕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工艺品,不仅在古代受到广泛的欢迎和使用,而且在现代也仍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与瓷器有关的传说故事讲课讲稿
![与瓷器有关的传说故事讲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723f41c869eae009581becc6.png)
与瓷器有关的传说故事1、红瓷美人祭简称祭红,也作霁红,又叫积红,名称虽不同,其实都是同一物品。
还有一种说法,讲它是过去祭品瓷器中的贵重瓷,所以叫做祭红。
祭红釉色红而细腻润泽,色较轻淡,呈色安定而不流淌,是红釉中的上品,一明代所产为最珍贵。
为什么叫美人祭?有多种传说。
在向焯《陶业记事》的美人祭别解中,就说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那是在明朝的时候,御器厂接到皇帝的旨意,要造出一种鲜红颜色的瓷器。
御器厂的总管就命令窑工们去烧制,经过多次实验都失败了。
窑工们遭到一次又一次的鞭笞,并接到限期完成的命令,否则要送进牢狱甚至要处以死刑。
窑工们个个为此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终日惶恐,怕大祸即将降临。
有个老窑工,回到家中唉声叹气。
他的独生女儿问他:“爹爹何事犯愁?”开始他不肯说,后被再三诘问,才不得不说出真情。
女儿也同父亲一样着急起来,但她生性聪明,从小听到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们说过烧窑的技术问题,很懂得一些烧窑的道理。
便问老父亲说:“经过多少次失败,可摸索到是什么原因?”老窑工回答:“还摸不准,很有可能是窑温不够,烧不上去。
”聪明的女儿安慰父亲好好休息,她自己却苦思冥想了一晚。
第二天,老窑工一大早到窑上去了。
这时,聪明的女儿也已想好了办法。
将近晌午时光,她梳洗打扮了一番,便以探望老爹爹为由,只身来到窑上。
只见众人正在忙碌,老窑工在注视着窑火,紧锁双眉,脸上呈现出一片焦急的神色。
女儿悄悄地站在老父亲的身边,老窑工却没发觉。
烧窑工中有人叫:“师傅,火还没有烧上去,怎么办?”老窑工还未来得及回答,但听一声娇叱:“快闪开!”就在众人一楞的时刻,只见红光一闪,女儿已纵身跳进窑门。
等到老窑工和众窑工们回过神来,窑内早已腾起了熊熊烈火,越烧越旺,老窑工和众窑工都不禁泪流满面,痛哭失声。
老窑工的女儿牺牲了,但这次窑却烧得成功。
开窑时,一只只釉色殷红、晶莹润泽的好瓷器摆在面前,就象少女殷红的血把它染红一样。
窑工们都说这是孝女的精诚所感,为了纪念她,变叫美人祭。
瓷器的起源发展历程
![瓷器的起源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63ed12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c.png)
瓷器的起源发展历程瓷器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制陶工艺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中国。
瓷器的制作过程中,通过特殊的烧制工艺,在高温下形成坚硬、光滑的陶瓷材料,具有耐磨、耐高温和美观的特点,因而被广泛用于生活和艺术领域。
关于瓷器的起源,有许多传说。
其中最为流传的是黄帝时代的故事。
相传,黄帝时代有两兄弟分别叫“陶唐”和“陶自言”,他们在河边发现一块美玉,灵机一动,想要仿造出和玉一样的容器。
于是,两兄弟开始学习陶瓷的制作工艺,并不断探索和实践。
经过多年的研究,他们终于成功地制作出了一种质地坚硬、色泽纯美的瓷器。
从此,瓷器的制作在中国传开,成为了一种历史悠久的工艺传统。
中国的瓷器制作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
最早期的瓷器被称为“陶瓷”,其制作工艺比较简单,使用的原料主要是瓷土和伊犁河附近的石骨。
这种瓷器制作工艺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6世纪的南北朝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这个时期,瓷器逐渐成为贵族和富人之间的流行收藏品,世人也开始认识到瓷器的独特魅力。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瓷器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唐代的瓷器以白釉瓷为主,盛行于社会各个阶层,成为了寺庙、宫廷以及一般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
随着贸易的发展,中国的瓷器开始出口到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成为了中国的“瓷器外交”的象征。
宋代是中国瓷器制作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瓷器制作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完善,瓷器的种类和品质也更加丰富。
宋代的瓷器以青瓷和白瓷为代表,既简约大方又充满了艺术韵味。
其中,南宋的钧瓷和汝瓷成为了瓷器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瓷器史上的两朵奇葩”。
宋代的瓷器不仅在外观上更加精美,而且在质地上更加坚硬耐用,通过控制温度和气氛等烧制条件,使得瓷器更加完美。
明代是瓷器制作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的瓷器以景德镇陶瓷为代表,以其纯洁的白色釉、精湛的绘画和精细的莹釉彩烧技术为世人所称道。
位于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制作中心,成为了明代瓷器产业的中心,也是当时瓷器出口的重要港口之一。
关于钧窑的传说故事
![关于钧窑的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024ece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c.png)
关于钧窑的传说故事
今天给您讲个钧窑的传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钧州这个地方,有个窑工叫钧娃。
钧娃那可是个心灵手巧的小伙子,对烧窑有着特别的痴迷劲儿。
有一天啊,钧娃正在窑里忙活着,突然窑里发生了奇怪的事儿。
本来按照他的经验,这一窑瓷器应该烧得差不多了,可窑里的火光却变得特别诡异,红得像血一样,蓝得像深海,紫得像天边的晚霞。
钧娃当时就懵了,心说这是咋回事儿呢?这窑可别毁了呀,那自己这么长时间的心血就白费了。
就在他着急得直跺脚的时候,窑里突然传出一阵悠扬的仙乐,就好像有神仙在里面开音乐会似的。
紧接着,一道金光闪过,一个白胡子老头儿出现在窑前。
钧娃吓了一跳,还以为自己看花眼了呢。
老头儿笑眯眯地对钧娃说:“小伙子,莫慌莫慌,这是上天看你烧窑诚心,要赐给你一种神奇的烧窑之法呢。
”
钧娃一听,赶忙跪下磕头,求老头儿指点。
老头儿就告诉他,要在特定的时辰,采集特定地方的泥土和矿石,按照特殊的比例混合,然后在烧制的时候还要加入一些神秘的东西,比如说清晨荷叶上的露珠啦,还有凤凰飞过留下的羽毛灰之类的(当然这都是传说里的神奇物件)。
钧娃按照老头儿说的方法去做,再开窑的时候,哇塞,那一窑瓷器简直绝了!色彩斑斓得就像天上的彩虹掉进了窑里一样。
有红得像盛开的牡丹,蓝得像深邃的湖水,紫得像熟透的葡萄,而且每一件瓷器上的颜色还会流动,就像有生命一样。
从此啊,钧窑就出名了。
人们都知道钧窑烧出来的瓷器那是独一无二的,有着神奇的色彩和纹路。
而且钧窑的瓷器还特别珍贵,只有那些达官贵人、皇亲国戚才有资格享用呢。
这就是钧窑的传说,是不是特别有趣?。
玲珑瓷的故事
![玲珑瓷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792b1e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1.png)
玲珑瓷的故事
玲珑瓷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瓷器,它的名字寓意着瓷器本身精致玲珑、晶莹剔透的特点。
传说,玲珑瓷的制作源于古代一个名叫“玲珑”的女子。
很久以前,在中国的一个古老村庄里,住着一个名叫玲珑的美丽女子。
她的家人是以制作瓷器为生的,他们的瓷器因为精致美观而远近闻名。
玲珑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制瓷技艺,她聪明好学,不久便熟练掌握了制瓷技巧。
一天,村里来了一个外地的商人,他看到玲珑制作的瓷器非常精美,便想带一些回去销售。
玲珑答应为他制作一些特别的瓷器,但要求他必须保密,不能将瓷器的制作方法透露给其他人。
商人答应了玲珑的要求,于是玲珑开始着手制作新的瓷器。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玲珑终于制作出了一种前所未见的瓷器——玲珑瓷。
这种瓷器表面有精美的花纹,每个花纹都是用黄金和白银精心雕刻而成。
商人非常满意,将玲珑瓷带回了外地销售。
不久之后,玲珑瓷成为了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
商人赚了很多钱,他决定回到村里向玲珑表示感谢。
然而,当他来到村里时,却发现玲珑已经离开了。
商人四处寻找,但始终没有找到玲珑的下落。
传说中,玲珑瓷的制作方法非常独特,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技巧和配方。
因此,尽管许多人试图仿制玲珑瓷,但始终无法达到同样的效果。
如今,玲珑瓷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瑰宝之一,被珍
藏在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中,成为了永恒的传世之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真正的美丽和价值并不在于物品本身,而在于它所蕴含的情感和故事。
正如玲珑瓷一样,它不仅仅是一种精美的瓷器,更是一个传承着古老文化和艺术的象征。
与汝瓷诞生的典故
![与汝瓷诞生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92802eb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c.png)
与汝瓷诞生的典故
关于汝瓷的来源,一直有着美好的传说,与北宋徽宗的梦有关。
据传,宋徽宗曾做过一个梦,梦到雨过天晴,远处天空成天青色,醒后他要求造瓷“雨过天晴云破处”,发誓要烧制出令其着迷的瓷器。
最终汝州工匠技高一筹,从此,世上多了一种传世瓷器——汝窑瓷器,天青色釉也成为汝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其实,“雨过天晴云破处”这种描绘汝瓷的最早提法并不源于宋徽宗,而是源于五代后周的第二位皇帝世宗柴荣。
当时,柴荣将柴窑的特点写为“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
由于天青色确是汝窑一大特点,又因宋徽宗在文化上颇有建树,后世传说便为汝窑的诞生附会上了宋徽宗的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瓷器有关的传说故事
1、红瓷
美人祭简称祭红,也作霁红,又叫积红,名称虽不同,其实都是同一物品。
还有一种说法,讲它是过去祭品瓷器中的贵重瓷,所以叫做祭红。
祭红釉色红而细腻润泽,色较轻淡,呈色安定而不流淌,是红釉中的上品,一明代所产为最珍贵。
为什么叫美人祭?有多种传说。
在向焯《陶业记事》的美人祭别解中,就说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那是在明朝的时候,御器厂接到皇帝的旨意,要造出一种鲜红颜色的瓷器。
御器厂的总管就命令窑工们去烧制,经过多次实验都失败了。
窑工们遭到一次又一次的鞭笞,并接到限期完成的命令,否则要送进牢狱甚至要处以死刑。
窑工们个个为此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终日惶恐,怕大祸即将降临。
有个老窑工,回到家中唉声叹气。
他的独生女儿问他:“爹爹何事犯愁?”开始他不肯说,后被再三诘问,才不得不说出真情。
女儿也同父亲一样着急起来,但她生性聪明,从小听到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们说过烧窑的技术问题,很懂得一些烧窑的道理。
便问老父亲说:“经过多少次失败,可摸索到是什么原因?”老窑工回答:“还摸不准,很有可能是窑温不够,烧不上去。
”聪明的女儿安慰
父亲好好休息,她自己却苦思冥想了一晚。
第二天,老窑工一大早到窑上去了。
这时,聪明的女儿也已想好了办法。
将近晌午时光,她梳洗打扮了一番,便以探望老爹爹为由,只身来到窑上。
只见众人正在忙碌,老窑工在注视着窑火,紧锁双眉,脸上呈现出一片焦急的神色。
女儿悄悄地站在老父亲的身边,老窑工却没发觉。
烧窑工中有人叫:“师傅,火还没有烧上去,怎么办?”老窑工还未来得及回答,但听一声娇叱:“快闪开!”就在众人一楞的时刻,只见红光一闪,女儿已纵身跳进窑门。
等到老窑工和众窑工们回过神来,窑内早已腾起了熊熊烈火,越烧越旺,老窑工和众窑工都不禁泪流满面,痛哭失声。
老窑工的女儿牺牲了,但这次窑却烧得成功。
开窑时,一只只釉色殷红、晶莹润泽的好瓷器摆在面前,就象少女殷红的血把它染红一样。
窑工们都说这是孝女的精诚所感,为了纪念她,变叫美人祭。
后来窑工封窑门,也
用砖砌成女儿的形象。
还因这种红釉,很象少女饮酒后脸
上的红晕,故人们又把它叫做美人醉。
2、青花瓷
一提起青花瓷,人们都知道它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
但问起它的来历,人们不一定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元代时,镇上有个刻花的青年工匠,名叫赵小宝。
小宝有个未婚妻、名叫廖青花。
一天,青花问小宝:“这瓷坯上的花儿,如果能用笔画上去,不更好吗?”小宝皱了皱眉头,说:“我早就想过。
可是找了许多年,找不到一种适合画瓷的颜料啊。
”
青花听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这种颜料。
并央求专门找矿的舅舅,带她进山找矿。
开始舅舅不肯,说找矿太辛苦,女孩子吃不消。
后来,经青花再三恳求,才勉强答应下来。
第二天,天刚拂晓,青花和舅舅便进山找矿去了。
秋去冬来,时间一晃过去了三个月,小宝见青花和舅舅还未归来,放心不下,便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白雪,直奔青石山找青花与舅舅。
小宝走了三天三夜,终于来到了山前,发现前面山谷有一缕青烟,顿时心头一热,匆忙朝冒烟的方向奔去。
青花凤凰传奇缠枝牡丹天球瓶
来到山谷,小宝才看清,青烟是从一座倒塌了的炭窖里冒出来的,便钻进破窖,发现窑的一角堆满各色各样式料石,再一看,窑的另一角还躺着一个衣衫破烂的老人,老人身边堆有几段柴火,柴火上正冒着一缕缕青烟。
小宝仔细地朝老人瞧去,这才看清,躺在地上的老人正是青花的舅舅。
他急忙抱起舅舅,不停地叫喊:“舅舅!舅舅……”老人渐渐苏醒过来,一看是小宝,急忙对小宝说:“快,快,快上山……去接青花”。
小宝顺着舅舅指的方向,拚命朝山顶找到了青花冻僵的尸体。
在她身旁的雪地上,还堆着一堆堆已选好的石料。
小宝见状,哭得死去活来……
掩埋了青花,小宝含着泪水,搀扶舅舅回到镇上。
从此,潜心研制画料。
他将青花如娘采挖的石料研成粉末,配成颜料,用笔蘸饱,画到瓷坯上、经高温焙烧后,白中泛青的瓷
器上出现了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
青花瓷便从此诞生。
青花瓷的出现,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之风格。
后人为了纪念廖青花,遂把画在瓷器上的这种蓝花称之为“青花”,把描绘这种蓝花的彩料称之为“青花料(廖)”这两种叫法,一直沿至今天。
3、童宾景德镇风火神
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太监潘相任江西矿使兼理景德镇窑务,督造大器青龙白瓷缸。
由于这龙缸又大又厚,烧造十分困难,一入窑经高温焙烧,不是变形就是坼裂,最后一个龙缸也没烧出来,而留下的只是堆成小山似的龙缸瓷片,久不成功。
潘相便对窑户进行“例外苛索”,派役于民并对瓷工进行鞭笞以至捕杀。
瓷工衣食不得温饱,还要受到迫害,处境十分凄惨。
当时,仅有32岁的景德镇里村人童宾目睹同役瓷工的苦况,非常愤慨,竞以自己身体为烧瓷的窑柴,纵身火内以示抗议。
据说次日开窑一看,所烧炼的龙缸果然成功了。
这种缸直径三尺,高二尺多,外围环绕着青龙,下面有潮水纹。
能烧成这样大的龙缸,在当时确实是烧制瓷器的一大奇迹。
童宾投窑焚身后,余骸葬在凤凰山。
童宾之死,激起了工匠们的义愤,全镇起来暴动,焚烧税署和官窑厂房,潘相只身逃走。
事后,封建官府为了缓和人心,在瓷工和镇民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为那因大众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的
童宾立祠在御器厂的东侧,并号之为“风火仙”,祠名“佑陶灵祠”,至今尚保留有当年清代督陶官唐英手书的“佑陶灵祠”瓷制匾额。
题外话:景德镇至今保有里村,里村街道有童宾路,里村有个交通枢纽,交通枢纽有个“风火窑”的雕塑,也是为了纪念童宾
4、观音瓶
关于瓷器,也有一个美丽而神奇的传说。
话说有一年,阳翟(今禹州市)一带大旱。
只见烈日炎炎,大地龟裂,禾苗枯黄。
一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驾祥云闲游到此,看到此情此景,善心大发,要施法降甘霖下场透雨,拯救阳翟黎民百姓。
观世音想:“东海水深,取之不尽,何不用它一用?但天高路远,用什么东西把水盛过来呢?”想到这儿,观世音俯身往下一看,只见阳翟城东北角古钧台处烟雾弥漫,火光冲天,是一处窑场。
听说这里出产一种宝瓷,用瓷器盛水不就很好吗?
观音菩萨来到一个窑户门口,轻叩柴门,开门的是一位姑娘,名叫彩虹。
彩虹认出是观音菩萨,跪倒就拜,请求观音菩萨快救阳翟黎民百姓。
观音菩萨说:“我就是为这事来的,快起来吧。
把你家的钧瓷宝瓶借给我用用。
”彩虹一听,高兴极了,赶忙回屋拿出一个精美的钧瓷宝瓶,并一再说要把这
个宝瓶奉送给观音菩萨。
观世音见她心诚,就愉快地收下了。
观世音来到东海上空,把宝瓶口朝下,嘴里念念有词,只见一股水直冲上来,钻进宝瓶口里。
观世音用宝瓶吸罢水,返回到阳翟上空,把宝瓶口朝下开始行雨。
宝瓶里每往外滴出一滴水,就化作倾盆大雨,宝瓶里不停地滴水,大雨不停地下。
地里的庄稼喝足了水,禾苗儿直挺挺地往上长,变得绿油油的。
阳翟城的黎民百姓奔走相告,感谢观音菩萨降下甘露。
彩虹看得真切,观世音手持宝瓶滴水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
观世音看雨水已经下足,就收起宝瓶,驾着祥云到其它地方普度众生去了。
雨过天晴,各家各户又开始照常干活。
彩虹姑娘有心思,她照原先送给观音菩萨的那个瓶样,又烧制了许多陶瓷瓶,并取名叫“观音瓶”。
她又费了九十九天的工夫,精心塑成了一尊观音滴水的塑像,烧制成钧瓷。
奇怪的是,这尊观音像刚出窑,手上的宝瓶就开始滴水,一滴一滴的,滴滴不断。
人们都说:“观音菩萨又显灵啦!”有了滴水观音和她手上的那个观音瓶,阳翟一带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过着富裕的生活。
由于观音瓶能给人带来好的收成,所以,观音瓶又叫“丰收瓶”。
虽然是一个传说,但是在历史上来说,钧瓷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而且历来被称为“国之瑰宝”,其作为收藏品的价值可想而知。
粉彩观音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