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程度分级.docx

合集下载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危害因素也可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为: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

生产性有害因素对人体造成有害影响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主要为:有害因素的强度(剂量),人体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几种有害因素的相互作用等。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由原劳动部和相关科研所陆续制定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等职业危害因素分级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是总结了建国以来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经验,经过科研人员进行大量的现场检测、毒理实验样本分析研究而制定的,是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非常适用的科学方法。

目前,在开展安全评价、OHSMS、职业安全卫生现状管理工作中,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时,有一些单位使用危险因素评价方法,如《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方法》(LEC法)是不适合的。

职业危害因素与危险因素在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形式、危险劳动者健康的表现方式,产生的风险都不一样,因此,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使用职业危害因素分级评价标准。

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应用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一种定性定量的管理评价方法,目前我国已颁分职业危害分级标准8项,其中部颁标准1项。

分级标准将职业危害分为5个等级,即:0级危害(安全作业,可容许的风险)、Ⅰ级危害(轻度危害作业,可承受的风险:在加强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定期监测)、Ⅱ级危害(中度危害作业,中度风险)、Ⅲ级危害(高度危害作业,重大风险)、Ⅳ级危害(极度危害作业,不可承受风险)。

针对不同的危害级别实行不同的监察管理办法。

二、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与卫生标准的区别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为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工作,提供对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综合评价的一种宏观的管理标准,是职业安全工作深化改革的需要,为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劳动工资制定政策提供科学数据。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计算★★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计算★★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
GBZ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规定,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以毒物的急性毒性、扩散性、蓄积性、致癌性、生殖毒性、致敏牲、刺激与腐蚀性、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等9项分项指标为基础进行分级。

由职业性接触毒物分项指标(权重数)计算毒物危害指数,按毒物危害指数确定毒物的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性接触毒物分项指标(权重数)按该标准附表确定,毒物危害指数计算:
k
THI=∑(ki ×Fi)
n=1
式中:THI—毒物危害指数;
K—分项指标权重数;
F—分项指标积分值。

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范围:
按该标准对本评估项目中毒物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如下:
各有毒物质的职业危害程度分级计算确定过程见表(或见附录XX—YY)
苯职业性接触危害程度分级计算表。

职业危害分级及管理制度范文

职业危害分级及管理制度范文

职业危害分级及管理制度范文职业危害分级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职业危害防控水平,维护企业的生产秩序与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劳动的职工,包括全日制、兼职、劳务派遣等形式的劳动合同关系。

第三条企业应制定和完善职业危害分级及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危害管理体系,实现对职工的职业危害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的目的。

第二章职业危害分级第四条根据职业危害的性质、程度以及对职工健康的影响,将职业危害分为四个级别:1. 第一级:职业危害程度较低,可通过一般防护措施控制,对职工健康影响较小;2. 第二级:职业危害程度中等,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进行控制,对职工健康影响一般;3. 第三级:职业危害程度较高,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进行控制,对职工健康影响较大;4. 第四级:职业危害程度极高,需要采取全面的防护措施进行控制,对职工健康影响严重。

第五条企业应对各类职业危害进行科学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其划分入相应的级别。

第六条企业应划定各个工作岗位所处的职业危害级别,并对相应的职工进行分类管理。

第三章职业危害管理第七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危害管理责任制度,明确职业危害管理的责任主体及其职责。

第八条职业危害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危害防控策略:按照职业危害级别,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确保职工的职业健康;2. 职业危害监测: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监测,及时掌握职业危害程度;3. 职业危害评估:对工作岗位的职业危害进行评估,判断职业危害所处级别;4. 职业危害控制:根据职业危害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5. 职业危害宣传教育培训:开展职业危害宣传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危害防护意识和能力;6.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处理:设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处理机制,确保职工在危险事故中得以及时救治和保护;7. 职业危害台账管理:建立职业危害台账,记录职业危害监测、评估、控制等信息,并及时向职工进行公示。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是为了评估和分类不同的职业危险,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

这种分级方法可以帮助雇主和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职业危害的程度,从而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

1.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的目的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的目的是确定不同职业危险的风险等级,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对职业危险进行分级可以帮助雇主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例如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培训,以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2. 危险危害程度的分类标准职业危险危害程度的分类标准可以根据许多因素来确定,例如:- 危害类型:危险性可能因职业类型的特点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一个制造业工厂中,可能存在物理危害(如重物坠落)和化学危害(如有毒气体释放)。

因此,分类标准应考虑到这些不同类型的危害。

- 危害程度:危险的程度也是确定职业危害等级的重要因素。

危险等级可以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来确定。

例如,高度频繁发生且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致命的危险等级可能是最高级别的。

- 预防措施:对于每个危险等级,还应考虑到可能采取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提供适当的防护装备、提供培训、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等。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二)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的示例:级别一:低危险- 危害类型:主要是工作环境中的一些常见危害,如摔倒、滑倒和跌落。

- 危害程度:可能引起轻微的伤害,但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例如轻微的擦伤或扭伤。

- 预防措施:提供适当的防滑鞋、标示出危险区域并提醒工人注意安全等。

级别二:中危险- 危害类型:包括一些潜在的物理和化学危害,例如依然容易引起受伤的危险性工作环境。

- 危害程度:可能会导致较严重的伤害,可能需要就医治疗,但不会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 预防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例如安全帽、手套、防护眼镜等,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级别三:高危险- 危害类型:包括一些高度危险的工作环境,例如高空作业、有毒气体暴露等。

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法

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法

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法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法是定量评价职业危害的一种常用方法,它通过对企业、作业环境、劳动条件进行检测,获得相关检测数据,用相关的分级方法对项目的有毒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①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是由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L)和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求出的分级指数(C)来评定的。

a.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表1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表b.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L以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为计算依据。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见表2。

表2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系数表c.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B=Mc/Ms-1式中:Mc—测定的毒物浓度均值(㎎/m3);Ms—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m3)。

d.分级指数C计算C=D×L×B依据计算的C值,按下表,确定该有毒作业的危害程度级别。

当有毒作业工作地点空气中存在多种毒物时,应分别进行作业分级,以最严重的级别定级(见表3)。

e.查表法根据有毒作业的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三项指标综合评价,并实行简化,制定出的《有毒作业分级》级别表(见表4)。

表4 毒物作业分级表注:跨两级区方格的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2小时,依次分别为一、二、三级;>2小时,依次分别为二、三、四级。

②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对生产车间、作业场所噪声作业的危害程度应用《噪声作业分级》(LD80-95)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评价。

对非生产作业场所的噪声危害则需依据《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规定的标准值进行检测评价。

根据《噪声作业分级》(LD80-95)分级标准,噪声作业人员的工作日等效连续A声级大于85dB(A)时,新建、扩建、改建企业应用下述方法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a.指数分级法根据噪声作业实测的工作日等效连续A声级的接噪时间及对应的卫生标准,计算噪声危害指数,进行危害程度评价。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一、引言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严重危害职工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防控职业病风险,我对本企业的工作环境及有害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对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了分级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调查与分析本企业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从事金属制品的生产加工。

通过对现场的调查和相关文献的研究,我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噪音、粉尘、化学物质等。

1.噪音噪音是制造业工作环境中常见的一种有害因素。

在本企业的车间内,机械设备的运转产生噪音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对职工的听力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粉尘在金属制品生产过程中,机械加工和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粉尘,而金属粉尘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镉、铅等,对职工的呼吸系统和皮肤造成危害。

3.化学物质与金属制品生产相关的化学物质主要有溶剂、涂料、油漆等。

这些化学物质中常含有苯、甲苯等有害物质,对职工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三、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估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我对本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了分级评估。

1.噪音根据噪声暴露水平和职工的暴露时间,本企业的噪音危害风险评级为Ⅱ级,即有中等风险。

虽然噪音没有超过国家标准限值,但超过了舒适范围,对职工的听力健康肯定有一定的影响。

2.粉尘根据粉尘暴露水平和职工的暴露时间,本企业的粉尘危害风险评级为Ⅲ级,即有较高风险。

由于金属粉尘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对职工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化学物质根据化学物质的暴露水平、毒性特征和职工的暴露时间,本企业的化学物质危害风险评级为Ⅳ级,即有较高风险。

化学物质对职工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构成较大的危害。

四、防控措施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级结果,我针对不同的危害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1.噪音应采取隔声措施,如增设隔声墙,使用隔音设备等,降低噪音的暴露水平。

同时,应提供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设备,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听觉健康环境。

最新整理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docx

最新整理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docx

最新整理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1、油漆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油漆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有机溶剂蒸气。

各种漆都是成膜物质(各种树脂)、溶剂、颜料、干燥剂、添加剂组成。

普通油漆通常用汽油作溶剂,环氧铁红底漆含少量二甲苯,浸漆主要含甲苯,也有少量苯。

喷漆(硝基漆)及其稀释剂(香蕉水)中含多量苯或甲苯、二甲苯,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危害极大。

2、水泥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水泥生产中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粉碎、研磨、过筛、配料、出窑、包装等工序都有大量粉尘产生。

通常,生料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约10%,熟料含1.7—9.0%,成品水泥含1.2—2.6%。

长期吸入生料粉尘可引起矽肺,吸入烧成后的熟料或水泥粉尘可引起水泥尘肺。

水泥遇水或汗液,能生成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刺激皮肤引起皮炎,进入眼内引起结膜炎、角膜炎。

原料烘干、立窑煅烧(145℃)等作业地带,有高温、热辐射。

此外,各种设备运转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

3、砖瓦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砖瓦的原料主要是粘土,粘土中二氧化硅含量达55.5—71.6%,其次含有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和少量氧化钙、氧化镁。

砖瓦生产基本过程包括破碎、过筛、搅拌、成型(制坯)、干燥、焙烧(小型砖瓦厂多用圆窑)、出窑。

在破碎、过筛、搅拌直到焙烧出窑的过程中都有较高浓度的含二氧化硅的粉尘产生。

焙烧、干燥工序有一氧化碳产生,并有高温和热辐射存在。

用机械作砖瓦坯成型和切砖,可产生较强噪声。

4、蓄电池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主要职业危害是铅烟、铅尘。

熔铅、烧铅球和栅板有大量铅烟逸散,球磨制粉(特别在出料、装卸和混料时)可有大量铅尘飞扬,涂板、修板和焊接也可产生大量铅尘、铅烟。

极板化成是将干燥后的铅板放入比重1.05—1.15的硫酸化成槽中充电,有硫酸雾产生。

熔铅、浇铸、极板干燥有高温和热辐射。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范本(2篇)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范本(2篇)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范本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是为了评估职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危害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保护措施。

在职业危险和危害的评估中,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特征和暴露程度等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级。

本文将介绍一种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的范本,以供参考。

一、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疾病的物质、条件或行为。

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征,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物理危险源:如噪音、辐射、高温、高压等;2. 化学危险源:如化学物质、毒物、致癌物等;3. 生物危险源:如病毒、细菌、真菌等;4. 人为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高空作业等;5. 环境危险源:如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灾害等。

二、危险源的评估针对不同类别的危险源,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的范本:1. 物理危险源评估方法:评估指标:噪音级别、辐射强度、温度、压力等;评估等级:a. 低危险:噪音级别低于85分贝、温度低于50摄氏度、压力低于5兆帕;b. 中危险:噪音级别介于85-90分贝之间、温度介于50-60摄氏度之间、压力介于5-10兆帕之间;c. 高危险:噪音级别高于90分贝、温度高于60摄氏度、压力高于10兆帕;2. 化学危险源评估方法:评估指标:化学品的毒性、浓度、接触方式等;评估等级:a. 低危险:化学品无毒性、浓度低于安全标准、接触方式不直接;b. 中危险:化学品具有轻度毒性、浓度接近安全标准、接触方式间接接触;c. 高危险:化学品具有重度毒性、浓度超过安全标准、接触方式直接接触;3. 生物危险源评估方法:评估指标:病毒或细菌的传播途径、感染能力等;评估等级:a. 低危险:病毒或细菌传播途径较狭窄、感染能力较弱;b. 中危险:病毒或细菌传播途径较广泛、感染能力较强;c. 高危险:病毒或细菌传播途径非常广泛、感染能力极强;4. 人为危险源评估方法:评估指标:设备的安全性、作业人员的技能等;评估等级:a. 低危险:设备安全性高、作业人员技能高、安全措施完善;b. 中危险:设备安全性一般、作业人员技能一般、安全措施不完善;c. 高危险:设备安全性低、作业人员技能低、安全措施不到位;5. 环境危险源评估方法:评估指标: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灾害频率等;评估等级:a. 低危险:气候条件稳定、地质条件安全、灾害频率低;b. 中危险:气候条件较变化、地质条件有一定风险、灾害频率适中;c. 高危险:气候条件极端、地质条件非常危险、灾害频率很高;三、危险程度的判定根据评估得出的等级,可以综合判定危险源的危险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最新整理毒气危害最严重的六类职业.docx

最新整理毒气危害最严重的六类职业.docx

最新整理毒气危害最严重的六类职业
冬季是职业性化学中毒的多发季节。

于气温低,室内工作场所多关闭门窗,如果通风不畅,其中的“毒气”不能及时排出,可能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危害或导致中毒,尤其是制鞋、箱包、皮革、玩具、体育用品、家具等六类使用含有机溶剂的化学品的企业工作人员,要谨防职业中毒。

首先,用人单位应增强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投入,完善职业病防护措施,确保防护效果:严格控制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加强对作业场所化学品浓度的检测、评价;告知劳动者工作岗位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按法律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症及职业危害因素易感人群,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并妥善处理,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其次,劳动者要增强自我健康保护意识,使用合格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在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工作时,不要封闭门窗,注意使用通风设施或开窗通风,及时排出有害物质。

要提高法律意识,维护自己职业健康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所在岗位存在对健康有害因素,或用人单位不提供合格的个人使用防护用品(如防毒、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等),可拨打xxx 85788111投诉举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及时组织查处。

此外,冬季也是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高发时段。

卫生局提醒市民,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注意密闭的空调汽车内、燃气热水器安置不当的卫生间以及使用燃气或煤炭又通风不良的居室和理发店、饭店、旅馆、公共浴室等公共场所,防止悲剧的发生。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即是将生产中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和承受职业危害程度,分等划级,以便明确重点, 从而分清轻重缓急。它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一种方法,国外称之为 A、B、C 法按其性质与内容,可分为危险 程度分级和危害程度分级两大类别。本条目重点谈危险程度分级。
危险程度分级按危险的性质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把危险分等划级,叫做危险分级。所谓危险,是一 种现存的或潜在的状态,出现时能引起事故或不幸。危险是安全的对立面。危险等级划分是安全评价的一个基 本内容,国内外就此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提出一些危险分级方法。
表 1 危险严重程度分级
分类
危险 设备损坏 人员伤害
Ⅳ级Ⅲ级Ⅱ级Ⅰ级 安全的临界的危急的灾难的 无少量的大量的系统损失 无无或有轻微可恢复性的伤害暂时性重伤或轻残残废或死亡
表 2 美国“MIL-STD-882B”按危险概率分级
等级 出现可能性 说明 发生情况
A级B级C级D级E级F级 经常容易偶然很少不易不可能 事故几乎经常出现在一个月中多次出现在一个月中有时出现可假定不会发生出现的概率接近零不可能出现 连续发生经常发生有时发生可能发生不易发生不可能发生
(2)安全系统动态模糊评价法
国内许多单位应用模糊数字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结合上钢十厂的情况,提出了安全 系统动态评价模型。该模型认为影响系统安全状态的因素有人、物、环境、管理和人机工程等五个方面,而这 五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的下层影响因素分别为:
①人--性格素质、生理素质、生理节律、精神状态、历史情况;
安全系统综合评价法安全系统综合评价,属多层次、多因素、多目标的复杂系统,为评价这样一个复杂系统的 安全状况,采用定量的科学分析方法--系统工程,正是处理这一复杂系统的有效方法。安全系统综合评价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工作阶段:

gbzt229.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docx

gbzt229.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docx

GBZ/T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 1 部分:生产性粉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0 年 3 月 10 日发布,自2010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部分。

GBZ/T 22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按部分发布,目前计划出版以下几个部分:——第 1 部分:生产性粉尘;——第 2 部分:化学物;——第 3 部分:高温;——第 4 部分:噪声。

本部分是GBZ/T 22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第 1 部分,是 GBZ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中粉尘接触限值的配套文件。

本部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卫红、李涛、张敏、史廷明、祁成、邢景才、杜燮祎、徐伯洪、周志俊、刘跃伟、王海椒。

1范围编辑本段回目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存在生产性粉尘作业的分级管理。

本部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部分:物理因素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10 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3 术语和定义编辑本段回目录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

危害程度分级评价使用的几种主要分析方法为:三、有毒作业分级1、高毒物品卫生部2003年颁布了《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列入《高毒物品目录》的依据是:MAC或PC-TWA<1mg/m3的有毒物质及被IARC认定的人类致癌物,近十年列在职业中毒发病前十名的有毒物质。

《高毒物品目录》规定,高毒物品共有54种:N-甲基苯胺、N-异丙基苯胺、氨、苯、苯胺、丙烯酰胺、丙烯腈、对硝基苯胺、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二苯胺、二甲基苯胺、二硫化碳、二氯代乙炔、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二硝基(甲)苯、二氧化(一)氮、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 、氟化氢、氟及其化合物(不含氟化氢)、镉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汞、碳酰氯、黄磷、甲(基)肼、甲醛、焦炉逸散物、肼(联氨)、可溶性镍化物、磷化氢(膦)、硫化氢、硫酸二甲酯、氯化汞、氯化萘、氯甲基醚、氯(氯气)、氯乙烯(乙烯基氯)、锰化合物(锰尘、锰烟)、镍与难溶性镍化物、铍及其化合物、偏二甲基肼、铅(尘、烟)、氰化氢、氰化物、三硝基甲苯、砷化(三)氢(胂)、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石棉(总尘、纤维)、铊及其可溶化合物、(四)羰基镍、锑及其化合物、五氧化二钒烟尘、硝基苯、一氧化碳(非高原)。

高毒物质的特点:①毒性大;②危害大;③易发生急慢性中毒及急性中毒或亚急性中毒;④易发生癌变;⑤易被利用于恐怖事件或战争。

2、有毒作业分级有毒作业分级的依据包括化学物的危害程度、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三个要素的权数。

1)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的权重数(W) 取值列于下表。

D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的权重数(W)的取值)取值列于下表。

2)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B) 的权重数(WB3)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B)的计算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B)可按式(1)-(3)计算:(1)职业接触限值以PC-TWA 表示的:/(PC-TWA). . . . . . . . . . . . . (1)B =CTWA式中:B----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现场测量的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其取值按GBZ2.1 执行。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1 工作程序和内容1.1 风险评价准则根据作业场所或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程度、接触水平和作业工人体力劳动强度,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有害因素对风险的影响权重,结合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和健康效应,借助风险评估的经验公式量化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判定风险等级。

1.2 工作步骤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步骤为:a)基础资料准备。

通过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辨识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浓度(或强度)进行测定(或测量)或搜集有效的检测数据。

b)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特性、接触时间、检测结果和作业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进行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c)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根据作业岗位工人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权重系数、接害人数、防护措施及职业病和职业健康损伤的发生结果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级别。

d)分级管控。

按照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级别实施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和分级管理。

1.3 风险点确定通过详实的职业卫生调查和工程分析,明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空分布和岗位接触情况,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点。

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岗位工人接害的工作地点或设施,非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接害的岗位工人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例:锅炉巡检工接触粉尘、噪声和高温)。

1.4 危险源(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1.4.1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采用工程分析法、经验对照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参见附录B。

1.4.2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GBZ 2和GBZ 160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4.3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进行分析。

1.5 风险评价1.5.1 风险评价方法1.5.1.1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a)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参照GBZ/T 229.1的规定,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指数按式(1)计算:L B M W W W G ⨯⨯= (1)式中:G ——分级指数;W M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W B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 W L ——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

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

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

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职业危害程度是指某个职业对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程度。

根据危害程度的大小,可以将职业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从业人员和相关管理部门了解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将就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进行详细介绍。

一、一级危害职业一级危害职业是指危害程度最高的职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危险较大,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例如高空作业、爆炸品处理、有毒物品操作等。

从业人员在进行这些职业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规范进行操作,并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二、二级危害职业二级危害职业是指危害程度较高的职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面临一定的危险,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伤害。

例如高温作业、有害气体处理、潜水作业等。

从业人员在进行这些职业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

三、三级危害职业三级危害职业是指危害程度一般的职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面临较低的危险,但仍然需要注意安全。

例如普通工地施工、机械操作、焊接作业等。

从业人员在进行这些职业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正确使用相关的工具和设备,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四级危害职业四级危害职业是指危害程度较低的职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危险相对较小,但仍然需要注意安全。

例如普通办公室工作、售货员等。

虽然这些职业相对安全,但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仍然需要注意劳动保护,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和工作环境,以防止长期劳动带来的健康问题。

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对于从业人员和管理部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级别的职业危害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以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从业人员在选择职业时,也应该对其危害程度有所了解,做出明智的选择。

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各类职业的监管,确保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通过对职业危害程度综合评价分级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评估不同职业的危害程度,为从业人员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范文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范文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范文摘要: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劳动者由于工作所产生的一种有害于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因素,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准确评价职业危害的程度,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规范进行管理和预防,需要对职业危害进行分级。

本文介绍了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的相关概念、原则和步骤,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论述。

关键词:职业危害;危害程度;分级方法1. 引言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劳动者由于工作所产生的一种有害于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因素,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职业危害的种类繁多,例如化学物质、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机械性因素等。

为了准确评价职业危害的程度,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规范进行管理和预防,需要对职业危害进行分级。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方法是根据职业危害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和评价的方法。

根据职业危害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进行分级。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一些关于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方法的相关概念、原则和步骤,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和论述。

2.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方法的概念和原则2.1 概念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方法是指根据职业危害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划分和评价的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准确评价职业危害的程度,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规范进行管理和预防。

2.2 原则(1)科学性原则: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方法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2)客观性原则: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方法应客观准确地反映职业危害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程度。

(3)可比性原则: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方法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便于进行不同职业危害之间的比较和评价。

(4)实用性原则: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方法应适用于不同行业和不同工种,并且便于实施和操作。

3.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方法的步骤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用于评估职业危害对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程度的指标。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即是将生产中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和承受职业危害程度,分等划级,以便明确重点,从而分清轻重缓急。

它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一种方法,国外称之为A、B、C法按其性质与内容,可分为危险程度分级和危害程度分级两大类别。

本条目重点谈危险程度分级。

危险程度分级按危险的性质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把危险分等划级,叫做危险分级。

所谓危险,是一种现存的或潜在的状态,出现时能引起事故或不幸。

危险是安全的对立面。

危险等级划分是安全评价的一个基本内容,国内外就此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提出一些危险分级方法。

1.国外的危险分级方法国外在危险分级的划分方法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①根据同系统或类似系统的以往事故经验教训,指定分类等级;②利用安全系数或安全阀值来评价危险性;③评价者根据过去的经验,按自己的见解,指定一系列数值尺度评价危险性。

以下具体介绍国外几种危险分级方法:(1)美国MIL - STD - 882B标准。

1963年美国空军制定了MIL - S - 38310标准。

后来,此标准被美国国防部采用,作为正式的军用安全标准,并经多次修改,于1984年3月,最后修改成“MIL-STD-882B系统安全程序要求”该标准把危险性按危险严重程度划分为4个级别,又根据危险发生的概率把危险分为6个等级,如表1和表2所示。

来的,而是综合考虑物质的闪点、燃点、爆炸极限、安全性和使用条件等求得发生事故的危险性。

受美国道化学公司方法的影响,一些国家也提出类似的危险指数法,来评价化工厂的危险度。

如美国ICI公司蒙德分部提出的蒙德方法,就是道化学公司方法的进一步扩充与完善;日本劳动省于1976年公布的“化工厂六阶段安全评价法”也是在美国道化学公司方法基础上的补充与发展。

六阶段评价法的内容为:①资料准备和整理;②定性评价;③定量评价;④拟定安全措施;⑤由事故的情报资料进行再评价;⑥用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FTA)再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危害因素也可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为: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

生产性有害因素对人体造成有害影响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主要为:有害因素的强度(剂量),人体接触有害因素的时间,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几种有害因素的相互作用等。

我国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就由原劳动部和相关科研所陆续制定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 )、《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 ),《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等职业危害因素分级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是总结了建国以来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经验,经过科研人员进行大量的现场检测、毒理实验样本分析研究而制定的,是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非常适用的科学方法。

目前,在开展安全评价、OHSMS 、职业安全卫生现状管理工作中,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时,有一些单位使用危险因素评价方法,如《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方法》(LEC 法)是不适合的。

职业危害因素与危险因素在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形式、危险劳动者健康的表现方式,产生的风险都不一样,因此,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使用职业危害因素分级评价标准。

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应用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一种定性定量的管理评价方法,目前我国已颁分职业危害分级标准8 项,其中部颁标准1项。

分级标准将职业危害分为5 个等级,即:0 级危害(安全作业,可容许的风险)、I级危害(轻度危害作业,可承受的风险:在加强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定期监测)、H级危害(中度危害作业,中度风险)、皿级危害(高度危害作业,重大风险)、W 级危害(极度危害作业,不可承受风险)针对不同的危害级别实行不同的监察管理办法。

二、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与卫生标准的区别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为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工作,提供对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综合评价的一种宏观的管理标准,是职业安全工作深化改革的需要,为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劳动工资制定政策提供科学数据。

卫生标准是一种理想的劳动条件标准,是为职业病诊断提供依据的。

卫生标准只测定一项指标,即生产现场作业点有害物质浓度,不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评价、现场监察宏观管理。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需要测定三项指标才能确定级别,既考虑了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浓度及有害物质本身的毒性,又考虑了作业强度、劳动时间,因此,用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进行职业危害因素风险评价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合理性。

在我们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生产性粉尘、有毒物质、噪声,下面将分别介绍《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5817-1986 )、《有毒作业分级》 ( GB12331-1990 )、《噪声作业分级》( LD80-1995 )。

三、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的应用生产性粉尘种类繁多。

不同种类的粉尘,根据其理化性质、进入人体的量和作用部位,可引起不同的危害。

1.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按粉尘性质分类)(1)无机粉尘。

①无机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粉尘等;②金属性粉尘:如铁、铝、锰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③人工无机性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粉尘等。

(2)有机性粉尘。

①动物性粉尘:如毛、丝、骨质、角质等粉尘;②植物性粉尘:如棉、亚麻、枯草、谷物、茶、木等粉尘;③人工有机粉尘:如农药、有机染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

上述各类粉尘混合存在。

如煤矿开采时,有岩尘与煤尘;金属制品加工研磨时,有金属和磨料粉尘;棉纺厂准备工序,有棉尘和土尘等。

对混合性粉尘,要查明其中所含成分,尤其是矿物性物质所占比例,对进一步确定其对人体危害性有重要意义。

2. 生产性粉尘主要理化性质(1)化学组成。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如石英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一般都在70% 以上,因此对人体的危害最大,国家卫生标准为1.0 mg/m3~1.5mg/m3 。

煤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一般都在10% 以上下,因此对人体的危害相应小一些,国家卫生标准为6mg/m3 。

(2)粉尘浓度,粉尘浓度一般可分为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

空气中粉尘浓度越高,对人体危害也越大。

(3 )分散度。

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用来表示粉尘粒子大小组成的百分构成,空气中粉尘由较小的微粒组成时,称为分散度高;反之,则分散度低。

粉尘粒子大小一般用直径微米表示。

粉尘被吸入机体的机会及其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与分散度有直接关系。

分散度越高的粉尘,沉降速度较慢,被机体吸入的机会也就越多,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

(4)溶解度。

粉尘溶解度的大小,对人体的危害有一定关系,首先由粉尘的化学性质决定其危害性。

如某些毒物粉尘,随其溶解度的增加,对人体的危害性也增加。

一些矿物粉尘如石英,虽然在体内溶解度较小,但对人体危害性却较严重。

有些粉尘如面粉、糖等,在体内容易溶解、吸收、排出,对人体的危害反而小。

3.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指标根据全国尘肺普查统计资料,针对生产性粉尘的主要危害因素,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调查和动物实验研究,确定了粉尘分级标准采用定性和定量指标作为分级依据,即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及生产性粉尘浓度的超标倍数3 项指标。

(1)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多少是决定粉尘危害程度的关键性因素,在尘肺病人中,绝大部分是矽肺病人。

可见,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高低对矽肺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系指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按我国的实际情况,标准将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划分为4 类,即:含量等于或小于10% 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大于10%~40% 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大于40%~70% 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大于70% 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鉴于严重危害机体的是浮游于空气中可吸入性粉尘,而且只有浮游粉尘才有机会被吸入肺内而危害健康。

因此,在分析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样品时,应收集工作地点工人呼吸带附近的浮游尘样品最为合理。

标准确定以采集工人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悬浮尘或沉积尘样品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分析,应连续收集3 天的粉尘样品,混匀后取平行样品进行分析测定,以均值表示。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分析的方法应按标准要求使用焦磷酸重量法。

我国常见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参考值在化工出版社出版的《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检测技术》一书中刊登,可供参考。

(2)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在接触同一种性质的生产性粉尘行业中,由于工人所处的生产条件、劳动强度和接尘作业的持续时间差异悬殊,因而其实际吸入到肺内的粉尘量亦不同。

肺部粉尘的蓄积量与尘肺病变的程度成正比。

考虑到我国生产方式的复杂情况,在制定危害分级标准时将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作为一项定量指标。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表示1 个工作日内各项实际接尘作业时间分别与其平均肺通气量乘积之总和,也就是表示接尘作业工人1 个工作日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空气的总体积。

可见,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的测定,实际上包括2 项内容,即工人接尘时间的调查以及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的测定。

为简便风险评价工作,肺勇气量值可用经验值。

(3)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众所周知,工作地点的生产性粉尘浓度越高,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也越大,因此,生产性粉尘浓度可作为一项危害程度的定量指标,鉴于粉尘浓度的实测值差异范围较大,不便于表示,因此,可采用生产性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倍数来表示,计算方法如下:粉尘浓度超标倍数=(粉尘浓度实测值/该种粉尘最高容许浓度)-1粉尘浓度测定数据用检测单位提供的检测报告即可,然后取其粉尘浓度超标倍数的算术均值来表示。

危害级别的评定按上述3 项指示,综合列出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

该表的纵坐标有两项,即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及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该表的横坐标为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根据现场测定所获得的3 项指标数据,可直接查分级表确定其危害等级。

4. 危害级别评价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级别(GB5817-1986 )共分5 个等级:0级危害(安全作业)、1级危做轻度危害作业)、"级危害(中度危害作业)、皿级危害(高度危害作业)、W级危害(极度危害作业)。

四、有毒作业分级标准的应用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各种有毒物质通称为生产性毒物或职业接触毒物。

毒物在生产过程中以多种形式存在,主要为原材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成品、产品、废弃物、夹杂物等。

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或气溶胶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在以固体、液体形态存在时,如果不挥发,又不经皮肤进入、则对人体无危害。

在以气体、蒸气、粉尘、烟、雾形态存在时,则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危害则较大。

1.有毒作业分级指标有毒作业分级主要以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按GB5044-1985 标准确定),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毒浓度超标倍数3 项指标为分级依据。

对以上3 项指标分别进行定量检测分析,计算出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数D、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3项数值,根据以上3项数值计算出分级指数C=D? L? B。

根据分级指数C确定有毒作业危害程度级别。

见下表:分级级别表(GB 12331-90 )见表2. 危害级别评价有毒作业危害程度级别(GB12331-1990 )共分5 个等级:0 级(安全作业)、一级危害(轻度危害作业)、二级危害(中度危害作业)、三级危害(高度危害作业)、四级危害(极度危害作业)。

五、噪声作业分级标准的应用噪声是一种在生产劳动中普遍存在的物理性危害因素。

生产性噪声由于产生的动力和方式不同,一般分为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根据噪声在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可将噪声分为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

1.噪声危害程度分级要求噪声危害程度分级的测定简单易行,只要依照原劳动部颁标准《噪声作业分级标准》(LD80-1995 )的要求进行测定即可。

但应着重提出的是,对作业现场噪声的测定应使用积分声级计测量等效连续A 声级。

所谓等效连续A 声级指的就是:根据能量平均的原则,把一个工作日内各级时间内不同水平的噪声,经过计算用一个平均的A 声级来表示。

如果在工作日内接触的是一种稳态噪声,测该噪声的等效连续A 声级就是它的A 声级。

2.危害级别评价噪声作业危害程度级别(LD80-1995 )共分5 个等级:0 级(安全作业)、I级危害(轻度危害作业)、H级危害(中度危害作业)、皿级危害(高度危害作业)、W级危害(极度危害作业)。

市安监局网站声明:网站所转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浏览者参考,并不属本站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