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托物言志
诗歌鉴赏之常见表现手法
8、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 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 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 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 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 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因此蜡烛 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形 象(化抽象为具体形象)而含蓄(运用眼 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念奴娇·赤壁怀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苏轼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 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 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 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 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 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 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 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雨霖铃 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 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 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 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 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返回
9、联想和想象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 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 艺术表现力。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 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 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返回
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 情寓于写景之中。莺歌燕舞,欢乐明快的景色,容 易引起喜悦的感情;秋霜冷雨,萧瑟阴晦的景色, 容易引起孤寂忧伤的感情。如白朴《天净沙.春》 春风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拢,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曲中描写的景色是明快的,它所触发的情感是 喜悦的、愉快的。 而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的景是萧瑟的,它所引发的感情是孤寂的、 凄凉的、是深深的断肠人的离愁
托物言志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 答:诗人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云水的逍 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
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
趣盎然。
赏析步骤回顾: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 白云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自由流淌,从 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所以本 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 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 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 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2)诗人为什么要以“孤桐”作为本诗的标题?请简 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本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的形象来抒发自己 作为一个杰出的改革者却不被人理解的孤寂(或天才都 是寂寞的)之情。
实战练习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1.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 洗砚池: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这首诗题为“墨梅”,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 ,分析其寓意。 答:诗人通过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 清香的美德,借梅自喻,表达自己鄙薄流俗,不向 世俗献媚,独善其身,坚守节操的高尚人格。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
A.“千年”指洞中蝙蝠活得长久,表面上是称赞羡慕, 实际上是为下文否定蝙蝠的生活方式预作铺垫。
B.“全身远害”中“全身”二字的意思是保存、保护 自己,作者在诗中并不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C.“诚得计”中“诚”字本义是“的确”,这里有 “固然是”的意思,其作用在于引出下文的转折。 D.末句“又如何”是问在黑暗的洞中,蝙蝠是怎样度 过一生的呢?反映了作者追根问底的探究精神。
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1.咏物要实写其特征( 形态、色泽、特 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 “神似”。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 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诗人 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 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 4.写物技巧:象征;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比喻、拟人、对比等。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
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 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 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 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 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 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请作简要分析。 答: 主要运用了衬托(烘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
高考古诗词鉴赏精析之托物言志
古诗词鉴赏专题〔6〕——咏物诗一、知识积累〔一〕概念介绍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表达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品质〕.常描写的景物:菊、竹、梅、柳、蝉2.特点归纳:〔1〕咏物。
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3.常用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区别:托物言志强调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象征重在客观意义,事物本身具有这样的本质,如草、白杨两者本身具有坚强、高大〕、联想、比喻、〔以物喻人〕拟人、双关、衬托、比照。
4.解题步骤归纳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与内在品性。
②A物的这些特点与人的哪些品质相似?B物与诗人自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有哪些相似之处?或者与社会中哪些人哪些事物相似。
C诗人借此物要抒什么感情,言什么志向?〔二〕分类简析咏物诗可分为纯咏物的与借物抒怀的两大类。
1.纯咏物直接描写物象,表达对此事物具有的品质的赞美〔希望能具有这种崇高的志向,高洁的品格〕或者批判。
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诗通过赞美“竹石〞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露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隐寓诗人不媚权贵,不流世俗,洁身自好品质。
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贺诗是纯粹的咏柳,通过比喻,曾诗也是写春柳,外表上看,是挖苦柳条得意轻狂,柳絮不自量力,实质上抒发作者对那些失势便忘乎所以妄图一手遮天的权贵的厌恨之情,是借物喻人,咏物刺世,咏物抒怀。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
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托物言志诗歌这玩意儿。
你看哈,诗歌就像一个神奇的盒子,打开它,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情感和志向。
就好比那首,“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哇塞,这写的不就是石灰吗?但你仔细想想,这难道不也是在说诗人自己那种坚韧不拔的品格吗?这石灰经历了那么多磨难,最后还能“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多像诗人自己无论遇到啥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品德呀!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妙处啊,用一个东西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
再说说那首,“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表面上是在写梅花,可实际上呢,是诗人在说自己不随波逐流,只追求自己内心的高雅和纯洁。
这不就像咱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吗?
托物言志的诗歌就像是一面镜子,能照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能让我们从中找到共鸣。
咱读这些诗的时候,不就像是在和诗人聊天吗?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追求和理想。
像这样的诗歌还有好多好多呢,每一首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它们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来,去思考,去感受。
哎呀,诗歌这东西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我的观点就是,托物言志诗歌是诗歌中的瑰宝,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咱可得好好欣赏这些诗歌,从里面汲取力量,让自己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古代诗歌鉴赏托物言志诗
2、特点:
3、分类⑴描摹情态类
• 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 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 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 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苏轼故烧高烛照红妆。”
古代诗歌鉴赏
——托物言志诗
【学习目标】 1、了解托物言志诗词的特点。 2、提升并强化解读托物言志诗词的能力。
【检查预习】
• 1、概念
•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 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 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 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 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提示:托物言志
【示例二】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粉身碎骨却芳香如故。 2)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 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 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 争精神。 3)试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1)托物言志,(2)环境烘托。)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 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
•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 (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 似”。 •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 •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 不离。 •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 遇的感受。 •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 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课件
托物言志歌的
04
方法与技巧
解读意象与象征的意义
识别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意象是指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象征是指用具体的事物代表或表 达抽象的概念或思想。
分析意象与象征的关系
意象与象征在诗歌中相互关联,意象是象征的载体,象征是意象的 升华。
解读意象与象征的意义
通过对意象和象征的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意义和内涵。
拓展意境
象征能够拓展诗歌的意境, 使诗歌更加深刻和丰富。
增强表现力
象征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 力,使诗人的情感得到更 充分的表达。
意象与象征的关系
相互依存
意象和象征在诗歌中相互依存, 共同构成诗歌的艺术形象和深层
意义。
相互转化
意象和象征在诗歌中有时会相互转 化,意象可以转化为象征,象征也 可以转化为意象。
详细描述
杜甫在《登高》中描绘了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象,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气势磅礴。通过描 绘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象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和担忧。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
总结词
白居易借助草原的景象,抒发离别之情,情感细腻。
详细描述
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描绘了草原的景象,将离别之情与草原的广阔和自然的美景相结合,情感细腻。 通过描绘草原的美景和抒发离别之情,表达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
托物言志歌
06
例分析
李白的《静夜思》鉴赏
总结词
李白借助月光表达思乡之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详细描述
李白在《静夜思》中描绘了月夜思乡的情景,将月光与思乡之情紧密相连,情景 交融,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月光的皎洁和思乡的痛苦,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眷恋 和思念之情。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
03 托物言志诗歌中的象征手 法
象征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象征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暗示或代表某种抽象的概念、情感或意念的修辞手法。
详细描述
象征通常是由某一事物或形象所引发,通过联想或想象,使读者能够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它能够超越语言的 直接意义,传达更为复杂、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了解诗人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 以及文化氛围,有助于理解其作品中 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诗人的个人经历
了解诗人的生平、性格特点以及创作 风格,有助于理解其作品中托物言志 的表达方式。
把握物象与主题的关系
物象的象征意义
在托物言志的诗歌中,物象通常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与主题紧密相关。分析物象的特 点和象征意义,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主题。
象征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象征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可以分为明喻、隐喻、暗示、类比等类型。
详细描述
明喻是直接将一物与另一物相比较,明确指出其相似之处;隐喻则是通过暗示或间接的方式表达某种 意义,不直接点明比喻关系;暗示则是通过暗示或提示的方式传达某种意义;类比则是将两个不同的 事物进行比较,指出其相似之处。
04 托物言志诗歌中的意境营 造
意境的定义与特点
意境定义
情景交融
意境是指诗歌中通过形象描写所表现出来 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 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境中既有景物的描绘,又有情感的抒发 ,二者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虚实相生
韵味无穷
意境中的形象既有具体的描绘,又有抽象 的暗示,虚实相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 象。
古代诗歌鉴赏托物言志诗
⑶咏物抒怀类
• 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 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 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 虞世南《蝉》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 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緌”有点 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 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 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 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 露出作者 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 自鸣得意的意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 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 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 提示:“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 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 提示: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 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 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柳 的繁盛反衬出秋柳的衰落,表现出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提示: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例3】
落 梅 陆 游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风更乞怜。
1.梅花“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品格具体表现在哪里? 答:①无论风雪怎样摧残,它的气概更加庄严坚强。 (第一句诗)②耻于向春风乞怜,绝无摧眉折腰 之态。(第三四句) 2.梅花的品格也是诗人的品格。请联系历史背景, 说出诗人的梅花品格是什么? 答: 一生坚持抗金复国的正义立场,屡遭排斥、 打击而不动摇。
古代诗歌的题材之托物言志诗-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判断下列哪首是咏物诗 余杭四月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北陂杏花》: 诗人托物言志,以水边的杏花自况,
把杏花比喻成“雪”和“尘”,并形成 对比,写它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 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在车水 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 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 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小结: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②寄寓高尚
情感
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 破灭的哀愁。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
砭时弊。
①从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②从表现手法看,主 技法 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
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 4、关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为基本手法,并常用借物喻人、
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描写(环境烘托)手法。 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手法—知感情
温 1、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 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是说
馨 提
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 2、不同的诗人其处境、性格、思想等的 差异,故同咏一“物”,而主题大多各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
高唱、难飞
高洁的品性、 政治上不得意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花中最后凋谢 对菊花的喜爱
6、借事物讽喻的 金钱花 罗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 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 应被豪门尽劚①将。
直待凌云始道高。
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
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
而今渐觉出蓬蒿
自身特点:“刺头”即“埋头”寓旺盛的生 命力。 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
时人对松是怎样的看法?
两个“凌云”各有何含义?
时人不识凌云木
时人忽略 了小松。
未长成的小松 必将凌驾云端。
直待凌云始道高。 高耸入云后才称赞。
长成பைடு நூலகம்的松树高高 凌驾云端的姿态。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 号九华山人。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 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 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 才居要职。
物象特征
埋没于深草 有凌云之志
物象内在品质
小松:不甘埋没、 坚强不屈 时人:目光短浅
诗人经历
时人不识
1、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官仓鼠体形大、胆子大 对贪官污吏搜刮百姓、 统治者坐视不管的谴责
2、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春柳繁盛、秋柳枯凋
答题技巧总结:
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
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 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 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 么感情。
表达技巧之托物言志、设问反问、双关、比拟-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11.设问反问
•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 回味。
• 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 • 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 “杨柳"表面上指的是杨花、柳絮,实际上指的是杨开慧、柳直 荀两位烈士。
比拟
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 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拟物)写。 它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 更别致、更隽永。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贝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 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1)抒情方式 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 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 中运用最广泛也是最重要 的表达方式,可分为直接 抒情和间接抒情。
表达技巧之托物言志、设问反问、双关、比拟
----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结构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诗人 在塑造形象、营造 意境、表达思想感 情时所采取的特殊 方式。
学习 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诗歌鉴赏术语,通顺的语 言,规范答题。
什么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课件
THANKS
共鸣产生
托物言志诗往往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读者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到与诗歌相似的情境和感受。这种共鸣有助于增 强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和认同感。
情感表达技巧
托物言志诗中常用的情感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象征等。这些技巧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 读者的情感体验和共鸣。
05
托物言志诗的实践与应用
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现代发展与影响
现代发展
在现代,托物言志诗仍然受到广泛的欢迎和研究,许多现代诗人也尝试创作托 物言志诗。
影响
托物言志诗对中国文学和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03
托物言志诗的创作技巧与手 法
象征与隐喻
01
02
03
象征
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 暗示或代表某种抽象的概 念或情感。
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绘画艺术
在绘画艺术中,托物言志的手法 常被用于通过描绘具体的物象来 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绘 画作品往往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意
义。
音乐艺术
在音乐艺术中,托物言志的手法 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 声等元素来表达作曲家的情感和 思想,使音乐作品更具有表现力
和感染力。
雕塑艺术
在雕塑艺术中,托物言志的手法 可以通过雕塑的形态、材质、空 间等元素来表达雕塑家的情感和 思想,使雕塑作品更具有视觉冲
托物言志诗与其他诗歌的区别
与写景诗不同,托物言志诗更注 重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 感和思想,而不是单纯地描写景
物本身。
与咏物诗不同,托物言志诗中的 “物”更多地被赋予了象征意义 ,诗人借助对“物”的描绘来表
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与抒情诗不同,托物言志诗的表 达方式更为含蓄,更多地借助象
10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和鉴赏 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10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和鉴赏托物言志的古诗词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一、二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句句又暗示着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诗人自许清高,不肯屈就,结果只落得生活困顿,这不就是“高难饱”吗?他曾向令狐绹等当权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可最终还是不被人理会,依旧无法摆脱仕途坎坷的困境,这难道不是一场“徒劳”吗?在这里,蝉已经完全人格化了,诗人分明是借其表达自己艰难的身世和处境。
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几近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依然是那样的苍翠,并不为蝉的哀鸣而悲伤萧疏,显得是那样的冷酷,没有一点一滴地同情。
蝉的操守高洁正与我的廉正清贫相应。
烦劳你蝉君最能让我警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也当坚持操守,玉洁冰清,这让我不免有了归乡的念头。
用拟人手法写蝉。
尾联“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结合起来,呼应开头,首尾圆融,意脉连贯。
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作者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就像陈毅元帅的《松》所说:“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
诗歌鉴赏之托物言志
正侧描写
视角变化
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感
细节描写
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参考答案: 物的外形特征 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 临水而发的形象。 物的神韵、品格 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 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 的孤单;“白玉条”之喻、 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 的冰清玉洁之质。 诗人的理想情操 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 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 俗的自我形象。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 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答: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 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 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 “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 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此诗是诗人任侍御史时,因上书论事, 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所作。 秋天囚徒指蝉 试分析诗中“蝉”的形象。
参考答案: 1.该诗展现了蝉吸风饮 露,行为高洁的形象。 2.“露重”“风多”“难 进”“易沉”等词表明蝉餐 风饮露,体现了蝉的高洁, 也表现了蝉遭遇不幸。 3.抒发了诗人的高洁之志以 及世道的艰难,自己无辜受 害的冤屈。借蝉明志,寄托 作者的不平和悲愤。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 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答: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问:本诗表现手法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突出
的特点是什么?
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
答:托物言志。林中鸟与笼中鸟不 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 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 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 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答: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 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 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 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 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 建功立业的志向。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古 诗 词 表 达 技 巧
1.表现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描写类 动静,虚实,侧面 烘托,细节描写, 白描,乐景衬哀情
赋比兴,抑扬,对比,联 想,衬托(正、 反衬)
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2.修辞方法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等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
明
情与景
直接抒情
抒 情 手 法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以景结情
触景生情
情与物
托物言志 间接抒情
情与事
借古讽今 用典抒情 叙事抒情
描写方式
动静结合 渲染 烘托 虚实结合 白描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 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答:①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 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 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 “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 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 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 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 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咏物诗
请问:下列古诗哪一首是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 托物言志 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咏物抒情 咏柳(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 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答: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 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 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 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 的忠贞。
答:清晨喝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 山岗上,体现了“凤凰”品行高洁,志向远 大;(2分)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 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体 现了“凤凰”才能出众。 (1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 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 征)的表现手法。以凤凰自喻,秋天它的羽翼被 迫“摧藏”,只得飞到昆仑山以西,却不知何时 才能往回飞,比喻环境恶劣,才华不得施展。 “处非位”比喻不被赏识。整体上抒发了诗人孤 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 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 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 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 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 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梅”象征高洁、清 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 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 志的内容: 因个人遭遇而明志或冀望;讽喻现实; 归纳普遍哲理
答题思路: 1、物的外形特征
2、物的神韵、品格
3、诗人的理想情操
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1.咏物要实写其特征( 形态、色泽、特 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 “神似”。知人论世: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 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 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 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 4.写作技巧: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等。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 说是“凤凰”。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 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 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 方。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 回飞。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 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
视角变化
正侧描写 细节描写
(宣武区模拟试题)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翻译: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 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 伴。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 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它望尽天 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 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 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宣武区模拟试题)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 法:“诗眼”,指一句或一首诗中最能表现 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 “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 “孤”(或“念群”) 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 “飞鸣声念群” 是 ; 其“诗骨”是 。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 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真题热身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07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 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 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 分析。主要运用了衬托(烘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 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