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国公司经营模式架构思考

合集下载

跨国公司的战略与组织管理模式

跨国公司的战略与组织管理模式

跨国公司的战略与组织管理模式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跨国公司成为了全球经济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跨国公司具有全球化的特点,其管理模式也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全球经济和文化因素。

本文将从跨国公司的战略和组织管理两个方面探讨其运营模式,并根据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一、跨国公司的战略在跨国公司的战略中,企业需要根据其所处的行业、市场环境和竞争状况,制定出适应当地的战略。

具体而言,跨国公司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定位策略在定位策略中,企业需要根据其竞争力和市场规模,选择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

比如,日本的丰田公司在汽车市场中的战略定位是服务于中产阶级,所生产的汽车价格较为亲民,同时注重安全性和环保性。

这样的策略与他们的国情和文化相符合,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

2.进入策略在进入策略中,企业需要选择一个有效的进入方式,例如并购、合作或自主投资等。

举个例子,中国的华为公司在全球市场中,采用了以合作的方式进入当地市场,以本土化发展。

在华为美国的项目中,它也采用了联合合作的方式,让本土团队负责本地化开展,认真对待当地法规和人文环境,使得其业务在全球发展中取得了广泛成功。

3.竞争策略跨国公司在面对世界各地的市场的时候,需要选择不同的竞争策略。

例如,它可以采用低成本、高质量或创新等策略来与当地的竞争对手进行竞争。

英国的零售巨头Tesco公司就采用了本土化的竞争策略,为当地顾客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

二、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模式跨国公司在管理方面需要考虑各种全球化因素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管理模式包括企业文化、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人员培训等方面。

具体而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文化跨国公司需要建立一个适合本地文化和领导者习惯的企业文化。

举个例子,星巴克在全球市场上采用了一种服务态度,要求员工能够在清洁、快速和友好的服务方式中提供高品质的咖啡。

在亚洲市场,星巴克针对当地文化,采用了一种更为礼貌的服务方式。

2.组织架构跨国公司需要考虑如何组织本地团队,同时保持整体性。

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策略思考

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策略思考

49《商场现代化》2009年4月(下旬刊)总第573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既是全球经济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又是全球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

今时今日,一国所拥有的跨国公司数量和规模已成为显示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跨国经营已成为我国企业持续壮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企业跨出国门在海外投资经营,不仅可以展示企业实力,而且对国家经济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尽管在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取得一些成绩,但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各种风险和障碍,产生了一些问题,如跨国经营的投资规模过小、投资结构不合理、缺乏技术优势、跨国经营经济效率低、跨国经营企业普遍缺乏战略意识、对企业跨国经营缺乏宏观调控、跨国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国际性品牌以及缺乏跨国经营人才等。

所以我国的跨国经营想要取得成功,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确实可行的措施。

当然,这些确实可行的措施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

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以下策略:一、宏观方面1.政府对企业跨国经营的宏观管理、指导和扶持针对政府宏观管理薄弱的问题,最重要是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和完善有关跨国经营各项活动的管理体制,完善对外投资的相关政策法规,实行依法管理、指导和监督。

对多部门管辖范围不一,管理混乱的情况,可以成立一个管理跨国经营的专门机构,负责制定跨国经营发展战略,宏观上统一领导、管理和协调全国各部门、各行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以解决权责不明确,多部门下发不同政令的尴尬;同时在跨国投资审批、跨国信息工作上也能为企业提供宏观上的指导和帮助。

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对国际及各国相关法律的研究,并同我国企业选择开展跨国经营的国家就投资保护、税收管理等签订一些双边协议,使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有良好的国际国内法律环境。

2.完善经济和法规政策完善我国的经济和法规政策是当务之急。

现有的《境外投资企业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和《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已远不能适应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实际需要,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现象较为严重。

跨国公司的战略管理及运作模式分析

跨国公司的战略管理及运作模式分析

跨国公司的战略管理及运作模式分析跨国公司是指在至少两个国家占有固定资产并加以管理的企业,其经营范围、规模和市场覆盖面都较国内企业更广,具有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和管理挑战。

本文将从战略管理和运作模式两方面探讨跨国公司的经营特点和应对策略。

一、战略管理1.利用全球化优势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和业务布局,实现了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其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市场拓展、较低的成本和更高效率的经验积累。

因此,跨国公司在制定战略时需考虑全球化优势,通过优化全球资源和市场布局来实现成本优化和利润最大化。

2.灵活应对风险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和政策环境常常发生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战略和策略,应对风险和挑战。

因此,灵活的战略调整能力是跨国公司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正错误、改善经营策略、优化组织架构,不断提高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3.注重品牌和文化建设跨国公司要打造自身品牌的声誉,注重文化建设,建立共同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的自信和团队精神。

品牌和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加强公司的整体形象,而且在促进公司发展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积极合作跨国公司拥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寻找其他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

合作方式主要包括:并购、战略联盟和股份合作等。

对于企业来说,收购当地公司是快速打开市场的方法之一。

同时,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还能提高灵活性和适应性,并快速适应当地市场的要求。

二、运作模式1.本地化战略本地化战略是跨国公司的重要运作模式之一,它通过深入了解当地的市场和文化特点,做到彼此互通有无,加强企业在目标市场的权威。

跨国公司应该注意把握本地化运作模式,遵循目标市场的商业准则,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法律和习惯,加强与当地消费者和政府的沟通,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

2.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是跨国公司的重要运作模式之一。

通过标准化管理的方式,跨国公司不仅能够提高管理透明度,还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某外企在中国的经营模式分析

某外企在中国的经营模式分析

某外企在中国的经营模式分析某外企在中国的经营模式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外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积极参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以某外企在中国的经营模式为例,对其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一、概述某外企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跨国公司。

在中国,该外企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中国拥有一家总部及多家分支机构,产品线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电子消费品、工业设备、通信网络等。

二、适应中国市场需求1.产品定制化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该外企推出了多款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在产品设计、外观和功能上进行了改进。

例如,在电子消费品领域,该外企根据中国消费者追求时尚和个性化的特点,推出了多款独具特色的产品,并在产品宣传中积极关注中国文化元素。

2.价格策略考虑到中国市场的消费水平,该外企对自己的产品提供了较为合理的价格,并根据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进行了定价策略的调整。

例如,在工业设备领域,该外企通过多种渠道降低产品成本,进一步降低产品价格,以吸引更多中国企业采购其产品。

3.渠道拓展该外企在中国市场积极开展多种渠道的拓展,包括与中国本地企业合作、直营门店和网络销售等。

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该外企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并通过中国企业的销售网络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

与此同时,该外企还积极拓展自己的直营门店和电商平台,提升自己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三、建立研发中心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该外企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并与中国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合作,进行产品研发和创新。

研发中心不仅将本土化需求融入到产品设计中,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人力资源管理该外企在中国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

在员工招聘上,该外企注重本土化,提供丰厚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中国人才。

在员工培训上,该外企重视技术培训和管理能力培养,提供多种培训机会,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

浅谈跨国公司组织结构

浅谈跨国公司组织结构

浅谈跨国公司组织结构浅谈跨国公司组织结构跨国公司组织结构是指为实现跨国经营目标而确定的一种内部权力、责任、控制和协调关系的形式。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谈跨国公司组织结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浅谈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篇1论文关键词:跨国公司组织结构整合论文摘要:任何企业的成功经营都离不开完善的管理体制,而合理的组织和高效率的组织运行是管理体制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的接机之际,跨国会司的组织结构的变迁对我国企业的组织管理起着很好的借鉴作用一、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变迁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演变是企业组织结构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必须适应企业的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而不断扩大的企业规模又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调整,当企业逐渐成长为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大型跨国公司时,其组织结构形式相应地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从原有的组织结构中增加海外市场部,其职能主要是向海外销售产品或者服务;然后,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张,同时考虑到人员和成本,逐步过渡到总部集权下的海外子公司,负责子公司所在国家或者区域的生产和销售工作;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迫切需要协调各子公司之间的资源并对其进行优化配置,以形成更合理的组织结构形式,适应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因此成立了国际业务分部,对跨国公司的各大业务在分权的基础进行统一管理;伴随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全球性的组织机构应运而生,成为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全球化战略的跨国公司的新的组织结构形式。

在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时,跨国公司都会面临一个两难选择。

强调分工,则导致管理被分割,容易引发控制不力;强调合作,则导致权责不清,难以进行绩效考核。

随着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全球经营规模急剧扩大,海外员工资产、海外资产和海外销售比例不断增加。

原有的国际业务部门的横向职能性管理与各个事业部在全球的纵向管理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

中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模式与战略分析

中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模式与战略分析

中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模式与战略分析中国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模式和战略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重要一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本文将对中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模式和战略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和挑战。

一、海外投资模式1. 纵向一体化:这种海外投资模式是指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或收购海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控制。

这种模式可以帮助中国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实现更高的利润。

2. 横向一体化:这种海外投资模式是指中国企业通过收购或合资等方式,与海外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对相关产业的整合。

这样可以快速获得海外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发展新兴市场:这种海外投资模式是指中国企业将重点投资于新兴市场,如非洲、东南亚等地区。

这些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机会和利润。

二、海外投资战略1.资源战略:中国跨国公司通过海外投资战略来获取更多的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原材料、技术、人才等。

通过掌握更多的资源,中国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2.市场战略:中国跨国公司通过海外投资战略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这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市场多元化,降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度,避免单一市场的风险。

3.品牌战略:中国跨国公司通过海外投资战略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通过收购国际知名品牌或在海外市场推出自有品牌,可以帮助企业在全球市场获得更多认可,提高品牌价值。

三、影响和挑战1.政治风险:中国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遭遇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政治风险。

由于中国与某些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紧张,中国企业可能面临各种政治障碍和限制。

2.文化差异:海外市场的文化差异也是中国跨国公司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中国企业需要了解并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以便更好地与当地人合作和交流。

3.管理问题:海外投资还带来了管理问题。

中国跨国公司需要建立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体系,以确保海外投资项目的顺利运营和有效管理。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组织结构与管理策略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组织结构与管理策略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组织结构与管理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的庞大市场和人口,以及不断开放的政策和法规等因素,使得中国成为了跨国公司最为关注的市场之一。

然而,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跨国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组织结构和管理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策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跨国公司的运作模式。

一、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组织结构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进入中国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为了在这个市场中获得成功,跨国公司需要尽可能地适应当地的文化和经济环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跨国公司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组织结构。

1. 分子公司结构分子公司结构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最为常见的组织结构之一。

这种结构适用于那些销售量比较大的产品,或者需要在中国市场进行大量研发和生产的公司。

在分子公司结构中,跨国公司会在中国成立一家全资或合资的子公司,该子公司将负责销售、生产或研发等业务。

子公司通常由来自跨国公司总部的经理统一管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的经营和管理权。

2. 功能部门结构功能部门结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下,公司的各个部门被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功能部门。

每个部门负责特定的业务,例如销售、生产、研发、财务等。

在中国市场,跨国公司通常会成立一个销售部门,一个生产部门和一个研发部门等。

这种结构的好处是使得公司在特定领域内专业化,提高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3. 矩阵结构矩阵结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跨国公司组织结构。

在这种结构下,公司的业务被分成若干个不同的部门,这些部门分别负责不同的业务。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经理,而且在需要时可以相互协作。

这种结构有利于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进行跨部门、跨地区和跨文化的协调,提高了公司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管理策略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策略的正确性。

以下是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中应该采取的管理策略。

总结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

总结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

总结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引言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企业。

由于面临不同的国家环境和文化差异,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成为各国企业学习借鉴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总结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包括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策略、技术创新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经验,以期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组织架构跨国公司的组织架构是其管理体系的基础,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提高企业的协同效率和决策效果。

跨国公司一般采用分子公司和总部的组织形式,总部负责制定战略和政策,分子公司负责执行和地方化运营。

此外,跨国公司还会设立区域总部,通过区域总部进行区域性的统筹和协调。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跨国公司的核心资源,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保证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跨国公司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制定适合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在招聘方面,跨国公司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情况和文化背景,制定招聘渠道和标准。

在培训方面,跨国公司需要开展跨文化培训,提升员工的文化意识和沟通能力。

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是跨国公司实现销售增长和市场份额提升的关键环节。

跨国公司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

跨国公司可以采取标准化的市场营销策略,将产品和品牌形象统一传播。

此外,跨国公司还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市场营销策略,以满足不同国家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跨国公司提升竞争力和创造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跨国公司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级人才,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

跨国公司可以制定全球技术创新战略,将全球各地的技术资源整合起来,实现技术共享和合作创新。

此外,跨国公司还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和新兴技术,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进程中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跨国公司需要关注环境保护、社会公益和员工权益等方面的问题,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政策和行动计划。

解析跨国公司的战略与运营模式

解析跨国公司的战略与运营模式

解析跨国公司的战略与运营模式跨国公司的战略与运营模式跨国公司是指在一个或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并拥有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企业。

这些公司通常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积极参与竞争,并实施特定的战略和运营模式。

本文将对跨国公司的战略与运营模式进行解析。

一、国际化战略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是其实现全球化竞争的关键。

全球化是跨国公司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包括市场全球化、资源全球化和创新全球化。

1. 市场全球化市场全球化是跨国公司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

跨国公司通常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制定不同的市场推广策略,同时考虑定价和产品定位等因素,以适应各个市场的需求。

此外,跨国公司还通过与本地企业的联盟或收购等方式,加快进入新兴市场的速度。

2. 资源全球化跨国公司的资源全球化是指通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获取和整合各种资源,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这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和物质资源等。

跨国公司通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子公司、建立研发中心和与全球供应链伙伴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

3. 创新全球化创新是跨国公司战略中的核心驱动力。

为了在全球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跨国公司需要进行全球创新。

这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等方面。

跨国公司通常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研发中心和创新团队,积极开展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

二、跨国公司的运营模式跨国公司的运营模式是其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

不同的跨国公司采用不同的运营模式,但通常包括跨境供应链管理、本地化管理和全球协同管理等方面。

1. 跨境供应链管理跨国公司的跨境供应链管理是实现产品全球化生产与销售的关键。

跨国公司通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供应链网络,以确保产品的供应和交付能力。

这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调度、物流运输和仓储管理等环节。

跨国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产品供应。

2. 本地化管理本地化管理是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的关键。

中国跨国公司的管理与组织结构

中国跨国公司的管理与组织结构

中国跨国公司的管理与组织结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向全球范围内扩张,成为具有跨国规模和实力的公司。

这些跨国公司必须面对不同的文化、法律、政治、商业等方面的挑战和问题,并寻求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和组织其分散的资源和业务。

本文将从管理与组织结构两个方面探讨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采取的解决方案。

一、管理策略1.1 跨文化管理中国跨国公司在海外市场遇到的最棘手问题之一就是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表现为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宗教和生活方式等。

跨国公司需要有效地调整管理策略,以确保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业务活动的顺畅进行。

跨文化培训是一种解决方案,它可以为公司员工提供跨文化沟通和谈判技能,促进其在海外市场的适应性。

1.2 协同合作中国跨国公司在海外市场的业务与管理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公司内部协同合作的程度。

跨国公司需要敦促不同地区的员工紧密协作,共同开展业务。

为此,公司可以建立基于云的工具和平台,以促进沟通和协作,例如微软的Teams或Trello等。

1.3 创新管理中国跨国公司的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尝试新的产品或服务,以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因此,公司需要鼓励并促进员工的创新思维,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为其创新发展提供平台。

创新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包括了鼓励员工参加新项目、掌握新技术以及提供了试验失败的安全空间等等。

二、组织结构2.1 本地化中国跨国公司在当地市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在当地市场的本地化程度。

本地化管理可以提高公司在当地市场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此外,公司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法律、文化、政治、市场和经济环境,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

有时候在雇后期,将当地的管理团队推到优先考虑名表门校园专业优秀的人员常常更容易使成功的结构形成。

2.2 虚拟化组织中国跨国公司分销任务可能会驻扎在全球各地的国家,经常需要让大量的人员共同开展任务。

虚拟化组织是一种在跨国公司中扩展分布式团队的管理策略。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运营模式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运营模式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运营模式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到中国投资经营,其中既有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也有来自亚洲的新兴企业。

他们将目光投向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希望在这里拥有更好的发展机遇。

然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运营模式与本地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和对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跨国公司的在中国运营模式及对策。

一、符合中国市场的运营模式中国市场与其他市场不同,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

为了让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中获得成功,需要为该市场设计符合该市场的运营模式。

这需要考虑到中国市场的文化、消费习惯、消费行为、政策法规等因素,来制定适合中国市场的商业模式。

跨国公司要想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就需要将自己的商业模式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

需要注意到中国市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特点,这将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因素。

例如,高端品牌在中国市场中的表现优异,因为在中国社会中,人们往往更注重个人的地位和身份,他们倾向于购买高端品牌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

另外,中国市场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较高,这意味着跨国公司需要调整自己的产品定价策略,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

二、建立本地化的管理团队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适合中国市场的运营模式,还需要具有本地化的管理团队和人才。

跨国公司的管理团队和员工应该要有一定的本地文化背景,并且能够理解、适应和与当地市场保持联系。

建立本地化的管理团队具有多个优势。

首先,能够提供有关当地法律、市场和文化的信息。

其次,当地专业人士更能够与当地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流,并获得支持和资源。

第三,本地化的管理团队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消费者需求,从而针对性地制定产品和服务。

三、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跨国公司需要在中国维护自己在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因此,跨国公司不仅需要考虑设计符合中国市场的商业模式、建立本地化的管理团队,还需要积极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品牌。

维护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的方式有多种,比如通过文化、慈善和社会责任等来塑造自己的社会形象和商业形象。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策略与行为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策略与行为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策略与行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市场潜力无限,吸引了众多跨国企业前来投资和开拓市场。

但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策略和行为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

一、了解中国市场的文化和法律环境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了解中国市场的文化和法律环境至关重要。

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商业环境与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

跨国企业需要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文化偏好和消费习惯,了解本地化的产品需求和市场状况,才能制定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价格和销售策略。

在法律方面,跨国企业需要了解中国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包括外资企业的设立和运营条件、知识产权保护等。

合法合规的经营行为是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基础,一旦涉及违法乱纪的行为,不仅会面临法律风险,而且会对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带来极大的损失。

二、制定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在中国市场,消费者的品味和需求与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别。

跨国企业需要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为市场提供符合本土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营销策略也需要根据中国市场特点进行优化调整。

中国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

跨国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包括定位、价值主张、宣传推广、渠道建设等,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加强与政府和社会的合作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经营行为需要注重与政府和社会的合作。

与政府合作是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开拓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提供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对于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和运营都具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

在政府和社会层面上,跨国企业需要注重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协助当地社区和政府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引入和培养本地人才在中国市场,本土人才对于跨国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引入和培养本地人才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在产品、销售和服务方面的本地化需求,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融入中国的商业和文化环境,从而更好地开拓市场。

跨国公司经营模式

跨国公司经营模式

跨国公司经营模式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企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长。

为了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跨国公司需要建立适合的经营模式。

本文将从全球标准化与本地化、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市场开拓和风险控制等方面,探讨跨国公司的经营模式。

一、全球标准化与本地化全球标准化与本地化是跨国公司经营模式中的两个关键要素。

全球标准化是指通过统一的产品、生产工艺、品牌形象等,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效益最大化;本地化则是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当地的文化、法律法规、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在产品方面,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设计和研发具有全球共性的产品,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同时,在市场推广时要关注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进行差异化的价格定位、广告宣传等。

比如,麦当劳在不同国家提供丰富的餐饮选择,以满足当地人的口味需求。

在生产方面,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全球资源的配置优势,实现全球供应链的运作。

通过建立全球统一的生产标准和流程,跨国公司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交付效率。

但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当地的法律法规、劳动力素质等因素,进行相应的本地化调整。

二、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是跨国公司经营模式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跨国公司需要建立起高效灵活的组织架构,以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

在组织结构方面,跨国公司可以采取地区分权的管理模式。

即将跨国公司划分为不同的地区性子公司,每个子公司负责当地的业务运营,同时受到总部的统一管理和指导。

这样可以保持总部的统一决策和控制权,又能够充分发挥地方子公司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管理方式方面,跨国公司需要充分发挥全球化的优势,加强跨国间的沟通协调和知识共享。

这可以通过建立虚拟团队、视频会议、跨国培训等方式实现。

同时,跨国公司也要加强本地团队的培养和管理,以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和绩效贡献。

三、市场开拓和风险控制市场开拓和风险控制是跨国公司经营模式中的最重要环节。

跨国公司运营

跨国公司运营

跨国公司运营跨国公司的出现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融合,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跨越国界进行运营,以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市场份额并实现业务增长。

然而,跨国公司运营并非易事,它涉及到众多挑战和复杂的因素,诸如法律法规、文化差异、市场竞争等。

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运营的要素和关键成功因素。

Ⅰ. 跨国公司的运营模式1. 子公司模式子公司模式是跨国公司最常见的运营模式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设立子公司,每个子公司负责该国市场的销售和分销。

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各国的法律法规,减少贸易壁垒,并能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2. 联盟合作模式联盟合作模式是跨国公司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合作关系。

通过与当地企业或其他跨国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跨国公司可以分享资源、技术和市场,降低成本,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3. 跨国并购模式跨国并购模式是通过收购或合并当地企业来实现全球化扩张。

通过并购,跨国公司可以快速进入新市场,获得当地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价值,并加强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

Ⅱ. 跨国公司运营的挑战1. 法律法规挑战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存在差异,跨国公司在运营中需要遵守各国的相关法规和政策。

同时,各国的税收政策、劳动法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问题也会对跨国公司的运营产生影响。

2. 文化差异挑战跨国公司要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

在市场推广、产品定位、广告宣传等方面,跨国公司需要根据当地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进行相应调整,以获得更好的市场反应和消费者认同。

3. 市场竞争挑战跨国公司在进入新市场时,必须面对当地现有企业的竞争。

这些本土企业了解当地市场,有着更深入的客户资源和渠道,因此跨国公司需要制定适应当地市场的竞争策略,以抢占市场份额并确保持续增长。

Ⅲ. 跨国公司运营的成功因素1. 本地化管理跨国公司在运营中应注重本地化管理,雇用当地人才,并充分尊重当地文化和管理习惯。

跨国公司的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

跨国公司的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

跨国公司的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崛起,并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这些公司的成功离不开其高效的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

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的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并分析其特点与优势。

一、组织架构的多元化跨国公司通常拥有多元化的组织架构,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环境与文化差异。

在总部层面,跨国公司往往设立全球业务部门,负责整体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

其下还可设立区域部门,负责各个地区的运营和管理。

此外,跨国公司还可根据业务种类设立专门的部门,如销售部门、研发部门等。

这种多元化的组织架构使跨国公司能够更好地应对各国市场的需求和挑战。

二、管理体系的标准化为了确保在全球范围内的一致性和高效性,跨国公司往往采用统一的管理体系。

这种管理体系通常包括标准化的流程、规范的制度和统一的绩效评估体系。

通过这些制度和流程的规范化,跨国公司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协同合作的高效率以及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

这种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使跨国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人才管理的全球化人才管理是跨国公司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人才合理配备和管理,跨国公司通常会建立全球人力资源部门。

这个部门负责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策略、招聘、培训和绩效评估等工作。

在人才管理方面,跨国公司注重人才的多元性和多样性。

他们通过国际招聘和跨国派遣等方式,吸引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这种全球化的人才管理模式使跨国公司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竞争优势。

四、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跨国公司的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跨国公司通过建立全球信息系统,实现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通。

通过这种方式,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员工可以及时获取到统一的信息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的准确性。

此外,跨国公司还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智能化的管理工具,如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等,以提高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现代跨国公司的治理机制与经营规划

现代跨国公司的治理机制与经营规划

现代跨国公司的治理机制与经营规划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中,跨国公司成为了全球经济的主要力量之一,其治理机制与经营规划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发展的方向和长远的利益。

本文将从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经营规划两个方面来探讨其成功的秘诀和失败的原因。

一、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是重要的基础,它决定了公司的决策是否准确,执行是否到位。

一个好的治理结构可以保证公司的稳定和长期的利益。

而一个糟糕的治理结构则可能导致公司经营的失败。

1. 独立性的董事会一个有效的跨国公司需要一个具有独立性的董事会,该董事会不受其他利益者的影响,并监督公司的所有事务。

董事会成员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他们应该是一些有经验和知识的人才,能够帮助公司做出正确的决策,并确保公司的长期利益。

2. 分权结构在跨国公司中,一个明确的分权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这是将公司的任务和目标与每个人的角色和职责联系起来的过程。

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拥有全部决策权和实施权,而是通过透明和系统化的决策规划来实现整个公司的经营目标。

3. 企业文化一个跨国公司应该有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它应该能够为员工提供清晰的愿景,并将他们的角色和职责与公司的目标联系起来。

企业文化应该能够鼓励员工创新和改进,而不是仅仅关注短期的财务报表。

二、跨国公司的经营规划跨国公司的经营规划是获得长期成功的关键,经营规划的好坏决定了公司长期的成长和盈利。

它可以帮助公司确立合适的目标,并为公司的决策提供指导。

跨国公司需要明确的战略规划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以及今后的风险。

1. 定义公司的愿景一个成功的跨国公司需要一个明确的愿景,它应该是一个能够鼓舞人心的想法,能够激发公司员工为之奋斗。

愿景需要一个长期和广泛的目标,而不是为了短期的目标而牺牲员工的发展和公司未来的利益。

2. 建立区别化的战略在跨国公司中,建立区别化的战略是非常重要的。

这意味着公司需要有自己的品牌,提供不同寻常的产品或服务,这将使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跨国公司经营思维、方式及用人标准

跨国公司经营思维、方式及用人标准

强烈的 归属感 感
精神上
忠诚的员工
工 作 上
态度上
对工作 强烈渴望 服饰整洁 惄

对企业忠诚的表现
言行上----环境感、场合感、身份感 言行上----环境感、场合感、身份感 精神上----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精神上----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态度上----对到公司工作有强烈的渴望, 态度上----对到公司工作有强烈的渴望, 服饰整洁,维护企业的形象 工作上----公司布置的任务全力以赴,不 工作上----公司布置的任务全力以赴,不 与公司讨价还价
跨国公司经营思维、方式 跨国公司经营思维、 及用人标准
目录
---- 跨国公司简介 ---- 第一篇
跨国公司经营思维、方式
---- 第二篇
跨国公司用人标准
忠诚 精神 能力 参照物
跨国公司简介
跨国公司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 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 、 销售 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 企业。又称国际公司或多国公司。跨 国公司的雏形最早出现在16世纪,成 国公司的雏形最早出现在16世纪,成 长于19世纪70年代之后,已经成为世 长于19世纪70年代之后,已经成为世 界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内 容、表现形式和主要推动力。
跨国公司经营方式和思维的两大 发展趋势
弱肉强食 强强兼并
市场驱动
技术和资金
驱动市场
但是跨国公司不变的思想是:跨国公司是由 许多个体组成的。人人都追求个人工作利益最大 化,跨国公司的整体利益就会达到最大化。
返回
第二篇
跨国公司用人标准
跨国公司用人标准总体示意图
参照物 养 成 良好的习惯 形 成
的 的 的
明白自己是以什么身份出现,明智地、有 意识地进行身份转换;随着环境的变化, 改变自己的角色,做应该做的事;不要天 然地以为别人应该为自己做什么,而是自 己做了什么才有权利要求别人为你做什么; 要有对代价的意识

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思维模式的系统构建

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思维模式的系统构建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际投资活动快速增长,200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已达1.83万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吸引外资的国家之一,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非金融类)达到748亿美元,累计约5500亿美元。

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战略性投资,跨国公司把中国逐步纳入其价值链之中或者经营网络之中,中国已经成为跨国企业全球战略安排的一部分,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展开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国际竞争,跨国公司给中国企业生存发展带来的压力正在日益加剧。

与此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对滞后,截止2007年底,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累计为937亿美元。

这种被动式的国际化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的发展。

在国家“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原则下,中国企业需要更加主动、积极地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直接面向国外市场,利用当地的人才,学习国外大公司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我们短缺的技术研发能力、海外销售渠道和海外战略资源。

为此,中国企业需要在一套系统化的思维框架之下,就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动机和条件,战略重点、商业模式和竞争策略,区域布局、路径方式、组织管理机制等根本性的问题做出清晰的思考。

本文将这样一套战略思维框架归纳为5W+1H。

一、WHY:企业为什么要开展跨国经营?即开展跨国经营是为了寻求或强化哪方面的竞争优势?企业现有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企业可以凭借什么样的竞争能力去开展跨国经营并立于不败之地?由于跨国经营比之于国内经营有更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更多的额外成本,因此,跨国经营企业必须通过各种优势的发挥,克服国际市场的分割性和不完全性,最终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企业跨国经营的条件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企业在分析跨国经营的条件和动机时,需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基于全球视野,对现有业务(或新业务)所在行业价值链和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各个环节利润、成本、价值链组合、商业模式、客户群),对原有价值链组合和商业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跨国公司经营模式架构思考2002年10月3日内容提要:在当代跨国公司经营实践中,存在着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日本综合商社、韩国大财阀三种成功模式,三种模式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是美、日、韩三国特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何借鉴国际跨国公司成功模式,构建中国跨国公司经营模式文章在综合分析宏观政策、中观行业和微观企业因素的基础上,从中国国情和中国跨国公司经营实践具体情况出发,得出了中国跨国公司应选择实力强、效益好,集工业、贸易、金融为一体的综合集团公司经营模式的结论。

关键词:跨国公司,经营模式,选择一、美、日、韩三国经营模式比较与启示在当代跨国公司经营实践中,存在着三类成功的模式。

一是以工业生产型企业为主体的欧美模式,其中尤以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为典型。

二是日本综合商社模式。

三是韩国大财阀(大企业集团)模式。

研究这三类成功的模式,借鉴和汲取其有益成份,对于中国跨国公司经营模式的建构与选择不无裨益。

1.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模式。

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初创期。

美国内战结束后,随着美国国内市场统一采用现代先进技术,美国工业制造企业通过垂直的、水平的、斜向的合并和兼并,迅速发展成为实力雄厚、规模庞大、功能齐全的现代工商企业。

为开拓国际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市场,它们开始拓展国际业务。

它们首先在海外设立销售机构或原材料供应地,继而投资设厂,从而发展成为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跨国公司。

如1867年在英国格拉斯哥设立装配厂的美国胜家缝衣机公司,就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家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早期跨国公司。

随后的诸如塞姆柯特公司(Samuel Colt)、福特公司(Jay Ford)、通用电气公司、国民收银机公司、国际收获机公司、耶鲁制锁公司、柯达相机公司、西屋电气公司、高尔洁家庭卫生用品公司等,也均属于制造业跨国公司行列。

二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发展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在国外的制造业直接投资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18%,其金额相当于它在国外生产初级产品行业(矿业、石油业和农业)直接投资额的33%。

而到1940年,其国外制造业直接投资额就达19.3亿美元,跃居单项行业的首位(1914年矿业居首位)。

它在全部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中的比重也上升为27.5%,其金额相当于它在国外生产初级产品行业直接投资额的77.3%(威尔金斯,1974:182)。

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扩张期。

二战后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继续空前发展。

首先,几十年来特别是1970年代以来,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占全部对外投资比重日益增大,从1950年占32.5%增加到1960年的34.7%,1970年的41.3%,1980年的41.5%,1985年的41.1%和1989年的41.7%。

其次,从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子公司成长数目看,1951~1955年,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平均每年新建的制造业子公司数为83.8家,1956~1960年为192家,1961~1965年为322.4家,1966~1967年为390家,1968~1969年高达508.5家,1970~1971年为431家,1972~1973年为378家,1974~1975年为236.5家。

再次,从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每年新建子公司的发展速度看,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新建的子公司数目在1968年达到顶峰值:每个母公司平均新建3个子公司(案例母公司共546个),1975年,新建子公司数目下降到每个母公司平均1个多些(案例母公司204个)。

1951~1975年间作为案例的美国制造业子公司净增5622家(尼尔·胡德等,1992:25)。

从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发展过程看,其发展模式至少具有以下特点:(1)它从一开始就是由制造业跨国公司向外投资的,而且主要是在工业国家内投资。

(2)它是美国特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现代工商企业集生产与科研、生产与销售为一体,这就为制造业工商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前提。

(3)它们通常集中在机械制造、仪器仪表、化工电器、交通运输等优势部门。

(4)这些部门具有较高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度。

据统计,1975年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为560.37亿美元,其中技术密集程度较高部门的投资376.20亿美元,占制造业投资总额的67%。

(5)其投资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

2.日本综合商社模式。

日本综合商社是一种以贸易企业为主体的特殊形态的跨国公司。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又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再加上过剩人口以及工农业之间的不平衡,只能依靠日本商人(商业资本),积极进行“组织化”的国外贸易活动,以保障日本工业化所需要的原材料及其它要素供给。

日本资本主义初期阶段的棉花商、丝商、棉丝布商即是今日日本专门商社的源流。

初期贸易商社进一步发展,经营领域日趋广泛,内部分工日趋细密,组织日益多元化,逐渐形成大规模商社,此便是现代日本综合商社的雏形。

日本专门商社以最先成立综合商社的“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为代表。

可以说,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的形成发展史就是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也是日本综合商社跨国公司形成和发展史。

三井物产成立于1874年,在创办初期主要经营棉花、生丝及国家垄断的大米和煤炭出口业务。

在明治政府和三井财阀的支持下,它在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期间以垄断军用物资而积累起大量资本。

日俄战争结束后的1906年,三井物产的营业额就由初期的54.5万日元达到19950万日元。

1918年1月其资产增加到1亿日元,到1934年,其资产达168700万日元。

二战期间其地位和作用有所下降,但到1940年,其资产仍有3亿多日元。

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美军占领当局宣布解散三井物产。

但不久后,由于形势的变化,美国转而重新扶植日本垄断资本的发展,并于1959年2月2日将解散后的第一物产和三井物产合并,很快重新组建成了新的三井物产,当时资产达52.27亿日元,年营业额达5000亿日元。

组建后的三井物产不断采取新的经营方式,通过合并、兼并各种手段壮大自己的力量。

它先于1965年兼并了木下产商,后于1974年在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发行“美国三井物产”股票,到1976年创业百周年时,其从业人数达13000人。

到1979年,其销售额突破10万亿日元,在国内有52个分公司,国外拥有79个办事处和133个分公司。

1982年其销售额达到13万亿日元,名列日本九大综合商社按销售额顺序排列的第二位(李文光,1993:92~94)。

创立于1918年的三菱商事,其发展模式和历史过程与三井物产大体相似,不过它是从以军需工业为主,后转为重化工业的。

二战后,除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之复活外,由于朝鲜战争而导致的“景气”,在大银行的支持下崛起了一批新的综合商社,形成主导日本经济的九大综合商社。

现代日本综合商社具有下述特征:(1)经营领域广泛,包括原料、燃料、钢铁、机械、化工、有色金属、粮油食品、开发建设、金融、保险、不动产甚至各种服务,从第一产业到第四产业无所不及。

(2)多种功能兼备,包括交易、金融、协调组织、信息、开发等功能,这为保证日本企业原材料的长期稳定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3)综合商社与金融巨头和大企业集团相结合。

金融巨头和大企业集团支持了综合商社的发展,而综合商社则按照银行和大企业集团的要求,代表银行向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承担投资风险,以及向企业集团所属企业提供原材料和销售其产品。

(4)业务规模巨大。

首先,从商品销售额看,九大综合商社1968年度销售额是12092亿日元,1977年增至170086亿日元,1978年略有减少,仍达160208亿日元,这个数字相当于日本1978年度GNP的22%,相当于当年度日本政府预算的120%。

其次,从对外投融资的能力看,1977年按投融资金额大小排列的企业名单中,前10名中有6家是综合商社。

同年有六大综合商社的海外投融资余额达8005亿日元,1979年的余额约为8004。

75亿日元,1989年高达13984亿日元,1989年比1979年增加了74.7%(李文光,1993:82)。

3.韩国大财阀模式。

韩国跨国公司模式则以大财阀(大企业集团)为主体。

韩国民族资本形成较晚,起点较低。

在日本殖民统治的1930-1940年代,韩国只有一些纺织、食品和谷物类的中小加工企业及少量中小商业企业。

二战结束以后,美军政当局将原日本人的企业直接移交给韩政府,当局只将一些重要的工矿企业及公用行业企业归为国有,其余的企业、商店则全部出售给私人经营。

此外,当局还将美国援助的物资直接卖给私人企业。

所有这些举措都大大扶持和加强了韩国民族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于是成长起了韩国第一代企业集团,如三星、现代和双龙集团。

进入1960年代,韩国当局为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从财政、金融政策上给予私营企业大力支持(如提供低息贷款、实施出口补贴),使大企业的资本迅速膨胀,于是诞生了韩国第二代企业集团,如大宇集团。

到了1970年代,为推行重化工业的进口替代战略,韩国当局转而扶持重化工业的私营大企业的发展,于是,一批钢铁、石化、汽车、电子行业的私人大企业又应运而生。

进入1980年代,韩国大企业集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1983年韩国50家大企业集团的营业额高达582247亿韩元,与同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582800亿元相接近。

1984年韩国大企业集团下属10家最大贸易商社的出口额占同年韩国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48%。

韩国跨国公司模式具有下述特点:(1)政府直接扶持。

政府为了实施阶段性发展战略和产业培育,常随之提出相应的政策优惠。

为得到政府的优惠贷款,它们竞相发展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借此发展和壮大自己。

(2)与政治权力密切相关。

许多韩国财阀的老板与政界要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常是财阀与政界相互渗透,相互结成一种唇齿相依、生死攸关的关系。

(3)跨国经营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在第一阶段,主要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及劳务输出为主,如“大宇”主要以经营纺织品出口为主,“现代”则以承揽国外建筑工程为主。

在第二阶段,以发展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如“现代”出口油轮、汽车,“大宇”也转向汽车出口。

第三阶段,则以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如“三星”的半导体产品出口、“乐喜—金星”的电子产品出口等(陆建人,1995)。

统观美、日、韩三国跨国公司经营模式,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或启示:首先,跨国公司的发展模式,都是适应各国特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特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次,尽管美、日、韩三国经营模式其历史渊源与形式迥异,但在许多方面仍有共同之处:(1)发展成为跨国公司的企业或部门,通常具有该国内其它企业所不具备的生产、技术或组织方面的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