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曲赏析

合集下载

“不知江月待何从,但见长江送流水”--琵琶曲《浔阳月夜》之赏析

“不知江月待何从,但见长江送流水”--琵琶曲《浔阳月夜》之赏析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一“不知江月待何从,但见长江送流水”—琵琶曲《浔阳月夜》之赏析景雨薇福建师范大学摘要:《浔阳夜月》又名《春江花月夜》,是琵琶演奏最有代表性的文曲之一,乐曲音色通透明润,意境深远。

经刘德海先生整编后的《浔阳月夜》,音乐连贯富有张力,不仅保留了平湖派力主“只求淡远,不尚铿锵”的音乐风格,而且还避免了传统版本过于冗长的反复音型与结构,更为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

关键词:《浔阳夜月》刘德海音乐赏析中图分类号:J6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1-0057-02中国十大传统名曲《浔阳夜月》,又名《春江花月夜》,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文曲,其曲谱最早见于1860年《闲叙幽音》(鞠士林琵琶谱),全曲分为七段,无分段标题。

1898年陈子敬的《琵琶谱传抄本》中分段标题出现,分为七段;在李芳园1895年的《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被称为《浔阳琵琶》,扩充至十段,并注明各段标题。

1929年沈浩初先生在他的《养正轩琵琶谱》中仍称其为《夕阳萧鼓》,但注明即《浔阳琵琶》。

后来上海派的汪昱庭先生对《浔阳琵琶》加工润色,改名为《浔阳月夜》或《浔阳曲>[I]O本文主要分析的乐曲是依据平湖派杨大钧、樊伯炎演奏谱合编的《浔阳夜月》,其段落结构为6段,在音乐陈述结构上则可划分为“起、承、转、合”4个部分。

第1段为散板,引子段落。

第2段为“起”,陈述主题。

第3段为“承”,继承和发展主题。

进行到了第4段,按照常规审美心理,这段该较之以前有所变化。

刘先生的旋法安排恰恰符合了人们的这种欣赏习惯。

他删去了原谱中与第7段旋律进行相似的第5段“风荻秋声”和与第4段旋律进行相似的第8段“月白江心”,变原谱第6段“乌峡千浔”为第4段、变第7段“箫声红树里”为第5段,继而第4段与第5段共同组成了乐曲结构中的“转”,第六段为“合”,由原曲最后两段合编而成,与乐曲开头遥相呼应。

纵观全曲,音乐主题材料的变化重复出现使得音乐的结构力和内在动力较强,节奏趋于平缓,音乐风格清雅淡远。

琵琶曲《十面埋伏》鉴赏

琵琶曲《十面埋伏》鉴赏

激情的诗篇——《十面埋伏》(琵琶曲)赏析一个久远的声音从历史深处隐然传来。

琵琶,一件古老而又奇特的乐器,发出琮琮的声音,仿佛阅尽沧桑、饱经世事的老人,又若热情奔放、慷慨激越的青年。

它是弹奏乐器。

初时,以右手向前弹为琵,向后弹为琶。

秦、汉以来,曾作为多种弹弦乐器的总称。

本是一个敏感又多情的尤物,在别的物只是模糊记着的事情,然而,在它善感的心灵中,已反复而深深地镂刻在回忆的心版上了。

更何况,这不是—个童话、一个故事,是一段撼天动地的史实。

也许,沉静的钢琴在弹着巴赫,优雅的长笛在吹着莫扎特,大气磅礴的交响乐队在合奏着贝多芬,然而,只有它,只有琵琶,依然在娓娓地叙述着《十面埋伏》这个中国的古老故事……《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优秀代表作。

在传统琵琶曲中,文曲一般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轻缓,技巧多用左手推拉吟揉手法,善于描绘优美的自然景色或表达内心细腻的情感,而武曲则结构精致绵密,旋律层次分明,情绪激烈雄壮,节奏复杂多变,多用右手力度较大的演奏技巧,擅长于表现强烈的气氛和情绪,因而,琵琶曲《十面埋伏》气势雄伟激昂,风格旖旎壮美,艺术形象生动鲜明,是古典音乐的瑰宝。

时间老人拉开历史的帷幕,月的魔指轻轻触动琴弦,音箱里便有和弦嗡嗡嘤嘤的攒动,天籁之音缓缓而来。

走进音乐世界的主人翁是刘邦、项羽。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中,秦王朝宣告灭亡。

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激烈的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

当以修筑万里长城而著称的秦始皇的泱泱车队路过时,虽无大名却有大志的两个人物在赞叹之余,同时发出了不同的豪言。

“大丈夫当该如是也!”刘邦说。

“彼可取而代之!”项羽说。

说前一句的较工于心计,说后一句的则多些率直。

鸿门宴之时,项羽大军40万,刘邦仅有10万。

当时,项羽若依范增之计,杀掉狡诈多谋的刘邦,便不会有后面的楚汉之争,而心高气傲的项羽却犹豫不决,失去了一次重要的机会,以致放虎归山,使之形成了与自己抗衡的军事阵营。

琵琶曲《十面埋伏》赏析

琵琶曲《十面埋伏》赏析

琵琶曲《十面埋伏》赏析
《十面埋伏》是由明代著名琵琶音乐家诸水仙所创作的一首琵琶曲,也是中国文化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之一。

曲调婉转悠扬,富有感染力。

配以叮当铛铛的铜鼓声和尖锐刺耳
的笛子声,令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战场上,既沉浸在悲壮的氛围中,又
感受到了英雄们的壮烈。

曲中描绘的是杨家将领导的抗金武将在潼关十面埋伏中与金兵激
战的故事。

武将杨业决定埋伏敌军十面,从而使得包围他们的金兵惨
遭失败。

歌曲中较为经典的段落为“雁塔新碑,烈士千家。

玉门关外,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这一段落幅员声势恢宏,令
人回味无穷。

《十面埋伏》作为一首传统琵琶曲,其美丽的旋律和激情澎湃的
曲调在世界音乐领域中享有极高声誉。

同时作为一首反映英雄楷模、
爱国情怀的音乐,它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经典的代表作之一。

琵琶曲《寒鹊争梅》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琵琶曲《寒鹊争梅》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琵琶曲《寒鹊争梅》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琵琶曲《寒鹊争梅》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首经典曲目,被誉为琵琶音乐中的瑰宝。

该曲以其独特的曲调和精湛的表现技巧,在演奏艺术中享有盛誉。

该曲的名字“寒鹊争梅”寓意着寒冷的冬季,寒鹊在争夺梅花的风采中,展现出一种奋发向上、拼搏的精神。

通过这首曲子,作曲家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称赞,以及对人们积极向上、拼搏奋进的情感表达。

本文将对琵琶曲《寒鹊争梅》进行详细的赏析,通过对曲名来源与背景、曲调与曲式分析以及音乐特点与表现手法的探讨,旨在使读者对这首曲目有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文章还将对曲目的评价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艺术上的价值,并试图从中挖掘出对听众的启示与影响。

通过对这首琵琶曲的赏析,读者可以更好地领略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与独特之处,深入了解琵琶艺术的精髓,以及对人们的情感与思想的深刻触动。

在下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逐步展开对琵琶曲《寒鹊争梅》的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次深入的艺术之旅。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琵琶曲《寒鹊争梅》的赏析:第一部分:引言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背景,同时介绍文章所要探讨的琵琶曲《寒鹊争梅》的基本情况。

通过引言,读者能够对该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部分:正文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子段落,分别是曲名来源与背景、曲调与曲式分析以及音乐特点与表现手法。

2.1 曲名来源与背景在这一部分,将介绍《寒鹊争梅》这个曲名的来源和背景,解释曲名与曲目主题之间的关联,同时给读者带来更深入的认识。

2.2 曲调与曲式分析在这一部分,将对曲调和曲式进行分析。

分析琵琶曲的音调结构,包括调式、音域等方面。

同时,对曲目的曲式进行分析,如是否采用了传统的三段式结构等。

2.3 音乐特点与表现手法这一部分将聚焦于琵琶曲《寒鹊争梅》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通过对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动态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并解释曲目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琵琶古曲《十面埋伏》艺术赏析

琵琶古曲《十面埋伏》艺术赏析

琵琶古曲《十面埋伏》艺术赏析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也是最富于特点的弹拨乐器之一,以其丰富的演奏技巧与独特的表现力被誉为“弹拨乐之王”。

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以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流派纷呈而流传于世,至今还深受世人的喜爱。

一、历史渊源秦王朝灭亡之后,以项羽和刘邦为代表的两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进行了殊死搏斗,并于公元前202年在垓下(今安徽省境内)进行了一场决战。

汉军刘邦运用“十面埋伏”之阵法围攻以项羽为代表的楚军,项羽兵力孤弱、迎战不利。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1]歌声传入楚营,营内军心涣散,士兵纷纷投向汉军。

项羽收集残部,星夜突围,麾下壮士只有八百余人。

天明,刘邦发现项羽已逃,令五千兵骑追,至乌江边,展开最后搏斗,项羽遍体鳞伤,寡不敌众拔剑自刎,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并建立了继秦王朝之后的又一封建社会——西汉王朝。

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就是人们根据这一历史故事创作的著名乐曲。

乐曲以小标题的形势如[列营]、[吹打]、[点将]、[排阵]、[埋伏]、[小战]、[大战]等,对全曲的故事情节起到了一种指向性的作用。

全曲气势宏大,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把千军万马、杀声震天的悲壮古战争场面描绘的有声有色、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使人如身临其境,并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

二、演奏技巧中国古代音乐常以“口传心授”的形式来传播音乐,由此产生出众多的流派,而各个流派在技巧上均有所不同。

仅《十面埋伏》就分为浦东、崇明、汪派等四个版本。

以汪派为例,全曲共分为九个部分:[列营] 全曲从模拟鼓声的手法开始,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乐曲采用“半拂轮”的技巧,由慢及快,连续不断,立刻把人带到了空旷的原野和安营扎寨的战争前奏中,其节奏自由,力度最强。

在演奏时,右手要放松,把力量全放下来、沉下去,这样才能呈现出战争场面的气势,使人一下子紧张起来,屏住呼吸,将人带入一幅壮丽的古战争场面。

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

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

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研究琵琶曲《十面埋伏》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它最初是由古琴演奏而成,后来也被改编为琵琶曲。

这首曲子源自中国古代的战争故事,曲名“十面埋伏”取自春秋时期吴国大将葛婴利用地形,以小部队伏击大军的策略。

曲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刻的艺术内涵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精品之一。

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旋律、节奏、音色和结构等方面。

它的旋律优美动人,通过琵琶的演奏,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曲子的节奏变化多样,既有平缓舒展的部分,也有急促激昂的部分,给人以听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琵琶曲《十面埋伏》的音色独特,琵琶的悠扬琵琶的悠扬慨壮柔美,旋律变化多端,富有表现力和幻想性。

在结构上,这首曲子以叙事性强,通过音乐表达出战争故事的情节和情感,使人们在音乐中产生对历史的回忆和对勇士的崇敬。

琵琶曲《十面埋伏》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其文化内涵上。

作品的创作源自中国古代的战争故事,这使得琵琶曲不仅仅是音乐作品,更是对历史、战争和勇士精神的一种表达和诠释。

曲子所包含的风景意境也使人们联想到古代的山水田园,唤起对古代中国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向往和思考。

在演奏和赏析过程中,人们常常会从琵琶曲中感受到一种崇高、慷慨和豪放的民族气质,这正是中国古典音乐作品所独具的魅力。

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文化内涵既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缩影,又是中国古典音乐的价值所在。

除了上述艺术特色外,琵琶曲《十面埋伏》还有许多独特之处。

它的演奏需要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要求演奏者具备扎实的琵琶基本功和对曲子内涵的深刻理解,能够演奏《十面埋伏》的琵琶演奏者往往是琵琶演奏界的精英。

这首曲子在演奏时需要准确把握节奏和音准,以呈现出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氛围,这对演奏者的音乐素养和感染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琵琶曲《十面埋伏》在演奏和赏析上也要求人们对古代战争文化和中国古典音乐具有一定的了解和鉴赏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其艺术魅力。

琵琶曲《十面埋伏》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音色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并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传统琵琶曲《月儿高》赏析

传统琵琶曲《月儿高》赏析

传统琵琶曲《月儿高》赏析作者:林珠萍章淑莲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2期《月儿高》是著名琵琶传统大套文曲。

在琵琶音乐中素有“武有‘十面’(《十面埋伏》),文有‘月儿’(《月儿高》)”一说。

在以“月”为题的中国传统乐曲中,《月儿高》以其高雅的情趣,隽永的意境,清丽的旋律,严谨的结构,散发出独特的光彩。

《月儿高》最早为套曲形式,载于清嘉庆年间荣斋所编的《弦索备考》(1814年)中,是用胡琴、琵琶、三弦等乐器演奏的合奏谱。

谱后有注曰:“相传唐明皇游月宫闻记之音。

”真实作者现已无从稽考。

现在流行的谱本源自华秋萍《琵琶谱》(1818),谱中标有12个写景性的小标题。

1927年经柳尧章发掘,方为世人所知。

解放后彭修文还将此曲改编为民族器乐合奏曲,保存了原曲的结构、旋律和风格,并增添了箫、二胡等抒情性乐器,使得音色更为柔和恬美,音响更为饱满,乐曲更加细腻优美。

舞剧《丝路花雨》的音乐也以其作为重要素材。

“月”之母题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这也正是中国人审美心理中崇尚阴柔、和谐、宁静、婉约、隐逸的具体表现。

在传统器乐曲中,描写月亮题材的作品主要有:古琴曲《关山月》、《箕山秋月》、《溪山秋月》,琵琶曲《月儿高》、《浔阳夜月》,二胡曲《汉宫秋月》、《月夜》、《二泉映月》,笛子曲《秋湖月夜》,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花好月圆》,广东音乐《平湖秋月》、《三潭映月》、《七星伴月》……月下既有美好的向往,也有幽怨的哀叹,月光下寄寓着宫女的哀怨,游子的乡情,百姓的凄苦,文人的忧思,亲人的期盼……中国人的尚悲、偏爱阴柔审美心理特质,使得中国文人总是祈求在残酷的现实之外寻找一个理想的心灵栖息家园。

于是,美好、圣洁、朦胧、遥远、可望不可及的月亮成了人们的心灵诉求和精神寄托对象。

琵琶曲《月儿高》是一首可以与《春江花月夜》媲美,却又有自己独特魅力的优秀乐曲,它所表现的是深阔、空灵之境。

中国传统文化“月神”之意象和婉约柔美的审美特征,在《月儿高》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琵琶曲_十面埋伏_赏析

琵琶曲_十面埋伏_赏析

◎孙莉琵琶曲《十面埋伏》赏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独奏曲,乐曲中情景交融、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刀光剑影、人鸣马嘶的古战场场面。

在传统琵琶曲中,《十面埋伏》以其壮丽辉煌、雄伟奇特的乐曲风格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艺术魅力成为深受世人喜爱的古典琵琶曲。

一、琵琶曲《十面埋伏》表现的历史背景公元202年,汉军刘邦、楚军项羽逐鹿中原,争霸天下,汉王刘邦以韩信为将,在垓下设下伏兵,楚汉大军在此进行了激烈的决战。

琵琶曲《十面埋伏》就是根据该段历史情景改编而成的。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群众纷纷响应,最后刘邦、项羽成为实力最为强大的两支力量,两军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对战。

公元202年,刘邦重用谋士张良在垓下设下埋伏,将项羽引入埋伏之中。

张良让一些会说楚地方言的汉军士兵在楚营外唱楚歌,用箫吹奏楚曲,楚军士兵听闻故乡歌曲,思家厌战,军心涣散,斗志瓦解,许多楚军士兵逃离战场。

霸王项羽听到悲凉的歌声以为楚地尽失,不仅潸然泪下,项羽的爱姬虞姬因怕连累项羽,举剑自尽。

项羽见大势已去,爱姬已死,想突出重围重返江东,汉军紧追其后,在九里山决战时,项羽终因寡不敌众,在四面楚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自刎于乌江。

慷慨悲壮的乐曲中霸王项羽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西汉王朝。

历史虽已远逝,但《十面埋伏》却以琵琶独奏曲的形式永远地记录下这一段历史,并永远流传了下来。

二、琵琶曲《十面埋伏》赏析《十面埋伏》虽称之为琵琶武曲,但曲中表现的并非只是厮杀的场面,其中也有许多细腻的、凄美的情感场景,乐曲中表现的既有战争的残酷,又有生离死别的动人情感的描绘。

虽然战争是残酷的、无情的,但人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以人的情感的表现来衬托战争的残酷,既突出了战争的雄浑气势,又恰当地刻画出动人的柔美气质。

[1]《十面埋伏》乐曲真实展现了中国历史战争的恢弘与壮观。

琵琶曲 十面埋伏 赏析

琵琶曲 十面埋伏 赏析

琵琶曲十面埋伏赏析琵琶曲_十面埋伏_赏析MangZhongLiterature琵琶曲《十面埋伏》赏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独奏曲,乐曲中情景交融、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刀光剑影、人鸣马《十面埋伏》以其嘶的古战场场面。

在传统琵琶曲中,壮丽辉煌、雄伟奇特的乐曲风格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艺术魅力成为深受世人喜爱的古典琵琶曲。

现气势宏伟、结构复杂的故事情节,具有速度快、力度强的演奏特点,在演奏技法上主要以拂弦、满轮、扫弦和推拉双弦为主,在风格上兼具写实性和叙事性的特点。

武曲的写实性是以自然形声模仿绘声绘色的特点给人留下印象;叙事性是以连续叙述的手《十面埋伏》在流传的过法来展现故事情节。

琵琶曲程中,由于演奏的风格和方法的不同形成了众多的流派,主要有:浦东派、汪派、平湖派、崇明派等几大本文主要以浦东派《养正轩琵琶谱》的《十面埋伏》为例作乐曲赏析,该乐曲共有18段,分为四部分:引子、战前准备、激烈交战和战后凯旋。

第一部分:引子———乐曲的前四段《列营》《擂鼓》《掌号》《放炮》。

这四段是整首乐曲的引子部分。

该部分充分运用各种琵琶演奏技巧为人们展现了旌旗密布、鼓角壮观的古战场场面。

以气势饱满、强劲有力、节争鸣、奏渐快的“轮拂”拉开乐曲的序幕;“拂轮”将铿锵有力的节奏、激昂高亢的长音先声夺人的战争场面展现出来,渲染出强大的战争气势,铿锵的节奏犹如震荡的鼓声,激昂的长音犹如号角声响彻山谷。

节奏速度、调式调性的不断变化,给人以不稳定之感,增强了紧张的气氛感,预示着战争的到来与惨烈。

乐曲旋律的改变、速度的加快、高音区到低音区的转变,推动旋律向前发展,给乐曲的发展带来了推动力。

第二部分:战前准备———乐曲的第五段至第八《吹打开门》《点将》《排阵》《埋伏》段这一部分是乐曲的主题部分。

其中《吹打开门》是该部分乐曲的主题旋律,后面《点将》《排阵》《埋伏》各段的旋律都是围绕这一乐曲发展而来的,该段乐曲节奏性较强、抒情气息较浓郁,旋律具有肃穆庄严的歌唱性的特点,将整齐的队伍与军容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浦东派琵琶曲目

浦东派琵琶曲目

浦东派琵琶曲目赏析:技艺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浦东派琵琶曲目包括《龙船》、《六板》、《灯月交辉》、《十面埋伏》、《陈隋》、《思春》、《夕阳箫鼓》、《霸王卸甲》等“浦东派”的代表性曲目,其中《海青拿天鹅》是浦东派的代表作之一。

这些曲目在演奏技巧和表现力方面各具特色。

《龙船》描绘了节日的欢庆场面,表现出高亢激越的旋律和热烈欢快的节奏;《六板》则以清新悠扬的旋律和明快流畅的节奏,展示了琵琶演奏的细腻技巧和优美音色;《灯月交辉》则以独特的音效和节奏,表现出夜幕下灯火辉煌、月色如银的场景;《十面埋伏》以紧张激烈的旋律和节奏,描绘了战争场面的紧张和惨烈;《陈隋》则以低沉缓慢的旋律和节奏,表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沉痛情感。

此外,《思春》以轻快活泼的旋律和节奏,表现了少女思春的情景;《夕阳箫鼓》则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和轻柔缓慢的节奏,描绘了夕阳西下、湖面波光粼粼的美景;《霸王卸甲》则以雄浑豪放的旋律和节奏,表现了楚霸王项羽力拔山河的气势。

总之,浦东派琵琶曲目具有丰富多样的风格和表现力,通过独特的音效和节奏,展示了琵琶演奏的精湛技艺和优美音色,为琵琶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纯琵琶名曲赏析

纯琵琶名曲赏析

纯琵琶名曲赏析中国古典音乐中,琵琶被誉为“东方乐器之王”,其优美的音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琵琶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琵琶的演奏曲目中,有许多经典的名曲,它们不仅展现了琵琶的独特魅力,更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珍贵遗产。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些纯琵琶名曲进行赏析,带领读者一起领略琵琶音乐的魅力。

1.《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琵琶曲目,它描绘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景象。

这首曲目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大漠风情和辽阔的草原景象。

演奏时,琵琶的音色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风吹沙漠、落日余晖的壮美景象,让人心驰神往。

2.《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一首琵琶曲目,它以梅花为题材,将梅花的婉转和坚韧巧妙地融入了音乐之中。

这首曲目旋律优美,情感深沉,通过琵琶的演奏,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梅花的傲雪枝头、清香飘逸的意境,给人以清新、高雅的艺术享受。

3.《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曲目,它描绘了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长平之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壮。

这首曲目的音乐编排紧凑,气势磅礴,通过琵琶的演奏,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战场上的厮杀和悲壮,给人以震撼和悲凉的情感体验。

4.《广陵散》。

《广陵散》是一首琵琶曲目,它是中国古代琵琶曲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琵琶绝曲”。

这首曲目的音乐旋律婉转悠扬,情感细腻丰富,通过琵琶的演奏,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风情和柔情,给人以温馨、恬静的美好感受。

以上是一些纯琵琶名曲的赏析,这些曲目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珍贵遗产。

在当今社会,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琵琶音乐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琵琶演奏家们也在不断努力创新,为这一古老乐器赋予新的活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对纯琵琶名曲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更多地去欣赏和感受这些优美的音乐作品,让琵琶音乐的魅力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琵琶名曲《诉》赏析

琵琶名曲《诉》赏析

琵琶名曲《诉》赏析作者:吴月婷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24期琵琶名曲《诉》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吴厚元先生,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素材蓝本,创作于1983年的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

這首琵琶独奏曲选题新颖、乐思清晰、节奏多变、旋律隽永,为演奏者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是这个时期琵琶音乐作品中的代表性乐曲。

一、结构特征乐曲全曲分为引子、慢板、快板、尾声四个部分,共分为8个段落,为单乐章多段体曲式结构,在曲式结构上选择性的继承了中国传统曲艺的音乐板腔结构体式,并创造性的吸取了西方音乐中的奏鸣曲式结构。

二、手法特征乐曲中以一个主题曲调为素材,进行各种形式的变奏重复,加深了乐曲的音乐主题,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乐曲的旋律典雅、柔美、超凡脱俗,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音乐表现手法,大胆的使用一些变音,使乐曲的旋律具有层次感,使人耳目一新。

三、节奏特征曲子节奏变化多样,时快时慢、时紧时松、强弱交替,看似波澜不禁,实则暗潮涌动。

四、情感特征乐曲中的情感转折较多,在乐曲的慢板部分中,用自由的吟诵式散板和一段华丽的富有舞蹈性的旋律来回忆宫中热闹的乐曲场面。

快板部分是乐曲的高潮部分,琵琶女在回忆了自己辉煌的往昔之后,回到现实生活中,巨大的落差如瀑布般全部倾泻出来,使听众深感叙述者内心的痛苦,结尾的两个泛音,使听众的思绪停留在对琵琶女命运的惆怅中难以自拔。

五、技法特征乐曲中运用了撇、揉、推挽、摭、分、扫、滚、轮等多种琵琶演奏技法来演绎音乐作品,深化了音乐主题。

乐段的第16.31.49小节运用了撇音的技法,撇音的演奏要从容,不要紧绷,节奏感要强。

乐曲中琵琶演奏技巧的运用迎合了乐曲旋律线条的发展,时而粗重急促,时而轻柔委婉,充分“诉”说诗中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切情感。

第30小节用了大幅度的揉弦技法,第56小节到66小节是一段幅度较大的的推挽音技法,这两段演奏时要注意揉、挽的力度,应做到有力而不僵。

在慢板部分的演奏中,应注意弹挑音色的控制,减少杂音的出现,使音色干净纯粹。

琵琶独奏曲《柳丝》之赏析

琵琶独奏曲《柳丝》之赏析

琵琶独奏曲《柳丝》之赏析
中国古典音乐领域里最著名的乐曲之一就是《琵琶独奏曲《柳丝》》,其历史悠久、旋律悦耳,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精神韵味,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精品。

《柳丝》一词源于一首词话名为《柳宗元》,是著名历史诗人柳宗元谱写的《遗言》中的一句话:“且随柳丝轻轻把泼,暗暗叹人所不明”。

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将其作为词牌名,写成词牌来表达他们的悲从中乐的心情。

南宋词人洪应明的《柳丝》,就是一首将柳宗元的心情用古典的抒情诗句表达出来,意境深沉而细腻悠远的词牌。

- 1 -。

琵琶曲《阳春白雪》赏析

琵琶曲《阳春白雪》赏析

琵琶曲《阳春白雪》赏析《阳春白雪》,亦名《阳春古曲》,简称《阳春》,是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古曲。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琵琶曲《阳春白雪》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琵琶曲《阳春白雪》赏析此曲是由民间器乐曲牌《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

“八板头”变体的循环再现,各个《八板》变体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奏的关系,后又插入了《百鸟朝凤》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结构。

它经过历代名人的删改,音乐结构更集中、更严谨、更富有层次,音乐形象也更加鲜明,并以其对音乐形象精炼的概括,质朴而丰富的音乐语言,表现了人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对大自然充满无限感情的精神气质。

全曲呈现出一种明亮的色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而具有推动力的节奏,描绘了万物生机,春意盎然的景象。

听来使人感觉耳目一新,成为一首雅俗共赏的优秀传统乐曲。

《阳春白雪》最早见于鞠士林的传抄琵琶谱(名为《六板》),后见于《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名为《阳春古曲》)、《养正轩谱》(名为《阳春白雪》)以及汪昱庭传谱的`《阳春古曲》等版本。

这些版本,在发展演变中,取材及结构安排有所区别,后人称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与十二段乐谱为《大阳春》,乐曲以富于层次变化的音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大地回春,万物生辉和一派生机勃勃、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的景象。

汪谱全曲共七段,少于李氏谱的十段和《养正轩谱》的十二段,故有人称汪谱为《小阳春》,乐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冰雪融化,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到处充满无限生机的初春景象。

因乐曲速度处理较快,又名《快板阳春》。

《小阳春》全曲有独占鳌头、风摆荷花、一轮明月、玉版参禅、铁策板声、道院琴声、东皋鹤鸣七个乐段,可划分为起、承、转、合四个组成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乐曲。

其小标题出自李芳园之手,与乐曲内容并无多大关系。

“起”部标题名为“独占鳌头”。

曲首出现长达十七拍的“八板头”变体,它在以后三个部分的部首循环再现,是全曲各个部分的“合头”。

2017年琵琶曲的赏析

2017年琵琶曲的赏析

2017年琵琶曲的赏析推荐文章护士转正工作总结范文大全热度:副乡长当选讲话大全热度:学习合格党员具体标准,不合格党员心得体会大全热度:2016个人年度工作总结范文大全热度:广场舞英文歌曲大全热度:琵琶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也制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琵琶曲。

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琵琶曲的介绍能够帮到大家。

琵琶曲大全[琵琶曲] 林海[琵琶曲] 分飞燕[琵琶曲] 妆台秋思[琵琶曲] 倒垂帘[琵琶曲] 双声恨[琵琶曲] 沙漠诗行[琵琶曲] 三六[琵琶曲] 如意娘[琵琶曲] 青岛微风[琵琶曲] 麒麟[琵琶曲] 庙会[琵琶曲] 玲兰[琵琶曲] 兰[琵琶曲] 传奇[琵琶曲] 陈隋琵琶曲[琵琶曲] 云山春色[琵琶曲] 彝族舞曲[琵琶曲] 心经[琵琶曲] 台湾风情[琵琶曲] 踏歌[琵琶曲] 送我一枝玫瑰花[琵琶曲] 上茶山[琵琶曲] 蓬莱游[琵琶曲] 火把节之夜[琵琶曲] 欢乐的日子[琵琶曲] 饿马摇铃[琵琶曲] 对歌[琵琶曲] 渡红尘[琵琶曲] 大江东去[琵琶曲] 出水莲[琵琶曲] 陈隋[琵琶曲] 唱支山歌给党听[琵琶曲] 长门怨[琵琶曲] 草原小英雄[琵琶曲] a day goes by [琵琶曲] 醉仙舞春[琵琶曲] 自有人评说[琵琶曲] 自由[琵琶曲] 自从离别后[琵琶曲] 追风的女儿[琵琶曲] 祝你平安[琵琶曲] 竹田之子守呗[琵琶曲] 重归苏莲托[琵琶曲] 中国幻想曲[琵琶曲] 知音[琵琶曲] 在水中央[琵琶曲] 云蒸霞蔚[琵琶曲] 月下佳人[琵琶曲] 月下芙蓉[琵琶曲] 塞上曲[琵琶曲] 月亮河[琵琶曲] 月宫管弦[琵琶曲] 远情[琵琶曲] 遇上你是我的缘[琵琶曲] 欲望[琵琶曲] 雨巷[琵琶曲] 雨打芭蕉[琵琶曲] 渔家姑娘在海边[琵琶曲] 渔光曲[琵琶曲] 永远难忘[琵琶曲] 映山红[琵琶曲] 瀛洲古调[琵琶曲] 樱花[琵琶曲] 隐士醉南山[琵琶曲] 银河长空[琵琶曲] 吟唱[琵琶曲] 义经[琵琶曲] 遗迹[琵琶曲] 一脸红霞[琵琶曲] 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琵琶曲] 夜半情事[琵琶曲] 野百合也有春天[琵琶曲] 瑶池水音[琵琶曲] 阳关杯酒伤离别[琵琶曲] 浔阳夜月[琵琶曲] 星语星愿[琵琶曲] 星庭[琵琶曲] 新忧旧愁[琵琶曲] 新晴山月[琵琶曲] 辛德勒名单主题曲[琵琶曲] 小草[琵琶曲] 小白杨[琵琶曲] 祥林嫂[琵琶曲] 香巴拉并不遥远[琵琶曲] 夏夜纳凉[琵琶曲] 下雨的时候会想起你[琵琶曲] 下一站天后[琵琶曲] 洗衣歌[琵琶曲] 溪音[琵琶曲] 昔話[琵琶曲] 无所谓[琵琶曲]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琵琶曲] 我的祖国[琵琶曲] 我爱你塞北的雪[琵琶曲] 汶森的歌[琵琶曲] 问酒杏花村[琵琶曲] 为什么背着我爱别人[琵琶曲] 忘情水琵琶曲的简介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曲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曲赏析《十面埋伏》教案
1、琵琶简介: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

琵琶
琵琶(pípá)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

著名乐曲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阳春白雪》、《春雨》,《昭君出塞》、《春江花月夜》、《大浪淘沙》,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
2、《十面埋伏》基本简介:
《十面埋伏》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

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阴平楚》。

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行》。

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

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

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

其感人如此。


3、曲子段落:
《十面埋伏》全曲分十三个段落,标题可归三部分:
第一部分: (1)“列营”全曲序引,表现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的激励场面。

音乐由散渐快,调式的复合性及其交替转换,更使音乐增加不稳定性。

(2)“吹打”。

(3)“点将”主题呈式,用接连不断的长轮指手法(但轮一句轮一拂轮)和“扣、
抹、弹、抹”组合指法,表现将士威武的气派。

(4)“排阵”。

(5)“走队”音乐与前
有一定的对比,用“遮、分”和“遮、划”手法进一步展现军队勇武矫健的雄姿。

第二部分:(6)“埋伏”表现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垓下伏兵,气象宁静而又紧张,为下面两段作铺垫。

(7)“鸡鸣山小战”楚汉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息急促,音乐初步展开。

(8)“九里山大战”描绘两军激战的生死搏杀场面。

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
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

先用“划、排、弹、排”交替弹法,后用拼双弦、推拉等
技法,将音乐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9)“项王败阵”
(10)“乌江自刎”先是节奏零落的同音反复和节奏紧密的马蹄声交替,表现了
突围落荒而走的项王和汉军紧追不舍的场面;然后是一段悲壮的旋律,表现项羽自
刎;最后四弦一“划”后急“伏”(又称“煞住”),音乐嘎然而止。

原曲还有:
(11)“众串凯”
(12)“诸将争功”
(13)“得胜回营”
4、艺术特色:
整曲来看,又有“起、承、转、合的”布局性质。

第一部分含五段为“起、承部”,第二部分含三段为“转”部,第三部分含二段为“合”部;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被时人称为“汤琵琶”的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

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

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
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

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

”从这段描述可看出,汤应曾弹奏的《楚汉》与《十面埋伏》在情节及主题上一致,由此可见早在16世纪之前,此曲已在民间流传。

《楚汉》在明代嘉靖、万历前后流行一时,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自公元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谱》问世以来,其后各个琵琶谱集都载有《十面》乐谱。

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都有所不同:《华氏谱》称《十面》,由直隶王君锡传谱,凡十三段;《李氏谱》名《淮阴平楚》,隋秦汉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养正轩谱》称《十面》,一名《淮阴平楚》,凡十八段;《瀛州古调》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5、《十面埋伏》欣赏
6、SHE《十面埋伏》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