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件检查标准
冲压件检验标准
冲压件检验标准冲压件是机械制造中常见的一种零部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因此,对冲压件的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冲压件的检验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材料成分、力学性能等方面,下面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外观质量的检验标准。
外观质量是冲压件的首要检验指标之一,包括表面光洁度、表面缺陷、表面涂装、标识等方面。
在检验外观质量时,应注意观察冲压件表面是否有裂纹、气泡、划痕等缺陷,以及表面涂装是否均匀、标识是否清晰完整。
外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美观度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检验时需严格把关。
其次是尺寸偏差的检验标准。
冲压件的尺寸偏差是指冲压件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异。
在检验时,应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规定,采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对冲压件的尺寸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要求。
尺寸偏差过大会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装配和使用,甚至会导致产品的失效,因此在检验时需格外重视。
其次是材料成分的检验标准。
冲压件的材料成分直接关系到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在检验时,应对冲压件的材料成分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同时,还需对材料进行金相组织分析,以确保其组织结构均匀,无夹杂和缺陷。
材料成分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冲压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在检验时需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定。
最后是力学性能的检验标准。
冲压件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韧性等指标。
在检验时,应根据相关标准规定,采用合适的试验设备对冲压件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力学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冲压件在使用过程中的承载能力和抗疲劳性能,因此在检验时需特别重视。
综上所述,冲压件的检验标准涉及到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材料成分、力学性能等多个方面,对冲压件的质量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应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定,加强对冲压件的检验工作,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五金冲压件检验标准
五金冲压件检验标准五金冲压件是制造业中常见的零部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为了保证五金冲压件的质量,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检验。
本文将介绍五金冲压件的检验标准,以便相关人员能够正确进行检验工作。
一、外观检验。
外观检验是五金冲压件检验的第一道工序,主要包括表面平整度、表面无损伤、表面无氧化等方面。
在外观检验中,应该使用肉眼和辅助工具进行检查,确保五金冲压件的外观符合要求。
二、尺寸检验。
尺寸检验是五金冲压件检验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尺寸精度、尺寸偏差、尺寸一致性等方面。
在尺寸检验中,应该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如千分尺、游标卡尺等,确保五金冲压件的尺寸符合要求。
三、材料检验。
材料检验是五金冲压件检验的基础,主要包括材料成分、材料硬度、材料强度等方面。
在材料检验中,应该使用化学分析仪、硬度计、拉伸试验机等设备,确保五金冲压件的材料符合要求。
四、功能性能检验。
功能性能检验是五金冲压件检验的关键,主要包括耐磨性、耐腐蚀性、承载能力等方面。
在功能性能检验中,应该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如磨损试验机、盐雾试验箱、拉力试验机等,确保五金冲压件的功能性能符合要求。
五、包装检验。
包装检验是五金冲压件检验的最后一道工序,主要包括包装完整性、包装标识、包装数量等方面。
在包装检验中,应该对五金冲压件的包装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包装符合运输和储存的要求。
综上所述,五金冲压件的检验标准涉及外观、尺寸、材料、功能性能和包装等多个方面,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确保五金冲压件的质量稳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
希望相关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本文介绍的检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五金冲压件的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常见冲压件检验标准
冲压件检验规程
文件编号 RC-T4.803.2007 版本/修改
1 目的
A/2 第 1 页 共 9 页
对冲压件检验的方法、频次、项目和合格标准作出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冲压件的检验。
3 抽样依据
3.1 除非有特别说明,抽样依据按《抽样检验计划》规定的要求进行。 3.2 若客户有要求时,则依客户的要求抽样检验。 3.3 其它未列入的项目有必要时参照国家或行业标准执行。
2013 年 7 月 20 日批准
2013 年 07 月 20 日实施
QS-T4.803.2007
第 4 页 共 9页
8.24 零 件 尺 寸 依 图 面 或 SI P 规 定 的 尺 寸 进 行 检 验 . 8.25 复 杂 零 件 检 验 应 进 行 组 装 实 配 ,以 验 证 零 件 的 可 使 用 性 及 功 能 .Βιβλιοθήκη 出現目视 可見的破裂 )。
7.3 撞 伤 — 材 料 受 力 撞 击 而 造 成 的 损 伤 , 且 產 品 表 面 有 破 裂 受 损 及 断 差 感 。
7.4 擦 伤 — 指 材 料 表 面 因 相 互 接 触 摩 擦 所 导 致 的 损 伤 。
7.5 脏 污 — 一 般 为 加 工 过 程 中 , 不 明 油 漬 或 污 物 附 着 造 成 。
需 烤 漆 之 部 件 Φ 2.2O-2.50mm 之 间 , 高 度 0.40-0.50mm 之 间 ; 非 烤 漆 之 部 件 Φ 2.50-2.80mm 之 间 , 高 度 0.40-0.50mm 之 间 ; 8.21 电 镀 产 品 之 电 镀 层 厚 度 须 符 合 图 面 规 定 , 未 明 确 规 定 者 , 须 达 5μ m 以 上 。 8.22 高 温 熔 接 、 切 割 作 业 部 件 不 得 有 溅 渣 、 脫 焊 、 错 位 之 现 象 。 8.23 组 立 件 (铆 钉 、 铆 合 、 点 焊 等 )不 可 有 错 位 、 缺 件 、 错 件 的 现 象 。
冲压件判定标准
表面张力、强度
触觉
用单个手指对零件中间部位轻施压,零件无变形
表面质量
目视、触觉
油石
无目视可见的皱纹、波浪、坑包,无手感明显的变形、麻点或麻点群(有异议处使用细油石证明)
棱线
目视、触觉
油石
棱线必须清晰、左右对称、过度均匀,无棱线滑移,无多棱线
压伤、
目视、触觉
无明显压伤,或有轻微痕迹无手感;
+0.1mm
孔位
测量
游标卡尺/间隙尺
±0.2mm
定位面
平度
测量
游标卡尺/间隙尺
±0.3mm
间隙
测量
游标卡尺/间隙尺
±0.3mm
装配孔
孔径
测量
游标卡尺/间隙尺
+0.1mm
孔位
测量
游标卡尺/间隙尺
±0.3mm
装配面
平度
测量
游标卡尺/间隙尺
±0.5mm
间隙
测量
游标卡尺/间隙尺
±0.5mm
工艺、减重孔
孔径
测量
游标卡尺/间隙尺
±1mm
孔位
测量
游标卡尺/间隙尺
±1mm
焊接搭接面
平度
测量
游标卡尺/间隙尺
±0.5mm
间隙
测量
游标卡尺/间隙尺
±0.5mm
一般型面
平度
测量
游标卡尺/间隙尺
±0.5mm
间隙
测量
游标卡尺/间隙尺
±0.5mm
2、冲压件上检具检测判定标准:
编制:审核:批准:
拉毛、划痕
用手指甲从划痕侧面划动
拉毛深度≤料厚的10%,手感无明显阻挡、滞留
冲压件检验通用标准
冲压件检验通用标准1.钢板厚度要求,根据图纸材料栏,允差不得超过0.1MM, 并逐步完善材料牌号2.喷塑件应注意初检颜色和光面或砂面程度,再检验喷塑质量,是否有堆塑,颗粒物,漏喷,过薄过厚现象;电镀件注意镀锌件的颜色是镀白还是镀彩,镀铬的光亮程度,以封样样品或色样作为标准。
缺陷判定应区别ABC面3. 检查沉孔个数和大小是否符合图纸,必要时用沉头螺钉比较是否符合装配要求4. 孔位检查: 用1:1图纸进行对比检查, 有技改的图纸注意检查是否技改到位,检查是否缺孔,多孔。
A3图幅的1:1图纸有失真,首次校对时应采用A4图纸,以后校对采用上次封样样品。
5. 孔径检查5.1对于生产量大的冲压件,应注意检查孔径大小,因为冲针可能磨损造成直径变小。
5.2对于轴承孔,应检验喷塑后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抽样用轴承座带轴承进行试套。
5.3对于螺丝孔,去除喷塑层后,M3的螺孔底孔,用2.5冲针可以轻松通过,用2.6冲孔较紧。
M4的螺孔底孔,用3.3冲针可以轻松通过,用3.4冲孔较紧。
螺纹底孔过紧造成攻丝困难,过松造成易滑丝!6.成形和冲压定位精度6.1接收板和灯架零件,要求对中性精度高,否则造成对管偏心,影响机器性能,两边对应尺寸相差不能超过0.1MM。
接收板小孔和长磁头大孔是两道冲出,应分别检验对中性6.2灯架是易变形零件,要求进出货放置整齐,避免变形,冲孔定位不得超出0.05MM,变形量不得超出0.2MM6.3 折弯直角度应不得超过3度。
6. 4以下是冲压件的工艺,质检人员应能判定哪道工艺出现问题左右板的工艺:落料—冲孔接收板的工艺:落料—冲小孔—成形—冲长磁头大孔灯架的工艺:落料—冲孔—成形后横档的工艺:落料—冲孔—成形手柄的工艺:落料—冲孔—去毛刺--成形备注:有些冲压件是落料和冲孔合为一道落料,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7. 厂商标记:对于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物料,一般有厂家区别记号,质检物料部门应能识别。
这类物料要求分开放置,左右板配套使用。
五金冲压件检验标准
五金冲压件检验标准一、目的本标准规定了五金冲压件的检验项目、方法和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检验项目及标准1. 尺寸检验(1)检查五金冲压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使用卡尺、千分尺、塞尺等测量工具对五金冲压件的尺寸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
(3)检查五金冲压件的公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外观检验(1)检查五金冲压件的表面是否有划痕、压印、变形等缺陷。
(2)观察五金冲压件的颜色、光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检查五金冲压件的边缘是否光滑、整齐,无毛刺、飞边等缺陷。
3. 材质检验(1)检查五金冲压件的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通过化验、光谱分析等方法对五金冲压件的材质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4. 强度检验(1)测试五金冲压件的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通过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等方法对五金冲压件的强度进行检验,确保其能够承受预定的载荷和压力。
5. 功能性检验(1)检查五金冲压件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对五金冲压件进行装配和调试,检查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6. 可靠性检验(1)测试五金冲压件的可靠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通过在正常条件下进行长时间工作测试,观察五金冲压件是否存在失效或性能下降现象。
7. 安全性检验(1)检查五金冲压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对五金冲压件进行安全性能测试,如防爆、防腐蚀等测试。
8. 包装检验(1)检查五金冲压件的包装是否符合保护产品完整性及安全性的要求。
(2)观察包装材料、标识、防潮、防震等措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
冲压件检验标准
孔位边沿损伤,在后续装配过程中可遮盖。
√
孔位边沿损伤,在后续装配过程中不可遮盖。
√
8
变形
产品边口及表面、孔边不能有冲压变形现象;产品边口及表面有轻微变形,组装后可遮盖,不影响产品外观。
目视
表面有及边口有明显变形。
√
孔位冲压变形,组装后可遮盖,影响产品外观。
√
9
尺寸
产品重要配合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卡尺
√
冲压件检验标准
文件名称
冲压件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
页码
2 of 3
版本
A / 0
序号
检验
项目
接收标准
检验工具及
方法
缺陷描述
缺陷等级
致命(CR)
严重(MA)
轻微(MI)
3
披锋
产品边沿、孔位,不能有锋利的尖角和披锋现象。
目视
卡尺
产品断切面及边、孔,有明显披锋或组装后可遮盖。
√
产品断切面披锋高≤0.1mm,不伤手,不影响产品外观。
1、GB / T2828.1-2003逐批检查计数抽样及抽样表。
2、GB / T 13914-2002冲压件尺寸公差。
3、GB/T 13916-2002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
4、GB/T 14662-2006冲模技术条件。
5、GB 7000.1-2007灯具第一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
序号
检验
项目
√
产品断切面披锋高≤0.1mm,且有尖角、伤手。。
√
产品断切面披锋高≤0.1mm,不伤手,但影响产品外观。
√
产品断切面披锋高≤0.1mm,组装时影响产品装配,但可以组装。
√
冲压件表面检验标准
冲压件表面检验标准1、)外板件外露型面:1.1表面光顺、平滑,流线无波纹,无硬点,无凹凸,无成形滑移线,无划伤。
1.2棱线清晰连续,圆角均匀。
1.3材料表面无锈蚀、麻点,成形变薄量不大于料厚的10%。
1.4切割边、孔边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20%2、)外板件被遮盖面:2.1表面无明显凸凹,允许有轻微碰伤和划伤。
2.2允许存在轻微的成形滑移线。
2.3切割边、孔边、翻边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30%,孔边不允许有较大变形。
2.4翻边、弯边允许存在料厚20%的变薄量。
3、)内板件外露型面(指未被内饰板遮盖并外露可视的型面)3.1表面光顺、平滑,无褶皱,无因异物所造成的凹凸,无严重划伤。
3.2棱线清晰连续,圆角均匀。
3.3材料表面无锈蚀、麻点。
3.4表面允许有轻微波纹,但不影响整车外观。
3.5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35%4、)内板件被遮盖面4.1型面光顺,棱线清晰,圆角均匀。
4.2非装配型面允许有不大于料厚10%的划伤,允许有轻微皱纹,但不允许有褶皱、死皱。
4.3切割边、孔边、翻边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35%,孔边不允许有较大变形。
4.4材料成型变薄量不大于料厚的15%。
5、)结构件(料厚在1.0mm以上内板件、加强件、加强梁等)装配面5.1型面平整,圆角清晰,局部允许有不影响焊接的轻微波纹。
5.2螺母孔周边不允许变形。
5.3切边、弯边、翻边、孔周边不允许有较大变形,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35%5.4材料成型变薄量不大于料厚的20%。
6、)结构件(料厚在1.0mm以上内板件、加强件、加强梁等)非装配型面6.1局部型面允许有不大于料厚20%的拉痕、拉伤等成型痕迹。
6.2局部型面允许有较轻波纹和皱纹,但不允许有褶皱、死皱6.3材料成型变薄量不大于料厚的20%6.4切边、弯边、翻边、孔周边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40%,孔边不允许有较大变形。
7、质量问题描述及处理方法:1、)毛刺(用角磨机打磨修边有毛刺处)2、)拉毛(用抛光机打磨拉毛处,如拉毛严重,可先用角磨机打磨)3、)高点(较高的高点线用锤击修整,再用专用工具刮平,最后用抛光机抛光;小高点用专用工具刮平,再用抛光机抛光。
冲压件表面检验标准
冲压件表面检验标准1、)外板件外露型面: 1.1 表面光顺、平滑,流线无波纹,无硬点,无凹凸,无成形滑移线,无划伤。
1.2 棱线清晰连续,圆角均匀。
1.3 材料表面无锈蚀、麻点,成形变薄量不大于料厚的10%。
1.4 切割边、孔边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20%2、)外板件被遮盖面: 2.1 表面无明显凸凹,允许有轻微碰伤和划伤。
2.2 允许存在轻微的成形滑移线。
2.3 切割边、孔边、翻边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30%,孔边不允许有较大变形。
2.4 翻边、弯边允许存在料厚20%的变薄量。
3、)内板件外露型面(指未被内饰板遮盖并外露可视的型面) 3.1 表面光顺、平滑,无褶皱,无因异物所造成的凹凸,无严重划伤。
3.2 棱线清晰连续,圆角均匀。
3.3 材料表面无锈蚀、麻点。
3.4 表面允许有轻微波纹,但不影响整车外观。
3.5 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35%4、)内板件被遮盖面4.1 型面光顺,棱线清晰,圆角均匀。
4.2 非装配型面允许有不大于料厚10%的划伤,允许有轻微皱纹,但不允许有褶皱、死皱。
4.3 切割边、孔边、翻边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35%,孔边不允许有较大变形。
4.4 材料成型变薄量不大于料厚的15%。
5、)结构件(料厚在 1.0mm 以上内板件、加强件、加强梁等)装配面5.1 型面平整,圆角清晰,局部允许有不影响焊接的轻微波纹。
5.2 螺母孔周边不允许变形。
5.3 切边、弯边、翻边、孔周边不允许有较大变形,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35%5.4 材料成型变薄量不大于料厚的20%。
6、)结构件(料厚在 1.0mm 以上内板件、加强件、加强梁等)非装配型面6.1 局部型面允许有不大于料厚20%的拉痕、拉伤等成型痕迹。
6.2 局部型面允许有较轻波纹和皱纹,但不允许有褶皱、死皱6.3 材料成型变薄量不大于料厚的20%6.4 切边、弯边、翻边、孔周边毛刺高度不大于料厚的40%,孔边不允许有较大变形。
7、质量问题描述及处理方法:1、)毛刺(用角磨机打磨修边有毛刺处)2、)拉毛(用抛光机打磨拉毛处,如拉毛严重,可先用角磨机打磨)3、)高点(较高的高点线用锤击修整,再用专用工具刮平,最后用抛光机抛光;小高点用专用工具刮平,再用抛光机抛光。
冲压件检查标准
冲压件检查标准1.目的:确定冲压件的外观、线性尺寸、形位公差检验条件、检验手段的一般标准,指导合理、经济的进行检验与品质控制;并可指导相关工艺、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制订。
2.范围:本标准适用信发所有冲压件的外观、线性尺寸、形位公差检验控制。
3. 外观检验3.1检查方法产品及原材料的检查方法以如下条件进行目视检查,需要时可使用菲林,并可借助10倍放大镜。
对所发现的外观缺陷按相应允收标准作出判定。
3.1.1 位置:检查人员的眼睛与被测对象物表面的距离:30~45cm。
对测量对象表面要以垂直及45°的角度进行检查。
(参照图1)3.1.2 照明:2X36W白色日光灯在距离150~200cm处发出之光亮。
3.1.3 视力:检查人员要求正常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
3.1.4 时间:不得在被测对象物上停留,必须以连续的动作进行,若发现异常时,允许不超过5秒的停留时间作确认。
3.2 等级定义根据部品所处位置分为3个等级,若需要详细的等级定义时,在相关部门协议基础上,另行规定。
3.2.1 A级面: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时常处在使用者视线范围内之面。
如产品之正面、上面、侧面,或据客户要求指定为A级的面。
3.2.2 B级面:使用者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可直接目视,但时常能看到的面。
如产品之后面、底面。
3.2.3 C级面:通常使用者看不到,但在如维修维护打开时能看到的面。
3.3附则:3.3.1 [冲压部品及零件外观缺陷评判基准],见表。
3.3.2 如出现评判表中未列出之外观缺陷均作“MAJ”严重缺陷处理。
3.3.3 只靠外观基准书不能表现的缺陷,作出限度样本。
限度样本从制作到登录、管理方面参见[限度样本管理规定]。
3.4评判基准冲压部品及零件外观缺陷评判基准4.1.测定环境标准条件尺寸测定环境应满足环境温度20±8℃,相对温度50±15%,测定前部品应在此环境内静置适当时间,以保证部品检测条件符合标准要求。
冲压件检查质量标准
冲压件检查质量标准
一、 外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版 页
本 码 检测方法 目测 手感 目测 卡尺 测厚仪
1、无凹坑、无凸包、无压痕、无起皱、无开裂、无隐裂。 2、棱线清晰。 3、型面过度平滑。 4、毛刺高度≤0.2㎜. 5、材料变薄≤料厚的20%。
二、型面与周边轮廓尺寸(公司内控标准,型面±0.5,周边轮廓±1.0) a:按客户提出产品检查基准书的检测。 1、测量 机检测 b:客户要求用三坐标检查,但未提出检测方案的,由技 术根据产品匹配要求做检查基准书,经客户确认后,用 测量机检测。 a:按客户提出产品检方案的按客户要求检查。 2、手工 检查 b:客户未提出检测方案的,技术部按周边型面与轮廓分 别50㎜检测一点,周边型面与轮廓每点错开25㎜,有卡 板的型面,每一段曲线检测二点,做检查基准书经客户 确认后手工检查。 卡尺 间隙尺 测量机
(公司内控标准,定位孔±0.05,装配孔±0.5,其它孔 三、孔位 ±1.0) 检测销划线销 检查 卡尺 客户有检查标准的按客户要求。
编制:
审批:
冲压件检验标准
冲压件检验标准冲压件作为工程制造中常见的零部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因此,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冲压件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冲压件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冲压件的材料选取是决定其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进行冲压件检验时,需要对其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材料标准和要求。
材料的硬度、强度、延展性等指标都应符合国家标准,以保证冲压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断裂、变形等问题。
其次,冲压件的外观质量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外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美观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在冲压件检验中,需要对其表面进行仔细观察和检测,确保其表面光洁度、平整度、无裂纹、氧化等情况符合标准要求。
再者,冲压件的尺寸精度是决定其装配性能和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冲压件的检验过程中,需要通过测量工具对其尺寸进行精确测量,确保其尺寸精度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其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此外,冲压件的功能性能也是需要进行全面检验的内容之一。
不同的冲压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具备不同的功能,因此在检验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功能进行全面的检测,确保其能够满足产品设计的要求。
最后,冲压件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也是需要重点检验的内容。
通过模拟使用环境和条件,对冲压件进行耐久性和可靠性测试,以确保其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失效、损坏等问题,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冲压件检验标准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复杂。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检验,才能确保冲压件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为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促进冲压件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冲压件外观缺陷标准及检查方法
东风汽车模具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冲压件外观缺陷标准及检查方法一. 检验方法:1、触摸检查法l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l检验员需戴上触摸手套沿着零件纵向紧贴零件表面触摸,感应零件表面的细小凹凸,这种检验方法取决于检验员的经验。
l手感缺陷不明确处用油石打磨可疑区域并加以验证,触摸法检查是外表覆盖件外观质量检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检验方法。
2、油石打磨法l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l打磨用细油石240#(20×13×100mm或更大)l有圆弧的地方和难以接触到的地方用相对较小的油石打磨(例如:8×100mm的半圆形油石)l油石粒度的选择取决于表面状况(如粗糙度,镀锌等)建议选用240#细粒度的油石l油石打磨的方向基本上沿纵向进行,并且很好地帖合零件的表面,部分特殊的地方还可以补充横向的打磨3、柔性纱网的打磨法l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l用柔性纱网紧贴零件表面沿纵向打磨至整个表面,任何麻点、压痕会很容易地被发现。
(不建议用此方法检验凹陷、波浪等缺陷)4、光照涂油检查法l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l用干净的刷子沿着同一个方向均匀地涂油至零件的整个表面l把涂完油的零件放在光照(Highlight)可转动平台上检查,或者把零件竖在车身位置上,用此法可很容易地发现零件的微小的麻点、压痕。
5、目视检查一、冲压件区域的划分A区:车门外表面腰线以上的区域B区:车门外表面腰线以下到底板,门框上未被内饰件覆盖的区域,行李舱内表面,引擎舱内表面未被内饰件覆盖的区域C区:底板零件及内饰件覆盖的内、外覆盖件二. 常见的缺陷及标准1.开裂检查方法:目视l判定标准:l外覆盖件任何开裂的零件都是不可接受的。
l内覆盖件不允许有裂纹,仅细微的碎裂允许作补焊返修处理,但返修部位是顾客不易发觉的且必须满足冲压件的返修标准。
2.缩颈、极限检查方法:目视l判定标准:l冲压件极限部分的材料变薄≤20℅,可用超声波测厚仪、零件破解后截面测量的方法。
冲压件通用检验标准规范
※※目錄※※1.目制定冲压生产线普通检查准则,在规格,客户之外观规范及产品范畴等没有明确规定期,以此作为检查检查过运作之根据。
2.范畴合用于PCE,ECG所有冲制作3.参照文献3.1ES04-021Compaq铁壳外观规范3.2记录保存依QS-164.特殊规定4.1本文献若与蓝图及IS,SIP,SOP,PMP客户检查规范发生冲突,以上述规格和蓝图为准。
4.2例外规定放入个别检查规格内。
4.3若个别规格规定超过(低于或松于)此文献,以个别规格为准。
5.检查规定5.1毛刺规定:5.1.1所有冲制件毛刺高度不得超过板厚5%,不容许有毛刺方,必要有压毛边工序,压完毛边后,不得有刮手感觉。
5.1.2对于0.15~0.4MM不锈钢,马口铁及铜弹片,毛刺高度应控制在0.04MM如下。
5.1.3毛刺(如图1)5.1.4在制程中,度不不大于4%时,就要做好检查记录并规定修模,但已冲零件放行。
5.2平面度规定:5.2.1冲件平面不容许有与蓝图不符之最严重翘曲。
5.2.2平面度不得不不大于零件最大外轮廓尺寸0.4%,用卡尺,刀口尺及塞尺对其进行测量。
5.2.3有特殊装配功能面,其平面度要相应加严控制,并放入检查规格中,以规格规定这准。
5.2.4有特殊装配功能尺寸要有平行度或对称度规定,并放入检查规格中,以规格规定为准,例如磁架长对称槽装FDD,HDD,CD-ROM。
5.6冲制件折弯角度必要控制±1°范畴,以防止因装配、铆接、拉铆、打螺钉后产生变形。
有特殊装配边要加严管制,并放入个别规格内列管。
5.7聚固件5.7.1紧固件须与基材紧密相连,符合安装程序及制程中尺寸。
5.7.2紧固件在安装中不能变形或挤压变形。
5.7.3基材安装中不能变形或凸出。
5.7.4长压件如螺柱STANDOFF,ETC须垂直度<1.5°5.8螺柱(STANDOFF),螺母(NUT)螺钉(SCREW)压合规定:5.8.1所有螺柱,螺母,螺钉与冲压件母面压合时,必要压牢,不得压偏,螺母(NUT)压合后不得与母面有间隙存在,螺柱(STANDOFF),螺钉(SCREW)不容许高出母面。
冲压件检验方法及标准
冲压件检验方法及标准
冲压件的检验方法和标准可以根据其具体应用领域和要求来选择和制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标准:
1. 外观检验:检查冲压件表面的缺陷、划痕、氧化和变形等。
常用标准有ISO 9001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2. 尺寸测量:使用测量工具如千分尺、游标卡尺等对冲压件的长度、宽度、厚度和孔径等进行测量。
常用标准有GB/T1804等。
3. 硬度测试:使用硬度计对冲压件的硬度进行测试,以确定其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常用标准有GB/T231.2等。
4. 材料成分分析:通过对冲压件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确保其符合所需的材料要求。
常用标准有GB/T223.82等。
5. 力学性能测试:对冲压件进行拉伸、弯曲、剪切等试验,以确定其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常用标准有GB/T228.1等。
6. 表面处理测试:对冲压件的表面处理质量进行测试,如镀层的附着力、涂层的厚度等。
常用标准有GB/T6462等。
此外,针对特定行业和产品,还有一些行业标准,如汽车行业的ISO/TS 16949等。
以上仅是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和标准,具体选择和制定标准应根据冲压件的具体要求和应用环境来确定。
冲压件检验标准
冲压件检验标准冲压件作为机械制造中常见的一种零部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对冲压件的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冲压件的检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冲压件的外观质量是其检验的首要内容。
外观质量包括表面光洁度、表面无损伤、表面涂装均匀等方面。
在检验过程中,应当采用肉眼检查和辅助工具检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冲压件的外观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其次,冲压件的尺寸精度也是需要重点检验的内容之一。
尺寸精度直接关系到冲压件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的匹配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检验过程中,应当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如千分尺、游标卡尺等,对冲压件的尺寸进行准确测量,并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确保尺寸精度符合要求。
另外,冲压件的材料和硬度也是需要重点检验的内容之一。
材料的选择和硬度的控制直接关系到冲压件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检验过程中,应当采用金相显微镜、硬度计等设备,对冲压件的材料和硬度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此外,冲压件的装配性能和使用性能也是需要进行检验的内容之一。
装配性能包括冲压件与其他零部件的配合情况,使用性能包括冲压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检验过程中,应当模拟实际使用环境,对冲压件的装配性能和使用性能进行测试,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总之,冲压件的检验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材料硬度、装配性能和使用性能等。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才能保证冲压件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从而保障整个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帮助,促进冲压件质量的提升和行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压件检查标准
1.目的:确定冲压件的外观、线性尺寸、形位公差检验条件、检验手段的一般标准,
指导合理、经济的进行检验与品质控制;并可指导相关工艺、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制订。
2.范围:本标准适用信发所有冲压件的外观、线性尺寸、形位公差检验控制。
3. 外观检验
3.1检查方法
产品及原材料的检查方法以如下条件进行目视检查,需要时可使用菲林,并可借助10倍放大镜。
对所发现的外观缺陷按相应允收标准作出判定。
3.1.1 位置:检查人员的眼睛与被测对象物表面的距离:30~45cm。
对测量对象表面要以垂直及45°的角度进行检查。
(参照图1)
3.1.2 照明:2X36W白色日光灯在距离150~200cm处发出之光亮。
3.1.3 视力:检查人员要求正常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
3.1.4 时间:不得在被测对象物上停留,必须以连续的动作进行,若发现异常时,允许不超过5秒的停留时间作确认。
3.2 等级定义
根据部品所处位置分为3个等级,若需要详细的等级定义时,在相关部门协议基础上,另行规定。
3.2.1 A级面: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时常处在使用者视线范围内之面。
如产品之正面、上面、侧面,或据客户要求指定为A级的面。
3.2.2 B级面:使用者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可直接目视,但时常能看到的面。
如产品之后面、底面。
3.2.3 C级面:通常使用者看不到,但在如维修维护打开时能看到的面。
3.3附则:
3.3.1 [冲压部品及零件外观缺陷评判基准],见表。
3.3.2 如出现评判表中未列出之外观缺陷均作“MAJ”严重缺陷处理。
3.3.3 只靠外观基准书不能表现的缺陷,作出限度样本。
限度样本从制作到登录、管理方面参见[限度样本管理规定]。
3.4评判基准
冲压部品及零件外观缺陷评判基准
4.线性尺寸检验
4.1.测定环境
标准条件尺寸测定环境应满足环境温度20±8℃,相对温度50±15%,测定前部品应在此环境内静置适当时间,以保证部品检测条件符合标准要求。
一般条件尺寸测定环境满足环境温度5~35℃,相对温度45~85%
4.2.公差规定
产品、零件尺寸公差按客户要求控制;原材料、物料厚度公差参照《常用材料厚度公差表》;常用杂件材料尺寸规格参照《杂件材料尺寸清单》。
4.3.检测器具
检测器具一般根据测量对象的精度要求合理、经济地选用,具体参照《常用尺寸检验器具选用表》,并按相关作业指导书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4.4.检验方法
按相关工艺、检验作业指导书规定执行。
4.5. 常用公差表
4.5.1.常用材料厚度公差表
4.5.1.1.非金属材料厚度公差
本表的列数值单位均为mm
4.5.1.2.线径类本表的列数值单位均为mm
4.5.1.3. 金属材料厚度公差
本表的列数值单位均
5.形位公差检查
5.1.测定环境
同线性尺寸检查
5.2.公差规定
产品、零件形位公差按客户要求控制
5.3.检测器具
检测器具一般根据测量对象的精度要求合理、经济地选用,具体参照《常用尺寸检验器具选用表》,并按相关作业指导书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5.4.常见形位公差定义及检验方法(附件)
6.力学性能检查
6.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司弹片、接触片五金制品及其原材料力学性能检查。
6.2目的
作为弹片、接触片此类五金制品除需满足图纸设计的尺寸要求外,更需具备一定的弹性,强度等力学性能要求。
根据本司此类制品使用特性,制订本标准,以规范本司此类五金产品力学性能的检查项目、方法和判定标准。
6.3.硬度检验
参照[热处理检验标准] 硬度检验执行,并规定为基本检验项目。
6.4.弹性检验
6.4.1.压缩(拉伸)检验
适用于受压缩(拉伸)作用的弹簧、弹片、接触片类制品的弹性检验。
并规定为基本检验项目。
模拟实际使用状态,均匀平缓地施加压力或拉力于试样工作区域的受力作用点上,使得制品被压缩(拉伸)到工作极限位置,然后平缓地释放试样,试样回复到自由状
态。
如此反复10次后,试件处于自由状态下,观察试件基本恢复原状,无明显变形,判为合格。
6.4.2.扭转试验
适用于承受扭矩力作用的弹簧、弹片、接触片之类制品弹性检验。
并规定为基本检验项目。
模拟实际使用状态,均匀缓慢地施加扭矩力于试样工作区域的受力作用点上,使得试样被扭转到工作极限位置,然后平缓地释放试样,让试样回复到自由状态。
如此反复10次后,在试件处于自由状态下,观察试件基本恢复状,无明显变形,判为合格。
6.5.疲劳试验,冲击试验
根据客户要求对制品进行疲劳、冲击强度检验。
模拟使用状态,在专用试验机上进行测试。
6.6. 90°折弯试验
适用于检验弹簧、弹片、接触片类五金制品弯曲部位抗断裂性能。
并规定为基本检验项目。
针对试样工作区域的弯曲部位(如R位)折弯90°,反复共2次,不断裂为合格。
6.7.表面裂纹检验
在10倍放大镜,观察试样表面,若有裂纹存在,判为不合格,适应于检验弹簧、弹片、接触片类五金制品表面裂纹状况,并规定为基本检验项目。
7.若客户另有明确要求时,按客户要求执行。
8.附件
[常见形位公差定义及检验方法]
常见形位公差定义及检验方法
9.位置度的测定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