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写作顺序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写作顺序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写作顺序作者:周俊根来源:《课外语文·中》2017年第11期【考点解说】理清文章脉络,也即理清文章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考题形式一般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是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散文顺序的考题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形式是问“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对此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
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
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
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另一种形式是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靠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
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
【考例解析】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林清玄啊a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子b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里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c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
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d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
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宠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e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
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
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
散文的快速阅读及答题技巧

散文的快速阅读及答题技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散文的快速阅读及答题技巧1.捕捉线索:散文的线索可以使散文由分散到聚合,由朦胧到明朗,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内容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一定的语言标志、文章的题目等都是捕捉线索的主要切入点,另外,游记类散文一般以游踪为线索。
2. 2.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
3. 3.透析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是散文布局谋篇的外在形式,回答问题时通常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托物寓意、寓情于景、对比、联想和想象、欲扬先抑等作为鉴赏的术语。
4. 4.研读重点:对散文中精彩铺陈的段落,要感受形象、领悟内涵、捕捉情感、揣摩语言;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段落,位于开头的往往是总起全文,中间的往往是承上启下,结尾的往往是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是主题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记叙描写以外的议论段落,是散文明事析理的关键段落,是文章的中心主旨所在;环境描写段落往往是为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的。
5. 5.揣摩关键:作者情感态度转化的语句、带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文章的主旨句是揣摩的关键。
一定要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前后照应、整体观照;要紧扣语境来答题。
6.6.张扬个性和唤醒个性体验:散文的重点是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要对其中的感情和观点进行评说和鉴别,写心得往往是考查的主要形式。
它一般要从内容、语言、写法、作用等方面发表意见,观点明晰、论据充分,要紧扣散文的主旨内容。
7.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
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
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清理文章脉胳,把握写作顺序

,
。
敬 畏 之 余 更 多是 羡慕 期 盼
, , ,
手 过 招 有 持 流 星 锤 的 有 舞狼 牙
博得 同 学 的 羡慕 老 师 的 赞许 童
年就 是这 样
一
自己 快 点 长 大
这 样 就 可 以 自由
。
棒的
,
,
还
,
有在 远 处 发 气 功 的
。
。
翻
个痛快 的年纪 展
, “
自在 地 用 红 笔 了 现 在 大 了 这 个
一
有 暗 示 ;同 时 也 要 推 敲 材 料 和 段
(3 )我
一
直认 为
自己 比 同龄
。
海 波澜 不 惊
,
、
九 年 竞让
,
。
本书
落 词 语 之 间 的关 系
、
。
的 孩 子 少 了 许 多 童年 的 乐趣 为 父 母 急 盼 着我 成 材
。
因
也 厚 重 了 成熟 了
是 不 能 都要 谈 为 什 么
,
最后
以 小
…
他 们 都被 我 打 上 了 儿 时 的
— —
句话 或 几 个 词 语 让 你 放
。
龄 上 了初 中
。
正
常学龄 孩 子 的童
而 毕业 的
。
烙印
空 白 处 密 密麻 麻 都 是
回 文 中可 以 选 择 的几 个 地 方
,
从
年 是 随 着 小 学毕 业
字
。
小 小 的年 纪
学那 样 的 经 典
翻 动 新 书时 哗哗 的 响
“ ”
。
回答
。
行文脉络答题技巧

行文脉络答题技巧在进行答题时,一个清晰的文脉组织是至关重要的。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使文章逻辑连贯、条理清晰。
以下是一些帮助你提高行文脉络答题技巧的建议。
1.理清思路:在开始写作之前,先花一些时间理清自己的思路。
可以列出观点或思考问题的方法,并确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有助于你在写作时保持一致的脉络。
2.提纲:在写作之前创建一个简要的提纲是非常有帮助的。
根据问题的要求和你的思路,将论点分成几个主要部分,并为每个部分写下2-3个关键点。
这将成为你文章的框架和指南。
3.引言:在引言中要清晰地表达你的观点和论点。
引言应该简洁明了,并且引起读者的兴趣。
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废话或花哨的修辞,而是直接陈述你的主题。
4.主体段落:按照提纲的顺序,在每个主体段落中发展你的观点。
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然后通过支持细节和例证来解释和支持这个观点。
确保每个段落之间有适当的过渡,以保持文章的流畅性。
5.细节支持:在论述观点时,使用具体的事实、数据、案例和引用来支持你的论点。
这些细节可以增加你的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6.逻辑连接词:使用逻辑连接词来连接不同观点和主题。
这些词可以帮助你在段落和句子之间建立起坚实的逻辑关系,使文章更连贯。
常用的逻辑连接词包括"然而"、"另一方面"、"因此"、"其次"等等。
7.结论:在结论中,对你的观点进行总结,并强调其重要性。
你还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确保结论与引言相呼应,并以一种高效的方式结束文章。
8.修改和修改:完成首稿后,要花时间仔细检查和修改你的文章。
检查是否有语法、拼写和标点错误,并确保句子流畅和清晰。
如果可能的话,把它交给他人阅读并提出意见。
反复修改直到你完全满意。
9.练习写作:行文脉络这一技巧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写更多的文章,尝试各种题型和写作风格,可以帮助你逐渐掌握并运用行文脉络的技巧。
厘清写作顺序把握叙事线索

厘清写作顺序把握叙事线索作者:陈亚平来源:《初中生写作》2020年第08期●原文呈现有一种美好,唤醒了我◎杨云帆准备了数月的竞赛意外失利。
我抚摸着鲜红的分数,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我不想再重拾那曾寄托着希望,如今只剩下痛苦的书本,是的,我想放弃了!可当这个念头闪过脑海时,我的眼前又朦胧了……我又依稀看见了那棵古老的榆树沧桑耸立的影子,任由风雨侵袭都巍然不倒,宛如一道正气浩然的风景线。
仿佛今年十月的秋风再次吹起,我踩着满径黄叶,裹着一路的泥香,姗姗而来,跟着爷爷匆匆的脚步声踏进这片熟悉的村庄,叩响了记忆之门。
那一刻,我看见了我家乡下的小院。
我看见了一座低矮破旧的老屋立在面前,炊烟从屋后升腾,如一条扯不断的白绫,缓缓爬上一棵树的高枝,并将它无声包裹。
这高大挺立的老榆树一下子吸引了我,粗大的树干遮住了半边屋顶。
秋风扫过,这老榆树上的几片黄叶无论被萧瑟的秋风如何撕扯,始终固执不落。
爷爷叹息道,说这棵树在他小时候就有了,这么多年,依旧生生不息。
爷爷匆匆走到榆树下,抚摸着那合抱粗的树干,尽管树皮已脱落了大半,但从树梢上的绿色,分明可以感觉到生命的勃发。
爷爷告诉我,曾祖父在世时说:“没有浩然正气节,哪有一身忠厚胆?”每当说这句话时,他总会背对他们,面向榆树,像一个自豪的老夫子教导着学生,还拄着他老旧的拐杖,然后若有所思,喘息不已。
他说,多少个年头了,一切都在变,唯有这老榆树永远不变,永远陪伴着他。
曾祖父早去了——我仅见过他三面。
他虽已随风逝去,可他的美好精神依旧长留,让我这位后人能清醒、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浩然正气,他坚定而又执着的信念就像这棵古树一般,风再大,雨再猛,也吹不倒!思绪收回来了。
我虽谈不上“浩然正气”,但作为曾祖父的后代,“老榆树”的后代,又怎能遇见困难就退缩,轻易被困难打倒呢?重拾书本,那一行行字深深印在我心中。
我抬起头,已经分不清赫然出现在眼前的,究竟是挺直高耸的老榆树,还是树下曾祖父苍老而挺立的背影……老榆树和曾祖父的美好唤醒了我,让我怀揣信念,在“浩然正气”的路上疾步向前。
语文课上老师请同学们整理课文脉络

语文课上老师请同学们整理课文脉络
1、学习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运用所学方法阅读例文,理清例文脉络。
3、试着用学到的方法列出提纲。
4、成语、《论语》、词语积累、智慧故事、格言警句的学习了解。
【教学重点】:
为文章理清脉络,了解文章写作顺序。
【教学理念】阅读是理解,习作是表达;阅读是积蓄,习作是倾吐;阅读是揣摩别人怎样写,习作是用悟到写法练习写。
一手抓阅读,一手抓习作。
可以既学读又学写,读写并进,相得益彰。
在课堂上通过竞赛、情境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有所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5分钟)
一、课前5分故事王
1、师:快乐作文,快乐成长,欢迎走进今天得快乐课堂。
每周
一次的相逢,总是让我有迫不及待的感觉。
那就让我们迫不及待的看看今天5分钟故事王环节,哪位英雄斗胆站上擂台给大家讲一讲《马腹上的lkr》的故事呢!(课前安排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把故事设计成讲故事,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2、指生讲故事(三个学生,各队代表,根据情况给各队加分)
二、快乐积累关
1、师:前有古人锥剌股,今有快乐少年诵诗词。
马上进入我们
的朗诵环节…..《论语》。
散文阅读知识点

散文阅读知识点班级:姓名:考点:1、把握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主题。
2、整体感知、分析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3、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
4、分析散文的思路,把握写作顺序。
5、品味散文的语言,分析关键词、句(蕴涵哲理的句子)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6、辨析散文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7、分析散文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8、就散文所蕴涵的哲理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与情感体验。
知识导图:一、散文概念广义: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即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狭义: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即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二、散文的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线索:(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远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
三、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的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
四、散文的顺序和线索1、顺序:写景顺序一般以观察顺序和游览顺序为序。
观察顺序:远——近——远,近——远——近,整体——局部,静——动,景物——人等。
游览顺序:按作者实际游览的行踪,或者是以作者刻意设计的行踪为线索,有目的地选择观赏重点,以所见所闻的先后顺序,依次写下来。
2、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五、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答题技巧: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方法:(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一、对人物描写类文章的阅读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人物描写类的文章。
对于这些文章来说,有一定的阅读技巧。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描写人物的时候一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的细节方面来进行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来反映一个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如何深入理解这些文章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着手阅读,分别是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和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
一般来说,通过对这三个细节进行分析之后,便可以大致的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节课为例,我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重点让学生从文章中的语言描写来分析聂将军的人物形象。
课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聂荣臻将军知道后,立即叫前线部队把孩子送到他那里去。
他对战士们说:“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从聂将军的语言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同时,也体现出聂将军的至仁主义。
再如这一句:开饭的时间到了,聂将军把美穗子拉到怀里,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
从动作描写可以体现出聂将军身上流露出的善良品质和坦荡的胸怀。
通过对聂将军的语言以及动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阅读,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日本人口中的“活菩萨”聂荣臻的人性光辉,同时也能够意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对记事类文章的阅读记事类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属于经典内容之一。
这一类的课文主要对事件进行描写,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体会作文的中心思想。
在阅读这样的文章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比较多,比如说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的起因以及事件的结果,除此之外还要弄清楚写作的顺序,如顺序、倒序、插叙等。
中考语文专题讲解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二步,分别从内容、结构和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这一情节在文 中的作用。①从内容上:离开东京到仙台,是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 因;而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爱国青年”的 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 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②从结构上:全文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 心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本文写的是作者“以藤野先生为中心的一段人 生经历”,而非简单的“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回忆对象与叙事者 经历的交织,是回忆性散文的一个重要文体特点。此外,这篇散文的 另一条线索,是“我”的爱国之情,具体表现便是“我”弃医从文的 心路历程。
参考答案:文章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 现,使情节集中,脉络清晰,浑然一体。②便于展现人物性格,突出 主题。流浪汉、餐馆老板娘、司机的性格都是在与我交谈过程中得以 展现的,通过他们表现了人性之善,突出了主题。(答题语言借鉴)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2.[2021山西]小说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同学们围绕“双 线结构的好处”展开讨论。请参与讨论并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不 少于50字)
2.[2021山东临沂]有人认为文章第⑧自然段可以删掉,你是否赞 同?请简要说明理由。
3.[2021四川成都]文章不要最后两段,读来依然完整,作者为什 么要写这一部分内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考点九 情节(场景)的作用[2019、2013]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1.[八上《藤野先生》思考探究]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 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 内容有什么作用?
如何理清一篇文章的脉络?

如何理清⼀篇⽂章的脉络?我们阅读⼀篇⽂章时,为了更好的理解、把握⽂章内容所表达的意思,要从理清整篇⽂章的脉络⼊⼿。
怎么才能理清⼀篇⽂章的脉络呢?⼀、提纲契领,理清⽂章脉络。
⾸先,要理出⽂章的中⼼思想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个中⼼思想的。
以议论⽂为例,就是找出他的总论点是什么?有⼏个分论点?总论点就是“脉”,分论点就是“络”。
理出了“脉”和“络”,作者的总体思路就清楚了。
⼆、拆解⽂章,搞清⽂章结构。
⽂章作者的总体思路是“谋篇”,⽂章的结构安排是“布局”。
拆解⽂章,就是分析⽂章是由⼏个部分构成的?构成⽂章的各个部分、各个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是怎样排列组合的?他们是怎样既分⼜合,相互照应的?不同的⽂体有不同的结构:议论⽂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它的结构⽅式⼤致有两种:逐层深⼊的纵式结构和并列展开的横式结构。
说明⽂结构基本⽅式是:1、并列式;2、连贯式(按时间、空间顺序组合);3、递进式(按逻辑顺序组合);4、总分式(⼜可分为: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拆解⽂章,就是要搞清楚具体⽂章的具体结构是怎样的,从⽽进⼀步理清⼀篇⽂章的脉络。
三、提炼精华,找出修辞⼿法。
明⽩了⽂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是分⼏个部分阐述他的主题思想的,然后,还要看看作者是⽤什么⼿段,动⽤了什么修辞⼿法来突出他的主题,渲染他的中⼼思想的。
好⽂章都会有⼀些修辞⼿法,同时,还会有⼀些点睛之笔,⽤⼀些闪光的“⾦句”。
这些都是为⽂章的主题服务的,也是作者思路的体现。
阅读⽂章是这样,写作⽂章也是这样。
下笔之前,对⽂章要有⼀个通盘考虑,理清⽂章的脉络。
即所谓“谋篇”和“布局”。
象设计房屋,考虑盖多⼤⾯积,上下⼏层,⼏房⼏厅,厨卫配套,什么⽅向,那⾥开门,那⾥安窗那样,来考虑⽂章的整体结构。
⽴什么标题,写多⼤篇幅,分⼏个层次或者段落,设⼏个⼩标题,以及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衔接,怎样转折,何处伏笔,何处照应,何处组织⾼潮,何处点睛等等。
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框架与脉络梳理

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框架与脉络梳理在撰写论文时,逻辑框架和脉络的梳理非常重要,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清晰、有序和连贯的文章结构。
本文将介绍论文写作中逻辑框架和脉络梳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逻辑框架的构建逻辑框架是论文结构的骨架,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逻辑顺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跟随我们的论点。
下面是一些构建逻辑框架的基本步骤:1. 主题确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主题或论点,并明确想要在论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
2. 关联论点: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与主题相关的论点或观点,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
这些论点应该相互补充和支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文章结构:在构建逻辑框架时,我们可以采用常用的文章结构,例如引言、背景介绍、理论基础、实证分析、结论等。
这些部分应该按照逻辑顺序组织,确保整个文章的连贯性。
4. 段落划分:在每个部分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划分段落,使每个段落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段落之间的过渡应该自然流畅,帮助读者理解不同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脉络梳理的实用方法脉络梳理是对逻辑框架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的过程,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展示论文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1. Mind Mapping(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和梳理思路的工具。
我们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展示主题、论点和支持论据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发现和填补论文中的逻辑漏洞。
2. 逐步拓展: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步拓展论文的脉络。
首先,明确主要观点和主线思路,然后逐步添加和发展支持论据和细节。
这样做可以确保论文的结构清晰,并且有助于避免在论文中重复或冗余的内容。
3. 逻辑转折的处理:在一篇论文中,不可避免地会有逻辑转折的情况。
在处理逻辑转折时,我们需要明确转折的原因和目的,并使用过渡词语或短语来引导读者,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跟随我们的思路。
4. 对比和对照:在撰写论文时,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对比或对照。
高考作文写作顺序及范文

高考作文写作顺序及范文一、高考作文的写作顺序:1. 理清思路:先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确定要表达的立意。
2. 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含义、要求和限制,确保自己不偏离主题。
3. 策划内容: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思维导图或者提纲,搭建文章的脉络结构。
4. 做好素材准备:收集相关的材料,查阅相关的书籍或网上资料,积累充足的背景知识。
5. 打磨文采:在写作之前,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章,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写作习惯。
6. 写作分段:将文章划分为引子、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逐一展开论述。
7. 开头引子:开门见山,引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引起读者的兴趣。
8. 主体部分:根据提纲和思维导图逐段展开论述,每段都要有明确的主题句和合理的论据支撑。
9. 结尾总结:总结全文,重申中心思想,给予读者以启示或警示。
二、范文(1000字):题目: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它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们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和效率,还对教育、经济、交流和娱乐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取到全球范围内的优质教育资源。
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电子书籍等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
此外,互联网还促进了教育的全球化,人们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与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拓宽了视野和学习渠道。
其次,互联网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电子商务、在线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不断壮大,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购物更加便捷、消费更加智能,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互联网还为创业者提供了更低的创业门槛和更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创新和就业。
另外,互联网加速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社交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等让我们可以与家人、朋友、同事保持长期的联系,并随时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心情。
同时,互联网也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的交流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声音和观点,促进了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多样性。
记叙文写作之脉络清晰 线索分明

记叙文写作之脉络清晰线索分明作者:杜娟李范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22年第41期技法指导如果将一篇文章比作漂亮的珍珠项链的话,那么线索就是串起珍珠的细绳。
线索将素材化零为整,浑然一体。
要想写好记叙文,脉络清晰、线索分明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脉络清晰、线索分明呢?一、理清思路,明确具体线索记叙文的写作,首先要理清行文思路和线索,这样写起来才能“有的放矢”。
线索的类型主要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地点线索、事件线索、人物线索、情感线索、逻辑线索等,可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需要安排一条或多条线索。
安排线索是因为只有把文章中的词句、语段串连起来,文章的脉络或者说行文思路才能清晰。
如《鸿门宴》以项羽请刘邦赴宴为线索,按“刘邦赴宴——项庄舞剑——樊哙大闹宴会——刘邦逃跑”的顺序展开故事情节的叙述,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二、运用具有标志性的关键词、关键句记叙文的写作要想脉络清晰,线索分明,具体到文章中有时就要靠关键词或关键句。
在行文时我们围绕主题选用关键词或关键句串连起一个个情节,既降低写作难度,又能让读者很容易弄清楚文章的行文思路。
如《哦,香雪》中多次出现“铅笔盒”,因铅笔盒被人奚落——换铅笔盒忘了下车——得铅笔盒勇走夜路。
“铅笔盒”串连起整个故事情节,脉络清晰,线索分明。
当然,这种方法不是万能的,比较适合以事、物为主的记叙文。
三、选用素材要有针对性,敢于取舍选用素材与行文思路和线索有着密切的关系,写作时要有所侧重,敢于取舍。
素材是为文章主题服务的,如茹志鹃《百合花》的线索是一条百合花图案的新被子,行文思路是:借被子——献被子——蓋被子。
文章撷取了几个典型的镜头和细节,重点写了相对宁静的包扎所、战斗中的人物的精神状态,围绕“我”、小通讯员、新媳妇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展开,歌颂了纯洁的感情和人性美,展现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作者没有正面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只是寥寥几笔写到炮响、信号弹,展示了战争状态下的一幕幕富有生活气息、真实感人的画面。
散文写作顺序的概念作用例子

散文写作顺序的概念作用例子散文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法【特点】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作用】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2、倒叙法【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3、插叙法【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
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作用】丰富内容,深化主旨,曲折有致。
4、补叙法【特点】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
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散文阅读专项指导

读长廓
YUE DUCHANGL ANG
一阅 警毒 一 番
一
是从原文 中抽出一句话 或几个词 词语 的深 层含义和双 关意义。 ④ 咏 史 类 —— 借 古 讽 今 、借 题 语 ,让你放 回文 中可 以选择的 几 4辨别表 达方 式 ,了解 相关 发挥 ;⑤ 送别类—— 即事抒情 、 . 个 地方 。从 原文 中抽 出的语句 , 作 用。 即景抒情 ;⑥边塞 类—— 直抒 胸
语 言环境和词语搭配 的问题 。 考 )其他表达方 式的作 用 ,有时 选 出文 中的一 个句子 ,让考生仿 3品味 语 言含 义 ,理解 深层 会把 修辞 融 合在 这里 考 。 ( 写一个或 几个 ,答题 要点 :① 要 . 1)
哲理 。
描 写 的 作 用 :散 文 中的 描 写 主 读 懂题 旨要求 ,出题人 让考生做 ( )理 解 字词 含义 。如 原 要包括景物 、人 物描写 等 。景物 什 么 ,怎 么做 ;②例 句的关键词 1
评析。
【 备考指导 】
1 . 把握文章内容 , 概括文章主题 。
散 文选 材 广泛 ,行 文 自由 ,表达 的 思想 感 情 丰富多彩 ,所 以准确把握文章 的主 题也是散文 的考 点之一 。把握散 文主题 的主 要方 法 :找到文 中的中 心句和暗示主题 的提示语 、关键词 语 ,从 中概括文 章主题 ;从所选 的材料 中概括 ,材 料是为文章 中心 服务的 ,我 们可以看文章所选 的材 料作者 要表达 的
文给 一个词语 的拼音 ,让你根 据 描 写主 要考意境 描写的作 用 ,答 语 是 什 么 ,要抓 住 关 键 词 语 思
语 境 和拼 音 写 出 词 语 并 结 合 语 题 时 ,重点是 景物描写对 表达作 考 、答题 ;③在 没有答 题思路 的 境解 释 词 语 的 含 义 。填 写 词 语 者或 人物 思想感情的作 用 ,要严 情 况下 ,要考虑和例 句关 键词 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写作顺序
【考点解说】
理清文章脉络,也即理清文章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考题形式一般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是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散文顺序的考题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形式是问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对此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
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
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
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另一种形式是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
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
【考例解析】
惟有少年心
● 昝圣骞
(1)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的想看看。
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
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3)我一直认为。
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
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
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
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
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
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5)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得难以翻动。
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
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
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
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
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6)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
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
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
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
只是在用一
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
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7)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
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
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做作。
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
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8)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
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
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
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
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
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
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9)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
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
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
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
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
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10)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11)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略有删改)
【考例问答】
1.阅读原文(4) - (10)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
(1)_________(2)_________(3)敬畏红字(4) _________
2.阅读第(5)段,用原文句子回答画线句中。
我一连串的翻书动作为什么如此细腻与温柔。
3.结合语境品析第(7)段中。
眉色飞舞一词的妙处。
4.为什么我在最最简陋的功夫戏中,却能演绎最最快活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