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同步测试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同步测试试卷及答案

第六单元学情评估一、积累与运用(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怨怅.(chàng)嗔.怒(chēn)带挈.(qì)撮.弄(cuō)B.窥.望(kuī) 聒.噪(guā) 踱.步(duó) 存恤.(xù)C.逞.辩(chěng) 商酌.(zhuó) 拜谒.(yè) 发怔.(zhèng)D.恁.地(nèn) 桑梓.(xīn) 拙.病(zhuō) 纶.巾(gu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促狭虞侯作揖顿开茅塞B.侥幸疏懒鄙贱箪食壶浆C.半响轩敞撇开面面厮觑D.腼腆忌讳尴尬死心蹋地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

说一声也不打紧...。

(《智取生辰纲》) 不打紧:不要紧。

B.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

(《范进中举》)亚元: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

这里称范进中了亚元,是明清时报子对乡试第一名以下的举人的恭维性称呼。

C.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三顾茅庐》)殆:懈怠。

D.调停..已毕,然后归坐。

(《刘姥姥进大观园》)调停:安排处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

B.通过学习《范进中举》,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C.吴用这一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诸葛亮超人的智慧、过人的胆识,是刘备能否建功立业的关键。

5.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这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

B.《三顾茅庐》讲述了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成就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格。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症.结(zhēng)涸.辙(hé)揠.苗助长(yà)B.猗.郁(yī) 几绺.(lǚ) 生机盎.然(yàng)C.瞥.见(piē) 脉.络(mò) 纷至沓.来(tà)D.蕈.菌(xùn) 酿.酒(liàng) 明眸.善睐(móu)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jū()躬别出xīn()裁取dì() 纷至tà()来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的这一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________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②“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创新,即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让创新________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

③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A.挽救贯串传扬B.拯救贯串传扬C.拯救贯穿弘扬 D.挽救贯穿弘扬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篇文章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B.运动会上,他借来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C.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D.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大家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

B.“很好,很好,”他说,“但这还不够,接着观察。

”C.《记钱锺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D.“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秋水的这份明澈。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银锭.(dìnɡ) 逞.办(chěnɡ)迸.射(bèng) 唯.唯连声(wéi)B.会.稽(kuài) 麈.尾(zhǔ) 勾.当(ɡòu) 强聒.不舍(guō)C.怨怅.(chànɡ) 银箸.(zhù) 窥.望(kuī) 箪.食壶浆(dān)D.戗.金(qiànɡ) 行.货(hánɡ) 喧.嚷(xuān) 顿开茅塞.(sāi)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威慑吹嘘尴尬面面厮觑B.砒霜溺爱嗔怒不省人事C.拜谒倒坍陨落芳草凄凄D.愧赧亵渎惬意如雷贯耳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

志愿者们的故事,他们因为不同的走上了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

A.不胜枚举理由传播高尚B.比肩接踵理由播撒伟大C.不胜枚举缘由播撒高尚D.比肩接踵缘由传播伟大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今年5月,德国的52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聒.噪(gu ō) 作揖.(j ī) 拜谒.(yè) 不省.人事(x ǐng) B .嗔.视(zh ēn) 心窍.(qiào) 愧赧.(n ǎn) 箪.食壶浆(D ān) C .怨怅.(C hàng) 星宿.(sù) 促.狭(C ù) 顿开茅塞.(sè) D .干.系(g ān) 桑梓.(z ǐ) 侥.幸(ji ǎo) 思贤.如渴(xián)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颠倒 发正 腼腆 经世奇才B .盘缠 岔气 见教 不由分说C .傲慢 鄙贱 纶巾 监臣窃命D .疏懒 延席 勾当 如雷贯耳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虽然人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不自暴自弃....,就可以突破困难,走向成功。

B .同学聚会时,我提议唱校歌以纪念校园生活,结果大家面面相...觑.,都表示"忘记了".C .范进得知中举的消息后,喜得手舞足蹈,不幸跌了一跤,不省人事....。

D .我校体育健将们胜利归来,同学们箪食..壶浆..列队欢迎他们。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B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短篇讽刺小说C .《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D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5.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上梁山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三种类型,与这三种类型的代 表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3分)(1)官逼民反型,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基础知识测试卷一、选择(共30分)1.(本题5分)请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人们喜爱观赏日出,面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把玩,吟咏描绘。

B.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了美丽的天然。

C.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D.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2.(本题5分)下列对《水浒传》中人物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鲁达谦逊深沉,是《水浒传》中难以捉摸的人物。

B.林冲足智多谋,是《水浒传》中不可多得的智者。

C.李逵性情急躁,是《水浒传》中有勇无谋的典型。

D.吴用桀骜不驯,是《水浒传》中鲁莽刚烈的代表。

3.(本题5分)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B.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C.5月22曰,恐怖分子在英国曼彻斯特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造成22死59伤。

D.张大爷是个棋迷,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棋谱,真是乐此不疲....。

4.(本题5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有完善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才能做到寻觅人才________,发现人才________,举荐人才________,使用人才________。

A.求贤若渴如获至宝不拘一格各尽其能B.如获至宝求贤若渴各尽其能不拘一格C.不拘一格各尽其能求贤若渴如获至宝D.各尽其能不拘一格如获至宝求贤若渴5.(本题5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

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综合测试(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朴.刀(pō) 嗔.怒(zhēn) 恁.地(nèn) 兀的.(dì)B.聒.噪(ɡuō) 怨怅.(chànɡ) 勾.当(ɡòu) 喏.喏(nuò)C.相.公(xiànɡ) 带挈.(qiè) 报帖.(tiě) 星宿.(xiǔ)D.桑梓.(zǐ) 愧赧.(nǎn) 岔.气(chà) 撮.起(cuō)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筵席失礼傲慢箪食壶浆B.计较分晓逞能不醒人事C.作揖促狭伦巾思贤如渴D.避讳调停疏懒今世奇才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唐僧看见了,不由分说....地念起了紧箍咒,痛得悟空哇哇直叫。

B.这些牲畜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不感到惊慌,有时还站在离我们几十步远的地方面面相觑....。

C.他的大名在音乐界早已如雷贯耳....,爱乐者几乎无人不晓。

D.听了王老师的讲解,我顿开茅塞....,完全领会了这篇文章的意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生物学家通过对舌苔上味蕾的研究,终于回答清楚了我们吃有些食物时为什么会觉得食物味道鲜美。

B.在克服大风沙、强干旱、大温差等不利条件之后,沙生芦苇、沙生柽柳、河西菊、沙拐枣、甘草、骆驼刺等植物在西北大沙漠地带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C.出汗是很高效的散热方式,每蒸发1克水就可带走2.43千焦的热量。

但是并不是汗流出来就一定能马上蒸发掉,它能否有效地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湿度。

D.浏览新闻是人们目前通过移动终端主要进行的活动,因此,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闻客户端。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2)[活动二:知回报]下面的调查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简要概括。
(3)[活动三:表期盼]下面是同学改写 《送别》,根据活动内容补全诗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பைடு நூலகம்,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风轻轻,柳依依,今宵诉别离;
经年此去杳无音,。
示例二:(对父母)那温柔慈爱的目光,那奔波劳碌的身影,那饱含感情的叮嘱,让我永远难忘。谢谢您!
(2)近三年,初中毕业生在假期休闲娱乐和读书学习的人数相对稳定,参与公益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加。
(3)示例一:何日再相逢 再话青春梦
示例二:莫要忘初心 愿君似春风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答时,一定要注意说话对象的身份,围绕感恩去表述。可以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对方对自己的帮助。(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对图表的认识。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结合图表的标题以及柱状图可以发现,近三年初中毕业生在假期休闲娱乐和读书学习的人数是比较稳定的,没有较大的浮动;而从2013—2015年,参加公益活动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并且幅度很大。(3)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句一定要与例句格式相同,主题相关,本题还要注意与上下句的联系。第一空处应该围绕“期盼重逢”来回答,第二空处应该围绕“重逢时的感受”或“美好的祝愿”来回答。
B. “笼罩了一切”中的“笼罩”一词,在这里用得十分准确、形象,它生动地描绘了这种论调像毒雾一样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并蔓延到各个领域。
C.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中的“中国人”指的是那些“埋头苦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六单元检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1)—(2)题。

(5分)(1)柳公权的楷书用笔出自颜真卿,但又改变了横细竖粗的态势。

柳体笔画匀衡瘦硬,爽利挺秀,结体严紧,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属于柳体的是( D )(2分)(2)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一句话抄写在方格中。

要求:正确、流利、美观。

(3分)潇洒,清瘦,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D )(2分)A.嗔怒(zhēn)贵胄(zhòu) 蓼溆( xù) 不省人事(xǐn)B.聒噪(ɡuō)愧赧(bào) 解元(jiè)箪食壶浆(dān)C.星宿(xiù)拜谒(yè) 纶巾(lùn ) 顿开茅塞(sè)D.桑梓(zǐ)存恤(xù) 恁地(nèn)面面相觑(qù)解析:A选项里“嗔怒”的“嗔”正确的读音是“chēn”;B选项里“愧赧”的“赧”正确的读音是“nǎn ”;C选项里“ 纶巾”的“纶”正确的读音是“guān”.故选D。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2分)A.歇息鄙贱不由分说无可奈何B.分晓疏懒如雷官耳狗血喷头C.颠倒促狭今世奇才尖嘴猴腮D.作揖傲漫今非昔比忍气吞声解析:B选项里“如雷官耳”的“官”正确的写法是“贯”;C选项里“今世奇才”的“今”正确的写法是“经”.;D选项里“傲漫”的“漫”正确的写法是“慢”.故选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A.杨志拿着藤条,劈头劈脑打去。

B.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一个个方面大耳?C.胡屠户骂范进时,范进都是唯唯连声,说:“岳父见教的是。

”D.多年来,老校长为了这群孩子的成长,起早贪黑,处心积虑,他的功劳不能忘记。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含答案)教案

第六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2.湖上影子,______________,湖心亭一点,______________,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3.《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6.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

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7.天高云淡,正逢秋时。

自古以来写“秋”的诗句不少,请写出你所积累的描绘秋天景致的一联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一定要趁亲人健在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行孝,不要等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才去后悔。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19分)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怨怅.(chàng)朴.刀(pō)计较.(jiào)茅塞.顿开(sāi)B.趱.行(zhǎn) 嗔.怒(chēn) 撇.下(piē) 重蹈覆辙.(zhé)C.聒.噪(ɡuō) 逞.辩(chěnɡ) 作揖.(yī) 无与伦.比(lún)D.妥帖.(tiē) 带挈.(qiè) 拙.病(zhuō) 草长.莺飞(cháng)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A.有人说“范进中举”是一部喜剧,文中人物滑稽的动作、表情、神态都刻画得惟妙惟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单元学情评估同学们:经过初中的语文学习,你们一定明白语文是在听说读写思的过程中,边学习边收获,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份收获,来回顾语文学习吧!任务群一同学们,下面你们将进入“积累与运用”模块。

语文学习如滴水汇海,似积土成山,从字词句到美文名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现在开启你们的智慧之旅吧!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小说探源”小组首先分享了他们的探究成果。

请你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6分)中国古代小说多源共生。

笔法多样的诸子散文、叙事灵活的史传文学、想象丰富的神话传说,都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神话传说是后世小说的源头,它瑰.丽奇特的想象力,给后世文学以巨大启迪。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鬼狐精怪、唐传奇中的精魅故事、明清神魔小说中的奇幻世界,无不受到上古神话的启发。

先秦诸子散文也是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为了说服君王接受本学派的学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学人策士,十分讲究说理技巧。

他们巧借神话,多用寓言,设譬取喻,不拘一格,这无疑对后世小说的笔法有启迪作用。

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则对古代小说的叙事产生了很大影响。

如《左传》的叙事,极富故事性、戏剧性。

《史记》则通过kòu人心弦的故事来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其叙写历史事件摹写历史人物的卓.越技巧,为后世小说家提供了可资借jiàn的范本。

因此,有人称:“千古小说祖庭,应归司马(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根据文段中拼音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瑰.(guì)丽卓.(zhuō)越扣荐B.瑰.(guī)丽卓.(zhuó)越叩鉴C.瑰.(guī)丽卓.(zhuó)越扣鉴D.瑰.(guì)丽卓.(zhuō)越叩荐(2)在文段两处方框内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B.、。

”C.、”。

D.,。

”(3)画线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2.名句默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学情评估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学情评估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学情评估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8分)1. 默写。

(11分)学校在语文学科周举行了“品读经典诗文”活动,同学们踊跃参加,精彩纷呈。

九年级的小深同学撰写了一篇心得体会,节选文段如下: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很容易被打动,因为经典诗文,能够把那些复杂的情绪描绘得贴切动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这是豪迈洒脱的宣言;(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这是美好真挚的祝愿;(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这是至死不渝的爱情。

经典诗文还可以把人类幽微的情感表达得简练精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诗人溯古思今,用两位先哲的遭遇表达身世之感;(5)“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纯然写景,不说辛苦愁思,而意味自在其中;(6)“树绕村庄,__________________。

倚东风,__________________”(秦观《行香子》),词人运用纯熟的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田园春景图,意趣盎然。

读书不觉已秋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愿我们多从古典诗文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让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传承不息。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3分)自东郭演武之后,梁中书十分爱惜A,早晚与他并不相离。

月中又有一分请受,自渐渐地有人来结识他。

那索超见了A手段高强,心中也自钦伏。

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时逢端午,蕤.宾节至。

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堂家宴,庆贺端阳。

但见:盆栽绿艾,瓶插红榴。

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

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金,美女高擎.青玉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调停(ti o) 蔑片(mi ° 侥幸(ji a o)不省人事(x i ng)B .拜谒(y )嗔怒(ch e n)星有(xi )u箪食壶浆(d a n)C.存恤(x )勾当(go u)愧嫩(n a n)呀头劈脑(p i )D .纶巾(gu a n)作牌(y i )避讳(hu )i面面厮觑(q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攀谈逞能商酌汉室末胄B.傲慢颠倒心窍如雷灌耳C.聒躁盘缠促狭顿开茅塞D.吹嘘桑梓见教经世奇材3.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细细一盏清茶,里面有着说不尽的意蕴。

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

文人喝茶,喝出的是茶外茶。

郑板桥喝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杜耒喝出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梁启超喝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

A .绝妙意境浓情厚谊独特感受浓情厚谊绝妙意境无限乐趣B.口音口口贝C.口音口口浓情厚谊闲情逸致无限趣味贝D.品味闲情逸致浓情厚谊独特感受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智取生辰纲》选自古代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明末清初小说家施耐庵。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C.〈〈范进中举》节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D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5.下面这段文字中的两处画线句子都有语病,请分别写出修改意见。

(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2018年洛阳市将举办第三届“周恩来读书节”活动。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1)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①一上高楼万里愁,________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②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③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④________________,客行悲故乡. (温庭筠《商山早行》)⑤有弟皆分散,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⑥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①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中老少安闲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现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在这个电子媒介时代,我尤其推崇纸质阅读.抚摸一本好书,目光和手指从纸页上滑过,你内心会静下来.这是个仪式,就像品茶,和一个朋友对坐,茶香氤.氲,灵魂游yì,你会浸在一个弥漫着静mì的气场中.而浏览网页,则不会有这种感觉,你只想着快速地获取信息,一切都是在及迫中进行,这就不是饮茶了,是“咕咚咕咚”吞水.纸质阅读是有附加值的:嗅着书香,品味文字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游yì()氤.()氲静mì()(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3)文段中“氤氲”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请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6分)(1)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水浒传》吴承恩明代B .《安徒生童话》安徒生丹麦C .《朝花夕拾》鲁迅中国现代D .《海底两万里》凡尔纳法国(2)“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叫俺讨饶,洒家却不饶你!”句中的“洒家”是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__________,他具有_______________ _的性格.(3分)4.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学校开展“阅读经典”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10分)(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4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到了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继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文化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关于“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4分)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下列方法可供参考: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犹如登高览景,俯瞰脚下,景点布局,景物搭配,游览路线都了然于心.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者结合,收获更多.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抄名言、写摘要、做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3)“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为下面的“回目”补充内容.(2分)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水浒传》第七回:____________________,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21分)五月槐花香①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故乡的槐花又开了.放下电话,轻轻推开窗户,晚风夹杂着一股城市特有的气味扑面而来.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突然感觉心里空荡荡的.②好不容易挨到天亮,随便打点了行囊,我便踏上了回乡的路途.③刚走到村口,远远地我便看到了坐在门前老槐树下的母亲.④“妈——”⑤我的喉咙里涩涩的,【A 】母亲抬起头,摘下眼镜,眼睛里满是惊喜,随即放下手中的活,像个孩子似的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我觉得母亲好像又苍老了许多,我鼻子一酸,泪水差点流了出来.母亲好像觉察到了什么,便岔开话题:“云儿,快歇着去,妈去给你打水,洗把脸再说.”母亲顺手拿起毛巾和脸盆.我分明看到:母亲在转身的那一瞬间,迅速地拭去了腮边两行泪……⑥捧起冰凉的井水洗完脸后,顿觉轻松了许多.摆脱了平日里繁多的应酬,此时只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就势躺在大沙发上,竟酣然入睡了.⑦一觉醒来,母亲不知干什么去了,我信步走出了卧室.【B 】屋外,一树树槐花开得正好,满树晶莹的花瓣如串串剔透的水晶,鹅黄的花蕊不时散发着醉人的清香.⑧母亲颤巍巍地站在凳子上,踮着双脚,举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从树枝上打下串串的槐花.如血的残阳下,母亲的身影显得格外瘦弱.不觉中,淡淡的花香将我眼睛浸得湿润……⑨晚上,母亲在闷热的厨房里,又是和面,又是洗槐花.忙活了大半天,才兴冲冲地端给我一碗馋人的槐花饭.我接过这似有千钧的“佳肴”,狼吞虎咽地吃了个精光.母亲静静地坐在我的对面,满脸都是灿烂的笑容.⑩临睡前,母亲从衣柜里拿出崭新的床单、被褥,铺好床后,再三嘱咐我盖好被子,乡下夜里寒气重.那晚,母亲将我的脚丫紧紧地搂在她温暖的怀抱里.温馨的梦里,我拉着母亲的手,坐在开满槐花的山坡,听她讲《王子与母亲》的故事……⑪第二天,母亲起得很早,走了四五里山路从镇上买来一瓶槐花蜜,硬是塞进了早已被她塞得满满的行囊.接着便又张罗着为我做早点.望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刹那间我竟觉得自己就是故事中那位残忍的王子.⑫临走时,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将我送到村口,又是一番千叮咛,万嘱咐.⑬坐在返城的客车上,窗外,一树树冰清玉洁的槐花一闪而过,我蓦然觉得,母亲的爱诚如这朴实而又圣洁的槐花,虽然平凡却又凝重而深沉,足以让我一辈子细细品味.五月的风拂过脸庞,一缕醉人的幽香潜入心底,淡淡的花香中,我已泪流满面……5.文章以“五月槐花香”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6.第①段结尾说:“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突然感觉心里空荡荡的.”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心里空荡荡的”.(4分)7.⑧—⑫段通过具体描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的内容.(每点不超过10个字)(4分)第⑧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⑨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⑩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⑪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⑫段:送别时,母亲叮嘱“我”.8.文章第⑧段写道“不觉中,淡淡的花香将我眼睛浸得湿润……”,请简析“我”眼睛湿润的原因.(4分)9.请从文中画线的【A 】【B 】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做简要赏析.(5分)我选()句赏析:[二](19分)材料一:古代名人的经典读书方法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是很著名的一种读书方法.这里的“八面”,是指书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将研究对象分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然后各个击破.他在《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自己首创并实践的这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内容丰富.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他的目标或问题.所以,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陈善:“入书出书”读书法南宋人陈善著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所以入,终当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唯知出入,得尽读书之法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郑板桥:“求精求当”读书法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重“问”.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读书好问,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迸露”.材料二:读书贵在谋心(鲁先圣)①其实,在我看来,正书和闲书,就是一个人知识的纵横.学生时代的教科书和工作以后的专业书是自己知识的纵向部分,它们会使你深刻和专长;而那些闲书是你知识的横向部分,它们会使你丰富而多彩.就如一棵树,正书是你的主干,闲书是你的枝叶,没有枝叶的主干必然没有生命力,而没有主干的枝叶也无以繁盛.②正书必须读好,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因为它是你立足的基础.但是,正书的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快乐而是负担,因为这种阅读是被动的,或者是强制的.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枯燥乏味的课堂阅读,没有多少人留恋.但是,闲书的阅读就截然不同了.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读闲书的人,都是兴之所至,趣味盎然的.课余时间的校园一角,火车上旅途中的快意,躺在被窝里的会心一笑,哪个不是启发灵感的阅读共鸣?③更为重要的是,因为闲书的阅读,没有压力,没有强迫,没有功利,纯粹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往往更能引领自己寻找到自己的真正擅长,真正打开属于自己天赋的灵田.很多人在人生路的中途又独辟蹊径,答案正在这里.一个农民成了作家,一个医生成了诗人,一个教师成了画家,不都是因为他们横向的寻找吗?④处理好了正书与闲书的关系,也就知道自己读书是谋生还是谋心了.材料三:小明同学读书完成情况10.下列说法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郑板桥强调读书要“求精不求多”,他反对广泛涉猎图书.B .苏东坡认为人的精力有限,每次读书应该只带着一个目标或问题去阅读.C .陈善认为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读懂书中的内容.D .鲁先圣认为读闲书可以作为我们谋生的手段.11.阅读画线句子,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12.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说说读闲书有哪些益处.(4分)13.材料二的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14.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一中的读书方法,分析小明同学阅读效果差的原因.(4分)[三](15分)【甲】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乃于三更启行.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雨止,则天已明矣.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有删改)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客.此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薄.暮,独步城外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17.【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甲】文写景采用的是__________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乙】文采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字里行间很明显地读出了作者的行踪.(4分)18.试分析【乙】文中作者感情的变化.(3分)三、写作(55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大学生小李毕业后到一所中学任教.他专心致力于本职工作,每天早来晚走,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他在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反复推敲,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授课结束后,他还能总结反思,进一步改进教学.他主动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经常走进不同教师的课堂听课,广泛地借鉴其他教师的长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有实效.一段时间后,他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少年强,则国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善于学习借鉴,提升自己.上面材料中这位年轻教师的经历,就至少给了我们以下一些有益的启示:人要有敬业精神;做事要精益求精;要善于博采众长.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答案与解析一、1.(1)①蒹葭杨柳似汀州②蜡炬成灰泪始干③湘水无情吊岂知④晨起动征铎⑤无家问死生⑥不知天上宫阙(2)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2.(1)弋yīn谧(2)及迫急迫(3)形容烟或云气浓郁(4)示例:品着书蕴享受阅读之趣3.(1)A(2)鲁达(鲁智深、鲁提辖)疾恶如仇、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4.(1)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2)①精读细节,有利于深刻领悟文章主旨②摘抄与写作相结合(3)花和尚倒拔垂杨柳二、[一]5.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是“朴实而又圣洁”的母爱的象征.6.①因为“我”久别故乡,久别母亲,电话勾起“我”对故乡和母亲的思念.②虽身处繁华都市,“我”仍感到内心孤独.7.第⑧段:为“我”打槐花.第⑨段:为“我”做槐花饭.第⑩段:为“我”铺床、暖脚.第○11段:买槐花蜜送“我”.8.①因为伤感(自责、愧疚),为母亲的“苍老”“瘦弱”.②因为感动,为母亲对“我”的疼爱.9.示例一:A 这句话是对母亲见到“我”的那一刹那的动作、神态等描写;“抬”“摘”“拉”等一系列动作以及“惊喜”的神态,突出母亲见到“我”时的惊奇、喜悦与激动的心情,细致传神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示例二:B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槐花比作水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朵多、花瓣亮,表达了“我”对故乡槐花深切的喜爱之情.[二]10.B11.“往往”表示通常情况,这里指多数情况下,读闲书能引领自己寻找到自己的真正擅长,但不排除特殊情况,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12.读闲书有利于打开思维、获得灵感,会使我们的生命丰富而多彩;能引领我们寻找到自己的真正擅长,真正打开属于自己天赋的灵田.13.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通过比较读正书和读闲书的不同,并列举了现实生活的例子突出了读闲书让人快乐,能启发灵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4.①小明同学读书太多太杂,没有认真精细地研读,把握每本书的要领,没有对重点内容逐个击破,容易囫囵吞枣.②他只是机械地记录或勾画要点,并没有加工这些信息,没有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这些知识化为己用.[三]15.(1)哪能(2)客居(3)曾经(4)临近16.(1)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后离开.(2)(我们)敲遍附近旅社的门,都没有人应声.17.白描移步换景18.下雨时焦急;天亮时兴奋喜悦;傍晚流连忘返.【乙参考译文】(我)三更起来赶路.走了四五里,见西北方向有黑云;一会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我们)急急忙忙地披上雨具,然而衣服已经淋湿了.走到总铺,雨越下越大了;(我们)敲遍了附近旅社的门,都没有人应声.马夫在黑暗中找到一间草棚,大家一起暂时躲避在草棚下面.雨停了,而天已经亮了.抬头看到云气非常好看:有的像人,有的像狮子大象,像山,像怪石,像树,瞬息万变.我曾说过看云最好在落日时分,最好在雨过天晴时,却不知在日出时分看云也很美.这一天只走了四十里,抵达临淮;让人进城拜访朱鉴薛,恰逢他外出到别处去了.临近傍晚,独自在城外散步.此时护城河里的荷花盛开,凉风轻轻吹过,香气袭人,(我)徘徊流连很久,才回到旅店休息.三、19.思路点拨: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会使所写文章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而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如本题材料中的评议性语句就是“这位年轻教师的经历,就至少给了我们以下一些有益的启示:人要有敬业精神;做事要精益求精;要善于博采众长”,这句话实际上告诉了我们写作的立意方向.即可从“人要有敬业精神”“做事要精益求精”“要善于博采众长”这三个方面立意.当然,可以抓一个方面重点写,也可以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写.写法上,既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但组织起来的材料作为文章主体框架必须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理,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起不到感染读者的作用.例文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综合测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3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书札.( ) 锒铛..( )..入狱( )负债累累热zhōng ( ) dān( )思竭虑2、默写或按要求填空。

(4分)①,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②夕阳西下,。

③《马说》中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

④《曹刿论战》中写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的句子是:,。

3、连线题(4分)吴承恩《童年》孙悟空结识”好事情”高尔基《西游记》阿廖沙三打白骨精施耐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冲因宣传革命而被捕奥斯特洛夫斯基《水浒传》朱赫来风雪山神庙4、下列与成语相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左丘明——春秋—一鼓作气——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

B.孟子——战国——舍生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C.陶渊明—东晋——世外桃源——常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生活的美好世界。

D.诸葛亮——三国——三顾茅庐——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5、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分)海面长列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

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____,____,____,____,____,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

①有时又像远处的人声嘈杂②继而又像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③以至完全寂静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⑤像森林呼啸A.②⑤①④③ B.④⑤①③② C.①⑤③④② D.⑤①③②④6、语文综合性学习。

(6分)夏季,许多学生喜欢到江、河、塘、堰中去游泳。

为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学校准备开展一次”防溺水安全教育周”活动。

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15个字以内)。

(2分)(2分) ⑶请你就学校如何开展安全教育的问题,向校长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隐匿.(nì) 勾.当(gòu) 发怔.(zhèng) 不省.人事(xǐng)B. 愧赧.(nǎn) 蓦.然(mò) 作揖.(yī) 面面厮觑.(qù)C. 纶.巾(guān) 逞.办(chéng) 沔.水(mǐng) 喏.喏连声(nuò)D. 促狭.(xiá) 存恤.(xù) 报帖.(tiě) 箪.食壶浆(dā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 疏懒虞侯盘缠茅塞顿开B. 侥幸聒噪歇息思贤如渴C. 半响筵席心窍尖嘴猴腮D. 腼腆商酌怨怅不由纷说3. [2023·西安碑林区期中]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1)经过一年的研究和准备,铁一航模队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们难以___________(抑制压制限制)自己喜悦的心情,一起站起来大呼:“成功啦!”(2)大师的文笔简洁而有力度,气势连贯,________________(穿云裂石震耳欲聋振聋发聩),读起来使人心潮澎湃。

4. 经典诗文默写。

【在(1)~(7)题中,任选五题;在(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2)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4) _____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5) 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1.填空。

(8分)(1)《破阵子》中表明作者愿望的诗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2)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3)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着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请写出你学过的这样的诗句:,。

(4)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文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5) ,弓如霹雳弦惊。

(6)过尽千帆皆不是,。

(7)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8)苏轼评价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能写出该作者体现这一风格的诗句吗?(至少两句)诗句2.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1)等.死,死国可乎( )(2)比.至陈( )(3)会.天大雨( )(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5)盖追先帝之殊遇..( )(6)斜晖..脉脉水悠悠( )3.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

(4分)(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2)遂用猖蹶..古义: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2分)(1)所以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5.集录本单元的通假字(6分)发闾左適戍渔阳通,义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通,义固以怪之矣通,义将军身被坚执锐通,义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通,义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通,义二、阅读理解(35分)(一) (11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一、句子默写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任选其中6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国东来渭水流。

(许浑《咸阳城东楼》)②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③树绕村庄,_______________。

(秦观《行香子》)④偶然乘兴,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行香子》)⑤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

(许浑《咸阳城东楼》)⑥______________,欲说还休。

(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⑦正莺儿啼,燕儿舞,____________。

(秦观《行香子》)⑧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描写南国暮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默写李商隐《无题》中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基础知识综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走在乡间小路上,嗅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心中有说不出的惬.意和快乐。

青青的麦苗迎着温暖的春光伸直腰杆,舒枝展叶,茁.壮成长;金黄色的油菜花,散发出(A)的芳香,和着轻柔的春风,令人陶醉;粉红的桃花就像一片彩色的云霞,落在翠绿的山间,含苞欲放的花蕾张着红红的笑脸,羞sè地探出头来,欣赏这迷人的春光。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惬.意(_____)茁.壮(_____)羞sè(_____)(2)“含苞欲放”中“欲”的含义是(_____)A.想要,希望B.贪心C.将要D.需要(3)根据文意,A处应填入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感人肺腑沁人心脾)。

(4)画线语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检测卷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①鸟下绿芜秦苑夕,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②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③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④________________,客行悲故乡。

(温庭筠《商山早行》)⑤有弟皆分散,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⑥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⑦无为在歧路,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⑧李商隐的《无题》中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

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挣脱现实的重重束缚,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火炉前烤火,所有的牢骚、忧愁、愤怒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一样被烤得烟消云散。

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滕;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mù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到了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一位仰慕已久的朋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驱.散( ) 隽.永( ) 如mù( )春风(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2分)(3)“纯真无邪”中,“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仰慕已久”中“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分)(4)文段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分)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________(人名)在《朝花夕拾》中讲述了他在日本仙台的留学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他完成的人生中最重要的职业转变是:_____________ ___。

(2分)(2)《水浒传》中“火烧草料场”后被逼上梁山的是( )(2分)A.燕顺B.呼延灼C.林冲D.卢俊义4.某校拟开展“保护眼睛,保护心灵的窗户”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2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不超过15字)(3分)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根据2016年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结果表明:小学生近视比例占45.71%;初中生近视比例占74.36%;高中生近视比例占83.28%;大学生近视比例占87.67%。

超七成初中生近视、超八成高中生近视……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实在应该引起全社会对于青少年近视的更多关注。

意识到问题之后,须坐言起行,尽快拿出行动。

让孩子们拥有清晰明亮的双眼,无论对个人发展还是对公众健康而言,都大有裨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校团委邀请市眼科医院著名专家张教授在学校第一报告厅为同学们做报告的一则通知,其中存在格式和内容五处错误,请你找出并修改。

(5分)通知:九年级全体同学:我市眼科医院著名专家张教授将于周四(后天)下午3点为同学们做题为《如何保护眼睛》的报告。

请全体同学莅临。

校团委2018年11月4日①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②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③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④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⑤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在“保护眼睛,保护心灵的窗户”的主题班会上,请作为班长的你写一段结束语,你该怎么写?(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9分)林冲见差拨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

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

”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

”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

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

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

”林冲只骂的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嫌小微。

”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

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

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

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林冲笑道:“皆赖差拨照顾。

”差拨道:“你只管放心。

”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

”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

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患病未曾痊可。

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

”林冲道:“多谢指教。

”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

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

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

已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

”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

”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视。

”林冲听得呼唤,来到厅前。

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

左右,与我驮起来。

”林冲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

”差拨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

”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

”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叫林冲去替换他。

”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

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

”……林冲道:“谢得照顾。

”(有删节)5.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6.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第二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1分)回家徐风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