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稠油资源分布

合集下载

稠油热采

稠油热采

稠油热采技术研究姓名:***班级:油工084学号:************2012年3月摘要石油资源存在于天然形成的油藏之中,其开采技术随油藏类型、原油特性不同而不同。

稠油也称重油即高粘度重质原油,在油层中的粘度高,流动阻力大甚至不能流动,因而用常规的技术难以经济有效地开发稠油油田。

最近10年我国采用注蒸汽热采技术有效地开发了一批稠油油田,打开了稠油开发的新局面。

稠油的基本定义稠油是指在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大于50mPa·s 或者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100mPa·s、原油相对密度大于0.934(我国>0.9200)的原油。

我国一般采用稠油的定义,西方国家一般采用重油的定义,以原油重度(°API )作为第一指标。

原油重度与相对密度的换算关系为:我国稠油的特点及稠油资源的分布一、我国稠油的特点(1)粘度高,而相对密度低(我国稠油胶质成分多,一般为20~40%,沥青含量少,一般为0~5%。

);(2)含硫较低,一般仅为0.5%左右;(3)轻质馏分少,300℃时轻质馏分约为10%;(4)金属钒(V )、镍(Ni )含量低。

二、我国稠油资源的分布及特点我国目前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

我国陆上稠油油藏多数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具有高孔隙、高渗透、胶结疏松的特征。

重质油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斜坡带、凸起边缘或凹陷中断裂背斜带的浅层。

陆相重质油由于受成熟度较低的影响,沥青含量低而胶质含量高。

目前,稠油储量最多的是东北的辽河油区,其次是东部的胜利油区和西北的克拉玛依油区。

稠油的一般特性1、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少。

高粘度和高相对密度是稠油最主要的特性;2、硫、氧、氮等杂原子含量较多。

例如: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的重油中含硫量高达3%~5%;3、稠油中含有较多的稀有金属,如:Ni 、V 、Fe 、Mo 等;4、稠油中石蜡含量一般较低,但也有极少数“双高原油”;5、同一稠油油藏中,原油性质在垂向油层的不同井段及平面上各井之间常常很大的差别;在同一油田或油区,原油性质相差更大。

中国油田分布

中国油田分布

中国油田分布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四川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吉林油田•河南油田•长庆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青海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玉门油田•滇黔桂油田•冀东油田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之间。

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

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

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

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工作范围约4.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

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

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田,建成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3.93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能力。

从199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4位。

四川油田.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气田85个,油田12个,含油气构造55个。

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

目前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一半,是我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

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

稠油

稠油

稠油第一节稠油油藏基本特征我国的稠油油藏分布广泛,按储层时代,从中元古代至第三纪均有分布,其中大部分稠油油藏分布在中新生代地层中。

相对于常规油油藏而言.稠油油藏具有以下特点。

(1)油层埋藏浅,地层压力及温度低。

稠油油藏的埋藏深度范围分布很广,埋藏深的可以达到4000多米,多数稠油油藏埋深小于2000m。

埋藏浅的离地表仅几米、几十米,有的甚至就在地表上。

由于稠油油藏埋藏浅,因此,其地层压力及温度一般较低。

例如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稠油油藏埋深小于600m的储量约占88%,地层压力一般为1.8~4.0MPa,地层温度为16~27℃。

(2)气油比低,饱和压力低。

由于稠油油藏在形成过程中产生了生物降解作用和氧化作用,并在次生运移过程中天然气和轻质组分溢散,所以一般稠油油藏具有饱和压力低,气油比低的特点(见表2-1)。

(3)油层胶结疏松。

世界上,绝大部分稠油分布在砂岩油藏中。

我国已发现的稠油油藏几乎全部为砂岩油藏。

内于稠油油藏一般埋藏浅,成岩作用差,因此,一般稠油油藏具有胶结疏松的特点。

如泌阳拗陷井楼油田,稠油油藏埋深一般小于500m,钻井取心时,油层岩样似“古巴糖”状,基本上无成形岩心。

(4)油层物性好。

由于稠油油藏埋藏浅,成岩作用差,胶结疏松,因此,稠油油藏一般具有孔隙度高、渗透率高和含油饱和度高的特点。

如表2-l所示,井楼油田油层孔隙度为29.6%-34.0%,平均为31.7%;渗透率为1.630-4.020μm2,平均为2.642μm2;原始含油饱和度为61.8%-74.8%,平均为66.6%。

第一节稠油的基本性质一、稠油的一般性质我国发现的稠油油藏分布很广,类型很多,埋藏深度变化很大,一般在10~2000m之间,主要储层为砂岩。

中国稠油特性与世界各国的稠油特性大体相似,主要有以下特点。

(1)稠油中轻质馏分很少,而胶质沥青含量很多,而且随着胶质沥青含量增加,原油的相对密度及同温度下的粘度随之增高。

据统计,大多数稠油中轻质倡分在10%以下,一般仅5%左右。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开采技术
吞吐和蒸汽驱技术为主,加拿大和美国有少部 分火烧油层产量。
4
稠油热采水平较高的国家,如加拿大、美 国,目前在新技术方面主要开展水平井、分支 井、蒸汽∼轻烃混注、井下蒸汽发生器、油层电 加热等项研究。
稠油冷采技术在加拿大、委内瑞拉等国有 一定规模的应用。 我国稠油资源分布较广,大部分含油气盆 地稠油与常规油呈现共生和有规律过渡分布的 特征,稠油资源十分丰富,约占总石油资源的 25%30%以上。
19
多井整体吞吐筛选标准
序号 1 2 3 油藏地质参数 原油粘度,mPas 相对密度 油层深度,m 油层有效厚度,m 净/总厚度比

等级 1 50-10000 0.9200 150-1600 10 0.4 0.20 0.50 0.10 10 200 2 50000 0.9500 1000 10 0.4 0.20 0.50 0.10 10 200
5
辽河油田从1982年9月在高升油田开始进行蒸汽
吞吐试验,稠油储量和产量逐年增加,从1994年开 始辽河油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到 2000年稠油储量占探明储量的46%,原油产量 1401.1×104t,其中稠油产量851.1×104t,占60.7%。
稠油产量中热采产量为720.21×104t,占84.6%。稠
14
(4)绝大多数油藏已经过2-3次加密,井距已接 近70-100米,从吞吐的角度来讲,已没有加密的 余地 (5)汽窜严重,蒸汽的有效利用率低
(6)尽管吞吐轮次较高,但加热半径有限,仅在 井筒附近区域温度有所升高 (7)吞吐动用半径较小,在井筒附近50米以内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寻找经济有效改善吞吐开
发效果的接替技术。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技术在这
9
此外,新疆、华北、辽河、吉林等油田也先

稠油油藏成因与开发技术概述

稠油油藏成因与开发技术概述

稠油油藏成因与开发技术概述摘要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下,石油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稠油资源开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近年来有关稠油成因的机理性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并且缺乏系统性的分析归纳。

本文综合前人研究,阐明了稠油的成因主要为原生因素与次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针对稠油黏度高、流动性差、难动用等问题,总结了常见的开发应用技术及特点,明确了稠油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对实现稠油的高质量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稠油;成因;高效开发;1 引言全球油气资源总量大概在6万亿桶左右,三分之二为非常规油气,其中稠油占比较大且分布极不均匀。

我国稠油资源非常丰富,为世界第四大稠油资源国,目前已发现70多个稠油油藏,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辽宁、内蒙等地,但油藏成因机理型认识相对较为薄弱。

从开发状况来看,目前稠油开发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1],工业化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基本稳定在一千五百万吨至一千六百万吨,是我国总体原油稳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稠油的高效持续性的开发,对我国能源保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稠油的成因稠油,又称重油或沥青[2],一般来说黏度超过100mPa·s、密度超过0.934 g /cm3的原油便可归类为稠油。

稠油的生成与生油母质及热演化过程有密切的联系,生油母质的成熟度是决定生成原油密度的重要因素。

由于有机质的类型和沉积环境的不同,生成的原油成熟度也有所不同,油气二次运移的过程中经历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也使得原油性质有所差异。

因此稠油的生成与两种因素有关。

一是原生因素,既低演化阶段形成的未熟或低熟稠油。

二是油气发生氧化还原、生物降解、水洗作用等次生因素而形成的重质稠油或沥青等[3]。

2.1原生因素原生因素指干酪根在热演化中生成的低熟或未熟稠油,其主要因素与有机质的类型、含量、成熟度、沉积环境有关。

在低成熟阶段,生成的重质组分较多,中、高成熟阶段则生成的轻质组分较多。

腐泥型或偏腐泥型、有机质丰度高、咸化—半咸化的湖相沉积环境,低成熟演化的烃源岩生成的重质油潜力往往较大。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

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研究稠油开采是指对稠油等高粘度原油进行开采和生产过程的总称。

由于稠油的高粘度和黏度大,常规的开采工艺难以适用,因此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艺来进行开采和生产。

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稠油开采的一种方法,通过注入蒸汽来改善油田渗流条件,以提高原油采出率。

本文将对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概述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是一种通过注入蒸汽来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储层渗透率,从而提高原油采出率的技术。

该工艺通常包括蒸汽注入、蒸汽吞吐和注汽三个阶段。

在蒸汽注入阶段,高压蒸汽通过井口注入到油藏中,使油藏内部温度升高,原油粘度降低;在蒸汽吞吐阶段,将注入的蒸汽压力降低,蒸汽由储层中的原油吞吐回来,同时带出部分原油;在注汽阶段,继续注入低压蒸汽,保持储层温度,达到稳产目的。

二、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原理1. 蒸汽注入原理蒸汽注入是将高温高压的水蒸汽通过井口注入到油藏中,将储层温度和压力升高,使原油粘度降低,改善油藏渗流条件。

同时蒸汽对原油的热量传导可以使原油的温度升高,粘度降低。

2. 蒸汽吞吐原理蒸汽吞吐是指在蒸汽注入后,降低注入蒸汽的压力,利用储层内部能量,使注入的蒸汽能够吞吐回来,并带出部分原油。

蒸汽吞吐的过程中,原油的渗透性和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原油采出率增加。

3. 注汽原理注汽是指在蒸汽吞吐后,继续向油藏中注入低压蒸汽,以维持储层温度和压力,保持稳定的油田产能。

三、稠油开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的优势1. 提高采出率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可以有效改善储层渗流条件,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采出率。

相比传统的稠油开采方法,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具有更高的采出率,可以更充分地开采稠油资源。

2. 降低开采成本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可以通过注入蒸汽来改善储层渗流条件,无需额外开采设备,降低了开采成本。

由于提高了采出率,可以降低单位原油开采成本。

3. 减少地面环境污染相比其他开采方法,蒸汽吞吐注汽工艺无需进行地面破坏性作业,降低了对地面环境的影响,减少了环境污染。

稠油资源分布

稠油资源分布

稠油资源分布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我国有丰富的稠油资源,探明和控制储量已达16×108t,是继美国、加拿大和委内瑞拉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稠油生产国。

重点分布在胜利、辽河、河南、新疆等油田。

我国陆上稠油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探明与控制储量约为40亿吨,目前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

胜利油田地质储量约15000万吨,中原油田约为3200万吨,克拉玛依油田约6660万吨,国内每年稠油产量约占原油总产量的10%。

中国尚未动用的超稠油探明地质储量为×108t。

辽河油田辽河油田公司2007年重新计算确定探明储量中的难动用和未动用储量为4亿吨,目前原油年开采能力1000万吨以上,天然气年开采能力17亿立方米。

辽河油区稠油油藏,油层埋藏深度变化较大:最浅小于600m,最深达1700m,一般在700~1300m之间。

按埋藏深度统计,超过1300m的深层稠油油藏,其储量占探明储量的42.92%,900--1300m的中深层油藏,储量占41.39%,600--900m的中浅层占15.69%。

由上述统计不难看出辽河84.3%储量油藏埋藏深度在900m以上。

塔河油田塔河油田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亿吨,塔河油田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超深超稠碳酸盐岩油藏 ,埋深 5 350~6 600m, 80%的储量为特超稠油 ,稠油产量占总产量 57% 。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作为我国石油战略接替区的塔里木盆地的油气产量正逐年上升,2002年该地区两大油田生产原油约751万t,发展势头较猛。

同时,沿塔里木河一带的稠油探明储量为3.35亿t,可采储量为4500万t。

2002年产出稠油约270万t,占塔里木原油产量的36%。

比例相当可观.这部分资源开发对今后塔里木石油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该稠油性质极差(目前中国最差),属于高硫、高残碳、高金属、高密度、高黏度、高沥青质含量的”六高”原油,运输困难,一般的已有的炼油工艺很难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必须采用一种新的工艺对其进行轻质化加工处理。

浅析我国稠油开发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稠油开发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稠油开发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稠油开发技术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稠油和重油资源丰富的国家,暂时稠油、重油储量达到
约6亿吨,约占全球油藏总量的9%,占我国油气资源总量的45%,交付率
相对较低,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

近年来,我国对稠油和重油的开发取
得了很多进展,开辟稠油储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目前稠油开发技术主
要是原油抽采、逆流注汽法和混合开发技术。

特别是原油抽采技术,成果
丰硕,占据全国稠油开发技术50%以上,但如何提高采收率成为历史性难题,使山东、山西、四川等稠油省份的储量中,有很多地区采收率都在15%~20%。

二、我国稠油开发的发展趋势
稠油开发技术的发展,必须从实际资源状况出发,充分发挥传统开发
的经验,融汇各种新技术,发展适宜我国国情的稠油开发新技术与新方法,推动更多的储层得到充分利用,将我国稠油开发规模和作业质量提高到更
高水平。

(1)油气储量评价
稠油开发的第一步,必须对油气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要客观准确的
摸清油藏的规模、质量和实际采收率,以便为有效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稠油资源及加工利用研究

稠油资源及加工利用研究

稠油资源及加工利用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稠油资源及其分布,稠油的开发现状和应用前景,稠油加工利用及工艺方法。

关键词稠油劣质原由加工利用1稠油资源及开发前景1.1世界稠油资源世界上的重油资源非常丰富,已在多个国家发现了重油资源。

专家们估计,在全球约10万亿桶的剩余石油资源中,70%以上是重油。

据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2003年数据显示:全球剩余重油地质储量约为32685亿桶,其中可开采储量约为4340亿桶;天然沥青地质储量约为26183亿桶,可开采储量约为6510亿桶。

重油和天然沥青的可采储量之和,略高于全球稀油的剩余可采储量。

全球常规油和重油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具有“西稠东稀”的特征。

大约有69.3%的可采重油(南美61.2%,北美8.1%)和约82%的可采天然沥青(北美81.6%)分布在西半球;相比之下,约有85%的稀油储量分布在东半球。

而在西半球,重油和沥青资源显示出集中分布的特征。

这种集中分布,为未来的商业化规模开采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基础。

从全球各地区拥有的剩余重油和油砂资源量来看,南美地区居首位,其次是北美、中东。

1.2中国稠油资源及分布中国稠油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陆上稠油资源约占石油资源总量的20%以上,预测资源量198亿吨。

其中最终可探明的地质资源量为79.5亿吨,可采资源量为19.1亿吨。

从全球范围看,稠油主要沿两个带展布:环太平洋带和阿尔卑斯带。

中国稠油资源的分布,受阿尔卑斯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控制,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中国稠油资源多数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海相沉积。

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具有高孔隙、高渗透、胶结疏松的特征。

重油储量最多的是东北的辽河油区,其次是东部的胜利油区和西北的新疆克拉玛依油区。

中国重油油藏具有陆相沉积的特点,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地质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油藏埋藏深。

油藏深度大于800米的重油储量约占已探明储量的80%以上,其中约有一半的油藏埋深在1300米~1700米。

行业研究:我国石油资源分布情况

行业研究:我国石油资源分布情况

我国石油资源分布情况
我国石油资源分布集中,以“三北”区域为主。

我国石油地质资源量1,257亿吨,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大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储量约占全国的80%。

从基础储量看,全国石油基础储量约35.0亿吨(2016年),其中陆域石油占比82.6%,分布省份集中,新疆(占比17.0%)、黑龙江(占比12.2%)、陕西(占比11.0%)、山东(占比8.4%)和甘肃(占比8.4%)等5省占比合计约40%,其中新疆占比居首位。

从产量看,省份分布同样呈现集中状态,2019年陕西、天津、黑龙江、新疆和山东5省产量合计占比约77.2%,其中新疆产量2,752万吨,占比14.4%。

从企业端看,则主要分布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家产量合计1.77亿吨,集中度CR3达到92%。

全国产量最大的前十大油气田分别为长庆油田、大庆油田、渤海油田、塔里木油田、胜利油田、西南油气田、新疆油田、延长石油、南海东部油气田和辽河油田,其中新疆的塔里木油田和新疆油田分布排第四和第七,相关油气区块目前主要由中石油所有。

综上所述,我国石油资源以陆上石油为主,而且呈现地域分布集中的特性;另外,石油资源主要掌握在中石油、中石油和中海油三家企业手上。

我国稠油资源分布

我国稠油资源分布

我国有丰富的稠油资源,探明和控制储量已达16×108t,是继美国、加拿大和委内瑞拉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稠油生产国。

重点分布在胜利、辽河、河南、新疆等油田。

我国陆上稠油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探明与控制储量约为40亿吨,目前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

胜利油田地质储量约15000万吨,中原油田约为3200万吨,克拉玛依油田约6660万吨,国内每年稠油产量约占原油总产量的10%。

中国尚未动用的超稠油探明地质储量为7.01×108t。

辽河油田辽河油田公司2007年重新计算确定探明储量中的难动用和未动用储量为4亿吨,目前原油年开采能力1000万吨以上,天然气年开采能力17亿立方米。

辽河油区稠油油藏,油层埋藏深度变化较大:最浅小于600m,最深达1700m,一般在700~1300m之间。

按埋藏深度统计,超过1300m的深层稠油油藏,其储量占探明储量的42.92%,900--1300m的中深层油藏,储量占41.39%,600--900m的中浅层占15.69%。

由上述统计不难看出辽河84.3%储量油藏埋藏深度在900m以上。

塔河油田塔河油田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7.8亿吨,塔河油田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超深超稠碳酸盐岩油藏,埋深 5 350~6 600m, 80%的储量为特超稠油,稠油产量占总产量57% 。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作为我国石油战略接替区的塔里木盆地的油气产量正逐年上升,2002年该地区两大油田生产原油约751万t,发展势头较猛。

同时,沿塔里木河一带的稠油探明储量为3.35亿t,可采储量为4500万t。

2002年产出稠油约270万t,占塔里木原油产量的36%。

比例相当可观.这部分资源开发对今后塔里木石油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该稠油性质极差(目前中国最差),属于高硫、高残碳、高金属、高密度、高黏度、高沥青质含量的”六高”原油,运输困难,一般的已有的炼油工艺很难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必须采用一种新的工艺对其进行轻质化加工处理。

稠油开采现状和市场简析

稠油开采现状和市场简析

克沁中西区2012年年底产能将达到50万吨。
新疆油田热采稠油开发现状
1.00 0.80 0.60 0.40 0.20 0.00
油汽比变化曲线
吞吐油汽比 汽驱油汽比
油汽比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时间(年)
新疆油区热采稠油开发现状
蒸汽吞吐:累积油汽比0.28,采出程度17.0%。
蒸汽驱注汽 工艺技术
蒸汽等干度分配技术 蒸汽驱长效隔热注汽工艺技术 蒸汽驱分层汽驱工艺技术
蒸汽吞吐注汽——常规注汽工艺
年注汽在5800井次以上。
蒸汽驱注汽工艺
注汽管柱采用单层注汽管柱或分层注汽 管柱。 该工艺已在150个汽驱井组应用。
辽河油田稠油热采开发现状及市场分析
平均吞吐10轮次以上 年油汽比 0.4左右 油层压力 2.0-7.0MPa 稠油吞吐井/蒸汽驱井产 量(400-500)万吨 蒸汽吞吐井年注汽5800井 次以上。 蒸汽驱井组150个以上。
热采稠油
1200 800
241
常规稠油
410 325 189
136
年产油
400 159
59
100
339 437
71 22
119
122
102
167 101 92 91 98
181
166
164
129
131
128
121
0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克浅10井区 六-九区 百重7井区
风城油田
新疆油田热采稠油开发现状

稠油热采配套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稠油热采配套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

稠油热采配套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稠油是指粘度较大的原油,其粘度通常大于1000毫帕-秒(mPa·s)。

由于稠油的特殊性质,使得其开采难度较大,传统的采油方法效果较差。

为了更有效地开采稠油资源,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稠油热采配套技术,以提高稠油开采效率。

本文将从稠油热采技术的原理、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

一、稠油热采技术的原理稠油热采技术是利用热力作用改善稠油流动性的一种方法,其中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动、电加热、火热联合等多种方法。

这些热采技术的原理在于,通过向地下岩石注入热能,提高原油的温度,使其粘度降低,从而增加原油的流动性,便于开采。

1. 蒸汽吞吐蒸汽吞吐是指在稠油藏中注入高温高压蒸汽,利用蒸汽的热量来降低原油的粘度,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该方法适用于较浅的稠油层,能够有效提高原油产量。

2. 蒸汽驱动3. 电加热4. 火热联合火热联合是指将蒸汽吞吐和火热联合应用于稠油开采中,通过蒸汽和火热的联合作用来提高稠油的开采效率。

以上这些稠油热采技术的原理,都是通过向稠油层注入热能,改善原油流动性,使得稠油更容易被开采。

稠油热采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加拿大、委内瑞拉等稠油资源丰富的地区,热采技术已成为主流的稠油开采方法。

1. 加拿大油砂地区加拿大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砂资源,而油砂的粘度极高,传统的采油方法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加拿大油砂地区广泛应用蒸汽吞吐和电加热等热采技术,有效提高了油砂资源的开采率。

2. 委内瑞拉稠油区委内瑞拉是世界上稠油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其稠油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

委内瑞拉稠油区采用蒸汽驱动技术,通过注入蒸汽来提高原油产量和采收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 国内稠油田国内稠油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部地区,采用了多种稠油热采技术,如蒸汽吞吐、电加热等,有效改善了稠油资源的开采效率。

稠油热采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广泛,有效提高了稠油资源的开采效率,为稠油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世界重油资源状况分析

世界重油资源状况分析
1 6591 ”
4300 14
2675 2592 261 83
天然沥青可采储量 所占百分比(%) 81.6
6.6
0 6.6 5.2
万方数据
2008年第5期 石油科技论坛 19
环球石油
黟罗。‘一一’…”,¨”一~-?”黔弘”“湖




·
·.·


。 :·.‘.k。-’ 。。一:,!of?一 b心-·’.’,,
——加拿大油砂产量目前已达120×1们Dbl/d, ——歇洲北海的重油产量达14×1&bbl/d t ——我国和印度尼西亚近年来重油开发也迅猛发展,
20 石油科技论坛
万方数据
2008年第5期
图4阿尔伯达省油砂项目分布示意图
钟文新等:世界重油资源状况分析
据加拿大官方估计,其总地质储量为2.52×1012bbl, 包括1510×108bbl露天油砂储量和2.369×1012bbl地下 油砂储量。按照12%的采收率来估算,沥青可采储量可 达3090×108bbl,其中露天油砂可采储量为630×108bbl, 占总可采储量的20%;地下油砂可采储量2460×108bbl, 占总储量的80%,按当前100 X 104bbl/d的产量来计算, 可供开发500年。
环球石油
摘 要:重油是非常规石油的统称,包 括重质油、高黏油、油砂、天然沥青和油页岩。 据世界重油大会资料表明,全球重油和天然 沥青剩余可采储量合计约1.085×1 012bbI,超 过常规原油剩余探明储量;重油资源主要分 布在西半球的委内瑞拉和加拿大。我国的重 油资源也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东、西部地 区,重油已成为我国原油产量的重要组成部 分。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技术的进步、常规 原油供应的紧张以及油价的高位震荡,为重 油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在开采技术、开采成 本、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 的难题。

稠油行业报告

稠油行业报告

稠油行业报告稠油是一种重质原油,通常指密度大于20度API的原油。

稠油主要产自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稠油的开采和加工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报告将对稠油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和关键挑战进行分析,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政策趋势。

一、稠油行业发展现状。

1. 全球稠油储量分布。

据统计,全球稠油储量约为2.5万亿桶,其中加拿大的油砂储量最为丰富,占据全球稠油储量的70%以上。

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的稠油储量也较为可观。

这些国家的稠油储量对全球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2. 稠油开采技术。

稠油开采技术主要包括热采、溶剂辅助采油和化学方法。

其中,热采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通过注入蒸汽或燃烧天然气等方式,将稠油加热并减少粘度,以便于开采和输送。

溶剂辅助采油和化学方法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稠油开采的效率和成本效益。

3. 稠油加工技术。

稠油加工技术主要包括热裂解、溶剂萃取和水力裂解等方法。

这些技术可以将稠油转化为更易于运输和加工的轻质原油或燃料油,提高了稠油资源的利用率。

二、稠油行业市场前景。

1. 全球能源需求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能源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稠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将在未来的能源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2. 环保压力下的替代能源需求。

受到环保政策的影响,对传统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需求将逐渐减少,而替代能源的需求将逐渐增加。

稠油作为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资源,将在替代能源市场中有所作为。

3. 新兴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新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稠油作为一种廉价的能源资源,将在新兴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稠油行业关键挑战。

1. 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

稠油开采和加工的技术创新是当前的重要挑战之一。

同时,由于稠油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成本较高,如何控制成本也是稠油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2. 环保和气候变化压力。

稠油开采和加工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受到环保和气候变化压力的影响。

稠油油藏

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采油技术进展
•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是目前稠油注蒸汽 开发的主要方法,约占稠油总产量的80%。 蒸汽吞吐几乎对各种类型的稠油油藏都有 增产效果,年采油速度数倍于常规采油方 热采开发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出程度高, 注采比低,地层压力低,汽窜、出砂、边水水淹 严重,产量递减块,稳产难度大。在所有问题中, 汽窜是制约热采吞吐采收率的关键因素。 • 解决方法:①组合式吞吐技术可有效的抑制和利 用汽窜,是大孔、高渗超稠油油藏有效改善开发 效果的技术。②实施组合式吞吐技术,有利于建 立整体温场,提高蒸汽热利用率,节约注汽量。 ③实施组合式吞吐技术,可有效减缓超稠油高周 期递减。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存在的问题和 发展趋势
• 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 办法
• 蒸汽吞吐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有: • (1)热采完井及防砂技术 • 热采完井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套管变形。针对出砂这一 问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绕丝管砾石充填防砂。 • (2)注汽井筒隔热技术 • 针对注汽过程中热量损失问题,研究应用了隔热技术,如 使用超级隔热油管、喷涂防辐射层等。 • (3)注汽监控系统 • 在注汽过程中,需要监测和控制蒸汽参数,以提高注汽的 应用效果。为此,可应用地面水蒸汽流量、干度测量技术, 地面水蒸汽分配与调节技术,井下压力、温度、流量、干 度等注汽参数检测技术等。
• (3)目前的稠油开采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出砂处理、油田开发方案的设计、高渗 孔道封堵以及最终采收率低等问题。 • (4)提高采收率、降低环境污染是稠油开 发面对的主要技术挑战。目前需要解决问 题主要有:蒸汽驱的优化与接替技术的发 展;深入了解稠油的生产机理;寻找适合 近程、远程各种要求的稠油输送方法;改 进油藏、井眼间的传热模型,特别是针对 水平井的情况的传热模型。

中国八大油气区简单情况一览

中国八大油气区简单情况一览

中国八大油气区简单情况一览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塔里木、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湾、四川、准哈尔、柴达木、东海陆架八大层积盆地。

一、东北油气区1、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辽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之间。

1960年开展石油会战,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

创造了我国原油5000万吨连续稳产27年的辉煌纪录,又连续八年实现原油4000万吨以上稳产。

2、吉林油田2009年原油产量591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610万吨。

3、辽河油田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

建成9个主要生产基地,2009年原油产量1019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950万吨。

二、渤海湾油气区1、冀东油田位于渤海湾北部沿海,油田开发范围覆盖唐山、秦皇岛、唐海等两市七县。

2009年原油产量171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175万吨。

2、大港油田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勘探区域包括大港区以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2009年、2010年原油产量485万吨左右。

3、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的油气生产区,2009年、2010年原油产量为426万吨左右。

4、胜利油田1961年发现,2009年原油产量为2783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为2734万吨。

5、中原油田主要包括河南省濮阳地区的14个油气田,四川普光气田和内蒙古18个勘探区块,2009年原油产量为289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为272万吨。

三、长江中下游油气区1、河南油田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境内。

2009年原油产量为187万吨,2010年原油产量为227万吨2、四川油气田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

包括中石油西南石油局、中石化西南油气田、普光气田(属中原油田),中石油西南油气田2010年产原油14万吨,天然气153亿立方米。

是我国第三大产气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有丰富的稠油资源,探明和控制储量已达16×108t,是继美国、加拿大和委内瑞拉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稠油生产国。

重点分布在胜利、辽河、河南、新疆等油田。

我国陆上稠油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探明与控制储量约为40亿吨,目前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

胜利油田地质储量约15000万吨,中原油田约为3200万吨,克拉玛依油田约6660万吨,国内每年稠油产量约占原油总产量的10%。

中国尚未动用的超稠油探明地质储量为7.01×108t。

辽河油田
辽河油田公司2007年重新计算确定探明储量中的难动用和未动用储量为4亿吨,目前原油年开采能力1000万吨以上,天然气年开采能力17亿立方米。

辽河油区稠油油藏,油层埋藏深度变化较大:最浅小于600m,最深达1700m,一般在700~1300m之间。

按埋藏深度统计,超过1300m的深层稠油油藏,其储量占探明储量的42.92%,900--1300m的中深层油藏,储量占41.39%,600--900m的中浅层占15.69%。

由上述统计不难看出辽河84.3%储量油藏埋藏深度在900m以上。

塔河油田
塔河油田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7.8亿吨,塔河油田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超深超稠碳酸盐岩油藏 ,埋深 5 350~6 600m, 80%的储量为特超稠油 ,稠油产量占总产量 57% 。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作为我国石油战略接替区的塔里木盆地的油气产量正逐年上升,2002年该地区两大油田生产原油约751万t,发展势头较猛。

同时,沿塔里木河一带的稠油探明储量为3.35亿t,可采储量为4500万t。

2002年产出稠油约270万t,占塔里木原油产量的36%。

比例相当可观.这部分资源开发对今后塔里木石油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该稠油性质极差(目前中国最差),属于高硫、高残碳、高金属、高密度、高黏度、高沥青质含量的”六高”原油,运输困难,一般的已有的炼油工艺很难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必须采用一种新的工艺对其进行轻质化加工处理。

塔里木油田
塔里木盆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为160亿吨,其中石油80亿吨、天然气10万亿立方米。

在寒武系顶部4 573.5~4 577 m获得少量稠油,粘度 2 698 mPa·s。

河南油田
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1.7亿吨及117.9平方公里。

胜利油田
已投入开发68个油气田,动用石油地质储量33.34亿吨。

目前原油生产能力2644.8万吨,已累计生产原油7.46亿吨。

胜利油区探明稠油地质储量4.41×108t;已动用储量 3.05×108t,未动用储量1.36×108t。

胜利油区未动用稠油储量主要以超稠油油藏及薄层稠油油藏为主,其中原油粘度超过100000mPa·s的超稠油储量5159×104t,占未动用稠油储量的38%,是胜利油田主要的未动用资源之一。

吐哈油田
深层稠油和三塘湖盆地浅层稠油探明储量9814×104t。

图1 我国稠油资源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