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教案新部编本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哉、巍、弦”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知音世所稀。
知音共饮醉当歌。
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
(都有“知音”一词。
)3.教师过渡,板书课题。
过渡: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鼓”是什么意思?(弹。
)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争取读通课文(2)指名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提示:“少选之间”的“少”读shǎo。
“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2.教师出示课件,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
3.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预设: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应放在首位。
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深入理解,并品悟出文言文的美感。
这篇文言文篇幅很短,适合反复诵读,所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部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案
部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全文;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3. 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 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2. 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3. 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和教案;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 向学生介绍《出师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出师表》,理解课文内容;2. 学生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进行交流讨论。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解释课文中的难点;2.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课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2. 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练习,选择一段课文进行分析和表达。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背诵《出师表》;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出师表》的文言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课文。
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的反馈和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8 文言文二则 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重点)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重点)教学 课时2课时。
1.认识“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囊萤夜读》。
2.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背诵《囊萤夜读》。
课件。
一 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同学们听说过《凿壁偷光》这个故事吗?古时候,还有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他就是晋代的车胤。
因为家里贫寒,没钱买灯油,而他在晚上又想读书,便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当作灯。
这就是《囊萤夜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小故事。
(板书:囊萤夜读)(学生齐读题目)设计意图:由《凿壁偷光》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囊萤夜读》是一则文言文,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文言文的知识呢?(出示课件1)文言,汉语书面语的一种。
产生于先秦时期,一直通用到近代。
最初建立在口语基础上,经过长时期发展,形成词汇丰富、表述精练的特点。
文言文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古文。
在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大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二 识记生字,正确朗读课文1.自读生字,读准确,读流利。
(出示课件2)囊 萤 恭 勤 博 贫 焉(1)注意读准前鼻音“勤、贫、焉”,后鼻音“囊、萤、恭”。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囊、勤”的书写)“囊”:上中下结构。
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勤”:左右结构。
注意左下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
2.读通课文,注意: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学生拿笔画出停顿。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三理解文本,探究交流1.同学们读得真是越来越好了。
俗话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你们理解了吗?我们先来看一看字词的意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文三篇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文三篇教案第一篇:《朝代之谜》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古文《朝代之谜》,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学生阅读古文《朝代之谜》。
2. 学生分组讨论古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 教师解读古文,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知识。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古文《朝代之谜》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自主阅读古文,理解文中的关键信息。
3. 学生分组讨论古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4.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并总结讨论结果。
5. 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子,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知识。
6. 学生完成相关研究活动和练。
教学评价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表现。
2. 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和兴趣程度。
第二篇:《楚辞中的爱情》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古文《楚辞中的爱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 研究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其中表达的爱情观念。
教学内容1. 学生阅读古文《楚辞中的爱情》的部分篇章。
2. 学生研究古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3. 学生感受古文中的爱情情感,进行情感表达训练。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楚辞中的爱情》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阅读古文的部分篇章,理解文中的爱情表达方式。
3.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4. 学生进行情感表达训练,演绎古文中的情感场景。
教学评价1. 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表现。
2. 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念的理解和体验。
第三篇:《童年》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古文《童年》,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能力。
- 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和成长环境。
教学内容1. 学生阅读古文《童年》。
2. 学生理解古文中表达的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3. 学生参与相关的感悟和创作活动。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古文《童年》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自主阅读古文,理解文中的感悟。
3. 学生分享自己对古文中内容的感悟和体验。
4. 学生进行相关的感悟和创作活动,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学年,是语文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年。
初中语文的学习重心从基础知识转向阅读理解,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二则是初中语文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作为一种古代语言文化,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为陌生的一部分。
因此,作为教师,需要根据学情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言文语言的特点和魅力;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构词规律;3.把握简单文言文的基本含义;4.焕发文言文的魅力和文化气息。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习惯;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3.常规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的练习。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修养。
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谈论古代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教师简单给学生展示文言文中常用的基本词汇和练习中要用的构词规律,以增加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自信;3.教师通过介绍文言文文章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古代文化。
2.讲解与演示(40分钟)1.教师通过词语对比、情景对话等多种方式演示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2.教师展示多种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并通过实例讲解文言文阅读的要点和注意事项;3.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以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更好地运用文言文。
3.实践与巩固(50分钟)1.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熟悉和掌握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句型结构;2.学生通过注释、解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文言文中的含义和文化背景;3.学生探究文言文作品的艺术特点、情感表达等元素,尝试把握文言文的魅力;4.学生在掌握文言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和表达练习,以加深理解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4.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通过解答学生问题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文言文理解和认识;2.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要点,以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和考试中更好地运用文言文。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
(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
(4)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可取吗?(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5)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激发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3、学生背诵课文。
表演和背诵两道作业题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近
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教学反思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的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总以为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4、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3)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两则文言文分别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牧童指出名画错误的故事。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文章用墨极简,画面感很强,讲述了春秋时期,楚国的俞伯牙和锺子期是怎样成为知己的故事,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是学生进入六年级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人教版教材添加了注释,学生学习难度降低了,但在文言文的朗读上还是有难度,还需老师的范读引导,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结合注释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方法上的难度,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互帮互学,达到全部掌握,最终指导学生习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学习目标: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板块一:初读课文,疏通字词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 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课件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学生读,谈体会。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
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后注释读懂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后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会写的9个字。
强调“勤、卒”的读音,指导“囊、恭、勤、焉、卒”的字形。
其中“囊”字的笔画数较多,要智慧识记;“恭、勤”注意不要多笔少画;“焉、卒”书写时要规范、美观,注意间架结构。
2.阅读理解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品读感悟,合作探究,反复朗读,共同学习等策略。
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引导学生读通文言文,在读中领悟道理。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铁杵成针》▶课时目标1.认识生字“卒”,会写“逢、卒”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把握节奏,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理解部分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温故知新。
(1)师引导生回顾李白的诗: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你最喜欢哪一首?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2)导入新课。
①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
②出示课题:《铁杵成针》。
(3)指导朗读课题。
①师指导读课题,指名读,读后评议。
②师教读课题:铁杵/成针。
这样读,有了节奏,有了味道。
(出示图片,认识铁杵)师引导:图中箭头指的物品就是铁杵,要把它磨成一根针,真是不容易啊。
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2.初读文本。
(1)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课件出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案:文言文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案:文言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2.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3.运用阅读策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4.理解文言文中的哲理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语文阅读中,文言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水平意义重大。
2.文言文中常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掌握了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后,我们就要学习文言文中常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阅读策略的运用:阅读策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获取、理解、分析和评价信息的心理过程和方法。
文言文阅读需要运用阅读策略,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4.文言文中的哲理和价值观:文言文中蕴含着许多哲理和价值观,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2.文言文中常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3.阅读策略的运用;4.文言文中的哲理和价值观。
四、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导入新课1.开场白:通过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初步认识。
2.导入提问:让学生回答文言文中常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第二阶段:知识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2.讲解文言文中常见的结构和表达方式;3.讲解阅读策略的运用;4.讲解文言文中的哲理和价值观。
第三阶段:教学实践1.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文言文阅读,并进行分组讨论;2.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并进行解答。
第四阶段:作业布置1.让学生自选一篇文言文进行阅读,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解析;2.让学生写下自己对经典名句中蕴含的哲理和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通过教师观察学生的阅读行为、语言表达和问题解答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教学实践:文言文阅读是基础中的基础,它关系到学生的整个语文素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文言文的教学,通过多方面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技能和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特点,并积极领悟蕴含在其中的哲理和价值观。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教
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表达方式。
2.能够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并进行正确的阅读。
3.能够描述文言文中的生动图景和情感。
4.能够通过阅读文言文进行感悟和感悟。
5.能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进行文学创作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表达方式,掌握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难点:能够描述文言文中的生动图景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准备文言文课文朗读。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出示《囊萤夜读》文言文课文,讲解生词和句子结构。
2.学生跟读课文,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表达方式。
3.小组讨论文言文中的生动图景和情感,并进行汇报。
4.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囊萤夜读》课文的作业。
第二课时
1.学生朗读并背诵《囊萤夜读》课文。
2.学生进行文言文扩展阅读,尝试理解更多文言文内容。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使学生能够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囊萤夜读》这篇文
言文的内容,同时也能够对文言文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感悟。
希望能够通过集体备课,让学生对文言文有更深刻的了解,提高他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5.审美鉴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诗意,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与新课标要求保持一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言文词汇与句式: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词汇,如“割席”、“绝交”、“咏雪”等,并理解其意义;学会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省略句等。
举例:《管宁割席》中的“割”,解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如“割席”表示绝交,而在其他句子中可能表示分割、割舍等。
(3)文化内涵: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礼仪、道德观念等。
举例:《管宁割席》中管宁和华歆的道德观念冲突,探讨古代礼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4)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与同学合作探讨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文言文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通过学习《世说新语》二则,让学生了解魏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交往情景。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断句与朗读:学会正确断句,掌握文言文的朗读节奏,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举例:分析《咏雪》中的句子成分,指导学生正确断句,体会文言文的节奏感。
(2)词语多义性:理解文言文中一些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如“割”、“咏”等,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词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二则》,并尝试背诵。
- 初步理解文言文二则的大意,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讨论、教师引导,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提升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 引导学生体会古人智慧,学会借鉴历史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言文二则的大意,掌握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 难点:正确断句,理解文言文中的词句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文言文的了解与感受,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揭示课题:《文言文二则》,介绍文言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和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纠正发音和断句错误。
3.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言文二则的大意,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1. 小组合作,对照注释和译文,逐句理解文言文二则的内容。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词句含义。
3. 小组汇报交流,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四)朗读背诵,体会语言美1. 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
2.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尝试背诵文言文二则。
3. 小组内互读互听,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五)拓展延伸,感悟智慧1. 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二则中蕴含的道理和智慧,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拓展阅读相关文言文故事,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小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重点。
2. 布置作业:背诵文言文二则,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搜集更多文言文故事,准备下节课分享。
四、板书设计《文言文二则》1. 故事大意2. 词句含义3. 朗读方法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讨论、探究和背诵,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精品教案
第七单元本单元以“艺术之旅”为主题,包含《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与艺术有关,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了解京剧的特色,学习表达的条理性,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口语交际要有条理地表达对书法的了解,对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深入交流。
本单元的习作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提纲,通过列提纲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紧扣单元目标:写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
将句子写通顺,把重点部分写清楚。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抄写、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掌握多种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学会修改“说明书”;积累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和不同类型的成语。
21 文言文二则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1.字词教学本课中“弦”“若”“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学进行正音。
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
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俗化。
如“方”是“刚刚”的意思,“志”表示心志,通俗地说,就是想到。
2.阅读理解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如《伯牙鼓琴》一课引导学生猜想,除了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之外,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
通过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
学习《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8《文言文二则》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8《文言文二则》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文言文二则》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两个文言文小故事。
这两个故事内容简短,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通过学习这两则文言文,学生可以接触到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了解古代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代文学形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接受和理解文言文,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并能够进行阅读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文言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文言文,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文言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句子结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准备《文言文二则》的课文文本,并标注出生字词。
2.教学多媒体: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如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3.教学用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文言文二则》教案(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文言文二则》教案(新)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经典文言文二则》,使学生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文言文的句意和篇章结构。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汇和语法结构。
2. 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准备1.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文言文二则》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针对学生的辅助材料,如词语解释和语法规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介绍《经典文言文二则》的背景和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如词汇用法、句式结构等。
3.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文言文的原文和翻译,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4. 分组阅读文言文,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思考和理解。
第二课时1. 复上一节课的内容,确保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有所掌握。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理解其中的句意和篇章结构。
3. 分析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汇和语法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境和表达方式。
4.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言文的内容,提高其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1. 复前两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继续阅读文言文,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度。
3. 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的情节发展和思想内涵,培养其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4. 结合现代语言,让学生比较古代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差异与联系。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评价其对文言文的态度和兴趣程度。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练,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语言表达:评价学生用现代汉语表达古代文言文意思的能力,包括句子结构和词汇运用。
4.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经典文言文,拓展其文言文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
3.通过感受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真挚情谊,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师范读,配乐。
3.自由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
(课件出示朗读节奏划分)4.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1.师:你们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现在让我们来理解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
四人小组合作研究,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合作讨论,弄懂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
四、品读课文,感悟“知音”(一)何为“知音”?1.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从哪里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2.指名读。
3.师: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4.伯牙鼓琴。
思考:他的琴艺怎么样呢?在文中如何表现出来的?(指名答)伯牙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出来。
5.钟子期听之。
他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了什么呢?用“——”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明确:“善哉”是表赞叹之意。
(教师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这句话表明,伯牙隐藏在琴声中的想法,钟子期能心领神会。
1.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高山流水”的故事,了解了知音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将研究另一则关于知音的故事——《牛郎织女》。
2. 师出示《牛郎织女》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故事背景:“牛郎织女”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但由于身份不同,被王母娘娘驱散,只有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会。
《论语》十二章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10、《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问题导入法)有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是什么?。
《论语》,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
二、孔子及《论语》的简介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
三、朗读课文1、范读: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四、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五、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孔子而:进而,然后时:按时习:温习亦:也说:通“悦”愉快乎:语气词,吗朋:志同道合的人自:从乐:快乐知:了解而:但是愠:愤恨、恼恨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吾:我日:每天三:多次省:反省吾身:我自己为:替谋:谋划忠:尽心尽力信: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温习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 就学:做学问立:独立做事不惑:通达事理知:懂得天命:自然的规律和命运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越过、超过矩:规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登泰山记》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登泰山记》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阴”“始”“望”“坐”“视”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掌握通假及词类活用。
3.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1.反复朗读,整体理解,了解全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
(三)德育渗透点1.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扩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反复朗读,说出游记的顺序;整体理解,熟读成诵。
难点:(1)掌握通假及词类活用。
(2)学一点古代文化常识。
解决办法:介绍泰山风貌,指导诵读;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义,老师适当点拨,感受泰山的高峻、雄壮。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了解有关泰山的知识。
2.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作好预习工作。
3.整体把握,熟读成诵。
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掌握“阴”“始”“望”“坐”“视”等文言词语的含义2.反复朗读,整体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1.介绍作者及桐城派姚鼐(1731—1815),桐城派古文家。
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安徽桐城人。
乾隆三十九年辞官后,曾在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讲学四十余年。
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著有以其室名命名的《惜抱轩全集》。
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
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槐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
方苞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主张古文当以“雅洁”为尚。
刘大槐提出“因声求气”说。
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
他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
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合肥润安公学高考语文复习教学设计总第课时第1—2课时专题一:文言文翻译(一)理解并译准实、虚词一、考向分析二、命题分析通过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近年来本板块在浙江高考中呈现如下特点:1.选文体裁多样。
三年两种题材,但总的来说还是以散文为主,记人及托物言志的古代散文。
2.文言文阅读题涉及的考点,以及分值、题型都非常稳定。
3.考查的重点仍然是文言实词的词义、文言虚词的用法、断句、翻译和筛选信息。
三、专题解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考查文言文中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在文中的具体含义,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偏义复词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考查“以、因、而”等18个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考生只有掌握了该考点才能顺利解答其他考点的题目,更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也是得分的前提。
三、真题讲解四、总结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方法1.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
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
例: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赤壁之战》)“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战”。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
3.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这里除了“予”“除”之外,都可保留不译。
4.拆分法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时翻译就要使用拆分法。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
5.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出来。
张良曰:“谨诺。
”(《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删去不译。
五、课后作业《课时作业》第3—4课时《创新设计》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讲评一、过程略二、课后作业《课时作业》第5—6课时文言文翻译(二)译对句式一、专题解说文言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语法构造、语法形式不同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包括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
这一考点在高考中一般不单独设题,但是阅读理解时会涉及这方面的知识。
如果对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标志不熟悉或不理解,就会造成阅读理解的困难和翻译的不准确。
因此,考生对这一考点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真题讲解例题1、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3分) (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②两序,非体也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④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A.①②④ B.①③⑤C.②③⑤ D.③④⑤[解析] 此题把“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综合起来进行考查。
①说的是《会试录》《乡试录》中主考试官和副考试官的排列次序,④说的是那些追求名利的写作人的状况。
这两项不能体现文章作者的观点,有此两项的排除,答案是C项。
三、小结: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妙招(1)精心阅读文本,整体感悟文意解答这类试题时,考生要遵循“了解—分析—理解—分析—综合—解答”的过程,即从了解开始,通过分析达到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综合,最后透过文章信息来准确作答(即从整体上揣摩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边阅读边圈点,把握作者观点阅读文言文时,考生要学会在材料中分析、揣测,特别是要善于发现并圈点文中体现作者对人物、事件观点态度的词语。
这些关键词语,有的夹杂在对事件的叙述之中,有的是在对文中有关人物的褒扬、批评的语言描写中,有的是在文章的议论性文段中。
考生只要细心阅读,注重揣摩、感悟,就可以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对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所持的观点态度。
(3)了解命题陷阱,留心答题误区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其标准是准确性、全面性和完整性。
这就需要考生留心某一题肢是否以偏赅全、绝对化或者故意地夸大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等。
(4)作答有理有据,切莫主观臆断命题人在内容的表述上常设置陷阱,而考生作答时切莫只凭主观臆断。
如果要选定某一个题肢,一定要与原文的相关信息相比照,做到揣摩有准则,作答有依据。
4、文意理解是文言文阅读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具有一定的难度。
做好这一类题型,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迅速找出文段中与选项相对应的原句并画线,仔细对照字句。
(2)关注硬伤,即人物事迹张冠李戴、时间顺序前后颠倒、原则性的翻译错误。
(3)关注软伤,如窜改文意、人物评价不当等。
如上题的D项就属于窜改文意。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四、总结准确翻译文言句式及活用的具体操作方法(1)调序法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于朝廷”是介词短语后置,译时移到“战胜”之前,译为“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转述法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使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例: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滕王阁序》)“雾”“星”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3)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这一句不但省略了主语,还省略了谓语,翻译时必须补出。
本句可译为“不行!(那些人)只是没(跑)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4)变通法变通法主要用在文言文特殊的文言现象中,比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互文同义等。
当直接根据此字的常规意义来理解无法直接翻译或不符合文意时,就要考虑到特殊的文言现象。
(5)扩充浓缩法古文中有些句子言简而意丰,有些句子言繁而意单,对这些句子就可用扩充或浓缩的办法来翻译。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句子将一个意思从各方面加以铺陈,语意连贯,气势阔大,但现代汉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一一对译,这时可浓缩为:秦国有并吞四海,统一天下的雄心。
五、课后作业《课时作业》第7—8课时《创新设计》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讲评一、过程略二、课后作业《课时作业》第9—10课时专题三:文言文分析综合一专题解说《考试说明》要求对文言文的“分析综合”的考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筛选文中的信息;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真题讲解例题1、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3分) ( )①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②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③俟船过,附而锯其舵④乃改行,投身军营⑤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⑥得钱买药,则两活矣A.①③⑥ B.②③⑤C.②④⑤ D.②④⑥[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
①句只是为下文提供一个背景,故排除A。
④改行投军不能表现足智多谋,⑥鬻妻得钱买药是无奈之举,更与足智多谋无关,排除C、D,故选B。
小结:析解文言文筛选信息类题(1)通读全文,弄清相关内容一般说来,当拿到一篇文章时,应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①分析人物和事件。
如果是史传类文章,那么考生要注重分析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次要人物是谁,人物之间有何关系,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等;同时,还要把握文章写了哪些事情,而这些事情涉及哪些人物,以及事件之间的关系等。
②感知观点和态度。
如果是史传类文章,那么考生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同时,还要结合作者、传主等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分析有些语句所蕴涵的意义等。
③分析景物和情感。
对于写景类文章,考生要把握描写对象的特点,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以及作者对景物的情感和以此表达的观点等。
④分析观点和论据。
对于议论性文章,考生要确定文章的观点和使用的论据,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等。
(2)审清题干,明确筛选指向考生在做题时,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其实它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般来说,要弄清题干中以下几点:①对象是谁,数量是一个还是几个;②内容指向是思想性格还是行为特点;③表达角度是“全部表现(说明)”还是“没有表现(说明)”;④范围为整个选文还是某个片段;⑤表现方法是直接还是间接等。
(3)掌握标准,细心分析比较筛选信息总要有一定的标准,筛选标准不同,选出的信息自然也就不同。
因此,做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题干,准确把握题干的要求,掌握信息筛选的标准。
其次,要仔细辨析选项信息与筛选标准的异同,从而判断信息筛选的正误。
(4)筛选整合,排除干扰选项经仔细分析比较鉴别出来的信息无疑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否就一定万无一失了呢?其实也不一定。
此时要把从文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材料加以整合,针对题目要求,根据文章内容排除干扰,特别是隐性干扰,最后作出正确答案。
4、题目内容略[解析] 本题四项内容分别是对文章第一至四自然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考生须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各项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联系不正确选项的错误点类型,关键细节把握好关键词,从而判断选项的正误。
本题答案为D项,本选项的错误类型是无中生有,“他让人提醒自己,以此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涉及。
三、总结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解题依据(1)整体感知,以人为本无论是传记类文章,还是古代小说类文章,都是通过描写人物、记叙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理解文言文时,考生要先抓住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
考生要通过分析事件(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等,分析事件中人物的表现,比如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职位的变化等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抓住关键,分清主次阅读文言文时,考生要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按照事件给文段划分层次,要特别注意事件之间的关系,把握时间和地点的变化等;同时注意有关人物性格的描写,对人物的议论、评价等语句。
(3)认真比较,把握细节注意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之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