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质量管理

合集下载

080820第七章项目质量管理

080820第七章项目质量管理

二、质量管理的历程
第一阶段: (20世纪初~40年代) 质量检验阶段 第二阶段: (40年代~50年代)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第三阶段: (60年代~至今)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三、全面质量管理(TQC、TQM)
1 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本手段,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2 TQM的四个基本要素3 TQM不同于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更高境界
六、ISO9000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世界上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分别在质 量体系领域制定了国家标准或多国标准。这些 标准尽管在传统上有某些历史性的共同点,但 在细节上存在许多差异。在名词术语方面也存 在不一致甚至混乱的现象,不能广泛的应用于 国际贸易。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不得不付出巨 大的努力去满足合同中形形色色的质量体系要 求。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的国际化成为各国的 迫切要求。1987版ISO9000系列标准1994版ISO9000系列标准2000版ISO9000系列标准
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用户明显的或潜在的需求能力的特性总和.
质量是实体的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是反映实体(产品、过程和活动等)满足客户的明显、潜在的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实体:产品或服务需求:(明显、隐含)特性(功能性指标、可靠性指标、安全性指标、经济性指标、适应性指标、时间性指标等)
ISO族标准的管理思想
质量体系文件
程序文件*文件控制程序*记录管理程序*内审程序*不合格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质量手册*质量方针*组织*体系要素*审批、修改、控制方法
质量方针与目标*目的宗旨*质量承诺
质量记录*规范统一的质量记录表
其它
正式颁布实施

7. 项目质量管理-ok

7. 项目质量管理-ok
软件质量功能实施(SQFD)模型,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MMI)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先看看在一般领域中如何实现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质量评估体系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检验、统计质 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几个 阶段。其中,质量管理阶段是质量保证阶段发展的必 然结果,具有较高的质量管理层次。质量保证侧重于 结果控制,质量管理更强调过程控制。
如OS。
7.2 什么是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项目满足他所应满足的需 求。 项目质量管理的三个过程:
1. 质量计划编制 质量计划编制,包括确认与项目有关的质量标准以及 实现方法。 2. 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包括对整体项目绩效进行预先的评估以确 保项目能够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 3.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包括监控特定的项目结果,确保它们遵循 了相关质量标准,并识别提高整体质量的途径。
马可姆—科里奇奖(Malcolm Baldrige Award) 开始于1987年,对那些通过质量管理取得了世界 级竞争水平的公司的承认。 ISO9000 是ISO制定的质量系统标准。是有一个组织中质 量的规划、控制和归档等三部分构成的连续循环。 ISO9000提供了一个组织满足其质量认证标准的 最低要求。
为了提高质量,遵循严谨的测试方法是很重要的。 在产品开发生命周期的几乎每个阶段中都需要检验 , 而不仅仅在一个产品被交付之前。
IT项目的测试主要有:
单元测试 综合测试 系统测试 用户验收测试
调查显示,68.2%的企业认为软件质量保证和测试非常重 要,必须设立专门的质量或测试部门,与开发并重; 31.8%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我国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人 才正处于一个地位高、待遇高的“双高”地位,职场前景 非常广阔,近几年来软件质量保证和测试也就成了IT就业 的新亮点。 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对于软件测试技术在整个软件行业中的 重要作用认识较晚,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内还是凤 毛麟角,人才供需之间存在着巨大缺口。据公开数据显示, 我国目前软件从业人才缺口高达40万人,即使按照软件开 发工程师与测试工程师1:1的岗位比例计算,我国对于软 件测试工程师的需求也有数十万之众。业内专家预计,在 未来5-10年中,我国企业对软件质量保证和测试人才的需 求数字还将继续增大。

第七章 现场质量管理计划

第七章 现场质量管理计划

第七章质量管理计划7.1质量目标工程质量等级:合格;工程质量目标:“鲁班奖”。

7.2 质量管理体系及职责7.2.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由总承包项目经理领导,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由项目施工、质量人员策划组织实施,其他专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中间控制的技术、质量管理系统,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负其责。

施工质量的管理体系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其设置的合理、完善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质量保证体系能否顺利地运转及操作,在本工程中,我们将按表3.3.1的组织机构来全面地进行质量的管理及控制。

7.2.2 质量管理职责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行其职。

表7.2.2 质量管理职责7.3主要质量管理制度表7.3 质量管理制度7.4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要求和措施7.4.1测量工程质量控制重点及措施7.4.2 土方施工1、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挖掘机按照所放灰线进行开挖,同时按照设计要求放坡,避免塌方;2、测量工要随时测量,避免超挖,保证槽底土壤不被扰动;3、夜晚施工中,应根据需要在施工场地设置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警示标志;4、土方开挖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果个别地方超挖时,应用中、粗砂、级配石填补并夯实,在重要部位超挖时,要用低标号混凝土填补,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5、雨天对基坑采取可靠的覆盖和排水措施;6、土方开挖前,设置位移观测标记,并做好位移观测记录。

根据业主要求,设置观测点,需每日进行监测,数日后若无位移或变化不大,3-7日监测一次,并作好监测记录上报业主及监理部门,稳定后可取消观测。

7.4.3 钢筋工程7.4.3.1钢筋加工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和焊剂的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钢筋表面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

3、钢筋调直后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表面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质量管理学7-9章答案

质量管理学7-9章答案

第七章质量改进试题选择:1.在质量改进阻力中,克服习惯和惰性阻力的最重要措施是A.沟通 B.激励 C.组织 D.控制2.6个西格玛的质量水平对应着的百万机会缺陷数是A.3.4 B.27 C.233 D.62103.在六西格玛管理中,主要责任是推动和领导六西格玛活动在关键业务领域开展的人员是A.倡导者 B.大黑带 C.黑带 D.绿带4.克服来自于习惯和惰性阻力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协调 B.激励C.沟通 D.控制5.提出质量改进的14步程序的专家是A.克劳斯比 B.朱兰 C.费根堡姆 D.休哈特6.发动质量改进的第一步是A.质量改进的制度化 B.高层管理者的参与C.克服质量改进的阻力D.建立质量委员会7.在所有过程改进活动中最具挑战性的变革主题的源头是A.工作流程 B.人员和组织 C.技术 D.基础架构8.更关注激励和行为改变的质量改进方法是A.戴明环B.过程能力分析方法C.朱兰质量改进程序D.克劳斯比质量改进程序9.通过“排除故障”或采取“纠正行动”使过程恢复到原有的水平,这样的行为是A.质量策划 B.质量保证 C.质量控制 D.质量改进10.古典的符合性质量的经济模型认为A.质量越高质量成本越高 B.质量越高质量成本越低C.最优符合性质量是100%D.质量与质量成本之间没有联系11.古典的符合性质量的经济模型假定产品的A.质量是稳定的 B.销售是稳定的C.生产过程是稳定的 D.结构是稳定的12.六西格玛管理的循环称为A.DPMO循环 B.PDCA循环C.MAIC循环D.PDSA循环13.众多企业质量改进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证明,对于实现持续高速的质量改进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是A.作业人员B.基层管理者C.中层管理者D.高层管理者14.最初开展质量改进的领域是A.制造领域B.服务领域C.产品销售领域D.产品开发设计领域15.摩托罗拉确立的质量改进目标,就是要将百万机会缺陷数降至A.233 B.150 C.68 D.3.416.在质量改进方法中,提出“突破次序”的专家是A.克劳斯比B.朱兰 C.泰罗D.费根堡姆17.实施六西格玛活动的支持性工具包括A.基础统计工具 B.高级统计工具 C.测量D.过程控制 E.过程改进名词解释:1.质量改进2.MAIC循环简答:1.成功实施六西格玛需要遵循哪些关键原则?2.简述质量改进的特点。

《质量管理》(第四版) 新同步测试 7章

《质量管理》(第四版) 新同步测试 7章

第七章质量检验【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1.对一批产品的每一个产品、每一个过程或每一项效劳都进行检验属于〔〕。

A 全数检验B 抽样检验C 工序检验D 固定检验2.生产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质量比拟稳定的产品或工序适合采用〔〕。

A 全数检验B 抽样检验C 工序检验D 固定检验2.抽样检验中如果样本不合格品数d小于等于合格判定数Ac,那么认为该批产品〔〕。

A 不符合要求B 符合要求C 重新检验D 没有任何质量问题4.对于一个理想的抽检方案,当p≤p。

时〔〕。

A 批接收概率L(p)=1,即该批产品应以100%的概率接收;B 批接收概率L(p)=0,即该批产品应以100%的概率拒收;C 批接收概率L(p)=1,即该批产品应以100%的概率拒收;D 批接收概率L(p)=0,即该批产品应以100%的概率接收;5.企业对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及通过首检的供方以后提供的批产品进行的相应检验属于〔〕。

A 首批进货检验B 批量进货检验C 工序检验D 供给质量检验二、多项选择——请确认原来下面选项后面是否有标点,如有应去掉1.质量检验功能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包括〔〕。

A 满足实际要求的检测人员B 先进、可靠的检测手段C 明确、有效的检验标准D 科学、严格的检验管理制度2.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检查水平要求〔〕。

A 如无特殊要求,采用一般检查水平ⅡB 但检查费用较高或允许降低抽样的鉴别能力时,可采用一般检查水平ⅢC 当检查费用较低或需要提高抽样的鉴别能力时,可采用一般检查水平ⅠD 特殊检查水平一般用与破坏性检查,或产品及检验费用高的情况3.在进行正常检验时,〔〕条件同时得到满足,那么从下一批开始执行放宽检验。

A 连续20批初次检验合格B 在初检合格的连续10批或多于10批中,不合格总数小于或等于放宽检验的界限数表所列的界限数C 生产正常稳定D 负责部门(一般指质量部门)同意4.工序检验包括〔〕A 关键工序的质量检验B 首件检验C 完工检验D 巡回检验三、判断题1.质量检查的目的是看生产出的产品是否合格。

建设项目质量管理PPT课件

建设项目质量管理PPT课件
处理分纠偏和预防两个步骤。前者是采取应急措施,解 决当前的质量问题;后者是信息反馈管理部门,反思问题症 结或计划时的不周,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质量预防提供借鉴。
第七章 建设项目 质量管理
⑵三阶段控制原理
就是通常所说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这三阶段控制构成了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
• 事前控制 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
全员参与质量控制作为全面质量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就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理论认为,总目标必须逐级分解, 直到最基层岗位,从而形成自下到上,自岗位个体到部门团 队的层层控制和保证关系,使质量总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部 门和岗位。就企业而言,如果存在哪个岗位没有自己的工作 目标和质量目标,说明这个岗位就是多余的,应予调整。
与建设地区 工程设施的 协调
质量目标也是一个系统
第七章 建设项目 质量管理
质量目标系统

设计

目 标 (
设备
土建施工、
总体 设备安装

目标

、 标
材料
其它


(2) 建设项目质量的特点 1) 影响因素多 2) 质量波动大 3) 质量变异大 4) 质量隐蔽性 5) 最终检验局限大 (3) 影响建设项目质量的因素 1) 人的因素 2) 材料的因素 3) 方法的因素 4) 施工机械设备的因素 5) 环境的因素
空间布置的 合理性
建筑物理功 能 (采光、通 风、隔声、 隔热)
生产和生活 使用功能
安全性 可维修性 有效性
保证强度要求 保证稳定要求 保证放火要求 保证抗震要求
满足使用寿命 要求 满足抗腐蚀性 要求
与环境 的协调
质量成本 质量效益
业主要求 的其它特 殊功能

质量管理学第七章正交试验

质量管理学第七章正交试验

质量管理学第七章正交试验1. 引言正交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用于研究多个因素对某个系统的影响。

它通过有限次数的试验,确定各个因素的主要效应和交互作用,从而帮助优化系统设计和改进产品质量。

本文将介绍质量管理学中的第七章内容:正交试验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

2. 正交试验的概念正交试验是一种试验设计方法,通过设计少量试验次数,得出一个系统对多个因素的主要影响和交互作用。

正交试验的特点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试验数据,并能有效降低试验误差。

正交试验的结果可以为改进产品设计、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3. 正交试验的设计原则在进行正交试验时,需要遵守以下设计原则:3.1 因素选择选择适当的因素进行试验,通常应选择对系统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材料的选择、工艺参数的设置、设备的调整等。

3.2 因素水平的确定确定每个因素的水平,通常应选择多个水平以覆盖所需的试验范围。

不同水平的选择要合理,可以通过专家经验、历史数据和实际需求来确定。

3.3 试验的次数确定试验的总次数,每个因素水平的重复次数应相等。

试验次数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可以根据试验目的、资源限制和试验效果要求进行衡量。

3.4 设计矩阵的建立建立正交试验的设计矩阵,将因素和水平配对,并按照一定规则排列。

常用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有:正交表设计、拉丁方设计、矩阵试验设计等。

3.5 结果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各个因素的主要效应和交互作用。

可以利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图表展示等方法来分析试验数据,从而得出有效的。

4. 正交试验的实施步骤进行正交试验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4.1 确定试验目的和范围明确试验的目的和研究范围,确定需要优化或改进的系统或产品。

4.2 确定试验因素和水平选择适当的试验因素,并确定每个因素的水平,可以借鉴相关文献、专家意见和历史数据。

4.3 建立正交设计矩阵根据试验因素和水平,建立正交试验的设计矩阵,并按照一定规则排列。

7第七章质量改进自考质量管理学

7第七章质量改进自考质量管理学
质量管理
第七章 质量改进
汇报人:
在现代的经营环境中,竞争呈现出日临加剧 的趋势,顾客的需安和期早也处在持续的变化之中。 持续不断的质敏改进已经成为组织在激烈的竞争 中生在和发展的关键。本章主要介绍质量改进的 内涵、意义以及常用的质量改进方法。
1. 质பைடு நூலகம்改进概述
2. 六西格玛管理

3. 标杆分析

1 质量改进概述
质量改进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5.质量改进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质量改进成果的取得需要付出多方面的努力,这包括在组织内建立基本的制度来动员资源, 如设立目标、项目选择、责任分配、项目进展情况追踪等。人们通过培训能够了解如何在改进 团队中工作,以及如何使用改进工具等。进行诊断,找出慢性浪费的原因并“治疗”等工作都 需要相当的花费。但是,相对于其取得的成果来看,质量改进的投资回报率很高。减少慢性浪 费的改进活动通常不需要资本的支出,主要的投入是质量改进团队的时间。 6.质量改进的成果主要来自关键的少数项目。 实践证明, 大部分的可衡量的成果都来自一小部分质量改进项目,即那些关键的少数项目。 这样的项目通常是跨部的项目,需要跨部]的团队来实施。与之相对的则是次要的多数项目。尽 管这些项目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但是从改进的效果来看往往要比关键的少数项目差若干个数 量级。
2 六西格玛管理
三、实现六西格玛目标的“六步法”
现代质量管理是通过对过程进行改进来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和高生产率的。实现六西格玛质量目标便 是要对过程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持续改进是通过六个步骤的循环来实现的。这六个步骤分别为:
1.明确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 这里的“你”代表组织的过程链条上的任意-一个环节, 可以是-一个部门、一道工序或一个团队等。 这里的“产品或服务”指的便是这一特定环节的输出。通过这个步骤的活动,要明确你所提供的产品和服 务是什么,同时也要确定测量你的产品或服务的单位。 2.明确你的顾客是谁,他们的需要是什么 这里的顾客是指过程链上的“你”的下一个环节,你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优劣是由你的顾客来判定的。 在这一步骤中, 要明确你的顾客,明确顾客的关键需要,并要同顾客就这些关键需要达成共识。 3.为了向顾客提供使他们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你需要什么 这是要明确为了满足你的顾客的需要,你需要什么?谁来满足你的需要?从过程链的角度来看,这是要 明确你的上一个环节,以及为了使你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他们应当为你提供什么条件。 4.明确你的过程 在这一步骤中,通常要借助流程图将过程的现状描绘出来。 5.纠正过程中的错误、杜绝无用功 在上一步对过程的现状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分析过程中的错误和冗余,制定纠错后的理想流程图。

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

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
只限一个问题,箭头方向一致
多个问题,箭头方向不定,并可扩散
箭头不可逆,一因素一箭头
箭头可逆,一因素可多个箭头
短期,基本不变
动态,不断变化
一般措施前、后各绘制一次
多次分析研究绘制
措施不绘入
多考虑措施及其结果
推进TQC的一系列重要项目的关联图
制定方针、目标与计划 实行质量和质量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决定评价尺度 情报管理 全员参加
概念:
把要实现的目的与需要采取的措施或手段,系统地展开,并绘制成图,以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找最佳手段和措施。
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就要采取某种手段;为了实现这一手段,又必须考虑下一级水平的目的,如此,上一级水平的手段成为下一级水平的目的。最终形成系统。
7.2 系统图
系统图的基本形式
目的、目标
手段、方法

贯彻方针






◎ 经常适用;○使用; △不太适用; ╳不使用。
用矩阵图法表示收集资料的选择
事实资料
意见资料
构思资料
认识事实



确立观念



改变现状



提出新理论



推进理解和协作



贯彻方针



◎ 经常适用;○使用; △不太适用; ╳不使用。
01
c 语言资料卡片化
02
把收集起来的语言资料按内容进行分类,用独立的、又最基本含义的句子简明地归纳成内容段落,然后写在卡片上。
02
企业更加注意保护资源、节约能源,要求在产品制造、流通、使用、废弃的过程中不污染环境和伤害人类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第七章 支持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第七章 支持

(五)监视和测量资源(22163)
组织必须保留相关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组织必须保持这些资源的登记册,记录其类型、唯一性标识、地点或管理人员、校准或检定周期 (如,记录于一中心应用软件中)。 注:监视和测量资源可能是:测试硬件、测试软件、自动测试设备(ATE)或用于生产检验数据 的绘图仪。也包括员工个人拥有的、内部开发的或顾客或其他外部供方提供的设备。 内部检定或校准时,组织必须: e)建立相关的方法和接收准则; f)确保环境条件适宜于进行检定或校准。
(六)组织的知识 7.1.6 组织的知识
组织应确定必要的知识,以运行过程,并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 这些知识应予以保持,并能在所需的范围内得到。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发展趋势,组织应审视现有的知识,确定如何获取或接触更多必要的知 识和知识更新。 应将与产品和服务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文件作为必备知识,予以应用,保持并适时更新。 注1:组织的知识是组织特有的知识,通常从其经验中获得,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所使用和共享的 信息。 注2:组织的知识可基于:
7.2.1 能力---补充(16949)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过程,识别包括意识(见第7.3.1条)在内的培训需求, 并使所有从事影响产品要求和过程要求符合性的活动的人员具备能力。从事特定指 派任务的人员应按要求进行资格认可,尤其关注对顾客要求的满足。
一、资源
(一)总则
7.1.1总则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组织应考虑:
a)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局限; b)需要从外部供方获得的资源。
7.1.1.1 总则——补充(22163)
组织必须建立、实施和保持预算计划、批准和控制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此过程必须考虑: a)过程执行时最少所需的人员和基础设施资源(见4.4.1d); b)现有订单及预测; c)风险储备(如,潜在的资源缺乏)。 组织必须保留相关形成文件的信息。

《质量管理》知识点汇总(二)7-11章

《质量管理》知识点汇总(二)7-11章

202104考期考前冲刺督学知识点汇总(二)《质量管理》第七章质量改进(重点章节)成功组织的质量改进举措:①组织的所有层次都要设立质量改进目标;②确立持续改进过程或程序;③在所有业务中实施质量改进;④全员质量培训;⑤向员工充分授权,促进他们参与质量改进活动;⑥建立衡量进展情况的评价指标;⑦管理层定期评审改进目标的达成情况;⑧设立奖励表彰制度;⑨修改薪酬制度以鼓励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是质量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着重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能力的那些质量管理活动。

(2)特点:①质量改进不同于质量控制;②质量改进是以项目的方式实施的;③质量改进是普遍适用的;④质量改进是无止境的;⑤质量改进是需要付出成本的;⑥质量改进的成果主要来自于关键的少数项目。

朱兰质量改进程序:①提出证据;②确定项目;③建立团队;④实施诊断;⑤进行治疗;⑥保持成果。

高频PDCA循环(戴明环):(简答/论述)试述如何运用PDCA循环开展质量改进活动:应用PDCA循环开展质量改进活动重点是抓好四个阶段的活动,即计划(Plan)、实施(Do)、学习(Study)和行动(Action),“学习”在最初被称为“检查(Check)”。

(1)计划阶段:重点是了解现状并描述过程,理解顾客期望,收集数据,识别问题以及开发解决方案和行动方案。

(2)实施阶段:对计划阶段形成的行动方案进行验证,并予以实施。

(3)学习阶段或检查阶段:评价结果,记录经验教训,决定是否需要关注更进一步的问题或机会。

(4)行动阶段:标准化,即将最后的方案转化为制度和规范,以使在整个组织中被作为最佳实践来推行。

实现六西格玛目标的“六步法”:①明确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②明确你的顾客是谁,他们的需要是什么;③为了向顾客提供使他们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你需要什么;④明确你的过程;⑤纠正过程中的错误、杜绝无用功;⑥对过程进行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确保改进的持续进行。

第七章 项目质量管理

第七章 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理念的发展
质量的适用性使得我们必须关注那部分没有 显性的转化成规范和要求的客户期望 ISO:质量是反映实体(产品、过程或活动 等)满足明确和隐含的需要能力和特性总 和。”
过程的质量决定最终产出物的质量
质量和等级
等级:具有相同使用功能而不同质量要求的 实体的类别或级别 低等级的产品也可以是高质量的
• 它把影响产品质量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树状图的方式表示出来,使 人一目了然,便于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以结果作为特性,以原因为因素,在它们之间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 关系 • 最后细分出来的原因应是具体的,便于采取实际措施 • 在细分原因时,应集思广益,力求分析结果准确而无遗漏,充分发 动项目成员头脑风暴
质量控制
监视项目的具体结果,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 的质量标准,并判断如何能够去除造成不合 格结果的根源。
• 项目产品的质量控制:如可交付成果的质量控制
• 项目管理过程的质量控制:如成本与进度绩效的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直接对项目质量进行把关和纠偏的工作
项目实施质量的度量 项目实施质量与质量标准的比较
控制范围:结果在控制范围,则过程是受控的
质量控制的依据
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项目质量控制标准与要求 项目工作绩效信息
质量核检清单
质量控制的方法
检查
• 检查产品:通过测试、测量和检查等手段检测项目产出 物的质量 • 检查工作:检查项目工作过程和方法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的方法
控制图
• 需求评审、设计评审、培训、市场调研、预防措
施等
鉴定成本:在产品产出之后,评价产品或过 程是否达到要求而支出的成本
• 检验、测试等
均属于一致成本
质量规划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质量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当代共识
客户满意。了解、评估、定义和管理期望,以便满足客户的要求。这就需要把 “符合要求”(确保项目产出预定的结果)和“适合使用”(产品或服务必须 满足实际需求)结合起来。 预防胜于检查。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信条之一是,质量是规划、设计和建造出 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预防错误的成本通常比在检查中发现并纠正错误的 成本少得多。 持续改进。由休哈特提出并经戴明完善的“计划—实施—检查—行动(PDCA) 循环”是质量改进的基础。另外,执行组织采取的质量改进举措,如TQM 和 六西格玛,既能改进项目的管理质量,也能改进项目的产品质量。可采用的过 程改进模型包括:马尔科姆· 波多里奇模型、组织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OPM3®)和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I®)。
TQM 大Q 卓越绩效管理

检验 操作者 SPC 员质20世纪 统计过程控制: 20年代 质量 量

抽样检验;过程改善、预防;3sigma控制图;

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60年代
• 以过程为中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持续改进;百花齐放时代、新老七工具

卓越运营管理:20世纪90年代
• 以过程为中心、以顾客和市场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管理创新;关注未来,追求持续 稳定发展,重视结果和创造价值,建立学习型组织和个人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
克劳斯比:( Philip B. Crosby )
生平:1926-2001
职业:医生
著作: 《质量免费》; 《质量无泪》; 《永续成功的组织》; 贡献:零缺陷之父、质量四项基本原则、质量思想家
观点:克劳士比强调质量既不是不可捉摸的,也不是不可衡量的。质量是战略 上必需的,是能够被量化而且其底线也是可以被提高的。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 朱兰:(Joseph M. Juran)
生平:1904-2008 职业:电气工程检验
著作: 《朱兰质量手册》;《管理突破》;《质量计划》;
贡献:质量三步曲、质量领域帕累托图、质量领域的圣经、质量领域首席建筑师 观点: ①质量计划(设计)。一个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准备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能在经营 (操作)条件下实现质量目标。
著作: 《产品生产的质量经济控制》;《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方法》;
贡献:统计过程控制、控制图、PDCA环 观点:纯科学和应用科学都越来越将对精确性和精密性的要求推向极致。但是,应用科学, 尤其是应用于可交换部件的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科学,在涉及特定的精确性和精密 性的问题上,其确切性比纯科学有过之而无不及。 指出公司需专注于顾客且设法满足顾客,这正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之所在, 他鼓励以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质量有关的课题。 a、认识到变异是无处不在的,因此,应用统计方法对过程的情况作了解,并监视 和改善过程。
对克劳士比来说,传统的质量控制手段形成的“可接受的”质量水平只 是失败的明证而不是成功的保证。质量控制的目标应该是按时满足所有 要求,在第一次,也在每一次。质量的重点应该放在预防上而不是放在 检验和返工上,预防胜于救火。 质量即符合要求(POC) 质量体系重在预防,而非评估。 (Prevention) 工作标准是零缺陷,不是差不多就好。 (Zero Defects) 要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质量。 (PONC)
Copyright@LZX
规划质量
规划质量依据
范围基准 1. 范围说明书 2. WBS
3. WBS 词典
干系人登记册 成本绩效基准 进度基准 风险登记册 事业环境因素 组织过程资产
规划质量的基本思路
1. 识别与项目相关的当前的环 境标准 2. 识别项目质量标准
考虑与项目相关的法规运作的要求 考虑外部监督系统或程序的规则等
一家酒店可能是高质量(无明显缺陷、客人满意度很高)但低星级 (设施等级和配套水平较低);或是低质量(许多缺陷、客人满意度 很低)高星级(功能众多、配套齐全、设施豪华)的。
精确(Precision)VS准确(Accuracy)
精确不同于准确。精确是指重复测量的结果非常聚合,离散度很小。 而准确则是指测量值非常接近实际值。精确的测量未必准确,准确 的测量也未必精确。项目管理团队必须确定适当的准确与精确度。
第一条 要有一个改善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目标,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观点。为此,要投入和挖掘各种资源。 第二条 要有一个新的管理思想,不允许出现交货延迟或差错和有缺陷的产品。 第三条 要有一个从一开始就把质量造进产品中的办法,而不要依靠检验去保证产品质量。 第四条 要有一个最小成本的全面考虑。在原材料、标准件和零部件的采购上不要只以价格高低来决定对象。 第五条 要有一个识别体系和非体系原因的措施。85%的质量问题和浪费现象是由于体系的原因,15%的是由于岗位上的原因。 第六条 要有一个更全面、更有效的岗位培训。不只是培训现场操作者怎样干,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干。 第七条 要有一个新的领导方式,不只是管,更重要的是帮,领导自己也要有个新风格。 第八条 要在组织内有一个新风气。消除员工不敢提问题、提建议的恐惧心理。 第九条 要在部门间有一个协作的态度。帮助从事研制开发、销售的人员多了解制造部门的问题。 第十条 要有一个激励、教导员工提高质量和蔻生产率的好办法。不能只对他们喊口号、下指标。 第十一条 要有一个随时检查工时定额和工作标准有效性的程序,看是真正帮助员工干好工作,还是妨碍员工提高生产率。 第十二条 要把重大的责任从数量上转到质量上,要使员工都能感到他们的技艺和本领受到尊重。 第十三条 要有一个强而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以使员工能够跟上原材料、产品设计、加工工艺和机器设备的变化。 第十四条 要在领导层内建立一种结构,推动全体员工都来参加经营管理的改革。”
古典质量管理
手艺人经验
泰 勒
科学分工 全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验/事后
第二次工 业革命前
1900’s
1920’s
1960’s
1990’s
2000’s
年代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
操作者质量:
• 手艺人水平;供不应求、不检验;自己生产、自己检验;

检验员质量:20世纪初
• 科学管理理论,生产与检验工作分离;工长检验、检验员检验;全部检验;
生平:1920- 职业:质量经理
著作: 《全面质量管理》;
贡献: 全面质量管理之父、TQM创始人 观点:他主张用系统或者说全面的方法管理质量,在质量过程中要求所有职能部门参与, 而不局限于生产部门。这一观点要求在产品形成的早期就建立质量,而不是在既成 事实后再做质量的检验和控制。——(质量是设计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从产品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质量已不再是技术概念,而是经济概念 。质量不 是靠技术的标准化来衡量,而是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绝大部分质量组织,质量经理和质量领导,尤其是在倾向于减少缺陷的公司,他们 按照质量是标准和控制的理念进行管理,他们只起了技术作用;对他们自身而言, 也只具有中等的发展机会。而当今注重价值和成本的领导正在做相反的事情。质量 是一种高层经理和直接参与者的领导战略。其结果是,质量专业人士的角色就跟营 销人员、财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或采购人员的角色一样。
例如,使用1mg/L的标准溶液进行测定时得到的结果是1mg/L,则该 结果是相当准确的。如果测得的三个结果分别为1.73mg/L,1.74mg/L 和1.75mg/L,虽然它们的精确度高,但却是不准确的。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
客户满意 波多里奇 卓越绩效 文化、理念 全员自组织改进
优 质 管 理 之 路
第七章 项目质量管理
梁增贤
liangzx3@
Copyright@LZX
内容提要
规划质量 实施质量保证 实施质量控制
Copyright@LZX
质量的概念
• 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征总和”。
• 其中的实体——能够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产品、活动、过程、体
b、应将任何过程的改善视为一系列有系统的步骤,即PDCA循环。(有意思的是 PDCA环后来被他的学生戴明发扬光大,而被后人叫做戴明环 ^_^)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 戴明:(W. Edwards Deming)
生平:1900-1993
职业:电气工程师
著作: 《戴明论质量管理》;《质量、生产力与竞争地位》; 贡献:现代质量管理之父、戴明十四点、戴明质量奖 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观点: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产品。一 旦改进了产品质量,生产率就会自动提高。
克劳斯比 /斯密斯 Moto/GE/丰田/SEI
卓越绩效管理 大Q质量管理
PEM、美国质量奖
全面质量管理 工艺/制程改善
统计过程控制
6 σ 、LP、CMM/CMMI
戴明 朱兰 费根堡姆 业务过程 持续改进
TQC、TQM、ISO9000
质量检验 操作者经验
经验管理
短缺/不检验
休 哈 特
先抽样检验 生产过程/预防(产品是过程的结果)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 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生平:1856-1915 职业:锅炉工出身、总工程师
著作: 《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
贡献:科学管理之父、企业管理之父、福特汽车生产线 观点:进行动作研究,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确定劳动时间定额,完善科学的操作方 法,以提高工效。
3. 环境要求
4. 认可的标准 5. 质量控制 6. 质量体系
Copyright@LZX
项目质量管理的内涵
• 项目管理质量:项目过程(工作)质量、项目成果质量。
• 反映的是项目对目标的需求及需求满足的程度。
• 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为了保证项目满足目标要求,指导、组织和控制 关于质量的相互协调的活动的过程。 • 它涵盖了“全面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这些活动确定质量方针、目标 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编制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