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重要性思考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乡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都要统筹规划,实现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特别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着,这一切归根结底依靠的是教育培养的高素质科技人员和广大劳动者。正如邓小平所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的发展。”随着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教育对人
类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生产力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比物质生产力显得更为重要。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影响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和重要支撑。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是社会进步的保障,其均衡发展对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既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更为重要的是公民依法享有基本人权的问题。就是要切实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公平权利,使每个公民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以便为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然而,由于各地经济社会文化的长期不平衡发展,加上义务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的地方化,以及某些政策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基础教育领域的非均衡发展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二、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
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表现在:从空间结构看,反映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具有不同经济背景的家庭之间,具有不同学习潜质的学生之间所得到的教育资源以及所受到的教育对待的差异的存在与扩大;从时间进程看,表现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方面。
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教育资源供给短缺和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是造成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两个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从教育供给的角度看,我国是一个具有超大规模教育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教育供给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教育资源供给的总量性短缺将长期存在;而从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看,长期以来,我国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
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基于国际标准提出
的)。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持续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然而到2004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79%,仍然没有达到4%的目标。
教育政策失当也是造成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教育投入的大致格局是:中央和省级的教育投入主要用于高等教育,而基础教育投入的职责基本上由基层政府承担,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县乡政府承担。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只承担补助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责任。造成基础教育资金严重匮乏。
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以政府为主导保障充足的经费,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前提。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有充足的经费,与我国毗邻的日本、韩国,是二战后经济崛起的两个典型,其政府非常重视教育投资,其经验值得借鉴。韩国在20世纪50年代把
文教经费预算的75%投入到初等义务教育。于1982年1月开始征收教育税,1993年韩国教育经费投入占政府财政总投入的22.3%,美、英、法、加只达到了13%至17%。韩国实行教育
成本分担制,由政府、家长和雇主在平等、效益及各自实际能力基础上共同负担教育费用。韩国优先把资金投入到落后地区.在推进义务教育时,免费的范围明确规定先由偏僻的农村、岛屿开始,逐渐向小城市再
向大城市。由于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中始终占有主导地位,保障了义务教育经费有稳定、充足的来源,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府不但要在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中占有主导地位,并且要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同时,转移支付的额度应建立在完整、准确的统计数据基础上,使经费的投入更科学合理。在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上,强化对困难地区和学校的政策倾斜,少搞“锦上添花”,多搞“雪中送炭”。
(二)寻求区域内均衡发展,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
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既要抓区域之间的均衡,也要抓同一区域内的均衡,对弱势给予更多的政策和照顾。寻求区域内均衡发展,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
发展的有效措施
1、在办学条件上实现均衡: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相当明显地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上。所以首先要在办学条件上实现均衡,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扶持薄弱学校。具体来说,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和仪器设备值大体相当;通过整合区域教育资源以实现一定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如:布局调整,学校资源重组;收归兼并,把城郊学校或具备一定条件的私立学校并入力量雄厚的学校,办成分校;建设区域性学生公寓,劳动科技实践基地等。即改造薄弱学校,努力缩小校际差距,从根本上逐步解决非正常的择校问题。
我们强调的区域内学校要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是说每所学校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发展水平。教育均衡只能是一种相对的均衡,教育均衡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做的不是降低优质学校和优质教育的标准,而是政府提供的办学条件要基本均衡,大力扶持薄弱学校,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2、在师资队伍上实现均衡:
(1)加强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的必然选择。通过培训使每位教师都树立起现代教育价值观,并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具有教育公平的理念,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因材施教的能力。
(2)建立教师定期轮岗制度以及优秀教师共享制,促进学校师资均衡。教师队伍素质是
决定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为了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采取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是一项基本的策略。规定教师在一个学校连续工作超过一定年限,必须轮换调整。通过师资轮换调整,可保证各校间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相对均衡。
(3)制定城市、乡镇办学条件、教师福利待遇统一的标准。如果制定统一标准并加以落实,可以促进师资流通的顺畅。这对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将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3、在学校管理水平上实现均衡:
(1)校长交流制。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水平的高低。学
校之间也可以尝试干部互派挂职。
(2)学校管理规范化。不论谁当校长,首先要按规范运作,在这个前提下,允许创新,
提倡改革。因此,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颁布详细而并非粗线条的管理规范。一方面学校不致因校长更换使学校管理水平有较大的改变;另一方面,校长的培训,督导部门的检查、指导亦有章可依。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校的管理水平大体均衡。
(3)建立定期经验交流制度。如定期举办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教研备课活动、科研信
息热点问题交流;定期召开管理心得座谈会,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交流。
(三)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最终落实在受教育者的均衡发展上。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所追求的教育公平和权利平等,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的均衡发展,促进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自建国以来我们经历了四次教育改革,新世纪之初又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然而基础教育的现状与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中国教育仍以高考为指挥棒,基础教育最终只是为了高考服务,这就使得“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成为口号,穿着“新课程改革”的新鞋走着应试老路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应试教育下的学生高分低能、学用脱节,自私冷漠,大学生走出社会无所适从。应试教育的顽疾使中国废止一千年的科举制度大有抬头的趋势。中国教育如果再不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但浪费了很多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而且还断送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前程,甚至阻碍中国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