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三角洲相

合集下载

三角洲相

三角洲相
1. 河流一要携带足够量的泥 沙; 2. 河口位于浅水区域,坡度 平缓,便于 泥沙的沉积; 3. 海洋动力作用较弱,仅能 对其进行改造而 不能把 沉积在河口的泥沙全部搬 运走。
(二)、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1、河口沙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
河流入海的河口区,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用使流速骤减,河 流底负载下沉而堆积成水下浅滩。浅滩淤高、增大、露出水面,形 成新月形河口沙坝。水流从沙坝顶端分叉而形成两个分支河道(分 流河道),并向外侧扩展。分支河道向前发展,在河口处又出现新 的次一级河口沙坝。周而复始,形成了三角洲雏形。
三角洲逐渐形成的几个阶段
控制三角洲发育和沉积物分布的因素
河口水流
径流量与输沙量 潮流、潮汐 波浪 海流 其它因素
河口水流 河流在河口区水流具有流量展 宽、流速降低、惯性流动和咸 淡混合等特征。一般河口区的 河床开阔,能量分散,一部分 河水能量传给了海水,因而使 流速降低,它所携带的沉积物 有一部分要沉积下来。另外, 河流流动主要靠河床比降,河 口区一旦失去比降,水体只能 靠惯性流动维持一段距离,加 上咸淡水的混合,使河流携带 的大量沉积物必须在河口区堆 积下来,形成三角洲。 其它因素 气候、地质构造、盆地形状 与大小、地壳运动
六、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
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
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密切,因为有如下有利条件: 1、生油条件:前三角洲,水体安静,有机质含量高为还 原环境,可向石油转化,为良好的生油环境,其中含 有机质高的泥岩为良好的生油岩。 2、储集条件:三角洲前缘有发育良好的河口砂坝、远砂 坝和席状砂等砂体,其砂质较纯,分选性好,储油物 性好,并临近生油环境的前三角洲,是良好的油气储 集环境。 3、盖层条件:三角洲破坏期的海相泥以及分流间湾泥以 及三角洲平原的沼泽泥是良好的盖层。 4、圈闭条件:三角洲向海推进时,可产生同生滚动背斜 及同生断层,形成良好的构造及岩性构造圈闭。

07-5+三角洲相

07-5+三角洲相
总体组成。常具有少量的粘土夹层; 流水形成的波状层理为主,局部出现流水的与波浪共
同作用形成的复杂交错层理。有时可见植物碎片。
Ⅲ支流间湾微相
为水下分支河道之间的海湾地区,与海相通。当三角洲 向前推进时,在分支河道间形成一系列尖端指向陆地的 楔形泥质沉积体,称为“泥楔”。
沉积特征
以粘土沉积为主,含少量粉砂和细砂; 粘土岩多为弱还原色(杂色、灰绿、绿灰、浅灰色等)、具水平、
以河流作用为主、泥砂在河口区的“堆积速度>>波浪的改造速 度”的条件下形成。
特点:增长快、沉积厚、面积大、向海突出、砂泥比低。 大型河流入海多形成此类三角洲。
破坏性三角洲
当海洋作用增强而超过河流作用时,波浪、潮汐、海流的能量≥ 河流输入泥砂的能量,河口区形成的泥砂堆积经海洋水动力的改 造、加工和破坏,就形成了破坏性三角洲。
是在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 河流的建设作用远远超过波浪、潮汐破坏作用的 条件下形成的。
①鸟足状三角洲(舌形、长形三角洲) ②朵状三角洲
①鸟足状三角洲
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极端类型,是最典型的高 建设性三角洲。
特点
河流输入的泥砂量大,悬浮负载多,砂 泥比值低;
有较发育的天然堤和较固定的分支河道; 沉积巨厚的前三角洲泥; 向海推进快、延伸远,分支河道和指状
多叉道河网系统,三角洲的雏形随之形成。

⑵ 决口扇的形成与三角洲的延伸
分支河道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 减小,流速减缓,河床淤高;
坡度减至一定程度,泄流不畅,洪 水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呈散流倾 泻于滨海平原或叉道间海湾成决口 扇滩,从而使三角洲在横向上逐渐 扩大;
河水决堤后,沿较大坡度的新河床入海。 河道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加之海浪的改造和侵蚀,使原三角洲废

三角洲相介绍

三角洲相介绍

第二节 三角洲沉积特征
一、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1.河控三角洲形态
河控三角洲是在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设 作用远远超过波浪、潮汐破坏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按照三角洲的形态, 可进一步可分为鸟足状三角洲和朵状三角洲两种类型。
(1)鸟足状三角洲 建设性三角洲。
是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极端类型,是最典型的高
二、浪控和潮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浪控三角洲平原的沉积特征类似于河控三角洲波浪作用能使大多数供给 三角洲前缘的沉积物发生再分配。河口砂坝的形成受到阻碍,三角洲前 缘斜坡较陡,进积作用沿整个三角洲前缘发生,而不是集中在一个点上 进行。它的进积作用比河控三角洲前缘进积要慢,但对这类三角洲的沉 积亚、微相沉积特征还缺乏深入研究。一般来说,浪控三角洲的垂向层 序通常仍为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但以具有浪蚀海滩脊序列为特征, 而且层序顶部一般都出现三角洲平原的沼泽和分支河道沉积,以此区别 于海岸沉积的海滩脊层序。浪控三角洲层序底部是含生物扰动的前三角 洲。向上过渡为互层的泥、粉砂和砂的沉积,具有波浪引起的冲刷构造、 递变纹理和交错纹理,最后演变成具平行低角度纹理的、分选好的高能 海滩砂以及沼泽沉积。
第二节 三角洲沉积特征
二、浪控和潮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1.浪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浪控三角洲的平面形态呈鸟嘴状,故又称为鸟
嘴状三角洲。其形成特点是海洋的波浪作用大 于河流的作用,只有一条或两条主河道人海, 分支河道少而小。河流输入泥砂量不多,而且 被波浪作用改造、再分配,在河口两侧形成一 系列平行于海岸的海滩、砂嘴、砂坝,并在它 们的向陆一侧形成半封闭的泻湖和沼泽,仅只 在主河口区才有较多的砂质堆积,形成突出于 河口的鸟嘴状形态。法国的罗纳河、埃及的尼 罗河、意大利的波河形成的三角洲以及巴西圣 弗兰西斯科河三角洲都属于此类型。

沉积相-三角洲

沉积相-三角洲

主要为辫状河的沉积特征:
沉积物:砂、砾岩,色杂。 结 构:分选较差 构 造:大型槽状、板状、平行层理,底冲刷。 剖 面:较宽、厚的扁透镜状
2.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 水下分流河道间等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
前缘的主砂体。
与陆上辫状河道特征基本相同,但粒度变细, 向前逐渐消失,有一定的心滩发育。
三. 扇三角洲的一般特点 1.水动力特征
继承了冲积扇的特点:多以事件性洪流沉积为主,包 括牵引流、泥石流、漫流沉积。
海相环境受波浪、潮汐 等的控制。
2.沉积物的成份和结构
砂砾比例大,结构、成份成熟度低
3.亚相类型和特征
三个亚相: 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
(1)扇三角洲平原亚相 即:扇根、扇中沉积,常含泥石流沉积。 沉积物:砂砾岩、杂色泥岩 构 造:平行、块状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成层性差
(2)扇三角洲前缘 最主要的沉积相带 和砂体发育区。 牵引流沉积构造发育。
四个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 河道间、河口坝、 席状砂。
a.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陆上辫状河道的水下延伸,向前变浅、消失,最主要的微相类型。 沉积物:砂砾岩、砂岩。 结构: 较陆上分选好,粒度曲线表现为洪水急流型---正常水流型。 构造: 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平行、粒序、块状层理,无暴露构造。 垂向: 多层叠置的正韵律。
河口坝:
因水下河道频繁的侧向迁移, 河口坝不发育或规模小。
岩性: (含砾)砂岩、粉砂岩。
构造:交错层理、平行层理 垂向:反旋回
远砂坝:
河口坝的末端,
岩性:薄层细、粉砂岩。
席状砂: 连片分布,源于波浪改造 或河道迁移。 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是地质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研究沉积岩层的一个关键方面。

下面,我们将以以下步骤来阐述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三角洲定义、沉积过程和特征、沉积相和三角洲相。

一、三角洲的定义
三角洲是指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河流运河扇形扩散,随着海岸线或湖岸线的扩大,河流的沉积物成为地形隆起的地带,形成三角洲。

三角洲通常被沙、泥、砾等沉积物所覆盖,坡度缓和。

二、沉积过程和特征
三角洲的沉积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水沉积、协调沉积和退水沉积。

在进水沉积阶段,主要沉积的是粗粒物质,如沙和砾石,沉积层主要以构成河底冲积扇为主。

在协调沉积阶段,主要沉积物质由砾石向泥砂过渡,沉积层主要构成扇形三角洲。

在退水沉积阶段,沉积物质转向细粒的泥、粉砂,沉积层呈扩散状。

三、沉积相和三角洲相
沉积相是指一类有着相同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的岩石地层,其中常常有着特定的成因和结构特征。

沉积相通常被用来解释沉积岩层的沉积历史和古环境,是地质学和物理地理学的基础。

而三角洲相,则是特指三角洲环境的沉积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常常含有海水内陆化的特征,少有淡水环境;
2. 地层层数繁多,沉积物质多样,含有多种岩性;
3. 沉积容易受到水流、洪水、风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沉积中容易形成河道、河道口等特征。

综上所述,三角洲相沉积特征是三角洲在沉积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是地质学家和物理地理学家研究沉积岩层所需要了解的关键内容。

理解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沉积岩层的演化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于沉积环境和地球的演化过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_海陆过渡相组

_海陆过渡相组

浪控和潮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浪控三角洲平原的沉积特征类似于河控三角洲波浪作用能使大多数供给 三角洲前缘的沉积物发生再分配。河口砂坝的形成受到阻碍,三角洲前 缘斜坡较陡,进积作用沿整个三角洲前缘发生,而不是集中在一个点上 进行。它的进积作用比河控三角洲前缘进积要慢,但对这类三角洲的沉 积亚、微相沉积特征还缺乏深入研究。一般来说,浪控三角洲的垂向层 序通常仍为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层序,但以具有浪蚀海滩脊序列为特征, 而且层序顶部一般都出现三角洲平原的沼泽和分支河道沉积,以此区别 于海岸沉积的海滩脊层序。浪控三角洲层序底部是含生物扰动的前三角 洲。向上过渡为互层的泥、粉砂和砂的沉积,具有波浪引起的冲刷构造、 递变纹理和交错纹理,最后演变成具平行低角度纹理的、分选好的高能 海滩砂以及沼泽沉积。
三角洲逐渐形成的几个阶段
1 河口沙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
河流入海的河口区,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 作用使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堆积成水下 浅滩。浅滩淤高、增大,露出水面,形成 新月形河口砂坝。水流从砂坝顶端分成两 股,形成两个分支河道(分流河道),并向外 侧扩展。分支河道向前发展,在河口处又 会出现新的次一级河口砂坝。这一过程的 不断重复,就形成了一个喇叭形向海延伸 的多叉道河网系统,三角洲的雏形随之形 成。
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
• 在海进过程中形成的破坏相海进砂层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 而超覆在三角洲砂体之上的破坏相粘土岩,可作为区域性 良好盖层。 • 三角洲前缘出现向海的自然倾斜,因堆积速度快,沉积厚, 易产生重力滑动,常形成走向大致平行海岸的同生沉积断 层。在断层下盘常伴生有长轴平行于断层走向的狭长“滚 动背斜”,它提供了油气聚集的有利条件。 • 三角洲沉积物的性质常有很大差异,在压力不均衡条件下, 具可塑性、易流动的沉积体,如盐岩等可沿上覆岩层的低 压区移动,并刺穿上覆岩层,形成刺穿盐丘构造,这是三 角洲沉积中常见的现象。盐丘构造可形成多种圈闭类型, 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 • 三角洲沉积还可形成岩性圈闭、地层圈闭,亦能提供油气 聚集的条件。

三角洲相的鉴别标志

三角洲相的鉴别标志

三角洲的亚相沉积特征
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可将河控三角 洲相划分为三个亚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 前缘及前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陆 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淡水湖泊等几个沉积微 相。
①分流河道微相 分流河道是搬运陆源物质的通道,它构成了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 骨架。 (A)岩性:构成三角洲平原体系中的砂质格架,主要为砂质;发育 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河床可发育边滩或心滩。最上部为含有大量植物 根系的粉砂岩和泥岩。 (B)沉积构造:底面有侵蚀面,向上为较粗的滞留沉积,垂向上具 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常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具有不对称波 痕及冲刷一充填构造。 (C)生物:化石少见,最底部可见植物碎片。 (D)砂体形态:横剖面呈透镜状,沿河床向海侧的前方,坡度向海缓缓倾斜,又称为末端 砂坝,沉积物比河口砂坝细。 (A)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和少量泥岩;常形成泥质粉砂岩层。 (B)沉积构造:发育水平层理、砂纹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和波痕 以及冲刷一充填构造。 (C)生物:可有底栖生物生活,含有生物化石及潜穴遗迹,生物扰动 构造非常发育。 (D)砂体形态:多为延伸较远的层状,一般均分布在河口砂坝之下, 前三角洲粘土沉积之上。远砂坝与河口砂坝沉积一起构成一个典型的、 向上变粗的垂向层序,这是与河流相沉积层序的重要区别 。
③分流间湾微相 它是水下分流河道之间相对凹陷的海湾地区,与海相通。当三角洲向 前推进时,在分流河道间形成一系列尖端指向陆地的楔形泥质沉积体,称 为“泥楔”。 (A)岩性:以泥质沉积为主,含少量粉砂和细砂,砂质沉积物多是洪 水期河水漫溢带来沉积的,常呈薄透镜体; (B)沉积构造:泥岩发育水平层理,砂岩具有透镜状层理,可见浪成 波痕及生物介壳和植物残体等,虫孔及生物搅动构造发育; (C)在层序上,下部为前三角洲粘土沉积,向上变为富含有机质的沼 泽沉积。

金湖凹陷王龙庄戴南组三角洲沉积微相

金湖凹陷王龙庄戴南组三角洲沉积微相
前人对于 金 湖 凹 陷 做 过 一 些 研 究,例 如 王 金 华 等[3]依据古 环 境、岩 石 学 特 征、构 造 特 征 等,认 为 苏 北盆地金湖 凹 陷 王 龙 庄 油 田 阜 三、四 段 主 要 发 育 浅 湖背景下 的 曲 流 河 三 角 洲;张 金 亮 等[4]根 据 岩 芯 微 相和砂体平 面 展 布 分 析,认 为 金 湖 凹 陷 阜 三 段 共 发 育了3个三角洲垛体,且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张
鉴于此,本文首先通过对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 等的分析,鉴 定 出 研 究 区 金 湖 凹 陷 王 龙 庄 油 田 杨 村 断裂带附近 戴 南 组 地 层 的 沉 积 相 类 型,划 分 沉 积 微 相,并 对 各 沉 积 微 相 的 岩 性 特 征、构 造 特 征、测 井 特 征进行归纳 和 总 结;然 后 运 用 均 方 根 振 幅 属 性 进 行 地震属性分 析,根 据 河 道 沉 积 在 地 震 剖 面 上 的 反 射 特征和地震属性特征,识别砂体的发育位置,实现平 面上对砂体展布和沉积微相展布的有效控制。
琴等[5]则对 金 湖 凹 陷 戴 南 组 进 行 成 岩 阶 段 划 分,并 通过成岩阶段划分来预测油气富集程度和有利储层 发育的油 气 意 义 进 行 讨 论。 由 此 可 见,前 人 对 于 金 湖凹陷的研 究 多 集 中 于 阜 宁 组,对 王 龙 庄 油 田 戴 南 组的沉积相 研 究 很 少,特 别 是 由 于 杨 村 断 裂 带 附 近 井资料较少,在 平 面 上 对 沉 积 相 的 展 布 很 难 做 到 有 效控制。
王龙庄 油 田 位 于 安 徽 省 东 部 天 长 市 汊 涧 镇,北 侧与东阳次凹的安乐油田相邻,南部则以天长隆起、 杨村断裂带为边界,向东为小关油田和墩塘油田,西 侧毗邻张 八 岭 隆 起,是 当 地 的 产 油 主 力 区 之 一。 戴 南组(E2d)在此处地层发育较全,在对其进行 研 究 时,常将其划分为2个亚段。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金 湖凹陷的戴 南 组 油 气 资 源 较 为 丰 富,因 此 戴 南 组 对 于苏北盆地金湖凹陷油气藏的开发也越来越具有研 究意义[12]。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岩相古地理读书报告——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1、三角洲概述三角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沉积相,中国很多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气田、新疆油田等,三角洲砂体都是主力产层,可见三角洲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

此外三角洲也是许多煤层的产出层位,对于找煤也可起到指导预测作用[1,2]。

三角洲有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其砂体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不同。

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对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三角洲”一词最初由古希腊历史学家荷罗多特斯(Herodotus)提出,他观察到尼罗河河口冲积平原的形态与希腊字母的Δ相似,因此称之为三角洲(Delta)。

关于三角洲的定义,教科书中引用了Barrell(1912)的定义,即“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种沉积物”,但是这一定义并不严谨,金振奎将三角洲定义为“河流等水流汇入蓄水盆地时,所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入口附近堆积形成的、总体呈朵状的沉积体”[3]。

2、三角洲沉积动力学几沉积作用2.1建设作用2.1.1河口作用Bates(1953)对三角洲进行了研究。

将三角洲河口比拟为水力学上的喷嘴。

依据河水和蓄水体混合的类型,可形成两种自由喷流类型:轴状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三度空间(立体的),其混合作用较快,致使水流速度迅速降低。

平面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二度空间(平面的),其混合作用较慢,故向盆地方向较远的地方仍保持较高的流速。

如果没有波浪和潮汐的较大影响,其流动类型取决于两种水之间的密度差异。

a、河水(地表径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属轴状喷流,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湖泊三角洲中,但沉积范围一般较小。

b、河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沿水底呈平面喷流形式。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大陆坡上,为骨界的海底沉积物因受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二发生滑塌或滑动,可形成浊流。

这种浊流侵蚀海底峡谷,并沿海地峡谷流动,在峡谷口附近形成近岸水下扇等。

三角洲相

三角洲相

三角洲相一: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2.沉积亚相特征:(1)三角洲平原:✧位置:是三角洲的陆上沉积部分(水上部分),始于河流大量分叉处,止于岸线或海(湖)平面处,是与河流有关的沉积体系在海滨区的延伸。

✧形态描述:为一广阔而低平的地区,其上主要由一系列活动或废弃的低弯度或辫状的分流河道以及河道间地区组成。

河流两侧发育有天然堤,河间地带为低湿的泥沼、草沼和树沼等大片沼泽地。

✧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泥岩(包括泥炭、褐煤等),砂质沉积与泥炭、褐煤共生是该亚相的重要特征。

✧微相类型:①分流河道(分支河道/分流河床)微相是三角洲平原中的格架部分,可有一条或多条,是河流将陆源物质向海搬运的主要通道,形成三角洲的大量泥砂都是通过分流河道搬运至河口处沉积下来的。

沉积特征:分流河道沉积具有一般河道沉积的特征,即以砂质沉积为主,具有向上逐渐变细的正旋回层序。

但是分流河道比中上游河流沉积的粒度细、分选变好;在分流河道的下游,由于受到涨潮或者向岸风浪的影响,在废弃河道的河口地段常有海滩沙的堵塞。

在非洪水期的河道下游因底负载的搬运受阻,细粒沉积物将沉积在河道中形成细的覆盖层。

岩性:以砂质为主,构成了三角洲平原体系中的砂质格架,粒度比邻近的微相稍粗,分选变化较大。

一般底部为侵蚀面(分流河道的底界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冲刷接触),向上为较粗的滞留沉积(常含泥砾、植物干茎等滞留沉积物),再向上为槽状交错层理的砂层并过渡到波状交错层理的细砂岩和粉砂层。

最上部为含有大量植物根系的粉砂和黏土层。

(一般底部为中-细砂,常含泥砾、植物干茎等残留沉积物。

向上变为粉砂泥质粉砂及粉砂质泥等,砂层具有槽状或板状和波状交错层理,而其其规模向上变小。

其底界常与下伏岩层呈侵蚀冲刷接触。

)沉积构造:冲刷-充填构造、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等。

砂体形态:分流河道砂体的形态在平面上为长形,有时分叉;在横剖面上呈对称的透镜状。

砂体常沉陷于下伏的泥岩层内,其中部最厚和最粗,向两端变薄和变细。

交流5-三角洲相3

交流5-三角洲相3
1 6 7 5 .0 m
河口 坝
远砂 坝
前三 角洲 1 7 2 0 .0 m 图 8-10 盘 59井 远 砂 坝 自 然电 位曲线特 征
T2-6-5,2211.2 透镜状层理
T2-6-5,2211.5 透镜状层理
3、前三角洲亚相
浪基面以下,静水。 与正常海(湖)相沉积过渡。 沉积物:暗色粘土、粉砂质粘土。 构 造:水平层理、生物扰动、上部沉积物的滑塌。
长江
黄河 伏尔加河 密西西比河 多瑙河
曲流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扇三角洲
尽管三角洲的沉积物粒度可粗可细,三角洲中河流、波浪和潮 汐相互作用的能量不同,但亚相划分相同:
类型 扇三 角洲 亚相 扇三角洲平原 扇三角洲前缘 前扇三角洲 辫状河 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 微 相
分流河道、漫滩沼泽 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前缘席状砂 前三角洲 辫状河道、越岸沉积
(11)受水盆地的大地构造:稳定 型浅水三角洲;沉降大厚 度巨大的三角洲
(12)受水盆地的形态:对三角洲 形态、沉积物分散特点、迁移 形式等影响大
三角洲
一、影响三角洲的因素
二、三角洲的类型 三、曲流河三角洲 四、辫状河三角洲 五、扇三角洲
六、古代三角洲的鉴别标志
按河流作用与海洋作用的强弱关系 建设性三角洲(阶段)、破坏性三角洲(阶段)
SP SP
槽状交错层理
板状交错层理
图 8-7 分 流 河 道 SP 曲 线 特 征 ( 左 为 P 47 井 , 右 为 T8 井 )
(2)水下天然堤微相
天然堤的水下延伸。
沉积物:极细砂、粉砂,少有粘土
构 造:小型流水层理、流水与波浪共同形成的复
杂 、生物扰动、交错层理,无陆上暴露构造。 生 物:含水下生物化石。

三角洲沉积相分类

三角洲沉积相分类

三角洲相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1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是三角洲的陆上沉积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叉处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地区。

三角洲平原沉积的亚环境多种多样,以分流河道,分支河道)为格架,分流河道的两侧有天然堤、决口扇,而分流河道间地区常发育有沼泽、湖泊和分流间湾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流河道砂沉积与沼泽的泥炭或(和)褐煤沉积,这是与一般河流的重要区别。

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分为分流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淡水湖泊等沉积微相。

(1)分流河道微相:是河流体系河床沉积向下延伸,是三角洲平原中的格架部分。

具有一般河道沉积的特征,即以砂质沉积为主,向上逐渐变细的层序特征。

但它们较中、上游河流沉积的粒度为细,分选变好。

一般底部为中—细粒砂,常含泥砾、植物干茎等残留沉积物,向上变为粉砂、泥质粉砂及粉砂质泥等。

砂质层具有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而且其规模向上变小。

其底界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冲刷接触。

由于分流河道位置较固定,而且较直,所以曲流沙坝一般不发育。

分流河道砂体的形态在平面上为长形砂体,有时分叉;在横剖面上呈对称的透镜状。

砂体常沉陷于下伏的泥岩层内,其中部最厚和最粗,而向两端变薄和变细。

(2)陆上天然堤微相:位于分流河道的两旁,向河道方向一侧较陡,向外一侧较缓。

这种天然堤系由洪水期携带泥沙的洪水漫出淤积而成。

天然堤在三角洲平原的上部发育较好,但向下游方向其高度、宽度、粒度和稳固性都逐渐变小。

以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主,而且由河道向两侧变细和变薄。

水平纹理和波状交错纹理发育。

水流波痕、植屑、植茎、植根和潜穴等较常见。

有时见有雨痕和干裂等暴露成因的构造。

(3)决口扇微相:三角洲决口扇与河流的决口扇沉积亦很相似。

但由于这种天然堤稳定性较差,故它们较河流中下游更为发育,而且有的面积较大,可形成席状砂层。

(4)沼泽微相:位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间的低洼地区,分布最广,约占三角洲平原面积的90%。

三角洲沉积相

三角洲沉积相

三⾓洲沉积相今天⼀起聊聊三⾓洲沉积相,主要看其中包括哪些亚相,这些亚相⼜包括哪些微相,各具有哪些特点。

直击主题,三⾓洲相包括三⾓洲平原亚相,三⾓洲前缘亚相和前三⾓洲亚相。

其中,三⾓洲平原亚相发育在⽔⾯以上⾄分流河⼝,相当于河流相在三⾓洲上的延续;同时主要发育四个微相,分别为分流河道、天然堤、决⼝扇和沼泽微相。

具体来看,对于三⾓洲平原来说该相带沉积特征为砂质沉积与泥炭、褐煤共⽣(垂向上共⽣),该特征为三⾓洲平⾯亚相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鉴别标志,是与⼀般河流的重要区别。

其实它发育的四个微相就已决定了它的沉积特征,砂质沉积反映的就是分流河道的沉积物;泥炭和沼泽反映的是沼泽微相的沉积物。

再来看三⾓洲前缘亚相,它是在海平⾯以下,浪基⾯以上的范围(属于浅⽔环境,受波浪作⽤,为⾼能环境),为三⾓洲沉积的主体相带。

主要包括⽔下分流河道、⽔下天然堤、分流间湾、分流河⼝砂坝、远砂坝和席状砂,六个微相。

这部分微相的内容较多,⽽且较重要,下次集中进⾏讨论。

前三⾓洲亚相为浪基⾯以下的静⽔环境。

该相带为三⾓洲向正常海(湖)相沉积过渡的区域。

沉积物以暗⾊粘⼟、粉砂质粘⼟为主。

构造上主要发育⽔平层理、⽣物扰动,同时还会发育⼀些上部沉积物的滑塌沉积。

⼤家应该可以看出,从三⾓洲平原到前缘再到前三⾓洲,反映⽔体深度是从⽔⾯之上到⽔⾯之下波基⾯之上,再到波基⾯之下。

实际上就是表现出了不同区域的⽔体能量差异,和所对应环境下所形成的沉积物特征。

⼤家如果将沉积环境与沉积物结合进⾏记忆,就可以很好理解各亚相沉积物的特点了。

今天就说到这⾥,有对油⽓⽥开发地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公众号:littlemonkey105,期待与⼤家⼀起交流成长!祝⼤家⼀切安好。

(四)三角洲沉积相知识

(四)三角洲沉积相知识

(四)三⾓洲沉积相知识1、三⾓洲的发育过程:三⾓洲的形成发育主要经历下列两种过程。

①河⼝坝和分流河道的形成,当河流注⼊海洋(湖泊)时,在河流⼊⼝处,由于⽔⾯展宽,以及盆地⽔体的顶托作⽤,使得⽔流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堆积,形成⽔下浅滩.随着沉积作⽤的进⾏,浅滩逐渐淤⾼、增⼤,露出⽔⾯,形成最早的河⼝坝.⽔流从河⼝坝的顶端分成两段,形成两个分⽀河道。

随着三⾓洲建设的进⾏,在新的河⼝形成新的河⼝坝和分流河道。

②决⼝扇的形成与延伸,分流河道的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流速减缓,泄流不畅,洪⽔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在分流河道间形成决⼝扇沉积,这就使得三⾓洲分流河道间得以建设,从⽽使三⾓洲在横向上逐渐扩⼤。

2、三⾓洲形成的控制因素:三⾓洲的形成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河流能量、河⽔与蓄⽔盆地⽔体密度的差异、河⼝区盆地⽔体的能量、河⼝区地形及河⼝区的构造稳定性。

①河流能量越⼤,携带的泥砂越多,对三⾓洲的形成发育越有利;②河⽔与蓄⽔盆地⽔体密度的差异对三⾓洲的类型和特征有明显的影响。

当河⽔密度<蓄⽔体密度时,河⽔沿蓄⽔体表层扩散,形成表层平⾯喷流。

河流⼊海多出现这种情况,从⽽形成海成三⾓洲。

当河⽔密度=蓄⽔体密度时,河⽔与蓄⽔盆地⽔体在三度空间混合,形成轴状喷流,河流⼊湖多出现这种情况,从⽽形成湖成三⾓洲。

当河⽔密度>蓄⽔盆地⽔体密度时,河⽔沿蓄⽔盆地⽔体底部扩散,形成底部平⾯喷流,这种情况多为洪⽔性河流⼊湖,海洋中少见,海洋中主要是海底重⼒流,形成深海扇。

③河⼝区盆地⽔体的能量主要指波浪、潮汐、海(湖)流的能量强弱,如果盆地⽔体能量弱,有利于河控三⾓洲的形成发育。

如果波浪能量强,则有利于形成浪控三⾓洲。

如果潮汐能量强,则有利于形成潮控三⾓洲。

④河⼝区地形主要指河⼝区的坡降⼤⼩,河⼝区的坡降越⼩,对三⾓洲的形成越有利,反之不然。

⑤河⼝区的构造稳定性是指河⼝区相对沉降幅度的⼤⼩,当沉降幅度等于或略⼩于沉积速度时,有利于三⾓洲的形成发育。

第十四章 三角洲相

第十四章  三角洲相

第十四章三角洲相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三角洲(delta)一词源于希腊字母(Δ)。

三角洲相位于海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海陆过渡相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河流入海(湖)盆地的河口区,由于坡度减缓,流速降低,水流扩散,将携带的砂泥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形成平面上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沉积体,称为三角洲。

三角洲是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大型沉积体,面积可达数十至数万平方公里,长达数十至数百公里,沉积厚度达数十至数千米。

三角洲按蓄水盆地的性质分为湖成和海成两种类型。

前者属湖泊相,前面已经讲过;后者为海陆过渡相,是本节讨论的重点。

下面先介绍三角洲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二、三角洲的发育过程三角洲的发育大致经历下述两个阶段(一)河口砂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河流入海的河口区,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用使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下沉而堆积成水下浅滩。

浅滩淤高、增大、露出水面,形成新月型河口砂坝。

水流从砂坝顶端分成两股,形成两个分支河道(分流河道),并向外侧扩展。

分支河道向前发展,在河口处又会出现新的次一级河口砂坝。

这一过程不断重复,就形成了一个喇叭形向海延伸的多叉道何网系统,三角洲的雏形就随之形成了。

(二)决口扇的形成和三角洲的延伸分支河道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小,流速减缓,河床淤高。

坡度下降至一定程度,泄流不畅,洪水期洪流冲决天然堤,呈散流倾泻于滨海平原或叉道间海湾,流速骤减,沉积物逐渐淤积而呈决口扇滩,从而使三角洲在平面上(横向上)逐渐扩大。

河水冲决天然堤后,取道于较大坡度的新河床入海。

旧河道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加之海浪的改造和侵蚀,使原来的三角洲废弃,而在其旁侧新河道入海处,新的三角洲开始发育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角洲的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结果各三角洲彼此连接和部分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

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原就是由7个三角洲叶体连接叠合而成的。

黄河河口现代三角洲就是由9期亚三角洲依次叠置而成的。

三角洲的增长和向海推进可以有很高的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三角洲相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三角洲(delta)一词源于希腊字母(Δ)。

三角洲相位于海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海陆过渡相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河流入海(湖)盆地的河口区,由于坡度减缓,流速降低,水流扩散,将携带的砂泥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形成平面上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沉积体,称为三角洲。

三角洲是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大型沉积体,面积可达数十至数万平方公里,长达数十至数百公里,沉积厚度达数十至数千米。

三角洲按蓄水盆地的性质分为湖成和海成两种类型。

前者属湖泊相,前面已经讲过;后者为海陆过渡相,是本节讨论的重点。

下面先介绍三角洲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二、三角洲的发育过程三角洲的发育大致经历下述两个阶段(一)河口砂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河流入海的河口区,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用使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下沉而堆积成水下浅滩。

浅滩淤高、增大、露出水面,形成新月型河口砂坝。

水流从砂坝顶端分成两股,形成两个分支河道(分流河道),并向外侧扩展。

分支河道向前发展,在河口处又会出现新的次一级河口砂坝。

这一过程不断重复,就形成了一个喇叭形向海延伸的多叉道何网系统,三角洲的雏形就随之形成了。

(二)决口扇的形成和三角洲的延伸分支河道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小,流速减缓,河床淤高。

坡度下降至一定程度,泄流不畅,洪水期洪流冲决天然堤,呈散流倾泻于滨海平原或叉道间海湾,流速骤减,沉积物逐渐淤积而呈决口扇滩,从而使三角洲在平面上(横向上)逐渐扩大。

河水冲决天然堤后,取道于较大坡度的新河床入海。

旧河道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加之海浪的改造和侵蚀,使原来的三角洲废弃,而在其旁侧新河道入海处,新的三角洲开始发育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角洲的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结果各三角洲彼此连接和部分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

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原就是由7个三角洲叶体连接叠合而成的。

黄河河口现代三角洲就是由9期亚三角洲依次叠置而成的。

三角洲的增长和向海推进可以有很高的速度。

世界上一些大河流的三角洲增长速度:三、三角洲形成的控制因素三角洲沉积体是河流作用与海(湖)作用在河口地区互相影响的结果。

其发育情况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供给大量沉积物和沉积区的下沉。

另外还有气候、排水量、河口等各种地质作用、海浪、海流、潮汐、风和陆架坡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个复杂多变的沉积环境。

归纳起来,三角洲形成的控制因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河流的作用1.河流的流量和输砂量河流是形成三角洲的物质基础,流量和输砂量越大,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的比值越高,越有利于泥砂在河口堆积,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2.河流输入泥砂的粒度河流输入泥砂的粒度对三角洲的形成也有影响。

粗砂容易形成较大的岸坡和较陡的底坡,使外海波浪直通海岸,改造河口堆积体,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二)蓄水体(海、湖水体)的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当载有沉积物的河水流入安静的水体时,依河水与其流入的海洋或湖泊的水的密度之间的差异,可形成三种水流扩散方式:1.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入注水流沿蓄水体的底部形成面状射流(平面喷流),往往形成浊流。

由这种底流形成的沉积物被划为海底扇。

大陆坡海底峡谷中的高密度浊流在深海底形成的海底扇即属此类。

2.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

这种情况发生在河流进入淡水湖的地区。

沉积物呈辐射状扩散(辐向喷流),流水搬运泥砂的能力迅速消失,结果是形成湖泊三角洲。

3.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低密度流动,入注水体沿水体表面面状流动(平面喷流)。

大部分海洋三角洲都是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

(三)气候气候、河流的流量和输砂量、河流输入泥砂的粒径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

1.热带潮湿地区,一般降水量高于蒸发量,径流往往大而稳定。

化学风化多过机械风化,因而呈悬浮状态的泥砂含量很高。

这些因素就造成了比较稳定的蜿蜒曲折的的河道。

2.北极或干旱环境中,降水量变化大,植被稀疏,会出现具有大量底砂的辫状河。

(四)蓄水体的水动力作用波浪、潮汐、海流等蓄水体的水动力作用可对河流输入的砂泥进行改造和再分配,影响或阻止三角洲向海方向的推进,改变着三角洲发育的形状。

当海洋水动力作用远远超过河流作用时,就不可能形成三角洲,或者使原有的三角洲遭到破坏。

如我国钱塘江口,潮汐作用极强,河流作用相对微弱,不发育三角洲,而形成向海扩展的漏斗状三角港,称为河口湾。

(五)河口区海底地形河口区海底坡度小,水体浅,有利于泥砂堆积,波浪作用不易直通海岸,有利于三角洲形成;否则相反。

如非洲刚果河口不发育三角洲,河口附近坡度陡就是原因之一。

(六)蓄水盆地的构造特征主要是指水盆地的稳定性和沉降速度。

一般说来,水盆地相对稳定,或沉降缓慢,沉降速度小于或略等于沉积速度,对三角洲的形成和保存有利。

第二节三角洲的主要类型由于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的结果,二者的强弱程度关系不同,形成的三角洲形状亦不同。

一、按河流和海洋作用强弱程度分(一)建设性三角洲建设性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为主,泥砂在河口地区堆积的速度远远大于波浪所能改造的速度的条件下形成的。

河成三角洲的特点是增长速度快,沉积厚,面积大,向海突出,一般呈鸟足状或朵叶状。

砂/泥比低。

大型河流入海多形成此类三角洲。

(二)破坏性三角洲当海洋作用增强而超过河流作用时,波浪、潮汐、海流的能量等于或大于河流输入泥砂的能量,河口区形成的泥砂堆积经海洋水动力的改造、加工和破坏,就形成了破坏性三角洲。

破坏性三角洲形成时间短,分布面积小,多呈鸟嘴状,多为中、小型河流入海所形成。

二、按河流、波浪、潮汐三者的相对强度由于河流、波浪、潮汐对三角洲的形成起直接控制作用,故很多学者主张按这三者的相对强度来划分三角洲的成因类型。

盖洛韦(W.E.Galloway,1976)根据上述三种作用的相对关系,分析了世界上一些代表性三角洲,提出了三角洲的三端元分类(图)。

三角形三个端元分别代表了以河流、波浪、潮汐作用为主的三角洲类型,分别称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

前者属建设性三角洲,后两者属破坏性三角洲。

(一)河控三角洲河控三角洲是在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设作用远远超过波浪潮汐和潮汐的破坏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

按三角洲的形态进一步分为鸟足状三角洲和朵状三角洲。

1.鸟足状三角洲又称舌状或长形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极端类型,是最典型的高建设性三角洲。

鸟足状三角洲发育的地貌特征是海岸曲折,呈锯齿状,有广阔的三角洲平原和较发育的滨海沼泽。

鸟足状三角洲的特点是河流输入的泥砂量大,悬浮负载多,砂/泥比值低,有发育的天然堤和较固定的(少而直的)分支河道,并沉积巨厚的前三角洲泥,向海推进快,延伸远,分支河道和指状砂体长短不一地向海延伸,形似鸟爪。

2.朵状三角洲朵状三角洲的形态呈向海突出的半圆状或朵叶状,与鸟足状三角洲相比,此类三角洲在形成时泥砂输入量相对较少,砂/泥比值较高,波浪作用有所增强,但河流输入沉积物的数量仍能抵御波浪和潮汐作用的改造,可见放射状分布与岸线垂直的分支河道。

三角洲前缘伸向海洋的指状砂体受到水的冲刷、改造和再分配而形成席状砂层,使三角洲前缘变得较为圆滑而近似于半圆形。

我国的黄河、滦河、欧洲的多瑙河、非洲的尼日尔河等形成的三角洲均属此类型。

(二)浪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的平面形态呈鸟嘴状,故又称鸟嘴状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形成特点是海洋的波浪作用大于河流的作用。

这里海岸线微弧形,较平滑。

河流只有一条或两条主河道入海,分支河道少而小。

河流输入泥砂量不多,而且被波浪作用改造,再分配,在河口两侧形成一系列平行于海岸的海滩、砂嘴、砂坝,并在它们的向陆一侧形成半封闭的泻湖和沼泽,仅在主河道区才有较多的砂质沉积,形成突出于河口的鸟嘴状形态,砂体往往平行海岸线,与建设性三角洲砂体不同。

法国的罗纳河、埃及的尼罗河、意大利的波河形成的三角洲以及巴西圣弗朗西斯科河三角洲均属此类。

若波浪作用以及单向沿岸流作用增强,将会克服河流作用而导致河口偏移,形成掩闭型浪控三角洲,非洲西海岸的塞内加尔三角洲即属此类。

(三)潮控三角洲是以潮汐作用为主的破坏性三角洲。

河流流入三角港或其它形状的港湾,由于潮汐作用远远大于河流作用,在港湾中堆积的泥砂受潮汐作用的强烈破坏和改造,仅形成小型三角洲。

其外形受港湾控制,故又称港湾型三角洲。

潮控三角洲在河口区或其前缘向海方向,常发育因潮汐作用而形成的裂指状散射并断续分布的潮汐砂坝。

潮控三角洲以此区别于其它类型三角洲。

澳大利亚北部的巴布湾三角洲就是此类三角洲的典型实例。

此外,我国的珠江、鸭绿江、辽河三角洲,越南的湄公河、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也属此类型。

在三角洲三端元分类中所列举的许多三角洲类型,有些属河控、浪控、潮控三角洲的过渡类型。

三、扇三角洲海陆过渡相组中的扇三角洲与湖成扇三角洲特征基本类似,所不同的是前者形成于海陆过渡环境。

扇三角洲与河控三角洲不同的是沉积物粒度粗,以砂、砾为主。

扇三角洲平原类似辫状河沉积,甚至就可能是冲积扇沉积的一部分。

整个扇三角洲常呈短而厚的粗碎屑楔状体。

从山麓直接延伸到海洋陆棚浅水区并很快尖灭,不像河控三角洲那样延伸远,面积大。

扇三角洲也具有三层结构,兼具牵引流和重力流水动力特征。

第三节三角洲相的亚相类型及其特征在本节中主要介绍河控三角洲。

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可以将三角洲相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个亚相。

一、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是三角洲相的水上部分,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叉位置(第一个分流点)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区,是与河流有关的沉积体系在海滨区的延伸。

三角洲平原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与河流相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河流相的缩影。

从岩性上看,砂质沉积与泥炭、褐煤共生是该亚相的重要特征。

从微相类型看,分支河道和沼泽微相构成了该亚相的主体,这是与一般河流的重要区别。

具体地说,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分为分流河道、陆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湖泊等几个沉积微相。

(一)分流河道微相又称分流河床微相。

其沉积特征与河流体系的河床沉积基本相同。

它构成了三角洲平原亚相的骨架。

其成因是:河流在入海前在三角洲平原上经常改道,发生分流。

1.岩性以砂质沉积为主,是三角洲相沉积中最粗的。

岩石颗粒分选差至中等。

概率图发育跳跃和悬浮两个总体。

2.构造砂体中有发育的单向水流成因的交错层理,如板状、槽状交错层理。

常见冲刷—充填构造,很少保存生物化石。

最底部可见植物碎片。

3.层序由于分流河道经常改道,两河道被废弃后形成明显的向上变细的层序,与曲流河沉积层序类似。

4.岩体形态分流河床可发育边滩或心滩。

横剖面呈透镜状,沿河床呈长条状,故又称河道砂坝。

(二)陆上天然堤微相发育在分流河道两侧,粒度比分流河道沉积细,比沼泽沉积粗。

以细砂和粉砂为主。

天然堤在近河床一侧较陡,粒度较粗,沉积较厚;在远河床一侧变缓,粒度细、泥质增多、沉积变薄,并逐渐过渡为沼泽沉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