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趋

合集下载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以及发展趋势作者:XXX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4系统管理学派1、贝塔朗菲;2、维纳;3、申农;4、普里高津、5、哈冃;6、托姆;系统管理学派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全面分析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般系统论与系统工程理论各自独立发展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在4— 50 年代系统技术理论的发展,这就是信息论、控制论和运筹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从60 - 80年代,一方面是基础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是向更加广泛的实践领域的发展。

系统管理学派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工商企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而共同工作的各个要素(子系统)所组成的以便达到一定目标(既有组织的目标,又有其成员的个人目标)的系统。

工商企业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同周围环境(顾客、竞争者、工会、供货者、政府等)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并具有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断地自动调节5计量管理学派兰彻斯特和希尔;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1、计量管理学派,也称管理科学学派、数量学派。

也有人把计量管理学派与运筹学看成是统一语,这是因为该学派正式成立始于1939年由美国曼切斯特大学教授布莱克特领导的运筹学小组。

2、管理科学学派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泰勒的"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反对凭经验、直觉.主观判断进行管理,主张用最好的方法、最少的时间和支出,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和最大的效果。

计量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是建立在系统思维的基础上的,系统的观点是要求从系统的整体效果出发进行理论考察、分析与解决问题,其目的是使整个系统的总效果达到最优。

管理学派认为,组织中的任何部分或任何功能的活动必然会影响其他部分或功能,所以评价一个组织中任何决策或行动都必须考虑到它对整个组织的影响和相关冋题。

6权变理论学派1、伯恩斯和斯托克;2、钱德勒;3、琼•伍德沃德;4、劳伦斯和洛希;5、卢桑斯;6、权变理论学派是20世纪60 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势一、关于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是历史悠久并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种管理理论。

管理学者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管理过程理论渊源于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

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素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关于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的形成以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标志。

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的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和库尔特科弗卡的心理学理论以及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等。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着作。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由于他在研究组织和管理性质及理论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曾经得到过7个名誉博士学位。

巴纳德使用社会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管理问题,后人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三、关于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是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管理决策问题,形成了关于决策和决策方法的完整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着作1.赫伯特·西蒙西蒙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一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确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由于西蒙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授予1978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在管理方面主要研究的是生产者的行为,特别是当代公司中决策的组织基础和心理依据。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编辑本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编辑本段]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

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趋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趋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趋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此管理观念,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其涵义为面临变遭剧烈的外在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当代的管理理论有以下几个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管理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分析管理职能对管理进行剖析;可以根据管理经验总结出一些基本管理原理;可围绕基本原理开展研究,以确定其实际效用,增大其作用和适用范围;如同医学和工程学,管理是一种可依靠原理的启发而加以改进的技能;管理的基本原理像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一样可靠,违背管理原理会造成损失;管理者的环境和任务受各种因素影响,管理理论也从其他学科中吸取营养社会系统学派:人在社会中会遇到各种相互冲突的力量,要找到恰当的平衡,把各种差异结合起来,从而避免极端化;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于使各种冲突的力量、各种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得以维持一种恰当的平衡;管理人员有些什么职能以及如何行使管理职能,是由组织的本质、特征和过程决定的;组织中人的行为由决策和作业两部分组成,组织的决策过程是管理的重点在这方面社会系统学派的继承和发展者西蒙等人的观点更为突出决策理论学派: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西蒙等人对管理决策特别重视,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他们将决策分为4个阶段:收集情报、拟定计划、选定计划、评价计划,特别强调信息联系在决策中的作用;他们提出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被认为是较为实际可行的理论;他们将社会系统力量与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有关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运用系统管理学派: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全面分析组织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人造系统,是一个受环境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系统;组织不仅本身是一个系统,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的分系统,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取得动态平衡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数量学派:注重定量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认为管理就是利用数学模型和程序系统来表示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职能活动合乎逻辑的过程,通过对各种数据做出最优的解答,实现管理目标;由于该学派是由新理论、新方法与科学管理理论的结合而逐渐形成的以定量分析为主要方法的学派,因此它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拓展权变理论学派:该学派由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发展起来,认为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应当善于用系统观点考虑问题,依托环境因素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素之间的变数关系,研究确定最有效的管理方式经验主义学派经理主义学派:该学派中有管理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统计学家、心理学家、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和管理咨询人员,以向西方大企业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理论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抽象和概括,然后传授给管理人员,向经理提出实际建议;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的经验,通过研究管理中的成败,了解存在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学会进行有效管理经理角色学派:该学派以对经理所担任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以求提高管理效率;该学派认为,其他一些管理学派未能全面地理论结合实际,未能对经理的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因而对提高经理的工作效率帮助有限;他们一方面采用日记的方法对经理的工作进行系统观察记载,另一方面又在观察的过程中和结束后对经理的工作内容进行分类;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在各种经理类型的经理职务之间存在一些差别,也存在一些基本的共同点,找出共同点就可以找到提高经理工作效率的规律计算机管理学派:该学派继承了系统学派的观点,认为一个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人造系统,因此对于这个系统的管理就需要采用系统的工具和软件;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管理,出现了众多管理系统平台和管理概念,如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在我看来,未来的管理趋势必定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借鉴科学管理理论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既不能“见人不见物”,又不能“见物不见人”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人对自身创造能力的开发与挖掘日益关注为实现自我,提出了“能力人”和“本管理”理论;人的因素:价值观、创造性、个人、才能等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以“不断激发人的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能本管理”,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开发人力资源,重视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优秀企业文化,实行以“能力开发”为基础的“能本管理”即重视对系统理论的研究,管理理论重视对现代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研究,把对组织中人性、人的行为研究放在日益重要的地位;。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起源于美国的工业革命时期,由弗雷德里克·泰勒等人提出。

该理论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管理组织,包括工作分析、工作标准化、时间和运动研究等。

其核心思想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效率。

2.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对组织的影响,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动机。

埃尔顿·梅奥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发现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3. 管理科学理论(20世纪50年代)管理科学理论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包括线性规划、决策树、排队论等。

这种理论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和精确化。

4. 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至今)现代管理理论包括系统理论、控制论、信息论等。

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控制论强调管理者需要不断调整和控制组织的过程和目标。

信息论认为信息是组织运作的核心,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对组织的效率和效益至关重要。

二、发展趋势1. 灵便性和创新性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组织需要具备灵便性和创新性,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管理者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敏捷决策能力,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推动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2. 变革管理变革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变化,组织需要不断进行变革来适应新的环境。

管理者需要具备领导能力和变革管理技巧,引导组织成员积极参预变革过程,确保变革的成功。

3. 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管理者需要制定明确的组织战略,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业务活动中。

战略管理包括战略规划、战略执行和战略评估等环节,匡助组织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4.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管理者需要建立知识共享和学习的机制,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保持竞争优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起源,由弗雷德里克·泰勒等人提出。

其核心观点是通过科学方法来改进工作效率,实现最佳的生产效果。

泰勒提出了“一人一岗位”的原则,强调科学分析和测量工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20年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由埃尔顿·梅奥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动机,以提高工作绩效。

该理论强调了人的因素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激励和人际关系的概念。

3. 系统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由卡尔·韦尔斯提出,他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该理论强调整体观念,管理者应该关注组织内外的环境因素,并通过协调各个子系统来实现整体目标。

4. 资源依赖理论(20世纪70年代)资源依赖理论由杰弗里·佛尔曼提出,他认为组织的成功与其获取和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有关。

该理论强调了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管理者应该建立良好的外部合作关系,以获取所需资源。

5. 知识管理理论(20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阶段,它强调组织内部的知识创造、共享和应用。

知识被视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管理者应该注重知识的获取和管理,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1. 灵活性和适应性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注重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组织需要能够快速调整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管理者应该具备灵活的思维和决策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趋势。

管理者应该考虑组织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将成为未来组织发展的重要方向。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起源于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该理论主张通过科学方法来管理组织和提高劳动效率。

泰勒提出了工作分析、工作量化、工作标准化等概念,强调科学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最大效益。

2.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强调人的行为和态度对组织的影响。

埃尔顿·梅奥等心理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揭示了人的行为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这一理论对管理者提出了更多关注员工需求和激励的要求。

3. 管理过程理论(20世纪40年代)管理过程理论强调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彼得·德鲁克等管理学家提出了管理过程的概念,并强调管理者应该具备全面的管理能力。

4. 系统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该理论强调管理者应该全面了解组织的各个部分,并通过协调和整合来优化整个系统的运作。

5. 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强调组织应该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来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并通过有效的执行来实现战略目标。

迈克尔·波特等学者提出了竞争战略、价值链分析等概念,对组织的战略管理提供了指导。

6. 知识管理理论(20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理论强调知识是组织的核心资源,管理者应该重视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应用。

该理论提出了知识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如知识库、社区学习等,帮助组织更好地利用知识来创新和提高竞争力。

二、发展趋势1. 灵活性和敏捷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组织需要更加灵活和敏捷地应对变化。

管理者应该注重组织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灵活的组织结构和流程来实现快速决策和迅速响应。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管理者应该将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纳入组织的管理考虑。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编辑本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编辑本段]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

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起点,主要代表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泰勒。

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工作分析、工作标准化、工作效率等。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

2. 行为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行为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埃尔顿·梅奥。

他通过对工厂工人进行实验,发现了人的行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这一阶段的主要关注点是人的行为、动机和满意度,强调员工参预和激励。

3. 管理科学理论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管理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和彼得·德鲁克。

他们提出了决策理论、系统理论和信息理论等概念,将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决策和问题解决。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现代管理理论是综合前三个阶段的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亨利·明茨伯格、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和理查德·布拉克斯。

他们提出了管理者的角色、领导风格、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等概念。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

二、发展趋势1. 强调员工参预和自主性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注重员工的参预和自主性,鼓励员工发挥创造力和主动性。

管理者应该激发员工的潜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团队文化。

2. 强调组织学习和创新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组织学习和创新,鼓励组织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环境。

管理者应该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发展。

3. 强调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关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强调组织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

管理者应该积极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4. 强调全球化和跨文化管理现代管理理论面临着全球化和跨文化管理的挑战,管理者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1900年-1920年)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弗雷德里克·泰勒,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泰勒通过研究工作过程和工作方法,提出了任务分工、工作标准化、工作时间和工资的科学确定等管理原则,以提高生产效率。

2.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1920年-1950年)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埃尔顿·梅奥。

梅奥通过对工人行为的观察和研究,认为工人的行为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强调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情感,以提高工作动力和生产效率。

3. 系统管理理论(1950年-1970年)系统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彼得·德鲁克。

德鲁克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他提出了管理者应该关注整体系统的目标,并通过协调各个部分的工作来实现目标。

4. 变革管理理论(1970年-1990年)变革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为约翰·科特、彼得·森格等。

他们认为组织在面临外部环境变化时,需要进行变革才能适应新的环境。

变革管理强调领导者的角色,以及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合作,以实现组织的变革和发展。

5. 现代管理理论(1990年至今)现代管理理论包括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知识管理等。

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制定,以及资源的配置和竞争优势的建立。

创新管理关注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文化的建设,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

知识管理强调组织内部知识的积累和共享,以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发展趋势1. 全球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深,企业面临着国际化竞争和合作的挑战。

管理者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协调能力,以适应全球化的经营环境。

2. 技术创新趋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管理者需要适应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

3. 灵活性和创新趋势现代企业面临着市场快速变化和竞争加剧的压力,需要具备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趋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趋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趋管理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资源,它对其他所有资源起到综合运筹作用,直接决定一个组织的兴衰成败。

因此,研究管理理论对企业管理具有重大实践指导意义。

在20世纪70年代后,管理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和动向,主要是科技进步的飞速发展、促进科学社会化进程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原有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管理问题,促进了新理论的产生。

这些新理论被称为“管理理论丛林”,主要包括经验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合作社会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学派和管理过程学派。

在70年代后,企业管理中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变化:管理重点由基层向高层转移,由业务管理向战略管理转移;在管理思想上强调系统观念和应变观念,称为“系统热”和“权变热”。

战略热”出现的原因是许多企业逐渐认识到,内部效率问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则是紧跟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战略决策。

只有在战略决策正确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才有意义,否则战略决策错了,效率高反而失败得更惨。

因此,管理学家重视战略管理和战略决策。

在管理思想中,第二个重大变化表现在管理指导思想上,即“系统论”和“权变论”。

系统论强调对管理工作要有全局观念,仅仅抓住某一项管理因素或仅采用一项管理方法是不够的,无法应对环境的挑战。

系统管理就是根据系统原理及其原则,采用各种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讲究管理艺术,对管理对象全面科学地管理。

管理思想中的“权变理论”,即针对不同的情况,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而不是采用以不变应万变的管理模式。

总之,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是多样化和综合化,同时强调战略管理、系统管理和权变管理。

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更加注重创新和变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市场需求。

在80年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主要关注比较管理学和管理哲学,并强调重点抓“企业文化”。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美国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和挑战。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现代管理理论是指在工业化和现代企业组织发展的背景下,经过实践和理论研究逐渐形成的一系列管理思想和原则。

本文将介绍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弗雷德里克·泰勒,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核心思想: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和组织工作。

他强调工作的标准化和效率的提高,通过分析工作过程和工作方法,找出最佳的工作方式,并通过奖励和激励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

2.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埃尔顿·梅奥,他提出了人的行为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观点。

他认为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动机,通过满足员工的需求来提高工作绩效。

3. 管理系统理论(20世纪40年代)管理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彼得·德鲁克,他提出了管理是一个系统,包括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环节。

他强调管理者应该关注整个组织的目标和效益,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组织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4. 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至今)现代管理理论是对以上理论的综合和发展,包括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领导力等方面的研究。

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者应该具备全面的管理能力,关注组织的内外环境,并灵活应对变化。

二、发展趋势1. 系统化管理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强调系统化管理,即将组织视为一个系统,通过优化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提高整体效益。

这种管理方式注重整体目标的实现,强调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

2. 灵活性和创新性随着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注重组织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管理者需要具备快速应对变化的能力,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3. 可持续发展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即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取得平衡。

管理者需要考虑组织的长远利益,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4. 数据驱动决策现代管理理论倡导数据驱动决策,即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支持决策过程。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编辑本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编辑本段]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

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引言现代管理理论是指在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组织需求,不断发展和演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主要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劳动生产力。

其核心观点是将工作分解为简单的任务,并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确定最佳工作方法。

这一理论为工业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 行为管理理论(20世纪30年代)行为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埃尔顿·梅奥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他们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动机,认为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受到组织氛围和领导风格的影响。

这一理论强调员工参与决策和自我激励的重要性。

3. 系统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系统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彼得·德鲁克和利奥·伯纳德。

他们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分相互关联,影响整体绩效。

这一理论强调管理者需要全局思维,注重组织内外部的相互作用。

4. 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至今)现代管理理论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观点,如战略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

这些理论不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工具,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组织需求。

三、发展趋势1. 灵活性和创新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加速,市场环境和组织需求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未来的管理理论将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

2. 数据驱动决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组织能够更好地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未来的管理理论将更加重视数据驱动的决策,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3. 跨文化管理全球化使得组织面临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和客户。

未来的管理理论将更加注重跨文化管理,培养全球化的管理人才,提高组织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4.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管理的重要议题。

当代管理理论发展趋势

当代管理理论发展趋势

当代管理理论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现简述如下:
(1)、战略管理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人本管理的思想得到极大的丰富的发展;
(3)、组织的变更具革命性;
(4)、管理信息化成为企业和社会普遍追求的目标;
(5)、知识管理将成为新时代管理的焦点。

现代管理理论是继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之后,西方管理理论和思想发展的第三阶段,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一系列学派。

与前阶段相比,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学派林立,新的管理理论、思想、方法不断涌现。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当时林林总总共有十一个学派:经验主义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出现,世界形势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等新的形势,企业之间竞争加剧,联系增强,管理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与全新的格局。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管理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一、发展历程1. 科学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在20世纪初,美国工业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旨在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泰勒的理论主要包括工作分析、工作标准化和工作报酬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工业生产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在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是埃尔顿·梅奥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他们认为,员工的行为受到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动机,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能。

3.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管理理论开始形成并不断发展。

其中,系统理论、信息理论、决策理论、控制理论、学习组织理论等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理论强调了组织的整体性、信息的重要性、决策的科学性和学习的重要性。

二、发展趋势1. 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趋势。

组织学习强调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知识管理则强调对组织内外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

2. 变革管理和创新管理当今社会变化快速,组织需要具备变革管理和创新管理的能力。

变革管理关注组织变革的过程和方法,帮助组织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创新管理则关注组织内部的创新能力,通过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来推动组织的发展。

3. 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在全球化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议题。

组织需要关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社会责任实践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技术成为现代管理的新趋势。

组织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来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智能化技术如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则可以为组织提供更多的管理工具和手段。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1.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主张通过分工与劳动标准化来提高生产效率。

其核心思想是将工作划分为简单的任务,并通过细致的分析与实证研究,制定规范与程序来管理工人的行为。

2.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埃尔顿·梅奥在西盖尔电厂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发现员工的行为受到群体压力、社会期望和心理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发现引发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兴起,该理论关注组织内个体行为的动机、态度和群体互动等因素。

3.管理科学理论:20世纪50年代,线性规划、决策树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使得管理问题的解决变得定量化。

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使得管理决策变得更加科学化和有效性,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优化等手段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4.系统理论:20世纪60年代,维尔弗雷多·帕雷托提出了系统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各个部分相互关联与相互作用。

通过对组织与环境、组织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系统理论强调整体化的管理思想。

5.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安德鲁斯和沃特尔斯基提出了战略管理理论,强调组织需要从长期、全局的角度来决策和管理。

该理论将组织的目标与市场环境、资源配置和竞争优势等因素结合起来,强调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6.变革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由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组织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环境和变化。

变革管理理论致力于解决组织变革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学习型组织和变革领导等概念。

发展趋势:1.弹性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组织需要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

弹性管理强调自主权下放、多样化的工作安排和组织结构的灵活调整,以提高组织的适应性。

2.高绩效管理:传统的绩效管理往往注重绩效评估与激励,而现代管理理论将绩效管理视为一种系统和过程,更加关注员工的发展和组织目标的达成。

当代管理理论各主要流派特征及发展趋势

当代管理理论各主要流派特征及发展趋势

今世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派别的特色以及发展趋向一、对于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是历史悠长并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种管理理论。

管理学者一般以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开创人,管理过程理论渊源于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

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形成一个完好的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学派以为,管理是经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向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对于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的形成以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系统的成立为标记。

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的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和库尔特科弗卡的心理学理论以及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等。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着作。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因为他在研究组织和管理性质及理论方面做出的优异贡献而以前获取过7 个名誉博士学位。

巴纳德使用社会的、系统的看法来剖析管理问题,后代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三、对于决议理论学派决议理论学派是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此后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管理决议问题,形成了对于决议和决议方法的完好理论系统。

决议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着作1.赫伯特·西蒙西蒙是决议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将社会系统理论齐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联合起来观察人们在决议中的思想过程,并剖析了程序化决议和非程序化决议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一手段剖析法等决议的协助工具,被人们以为对经理人员的决议确有帮助,并为此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供给了基础。

因为西蒙在决议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授与 1978 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在管理方面主要研究的是生产者的行为,特别是今世公司中决议的组织基础和心理依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管理理论的各主要流派的特征以及发展趋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此管理观念,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其涵义为面临变遭剧烈的外在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

当代的管理理论有以下几个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管理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分析管理职能对管理进行剖析;可以根据管理经验总结出一些基本管理原理;可围绕基本原理开展研究,以确定其实际效用,增大其作用和适用范围;如同医学和工程学,管理是一种可依靠原理的启发而加以改进的技能;管理的基本原理像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一样可靠,违背管理原理会造成损失;管理者的环境和任务受各种因素影响,管理理论也从其他学科中吸取营养
社会系统学派:人在社会中会遇到各种相互冲突的力量,要找到恰当的平衡,把各种差异结合起来,从而避免极端化。

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于使各种冲突的力量、各种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得以维持一种恰当的平衡。

管理人员有些什么职能以及如何行使管理职能,是由组织的本质、特征和过程决定的。

组织中人的行为由决策和作业两部分组成,组织的决策过程是管理的重点(在这方面社会系统学派的继承和发展者西蒙等人的观点更为突出)
决策理论学派: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西蒙等人对管理决策特别重视,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他们将决策分为4个阶段:收集情报、拟定计划、选定计划、评价计划,特别强调信息联系在决策中的作用。

他们提出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被认为是较为实际可行的理论。

他们将社会系统力量与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有关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的运用
系统管理学派: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全面分析组织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人造系统,是一个受环境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系统。

组织不仅本身是一个系统,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的分系统,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取得动态平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数量学派):注重定量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认为管理就是利用数学模型和程序系统来表示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职能活动合乎逻辑的过程,通过对各种数据做出最优的解答,实现管理目标。

由于该学派是由新理论、新方法与科学管理理论的结合而逐渐形成的以定量分析为主要方法的学派,因此它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拓展
权变理论学派:该学派由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发展起来,认为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应当善于用系统观点考虑问题,依托环境因素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素之间的变数关系,研究确定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经验主义学派(经理主义学派):该学派中有管理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统计学家、心理学家、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和管理咨询人员,以向西方大企业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

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理论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抽象和概括,然后传授给管理人员,向经理提出实际建议。

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的经验,通过研究管理中的成败,了解存在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学会进行有效管理
经理角色学派:该学派以对经理所担任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以求提高管理效率。

该学派认为,其他一些管理学派未能全面地理论结合实际,未能对经理的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因而对提高经理的工作效率帮助有限。

他们一方面采用日记的方法对经理的工作进行系统观察记载,另一方面又在观察的过程中和结束后对经理的工作内容进行分类。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在各种经理类型的经理职务之间存在一些差别,也存在一些基本的共同点,找出共同点就可以找到提高经理工作效率的规律
计算机管理学派:该学派继承了系统学派的观点,认为一个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人造系统,因此对于这个系统的管理就需要采用系统的工具和软件。

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管理,出现了众多管理系统平台和管理概念,如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客户关系管理、
供应链管理等。

在我看来,未来的管理趋势必定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借鉴科学管理理论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既不能“见人不见物”,又不能“见物不见人”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人对自身创造能力的开发与挖掘日益关注为实现自我,提出了“能力人”和“本管理”理论。

人的因素:价值观、创造性、个人、才能等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以“不断激发人的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能本管理”,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开发人力资源,重视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优秀企业文化,实行以“能力开发”为基础的“能本管理”即重视对系统理论的研究,管理理论重视对现代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研究,把对组织中人性、人的行为研究放在日益重要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