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发展迅速,从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
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
因此,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材料二战争主要是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进行。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同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多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指出英德之间的核心矛盾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此次战争的特点是什么?【答案】(1)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2)参战国家多,战争破坏性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
”可知,英德之间的核心矛盾是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2)根据“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同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
”可知,这次战争参战国家多,根据“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多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可知,此次战争的特点还有战争破坏性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
2.某班同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两次国际会议”进行探究。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引起德国“仇恨”的条约是什么?(2)图一中的会议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哪一地区的关系?(3)图二中的会议是哪国主导召开的?会议上针对中国签订的条约是什么?该条约有何影响?(4)在两个会议的基础上,得以重建的战后国际秩序通常被称为什么?通过两次会议你有何启示?【答案】(1)《凡尔赛条约》。
最新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答案)
最新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工业产量年均增长率统计表(1)1928-1937年间苏联最高领导人是谁?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小历认为“这一时期苏联工业生产实现了快速而全面的发展。
”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斯大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不正确;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不可能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不完全正确,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是实现了快速但不全面的发展。
【解析】【分析】【详解】(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28-1937年间苏联最高领导人是斯大林;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初步形成。
(2)开放性题目,不正确;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不可能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不完全正确,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是实现了快速但不全面的发展。
2.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利容易,但需要一个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但我们不能走这条道路,因为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1928年10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列宁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请回答:(1)文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它是什么性质的战争?(2)从列宁的话中分析,这场战争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性质(2)①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是对政治文明的创新;②现代化史观: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③全球史观: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④革命史观: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战争指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2)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是对政治文明的创新;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言之有理即可。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材料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材料三“……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励,是极其巨大的。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某班同学开展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下面是他们搜集的材料,现邀请你参与共同探究。
材料一:如下图——《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1)地图中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凯末尔革命爆发于图中的处。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纵然欧洲的外交家们能再次吹熄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那也只可能是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20世纪初发生世界大战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连续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和以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高投资等方式,快速实现了工业化的初期目标,使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进入到工业化国家行列。
——《高中历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指出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领导人。
(2)小历同学认为,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既显示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的优势,又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斯大林。
(2)同意。
理由: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可以使苏联在短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显示出其优势;但这种发展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以行政手段发展经济,否定市场和商品经济,因此又存在严重的弊端。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可以使苏联在短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显示出其优势;但这种发展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以行政手段发展经济,否定市场和商品经济,因此又存在严重的弊端。
所以小历说法正确,同意其观点。
2.观察下图,将字母A和B分别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A.一战导火索所在的城市B.一战的转折点所在地【答案】【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位于图中的右边A;一战的转折点是凡尔登战役,凡尔登位于左边B,在法国境内。
【历史】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历史】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使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也陷于停滞。
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
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
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
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1925年,人物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工业生产总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总周围量为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战前的70%,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25—1926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93.7%——摘编自龚勋《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苏俄的国家领导人。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列宁。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
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解析】【详解】(1)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国家最高领导人是列宁。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最新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解析)
最新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工业产量年均增长率统计表(1)1928-1937年间苏联最高领导人是谁?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小历认为“这一时期苏联工业生产实现了快速而全面的发展。
”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斯大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不正确;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不可能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不完全正确,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是实现了快速但不全面的发展。
【解析】【分析】【详解】(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28-1937年间苏联最高领导人是斯大林;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初步形成。
(2)开放性题目,不正确;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不可能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不完全正确,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是实现了快速但不全面的发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掉手的事实,即:“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1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1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工业产量年均增长率统计表(1)1928-1937年间苏联最高领导人是谁?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小历认为“这一时期苏联工业生产实现了快速而全面的发展。
”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斯大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不正确;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不可能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不完全正确,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是实现了快速但不全面的发展。
【解析】【分析】【详解】(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28-1937年间苏联最高领导人是斯大林;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初步形成。
(2)开放性题目,不正确;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不可能实现了全面的发展。
不完全正确,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生产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也轻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苏联工业生产是实现了快速但不全面的发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材料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材料三“……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励,是极其巨大的。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某班同学开展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下面是他们搜集的材料,现邀请你参与共同探究。
材料一:如下图——《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1)地图中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凯末尔革命爆发于图中的处。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纵然欧洲的外交家们能再次吹熄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那也只可能是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20世纪初发生世界大战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
——李可曼《寻常中的不平静:欧洲的1914》(2)材料二中“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分之百”概率形成的原因。
(3)有历史学者指出,一战是一场没有真正意义上战胜国的战争,请结合一战前后的相关史实,论述该观点的合理性。
(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A、D(2)萨拉热窝事件,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参考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的浩劫,无论协约国或同盟国,都在这场战争中或战后的分赃体系中尝到苦果。
对于德国等同盟国而言,割地赔款等处罚极大的削弱了他们的力量,同时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对于协约国来说,英法遭受重创,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英国甚至从此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之一,但巴黎和会上诉求惨遭拒绝。
日本在一战中所获得的既得利益,在《九国公约》中被西方大国剥夺。
美国虽然获利甚丰,但在战后的仍未能达到领导世界的目的,同时在亚太地区埋下和日本的矛盾,成为后来二战的重要根源。
因此,一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胜国。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1917年11月,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起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着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摘编自华师大点《中国历史》(1)请写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2)你同意材料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答案一判断:同意。
理由: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
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此题答案不唯一,若是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及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若是不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如可以判断同意。
理由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摘编自华师大点《中国历史》(1)请写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2)你同意材料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答案一判断:同意。
理由: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
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此题答案不唯一,若是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及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若是不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如可以判断同意。
理由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解析)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掉手的事实,即:“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
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
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
——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1)“巴黎和约条款”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国人对这一条款的态度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世界影响。
【答案】(1)巴黎和会。
态度:反对、厌恶。
(2)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独霸的局面(没有消除美日矛盾;美日矛盾有增无减);华盛顿会议后,美国限制日本移民入境;英国对日进行军事戒备(英加紧和日本在亚洲的争夺)。
(3)暂时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隐患。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约条款”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使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也陷于停滞。
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
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
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
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1925年,人物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工业生产总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总周围量为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战前的70%,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25—1926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93.7%——摘编自龚勋《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苏俄的国家领导人。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列宁。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
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解析】【详解】(1)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国家最高领导人是列宁。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影响深远,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8年间发生的这次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战争.战争在革命中结出果实,同时为未来播下了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
——(美)罗伯特·E·勒钠(美)斯坦迪什·米查姆等著《西方文明史》材料二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
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材料一中的“战争”期间爆发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革命”(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导致这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以古鉴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答案】(1)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革命:十月革命。
(2)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启示:①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害;②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③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某班同学开展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下面是他们搜集的材料,现邀请你参与共同探究。
材料一:如下图——《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1)地图中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凯末尔革命爆发于图中的处。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纵然欧洲的外交家们能再次吹熄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那也只可能是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20世纪初发生世界大战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
——李可曼《寻常中的不平静:欧洲的1914》(2)材料二中“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分之百”概率形成的原因。
(3)有历史学者指出,一战是一场没有真正意义上战胜国的战争,请结合一战前后的相关史实,论述该观点的合理性。
(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A、D(2)萨拉热窝事件,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参考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的浩劫,无论协约国或同盟国,都在这场战争中或战后的分赃体系中尝到苦果。
对于德国等同盟国而言,割地赔款等处罚极大的削弱了他们的力量,同时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对于协约国来说,英法遭受重创,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英国甚至从此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之一,但巴黎和会上诉求惨遭拒绝。
日本在一战中所获得的既得利益,在《九国公约》中被西方大国剥夺。
美国虽然获利甚丰,但在战后的仍未能达到领导世界的目的,同时在亚太地区埋下和日本的矛盾,成为后来二战的重要根源。
因此,一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胜国。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课本所学,1917年11月,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起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着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
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 圣诞节回家” 的题词。
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战争”的名称。
(2)小历认为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这样的评价你同意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2)不同意;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真正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的“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战争”指的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小历的评价“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我不同意。
因为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战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但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英国、法国、俄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根据时间判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战争的性质。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看下图回答问题:(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
A是,B是。
(2)以B为中心形成的军事集团是。
(3)在同盟国集团中,(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终加入协约国作战。
(4)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带来的后果是导致什么战争爆发?【答案】(1)法国;德国(2)同盟国(3)意大利(4)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争夺霸权,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因此图中A是法国,B是德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国指的是德国,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以德国为中心、再加上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共同组成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集团——三国同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意大利。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为了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因此本题的答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2.观看下面两幅照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图一 1928-1937年,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建设了包括钢铁发电、机械制造水泥、采矿等工业。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该公司生产的:10年间苏联工业产值增长了4倍以上,到1940年,生铁已达到1500万吨,钢达到1830万吨,煤达到1亿6千万吨,石油达到3100万吨……这就是伟大的卫国战争前苏联所拥有的物质基础。
图二二战期问,苏军总共生产火炮834万门:坦克,自行火炮:108万辆、门:飞机15万架;汽车:205万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战后初期,建立起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帝国主义的力量也被削弱,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材料一炮轰后的凡尔登(1)图片中被称为“绞肉机”“屠场”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战争中?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材料二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条约?它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此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虽然《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也明确提出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
(3)材料三中涉及的《九国公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的?此次会议是由哪个国家倡议召开的?(4)《九国公约》的签署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帝国主义最终确定了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6)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到了和战败国德国一样的待遇,你有什么感想?材料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印度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
群众斗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7)材料四中“ ”应该填什么人物?他领导的这个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
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 圣诞节回家” 的题词。
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战争”的名称。
(2)小历认为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这样的评价你同意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2)不同意;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真正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的“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战争”指的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小历的评价“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我不同意。
因为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战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但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英国、法国、俄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根据时间判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战争的性质。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工业产量年均增长率统计表(1)1928-1937年间苏联最高领导人是谁?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小历认为“这一时期苏联工业生产实现了快速而全面的发展。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
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 圣诞节回家” 的题词。
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战争”的名称。
(2)小历认为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这样的评价你同意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2)不同意;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真正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的“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战争”指的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小历的评价“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我不同意。
因为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战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但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英国、法国、俄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根据时间判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战争的性质。
2.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利容易,但需要一个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但我们不能走这条道路,因为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1928年10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34年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1936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37年该计划超额完成。
材料二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
从1929年到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
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材料三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的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
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购买世界市场上先进设备,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
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没有走西方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概括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状况。
根据上述材料探究其原因。
【答案】(1)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或者战争的威胁)(2)迅速发展。
苏联制定并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大量购买西方先进机器设备,招聘技术专家。
【解析】【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一“因为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可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2)状况:依据材料二“从1929年到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和所学可知苏联的工业迅速发展。
原因:依据材料一“1934年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可知苏联制定并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依据材料二“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可知苏联人民文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依据材料三“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购买世界市场上先进设备”可知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大量购买西方先进机器设备;依据材料三“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可知招聘许多技术专家。
2.阅读材料,辨析作答下列是小历和小史分别搜集的关于1926—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的资料。
小历的表格:小史的表格:(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开始时的领导人。
(2)小历和小史搜集的材料哪个符合实际?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山。
【答案】(1)斯大林。
(2)小历的表格;因为这一时期苏联重点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没有那么迅速。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历搜集的材料符合实际,因为这一时期苏联重点发展重工业,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没有那么迅速。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是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最严重的全球战争,当战争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全世界有60%的国家参与其中;波及20亿人口,占当时全世界总人口数量的80%;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这五大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北冰洋这四大洋,全都无一幸免地被战火覆盖:战争区城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千米,各参战国投入总兵力达1亿人,消耗军费总计大约的3万亿美元,相当于参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70%,损失物资的总价值高达4万亿美元。
材料二:现代军事武器应用也成了战争的一大亮点,在作战中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从喷气式战机到火箭,从雷达到导弹,这些武器都是此前人们难以设想的;在这战争后期人类首次将核武运用到作战中,全世界都目睹其与无伦比的破坏能力;除此以外,计算机这一史无前例的高科技工具也成为操纵战争的独特手段。
——以上材料均摘自:(英)乔治·威尔斯(美)卡尔额·海《全球史》(1)据材料一,指出“这场战争”有何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决定“这场战争”胜负关键因素是什么?并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答案】(1)属于全球战争、涉及国家多、范围广、损失惨重(2)科技的先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破坏性强、伤亡大、损失惨重。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这场战争是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最严重的全球战争”“全世界有60%的国家参与其中”“战争区城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千米”“消耗军费总计大约的3万亿美元,相当于参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70%,损失物资的总价值高达4万亿美元。
”可知,“这场战争”的特点是属于全球战争、涉及国家多、范围广、损失惨重。
(2)根据材料二“现代军事武器应用也成了战争的一大亮点,在作战中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首次将核武运用到作战中”“计算机这一史无前例的高科技工具也成为操纵战争的独特手段”可知,决定“这场战争”胜负关键因素是科技的先进,根据“从喷气式战机到火箭,从雷达到导弹”“在这战争后期人类首次将核武运用到作战中,全世界都目睹其与无伦比的破坏能力”可知,这场战争中现代军事武器、核武器等的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破坏性强、伤亡大、损失惨重。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划德国疆界;禁止德国拥有空军;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材料二: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及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1)写出材料一中“条约”的签订双方。
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在那一区域?(2)写出材料二中条约签订的背景。
为什么说条约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3)根据材料和问题,指出“条约”和“公约”的共同点。
【答案】(1)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
山东半岛。
(2)华盛顿会议召开。
因为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
(3)损害中国利益。
【解析】【详解】(1)由“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划德国疆界;禁止德国拥有空军;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可知,材料一中“条约”指的是《凡尔赛和约》,其签订双方是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是山东。
(2)由“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及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可知,公约指的是《九国公约》,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因为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因此《九国条约》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共同点是损害了中国利益。
5.史料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素养专练)根据上述史料概括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联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案】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阻碍了苏联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的信息可知,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一模式阻碍了苏联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幕尼黑图片不列颠空战图片丘吉尔视察被炸的伦敦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交战双方争相使用各种新式武器,人员伤亡惨重。
材料三: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之后,二战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带来。
纵观二战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世界反法西斯的联合和协调作战。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图片表明英国对待法西斯德国态度有什么变化?两种态度造成的影响有何不同?(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及标志?并写出一种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新式武器”(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所提出的“世界反法西斯的联合”和“协调作战”分别指哪个重大事件【答案】(1)绥靖政策到积极作战希特勒很快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二战全面爆发;粉碎了希特勒阴谋(2)1914年7月英德进入战争状态飞机坦克潜艇(3)《联合国家宣言》签署诺曼底登陆【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片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待法西斯德国态度的变化是绥靖政策到积极作战;两种态度造成的影响的不同是希特勒很快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二战全面爆发。
(2)依据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交战双方争相使用各种新式武器,人员伤亡惨重”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1914年7月,标志是英德进入战争状态;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新式武器”是飞机、坦克、潜艇。
(3)根据材料三“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之后,二战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带来。
纵观二战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世界反法西斯的联合和协调作战”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的联合”指的是《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协调作战”指的是诺曼底登陆。
7.自古以来,战争总是与人类发展同行。
近代以来,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不断研制成功,并投入战场,对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和巨大的灾难,人类对战争开始谨慎对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判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
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