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常考的24个模型详细解析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22个经典模型汇总 清晰实用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22个经典模型汇总清晰实用高中物理22个经典模型汇总与清晰实用一、引言高中物理作为理科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们接触自然科学的第一步,也是理解世界的窗口。
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掌握经典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经典模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思路,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奥秘,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汇总高中物理22个经典模型,并探讨它们的清晰实用之处。
二、运动学1. 位移、速度、加速度模型位移、速度、加速度是运动的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解释各种日常运动现象。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础,这个模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受力的情况,进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模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距离的关系,解释了宇宙中广泛存在的引力现象。
4.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描述了物体在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让我们能够准确预测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5. 抛体运动抛体运动模型适用于空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计算各种投掷运动。
6.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模型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圆周运动中受力的情况,解释了各种圆周运动中发生的现象。
7. 谐振谐振模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谐振现象产生的原因,也让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利用谐振的特性。
三、动能和势能8. 动能与势能转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模型描述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为我们解释各种能量转化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9. 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模型说明了在某些力场内,物体的机械能守恒,这个规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动力学计算中。
四、波动10. 机械波机械波模型帮助我们理解机械波的传播规律,解释了声音、水波等机械波的传播特性。
1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模型适用于介质中光的传播规律,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路径。
高中物理力学模型归纳
高中物理力学模型归纳
1. 质点模型:将物体看成一个质点,忽略其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只考虑它的质量和运动状态。
2. 刚体模型:将物体看成一个刚体,认为它的各个部分不会相对运动,只考虑它的整体运动。
3. 弹性模型:将物体看成具有弹性的物体,认为它能够发生形变,但在去除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
4. 摩擦模型:将物体看成受到摩擦力的物体,认为在两个物体接触时存在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5. 空气阻力模型:将物体看成受到空气阻力的物体,认为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碍,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6. 转动模型:将物体看成具有转动的物体,认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会发生转动,需要考虑其转动惯量和角加速度等因素。
7. 力分析模型:将物体的运动状态分解为力的作用和物体的反应,通过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来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
高中物理常见的24个解题模型
高中物理常见的24个解题模型高中物理常见解题模型有哪些1、皮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
2、斜面模型:运动规律,三大定律,数理问题。
3、运动关联模型: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
4、人船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
5、子弹打木块模型: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
6、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7、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
8、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顺接与反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9、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
10、平抛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
11、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半径、临界问题)。
12、全过程模型:匀变速运动的整体性,保守力与耗散力,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全过程整体法。
13、质心模型:质心(多种体育运动),集中典型运动规律,力能角度。
14、绳件、弹簧、杆件三件模型:三件的异同点,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
15、挂件模型: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
16、追碰模型:运动规律,碰撞规律,临界问题,数学法(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和物理方法(参照物变换法、守恒法)等。
17、能级模型:能级图,跃迁规律,光电效应等光的本质综合问题。
18、远距离输电升压降压的变压器模型。
19、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实际应用。
20、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方法和变压器的三个制约问题。
21、磁流发电机模型:平衡与偏转,力和能问题。
22、回旋加速器模型:加速模型(力能规律),回旋模型(圆周运动),数理问题。
高中物理中的24个模型
高中物理的学习如果能渗透模型的话,大家就会很快成为持有利剑而心有剑法的剑客,时间稍长,谙熟于心,你就能手持木剑而能独步天下,不是人常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么?有物理才能走遍天下!再稍长,你就可用剑气,而无需剑形了,最后你就完全可以不再用剑,达到无剑似有剑的最高境界!剑谱如下:⒈"质心"模型:质心(多种体育运动).集中典型运动规律.力能角度.⒉"绳件.弹簧.杆件"三件模型:三件的异同点,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⒊"挂件"模型: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⒋"追碰"模型:运动规律.碰撞规律.临界问题.数学法(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和物理方法(参照物变换法.守恒法)等.⒌"运动关联"模型: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⒍"皮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⒎"斜面"模型:运动规律.三大定律.数理问题.⒏"平抛"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⒐"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半径.临界问题).⒑"全过程"模型:匀变速运动的整体性.保守力与耗散力.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全过程整体法.⒒"人船"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⒓"子弹打木块"模型: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⒔"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⒕"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⒖"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实际应用.⒗"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方法和变压器的三个制约问题.⒘"磁流发电机"模型:平衡与偏转.力和能问题.⒙"回旋加速器"模型:加速模型(力能规律).回旋模型(圆周运动).数理问题.⒚"对称"模型:简谐运动(波动).电场.磁场.光学问题中的对称性.多解性.对称性.⒛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棒与电阻.棒与电容.棒与电感.棒与弹簧组合.平面导轨.竖直导轨等,处理角度为力电角度.电学角度.力能角度.21.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顺接与反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22.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23."能级"模型:能级图.跃迁规律.光电效应等光的本质综合问题.24.远距离输电升压降压的变压器模型.。
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
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高中物理中有许多经典的模型,这些模型帮助我们理解物理世界的运作原理。
本文将介绍高中物理中的24个经典模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们吧!1.单摆模型:单摆模型用来研究摆动的物体的运动规律。
它包括一个质点和一个细线,可以通过改变细线长度或质点的质量来研究摆动的周期和频率。
2.平抛运动模型:平抛运动模型用来研究水平投掷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它假设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作用。
可以通过改变初速度和仰角来研究物体的落点和飞行距离。
3.牛顿第一定律模型:牛顿第一定律模型认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这个模型帮助我们理解惯性的概念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4.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牛顿第二定律模型描述了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受力,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物体加速度。
5.牛顿第三定律模型:牛顿第三定律模型表明对于每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等大反向的相互作用力。
这个模型帮助我们理解力的概念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6.阻力模型:阻力模型用来研究运动物体与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的大小与速度和物体形状有关,在物体运动时会减小其速度。
7.功率模型:功率模型描述了物体转化能量的速度和效率。
它等于功的大小除以时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能量的转变和利用。
8.热传导模型:热传导模型描述了热量在物体间传递的过程。
它通过研究热导率和温度差来解释热量传递的速率和方向。
9.摩擦力模型:摩擦力模型用来描述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滚动时的相互作用。
它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可以通过摩擦力模型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停止。
10.力矩模型:力矩模型用来研究物体旋转的平衡和加速度。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M=rF,其中M表示力矩,r表示力臂,F表示作用力。
11.浮力模型:浮力模型用来研究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浮力。
它的大小等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推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和船只的浮力原理。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
Fm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物理复习和做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善于归纳整理,对于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下面是物理解题中常见的24个解题模型,从力学、运动、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到原子物理,基本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方面。
主要模型归纳整理如下:模型一:超重和失重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 =m (g +a ); 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 =m (g -a )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铁木球的运动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模型二:斜面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μ=tg 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 μ> tg 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 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 θ一μcos θ)aθ模型三:连接体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记住:N=211212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12m m m N+=讨论:①F 1≠0;F 2=0122F=(m +m )a N=m aN=212m F m m +② F 1≠0;F 2≠0 N= 211212m F m m m F ++(20F =是上面的情况) F=211221m m g)(m m g)(m m ++F=122112m (m )m (m gsin )m mg θ++F=A B B 12m (m )m Fm m g ++F 1>F 2 m 1>m 2 N 1<N 2例如:N 5对6=F Mm (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N 12对13=Fnm12)m -(nm 2 m 1 Fm 1 m 2╰ α模型四:轻绳、轻杆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高考物理常考的24个模型,经典解题思维,最有用的公式总结!
高考物理常考的24个模型,经典解题思维,最有用的公式总结!考前最有用的公式总结高中物理五种经典解题思维,记住就拿分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中物理考试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
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高考必备】
Fm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物理复习和做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善于归纳整理,对于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下面是物理解题中常见的24个解题模型,从力学、运动、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到原子物理,基本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方面。
主要模型归纳整理如下:模型一:超重和失重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 =m (g +a ); 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 =m (g -a )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铁木球的运动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模型二:斜面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tg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 > tg 物体静止于斜面 < tg 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 一cos )μθμθμθθμθaθ模型三:连接体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记住:N=(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讨论:①F 1≠0;F 2=0N=② F 1≠0;F 2≠0 N=(是上面的情况) F=F=F=F 1>F 2 m 1>m 2 N 1<N 2例如:N 5对6=(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N 12对13=211212m F m F m m ++⇒F 212m m m N+=122F=(m +m )a N=m a212m F m m +211212m F m m m F ++20F =211221m m g)(m m g)(m m ++122112m (m )m (m gsin )m mg θ++A B B 12m (m )m Fm m g ++F Mm Fnm 12)m -(n m 2 m 1 Fm 1 m 2╰ α模型四:轻绳、轻杆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高中物理24个模型总结电子版
高中物理24个模型总结电子版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模型是理解物理学概念的重要工具。
这些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物理现象,并且可以帮助他们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
这篇文章将总结高中物理课程中的24个重要模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概念。
1. 等速直线运动模型在物理学中,等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情形。
当一个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速度移动时,我们可以使用等速直线运动模型来描述其位置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根据这个模型,物体的位移与其速度成正比,速度大小不变。
2. 自由落体模型自由落体是物理学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当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时,其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就可以用自由落体模型来描述。
根据这个模型,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垂直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速度不断增大。
3. 牛顿第一定律模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个模型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平衡关系非常重要。
4. 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运动的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
根据这个模型,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推断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5. 牛顿第三定律模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任何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向第一个物体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这个模型对于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6. 弹簧振子模型弹簧振子是一种简单的机械振动系统,它由固定在一端的弹簧和一个连接在另一端的物体组成。
根据弹簧振子模型,振子的振动频率与弹簧刚度和振子的质量有关,可以用简谐振动的理论来描述。
7. 阻尼振动模型阻尼振动是指振动系统受到阻尼力的影响,振动幅度逐渐减小的运动。
根据阻尼振动模型,振动系统的振动幅度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受到阻尼系数的影响,阻尼系数越大,振动幅度减小得越快。
8. 复式电路模型复式电路是由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组成的电路系统,根据复式电路模型,可以分析交流电路中各种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电流、电压的关系。
(完整版)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
Fm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物理复习和做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善于归纳整理,对于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下面是物理解题中常见的24个解题模型,从力学、运动、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到原子物理,基本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方面.主要模型归纳整理如下:模型一:超重和失重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 =m (g +a ); 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 =m (g -a )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铁木球的运动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模型二:斜面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μ=tg 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 μ> tg 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 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 θ一μcos θ)aθ模型三:连接体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隔离法: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记住:N= 211212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12m m m N+=讨论:①F 1≠0;F 2=0122F=(m +m )a N=m aN=212m F m m +② F 1≠0;F 2≠0 N= 211212m F m m m F ++(20F =是上面的情况)F=211221m m g)(m mg)(m m ++F=122112m (m )m (m gsin )m m g θ++F=A B B 12m (m )m F m mg ++F 1>F 2 m 1>m 2 N 1〈N 2例如:N 5对6=F Mm (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N 12对13=F nm12)m-(nm 2 m 1 Fm 1m 2╰ α模型四:轻绳、轻杆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高中物理全部模型归纳(包括运动学动力学电磁学) 带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目 录第一章 运动和力一、追及、相遇模型; 二、先加速后减速模型; 三、斜面模型; 四、挂件模型;五、弹簧模型(动力学); 第二章 圆周运动一、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 二、行星模型; 第三章 功和能;一、水平方向的弹性碰撞; 二、水平方向的非弹性碰撞; 三、人船模型;四、爆炸反冲模型; 第四章 力学综合 一、解题模型; 二、滑轮模型; 三、渡河模型; 第五章 电路一、电路的动态变化; 二、交变电流; 第六章 电磁场一、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 二、电磁流量计模型;三、回旋加速模型;四、磁偏转模型; ****第一章 运动和力一、追及、相遇模型模型讲解:1. 火车甲正以速度v 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距甲d 处有火车乙正以较小速度v 2同向匀速行驶,于是他立即刹车,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
为了使两车不相撞,加速度a 应满足什么条件?解析:设以火车乙为参照物,则甲相对乙做初速为)(21v v -、加速度为a 的匀减速运动。
若甲相对乙的速度为零时两车不相撞,则此后就不会相撞。
因此,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甲车减速到与乙车车速相同时,甲相对乙的位移为d 。
即:dv v a ad v v 2)(2)(0221221-=-=--,,故不相撞的条件为dv v a 2)(221-≥2. 甲、乙两物体相距s ,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就保持静止不动。
甲物体在前,初速度为v 1,加速度大小为a 1。
乙物体在后,初速度为v 2,加速度大小为a 2且知v 1<v 2,但两物体一直没有相遇,求甲、乙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相距的最小距离为多少? 解析:若是2211a v a v ≤,说明甲物体先停止运动或甲、乙同时停止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乙的速度一直大于甲的速度,只有两物体都停止运动时,才相距最近,可得最近距离为22212122av a v s s -+=∆ 若是2221a va v >,说明乙物体先停止运动那么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存在速度相等的时刻,此时两物体相距最近,根据t a v t a v v 2211-=-=共,求得1212a a vv t --=在t 时间内 甲的位移t v v s 211+=共乙的位移t v v s 222+=共 代入表达式21s s s s -+=∆求得)(2)(1212a a v v s s ---=∆3. 如图1.01所示,声源S 和观察者A 都沿x 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S v 和A v 。
高考物理常考的24个模型详细解析
高考物理常考的24个模型详细解析模型—:超重和失重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呈吩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咸速向下)F 可1(g+扣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成咸速上升)F 气n (g-司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绳剪时后台称示数系统重心向下加速只:木同:芦:去补充琶髻斜面对地面的压力?地面对斜面臣捏力呵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模型二:斜面摇有物体对斜面压力为季的临界条件斜面固定:一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思捏因表决定µ=l:g0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µ>tg0物体静止千斜面µ<tg0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 =g(sin8—µc o s0):三:.....模型二十四:放射现象和核反应从贝克勒耳发现天然祯射现象开始,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复杂结构o各种放射线的性质比较-------------—------种类本质质里(u)电荷(e )速席(c )电离性责穿性辽射线氪核 4 +20.1 骰强骰弱,纸能挡住卜射线电子l i'l S 的-10 . 99 较强较强,穿几mm 铝板Y 射线光子。
1 最弱最强,穿几皿铅肵三种射线在匀强磁场,匀强电场,正交电场衵祖场中的催转情况比较o四种核反应类型支变、人工核转变、重核类变、轻核壕变l(1)烹变:贮哀变:屯U 千:扛Th 号H 又实质:核内牢丑2扛斗H e )贮哀变形成外切(同方向症),顷变:宝Th 今寄压+-�'e 俘质:核内的中子转变成了质子衵中子扛0---;叶H +_�e )P衷变形成内切(相反方向旋),且大圆为a.'�粒子径迹o+� 奈安:��p今�:s i +�e (核内i H今t n +�e )V奈变:原子核处千较离能级,辐射光子后跃迁到低能级o份人工转变:14N +1H e 今i i o 叶H 俀现质子的核反应炉瑟福)用0粒子轰击氮核,并预言中子的存在担e 号H e 今扛+扣泼现中子的核反应灯臣f赉咸克南产生的a射线轰击被i l AJ +i H e 今�:p 十�n�:p 今�:S i +�e 从工制迼桢射性同位衷)正电子的发现仔约里奥居里衵伊丽芙居里夫妇)0粒子轰击铝滔(3)重核的梨变:譬U甘n �它B ;a +�Kl-+斗n在一定条件下佳过临界体积),裂变反应会连续不斩地进行下去,这哉是链式反应o (4)轻核的禁变:f H +�H 今1H e +�n (需要几百万度高温,所以又叫热核反应)所有核反应的反应前后都遏守:质里数守恒,电荷数守恒0(注意:质昼并不守恒0)半哀期:桢射性元表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哀变所盘的时间叫半衷期o计算式为:巩=十)合或凡=士)合,击中m 表示桢射性物质的质昼,n 表示单位时间内桢出的射线粒子数。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精编版
Fm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物理复习和做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善于归纳整理,对于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下面是物理解题中常见的24个解题模型,从力学、运动、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到原子物理,基本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方面。
主要模型归纳整理如下:模型一:超重和失重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 =m (g +a ); 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 =m (g -a )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铁木球的运动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模型二:斜面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μ=tg 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 μ> tg 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 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 θ一μcos θ)aθ模型三:连接体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记住:N=211212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12m m m N+=讨论:①F 1≠0;F 2=0122F=(m +m )a N=m aN=212m F m m +② F 1≠0;F 2≠0 N= 211212m F m m m F ++(20F =是上面的情况) F=211221m m g)(m m g)(m m ++F=122112m (m )m (m gsin )m mg θ++F=A B B 12m (m )m Fm m g ++F 1>F 2 m 1>m 2 N 1<N 2例如:N 5对6=F Mm (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N 12对13=Fnm12)m -(nm 2 m 1 Fm 1 m 2╰ α模型四:轻绳、轻杆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物理必背高中物理解题模型详解归纳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目录第一章运动和力 (1)一、追及、相遇模型 (1)二、先加快后减速模型 (4)三、斜面模型 (6)四、挂件模型 (11)五、弹簧模型(动力学) (18)第二章圆周运动 (20)一、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 (20)二、行星模型 (23)第三章功和能 (1)一、水平方向的弹性碰撞 (1)二、水平方向的非弹性碰撞 (6)三、人船模型 (9)四、爆炸反冲模型 (11)第四章力学综合 (13)一、解题模型: (13)二、滑轮模型 (19)三、渡河模型 (23)第五章电路 (1)一、电路的动向变化 (1)二、交变电流 (6)第六章电磁场 (10)一、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 (10)二、电磁流量计模型 (16)三、盘旋加快模型 (19)四、磁偏转模型 (24)第一章运动和力一、追及、相遇模型模型解说:1.火车甲正以速度v1向前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前面距甲 d 处有火车乙正以较小速度v2同向匀速行驶,于是他立刻刹车,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
为了使两车不相撞,加快度 a 应知足什么条件?分析:设以火车乙为参照物,则甲相对乙做初速为(v1v2 ) 、加快度为 a 的匀减速运动。
若甲相对乙的速度为零时两车不相撞,则今后就不会相撞。
所以,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甲车减速到与乙车车速相同时,甲相对乙的位移为d。
即: 0 (v1 v2 ) 2 2ad, a (v1 v2 ) 2 ,2d故不相撞的条件为a(v1v2) 22d2.甲、乙两物体相距s,在同向来线上同方向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就保持静止不动。
甲物体在前,初速度为 v1,加快度大小为a1。
乙物体在后,初速度为v2,加快度大小为a2且知 v1<v 2,但两物体向来没有相遇,求甲、乙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相距的最小距离为多少?分析:若是v1v2,说明甲物体先停止运动或甲、乙同时停止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乙的速度a1a2向来大于甲的速度,只有两物体都停止运动时,才相距近来,可得近来距离为s s v12 v22 2a1 2a2若是v1 v2 ,说明乙物体先停止运动那么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存在速度相等的时刻,此时a2 a2两物体相距近来,依据v共v1 a1t v2 a2 t ,求得t v2 v1 a2 a1在 t 时间内第1 页甲的位移 s1 v共v1t2乙的位移 s2 v共v2t2代入表达式s s s1s2求得s s(v2v1)2(a2a1 )3.如图 1.01 所示,声源S 和察看者 A 都沿x 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 S和v A。
24个物理模型总结归纳
24个物理模型总结归纳物理模型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者物理实验来描述和解释物理系统的方法。
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各种物理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自然界中发生的现象和规律。
本文将对24个常见的物理模型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一、质点模型(Particle Model)质点模型是物理学中最简单的模型之一,它将物体简化为一个质点,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仅考虑其位置和质量。
这种模型通常用于研究质点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如自由落体、抛体运动等。
二、弹簧模型(Spring Model)弹簧模型用于描述弹性物体的行为。
它基于胡克定律,即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与外力成正比,这种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弹簧振子、弹簧劲度系统等物理问题的研究。
三、电路模型(Circuit Model)电路模型用于描述电流和电压在电路中的传递和转换规律。
通过建立电路图和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规律,可以计算电流、电压和阻抗等电路参数,解决各种电路问题。
四、热传导模型(Heat Conduction Model)热传导模型用于描述热量在物体或介质中的传递和分布规律。
它基于热传导方程和傅里叶定律,可以计算热传导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热流量等参数,解决热传导问题。
五、光线模型(Ray Optics Model)光线模型用于描述光在直线传播时的规律。
通过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可以计算光线的传播路径和光的成像特性,解决光学问题,如镜子、透镜等光学器件的成像原理。
六、气体模型(Gas Model)气体模型用于描述气体的状态和行为。
它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玻意耳定律,可以计算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等参数,解决气体的扩散、压缩等问题。
七、电磁场模型(Electromagnetic Field Model)电磁场模型用于描述电荷和电流在空间中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的分布和相互作用规律。
它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计算电荷受力、电流感应等问题,解决电磁场中的电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