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论文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4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4主要涉及了本册书中的几个重点章节,包括二次函数、几何综合题、概率和统计等。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九年级数学知识体系的总结和提升,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和反思,形成对数学知识系统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数学学习,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数学知识,对于二次函数、几何综合题、概率和统计等知识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知识点的繁多和复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混淆、遗忘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几何综合题、概率和统计等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反思,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函数、几何综合题、概率和统计等知识点的复习和总结。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4.归纳总结法: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PPT: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演示。
4.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二次函数、几何综合题、概率和统计等。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回顾与反思》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这部分内容涵盖了算术运算、代数、几何等基础知识。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册书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代数和几何知识。
但在复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扎实,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帮助。
同时,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已经习惯了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和讨论,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一些合作性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回顾和反思,使学生对算术运算、代数和几何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算术运算、代数和几何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难点:对一些概念和公式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一些基础的知识点,采用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小组合作法:设计一些合作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复习和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涵盖算术运算、代数和几何知识点的PPT。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相关的学习材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
3.课堂活动准备:准备一些卡片、小奖品等,用于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本册书中的重要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对于每个知识点,呈现相应的案例或题目,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单元,主要是对整个九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通过复习巩固已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数的开方与乘方、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概率、统计等知识点。
教材通过回顾和总结,使学生对整个学期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
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回顾和总结,使学生对整个学期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整个学期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2.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整理和学习笔记,回顾和总结已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整个学期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开方与乘方、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概率、统计等知识点。
回顾与反思教学环节设计
回顾与反思教学环节设计引言教学环节设计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回顾与反思教学环节设计是指在教学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以期对未来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改进措施。
本文将围绕回顾与反思教学环节设计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回顾教学环节的目的和效果回顾教学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回顾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回顾教学环节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式,并对以后的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在回顾教学环节时,教师需要重点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
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表现的观察和评估,教师可以判断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是否有所提升,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性。
二、回顾教学环节的方法和步骤回顾教学环节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步骤来进行,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步骤:1. 教师自我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自我评估的方式来回顾教学环节。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之前设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回顾每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情况,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问题所在。
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态度来判断教学效果。
2. 学生问卷调查教师可以设计一份问卷,向学生征求对教学环节的意见和建议。
问卷内容可以包括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学方法的好坏、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等。
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教学环节的认可度和不满意之处,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3. 同行评估教师可以邀请其他教师或同行观摩自己的教学环节,并进行评估。
同行评估可以通过观摩课堂教学、听取意见和建议等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从同行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教学环节,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三、教学环节设计的改进建议基于对教学环节的回顾与反思,教师可以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回顾与反思》章节主要包括了全章知识的总结与反思,涵盖了实数、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九年级数学知识的回顾与整合,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整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对各个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部分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的记忆不够牢固,对一些解题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九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提高学生对基本概念、性质、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知识点的回顾与总结,知识体系的形成。
2.难点:对一些基本概念、性质、公式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反思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练习、反思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九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完成九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对各个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九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展示相关案例,呈现九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通过操练,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巩固,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通过拓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3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3,主要对本册内容进行回顾与反思,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概率、函数、图形性质等,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概率、函数、图形性质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概率公式的理解、函数图像的识别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回顾本册所学内容,加深对数据处理、概率、函数、图形性质等概念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回顾本册所学内容,加深对数据处理、概率、函数、图形性质等概念的理解。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3.案例:教师准备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
4.练习题: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巩固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处理、概率、函数、图形性质等。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警,并提醒学生关注重点知识点。
3.操练(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回顾与反思》是对整个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的总结和回顾。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八年级下册所学的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如二次函数、几何综合、概率统计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八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二次函数、几何综合、概率统计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学生在掌握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八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反思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的全面回顾与总结。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数学谜语,引发学生对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总结八年级下册各个章节的知识点,教师巡回指导。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总结心得,互相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总结情况,教师进行讲解,补充遗漏的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反思: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反思,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5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5主要包括了全册内容的回顾与反思。
在全册内容的回顾中,涉及了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个模块的内容。
在反思部分,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便于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九年级数学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代数和几何知识,但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对于一些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2. 在解题过程中,缺乏良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3. 对于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入手。
三.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对全册内容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2. 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能够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分析;3. 掌握良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对全册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全册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分析。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全册内容的PPT,以便于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同时准备一些典型的问题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全册内容进行回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全册内容,引导学生对各个模块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以此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章节主要是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前面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数的运算、代数的应用、几何图形、概率统计等,这些内容都是八年级数学的重要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数的运算、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知识点,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数的运算、代数的应用、几何图形、概率统计等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数的运算、代数的应用、几何图形、概率统计等知识的回顾和总结。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数的运算、代数的应用、几何图形、概率统计等知识进行自主回顾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2.学生准备:对数的运算、代数的应用、几何图形、概率统计等知识进行预习,准备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享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数的运算、代数的应用、几何图形、概率统计等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4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4,主要对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整个学期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升入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同时,由于本册书内容较多,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与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
2.难点:对重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回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册书的内容进行梳理,明确重点知识。
2.学生准备:复习本册书的相关内容,准备进行回顾与反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回顾与反思。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书中的重点知识,如方程、不等式、函数等,通过PPT或黑板展示重点知识,方便学生进行学习。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每个知识点,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典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论文-回顾与反思 教学设计
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二)课堂教学设计说明1.本教案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2.本节课也可以改为讨论式.教师于一至二天前先布置以下讨论题,让学生在课外准备,分为两大组.第一组题目:(1)本章的主要内容:(哪些知识,分为几大部分)(2)主要概念和定理.(3)典型题目.(4)能否画出知识结构图.(5)出一份测试题.第二组题目:每人写出学习第二章“相交线,平行线”后的总结.提纲:(1)这一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2)学完第二章你对几何课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3)你对几何课的教学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在课前教师看几类学生(上、中、下)的准备情况,选几份较好的,也选两份写的不认真的或抓不住重点的,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谈的情况,让其他学生评论总结中的优点和不足.比如:哪些重点内容没提到,知识间的关系说的不清楚等.课堂上发言会很积极和活跃.教师还可以让没有发言的同学想一想,自己的总结是否比他们总结得好.如果是这样,请主动出来念一念,也会有学生站出来讲.最后,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画的知识结构图拿出来,大家再评判,最后可找一个最好的作为样本.布置的作业是:某个同学的测试题.这种形式的复习课,气氛活跃,人人参与,没有不注意听讲的,也没有走神的.这种课型的课,在课下一定要让学生完成老师课前布置的任务,否则在课堂上大家乱说,针对性就不会太强,效果也不会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对顶角、邻补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正确地辨认它们.2.能说出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画直线的垂线,可叙述出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3.能说出平行线的概念,可灵活应用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性质,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各种位置的直线的平行线4.提高观察图形和利用图形、结合图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知识的总结过程,回顾知识点,发展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框图和知识要点概括两种形式)2.通过对推理证明有进一步理解,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几何图形的辨识,提高对几何图形的美感的认识2.通过几何图形的分解,认识到基本图形的简单美3.通过图形分析,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划归思想和转化思想及方程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使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难点是证题的思考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回忆本章内容,得到知识结构图提出以下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1)本章主要研究两条直线的哪几种位置关系?(2)相交线部分分别是几条线相交,所成的各是哪些角?它们的定义、性质分别是什么?(3)垂线部分都有哪些内容?(4)平行线部分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回忆了本章主要内容之后,与学生一起讨论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二、本章的重要概念、性质、方法1.概念.关于相关角的概念:对顶角、邻补角、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关于两线的概念:平行线、垂线、垂线段.其它:点和点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直、命题等.2.性质.(l)对顶角的性质;(2)垂线的性质;(3)平行公理;(4)平行线的判定定理;(5)平行线的性质定理.3.画法.(l)垂线的画法;(2)平行线的画法.4.证明几种类型问题的主要依据.(l)证明两条直线垂直的依据;(2)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3)证明两个角相等的依据.以上由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回忆,一个小组说一个问题的答案,其他同学给予补充.三、辨认图形的训练目的:概念不离图,图中识概念.“F”字型中的同位角.如图2-92.“Z”字型中的内错角,如图2-93.“U”字型中的同旁内角.如图2-94.四、学好本章内容的要求重要概念要做到“五会.”(1)会表达:能正确地叙述概念的定义.(2)会识图:能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识别出概念所反映的部分.(3)会翻译:能结合图形把概念的定义翻译成符号语言.(4)会画图:能画出概念所反映的几何图形,以及变式图形,会在图上标注字母或符号.(5)会应用:能应用概念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五、典型题目练习1.已知:如图2-95.∠1+∠3=180°.CD⊥AD,CM平分∠DCE,求∠4的度数.解:∵∠3=∠6,(对顶角相等)∠1+∠3=180°,(已知)∴∠1+∠6=180°.(等量代换)∴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又∵AD⊥AD,(已知)∴∠7=90°.(垂直定义)又∵AD∥BC,(已知)∴∠7+∠DC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CE=90°.又∵CM平分∠DCE,(已知)2.如图2-96,∠1=∠2,∠3=∠4,∠5=∠A.求证:BE∥CF.证明:∵∠3=∠4,(已知)∴A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DC=∠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5=∠A,(已知)∴∠EDC=∠A,(等量代换)∴DC∥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2+∠3=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2,(已知)∴∠1+∠5+∠3=180°,(等量代换)∴BE∥F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如图2-97,已知:DC∥AB,∠ABD+∠A=90°,求证:AD⊥DB.证明:∵DC∥AB,(已知)∴∠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3+∠A=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3+∠A=180°.(等量代换)∴∠ABD+∠A=90°,(已知)∴∠3+90°=180°,(等量代换)∴∠3=90°,(等式性质)∴AD⊥DB.(垂直定义)六、总结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1.本章的知识结构.2.本章的重要概念、性质和方法.3.变式图形的辨识.4.学好本章概念的五个要求.板书设计。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6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6主要是对本册内容的一个总结和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九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教材内容包括数的运算、代数、几何、概率和统计等多个方面,涉及到大量的公式、定理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数学知识,对数的运算、代数、几何、概率和统计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对公式、定理和性质的记忆不牢固,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九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和回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九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总结所学知识。
2.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题。
4.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教材、教案等。
2.设计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课堂用的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请大家想一想,我们九年级上册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将九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呈现给学生。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3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3,主要是对本册内容的一个总结回顾。
内容包括方程、不等式、函数、几何等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整个九年级数学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不等式、函数、几何等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解题能力。
但在实际问题解决中,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回顾与反思,提高解题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九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梳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回顾与梳理。
2.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回顾与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册内容进行梳理,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
2.学生准备: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准备问题解决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九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典型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问题涵盖方程、不等式、函数、几何等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讲解和分析。
让学生在回顾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总结收获和不足。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回顾与反思》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通过复习前面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数的开方与平方根、实数与数轴、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函数的性质、二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组、概率初步等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八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对于数的开方与平方根、实数与数轴、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函数的性质、二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组、概率初步等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困难,如对平方根的概念、函数的性质、概率的计算等。
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团队合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数的开方与平方根、实数与数轴、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函数的性质、二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组、概率初步等知识点进行回顾与总结,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梳理和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数的开方与平方根、实数与数轴、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函数的性质、二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组、概率初步等知识点的回顾与总结。
2.难点:对平方根的概念、函数的性质、概率的计算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总结。
2.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组织、系统化的计划和活动。
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是教师对已经进行过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回顾与反思,教师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是教师成功实施教学的基础。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具备清晰的目标、合适的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找到改进的方法。
首先,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回顾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回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找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而调整教学设计,使其更符合学生的需要。
例如,在一个关于数学概率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能发现学生对概率的概念理解不足,可以通过重新设计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概念。
其次,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回顾和反思,教师可以发现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在一个关于写作技巧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能发现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存在语法错误较多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指导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此外,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探索教学改进的途径。
通过回顾与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中的不足和局限性,并寻找更好的改进方法。
例如,在一个关于科学实验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能发现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实验展示和实践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同时,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也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
通过回顾教学设计,教师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和挑战,与同行教师交流经验,参加专业培训和研讨会等活动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总之,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回顾与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探索教学改进的途径,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3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3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数的开方与平方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运算、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特殊四边形、梯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事件的概率。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代数、几何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二次根式的运算和特殊四边形的性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的开方与平方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运算、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特殊四边形、梯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事件的概率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动手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开方与平方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运算、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特殊四边形、梯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事件的概率。
2.难点:二次根式的运算和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数的开方与平方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运算、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特殊四边形、梯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事件的概率等知识点的课件。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2主要包括了本册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对整个九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完成了九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对大部分知识点有了初步的掌握和理解。
但是,由于学习时间的限制,部分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九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为升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九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九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
2.学生准备:完成九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准备好相关的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九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九年级上册的主要数学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和总结。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论文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论文回顾与反思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土壤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不此说明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
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活动是课堂教学最根本的,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做到:1.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要在课堂上只有老师一个人,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提高能力。
因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这时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
教师充分让学生讨论后,再引导学生学习:“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的主动思考,现在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
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学习,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这就只有教师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去思考,去探讨学习。
2.给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
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从依附,思维就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
杜勃留波夫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有把教师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能是独立思考的人。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人而不是“猿猴”,所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疑,让学生充分发展主动参与的个性。
所以教师不仅要于善于提问,还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善问的学生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思考中提高能力,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
学生如何才能发现问题?首先学生必须成为自主学习者,学生只有经过自己主动的探索,才能拨开人云亦云的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
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就会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敢于质疑问难,并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提问,善于自己提问,在思考中提高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中学生经过思考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且敢于向老师提出来,这也是他们刻苦学习,自主钻研的表现,是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信号。
总之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产生兴趣,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迸溅创新的火花。
在语文学习中要让学生自主做到“三思”:①、课前思考:课前自主预习课文,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如:阅读《向沙漠进军》一文时,学生在预习中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竺可桢在本文中给我们指明了征服沙漠的具体方法,为什么直到现在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现象等程度越来越严重,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显得这样无能为力?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破坏自然环境呢?今天,西部大开发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怎样有效遏制并逐步战胜土地的荒漠化?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探索,互相讨论,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然后借助集体的力量加以解决。
这种教学以学生不断发现学习中的疑难为初始,以学生最终成功地解决问题为归宿,若有不明之处的教师再启发、点拔。
这样即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②、课堂思考:学习过程中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如教学作文中问“雪融化后是什么?”让学生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
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去思考,这样一来,势必学生回答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肯定学生的答案,不要轻易去否定他们的见解,从而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动力。
③、课后思考:课后让学生回去独立思考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或技能,还有哪些知识或技能没有掌握。
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以“自主”为核心,紧扣学习进程,进行阶段性的自主复习。
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简单,这是他开始自主学习的开始,这时我们要耐心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之中去,如有学生提出独到有新意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筛选,组织讨论,这样多方交流,相互启发,将大大锻炼学生动脑筋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不信书、不信师、敢想、敢说的自主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能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3、创设合作的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下,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入了角色,学习兴趣自然就浓烈起来。
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去探究学习。
所以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拓展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实现差异互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加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
例如:我们可以让全班同学每四个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许多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强调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及角色的转换。
在进行问题的讨论前,各小组需要确定一名主持者,一名记录者,一名发言者。
讨论时,各个成员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发言,成员之间共同探讨,互相合作,主持的同学全面负责;纪录的同学还要负责把各成员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并记录下来;发言的同学负责把全组的讨论结果和其他的小组进行交流,每位小组成员都要轮流尝试不同的角色。
学生有参与合作的情境,有了表演的机会,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来了,就会主动参与探讨,自主开动脑筋,自动搜索资料,为参与做准备,那么一来,学生就能慢慢地在合作参与大情境中掌握学习的技巧,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因而教师要针对特定学习内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形式,创设合作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里所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真谛就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合作精神。
但我们目前的课堂主要还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往往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视为教学中的惟一关系,实际上,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的过程,还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
所以在具体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性,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创设一定的合作情境,如学生共同设置学习目标,互相引导、独立思考、交流后解决问题过程,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能围绕主题、深入独立思考、引经据典、踊跃发言,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自主思考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
二、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据专家统计,许多成功人士,在学校时大多不是第一流的学生,只不过是二、三流的,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靠的是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种精神来源自于学生时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据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效应。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教师要做的是:第一、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打破课堂教学如死水般的寂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第三、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语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第四、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与反馈、赞扬。
但初中生的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行动不只受认识的支配,更多的还是受感情的支配。
所以,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基础上还要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这些都需要靠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引导才能完成。
教师要怎样来引导、调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
例如:讲名篇和名人故事,或把其他学科内容引进语文课堂等。
在讲课中引导学生去想去学习,在思考中慢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现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实施以下的策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
1、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
教师不必把课文分成大小不等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解答问题。
而是在教学中应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有一个单元是由学生自选课文学习的。
2、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应因人而异,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
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是这样做的:课文是由老师翻译,还是学生自己翻译?我让学生来选择,然而学生选用了小组合作翻译,那样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只是在学生不懂的地方要我帮忙的地方,我就去引导。
同学们在自主、合作中显示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这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引导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