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预防措施
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下肢静脉血栓是指在下肢深静脉内形成的血块。
长时间的坐卧不动、长时间的久坐、血液黏稠度增加、静脉血管壁受损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严重时会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为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保持良好的锻炼习惯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手段。
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下肢肌肉收缩和放松的频率,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
推荐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等,每次30分钟左右。
此外,可以通过踮脚尖、提膝、抬腿等简单的下肢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
其次,正确使用静脉血栓预防药物也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手段。
对于高危人群,包括年龄较大、长时间久坐、严重肥胖、刚刚接受手术等人群,可以考虑使用预防性的抗凝药物。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血液凝固,预防血栓的形成。
但是使用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随意滥用。
此外,合理调整生活和工作习惯也可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长时间久坐、站立不动都会增加下肢血液淤积的风险。
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的久坐或站立,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活动一下下肢,让血液循环畅通。
对于需要长时间久坐的人群,如长途飞机乘客、长时间坐办公室的人群,可以使用腿部支撑、穿着弹力袜来帮助血液循环。
此外,注意控制体重也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手段之一、肥胖会增加下肢负重,使得静脉血液回流困难,血液容易淤积。
因此,保持适当的体重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量的运动来控制体重。
另外,应尽量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尤其是长时间穿着紧身裤,以免压迫下肢静脉。
最后,避免吸烟和饮酒也可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变差。
因此,吸烟和饮酒应尽量戒除或限制。
此外,还应避免穿着过紧的鞋子,选择适合自己的鞋子,避免形成足部静脉血栓。
综上所述,下肢静脉血栓是一个常见的血管疾病,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其发生。
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下肢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在下肢深静脉中形成血栓的疾病。
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血栓可能脱落并游走到肺动脉,引发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1.运动:长时间的久坐或久站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
如起立走动、跳绳、屈伸脚踝等。
运动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液淤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穿着适合的袜子:选用有弹性的压力袜,可以增加对下肢静脉的压力,帮助血液回流,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袜子应该合身但不过紧,不影响血液循环。
3.避免长时间的久坐或久站:长时间的久坐或久站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
如果需要长时间坐下或站立,应尽量每隔一段时间活动一下脚踝和小腿肌肉,以保持血液循环。
4.确保适当的水分摄入:足够的水分摄入可以保持血液的稀释状态,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栓的形成风险。
5.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会影响血液流动性,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有效减少DVT的发生。
6.控制体重:肥胖是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减轻下肢的负担,降低静脉压力,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7.高风险人群的药物预防:对于一些高风险人群(如手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不起者等),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抗凝药物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8.风险评估:如果有DVT的家族史、个人有其他血栓疾病史,或者其他高风险因素,应该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预防非常重要。
除了以上措施外,个人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
此外,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药物预防,遵守医嘱。
这些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保护健康。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肺栓塞的应急处理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肺栓塞的应急处理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发生在深静脉内形成血栓的疾病,常见于下肢深静脉。
如果血栓脱落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系统,可能引发肺栓塞(PE)的发生,后者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预防DVT和及时处理PE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DVT的措施如下:1.移动:长时间保持不动会增加DVT的风险。
如果需要长时间坐立或躺卧,应该定期活动双腿肌肉,比如踮脚、屈伸小腿、弯曲膝关节等。
2.穿着弹力袜:对于高危人群,比如老年人、肥胖人群或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可以穿着弹力袜来提供额外的支持。
3.药物预防:对于高危患者,可以考虑给予抗凝剂,如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
然而,决定药物治疗的需要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4.手术穿压力袜:手术时,在手术过程中穿戴特殊的压力袜可以减少DVT的发生。
对于肺栓塞的应急处理,应该尽快进行以下治疗:1.呼叫急救:如果怀疑患者可能出现肺栓塞,应立即呼叫急救车或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
2.给予氧气:给予患者吸氧,以保证血氧水平的充足。
3.给予抗凝剂:如果没有禁忌症,比如既往有明确出血史或正在服用其他抗凝剂,可以考虑给予急性肺栓塞的抗凝剂治疗,如肝素或华法林。
4.给予止痛药:肺栓塞可能伴随胸痛,可以考虑给予止痛药,如阿司匹林或吗啡。
5.快速评估:医生应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以确定肺栓塞的程度。
6.治疗原发病:如果肺栓塞的原因是深静脉血栓,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深静脉血栓,以减少再次发作的风险。
总之,预防DVT和及时处理肺栓塞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高危人群,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并及时就医。
对于已经发生肺栓塞的患者,应该立即呼叫急救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及肺栓塞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常规1.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抬高患肢20◦-30◦,肢体制动,禁止按摩、热敷、理疗及做剧烈运动,避免用力排便,以免造成栓子脱落,并发肺栓塞。
2.观察下肢肿胀程度及皮肤温度、色泽及足背动脉搏动,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以判断疗效。
3.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有心力衰竭者,给予低盐饮食,协助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大便导致血栓脱落及加重心脏负荷。
4.抗凝溶栓治疗: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在抗凝溶栓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点、鼻腔、牙龈、皮肤有无出血,有无黑便,咖啡样或血性呕吐物,有无意识模糊、偏瘫、失语等,并密切注意凝血机制。
5.出血的护理:最常见的并发症,加强巡视,记录用药的时间、剂量、给药途径,患者的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相应的检查化验结果。
6.心理护理:DVT患者因疼痛较重、患肢肿胀而担心预后,患者长期卧床,接触的人少,讲话的机会少,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谈,态度诚恳,让患者发泄内心的抑郁,运用科学理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增加其自信心,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常规1.对突发的呼吸困难,紫绀,高度提示肺栓塞,应立即使患者平卧,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积极配合抢救。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呼吸功能,如频率,节律。
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观察有无紫绀,胸闷,憋气,咳嗽,晕厥,咳血及胸痛情况,监测有无烦躁不安,嗜睡,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等脑缺血的表现。
3.及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控制输液速度,抢救时另外。
4.密切观察各种药物的治疗及副作用,如溶栓药引起的出血现象,血管扩张药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等。
5.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取有利体位,如半坐卧位,高枕卧位,必要时吸痰,保持病室清洁及有效温湿度,同时做好气道湿化,防止痰痂形成,阻塞气道。
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症的常规与措施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骨关节、脊柱等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TE)。
DVT严重时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下肢深静脉是最常见的静脉血栓形成部位。
由于解剖因素,左下肢DVT的发生率高。
【概述】栓子随血液进入深静脉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DVT)。
栓子随血液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50%的近端DVT并发PTE,80-90%的PTE存在DVT【静脉血栓(VTE)形成的因素】1.血流缓慢:卧床、制动、手术、麻醉、心力衰竭、长途旅行、妊娠、肥胖、活动减少、组织水肿、体位扭曲、使用止血带,使静脉缓慢滞流诱导血液淤滞,促进凝血纤维蛋白聚合,加固血液凝块及血液凝块的增长,形成VTE。
2.血管壁损伤:创伤、烧伤、手术、败血症、下肢静脉曲张、血栓形成后、使用止血带、使用电刀,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等3.血液高凝状态:(1)先天性高凝状态:血栓抑制剂的缺乏、纤维蛋白原溶解异常。
(2)后天性高凝状态:组织和细胞损伤(休克、创伤、手术组织坏死、输血反应);药物所致(长期用雌激素导致血管内溶血作用、血管活性药物、肝素治疗有5%产生肝素血小板抗体);疾病所致(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心机梗死、急性脑卒中偏瘫、高脂血症、浓毒血症等)。
【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根据发生的部位分为上肢DVT、下肢DVT、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不同的类型DVT,临床特点不同。
1、下肢DVT(1)患肢肿胀、疼痛、压痛。
(2)静脉曲张,皮下静脉突出。
(3)低热、患肢发绀、束状物。
2、上肢DVT(1)疼痛(2)肿胀、非凹陷性、于患侧疼痛后发生。
(3)发绀。
3.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双下肢/上肢静脉回流障碍及相应浅静脉扩张。
【肺栓塞(PTE)主要临床表现】(1)典型症状是肺梗死三联征(胸痛、呼吸困难、咯血)(2)胸闷、血压下降、心悸等症状。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措施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形成固态血栓的情况。
这种疾病很常见,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各种严重后果,如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性疾病等等。
为了预防DVT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1. 加强锻炼长时间久坐或久站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锻炼能够有效预防DVT。
推荐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或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
此外,运动时穿戴合适的运动鞋和服装也非常重要。
2. 积极改变生活习惯除了加强锻炼以外,我们还需要积极改变生活习惯来预防DVT的发生。
避免长时间静坐或站立,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起身伸展,活动下肢肌肉。
此外,控制体重、避免吸烟、戒酒等也有助于预防DVT的发生。
3. 注意饮食营养饮食营养也与DVT的预防密切相关。
膳食应以高纤维、低脂、低盐和高蛋白为主,尤其是多吃一些富含铁、维生素B群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豆类、谷类、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凝固。
4. 睡姿注意夜间睡觉时,我们要尽量保持身体舒适且自然的睡姿,避免过深的弯腰和翘腿。
另外,选择适合的床品和床垫、保持足够的睡眠也都有助于预防DVT。
5. 穿着高弹性袜高弹性袜是预防DVT的有效工具之一。
穿着高弹性袜有助于腿部静脉回流和支持下肢肌肉,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专门为DVT预防设计的医用高弹性袜。
6. 注意药物治疗在严重的DVT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抗凝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但是,患者需要注意遵医嘱使用药物,并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和其他检查。
总而言之,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很常见的疾病,但是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患病的风险。
通过加强锻炼、改变生活习惯、注重饮食营养、调整睡姿、穿着高弹性袜以及遵医嘱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DVT的发生,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
深静脉血栓预防流程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的血栓形成疾病,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
如果未及时预防和治疗,DVT可能会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时间卧床、手术后、严重创伤患者等,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非常重要。
以下是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标准流程。
1. 评估患者风险:在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其是否属于深静脉血栓高危人群。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Caprini评分系统和Padua预测模型。
2. 制定个性化预防方案: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案。
对于低危患者,可以采取一些常规预防措施,如早期活动、肢体抬高、穿着弹性袜等。
对于高危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措施,如应用抗凝药物。
3. 早期活动:对于能够早期行动的患者,应鼓励其尽早活动。
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医护人员应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确保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
4. 弹力袜的使用:对于高危患者,应建议他们穿戴弹力袜。
弹力袜可以增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少静脉回流阻力,从而降低DVT的发生率。
医护人员应教授患者正确佩戴弹力袜的方法,并定期检查其佩戴情况。
5. 抗凝药物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应考虑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并监测其血凝指标。
6. 定期评估: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风险,并调整预防措施。
如果患者的风险状态发生改变,应及时进行干预。
7. 教育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相关教育。
包括告知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危害、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佩戴弹力袜等。
同时,还应告知患者DVT的早期症状,并鼓励其及时就医。
8. 随访管理:出院后,医护人员应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随访管理。
通过电话、门诊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并提供必要的卫生教育和指导。
医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管理制度
医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管理制度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PE)是医院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为了有效预防和管理DVT及PE的发生,医院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份医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管理制度的草案,供参考。
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内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预防与管理,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住院科室的患者。
特殊科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细化措施。
三、管理责任1.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推广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所有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要求,医院各科室设置专门的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管理人员,负责相关工作的实施和监督。
四、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风险评估1.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必须进行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风险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2.风险评估应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手术类型、病史、家族史、肥胖程度等因素,可采用多种评分工具进行评估。
五、预防策略1.医院所有科室要建立并执行统一的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策略。
2.高风险患者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方案,包括药物预防、机械预防等。
3.手术患者应在术前进行必要的预防,如术前洗肠、尽量避免长时间禁食、穿着弹力袜等。
4.术后高危患者应及时进行药物预防或机械预防,并定期复查DVT相关指标,如D-二聚体、超声检查等。
5.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期进行体位调整、被动活动、肢体按摩等预防措施。
6.患者及其家属应接受相关教育,了解DVT及PE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六、治疗措施1.对于已发生DVT及PE的患者,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凝治疗、血栓溶解治疗等。
2.医院应配备充足的药物和设备,确保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对于高危患者,如严重肿胀、疼痛明显的下肢患者,应及时进行超声检查,明确是否存在DVT,以便采取及时的治疗。
七、监测与评估1.医院应建立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监测与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和效果。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与护理_规范标准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
DVT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
肺栓塞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且发病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可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制定的《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建议》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特制定我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
一、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1、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包括(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中包括的危险因素)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运动能力评分能走动 0 运动受限(需要辅助工具) 1 运动严重受限(需他人协助) 2 轮椅 3 完全卧床 4 特殊风险种类口服避孕药:评分20-35岁 1 >35岁 2 激素替代治疗 2 怀孕及产褥期 3 易栓症 42、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实施住院病人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评估细则风险评价:使用深静脉血栓评分表《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医生对每位入院患者入院24小时应进行VTE风险评估。
同时强调针对每一位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动态评估VTE风险和出血风险。
如发生脱水、感染等病情变化,侵入性操作:接受手术、腰穿和硬膜外脊髓麻醉之前4 h和之后12 h等3、根据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评估层级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1)低危:无须特殊处理,鼓励尽早活动;(2)中危:预防措施:①基本预防或②物理预防或③药物预防①基本预防:告知风险。
健康宣教(戒烟、多饮水、控糖降脂控体重等)。
下肢无血栓形成可做被动、主动活动:卧床、麻醉未醒按摩下肢腓肠肌,10-30分/次,3次/d;术后清醒做足踝背伸跖曲每次10秒*10次1组,q1h或6组/d;足踝关节外翻、旋转。
深静脉血栓防控措施
深静脉血栓防控措施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常见于长时间卧床、手术后或重病患者。
DVT可能引发肺栓塞,对患者的健康有巨大威胁。
因此,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防控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深静脉血栓防控措施展开讨论。
1. 提高患者活动水平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静态位姿,如长时间卧床、久坐不动等。
因此,提高患者的活动水平是预防DVT的关键。
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可以通过床上活动、被动运动、肌肉康复训练等方式来促进血液循环。
而对于长时间久坐不动的人群,可以定期站起来活动,或者进行简单的运动,如踏步、活动腿部等,以减少血液在下肢的滞留。
2. 预防感染感染是深静脉血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感染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使血液凝结能力增强,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预防感染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防控至关重要。
主要的预防方法包括保持个人卫生、加强锻炼身体、避免接触传染源、保持室内通风等。
3. 合理用药药物治疗在深静脉血栓的防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凝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肝素等可以有效地抑制血液凝结,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但是在使用抗凝药物时要注意剂量的控制,避免出现出血等副作用。
此外,还可以考虑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血栓的形成。
4. 使用弹性袜弹性袜也是一种常用的深静脉血栓防控措施。
弹性袜能提供适度的压力,帮助提高下肢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患有DVT或有高风险的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建议,选购适合的弹性袜进行使用。
5. 营养均衡营养的摄入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防控也非常重要。
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适当摄入一些具有抗凝功能的食物也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如蔬菜、水果、花生等。
6.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一些基础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也是导致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
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积极进行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
及时控制基础疾病的病情可以降低DVT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1、进食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2、术中和术后患者适度补液,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3000ml,可以稀释血液,增加血容量,可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3、术后抬高患肢20~30度(略高于心脏水平),做踝关节屈伸、旋转、内外翻运动。
4、按摩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5、避免在膝下垫枕过高,过度曲髋,用过紧腰带和紧身衣物,而影响静脉回流6、静脉壁损伤也是静脉血栓形成因素,长期静脉输液者应尽量保护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7、长期卧床及手术病人应告知绝对戒烟,防止烟草中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
8、若突然出现下肢剧烈疼痛,浅静脉曲张伴有发热,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9、对年老、癌症或心脏病患者在胸腔、腹腔或盆腔大于手术后,股骨骨折后,以及产后妇女更为重视。
10、每班测量大腿周径,以膝上10CM为监测位置,相差≥5CM有诊断价值。
同时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变化,肢体有无进行性肿胀。
11、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多漱口、多饮水,大便干结者可用开塞露通便,定时翻身,更换体位,预防并发症发生。
12、血栓高危病人,应使用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梯度压力弹力袜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13、有静脉曲张的患者应该积极治疗静脉曲张。
14.对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倾向而又须手术者,可在术前采用小剂量肝素,口服华法林预防,血栓高危病人术后6小时可以开始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5、小腿静脉血栓的患者,形成时也应尽早处理,以防血栓向股静脉延伸或发生血栓脱落。
16、及时解除各种增加腹压的因素,如腹胀、尿潴留、便秘及腹带包扎过紧等情况,防止肢体发生坏死。
如果患者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及咳血症状应提高患者并发肺栓塞的警惕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血栓形成在下肢深部静脉的情况。
DVT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长时间静止、手术、一些药物、肥胖、妊娠、遗传因素等。
DVT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肺栓塞。
因此,预防DVT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1.改变生活方式: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会增加患DVT的风险。
建议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生活方式,例如每隔一小时活动一下,尽量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
2.数字舒缓:对于那些需要长时间久坐或久站的人来说,使用数码舒缓装置可能很有帮助。
这些装置会定时给下肢施加轻微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3.穿着适当的袜子:穿着紧身衣物或袜子可能会限制血液循环,增加DVT的风险。
建议穿着适当的袜子,尤其是那些特别设计以促进血液循环的压力袜。
4.注意体重控制:肥胖是DVT的一个危险因素。
注意体重控制,采取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可以降低患DVT的风险。
5.健康饮食:饮食中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建议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品,并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的食物。
6.避免长时间使用紧身衣物:紧身裤、紧身袜等紧身衣物可能限制血液循环,增加DVT的风险。
尽量避免长时间穿着这些紧身衣物。
7.避免使用乙醇和尼古丁:乙醇和尼古丁对血液循环有负面影响,并增加DVT的风险。
应该尽量限制或避免饮酒和吸烟。
8.防止被虐待:长时间被固定在床上或椅子上可能导致久坐不动,增加DVT的风险。
如果有任何残疾或局部功能减退,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预防DVT。
9.药物预防:对于高风险患者,例如那些需要长时间卧床的人,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凝血药物,例如肝素或华法林,来预防DVT。
10.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一些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可能增加DVT的风险。
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可以减少DVT的风险。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
以下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见护理措施:
1. 早期活动:鼓励患者尽早进行活动,如早期起床、走动等,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 静脉疏通:使用加压袜或弹力绷带等有效手段,帮助下肢静脉回流血液。
3. 保持水分平衡:饮水量充足,避免脱水,以保持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性。
4. 睡姿调整:尽量保持仰卧位,避免长时间处于平躺或坐位,对于无法翻身的患者,要注意定期改变体位。
5. 术后抗凝治疗: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根据医嘱进行抗凝治疗,如注射肝素或服用抗凝药物。
6. 早期的物理预防:使用压力设备,如间歇注压装置(IPC)
或主动脉泵,来帮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7. 防止受伤和压迫:避免下肢受伤,减少长时间受压,如长时间坐位、交叉腿等。
8. 风险评估和教育宣传:对于居家或住院患者,要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对于高危人群进行详细的教育宣传,提醒其注意预
防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预防措施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制定。
以上措施仅供参考,如果遇到相关问题,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_规范标准[详]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
DVT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
肺栓塞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且发病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可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制定的《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建议》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特制定我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
一、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1、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包括(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中包括的危险因素)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运动能力评分能走动 0 运动受限(需要辅助工具) 1 运动严重受限(需他人协助) 2 轮椅 3 完全卧床 4 特殊风险种类口服避孕药:评分20-35岁 1 >35岁 2 激素替代治疗 2 怀孕及产褥期 3 易栓症 42、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实施住院病人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评估细则风险评价:使用深静脉血栓评分表《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医生对每位入院患者入院24小时应进行VTE风险评估。
同时强调针对每一位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动态评估VTE风险和出血风险。
如发生脱水、感染等病情变化,侵入性操作:接受手术、腰穿和硬膜外脊髓麻醉之前4 h和之后12 h等3、根据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评估层级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1)低危:无须特殊处理,鼓励尽早活动;(2)中危:预防措施:①基本预防或②物理预防或③药物预防①基本预防:告知风险。
健康宣教(戒烟、多饮水、控糖降脂控体重等)。
下肢无血栓形成可做被动、主动活动:卧床、麻醉未醒按摩下肢腓肠肌,10-30分/次,3次/d;术后清醒做足踝背伸跖曲每次10秒*10次1组,q1h或6组/d;足踝关节外翻、旋转。
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肺栓塞(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综合征,近几年肺栓塞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发生肺栓塞(PE)的高危因素。
影响DVT和PE的因素中外科手术、创伤和(或)缺少活动排在首位,而外科手术中又以骨科脊椎手术、下肢骨关节手术的肺栓塞、深静脉发生率为最高。
一、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好发因素:(一)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淤滞:围术期卧床制动;术中体位扭曲;静脉曲张病史等。
(二)血液高凝状态:(三)静脉壁损伤:术中使用止血带、手术机械操作,中心静脉置管等。
(四)吸烟、肥胖、高龄。
(五)长期卧床或下肢瘫痪。
(六)既往有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病史。
(七)重大复合性创伤:骨盆骨折和急性脊髓损伤。
(八)严重内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梗等。
二、预防措施:(一)基本预防措施1、在四肢或盆腔邻近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精细,避免静脉内膜受损。
2、术后抬高患肢时,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
3、鼓励病人尽早进行足和趾的主动活动,并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4、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下肢可穿逐级加压弹力袜(GCS)。
(二)机械预防措施下肢血液循环促进仪或逐级加压弹力袜,他们均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
(三)药物预防措施:对于脊椎及骨关节等大手术术前及手术后第2日常规行抗凝治疗(凝血机制障碍除外)。
三、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健康宣教内容包括:(一)在生活中要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要多饮水,可稀释血液粘稠度。
(二)对危险人群,下决心改变生活方式很重要,如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三)饮食方面应注意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饮茶。
对于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应注意服药时间不宜超过5年,也可采用间歇服药法,40岁以下则不宜采用药物避孕。
(四)做中大手术的高龄患者,都属于发生深静脉血栓中高度危险的患者,(五)当出现胸闷、胸痛和体温升高等可疑症状时,患者要及时通知护士和大夫。
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预防措施(2)
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预防措施(2)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预防措施(1)抗凝疗法。
(2)溶栓疗法。
溶栓疗法主要用药是尿激酶、链激酶及t PA。
3.2对急性肺栓塞的病人要注意全身情况,保持安静,绝对卧床,避免用力防止栓子再次落。
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
给予吸氧提高PaO2,对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可使用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应避免气管切开,以免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量出血,同时应维持心肺功能,抗休克和纠正心率失常。
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常用的抗凝药物为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令;常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rtPA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局限于血栓部位,而不至于出现全身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4、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与护理护理方法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实施整体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科学有效的机械护理、健康教育。
4.1 密切观察严密观察术后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肢体活动等情况,如活动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咳嗽、大汗、意识不清等情况要高度警惕发生肺栓塞的可能,立即给予平卧、吸氧,并报告医生及时行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胸片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病人卧床期间,应观察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和下肢静脉的充盈情况,必要时做四肢血管彩色多普勒。
重点观察下肢肿胀的程度,每天做2次小腿腓肠肌实验检查,阳性者提示腓肠肌静脉丛有血栓形成,应视为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症状,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发生DVT后,由于组织缺血缺氧,皮肤温度可逐渐由暖变冷,肤色苍白,觉冷,尤以肢端为重。
皮肤出现青紫花斑,此时需采取保暖措施,受累肢体可用湿热敷,温度宜在38℃~40℃以缓解血管痉挛,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
切忌挤、按摩肢体,防止栓子脱落,及时应用抗凝、溶栓疗法等4.2基础护理4.2.1①术后返回病房立即开始下肢按摩,由远端向近端挤压肌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骨科术后预防静脉血栓的措施
在骨科手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和预防方法:
1. 抗凝治疗:在骨科手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这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等药物。
具体的药物和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确定。
2. 弹力袜:穿戴弹力袜(也称为压力袜)可以帮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并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些袜子施加适当的压力,有助于防止血液在静脉中滞留。
3. 早期行动和活动:尽早开始行动和活动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情况制定适当的康复计划,包括早期起床、行走和进行康复运动。
4. 循环器肌肉泵活动:在床上或坐着时,定期进行脚踝和腿部的肌肉收缩和放松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这有助于减少血液在静脉中滞留,并预防血栓形成。
5. 液体摄入: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有助于保持血液的稀释,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6. 避免长时间静卧:长时间保持静卧不动会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床上休息时,应定期改变体位,尽量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
7. 教育和意识:医疗团队应对患者进行教育,让他们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患者应了解并遵守医生和护士的指导,注意自我观察,及时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肺栓塞)防治管理制度
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肺栓塞)防治管理制度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分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DVT指深静脉内形成血栓,PE则是由DVT引起的血栓脱落到肺动脉系统。
防治管理制度的目的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制度旨在降低该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医疗机构对该疾病的防治工作。
防治管理制度的内容1. 预防措施- 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加压袜、早期活动等。
- 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识,宣传预防知识和方法。
2. 诊断和治疗- 提高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识别和诊断能力。
-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等。
- 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
3. 护理管理- 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伤口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支持等。
- 教育患者和其家属,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发展和管理要点。
4. 强化宣教-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提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知。
- 在医疗机构和社区开展相关的宣教活动,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
总结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降低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全面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和并发症的发展。
同时,加强宣教工作,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尽早发现和治疗患者,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的损害。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简称DVT)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循环障碍,主要发生在下肢深静脉。
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不能被低估,因为它可能导致肺栓塞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预防和控制DVT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帮助人们有效应对这一健康问题。
一、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1. 保持适度的体重:肥胖是DVT的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保持适度的体重,可以减轻下肢的负担,降低血液循环受阻的风险。
2. 定期运动:长时间的久坐或久站会增加DVT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比如散步、普拉提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3. 穿着合适的鞋袜:选择适合的鞋和袜子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建议选择舒适、合脚的鞋子和松紧适中的袜子,避免穿着过紧或过松的鞋袜。
二、长时间坐车或乘坐飞机时的预防措施1. 移动肢体:长时间坐车或乘坐飞机时,应该经常活动腿部肌肉。
可以通过抬腿、踮脚、转动脚踝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
2. 穿着弹性袜:在长时间坐车或乘坐飞机前,人们可选择穿着弹性袜。
这种袜子可以增加下肢的压力,帮助预防DVT。
三、特殊情况下的预防措施1. 手术后的预防:手术后的患者往往需要卧床休息,这会增加患者得DVT的风险。
为减少此种风险,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使用抗凝药物和穿戴弹性袜。
2. 孕期的预防:孕妇易患DVT,因为孕期会使下肢静脉受到压力增加。
孕妇应定期锻炼腿部肌肉、保持适当体重,并可根据医生建议穿戴弹性袜。
四、药物预防和治疗1.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可以减少血液凝结的风险,预防DVT的发生。
使用抗凝药物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血液检查。
2. 溶栓药物:对于已经形成DVT的患者,溶栓药物可以帮助溶解血栓。
使用溶栓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需密切监测血液指标变化。
综上所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长时间坐车或乘坐飞机时的预防措施、特殊情况下的预防措施以及药物预防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预防的常规措施
神经外二科
静脉血栓形成公认的三大因素:
1、静脉血流滞缓
2、静脉壁损伤
3、血液高凝状态。
高危人群:
1)吸烟、年龄>40岁
2)手术时间>60分钟
3)先前有DVT或肺栓塞
4)恶性肿瘤、化疗病人
5)下肢、下腹、骨盆骨科手术
6)广泛多发损伤,严重骨折
7)肥胖、静脉曲张、糖尿病
8)妊娠、产后、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
9)心衰、心梗、脑卒中
10)长时间制动、卧床者,如术后、偏瘫、截瘫病人
一.预防
长期卧床的病人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人群,故凡是手术、骨折需卧床者及产后妇女,需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
1)卧床期间要定时更换体位,每1~2h/次,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髋,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
2)卧床期间定时进行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如膝、踝及趾关节的伸屈活动,举腿活动,必要时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3)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
4)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尤其是使用刺激性药物更要谨慎。
5)低脂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腻食品。
6)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纤维素丰富食物,如芹菜、韭菜、蜂蜜、香蕉,必要时用开塞露、麻仁软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7)戒烟——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
8)勿使用过紧衣物:如腰带、紧张内衣,避免血液瘀滞。
9)应用弹力袜及气压治疗仪;也可以抬高双下肢,以利于静脉回流。
10)高危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应适当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
•(1).右旋糖酐预防作用在于:
•①削弱血小板活动,降低粘稠性;
•②改变纤维凝块结构;
•③增加血栓易溶性;
•④有扩容作用,能改善血循环。
•可在术前和术中应用,也可在麻醉开始晨用500ml,静脉滴注,术后再用500ml,然后隔日用1次,共3次。
•(2.)抗血小板粘聚药物
•一般用潘生丁25mg,每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0.3,每日3次,联合应用,效果较好。
二.下肢血栓形成的治疗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四周,患肢抬高30°,非急性期可室内轻体力活动。
①绝对卧床——在床上进行一切活动,如进食、大小便等,并要避免咳嗽、深呼吸、剧烈翻身及按摩挤压肿胀的肢体等。
这些行为均可使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从而增加肺动脉栓塞的机会。
②抬高患肢——是为了增加静脉回流,效果显著。
2)药物治疗观察:非手术疗法应用溶栓、抗凝、祛聚药物,它们的共同副作用都是出血,因此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如注射点青紫、鼻衄、齿衄、尿血,黑便
等。
注射部位一般选取腹壁皮下注射。
3)病情观察:
①观察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神志及患肢皮温、色泽、动脉搏动的情况。
②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的变化,并和健肢比较。
③肺动脉栓塞的发现及处理:肺动脉栓塞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死亡率高。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血压下降应高度警惕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出现上述症状,立即使患者平卧、避免活动(咳嗽、深呼吸、床上活动)4~6L/min吸氧、积极抢救。
④止痛剂的使用:疼痛时不可过分限制止痛剂,以免因疼痛引起动脉痉挛。
4)必要时行滤器、取栓等外科治疗。
肺栓塞临床可能性測评表(PTP)
定义: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
肺栓塞常见获得性危险因素
高龄
动脉疾病包括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病变
肥胖
吸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VTE病史或家族史
近期手术史、创伤或活动受限如中风
急性感染
长时间旅行
肿瘤
妊娠、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
起搏器植入、ICD植入和中心静脉置管
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是最常见的肺栓塞类型。
临床表现
1)肺血栓栓塞症的症状缺乏特异性
2)较小的栓子可无任何临床症状
3)较大栓子可引起呼吸、紫绀、昏厥、猝死等
4)有时昏厥可能是APTE的唯一或首发症状
5)“肺梗死三联征”:胸痛、咯血、呼吸困难
6)应与心绞痛、脑卒中及肺炎等疾病鉴别
临床体征
1)主要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体征
2)呼吸频率增加(超过20 次/分)
3)心率加快(超过90次/分)
4)血压下降及发绀
5)颈静脉充盈或异常搏动
6)P2亢进或分裂,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7)右心衰竭体征
治疗
1.一般治疗
1)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2)对有焦虑和惊恐症状的患者应适当使用镇静剂,胸痛者予止痛药治疗3)绝对卧床至达到抗凝治疗有效(保持国际标准化比值在2.0左右)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
5)应用抗生素控制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和预防肺栓塞并发感染。
6)动态监测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
2.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3.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