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科学探究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1.竹炭包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车辆中难闻的气味而广泛受到群众的喜爱,这种产品可以对室内甲醛、一氧化碳等气体进行吸附。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①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①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可作干燥剂。
①加热或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
【设计实验】将竹炭充分燃烧,检验其产物,以证明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1)A装置的作用。
(2)实验开始后,观察到D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说明竹炭中(填“含”或“不含”)有碳元素,写出C 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小明认为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F装置,你认为(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
2.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①、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
(1)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pH 7(填“>”“=”或“<”)。
(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定有。
①、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
(4)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利用数字传感器上的计算机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与溶液温度的图象,如图所示。
当加入盐酸mL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测量温度变化、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专题03 生物与环境 2023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
思维导图梳理 建立知识体系
PAPT 3&4 考点分析 链接中标内容要求
3.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1.1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1.2 生态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链接中考
(3)若乙图表示蟋蟀所在的最短食物链中四种生物在某一时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则 B对应的生物是___中__国__小__鲵____。 (4)中国小鲵的生存环境中,如果青蛙的数量急剧增加,中国小鲵的数量会如何变化? 请加以分析:__青__蛙__与__中__国__小__鲵__之__间__是__竞__争__关__系__,青__蛙__数__量__增__加__,_中__国__小__鲵__的__数__量__将__ _减__少___。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 生产者
植物
作用 能通过 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
生物 部分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动物 细菌、真菌 光、水等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 以植物为食。
将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 物,供给植物重新吸
能够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必要的物质和 能量。
考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现象
民以食为天;动物捕食 鲸喷水柱 落叶;动物排汗、排尿、呼气 含羞草叶片受触碰收拢;葵花向太阳 种子萌发;开花结果;动物产卵;蘑菇生长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龙生龙,凤生凤等
决胜中考专题训练之三:科学探究之生物部分
决胜中考专题训练之三:科学探究之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在“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活动中,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5张,放在一块黄布上,实验者先背对黄布,然后转身快速拿取。
经过若干次后,最后剩下的小纸片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A. 红色的B. 绿色的C. 蓝色的D. 黄色的2.科研人员为了研究食物对蟑螂生长的影响,将刚孵出的蟑螂分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喂含不同营养的食物,如右表。
表中的数字代表所含成分的多少,“—”表示没有此成分。
哪一组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 )A . 甲B . 乙C . 丙D . 丁3.某同学设计了这样的实验:他将小麦种子分为等量的两组,给予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暗透气的纸盒里,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A 、水分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B 、光照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C 、空气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D 、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4.在进行实验设计时,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选项是( )A .25℃和0℃B .有光和无光C .温度和水分D .有空气和无空气5.以下哪个探究实验中没有应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 )A.玉米粒的胚乳内储存营养物质B.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C.制作洋葱鳞片州表皮细胞临时装片D.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6.如图是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活动示意图。
对于该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B .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C .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的能量多少作出比较D .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7.下表是某同学“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 的实验记录,对该实验设计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①②号试管组成对照实验 C .②号试管不变蓝是由于淀粉没有被消化B .①④号试管组成对照实验 D .③号试管变蓝是由于淀粉被消化了8.科研人员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将香菇菌种经无菌操作后等量接种到两份相同的培养 甲 乙 丙 丁 抗生素 — 0.1 0.1 0.1 维生素 0.5 — 0.5 0.5 蛋白质 44 44 44 — 脂 质 55 55 55 55 淀 粉 66 66 66 66一个不放磁铁作为对照组;③每天观察测量并记录菌丝的长度。
中考科学冲刺练习填空探究专题3(答案)
中考科学冲刺练习填空探究专题325.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左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
按图示连接好仪器装置,点燃蜡烛,同时从a 导管口抽气。
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
实验数据如右表。
(1) 该实验中测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g 。
(2) 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 ▲ 。
26.水果摊附近常可看到一些喜食腐烂水果和发酵物的小昆虫——果蝇。
为探究果蝇的这种取食趋向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性行为,同学们进行了相关实验:(l )将果蝇卵隔离培养而获得果蝇幼虫;(2)将香蕉和青菜分别榨成汁,滴在滤纸的两端;(3)取果蝇幼虫20 只放在滤纸上与两种汁液等距离的地方,观察幼虫爬行方向,结果如下表:试回答有关问题:(l )实验中不直接用果蝇幼虫进行实验,而将果蝇卵隔离培养得到幼虫,目的是 ▲ ; (2)通过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 (3)分析以上实验,你认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 。
27.一天,周强的爷爷听说周强学了光学知识,非常高兴,就对周强说:“强强,你学习了知识,不但要牢固地掌握好知识,关键还是要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现在,请你帮爷爷测量出爷爷戴的老花镜的度数。
周强通过查找资料知道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以100,即老花镜度数=100/f ,如f=40cm ,度数为250度。
所以周强决定用下列方法先测出焦距后计算出度数。
(1)准备一块直径2cm 的纸板做光屏。
(2)在光具座的两端分别放置平行光源和平面镜。
(3)将老花镜的镜片和光屏顺次放置在平行光源和平面镜之间,调整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4)开启光源,将透镜靠近光源,调整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光斑。
能得到光斑的原因是 ▲ 。
(5)计算:透镜的焦距为:f= ▲ 。
(请用图中字母表示) (6)如果周强爷爷老花镜的焦距是20cm ,那么老花镜的度数是 ▲ 。
易错考点:实验探究专题1-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考点3 实验探究专题1.(2020浙江阶段)某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伽利略温度计”。
图中A为小烧瓶,B为玻璃管,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玻璃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
在不同温度下,兴趣小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h值,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18 20 22 24 26 28h/cm 27.5 22.3 17.2 12 6.9 1.8前后两次测量的h的差值/cm 5.2 5.1 5.2 5.1 5.1试分析回答:(1)由实验可知h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在玻璃管上刻有不同的温度值,则温度的数值从上到下越来越。
(3)若此时的h值为53cm,则所对应的温度约为℃。
2.(2020浙江单元)草莓成熟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买回来的鲜草莓很容易腐烂变质.为了探究鲜草莓在低温下能否延长保鲜时间,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一个草莓园里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草莓,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组别实验材料环境温度其他环境条件保存时间变质个数甲草莓50个4℃相同2天无乙草莓50个常温2天46个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选取甲、乙两组新鲜草莓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
(2)设置乙组的作用是。
(3)你认为草莓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4)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2021绍兴阶段)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取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C.墙纸厚度不均匀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4.(2021浙江期中)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八年级物理核心素养特色专题专题三力学实验1课时作业
专题三力学实验(1)实验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核心考点【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长木板、毛巾、棉布等;(2)实验步骤: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如图所示,改变水平面表面得粗糙程度,使其对小车运动的阻力不相同。
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铺棉布,第三次将棉布去掉,只剩下木板,比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分析现象】水平面越光滑,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距离越远;【实验结论】①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大,运动的越近,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
②若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小,将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方法】:①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使小车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②转换法: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长短来间接判断小车所受阻力大小;③科学推理法:若小车不受阻力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交流与讨论】(3)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继续前行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4)小车最终会停下来的原因:受到摩擦阻力(非平衡力)的作用;(5)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牛顿第一定律得到的方法: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总结归纳出来的,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
(7)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8)对小车受力情况的判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重力和支持力相互平衡,水平方向上受到阻力的作用,做减速直线运动;(9)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功与能量转化:从斜面顶端滑动到水平面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从水平面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不守恒,但能量的总量不变;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上克服阻力做功的关系:321W W W ==,功率:321P P P >>(依次为毛巾、棉布和木板)。
八年级生物《科学探究》专题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生物《科学探究》专题复习导学案班姓名一、复习目标1、区分实验中所用的探究方法。
2、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能评价并完善实验方案。
4、能运用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
二、知识梳理①.②.③.一般过程④.1、科学探究⑤.⑥.基本方法:、、、等。
①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的实验,叫做实验。
2、实验类型②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研究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某些条件的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实验。
三、重难点分析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几个环节。
请回答科学探究上述环节的有关问题。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桃仁能杀死昆虫,果真如此吗?他们决定自己动手进行探究。
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①取250mL玻璃瓶2只,标号为A、B。
在A瓶中放入15克捣碎的桃仁,加水浸湿,在浸湿的桃仁上放一张吸水纸,拧紧瓶盖,放置48小时后备用。
B 瓶中除不加桃仁外,其他条件与A瓶相同。
②48小时后,将10只大小一致的蟋蟀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入A瓶和B瓶,拧紧瓶盖。
③观察并记录蟋蟀的活动状态。
请回答:(1)提出问题:该生物兴趣小组研究的具体问题是:。
(2)作出假设:该生物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
(3)制定计划:①该实验的变量是:。
②实验中,设置B瓶的作用是。
③实验中,为什么要用10只蟋蟀做实验,而不只用2只?。
(4)实施计划:有人认为蟋蟀不是桃仁杀死的,而是玻璃瓶中缺少空气而“憋”死的,你认为是否可能?。
为什么?。
(5)得出结论:观察并记录蟋蟀的活动状态,结果如下表。
蟋蟀的状态时间60秒70秒80秒实验处理A瓶:加入捣碎的桃仁,加活跃不活跃死亡水B瓶:不加桃仁,加水活跃活跃活跃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6)表达交流。
四、考点剖析考点1 区分实验中所用的探究方法1.下列有关科学探究活动与其对应的主要探究方法有误..的是() A.测定人的反应速度——调查法B.探究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观察法和实验法C.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抽样调查法D.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模拟实验法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专题3-1 酶和ATP【含答案】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专题3-1 酶和ATP【考情分析】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3.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核心素养分析】1.生命观念: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2.科学思维:根据实验总结酶的化学本质与特性3.科学探究:探究温度、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4.社会责任: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点知识梳理】一、酶的本质和作用1.酶的本质及作用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核糖体主要是细胞核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生理功能具有催化作用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变量分析:3.实验成功的3个关键点(1)实验时必须用新鲜的(刚从活的动物体中取出的)肝脏作实验材料(肝脏如果不新鲜,肝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等有机物就会在腐生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使组织中酶分子的数量减少且活性降低)。
(2)实验中使用肝脏的研磨液,可以加大肝细胞内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3)滴加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时不能共用一支滴管,(因为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少量酶带入FeCl3溶液中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使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的判断)。
4.酶本质的探索5.酶的特性(1)高效性:催化效率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高温、过酸、过碱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
二、酶作用相关图像及曲线解读1.酶高效性曲线解读(1)如图表示未加催化剂时,生成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在图中绘出加酶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条件时的变化曲线。
(2)由曲线可知: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因此,酶不能(“能”或“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
七年级科学下册探究题专题练习3习题课件新版浙教版
2.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 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某同学为了探究光照对该种子萌发有无影响,设计了以下 实验方案:
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
②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 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
折介射 角质将种_ _类_ _ _ _ _ _ 。 因 此 可 推 知 光 从 空 气 斜 射 入 其 他 介 质 时 , 折 射 角 大 小 还 与
______________有关。
增大 入射角的大小
9.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如图甲所示,
(3)小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A处,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上升较快,说明A处有一种 看不见的光。请写出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即可)。
红外线照相机
(4)小华想证明C处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那么她应该把_____________(填“温度 计”“1元硬币”或“100元纸币”)放到C处。
置于光照环境中的种子萌发了,而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种子没有萌发
种子萌发与光照无关
3.某学校的几位同学用大豆种子做了如下实验。 (一)实验过程: (1)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在每个杯底铺等量适量餐巾 纸,之后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水。 (2)取3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3份,分别放入A、B、C杯底的餐巾纸上。 (3)将三个杯子杯口密封好。其中C杯内用注射器抽干气体后再
(1)由图1、图2、图3得,受力面积相同时,海绵凹陷的深度与压力成________比。 (2)由图2、图4(或图3、图5)得,压力相同时,海绵的凹陷深度与受力面积成
科学探究专题练习答案
1.(13分)(1) (3分)玻璃棒 (1分) 搅拌,加速溶解(或引流,防止溶液外溅,2分)(2) (1分) CaCO3(3 )(4分) CaO+H2O==Ca(OH)2,Na2CO3+Ca(OH)2=Ca CO3↓+2NaOH或K2CO3+ Ca(OH)2=Ca CO3↓+2KOH(任意两个均给分)(4) (5分) I (1分) 步骤⑤无明显现象(1分),说明料泥中无Na2CO3 (1分)步骤⑥白色浑浊(1分),说明料泥中有Ca(OH)2(1分)2.(共7分)(每空1分)【猜想】猜测三:Na2SO4和Na2CO3【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体冒出AgNO3继续有白色沉淀生成【反思】(1)使Na2SO4和Na2CO3全部沉淀,避免影响NaCl的检验。
(2)过量的稀硝酸、过量的Ba(NO3)2溶液、适量的AgNO3溶液。
3、(共12分,每空2分)仪器名称:锥形瓶子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结论】在相同条件下,H2O2生成O2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反思】质量和化学性质【假设】浓度或质量分数或温度等【实验方案】在同温....的同.....的H2O2溶液,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不同浓度..下,取二份质量相等种催化剂..各收集一瓶气体所需的时间..(其它合理答案给分)(评分时关键词缺一个,....,测量扣1分)5、(9分)(3)①证明SO2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1分)②证明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或证明水没有酸性)(1分) SO2与水反应生成酸(1分) SO2+H2O=H2SO3(2分)(5)尾气没有处理(或应加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1分)(6)随着时间的变化,雨水的酸性逐渐增强 H2SO3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H2SO4 H2SO4>H2SO3>H2CO3(每空1分)6.(13分)(1) (3分)玻璃棒 (1分) 搅拌,加速溶解(或引流,防止溶液外溅,2分)(2) (1分) CaCO3(3 )(4分) CaO+H2O==Ca(OH)2,Na2CO3+Ca(OH)2=Ca CO3↓+2NaOH或K2CO3+ Ca(OH)2=Ca CO3↓+2KOH(任意两个均给分)(4) (5分) I (1分) 步骤⑤无明显现象(1分),说明料泥中无Na2CO3 (1分)步骤⑥白色浑浊(1分),说明料泥中有Ca(OH)2(1分)7(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8分)(1)碱;(2)①长颈漏斗下端未插入反应液;气密性;②火柴熄灭;CO2;(3)CaCO3;CaCO3高温 CaO + CO2↑8.(每空1分共7分)(1)CuO;(2)还原;CO;H2。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实验(含答案)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实验一、选择题1.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A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B .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C .分解氯酸钾制氧气D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2.下列实验注意事项不合理的是( )A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B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浪费要放回原瓶C .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D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3.在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时,小明提出:固体石蜡可能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
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B .猜想与假设C .进行实验D .得出结论4.化学实验中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到用量问题。
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g ~2gB .加热试管内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C .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试管水,振荡后倒掉D .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5.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B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C .电解水D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A .AB .BC .CD .D131223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B .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mLC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D .用完酒精灯后,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7.下面摘录的是某同学笔记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碱中都含有金属元素B .用熟石灰可以中和含硫酸的废水C .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二氧化碳D .可用在氧气流中灼烧的方法除去氧化铜中的铜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炭粉(铁粉)-------- 将固体粉末在空气中灼烧B .CaO (CaCO 3) -----------加水,过滤C .CO 2 (CO) ---------------将气体点燃D .HNO 3 [Ba (NO 3) 2]----------------加入适量的 H 2SO 4溶液9.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中混有的HCl 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足量NaOH 溶液的洗气瓶B 鉴别溶液和NaOH 溶液取少许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C除去NaCl 溶液中混有的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D 分离和的固体混合物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A .AB .BC .CD .D10.某同学测定的下列数据不合理的是( )A .用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3摄氏度B .用50mL 量筒量取了4.34mL 的水C .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烧杯的质量为46.8g2CO 23Na CO 4CuSO ()2Ba OH 2CaCl 3CaCOD .用10mL 的量筒量取了5.0mL 的水11.小明在加热试管时,发现试管破裂了,于是他对试管破裂的原因提出下列分析,你认为错误的是( )A .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珠B .在加热过程中试管不小心碰到了酒精灯灯芯C .加热时试管夹没有夹在距管口1/3处D .加热时没有先预热12.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 .用活性炭软化硬水B .用100mL 量筒量取8.32mL 的水C .用电解水证明水的组成D .用蜡烛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3.今有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中不加二氧化锰,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在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均完全反应,得到的气体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 .14.已知某粗盐样品中含有Na 2SO 4、MgCl 2、CaCl 2等杂质,下列提纯过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通过a 操作得到的沉淀中有三种物质B .滤液中有三种溶质C .加入足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步骤④、⑤中过量的试剂D .步骤⑤中的试剂A 是碳酸钠溶液二、非选择题15.在空格内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错误操作不良后果A B A B倾倒液体时,瓶塞未倒 放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把大块固体垂直投入试管中 用试管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 容器口塞橡胶塞时,把玻璃容器放在桌子上 16.为了检测香烟的危害,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初中生物 科学探究专题
专题生物科学与探究知识点一: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一、探究的基本过程1.科学探究六大环节(1)提出问题:在观察、调查、阅读中发现问题,尝试提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问题。
(2)作出假设: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等,经过思考做出尝试性的假设。
(3)制定计划:选择取得证据的途径和方法,决定收集证据的范围和要求,制定相应计划。
(4)实施计划:使用有关设备和材料进行调查、观察实验;安全地操作,观察和记录结果。
(5)得出结论:分析并处理观察、测量等所得的实验结果,与猜想和假设进行比较,作出解释;收集更多的证据和材料,必要时提出改进措施。
(6)表达交流:书写探究报告,并以适当的形式进行交流。
2.探究实验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
3.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时,首先检查实验过程是否准确无误,如果实验过程完好,则说明做出的假设有误,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做出假设,重新实验。
4对照实验(1)变量:科学探究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实验过程中通常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探究。
实验应保持实验变量单一的原则,即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2)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全部相同。
例2(河南宜阳)“这滴水中的动物可能是草履虫”,这句话属于()A.假设B.问题C.结论D.幻想解析:假设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归纳,对事物提出的各种尝试性解释。
而题干中的话就是观察水滴中的动物后经过分析得出的解释答案:A例2(河南宜阳)“这滴水中的动物可能是草履虫”,这句话属于()A.假设B.问题C.结论D.幻想解析:假设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归纳,对事物提出的各种尝试性解释。
而题干中的话就是观察水滴中的动物后经过分析得出的解释答案:A例3 (2015 新疆)下列有关对照实验的做法,正确的是()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相同B.所有的条件都不相同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D.所有的条件都相同解析: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全部相同。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专题
初中生物科学探究专题摘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是生物教学的目标,具体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全程探究的步骤,循序渐进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科学探究方法,还有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关键词:科学探究基本技能科学探究方法自信心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因此,在实施素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科学探究。
一、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步骤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科学探究的步骤简化为:1、发现问题;2、作出假设(或猜想);3、设计方案、收集资料、进行验证;4、获取结论。
通过具体的例子,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不会感到抽象、空洞。
同时,也为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理解,提供了完整的感性材料,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能力水平。
二、循序渐进,有意识、有重点地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各项基本技能。
作为一名初中生,无论生活经验、知识贮备还是能力水平都不是很高。
因此,要使学生在理解了科学探究的步骤后就设计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就象叫刚处于认字水平的学生写一篇作文没两样。
原因何在,无非就是学生对科学探究各步骤中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还不掌握。
例如,我在讲完光对鼠的影响这个探究活动后,布置:观察兔和猫的双眼,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要求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设计方案来解决所提的问题。
结果发现很多学生都无法完成。
这事引起了我极大的反思,是我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存在问题,还是学生知识迁移及能力迁移不够?后来我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无法完成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专题
科学探究专题科学探究包括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的中考题在科学探究方面做的文章不少. 探究性试题可能考查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也可能考查探究过程中的部分环节,考查探究能力的一个或两个方面。
探究题一般通过三种形式给予信息:1.实验现象;2.实验数据;3.图表与图像.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动手实验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1、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始于问题,科学的本质上是一种解题活动,问题是学习的载体。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也是各个探究环节的核心。
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日常现象、物理实验或文字资料等等,发散思维,提出一些有研究意义的问题。
提出问题的关键词一般为: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有什么规律等等.提出问题的方法通常有如下几种:1、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提出问题。
如对于常见的物理现象,一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问:①这个现象发生的条件是什么?②这个现象中有什么规律?③这种现象分为几种情况?④这种现象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2、通过比较不同现象、概念、器材的异同点提出问题。
3、 运用“逆反原理”进行提问。
所谓逆反原理就是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反面去进行研究与提问的方法。
4、运用“美国陆军提问法——5W2H 法”进行提问。
5W2H 法是针对凡事都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和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七个方面的问题。
5W2H 法的七个问题如下:为什么 ;做什么;谁;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怎样;多少 。
例1.如图1所示,一名滑雪运动员正在滑雪比赛,根据图中展现的情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例如:问题:滑雪板底部是光滑的吗?解析:就滑板来说,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 (1)滑板为什么做得薄而长? (2)滑板为什么要做成条形的?(3)滑板的质量很轻吗?就运动员手中的撑杆可以提出下列问题: (1)撑杆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撑杆下端很尖而中间又安装一挡板? 对滑雪运动员身上的装束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 (1)运动员为什么要戴头盔? (2)为什么要戴墨镜?(3)为什么要穿紧身的衣服? (4)为什么身体尽量收缩前倾?【针对性训练】1。
【黄冈中考零距离】备战中考生物同步创新 专题突破 三 实验探究题百题集锦【第二轮复习超级完整版】
【黄冈中考零距离】备战2011届生物中考黄冈同步创新-专题突破之三生物中考实验探究题百题集锦【第二轮复习超级完整版】1. 下图是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时用黑布将整个实验装置用黑布罩起来,不让光线透入,其目的是________ (2)第二天揭开黑布,发现装置内小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大钟罩内___________的浓度大大增加。
(3)将燃烧着的火柴伸入到大钟罩内,火柴立即熄灭,说明大钟罩内_______________浓度大大降低。
(4)这个实验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放出_________,吸收________________。
(5)植物每时每刻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还能释放能量,除一部分转化为热能散失以外,其余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图为“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图,据图回答:(1)将A装置置于温暖的环境中,______号种子可以萌发,__________号和_______号种子不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_____和_______,但A装置不能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____。
(2)B装置放在寒冷的地方,其作用是与A装置作__________,其中5号种子_________,可以说明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所示为一科学家所做实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鼠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不久蜡烛熄灭(A图),小鼠死亡(B图),将一株植物单独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不久植物死亡(C图)。
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同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能长时间活着。
蜡烛也没有熄灭(D图)。
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鼠放到同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和小鼠都能活着(E图)。
A B C D E(1)图A、B实验中,蜡烛熄灭。
小鼠死亡的原因是玻璃罩里________。
(2)图C中植物死亡的原因是密闭玻璃罩里缺少________,植物无法进行________而死亡。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导学案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导学案一、课程标准要求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比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通常涉及:、、、实施计划、、表达和交流。
1.理解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
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实例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目的探究哪些环境因素影响鼠妇的分布。
材料器具鼠妇;培养皿,吸水纸,纸板等。
方法步骤(1)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在课前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捕捉鼠妇若干只(注意:不要破坏学校或社区的草坪或花坛等)。
针对鼠妇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
(2)通过交流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对影响鼠妇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作出假设。
(3)利用教师提供的器具和实验室可利用的其他器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变化。
(5)各组交流实验数据。
分析小组和全班的数据,讨论实验数据是否支持假设。
(6)讨论“环境中的阳光、温度、水等因素对于鼠妇的分布有什么影响”问题后,交流并写出探究报告。
活动完成后将鼠妇放回大自然。
二、知识要点回顾1.2.3.过程4.5.6.1.科学探究方法:、、、等。
2.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有且仅有个。
(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1)观察的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科学生物部分思维导图
专题一科学探究
专题二生物的结构层次
专题三、生物与环境
1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3
茎根发育
结构
功能
芽的结构
芽的发育
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
形成层年轮
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运输有机物
结构
功能
根尖以上部位
根尖
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
有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伸长最快的地方,也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水分和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
1
2
3、
4
5、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外界环境
外界环
外界环
专题六
专题七
1关节囊内面分泌的滑液进入关节腔,减少摩擦
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专题八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的分类
2
3
专题九生物技术
专题十健康的生活。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
科学实验探究教师寄语:再远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相信自己每天都在进步!【目标导航】1、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2、初步掌握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基础准备】1、试着正确书写以下化学方程式:⑴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⑵碳酸钠与氢氧化钙⑶碳酸钠与氯化钙⑷碳酸钠与稀盐酸⑸硫酸铜与氢氧化钠⑹硫酸钠与氢氧化钡2、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①紫色石蕊溶液:若溶液______,则溶液为酸性②PH试纸:若测得溶液的PH____7,则溶液为酸性⑴酸溶液的检验方法(H+③活波金属,:若金属表面有______产生,则溶液为酸性④碳酸盐:若发现有_____产生,则溶液为酸性①酸碱指示剂:若紫色石蕊溶液______,或无色酚酞溶液变_____,则溶液为碱性⑵碱溶液的检验(OH-)②PH试纸:若测得溶液的PH____7,则溶液为碱性②硫酸铜溶液:若产生_________,则溶液为碱性加稀盐酸或稀硫酸,若能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碳酸盐⑶碳酸盐的检验(CO32-可溶性的碳酸盐,加入含有Ca2+或Ba2+的可溶性盐溶液或碱溶液,若产生____________,则该物质为碳酸盐【典例分析】(自我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已知M.、N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定量的M中不断滴加N,并测定所得溶液的PH值,如图所示:(1)M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老师取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打乱顺序,请同学们不测定溶液的PH值,用其他方法对三种溶液进行探究。
小明和小红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小明向所取溶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结论:是a处溶液。
小红向少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