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演变的历史原因

合集下载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概要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概要

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1、他们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对以后的反专制 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2、重视手工业、商业发展,这些主张在一定 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3、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理学与心学的比较
学 派 理 学 心 学 相同点 1、(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 形式,继承“仁”“礼”的 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理”。 2、(影响)以儒家纲常约束 社会,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 极作用。 不同点 世界本原 “理”是 世界本原 “心即理 也” 修养方法 格物致知 致良知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原因: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 贵君轻”,这些主张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 现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式的发展,遭受压 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 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春秋大一 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 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 儒、道、佛纷争与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再度官学化。 (5)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形成,“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伦理精神体系形成。明初理学 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权威。 (6)明清:继承与批判时期 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 制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和工商皆 本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特色。

儒家思想变化

儒家思想变化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学所崇尚的“和为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和合观念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心与身的关系以及对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社会稳定、国际和平乃至推动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兴衰及其原因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

原因: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这些主张在战国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阻碍历史的前进,必然会遭到压制。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处于“独尊”的地位。

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的地位。

4.宋朝时期儒家思想被取代。

原因: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5.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专制精神的支柱。

原因:明清时期统治者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愚民政策,培养忠实奴仆,采取八股取土的办法,科举考试在四书五经内命题,文体为呆板的八股文。

这就使得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专治制度的精神支柱。

6.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原因: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把孔子打扮成变革的先师,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以减少变法阻力。

7.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到抨击。

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为复辟帝制摇旗呐喊。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这就严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儒学思想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影响

儒学思想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影响

儒学思想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影响中国历史上,儒学思想一直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儒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到唐宋以后的儒学正统,儒家思想一直在中国文化传承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儒学思想源于周朝的礼乐制度,致力于塑造人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纷繁多样,其中孔子便是最有影响力的儒家代表。

他提出的“仁义礼智信”思想为后来的儒学思想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儒学思想不断吸收外来思想和逐渐走向传统化。

汉朝时期,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了国家的官方思想,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

唐代的儒学正统更是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大学》、《中庸》、《论语》等经典著作更是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此外,朱熹、程颢、程颐等儒学家更是对儒家思想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阐释和解读,使儒学思想得以更好地被人们接受和理解。

二、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儒学思想被视为拥有最高精神价值的思想,被印刻在中国人的心中。

在每个人的成长和教育中,儒学思想都被视为必备素质,无论是在私人生活中还是在公共事务中,都离不开儒学思想的指引和引导。

可见,儒学思想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更是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地标。

儒学思想的影响深远,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始终,对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是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特性。

三、儒学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当代社会,在新兴的思想和文化的冲击下,儒学思想的地位和影响似乎不再那么强势了。

然而,儒学思想仍然是中国文化的灵魂,甚至在当代社会中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儒学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究仁爱、经过和道德。

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价值观念更加重要,尤其是在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团结与协作的今天,儒学思想依然可以对我们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让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人类的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

举办私学和“有教无类”
(春秋)
贡 献: 创立儒学、举办私学、整理书籍
1、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奠定儒家思想的基础。
历史 地位
2、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流地位 3、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东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世界文化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人称“至圣”。
1、继承孔子“仁”思想,发展为仁政学
影响:改造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
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
需要。
2、西汉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成为封建 社会的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
⑴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⑵加强君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⑶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三纲五常”学说 ⑷发挥仁政思想:限制土地兼并和轻徭薄赋(民本思想)
黄宗羲:
1)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2)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3)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新思想
顾炎武:
1)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 2)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
考纲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 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家主张、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 夫之的思想主张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长期盛而不衰的 原因?

高二历史知识点:儒家思想的演变.doc

高二历史知识点:儒家思想的演变.doc

2018年高二历史知识点:儒家思想的演变1.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荀子继承儒家思想,同时杂取百家,与孔孟不完全一致,但却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汉代(1)西汉初年,统治者一直奉黄老之学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原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俱兴,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无为而治适应。

(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原因:黄老政治使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汉武帝为了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影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1)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对儒学的影响。

理学两大流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2)宋明理学两大流派①程朱理学:对理学的发展起突出作用的是”二程”,即程颢、程颐,南宋时的朱熹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

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在元朝时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明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②陆王心学:代表人物是陆九渊和王阳明。

思想核心分别是”心即理”和”致良知”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

积极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4.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明清(1)”异端”思想家李贽①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②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③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①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和变迁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和变迁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和变迁中国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变迁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

本文将会就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和变迁进行探讨。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的中国,由孔子创建。

在孔子看来,天下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而人的行为应该遵循最适合这些规律的方式。

因此,在儒家思想中,德行是最重要的东西,并且名声是追求德行的唯一目的。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遵循四种行为模式:仁、义、礼、智。

这些行为模式被认为是道德行为模式,并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

二、儒家思想在先秦时期的发展在先秦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经典文化的代表,同时也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孔子的弟子们继承并发扬光大了孔子的思想,创造出了一系列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等,这些经典在后来的历史中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教育、政治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在儒家思想家中,还有一些重要人物,如荀子和董仲舒等,他们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荀子强调人性本恶,宣扬法律制度的重要性,而董仲舒则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类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达到与天道合一的境界。

三、儒家思想在汉代的盛行汉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时期,而儒家思想在汉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汉朝政治、教育、文化的基石。

儒家学派在汉朝被称为“经学”,成为了科举考试的主流,这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士大夫的精神信仰。

在汉代,大部分文化、道德、教育的权威都是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中庸》等。

另外,在汉朝还出现了众多的儒家思想家,如赵岐、扬雄、董仲舒等,他们对儒家思想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四、南北朝儒家思想的多元化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动荡和分裂,这也影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变得多元化,并且趋向地方性和私人化。

许多儒家思想家认为“程朱理学”过度强调了理性,与儒家经典有所背离,因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批评和分歧。

试析儒家思想地位演变的原因

试析儒家思想地位演变的原因

试析儒家思想地位演变的原因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形成与发展阶段(一)春秋战国——形成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分封制走向崩溃,周王室衰微而诸侯强大起来,开始了争霸战争。

战国:生产力迅速发展;各国为争霸竞相改革,促使思想的自由、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汉代——独尊地位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为维护封建大一统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独尊”。

(三)宋明——新发展1.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

2.三教合一儒道佛三教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滲透。

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儒家学者的探索和思考宋代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道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

(四)明清——空前强化1.明清两代,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

2.明朝时期,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创立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儒学的地位空前加强。

(五)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重新泛滥在辛亥革命失败、人们迷茫、失望之际,北洋军阀出于复辟封建帝制的政治目的,废除资产阶级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一些改革,利用当时中国封建思想意识的浓厚残余,在社会上掀起反动的尊孔复古逆流,(六)文革结束至今——焕发青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思想解放”运动,儒家学说也得到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当前国家新一代领导人号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儒学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在吸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前提下焕发出新的光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与受尊崇原因1、积极作用:(1)“大一统”思想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有积极作用;(2)“仁”、“仁政”和“以德治民”等观点,有助于防止暴政,缓和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3)“仁义”、“孝道”等观点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观,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4)儒家的教育思想,如“温故知新”、“因材施教”等对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5)儒家思想渗透到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等各个方面,对我国文明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6)“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修已安人”、“见利思义”等道德原则对于人格健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丰富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规范当前的商业活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高考历史二轮重难点突破 16 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含2013真题)[ 高考]

高考历史二轮重难点突破 16 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含2013真题)[ 高考]

十六、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核心考点】(一)儒家思想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地位的演变1.战国时期:被冷落(1)原因:其学说强调道德感化,重视伦理亲情,脱离当时奴隶制渐趋崩溃、战国纷争的现实,无助于实现统一,不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2)先秦时期的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2.秦朝:遭压制、摧残(1)原因: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巩固秦政权,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2)特点: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3.西汉:独尊(1)原因: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倡导“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宣扬“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思想基础。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2)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相互结合,互相渗透。

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制度化。

4.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1)宋朝系统-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去活力(2)明朝: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通过“内心自省”、“以致良知”。

说明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也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

(3)特点: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是儒学第二期发展的象征。

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试论儒家思想流传两千多年的原因

试论儒家思想流传两千多年的原因

试论儒家思想流传两千多年的原因试论儒家思想流传两千多年的原因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流传两千多年仍经久不衰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儒家思想自身不断适应政治与社会变化1早期儒家的“人学”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社会急剧变动的时代。

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他与告子的辩论中,阐述了这个基本论点: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是有道德观念的。

2汉代儒学的特色: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

汉承秦制,更从上层建筑方面巩固和加强封建主义统治。

汉武帝时期儒学被定于一尊。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汉代儒学成为一种丧失了早期儒学中孔子“人学”思想特色的统治哲学。

董仲舒的儒学虽然吸取了孔孟关于人格完善的学说,但更多地吸取了荀子从政治理论方面探讨“人”的思想。

在二者的结合点上,他选择了阴阳家的学说。

3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问题: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制度不稳定的时期,用当时“名士”的话说就是“平路将陂”。

他们企图对汉代儒学进行改造。

魏晋时期的玄学不能归属于儒学,但它本身却具有儒学的成分和因素。

4唐代儒学的三个趋向:唐代统治者沿袭汉代的经学笺注方式。

唐太宗命孔颖达、颜师古等编纂《五经正义》,试图吸取正统经学和玄学,调和出一个兼容并包的理论来统一经义。

但是经学笺注的方式是没有生命力的,且缺少理论的建树和创造。

唐代出现了所谓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

其次,早期儒学与“人”的观念相联系的重民、爱民思想在唐代有所发展。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认识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认识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认识湖北省安陆二中陈宜华儒家思想是传统中国文化主流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统治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人民的思想价值观念。

现在将进行简单总结:一、概况:春秋末期产生,战国时期初步发展,两汉时期官方化、经学化、神学化,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与玄、释、道教相互批驳与相互渗透,宋元明清时期理学化,至五四运动受到严厉的批判,儒学在思想意识上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宣告结束。

二、演变:(1)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他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爱惜民力,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2)战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

他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赋。

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因而受到冷遇。

(3)秦朝:儒家思想受到排斥,代表性事件是焚书坑儒。

(4)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宣扬“大一统”。

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使得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两宋: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南宋朱嘉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⑹明清:明朝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

封建统治者的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儒学受到批判。

(7)近代前期: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中国儒家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影响深远。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仁、礼、义、廉、学等,这些思想观念贯穿了中国的政治、道德、教育以及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核心观念以及影响等方面论述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乱不安的局势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提出了一种关注人伦关系、追求和谐共处的思想。

孔子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义务、君臣之间的道德责任等,旨在通过这些思想来恢复社会秩序、提升人们的道德品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思想逐渐在中国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儒家经典《论语》以及其他儒家经典的问世,进一步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容,并使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被奉为国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核心观念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主要包括仁、礼、义、廉和学。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互助关系。

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仁被视为最高的德行和道德准则。

礼是指社会和个人行为中的规范和仪式。

儒家认为,通过合理的礼仪可以维系社会秩序,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义强调人们对社会和他人负有的道德责任。

儒家思想认为,为了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和谐,每个人都应该履行自己的义务。

廉主张政治家和官员应该以勤政廉洁为核心原则。

儒家强调,政府官员应该以身作则,以诚信、廉洁的行为示范给民众。

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修身之法,强调不断学习和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儒家认为,通过学习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同时也可以为治理国家、管理家庭作出贡献。

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政治体制。

在中国古代,儒家的价值观念贯穿了君主制的政治体制,君主通过贤能之人来进行治理,强调仁爱、义务和廉洁等道德观念。

专题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迁

专题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知识梳理1、儒家思想形成:春秋战国(1)儒学产生的背景:随着铁制农具和犁耕的出现、井田制崩溃,小农经济兴起;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救世的主张。

(2)儒学的地位:儒家是“百家争鸣”中诸家之一。

这一阶段,战国时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①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最高道德准则,解释为“仁者爱人”;以“礼”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

②发展: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认为人性本善。

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

(3)特点:此时的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关于思想休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

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2、儒学惨遭摧残——秦朝秦虽统一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排斥,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

3、儒学独尊地位——汉代(1)背景: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

(2)主张:董仲舒兼采阴阳五行之说,糅合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

将天道和人事相比附,系统提出“天人感应”;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提出“大一统”的主张,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一统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中国儒家思想的兴衰历程原因分析及历史启示

中国儒家思想的兴衰历程原因分析及历史启示

中国儒家思想的兴衰历程原因分析及历史启示1.中国儒家思想的兴衰历程原因分析及历史启示一.原因分析:(儒学经历了百家争鸣的盛世,也曾受到过外来文化的冲击。

在这几千年的沧海浮沉中,儒家思想始终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中流砥柱。

儒学在春秋时期由孔子创办,之后不断吸收融合其他各家的思想来发展自己。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家思想遭到破坏。

在汉朝儒家第一次走向辉煌,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儒家学派走了下坡路,尽管儒学的正统地位仍保持着,但已失去了垄断地位,就在宋朝建立伊始,儒家学者们抓住这一统一的机会,最终使儒学发展到了顶峰,这就是宋明理学的功绩。

晚清时期,对于宋明理学进行批判,当时的哲学家,思想家对于理学的空谈不感兴趣,主张实学,务实入世,儒学在此陷入衰微。

在五四运动之后,儒家的思想彻底被废弃。

科学,民主的思想进入中国。

注意:要是短简答题就写,论文就不写。

(一).古代儒家思想兴衰历程及原因分析1.儒学在战国初期虽有所发展,但并未广泛流行。

从孔子到荀子历经了300年。

在整个过程之中儒学并不是官方学说,儒学一直处在百家争鸣的大环境之中。

1.首先,儒家大师们提出的理论只是由下而上的改革的愿望,而并非由统治者决定的由上而下的选择。

这样它就必然不会以统治阶级的道德为基础。

这样它与统治者、与朝代的联系就不是很紧密了。

2.其次,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若写论文就分点论述)2.秦朝虽已一统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极不利于当时的国家一统、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压制原来战国分裂割据时遗留的政治势力和思想影响,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焚烧百家书籍,坑杀儒学之士,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及原因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及原因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及原因作者:高青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32期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灿烂文化的形成、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在历史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有很大的不同。

一、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但被冷落儒家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这些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当时诸侯纷争的情况下,儒家思想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二、秦朝时期遭到压制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但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

三、西汉时期获得独尊地位,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正适应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由此便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尽管后来受到一些冲击,但从来没有动摇儒家思想作为封建国家统治思想的地位,相反后来的儒学体现了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特点,这也正是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四、鸦片战争——“文革”,旧儒学的影响力愈来愈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之初,就曾将村塾中供奉的孔子牌位撤掉,发动起义后他们掀起了猛烈的反孔活动。

如果我们把太平天国对旧儒学的冲击看做是因为他们对宗教的狂热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新文化运动对旧儒学的批判就更为激烈了。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以孔子和旧儒学为代表的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起猛烈攻击,揭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鲁迅更斥之为“吃人的礼教”,旧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动摇。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无可挑战地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文革”时期,对儒学进行了有组织地、全方位地批判。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中国文化中,儒家思想可以说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秦汉时期开始,儒家思想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一直持续到现在。

那么,儒家思想究竟为何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这么深刻的影响呢?一、儒家思想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流派儒家思想早期主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学派,后来随着时代变迁,衍生出了多个流派,如:“程门立雪”、“朱子学派”等。

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主张“仁爱”和“道德”,提倡“中庸之道”,要求人们核心价值观要遵守“仁、义、礼、智、信”的原则,遵循人伦道德,注重家族和社会责任等。

二、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从古代到现代,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道德和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影响极大。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注重社会秩序和人的修养,这种理念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具体效应:1.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贯穿于历代文化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中。

2.儒家思想强调对家族和社会责任的担当,提倡道德和行为规范,人们对于自己的道德和行为逐渐有了更高的要求。

3.儒家思想提出的中庸之道,强调在面对问题时要把握平衡点,遵循道德、和谐和理性的原则。

这种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4.儒家思想的实用主义和反动国学观念,强调要在生活中实现理性追求,不断追求完美,并将其付之行动,惠及于全社会。

5.儒家思想强调个人自我修养和自我觉察,这种思想形成了文化的精品及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核心。

三、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对中国人的影响儒家思想早已成为了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当今社会中儒家思想的影响仍然十分深远。

例如:1. 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产生着重要影响。

中国人思考问题以及行为,均受到儒家的哲学建议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影响,并对。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现代化和全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作用。

2. 儒家思想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十分深远。

儒家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的变化

儒家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的变化

儒家思想内容和历史地位的变化1.春秋末年儒学的创立核心内容:春秋末期,孔子创立了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同时主张“为政以德”,创立儒学。

历史地位:孔子学说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历史原因:春秋末年,奴隶制度趋于瓦解,奴隶主阶级趋于没落,而新兴地主阶级尚未成长长大。

2战国时期的完善发展完善;孟子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故而在政治上实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荀子则从性善论出发,强调理的规范与教化的作用,在政治上主张实行礼治。

历史地位;成为显学,但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历史原因;儒学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国诸侯纷争的年代,其主张不能满足地主阶级实现国家统一和加强统治中央集权的愿望,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3秦朝时期遭受沉重大打击历史原因:秦朝时儒生非议郡县制,主张分封制,站在专制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从而遭到“焚书坑儒”的沉重打击。

可见,儒学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不能满足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是其遭受压制的主要原因。

4西汉时期发展成为董仲舒的新儒学。

思想内容;增加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内容提出了日后归纳为三纲五常的学说。

历史地位;儒学逐渐取得正统思想位置。

历史原因;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受到冲击;历史地位;儒学地位受到佛教、道教地位的冲击,正统地位发生动摇。

;历史地位;佛教、道教兴起,佛教因董仲舒的改造二日益神秘。

6隋朝时期儒教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儒学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教义,有了新的发展。

唐朝在孔子庙堂建立国学,尊称为先圣。

7.宋朝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理学的含义;理学是儒道教融合的产物从而在宋朝出现了以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其包括程朱理学历史地位在宋代,程朱理学曾经被斥为为学,几次被查禁到元代才被确立为正统思想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历史原因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以儒学为宗吸收道教佛教之长补儒学之短把天理仁政人欲内在的统一在一体中成为一个整体使儒学更加完整更加哲理化更有效的维护了封建统治等级特权制度适应了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

儒学发展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儒学发展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儒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其发展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和阶段。

以下是儒学发展演变的大致历程及其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是儒学的起源和初步发展阶段。

由于当时诸侯国的战乱不断,社会秩序混乱,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恢复社会和道德秩序。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概念和“君子”道德规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后来的儒学奠定了基础。

2.前秦至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07年):在这一时期,儒学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法家思想,但这种思想并未能解决社会问题,因此汉朝时恢复了儒学的地位,并将其作为官方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学逐渐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相结合,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3.宋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这一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鼎盛阶段。

宋代推崇程朱理学,将其作为国家的官方学说,并在科举考试中推广。

明代时,王阳明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个体内心修养和道德实践的统一。

清代则注重经世致用,倡导实践、务实的儒学思想。

这一时期儒学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学发展演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社会动荡和道德危机:中国古代的动荡战乱和社会问题使人们开始反思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儒学提供了一种恢复社会和道德秩序的思想体系。

2.统一的政治体制:在中国历史上,统一的政治体制为儒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统治者通过采纳和推崇儒学思想,加强了对统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3.教育制度的推广:古代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将儒学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使得儒学成为社会精英培养的重要途径。

儒学在教育中的地位提高,也促进了其发展。

4.儒学本身的魅力和适应性:儒学强调道德修养、家庭伦理、政治治理等方面的价值观,对中国社会的需求与儒学思想相契合,使其能够在不同时期得以传承和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儒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变化,总体来说,儒学的发展演变是与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迁相互作用的结果。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过程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过程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过程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学说奠定基础(老子创立道家思想)(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原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原因: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1)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2)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①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②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 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4.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儒佛道三教并立.原因: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原因:三教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6.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1)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原因:①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②“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③为重兴儒学,一些儒学志士的思考与探索④理学在宋朝兴起的深层次原因:政治上,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三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经济上,两宋社会经济比唐代有所发展,为适应这一变化,统治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把自然观、认识论、伦理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哲学体系,以便从思想上加深对农民的麻痹.⑤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思想活跃.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2)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原因:①对程朱探究真理的繁琐方式不满.②明中期,程朱理学已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7.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原因:①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另一方面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②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走向腐化,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封建统治危机加深.③思想因素:一方面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了人们个性,摧残了人们思想;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④社会因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8.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原因: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道理.他宣称孔子是托故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9.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冲击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位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道德、新文化,目的是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10.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文革”期间,“批林批孔”运动,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12.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上升.儒家思想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文化建设结合,成为了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思想要素.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不少国家也有很大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对社会、政治、教育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思想内涵、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孔夫子)发起,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孔子强调人的性本善,提倡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思想随后被孔子的弟子们不断丰富和发展,孟子尤为重要,他进一步深化了儒家思想的人性本善观点,并强调了人与天的关系。

此后,儒家思想在历代儒者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二、儒家思想的思想内涵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包括仁、礼、义、智、诚等多个重要概念。

首先,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强调人之为人,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儒家强调通过培养个人的仁德来实现社会和谐与人的完善。

其次,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守的规范和准则,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关系和谐。

再次,义是指人们应该按照道德准则行事,具有责任感和义务感。

智是指人们应该具备正确的知识和智慧,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诚是指人们应该真诚待人、真挚对待待事,以求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三、儒家思想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在政治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君主制度,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以身作则,做到仁义诚信。

这种思想为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儒家强调君主与臣民之间的互动关系,主张君臣有责任和义务,提倡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和谐与合作,促进了政治稳定与治理效能。

四、儒家思想在社会伦理和家庭教育中的地位与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伦理和家庭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儒家思想注重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倡导以仁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强调家庭和睦、亲情和谐。

此外,儒家思想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提倡尊师重道,强调以孝治家。

在传统中国社会,这一思想赋予了家庭教育以重大意义,影响了几千年的家庭与社会伦理观念。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的演变及历史原因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的演变及历史原因
历史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固守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
③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
历史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的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的演变及历史原因
①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历史原因: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国纷争的年代,统治者的冷落
②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历史原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宣扬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儒家学说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思想文化必须为专制主义服务,才能生存发展;思想文化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由割据到统一的历史趋势。
④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历史原因: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儒家传统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运动制造理论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
⑤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抨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演变的历史原因(1)xx时期:
儒家思想被冷落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王室衰微,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

(2)秦朝时期:
儒家思想遭压制
秦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
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确立。

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的发挥中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xx后直到清末:
儒家思想雄霸统治地位
儒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符合了统治阶级禁锢士人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千方百计的维护。

(5)明末清初受到挑战
明末清初中国开始卷入全球化浪潮,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6)太平天国和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被利用。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儒家思想中的“大同思想”-----实现“天下为公”的社会,很符合当时下层人民的利益。

对儒家思想中的这一部分内容的利用有利于调动各阶层参加反清斗争的积极性。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

(7)新文化运动时期:
儒家思想受抨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

儒家学说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文化的特征:
思想文化必须为专制主义服务,才能生存发展;思想文化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由割据到统一的历史趋势。

3、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和现实意义
1、教育理论: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xx:
孝、xx、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维护社会稳定:
仁、xx、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维护国家统一:
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
个人修养:
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八坚持、反对)
2、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4、现代“以德治国”思想与儒家思想的有关比较
儒家的德治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德治的本质区别:
①德治的内容不同。

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

②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