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清代文言与短篇白话小说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75cd5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d.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18年《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模拟练习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1、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
()2、河姆渡遗址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3、伏羲画八卦刻文字代替“结绳记事”说明了中华文字文明的萌芽。
()4、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儿女亦称为炎黄子孙。
()5、“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是指从炎帝时代开始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6、唐代开凿的南北大运河是古代水利工程史上的伟大创举。
()7、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衡量和货币,修筑了秦长城和驰道、直道。
()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9、宋朝设行省制度统治全国。
()10、经历8年抗日战争1945年最终赢得胜利。
()11、汉字起源于书法是书法造型与表现的有机结合。
()12、汉隶的代表作有《毛公鼎》和《散氏盘》。
()13、三国时期吴国的张择端是第一个画佛像的画家。
()14、东晋顾恺之的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金》。
()1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以散文成就最大。
()16、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第一篇长诗。
()17、李白被誉为“诗圣”。
()18、叙事长诗《西洲曲》、抒情长诗《木兰辞》代表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19、五代与宋代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诗歌”。
()20、中国戏剧起源于上古原始社会的民间舞蹈。
()21、元代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
()22、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起点。
()23、儒家的孟子提出“性善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24、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25、华佗首创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26、西汉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27、2011年中国女药物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8、刘完素、张从正、朱震亨、李杲四大医学流派被称为“金元四大家”。
明清文学习题
![明清文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d03bf8f87c24028905fc339.png)
明清文学习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一、解释:1、《三国志演义》2、历史演义二、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着的(),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6.()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三、简答1、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四、论述1、以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例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2、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演义》为什么被称为“全景式战争小说”?第二章《水浒传》一、解释:1、《水浒传》2、英雄传奇二、填空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2、宋元之际画家()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回、回、回三种。
()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将杨家将故事定型化的英雄传奇小说是(),叙岳飞抗金故事的英雄传奇小说是()。
三、简答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与招安结局?四、论述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以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为例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一、解释:1、“吴中四杰”2、《郁离子》3、台阁体4、茶陵派5、八股文二、填空1、“吴中四杰”是指()、()、()和()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2、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
明清短篇小说
![明清短篇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f2d46c1f48d7c1c709a1452f.png)
之数,拈一小块,还了火钱,又将几钱银子,置 下镶鞋净袜,新褶了 一顶万字头巾。回到家中,
把衣服浆洗得乾乾净净,买几根安息香,薰了又 薰。拣个晴明好 日,侵早打扮起来。
三、凌濛初与“二拍”
• 1.凌濛初的生平 • 2.凌濛初的思想倾向 • 3.“二拍”的思想内容 • ①男女情爱 • ②对商人与商业的描写 • ③对社会问题的反映
• 靖康之乱,有官中女婢逃出民间,见了小 的每,误认做了柔福娘娘,口中厮唤。小 的每惊问,他便说小的每实与娘娘面貌一 般无二。因此小的每有了心,日逐将宫中 旧事问他,他日日衍说得心下习熟了,故 大胆冒名自陈,贪享这几时富贵,道是永 无对证的了。谁知太后回銮,也是小的每 福尽灾生,一死也不在了。”问成罪名。 高宗见了招伏,大骂:“欺君贼婢!”立 时押付市曹处决,抄没家私入官。
• ③入话,话本小说开头往往要加上一段 “入话”,这“入话”大多是一个或者几 个小故事这些故事与正话有某种关联,类 似一个引子。如《初刻拍案惊奇》之“姚 滴珠避羞惹羞,郑月娥将错就错”:
按《西湖志余》上面,宋时有一事,也
为面貌相象,骗了一时富贵,享用十余年, 后来事败了的。却是靖康年间,金人围困 汴梁,徽、钦二帝蒙尘北狩,一时后妃公 主被虏去的甚多。内中有一公主名曰柔福, 乃是钦宗之女,当时也被掳去。
真实、细腻的心理刻画
• 其日是单日,又值大雨,秦重不出去做买 卖,积了这一大包银子,心中也自喜欢: “趁 今日空闲,我把他上一上天平,见个
数目。”打个油伞,走到对门倾银铺里, 借天平兑银。那银匠好不轻薄,想著: “卖油的多少银子,要架天平?只把个五 两头等子与他,还怕用不著头纽哩。”秦 重把银包子解开,都是散碎银两。大凡成 锭的见少,“这些臊羯奴聚逐便 如牛马一般。今乘间脱逃,赤脚奔走,到此将有 万里。岂能尚保得一双纤足,如旧时模梓耶?” 高宗听得,甚是惨然。颁诏特加号福国长公主, 下降高世綮,做了附马都尉。其时江龙溪草制, 词曰:
中国古代文学史--清代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清代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078ea6c1eb91a37f1115c3e.png)
清代文学--------------------------------------------------------------------------------【字号:大中小】【背景色】第九编清代文学章节名称:清代文学概述授课时数:1教学目的和任务:对清代文学的整体状况有基本的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清代前期的两个重要思潮:重实与感伤及其在文学中的体现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一节社会概况明代末年,李自成等人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推翻了明王朝。
由于农民起义军的各种局限,给了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满洲族政权入主中原的机会。
公元1644年,已称帝建国的清朝统治者在明朝降将吴三桂引导下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王朝建立后,用40年时间逐步完成了对全国的军事征服,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为巩固政权,采取了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的措施。
到了康熙20年(公元1681年)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到乾隆年间,耕地面积比顺治年间增加了一倍,农业生产技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较大提高。
当时华北和江南最为繁华,两湖、两广、四川也得到开发。
手工业和商业比明代更为发达,苏州、杭州、扬州、江宁、广州、汉口、北京已成为规模很大的工商业城市。
这一时期社会繁荣,被称为“康乾盛世。
从康熙末年开始,伴随着经济的繁荣,统治阶级也日益腐朽,土地兼并也加速进行。
特别是乾隆后期,官僚、贵族、富商、地主豪绅掠夺了大量土地,积聚了巨额财富,朝政日趋腐败,贪污成风,人们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涨。
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相继发生,清王朝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道光20年(公元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中国由一个封建社会演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文学史上沿用了历史学的分期,习惯于将此前的称为古代文学,此后的称为近代文学。
第二节文化与学术概况从清初到鸦片战争的近二百年间,文化领域内的斗争也很尖锐。
清王朝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竭力推崇程朱理学,定都伊始便尊孔崇儒。
清代文学第3、8章清代白话小说
![清代文学第3、8章清代白话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29ce06f504a1b0717fd5dd2b.png)
[参考书目] 1. 《水浒后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94年版。 2. 黄肃秋校注:《醒世姻缘传》,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1年版。 3. 秦瘦鸥校点:《镜花缘》,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0年版。 5.苗壮:《才子佳人小说史话》,辽宁教育 出版社,1993年版。
三、李渔的短篇小说
《无声戏》(《连城璧》)、 《十二楼》
四、
才子佳人小说:是以青年男女 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在清初蔚 为大宗。它的情节多为固定模式: 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拨乱离散, 及第团圆。总的倾向是存情去欲。 这种倾向一方面是对明末主情思潮 的修正,另一方面又对《红楼梦》 的创作提供了正反两方的经验。著 名作品有《玉娇梨》、《平山冷 燕》、《定情人》。
第三、八章
清代的白话小说
第三章 清初的白话小说 第八章 清中叶的小说
清初的白话小说(假借,仿造): 一、《水浒》续书: 1.陈忱《水浒后传》 2.俞万春《荡寇志》(《结水浒传》) 3.青莲室主人《后水浒传》 二、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恶姻缘》) 晁源—珍哥—仙狐—计氏; 狄希陈-珍珠-薛素姐-童寄姐
《平山冷燕》:《平山冷燕》主要
描写“先朝”隆盛时的才子才女 (平如衡、山黛、冷绛雪、燕白 颔),书名即由四人的姓氏连缀而 成,他们才华出众,深得皇帝赏识, 最后双双成亲的故事。
清中叶的长篇小说 李汝珍《镜花缘》: 李百川《绿野仙踪》:
[复习思考题] 1. 试论《水浒后传》对《水浒传》在思想上、 艺术上的继承和发展。 2. 简论《镜花缘》的多重创作旨趣。 3. 名词解释:才子佳人小说
明清短篇白话小说体制的演变
![明清短篇白话小说体制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8964d43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d.png)
明清短篇白话小说体制的演变王言锋内容提要发端于话本的明清短篇白话小说在体制上基本继承了话本的体制,但是到了明末清初,这种较稳定的体制被逐渐打破,为数不少的作品或淡化、取消头回和篇尾诗,或形成议论说教性的开头和结尾形式,或减少说话套语、叙述者隐退,或向中长篇体制发展等,越来越远离了话本体制的影响,也越来越书面化、文人化。
关键词明清短篇白话小说小说体制演变明清短篇白话小说是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就承袭了话本的体制,但是随着它的发展和日渐成熟,尤其是书面化的加强和文人的积极参与,它在体制上也逐渐地发生了变化,越来越远离了话本体制的影响。
关于话本的体制,胡士莹先生认为由六部分组成: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即一篇体制完整的话本是在题目之后以诗词起篇,为篇首;诗词之后稍加说明或议论,这段文字称为入话;其后往往叙述一个或几个与后面主要故事相类或相反的小故事,称为头回;然后进入主要故事,即正话;故事结束后缀以诗词或题目终结全篇,此为篇尾。
[1]此外,在故事叙述过程中,还有一套说书套语,并多杂以诗词等,也是话本体制上的特点。
兴起于明中叶以后的白话短篇小说的编撰,在体制上基本上承袭了话本的这套体制。
不过,在现今我们所能看到的早期的短篇白话小说的编撰中,也并不是每一篇都完全符合话本体制,如《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和《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入话的内容,也无头回,甚至冯梦龙的《三言》在120回中也有半数左右或缺少入话或缺少头回。
不过这种体制上的缺漏和变化并不能说明它们在体制上已发生了变化,而是刊刻者的疏漏、省工或编撰者概念上的不明确。
关于前者,胡士莹先生《话本小说概论》认为,《清平山堂话本》原来都有入话,大概编集者(或刊印者)主观上认为入话只适合“说话”伎艺表现方式而不太适合于阅读,或者认为繁冗累赘,为节省工料起见,只在篇首标“入话”二字,把入话原文都刊落了。
关于后者,是因为编撰者将头回当作了入话,如《醒世恒言》卷35《徐老仆义愤成家》中在讲完头回萧颖士的故事之后,叙述者说道:“适才小子道这段故事,原是入话,还未曾说道正传。
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
![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e35c1f7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d.png)
三 荒诞的因果结构与真实的人生实况
《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全书依佛教的阴阳 果报观念,先后叙写了两世恶劣的婚姻。
然而,在作者建构的这样一个大框架中,装入的是世 间家庭夫妻关系恶劣的人生实况。
小说开头一段缘起中说明,作者是有憾于世间家庭 “阴阳颠倒,刚柔失调”——丈夫受妻子的欺凌而作 此小说的。但小说叙写出的人生实况,却冲破了作者 的思想观念。无论是“前世”纵妾虐妻的晁源,还是 “后世”受妻辖制、凌辱的狄希陈,都不是钟情、尊 重妻子的好丈夫。
陈忱的《水浒后传》
1、思想内容
《水浒后传》依据原书的结局,叙写梁山英雄李俊、燕青 等32人再度起义,由反抗贪官污吏,转为反抗金兵,惩治 祸国通敌的奸臣、叛将,燕青在金兵占领的地区救助被掳 的民众,去金营探视宋徽宗,全伙救出被金兵围困的宋高 宗,保护他奠都临安亡国之恨和关心国事李俊起义于太湖, 继而开拓海岛,最后全伙聚集海上,建基立业,明显由郑 成功、张煌言拥兵海上抗清生发成小说情节,也反映遗民 们寄恢复希望于海上和坚决不臣服新王朝的普遍心态。
第三节 李渔的拟话本小说
一 清初的拟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在明末已由整理、改编旧篇转向了作家个人创 作,简称拟话本,作者的主体意识增强,多叙写现实世 态人情,话本体制失去了约束力,
圣水艾衲居士的《豆棚闲话》 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十五篇 酌玄(元)亭主人的《照世杯》四篇
二 李渔的拟话本小说
李渔的小说集有《无声戏》和《十二楼》,《无声戏小 说》12篇,《无声戏二集》6篇; 《连城璧》是二者的合 刊,只抽换了关于张缙彦的一篇。《十二楼》有十二篇 小说,每篇写一楼以楼命题。
小说用方言俗语描摹人物情状,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诙谐幽默 的情趣。
二 全新的长篇世情小说
清代的文言和白话文学
![清代的文言和白话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adbef81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e.png)
清代的文言和白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清朝是一个颇为特殊的时期。
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白话文学。
在此之前,建文年间燕王朱棣篡位称帝,确立明朝的王朝。
明代的文学传统被广为人知,其中以《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著作最为流传。
随着清朝的建立,文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清代的文言文清朝的文学发展主要是以文言文为主的。
文言文是古代的文学语言,曾经是文学的主流。
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也发生了变化。
文言文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淘汰,使得文化传承和交流受到了阻碍。
尽管如此,文言文对于中国文学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清代,仍有很多作家和学者坚持使用文言文来表达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清代的文言文著作数量颇为丰富。
清初的文言文文学主要以诗词和小说为主,其中代表作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
这些文学作品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价值观念,展现了古代文化的精髓。
它们的语言处理、情节设置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此外,在清代还有一些历史文献、学术专著等文言文著作,这些作品对于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清代的白话文学与文言文相比,清代的白话文学相对较少。
但是,这一时期的白话文学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清代的白话文学主要是以散文、小说为主的。
散文的发展得益于学术著作的推广和普及化。
普及教育的兴起使得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更加具有实用性。
因此,清代的散文多以实用性为出发点,而不是纯粹的文学创作。
清代的小说是白话文学的主要形式。
与前一时期相比,清代小说更加注重描写现实生活,内容更加注重人性和情感的呈现。
这一时期的小说更加注重描写社会生活以及描绘人性方面。
这些小说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同时也具备历史、哲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思想意义。
总结清代的文言文和白话文学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学传统。
作为古代传统语言的代表,文言文成为了文学作品的重要形式。
而白话文的出现改变了古代文学语言的单一性,使文学作品更加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第八编 清代文学
![第八编 清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53cb69ea551810a6f52486c0.png)
第八编清代文学概说第一章《聊斋志异》第二章《儒林外史》第三章《红楼梦》第四章其他小说第五章清初与清中叶的戏曲第六章《长生殿》第七章《桃花扇》第八章清代诗文第九章清代的说唱文学概说公元1644年至191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时期。
清是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满族的政权,它实际上与明朝并存了一段时间,当时的势力范围只不过是在山海关以北地区。
1644年当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明王朝瓦解后,清人大举入关,才正式开始了清朝时期。
清朝政治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值得注意,第一是自始至终存在着民族矛盾。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除了军事之外,其它各方面都落后于汉人,加上清政府在全国的统治是在经过残酷的杀戮以后才建立起来的,所以,汉人与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始终都没有消除,这种矛盾在清初和清末表现得尤其突出。
作为被统治的汉人来说,他们总要寻找机会来反抗清政府,或通过其他形式发泄心中的不满;作为清朝统治者来说,他们总对汉人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怀疑汉人的言行。
由此也就产生了清朝政治的第二个特点,即它对文化实行的高压禁锢政策。
这主要是通过文字狱、禁止和销毁书籍以及科举考试等进行的。
在清朝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文字狱不下数百起,动辄杀人数十,株连数百。
这些文字狱的起因往往都是清朝统治者怀疑文人的作品中有反清思想,例如著名的明史案、沈天甫案、戴名世《南山集》案、汪静祺案、吕留良、曾静之案等。
清政府想以此来恐吓威慑文人在文化领域里的反抗情绪。
与此同时,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维护政权的稳定,将一些他们认为有负面作用的书籍销毁或改动。
《四库全书》的编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把“辞含激忿,意存感慨”的异端书籍清理出来,集中加以销毁。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对政权的隐患,清朝政府继续沿用了明朝政府的办法,以孔孟思想和程朱理学为内容,实行科举考试,以孔孟思想和理学来禁锢束缚人们的思想,以八股文来吸引人们参加考试,毒害人们的心灵。
以上两个方面对清代文学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清代小说
![清代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de251d6f9b6648d7c0c74605.png)
第三章清代小说清代小说发展的四个阶段一、顺治、康熙时期1644~1722●二、雍正、乾隆时期1723~1795●三、嘉庆、道光、~1874咸丰、同治时期1796●四、光绪、宣统时期1875~1911第一个阶段——顺治、康熙时期这是清代小说的繁荣时期。
1、评点本:《水浒传》的金圣叹评本,《三国志演义》的毛宗岗评本,《西游记》的汪象旭评本、陈士斌评本,《金瓶梅》的张竹坡评本。
2、文言小说: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代表。
3、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的成就为最高。
其中成就比较突出的,有《说岳全传》、《水浒后传》(陈忱撰)、《后水浒传》(青莲室主人撰)和《隋唐演义》等。
4、人情小说,《续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
5、才子佳人小说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现。
它是明代以来的人情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
《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6、神魔小说发展到这一时期,已接近尾声,有《后西游记》、《济公全传》、《醉菩提》等。
7、白话短篇小说:《连城璧》、《十二楼》、《豆棚闲话》、《五更风》、《照世杯》、《闪电窗》。
第二个阶段,雍正、乾隆时期1、《聊斋志异》首次刊行于乾隆年间。
《子不语》(一名《新齐谐》)、《阅微草堂笔记》、《谐铎》、《夜谭随录》、《萤窗异草》等。
2、白话长篇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几乎是同时出现两座高峰。
3、才子佳人小说:《驻春园小史》、《金石缘》、《水石缘》、《雪月梅》等。
4、历史演义小说:《飞龙全传》、《说呼全传》、《反唐演义全传》、《说唐后传》、《征西演义全传》、《反唐演义传》。
蔡元放的《东周列国志》流传较广,影响较大。
5、《绿野仙踪》和《野叟曝言》是两部优秀的作品。
第三个阶段,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时期了创作小说创作进入了衰微时期第四个阶段,光绪、宣统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最后收尾的时期。
1、文言小说以《夜雨秋灯录》、《淞滨漫录》、《淞滨琐话》等为代表。
它们仿《聊斋志异》而作,但描写的重点已不是狐鬼,而是烟花粉黛之事了。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编 清代文学(第三、四章)【圣才出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编 清代文学(第三、四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8b2ca7676a20029bd642dd2.png)
第3章清初白话小说3.1 复习笔记一、小说续书与《水浒后传》1.清初的小说续书明代《水浒传》等四大小说行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后来小说作者仿效的对象,也出现了续书现象。
2.两种续法:仿造和假借(1)仿造,作者刻意仿照原书,用原书的主要人物或者他们的后身,演绎出与原书相类似的故事情节,成为一部相类似的小说。
如天花才子评的《后西游记》、青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等,虽然它们也蕴含一定的新意,但模拟原书的痕迹过重,人物性格也与原书的人物大体相近,文笔疲弱,缺乏新的艺术创造。
(2)假借原书人物,另行结撰故事情节,内容、意蕴都与原书大为不同。
如丁耀亢的《续金瓶梅》、陈忱的《水浒后传》等,后者比较优秀。
3.假“水浒”人物以写心(1)陈忱托名“古宋遗民”作《水浒后传》,说作者在山河破碎之际,借残局而著书,无疑是自道他作此小说是借以抒愤写心的。
(2)《水浒后传》依据原书的结局,叙写梁山英雄中剩存的李俊、燕青等三十二人再度起义,反抗入侵的金兵,惩治祸国通敌的奸臣、叛将,其中也反映着当时江南遗民们寄恢复希望于海上和坚决不臣服新王朝的普遍心态。
(3)借续书抒愤写心,在艺术上很难获得大的成功,《水浒后传》中的一些情节缺乏内在的生活血肉,“大团圆”的结局更是落入俗套。
在小说叙事方面,他虽然属于英雄传奇一类,但叙事模式发生了变化,人物、情节缺少传奇色彩而趋向寻常生活化,抒情写意性增强了,这是通俗小说文人化带来的新的艺术素质。
二、《醒世姻缘传》1.作者与成书年代《醒世姻缘传》署名“西周生”,用山东中部方言作成,故事背景主要是山东济南府,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中间写到明代末年这一带地方的实有人事,可见作者是明末清初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一位文人,成书于清初顺治年间。
2.独创的长篇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问世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风格相近。
但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虚构出全新的小说人物和生活图画,而且还有一个明确的要解释社会人生的基本问题(夫妻关系恶劣的原因)的题旨。
明清章回小说:一种至今绵延不息的小说体式
![明清章回小说:一种至今绵延不息的小说体式](https://img.taocdn.com/s3/m/d99f428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8.png)
明清章回小说:一种至今绵延不息的小说体式清代学者焦循曾在《易余龠录》中说“一代有一代之胜”,并选取楚骚、汉赋、魏晋南北朝隋唐诗、宋词、元曲、明代八股文为各个时代的代表文体。
后来有人将最后一项改为明清小说,这是符合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实际情况的。
在所有的文学式样中,明清两代独领风骚的确实是小说。
而其中又以章回小说为代表。
章回小说又称中国古代长篇通俗小说。
由宋元长篇说话嬗变而来,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与笔记、传奇、白话短篇分途并行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的创作业绩,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主要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文体。
一、章回小说的源起唐代的俗讲变文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是章回小说的远祖。
指的就是章回体小说与俗讲变文之间的一种比较久远的师承关系。
俗讲由佛家讲经衍出,所谓“俗讲”,即中唐以后的一种讲经方式,是和尚在寺里讲经的“话本”,采用说唱结合的方式,描摹表演,比较具有趣味性。
因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其教义精深繁富,不易领悟,俗讲则将深奥的佛经文学化和通俗化,并且与说唱艺术结合。
唐五代时有种说唱变文极为盛行,叫做“转变”,变文,就是转变的底本。
“变”即为变更、变化,使高深道理通俗化。
变文可以说是彻底的民间文艺,它是一个人就能说唱的讲经文。
由此可见,俗讲变文其实就是通俗方式下的佛家讲经,陈寅恪先生曾讲过:“自佛教流传中土后,印度神话故事亦随之输入,观近年发现之敦煌卷子中如《维摩诘经文殊问疾品演义》诸书,易知宋代说经与近世弹词章回体小说等都出于一源,而佛教经典之体裁与后来小说文学盖有直接关系。
”由此足见,章回体小说与俗讲变文之间确有渊源。
不过,俗讲及变文对章回小说的影响,并非直接的,而是经由“说话”艺术这一中介发挥作用。
“说话”就是讲故事,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
是说书、评弹等艺术形式的鼻祖。
随着李唐王朝的解体与坊市制度的结束,经五代纷争到宋朝建立,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文化空前繁盛。
这为市民文艺的发展奠定了充分的基础。
第三章_清初白话小说
![第三章_清初白话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ea2f8313fad6195f312ba6ec.png)
3、佳人:出身显贵,富有诗才,容貌娇美, 性格贤淑,四者缺一不可。她们是男子才 子成功的助力,是才子幸福的保障。 4、婚恋模式:整个社会都重视才学,闺阁名 门以诗才择婿,这一点受到上自帝王、下 到大臣的认可,成为一时风气。才子虽然 没有特别的身世,但由于诗才富丽,往往 会成为上流社会名媛争取的对象。
第二十二回以后叙写今世的狄家:狄希陈 是晁源转生,娶了狐精托生的薛素姐为妻, 后来又继娶了计氏转生的童寄姐,婢女珍 珠是珍歌转生的。 狄希陈受尽薛素姐、童寄姐的百般折磨、 残酷虐待,珍珠也被童寄姐逼死,“偿命 今生”。最后,狄希陈梦入神界,虔诵佛 经,便“一切冤孽,尽行消释”。
主旨: ①黑暗肮脏的社会:顽劣子弟私通关节便成了秀 才;逼死人命的女囚使了银子在狱中依然养尊处 优摆生日宴席,狱吏为了占有美貌的女囚不惜纵 火烧死另一名女囚;无文无行的塾师催逼学生缴 脩金就像官府追比钱粮;江湖医生故意下毒药加 重病情进行勒索。 ②封建婚姻的弊端:计家比较富裕,计氏嫁到较 贫寒的晁家时,有丰厚的妆奁,还带来一顷田地, 公婆欢心,丈夫也有几分惧怕。后来公公做了知 县,晁家富贵了,晁源便浪荡娶小妾,喜新厌旧。 里面的男子可以纳妾,可以嫖娼,女子却要守 “不妒之德”。
全书用山东方言写成,语言流畅,诙谐有 趣,人物形象生动,结构严谨,照应周到, 艺术上有一定成就。
第三节、李渔的短篇小说
1、清初的拟话本小说 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圣水艾衲居士的《豆 棚闲话》,酌玄亭主人的《照世杯》,李渔的 《无声戏》和《十二楼》。 2、李渔的小说的内容 ①描写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生活。《谭楚玉戏里传情, 刘藐姑曲终死节》小说突破了传统的价值观,士 子对功名的追求远没有对美满婚姻的追求炙热, 小说热情歌颂了这对青年男女为追求恋爱自由而 勇敢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可贵精神。
第三章清代白话小说
![第三章清代白话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62fd5e9fdaef5ef7ba0d3c1f.png)
• 至情人性的推崇,已渗透了对伦理道德的 真诚信仰。
第四节、才子佳人小说
• 佳人:色、才、情 人只患无才耳,若果有才,任是丑陋,定 有一种风流,断断不是一村愚面目。《平 山冷燕》 贤也,智也,韵也,斯为上也; 胆也,识也,是其次也; 情也,又其次也。
• 才华所带来的悲剧 佳人形象即作者形象的写照。对佳人的崇拜即是 以自我才华的认可与肯定。 情:三者中的首位 佳人肝形象的生命本体 1、源于内心的自然情欲的生命力量与人生追求。 2、对才子人品才华的仰慕和体贴入微的柔情。 3、青年男女肝胆相照、生死相许的深情
清初白话小说
• 白话小说创作的旺盛 阅读群体的巩固与扩大 创作主体的扩大:遗民文人与落拓文人 清初的白话小说的类型: 明代小说的续书、摹写世态人情的世情小 说、叙写明清之际政事的时世小说、才子 佳人小说。Biblioteka 第一节 小说续书与《水浒后传》
• 清初的小说续书 两种续法:仿造和假借 1、一种是仿造,作者刻意仿照原书,用原 书的主要人物或者他们的后身,演绎出与 原书相类似的故事情节,成为一部相类似 的小说。《后西游记》、《后水浒传》
• 现实的揭露: • 恶姻缘的原因:出于男性的立场,世间家 庭“阴阳倒置,刚柔失调” • 客观意义:尊重女性、夫妻应当“相敬如 宾”
第三节、李渔的短篇小说
• 《无声戏》、《十二楼》 • 迎合阅读心理而创作、市场化、娱乐化 • 世情题材:家庭间财产、婚姻、子嗣、社 交 • 创新:虚拟的世界;个人的经验之论与游 戏人生的意趣。 劝世内容:饮食日用之道
2、另一种续书是作者假借原书的一些人物, 另行结撰故事情节,内容、意蕴都 与原书大为不同。丁耀亢的《续金瓶梅》
第二节 《醒世姻缘传》
• 独创的长篇世情小说 :完全取材于现实生 活,虚构出全新的小说人物和生活图画, 而且还有一个明确的要解释社会人生的基 本问题(夫妻关系恶劣的原因)的题旨
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
![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4b1624c40c22590102029d1b.png)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独创的长篇世情小说,小说在因果报因模式中描绘出相当丰富的真实而鲜活的世态人情,叙事中有幽默色彩与喜剧风格。
第三节 李渔的短篇小说
李渔的小说集有《无声戏》、《十二楼》,其短篇小说全是叙写世情的。
第四节 才子佳人小说
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叙才子佳人才色相慕,终成连理,是超世俗情欲的,追求理想的配偶,却严守礼教规范,题旨、意趣与晚明小说不同。
三 清代的地方戏
清代地方戏在戏曲艺术形式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音乐上突破了昆山腔和弋阳腔的曲牌联套的结构形式,创立了一种名为板式变化体的新的戏曲艺术体制。昆山腔、戈阳腔等声腔是把许多首乐曲按照一定的宫调类别和排列次序组成套数,通过曲牌的更迭来实现旋律的变化,属于多曲体结构形式。梆子、皮簧等地方剧种中的板式音乐,则以一首乐曲为基础,运用各种拍节(即板)的变化,将每一首乐曲作种种不同的变奏发展,属于单曲体结构形式。其音乐结构体制更为单纯、通俗,更能充分发挥戏曲音乐的戏剧性功能。剧本也突破了过去传奇尽可能完全按照音乐套曲来分出、分折的局限,主要依据冲突的发展来安排场次,使戏剧结构和声韵结构得到了统一,从而把戏曲艺术的综合性、戏剧化和表现力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章 清代其他戏曲
一、李玉与《清忠谱》
李玉是明末清初创作剧本最多的戏曲作家,所著传奇约四十种,现存十八种,其中《清忠谱》是其代表作。《清忠谱》通过对苏州市民暴动这一历史事实的艺术加工,歌颂了以周顺昌为代表的东林党人的正义斗争和崇高气节,表彰了颜佩韦等下层市民见义勇为、不畏强暴的高贵品质,深刻地反映了明末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由于作家第一次把如火如荼的群众斗争搬上舞台,塑造出了五个反抗性很强的市民领袖形象,使这个剧本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清代文言小说
![清代文言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6aa5dff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4.png)
清代文言小说第一篇:清代文言小说第九章清代文言小说教学目的:了解《聊斋志异》的作者和版本,掌握小说描写爱情和揭露科举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熟悉《聊斋志异》对后代文言小说的影响。
清代是封建社会的最后时代,也是小说成就最高的时代。
王国维先生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宋元戏曲史》)无庸置疑,清代的代表文学样式是小说,可以说,清代铸造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辉煌。
具体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小说流派众多,除了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世情等重要流派之外,又出现了讽刺小说、谴责小说、侠义公案小说等许多流派;二是出现了高峰性小说: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均出现了巅峰之作,《聊斋志异》是古代文言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儒林外史》则是空前绝后的讽刺小说,《红楼梦》不仅是世情小说的高峰,而且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三是小说理论有了飞跃发展,金圣叹批《水浒》,张竹坡批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独特的方式繁荣了小说理论。
《聊斋志异》属于文言小说。
在市民阶层崛起、白话小说大行其道的宋元时代,文言小说一蹶不振,每况愈下。
明代文言小说的数量、质量均不理想,比较有影响的只有瞿佑的《剪灯新话》,以及模仿此书的李昌祺的《剪灯余话》、邵景瞻的《觅灯因话》,简称为“剪灯三种”。
到清代,小说观念有了较大突破,愈来愈多的小说评论家充分认识到,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拟话本已經成为小说的主流,代表了小说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文言小说领域,只有生活于清初的蒲松龄,独辟蹊径,吸取了魏晋笔记语言精练、唐传奇风格旖旎、拟话本情节曲折的优点,从而创作出文言小说史上的集大成之作——《聊斋志异》。
第一节《聊斋志异》的作者和版本一、作者《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山东淄博市)人。
16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
![16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eeae2532b4daa58da0114aaf.png)
▪ 还别出心裁地借用通俗小说里的人物、情节,犹如诗文用典故一
样,形容所叙人事情状,增加了叙述的趣味性。
第三节
李渔的拟话本小说
一、清初的拟话本说
▪ 话本小说在明末已由整理、改编旧篇转向了作家个人创作, 简称拟话本,作者的主体意识增强,多叙写现实世态人情, 话本体制失去了约束力, ▪ 圣水艾衲居士的《豆棚闲话》 ▪ 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十五篇 ▪ 酌玄(元)亭主人的《照世杯》四篇
二、仿造型续书
▪ 用原书的主要人物的后辈或后身,演绎出与原书相类似的故 事,成为一部相类似的小说。 ▪ 《后水浒传》叙写宋江、卢俊义等转世的杨幺、王魔等36人 聚义洞庭湖 ▪ 《后西游记》改唐三藏师徒取经为其替身唐半偈,率孙小圣、 猪一戒、沙弥去西天取“真解”
三、后续型续书
▪ 接续前书,借前书终结后尚未死亡的人物演绎故事,命意则 不同。 ▪ 《续金瓶梅》是以南北宋之交金兵南侵为时代背景,以《金 瓶梅》中的未亡人吴月娘携子逃难为主线,叙写了已死人物 西门庆、潘金莲等人转世后遭淫恶报应,蒋竹山、苗青叛国
二、李渔小说的创作特点
▪ 李渔的小说集有《无声戏》和《十二楼》,是李渔住在杭州期间 写成的。两部小说集共三十篇,全部是李渔个人的独自创作,并 且表现出新的创作特征。 ▪ 李渔小说的基本特点,也就是与其他话本小说的不同处,是作者 主体意识的超常发挥,将文学创作的虚构权力推向了极端,完全 可以不受社会人情物理的限制,随心所欲地摆布笔下的人物。 “时来运转”“因祸得福”的结局,大都出于奇奇怪怪的偶然, 没有多少情理,读者读他的小说,主要是感到有趣。
第二节
《醒世姻缘传》
一、作者和成书年代
▪ 《醒世姻缘传》署名西周生。作者真实姓名,近世研究者有多种 推断,影响最大的是胡适的蒲松龄说,都不能证实。 ▪ 小说的故事背景是明代后期,叙述到明末多种时政,地方背景主 要是山东省济南府绣江县(章丘县的别称)明水镇,中间写到一 些实有人事,如济南“守道副使李粹然”(名政修),崇祯间一 年除夕“大雷霹雳,震雹大风”,《济南府志》均有记载。 ▪ 作者当为明末清初地方官场中人,小说当作成于清初顺治年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二、李渔的生平和创作
(1611-1680),字笠鸿,一字谪凡,号笠翁,别署觉世稗 官、新亭樵客、随庵主人、澹慧居士、湖上笠翁等,兰溪 (今属浙江)人。
屡试不第,终身未仕,以文字糊口。 除拟话本小说二种外,另著有《闲情偶寄》、《笠翁十种
与当时蓬勃兴旺的白话小说和再度中兴的传奇体小说相比, 此类小说未免相形见绌,但其中也不乏可资玩味的文人逸 事,而且使《世说新语》的古老样式也借此得以延续。
六、“虞初系列”
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虞初周说》开始, “虞初”这位跟随汉武帝的方士几乎成了中国古代人们称 呼“小说”的代名词。张衡《西京赋》说:“小说九百, 本自虞初。”
三、“聊斋系列”
《聊斋志异》问世以后,模仿者蜂拥而起,形成了一个以 《聊斋》的题材笔法为楷模的小说系列。尽管这些仿制品 不能与《聊斋志异》同日而语,但其中优秀者也不乏特色。
这个系列在《聊斋》问世后不久的乾隆年间形成了一个小 的高潮,出现了沈起凤《谐铎》、和邦额《夜谭随录》、 浩歌子《萤窗异草》等;嘉庆、道光时期有梓华生《昔柳 摭谈》、管世灏《影谈》等;同治、光绪年间再次掀起高 潮,出现了宣鼎《夜雨秋灯录》、吴芗厈《客窗闲话》、 王韬《遁窟谰言》、《淞隐漫录》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 沈起凤《谐铎》、浩歌子《萤窗异草》和宣鼎《夜雨秋灯 录》。
由于纪昀《四库全书》总纂的特殊身份和《阅微草堂笔记》 的实际成就,使该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轰动,并引起了 社会上许多人的模仿。这类作品主要有梁恭辰《池上草堂 笔记》、许仲元《三异笔谈》、许奉恩《里乘》。
也有些作品兼擅“聊斋”、“阅微”二体,志怪、传奇手 法并用,如王椷《秋灯丛话》、乐钧《耳食录》、许秋垞 《闻见异辞》、汤用中《翼駉稗编》等。
明代吴仲虚就曾经将唐代以后优秀传奇小说辑为《虞初 志》。
入清以后,先有张潮将当时著名文人的传记散文和传奇小 说辑成《虞初新志》,嗣后又有很多人追随张潮,如黄承 增《广虞初新志》、郑澍若《虞初续志》、胡怀琛《虞初 近志》和王葆心《虞初支志》等。
这些小说将传记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是清代求实文学观 念的反映,但由此却造成小说文学界限的模糊,是小说观 念倒退的表现。
《聊斋志异》一书大多以志怪反映现实,且使用传奇手法,所以兼具 志怪、传奇二体的特点、以至成为成熟的短篇小说杰作。
(三)对唐传奇艺术手法的超越 首先,从唐传奇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以刻画人物为主。
在人物描写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而且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 其次,加强、发展了唐传奇中较少见的环境描写,并使之 与刻画人物相互表里。 《田七郎》中主人公外貌“末几,一人出,年二十余,貙 目蜂腰,着腻帢,衣皂犊鼻,多白补缀”,住处“见破屋 数椽,木歧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楹间,更无 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 第三,普遍的心理描写。 《青凤》青凤初见耿生时,“辄俯其首”,再见时又“骇 而却退,遽合双扉”。当她与耿生私会被叔父撞见时,则 羞惧无地自容,“俯首倚床,拈带不语”。被叔父斥诟后, 又“低头急去”,“嘤嘤啜泣”。后来遇难被耿生所救, 又“依依哀啼,阘耳戢首”。篇末写青凤之叔遭难,其子 向耿生求教,耿佯装不允,“女笑曰:‘忍哉!’”
生可以死、死可以生
(二)清代尚实思潮下对生活真实的描摹 首先,在生活的基本道理上,蒲松龄反对对生活有害的不
切实际的空想和幻想。 著名的寓言小说《崂山道士》 《黄英》:马子才爱菊、陶氏姐弟贩菊,“自食其力不为
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 也。” ” 其次,揭露科举考试的弊端 《司文郎》:王平子、余杭生 《贾奉雉》、《三生》 第三,求实思想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是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名篇《促织》 、《席方平》
第二节 明清系列文言小说
我国文言小说经六朝志怪和志人的准备。到唐代传奇形成 了第一个高潮。此后逐渐趋于平稳,宋元之际优秀作品不 多。到了明清两代才重放异彩,再次呈现兴旺之势,形成 了几个大的小说系列。
一、“剪灯系列”
洪武十一年(1378),瞿佑编创了《剪灯新话》四卷二十篇。 嗣后,李桢于永乐年间又写成《剪灯馀话》四卷二十篇
五、“世说系列”
以《世说新语》为模仿对象,采摭文人逸事,按内容分类 的世说体志人小说在明清两代也得到较大发展。
其中有的采摭旧事,编纂成书,如明代何良俊《何氏语 林》、林茂桂《南北朝新语》、赵瑜《儿世说》,清代李 清《女世说》等;
有的记载近人及当朝遗事,如明代李绍文《明世说新语》、 焦竑《玉堂丛语》,清代梁维枢《玉剑尊闻》、吴肃公 《明语林》、王晫《今世说》等。
第三节 李渔与短篇白话小说 一、清代拟话本创作概况
入清以后,拟话本小说在明末《三言》、《二拍》 的基础上又有了一定发展。主要特点是从前人书 中取材并改制的作品相对减少,而取材现实、作 家自己创作的小说却愈来愈多。
现存清代拟话本小说约有三十多种,影响较大的 有:薇园主人《清夜钟》十六回(现存十回)、艾 衲居士《豆棚闲话》、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
二、“艳情系列”
受《剪灯新话》和话本小说的影响,明代后期出 现了一批编选前代爱情故事的文言小说集。
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当时的拟话本小说有着 密切联系。其中大部分是男女爱情故事,文字上 也比较通俗,中间又往往穿插诗词。学者们普遍 认为这些小说集是研究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之间 关系的重要材料。
这些小说主要有陶辅《花影集》、邱浚《钟情丽 集》、卢文表《怀春雅集》、王世贞《艳异编》、 吴敬所《国色天香》、吴大震《广艳异编》等。
《张鸿渐》:张鸿渐、施舜华
《晚霞》:阿瑞、晚霞
《公孙九娘》:故事人物为与于七起义有关的遇难人物, 公孙九娘、莱阳生
第一节 五、《聊斋志异》的写作手法: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一)志怪题材的继承和超越
注重运用志怪题材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同时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 上惨淡经营,使作品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艺术表现的摇 曳多姿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今存最早刻本为乾隆二十保留了该书所有重要篇章,文字上也有 部分更定,以适合阅读,后来的通行本均据此本翻印。
除刊本外,《聊斋志异》还有很多注解本和评点本。其中 吕湛恩、何垠的注本和王士禛、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 的评本较为知名。20世纪60年代张友鹤将这些评注本汇 为一帙,辑为《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简称“三会 本”),共十二卷,491篇。虽然个别篇目尚有争议,但仍 不失为目前宏富完备的本子。
李渔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艺术观念和艺术追求的 创新。他主张将戏曲艺术的创作手法运用于小说 创作,因此将其小说取名为“无声戏”。其中突 出的表现有两点:
一是用戏曲创作上“脱窠臼”的观点进行小说创 作,尽量采用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吸引读者,故 而其小说故事情节显得新奇异常,引人入胜。
二是本着戏曲创作“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 的原则,将小说情节结构编织得简洁清晰、细密 严谨。
第一节 四、《聊斋志异》与清初文化价值取向
(一)明末主情浪漫思潮影响下对男女“真情”的 强调
《聊斋志异》中许多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正是 这种心态的形象反映,强调男女爱情交往过程中 “真情”的意义以及它可能产生的巨大能量。
《婴宁》 :王子服、婴宁 《阿宝》 :孙子楚、阿宝,因情离魂化为鹦鹉 《连城》:史孝廉、连城、乔生、盐商子,因情
第八编 清代文学 第三章 清代文言与短篇白话小说
第一节 重振雄风的《聊斋志异》 第二节 明清系列文言小说 第三节 李渔与短篇白话小说
第一节 重振雄风的《聊斋志异》 一、蒲松龄的生平和思想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先生,淄川(今山东 淄博)人。
一生贫困潦倒,科场蹭蹬 三十一岁时应同乡友人、江苏宝应知县孙蕙之请,
大多已收入路大荒编《蒲松龄集》和蒲松龄纪念 馆编《聊斋佚文辑注》中。
另外,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著作权也 可能归属到他的名下。
第一节 三、《聊斋志异》的版本
作者手稿本现仅存上半部,四卷,237篇。该书在作者生 前就以抄本流传。
现存较完整的抄本有乾隆十六年(1752)铸雪斋抄本,十二 卷,存目488篇,实存474篇。还有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 《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存474篇。
(三)浪漫情思与平实之想的交融并汇
“有情而不为情所累”的逍遥
《娇娜》:狐女娇娜与青年孔生将爱情升华为纯真的友谊
《素秋》:择偶原则 “不愿入侯门,寒士而可”
(四)清代总体文化思潮中的感伤情调
从全书的总体风格和氛围主调上看,阴森森的鬼蜮世界和 妖狐精魅所构成的作品主旋律,显然是与清代总体文化思 潮中的感伤情调极为吻合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有些感伤 故事的背后,作者还有意无意地将与造成清代政治黑暗相 关的事件编织到故事背景当中。
去做幕僚,次年辞幕回乡。 从四十岁起去同邑名人毕际有家为塾师,七十一
岁才撤帐回家 这样的经历对他的创作十分有利。 把满腔孤愤都倾注在《聊斋志异》中
第一节 二、蒲松龄的创作
一生著述丰富,除《聊斋志异》外,他还著有诗 一千余首、词百余首、文四百五十余篇、俚曲十 四首、戏曲三出及《日用俗字》、《农桑经》等 实用性杂著。
《席方平》:“阴曹之暗昧,尤甚于阳间。”
《于去非》:“盖阴之有诸神,犹阳之有守令也。”
作品对阴司官吏、鬼神的抨击,矛头显然是针对现实的,是作者发泄 内心“孤愤”的有效途径,而非六朝志怪同类题材之面貌。
(二)唐传奇手法的使用
唐传奇不仅篇幅比六朝志怪普遍加长,更重要的是写法上的变化和进 步,所谓“传奇手法”即有意为小说,通过“尽设幻语”的虚构,完 成委婉曲折、优美动人的故事。
这类小说的成批涌现代表了文言小说的主导潮流和正确方 向。
四、“阅微系列”
尽管《聊斋志异》问世后在社会影响很大,但有些人还是 心怀不满。
乾隆年间袁枚的《新齐谐》便是采用六朝志怪的笔法撰写 鬼怪故事,其小说观念已经与蒲松龄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