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第2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教学案 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
考纲
考点
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
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
热过程
大气垂直分层及特
点
会判读等温线分布图
分析逆温现象的特
征和影响大气受热过程正确解读受热过程示意图
解读大气受热过程
原理大气的削弱作用理解大气吸收、反射、散射影响解读大气受热过程
原理的应用大气的保温作用正确判断主要的影响因素
热力环
流及大
气水平
运动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
程
正确判读等压面分布图热力环流原理的分
析与现实应用
会解释常见热力环流现象成因
形成风的原动力,
高空风与近地面风
的差异
会绘制风的受力分析图
等压线分布图中的
风向判断
会比较风力大小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垂直分层气温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活动最密切
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
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影响
1.两个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5.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同样性质的地表,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越大,所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就越强。
(2)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特别提醒] 太阳辐射强≠温度一定高
青藏高原所处的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辐射强。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的能力弱,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地面的热量少,造成青藏高原地表热量散失多,温度较低。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地面间冷热不均→
空气的上升
或下降
→
同一水平面上
的水平气压差
异
→
大气的水平
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特别提醒]
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
图示(北半
球)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
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
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特别提醒]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高处不胜寒”主要是因为海拔高处直接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2.夜晚的大气逆辐射比白天强。(×)
3.热力环流中,气体都是由高压向低压运动的。(×)
4.在风的形成中,地转偏向力不会改变风速。(√)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
读图(a、b表示等压面且b>a),回答问题。
1.一般情况下,A、B、C、D四地中,处在近地面的是B、C(字母),处在高空的是A、D(字母)。
2.B、C两处中,形成高气压的是B(字母),气温较低的是B(字母)。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4.大气热力环流的实例有海陆风和山谷风。
三、区域认知——趣味思考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请解释巴山地区夜雨较多的原因?
[提示]夜晚山顶空气冷却下沉,沿山坡下沉至谷底,谷地中的暖湿气流被迫抬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降水。白天,谷地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
2.每年夏秋季节,形成于我国东南洋面上的许多强台风,登陆之后其强度往往会迅速减弱,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大洋上的洋面摩擦力小,而陆地上由于地形、植被分布的影响,地面摩擦力增大,会大大减弱台风的风速。
大气的受热过程
[例1](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
两层
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❶。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❷。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B.河北省
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❶对越冬的葡萄植株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保温效果良好
❷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❸图中四条曲线中曲线①平均气温高且变化较小,②③④均变化明显
教材寻因(1)双层覆膜技术充分利用了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
(2)丰雪年、枯雪年反映出了降水多少对天气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