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争议性问题集锦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高中生物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它涉及到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兴趣不高、学习压力大、实验条件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和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积极探讨并寻找解决办法,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兴趣不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压力大或者对生物学这门学科不感兴趣而产生学习上的抵触情绪,导致学习主动性不足,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2. 学习压力大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需要学习多门学科,时间紧张,任务重,加上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自律能力的不足,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和厌学情绪,进而影响了对生物学的学习和理解。
3. 实验条件不足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实验器材、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学校中的生物实验可能会比较简单,无法满足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实验技能的培养的需要。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和理解,也阻碍了教师对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们有必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解决措施1.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通过提问、讨论、互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生物知识竞赛、科学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生物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加强实验教学学校和教师应该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并在教学中加强生物实验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亲自动手,深入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学校可以合理利用外部资源,扩大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生物-高中生物教学疑难问题及解答集锦
高中生物教学疑难问题及解答集锦1:某地区遗传调查发现男性色盲占该地区总人口的7%,求该地区女性患者和女性携带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解答:色盲男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 b Y,其比例7%可以看作是Xb 出现的比例。
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 b X b,就应该是两个X b同时出现的比例=7%*7%=0.5%女性携带者的比例为X B X b=2*93%*7%不过我不太明白携带者的比例为什么不是93%*7%携带者X B X b有两种情况,即X B的卵细胞与X b的精子结合、Xb的卵细胞与XB的精子结合,所以要乘2。
2:能否介绍一下诱变育种和秋水仙素育种以及其他一些育种的原理。
我不是很清楚解答:高中生物学中提到的育种方式有四种,即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人工诱导基因发生突变;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先用花药(配子)培育成单倍体,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纯合体;多倍体育种的原理用秋水仙素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 噬菌体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怎么是细菌的核甘酸和氨基酸,但书上写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的内部,噬菌体的DNA却进入了细菌的内部".答案与书是不是矛盾?另外,噬菌体是原核生物吗?你是说原料中应有噬菌体的核苷酸吗?噬菌体的DNA分子在繁殖中作为模板,不分解成核苷酸,所以不能作为原料。
原料应是细菌提供的。
所以这两句话不矛盾。
另外噬菌体是病毒,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的。
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是原核生物。
4: 小麦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是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是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用纯合的高秆抗锈病品种和纯合的矮秆不抗锈病的品种杂交。
(1)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A 3/16 B 1/8 C 1/4 D 3/4[答案]:C (2)在F2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个体占A 1/16B 3/16C 4/16D 9/16[答案]:A(3)假如在F2中共得到600株矮秆抗锈病小麦,则其中可做良种培育的矮秆抗锈病小麦约有:A 100株 B 200株 C 400株 D 600株[答案]:B解析:这道题中的F2是指按孟德尔经典遗传实验的方法获得的。
原创]高中各模块常见问题集锦——生物
《分子与细胞》常见问题析疑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
在过去两年的课改实践中,实验区的教师们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鲜活生动的经验,使生物学的课堂教学呈现出学生参与程度高,乐于探究,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喜人气象。
但是教师们也从教材与教学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也有赖于教材编者与教师们的进一步沟通。
这篇“析疑”的目的,就是期望把教材编写的意图更好地传达给老师们,让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通过老师们的创造性劳动,在课堂教学中开花结果。
以下撷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与教师们探讨。
1.绪论课怎么上?新教材以“科学家访谈”代序,是对传统教科书绪论的突破。
以《分子与细胞》为例,访谈的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邹承鲁教授。
邹承鲁院士的研究领域是生物大分子,其研究工作与本模块的学习内容密切相关。
教材通过介绍邹院士的工作,阐述学习、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意义,解决“学什么”和“为什么学”的问题。
“访谈”重点围绕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展开,既谈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也谈到科学家的勇气和创新,团队合作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的志向,给学生多方面的启迪,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领悟应该“怎样学”科学。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科学家访谈”,然后分小组讨论感想。
为保证“讨论”不跑题,教师最好事先拟定讨论提纲,供学生讨论。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事先收集生命科学最新进展,以及需要依靠生命科学解决的重大问题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
这些资料最好与本模块的学习内容“分子”和“细胞”相关。
2.《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节内容多,1课时上不完,怎么办?第1章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包括两个内容“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建构一个概念,即“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概念的建构,不是靠教师告诉学生,而应该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
高中生物教学疑难问题及解答集锦
高中生物教学疑难问题及解答1.“高温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与“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一回事吗?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当温度升高时,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反应速率加快。
另一方面由于酶是蛋白质,随着温度的升高,酶蛋白逐渐变性而失活,引起酶反应速率下降。
如果用酶促反应速率对温度作图,曲线为钟罩形,不与温度横轴相交,因为酶失活不等于反应停止。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几乎所有的蛋白质都因加热变性而凝固。
即高温使酶失活。
如果用酶活性对温度作图,钟罩形曲线在高温处与横轴相交,表示高温时酶失活。
需要注意的是:酶活力的大小一般用一定条件下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发应速率来表示。
2、对教材“黑藻的细胞质流动”图示的解释与质疑实验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后,几位同学均对教材P31“黑藻的细胞质流动”图示提出质疑——为何细胞核位于液泡中?因为缺乏对此问题的思考,笔者未能给出合理的答案,从图示来看,细胞核所在位置确实在液泡中,而细胞核不会存在液泡中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细胞核所处位置在液泡与光源发出光线之间或在液泡与物镜之间,从而形成了图示中“细胞核在液泡之中的现象”。
回答:细胞质流动图示中的细胞核并不在液泡中,而是在液泡膜外的细胞质中。
之所以看似在液泡中,是因为液泡是透明的。
如果我们考虑到细胞是立体的,即有一定厚度的,液泡又是透明的,就不难理解这一问题。
3、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吗?原核细胞中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无细胞壁。
5.真核生物都有线粒体吗?蛔虫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
6、生物膜是指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吗?生物膜是指细胞内的所有膜结构,巩膜、虹膜等生物体内的膜就不是生物膜。
7、主动运输一定是逆浓度梯度吗?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但有时候也表现为顺浓度梯度,比如刚吃完饭后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
8、ATP是生物体所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吗?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体内有些合成反应,不一定都直接利用ATP功能,还可以利用其他三磷酸核苷。
浅谈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高中生物学科是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重要阶段,而学习生物学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进行生物学科教学活动时,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教学质量。
我们有必要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过分注重记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很多老师会过分强调学生记忆课本知识,而忽视了生物学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
这样会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大减,而且也无法很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知识。
2. 实验条件匮乏由于部分学校设备不齐备,实验条件匮乏,导致学生无法亲自进行实验,从而无法体会实验的乐趣和收获。
这样的话,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也会逐渐减弱。
3. 教学方法单一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单一,只是讲述课本知识,没有高质量实验和互动教学活动。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学生动手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对于生物学实验的动手能力不够,导致无法很好地进行实验操作,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减弱的原因之一。
5. 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不深由于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入,所以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很难很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
二、解决措施1. 重视生物学实验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加大对生物学实验的重视,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体会实验的乐趣和收获。
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相结合、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实验课程,并对学生进行动手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学生在实验中也能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4. 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当前,高中生物教学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也制约了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举措,以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理论过多,实践不足高中生物教学普遍存在理论过多,实践不足的问题。
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偏重于传授知识,缺乏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各种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成为一种机械的记忆,缺乏应用的能力。
应对措施:1、加强实验教学。
增加实验课程,将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
实践中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含义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入现代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模型、动画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实验、生物过程和生物现象,使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深入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知识点重复,难度层次不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大量重复和不合理的知识点安排,导致学生的重复性学习增加,从而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同时,某些知识点的难度层次设计不合理,给学生带来困惑和挫折感。
应对措施:1、合理安排知识点。
根据学科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知识点进行科学系统地整理和编排,避免知识点的重复出现,减少学生的死记硬背,提高学习效率。
2、分层次设计教学。
将知识点分为基础、拓展和应用性三个层次,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等不同因素,分阶段进行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
三、教材内容陈旧,缺少前沿知识目前,高中生物教材存在内容陈旧、缺乏前沿知识的问题。
生物科学发展得非常迅速,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理论不断涌现,而教材的更新周期相对较长,无法与科学的进展同步。
应对措施:1、增加科学前沿内容。
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增加一些与科学前沿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和研究目前的新技术、新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
2、培养科学阅读能力。
通过课外阅读、科研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让他们能逐渐从教材的限制中解放出来,自主学习和了解更多的前沿知识。
高中生物 问题链
高中生物问题链生命的奥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探索的焦点之一。
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理解生命的运作规律和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从问题链的角度出发,探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些热门话题和相关问题。
问题链-1:遗传基础与基因工程遗传是决定生物个体性状的根本原因,而基因则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有关遗传基础的知识,包括基因的结构、功能和遗传规律。
然而,遗传基础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储备,还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遗传疾病、家族史的影响等。
此外,基因工程作为一项前沿科技,引发了诸多伦理和社会问题。
高中生物课程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和思考空间,使他们能够理解并参与到这一领域的讨论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问题链-2: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宝贵资源,而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高中生物课程中,学生将了解到许多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知识,比如物种形成、濒危物种保护等。
然而,如何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物种灭绝,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通过教育,高中生物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自己的责任,引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如何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融入到高中生物教育中,让学生真正了解、珍爱和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问题链-3:人体健康与生活习惯生物课程中,人体结构和功能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人体健康和生活习惯是与之相关的问题。
如何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如何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对人体的影响,是人类一直以来的关注点。
高中生物课程应该能够给学生提供科学而实用的健康知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然而,传统的生物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
如何将生物健康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链-4:进化论与社会观念进化论作为生物学的一大基石,是理解生命演化的重要理论。
高中生物教学中 frequent问问题解答
高中生物教学中 frequent问问题解答高中生物教学中常见问题解答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科学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生物学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1. 细胞相关问题解答Q: 细胞是什么?为什么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A: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细胞构成了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并且能够完成生物体内的代谢活动。
细胞是生物体的最小功能单元,所有生命现象的发生都离不开细胞。
Q: 有哪些类型的细胞?A: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是没有核膜的细胞,其遗传物质直接存在于细胞质中,如细菌。
真核细胞则具有明显的细胞器,包括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比如人类的细胞。
2. 遗传学相关问题解答Q: 为什么孟德尔的实验对遗传学具有重要意义?A: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之作。
通过对豌豆杂交的观察和统计,孟德尔发现了遗传物质的分离与组合规律,提出了遗传因子隐性和显性的概念,建立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这对后来的遗传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Q: 什么是基因突变?有哪些类型的基因突变?A: 基因突变是指遗传物质DNA发生的突发性改变。
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包括点突变、缺失、插入和倒位等。
点突变指的是DNA序列中个别碱基的改变,可以分为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等。
缺失是指遗传物质中某一段DNA序列的丢失,插入是指某一段DNA序列的插入,而倒位是指某一段DNA序列的颠倒插入。
3. 生态学相关问题解答Q: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些组成部分?A: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的综合体。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态位和生态因子等组成部分。
生物群落指的是同一地区内相互联系的物种生活在一起的总体,生物种群则是生物体在空间上互相接近的总体。
高中生物疑难问题讨论(3)答案和解析
高中生物疑难问题讨论(3)答案和解析
先看大学细胞生物学的部分内容:
综述:秋水仙素不但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还可以破坏纺锤体。
所以有纺锤体的时期都可以发挥作用(诱发基因突变这里不做讨论)。
如果细胞处于前期,秋水仙素相当于给细胞周期按下暂停键,因为没有纺锤丝的牵引和信号作用,细胞周期不能发展到中期,更不能过渡到后期,也就是着丝点不能断裂姐妹染色单体不能分开,待植物体秋水仙素分解导致浓度极低时,细胞会继续分裂。
若秋水仙素作用于中期(着丝点分裂的条件已就绪)或后期(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无法到达细胞两极,胞质分裂无法正常进行,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间期状态。
纺锤体组装检验点(M中-后期检验点)是很严格的,就像手机出厂前的检验员,如果发现手机屏幕碎了是不允许进入下一个环节的,但是后期和末期却没有那么严格。
细胞周期同步化的方法之一(教材里面有实践信息,比较可靠,也说明作用于前期、中期的细胞不能导致染色体加倍,但从理论上讲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细胞,细胞周期应该停留在前期才对啊?期待老师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高中生物疑难问题解答高中生物课本主要激素分泌的调节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主要激素分泌的调节平时师生特别关注了激素的调节,对激素分泌的调节有所忽视。
关于激素的分泌调节,是平时教学中的难点,了解激素的分泌调节,对深刻理解课本相关内容大有益处。
现简要整理一下主要的激素分泌调节,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一、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重要因素,血糖升高,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当血糖下降到正常水平,胰岛素的分泌也迅速回到基础水平。
:氨基酸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脂肪酸和酮体大量增加时也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①胃肠道激素:抑胃肽、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都能促进胰岛素分泌。
②胰高血糖素可通过对B细胞的直接作用和升高血糖的间接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
:迷走神经可通过M受体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也可通过刺激胃肠道激素释放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
交感神经兴奋时则通过α受体抑制胰岛素分泌。
二、胰高血糖素分泌调节血糖浓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迷走神经可通过M受体抑制其分泌。
交感神经兴奋时则通过β受体促进其分泌。
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一)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见图)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甲状腺肿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RH)通过垂体门脉系统随血流进入腺体,促进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
TSH能促进甲状腺细胞生长、增生以及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
同时,血液中游离的T3、T4浓度的增高将与腺垂体的特异受体结合,使TSH的合成与释放减少,并使腺垂体对TRH的反应性降低。
由于甲状腺激素生成过程中需要碘离子,所以碘离子的摄取数量不足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当血浆甲状腺激素的数量减少时,对腺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TSH分泌神经元对TRH敏感性升高,造成血浆TSH浓度增加,TSH可引起甲状腺肿大,以促使更多的甲状腺激素分泌。
由于有些地区缺碘,饮食中碘含量少,导致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的数量减少,而使TSH分泌增多,可以造成甲状腺肿大,即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高中生物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高中生物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利益和机遇,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在学习生物技术课程时,在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与伦理有关的话题。
本文将就高中生物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展开讨论,包括基因编辑、农业生物技术和人类克隆等方面。
一、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基因编辑技术通过改变生物体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以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改良农作物和提高动物品种等目的。
然而,这种技术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问题。
首先,基因编辑技术涉及到人类生命的改变和干涉,因此引发了对人性尊严和人类自由意志的质疑。
对于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选择胎儿的性别、外貌或智力等特征的行为,一些人认为这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将导致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加剧。
其次,基因编辑技术的风险和副作用还不完全被了解。
当前的技术仍存在不可预见的风险,基因改变可能对个体的健康和后代产生未知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应用基因编辑技术之前,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并确保相关技术的适用性和长期影响的可控性。
最后,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还涉及到道德和法律问题。
例如,在人类胚胎中进行基因编辑是否符合伦理标准?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农作物进行改良,是否会带来环境风险和意外后果?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约束,以确保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不会超越伦理底线。
二、农业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农业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等,这些技术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然而,农业生物技术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乎伦理的问题。
首先,农业生物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引起关注。
转基因植物的广泛种植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转基因植物的不可逆传播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威胁。
此外,农业生物技术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等物质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也需要引起重视。
其次,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是否符合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一些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专利被大型跨国公司占有,导致小农户的公平竞争能力下降,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
浅谈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对于生物学概念和理论难以理解,比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与进化等内容,因此导致他们无法正确掌握生物学知识。
2. 学生兴趣不高由于生物学知识点繁多、概念深奥,很多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不高,认为生物学无法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因此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3. 教学方法单一在生物学教学中,老师往往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比如传统的课堂讲述和板书,导致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解决措施1. 创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验展示等形式,呈现生物学知识,使学生进入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学习状态。
2. 强化与生活的联系生物学知识并不是学生们眼中的“书呆子”学科,而是贴近生活的,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实例,向学生展示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案例教学、思维导图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4. 强化实践环节通过实验、科学探究等实践性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5. 注重个性化辅导在教学实践中,对于那些对生物学知识理解较为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个性化的辅导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6. 创设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举办生物学科知识竞赛、科普讲座等方式,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教师不断的深入思考,并且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学生自身多方面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相信生物学科教学活动将会朝着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向发展。
19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争议
19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争议
据全国多地高三考生及家长反映,官方公布的高考全国I卷理综参考答案中第8题存在出题不严谨的可能。
该题为生物单选题,题干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官方给出的参考答案为A选项“蔗糖、果糖、麦芽糖均为双糖”。
但多数学生和家长表示,A确定是错误的,但该题目下的B选项“酶是一种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同样也有问题,至少这种表述不严谨。
B选项的表述可从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1中得到解释,在课本中的说法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老师在具体的教课过程中也表示极少数酶为RNA。
而选项B则是一种集合的状态,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因而部分学生及家长认为B选项的表述存在问题。
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一、问题的存在高中生物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内容过于单一、理论和实践脱节高中生物课堂内容主要围绕教科书上的知识进行,教师对话多、学生参与度低。
课堂上过多地强调知识点的讲解和考点的突出,不注重实际应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实际上,生物学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科学课程,应包含实验、田间调查等实际操作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创新能力。
2.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往往不高。
学生普遍感到生物课程难以理解和上手,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
一些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掌握,导致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降低。
学生缺乏及时的反馈和激励机制,对于学习生物缺乏积极的态度。
3.实践操作环节缺失生物实践操作环节的缺失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验、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环节往往被忽视或者简单地进行,缺乏操作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培养。
二、应对问题的举措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1.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入、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
教师可以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等资料,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增加实践操作环节在生物课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操作环节,通过实验、观察和田间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应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和器材,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使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掌握生物知识和技能。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科技馆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3.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应设立小组讨论、竞赛、展示等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高中生物争议性问题集锦
高中生物争议性问题集锦普兰店二中宋发玺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自觉颇具争议性的问题,或者是因为自己学识短浅,或者是很多权威资料也存在不同观点的问题,今拣其中典型的几个列出来,向大家请教。
第一,在物质跨膜运输一节中,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主动运输可不可以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的问题,现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可以,即从下坡往上坡都上得去,从上坡往下坡当然可以下得来。
但另一种观点认为不然,即从上坡往下坡就不需要能量了,应该属于协助扩散。
人教社的教参中对必修一教材第四章的自我检测题的思维拓展题的答案是: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当细胞外葡萄糖或氨基酸的浓度低于细胞内时,如果此时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这些营养物质,细胞还能吸收这些营养物质,是通过主动运输。
而我所听到的关于协助扩散的例子只有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再就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的离子内流及静息状态时钾离子的外流,至今对教参中的上述观点不敢理直气壮的推广。
另外,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同步精讲精练新课标名师辅导光盘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李晓辉老师只提到离子如果是主动运输就始终是主动运输而不论膜内外浓度的高低如何,但没有提到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是什么情况。
2010年全国Ⅱ卷32题(2)中又有“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______③(葡萄糖浓度差、ATP的分解)”,此处答案给的是“葡萄糖浓度差”。
也就是说似乎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梯度和运输方向是否一致,顺浓度梯度则是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则是主动运输,不知这种理解是否正确。
二是教参中说“内吞作用与外排作用属于主动运输,因为它们与其他主动运输一样,也需要能量供应。
”但一般却把胞吞胞吐和主动运输划成并列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
北京四中的观点是“内吞和外排均消耗能量,和主动运输的差别是,内吞和外排运输的是大分子物质,例如抗体,酶等物质,依靠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而主动运输的是细胞需要的是小分子物质。
高中生物教材的疑难问题
高中生物教材的疑难问题【问题1】大肠杆菌能生产糖蛋白吗?【解答】干扰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天然干扰素;另一种是重组干扰素,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
研究表明,以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为手段,用大肠杆菌生产出来的干扰素是没有糖链的,化学本质虽不是糖蛋白,但同样能够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增强T、B淋巴细胞的功能,加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也是干扰素。
真核细胞给蛋白加上糖链后,能够帮助蛋白折叠成正确的构像, 同时糖链有助于蛋白质的溶解,防止蛋白聚集沉淀,从而能使糖蛋白分泌到细胞外。
而在大肠杆菌表达的非糖基化蛋白常常会聚集成不溶性的包涵体。
一方面,包涵体中的蛋白是没有生物活性的,需要通过后续的溶解、纯化、复性等使其变成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另一方面,一些糖蛋白在去除糖链后尽管仍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但是易被蛋白酶降解。
因此,真核细胞表达的干扰素需要糖链来稳定结构、帮助溶解, 并通过转运系统分泌到细胞外,以达到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
目前科学家发现某细菌里存在生产糖蛋白的基因簇,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方法将这套基因簇克隆至大肠杆菌内进行表达,使得大肠杆菌也能够生产出相应的糖蛋白。
【问题2】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有哪些方法?【解答】蛋白质的分离方法除了教材介绍的凝胶色谱法之外,还有以下几种方法:1.粗提取方法有盐析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有机溶剂沉淀法;2.离心法有差速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1];3.精提取方法有离子交换层析、疏水相互作用层析、置换层析、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聚丙烯酞胺电泳、等电聚焦电泳、毛细管电泳;4.此外,还有双水相萃取技术、浊点萃取法、反胶团萃取等方法。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研究单一的蛋白质分离方式,不能利用合理的措施提升其纯度与分离效果。
还需要利用物理与化学方式对其分离处理,在多种方法联合的情况下,确保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符合规定。
【问题3】动物细胞培养的代数是细胞分裂次数吗【解答】原代培养是指从机体组织分离后立即在体外进行首次培养,使其在合适的条件下增殖到第一次传代阶段的培养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争议性问题集锦
普兰店二中宋发玺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自觉颇具争议性的问题,或者是因为自己学识短浅,或者是很多权威资料也存在不同观点的问题,今拣其中典型的几个列出来,向大家请教。
第一,在物质跨膜运输一节中,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主动运输可不可以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的问题,现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可以,即从下坡往上坡都上得去,从上坡往下坡当然可以下得来。
但另一种观点认为不然,即从上坡往下坡就不需要能量了,应该属于协助扩散。
人教社的教参中对必修一教材第四章的自我检测题的思维拓展题的答案是:
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当细胞外葡萄糖或氨基酸的浓度低于细胞内时,如果此时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这些营养物质,细胞还能吸收这些营养物质,是通过主动运输。
而我所听到的关于协助扩散的例子只有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再就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的离子内流及静息状态时钾离子的外流,至今对教参中的上述观点不敢理直气壮的推广。
另外,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同步精讲精练新课标名师辅导光盘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李晓辉老师只提到离子如果是主动运输就始终是主动运输而不论膜内外浓度的高低如何,但没有提到葡萄糖、氨基酸等分子是什么情况。
2010年全国Ⅱ卷32题(2)中又有“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______③(葡萄糖浓度差、ATP的分解)”,此处答案给的是“葡萄糖浓度差”。
也就是说似乎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梯度和运输方向是否一致,顺浓度梯度则是协助扩散,逆浓度梯度则是主动运输,不知这种理解是否正确。
二是教参中说“内吞作用与外排作用属于主动运输,因为它们与其他主动运输一样,也需要能量供应。
”但一般却把胞吞胞吐和主动运输划成并列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
北京四中的观点是“内吞和外排均消耗能量,和主动运输的差别是,内吞和外排运输的是大分子物质,例如抗体,酶等物质,依靠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而主动运输的是细胞需要的是小分子物质。
大分子物质必须依靠内吞或外排出入细胞。
”并将之称之为膜泡运输。
更有观点说胞吞胞吐不属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那么,是教参错了,还是两种观点都对,该怎样给学生阐明呢?
第二,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到底能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呢?有的说能,因为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由亲代的DNA复制后传给子代决定的,又有的说不能,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到细胞内,不知道如果进入会不会导致子代噬菌体产生。
观点都出自权威资料,那么到底那一种才更合理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可以证明,理由是实验室模拟的是自然状态下的侵染过程,既然在这种情况下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就意味着自然状态下决定噬菌体性状的物质就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否则,赫尔希和蔡斯也应该不会就此罢手的。
但人微言轻,还有待大家共同努力来确认一个统一的合理的答案。
第三,脂肪是生物大分子么?如果按照典型的单体脱水缩合成多聚体的方式,则脂肪好像不太符合,而一般资料又习惯于将其归纳为和蛋白质核酸一样的大分子,那么,到底该怎样给它定位呢?
第四,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知识。
原全一册教材上有这样一段话:
将组织取出来后,先用胰蛋白酶等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
悬浮液,再将该悬浮液放入培养瓶中,在培养箱中培养,这个过程称为原代培养。
细胞在培养瓶中贴壁生长。
随着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培养瓶中的细胞越来越多,需要定期地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培养,这称为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了,细胞的生长就会出现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
但是有极少数的细胞能够度过“危机”而继续传下去,这些存活的细胞一般能够传到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叫做细胞株。
我的问题是:
1.这当中的原代培养是否仅指第一次分瓶传代之前的培养?
2.传代培养是否就是指分瓶培养这种操作行为?
3.“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了”中的10代是指分瓶传代10次还是指分裂繁殖了10次?如果指分瓶传代,则按正文部分的理解,是否前10代只有第一代是原代培养,后九代都是传代培养?可是为什么又说"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了"。
课改后的新教材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3)中45页又写着“传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了”,到底哪一个才是对的。
有资料说在细胞培养时,所说的“第10代细胞”,仅指该细胞已经传代10次;细胞传一代后,一般能倍增3~6次,经过三个阶段,即潜伏期、指数生长期和平台期。
当细胞达到平台期时,就需要进行传代培养,否则细胞会中毒,发生形态改变,甚至死亡。
"这段话我还是有疑问,必修教材曾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能够分裂50次~60次,而癌细胞却不受限制,可以长期增殖下去。
现行各种教辅资料都认为前10代都是原代培养,这显然不是教材正文的理解而是教材下边小字“也有人”的理解,那么正文的理解究竟是怎样的。
上面一段话是我2006年发表在人教社网站论坛上的一段话,被多处网站转载,多人回复,但答案都不能让人信服,都没有搞懂所谓的“传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就不容易传下去了”中的“10代左右”究竟是分瓶还是不分瓶,民间意见很乱,又缺乏官方的明确定义,有待解决。
第五,关于增长速率和增长率的问题,很多资料说“S”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是下面图D中的曲线,我基本同意中国生物教学网论坛疑难问题探讨区“谁给讲讲‘种群增长率的问题’”话题中zengpg的观点:
1、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数量,增长速率是在增长曲线上通过每一个点的切线的斜率。
2、在“J”型增长曲线中,每年的增长率(λ)不变(如图A);由于“J”型增长曲线的斜率是在不断变化的,从0开始逐渐增大,直至无穷,所以其增长速率也就不断增大(如图B)。
3、在“S”型增长曲线中,每年的增长率由最初的最大值,在环境阻力(空间压力、食物
不足等)的作用下,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其增长率不断下降至0,故在“K”时,其增长率为0(如图C);而增长速率会有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呈现钟罩形变化曲线,即在“S”型曲线中,开始时斜率为0,斜率逐渐增大,增长速率也就越大,且斜率在K/2时最大,即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过后,斜率下降,在K值时降至为0,故在“K”时,其增长速率为0(如图D)。
但新的问题是,如果池塘的鱼进行捕捞之类的问题,到底是在“K/2”时进行捕捞,还是在“K/2” 和“K”之间进行捕捞?理由是什么,就很难定论。
2010山东高考理综第8题是这样的:
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答案给的是C,倒是有道理的,也就是不宜在K/2时进行捕捞,可是很多模拟题的答案给的都是在K/2。
网上观点也是很乱,有的说“海洋捕鱼应该在K/2 时,因为在这个时候,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