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古桥——题扇桥共17页文档
绍兴的这些桥都是有故事的,还有很多全国之最呢!
绍兴的这些桥都是有故事的,还有很多全国之最呢!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内水道纵横,有水乡水城之誉。
因水而有桥,真可谓是“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
绍兴曾被誉为“万桥市”,石梁桥、三边形桥、五边形桥、七边形桥、石拱桥,被称为中国的“古桥博物馆”。
在全市现存的604座古桥中,宋以前古桥13座,明以前古桥41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古桥550座。
国内现存最早的城市桥梁---宋代八字桥位于绍兴城区八字桥直街东端,处广宁桥、东双桥之间。
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南宋宝佑四年重建,“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桥以石材构建,结构造型奇妙,八字桥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州古运河,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
桥上置栏,望柱头雕覆莲。
桥合石壁式,高4米,东西两面各立石柱9根,主孔下西面第五根墩柱上刻有“时宝——丙辰仲冬吉日建”。
西端南面的踏跺下建一小孔,跨越小河。
桥下石壁转角处被纤绳磨出的痕迹,至今历历在目,可见当年舟楫之盛。
八字桥作为我国最早的“立交桥”,越来越被海内外游客所青睐和赞叹。
来绍兴旅游的游客,必然是要到八字桥去走一番的!国内仅有的唐代特长型石梁桥---纤道桥桥在柯桥区阮杜间,与萧绍运河平行,俗称百孔官塘,又称铁链桥。
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长达386.20米,共有115跨,每跨净垮2米左右,桥面用三条石拼成,宽1.50米,桥墩用条石干砌,墩厚1.5米,桥底一般都接近水面,只有东端第四十五垮较高,以通小舟。
该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头两端各设茶亭一座。
这种桥全国其他地区未曾发现过,绍兴该桥颇多,有长达1--2公里的,目前还有樊江的贯虹桥和二处残迹,一处在钱清附近,一处近绍兴城。
据说,情侣是必须去走一趟纤道桥的,因为这是你在别的地方体会不到的浪漫!国内仅有的连续三孔马蹄形拱桥---泾口大桥泾口大桥,位于绍兴陶堰泾口村,跨浙东运河。
由三孔马蹄型拱桥与三孔石梁桥组成。
绍兴古桥
绍兴古桥作者:郭军宁来源:《百科知识》2008年第10期“垂虹玉带门前事,万古名桥出越州。
”这一著名诗句生动地刻画出了绍兴的历史风貌。
绍兴古称越州,早在7000年前于越民族即在此处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在此建都。
秦汉时置会稽郡,隋朝称越州,直到晚唐。
南宋时两度成为临时都城。
1131年宋高宗赵构改年号为“绍兴元年”,取“绍祚中兴”之意。
绍兴地名由此传定,以迄于今。
绍兴盛产青石,绍兴人利用这种石资源,因地制宜构筑了数量众多式样不同的桥梁。
全市现存古桥共有604座,其中宋以前的13座,明以前的41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550座。
据清光绪癸巳(1893年)绘制的《绍兴府衢路图》所示,当时城内有桥梁229座,城市面积为7.4平方千米,平均每0.0231平方千米就有桥一座。
这种密度,为水城威尼斯在二次大战前桥梁密度的45倍,为清末时苏州城内桥梁密度的2倍。
所以,绍兴有“桥乡”、“桥都”、“万桥市”之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桥博物馆”。
远古百官桥绍兴自古河流纵横,建桥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河姆渡时代,古越先民就在小河上搭建了用以渡人的木桥和竹桥。
那时已有较大较长的独木舟,“横舟为梁”的浮桥也应运而生。
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成功,会盟会稽论功行赏。
相传,夏禹治水路过此地时曾遗履于该地,故建有“夏履桥”;为纪念大禹历12年治水大功,后人建有“告成桥”。
这两个传说未必准确,但那时已有桥梁的事实不可否认。
在河姆渡遗址地发现的7000年前的干栏式建筑即可佐证。
这种干栏式建筑跨越水面,实为干栏式木桥。
远古木桥中有文字记载的是百官桥。
百官桥又名舜桥。
六朝方志中的《会稽地志》载:“舜桥,舜避丹朱于此,百官候之,故亦名百官桥。
”它传诵了一个“得人心者得天下”的故事。
后来,历代都把百官桥叫作舜桥并称其为“天下第一桥”。
春秋越王桥春秋战国时期,绍兴是越国的国都。
2000多年前,越国被吴国所灭,越王勾践屈当奴仆,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打败吴国。
江南运河之浙东运河(二十四)绍兴古桥群
江南运河之浙东运河(二十四)绍兴古桥群
江南水网纵横,至清代有597座。
按当时绍兴辖地面积平摊,每平方公里有31座桥。
艺术巨人陈从周先生在《续越州吟》中赋:“ 垂虹玉带门前事,万古名桥出越州”。
除了著名的八字桥外,绍兴还有众多的名桥。
太平桥是其中之一。
始建于明代的太平桥是一座石拱桥与石梁桥相结合的桥梁,位于绍兴柯桥的浙东古运河上,与柯桥纤夫道一起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
现为开放式景点。
绍兴现存的古代桥梁中,除石拱桥外,石梁桥占60%。
90%以上的古桥是石阶坡,是江南运河的缩影。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这些桥梁与纵横交错的水运网络引领了世界经济。
工业革命后,桥梁的台阶,限制了轮式交通的发展,现存大大小小的古桥,只要是民间继续使用的古桥上,一定不会少一条水泥制的斜坡道。
第一次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工具短距施能的效率;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了能量的长距传输;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信息互动。
其本质是克服空间及地理障碍的人文流动,是由点向线、面、空间的客观移动。
绍兴中国古桥博物馆
济生活,38岁了还打光棍。
这次他报名去“万友”打工心里很高兴,他说:我一定要好好干。
郑显法对他说:你身体不好,我们会挑稍微轻松一些的活给你干。
柴省长在下寮村访贫时,曾看望了1948年人党、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今年87岁的老人赵梅设。
郑显法也想见见这位老革命,但不幸的是老人于26日去世了。
来到老人的住处,老人的2个儿子和3个女儿正在为父亲办丧事。
由于家庭困难,39岁的大儿子还找不到对象,小女儿赵美丹流着泪说:“由于交通不便,无钱看病,没法送爸爸下山去治疗。
爸爸临终时说:‘没有看到祖国统一,没有看到村里修好路。
,没有抱到孙子死不瞑目。
’听了父亲的话,我们心都碎了。
”听美丹这么一说,县领导和显法他们眼睛都湿润了。
显法当即从口袋里掏出2000元钱送给赵家,希望好好安葬老人。
山道弯弯,山门启动,从大山走出了一批外出打工的村民。
华副县长说:“这是我当县长以来第一次送村民外出打工。
希望你们有钱了,有技术了,回报家乡,今后成为大大小小的老板。
”方溪乡陈耀民乡长握着郑显法的手连声道:“你这次来方溪招工扶贫,还慷慨捐助钱物价值58000多元,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
我们决心通过外出务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等办法,早日甩掉贫困乡的帽-T-。
”性格豪爽的郑显法说:“扶贫是全社会的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柴省长提出的让农民早日脱贫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口绍兴的石桥甚多,历史悠久,式样齐全,风格迥异,素有“中国古桥博物馆”之美称。
相传早在越王勾践时就造了灵汜桥,在绍兴府城东2里处。
唐朝诗人李绅还写了《灵汜桥》诗:“灵汜桥边多感伤,水分湖派达回塘;岸花前石闻幽鸟,湖月高低映绿杨。
能促岁华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念越乡。
”根据历史记载,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会稽郡太守马臻在主持筑鉴湖湖堤时,建造了“三大斗门”,把水闸与桥结合在一起,是我国最早的闸桥。
千百年来,在绍兴究竟造了多少石桥是很难估算的。
桥——精选推荐
桥桥1 我的家乡在绍兴。
绍兴不仅是“鱼⽶之乡”,⽽桥也多,⼜古⽼,闻名世界。
家乡的桥有很多,像鲤鱼桥、⼴宁桥、题扇桥、螺蛳桥……可我觉得⼋字桥的建筑形状特殊,造型⾮常壮观,算得上家乡古⽼的景观了。
⼋字桥坐落在古城绍兴东街出⼝的⼀条⼩河上,处在⼴宁桥和东双桥之间。
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桥⾝⽤青⽯块砌成,两侧装有⽯栏,栏板上雕刻着不同的图案,由于年岁已久,图案显得模糊不清,但⽯头上的条纹很明显。
桥的形状很特殊,也很有风格,⾛在桥中间向两边望去,显然就是⼀个“⼋”字开形状。
我想:这就是取名“⼋字桥”的由来吧! ⾛下桥不远处,有⼏棵长得旺盛的樟树,在⼩河边显得⾼⼤⽽美丽,据说也有⼏⼗年的树龄了。
住在这⼀带的⼈们,每⼀天都要经过这座古桥,每⼀⼈都因桥的存在⽽感到幸福和骄傲。
这⾥的游客也很多,他们来⾃五湖四海,有的⼀边欣赏景观,⼀边赞叹古桥雄伟的风貌。
⼋字桥是家乡绍兴⼀座古⽼、历史悠久的古桥。
桥2 今天,妈妈带我去了⾦桥⼴场,那⾥⼈⼭⼈海。
今天我很⾼兴,因为妈妈准备带我去拍艺术照啦,到了拍照的地⽅,服务员阿姨给我看了⼏本公主的照⽚,当然都是⼩朋友拍的照咯,然后,服务员阿姨⼜带我去选⾐服,选好了⾐服,阿姨说,你吃完中午饭就可以上来拍了,你⼀共有五套哦,我⾼兴极了,妈妈带我吃了⼀顿美味的午饭,吃完了饭,妈妈⼜带了我去了楼上,阿姨说,要把⼿上和脖⼦上的东西拿掉哦。
我拿掉了东西,去选先穿哪件⾐服,选好了⾐服,并穿好了⾐服,之后,店长帮我化了妆,第⼀套是⽩雪公主,妈妈在⼿机⾥拍下了我穿⽩雪公主服之后的样⼦,然后,阿姨把我带到摄影师叔叔那⾥,叔叔叫我摆了很多POSE呢,拍好了第⼀套,我⼜选了第⼆套⾐服,是灰姑娘,我带上了假发,店长阿姨⼜帮我补了补妆,⼜开始拍了,接着,第三套是美⼈鱼 (有尾巴),因为穿着不能⾛路,所以阿姨只好把我抱过去,第四套是也是美⼈鱼呢(没尾巴)第五套⼀开始我选了⼀套绿颜⾊的仙⼦的套装,可是,因为140我穿这套感觉有点⼤,阿姨⼜拿了⼀套120绿⾊的给我试穿,可是,因为我长⼤了,变⾼了,所以那套仙⼦的⾐服我穿着太短了,所以,我只好⼜选了⼀套黄⾊的,很活泼的黄⾊的仙⼦的裙⼦,我穿上正好,那时,我脸上的妆已经淡了,于是,店长阿姨只好,帮我⼜重新化了化妆,阿姨再把我送到叔叔那,拍完了,妈妈就带我回去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3.12桥之美绍兴品桥素材新人教版
绍兴品桥朱晓平江南水乡绍兴,除有名山、名水、名园之外,还有堪称全国之最的古桥大观。
桥点化了水乡风情,在人们眼中成了另一道景观.绍兴多桥,据清光绪年间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标记,仅府城内就有桥梁229座,平均每平方公里31座,其桥梁密度比欧洲的威尼斯高出45倍.据1990年的一次调查统计,全市拥有各式桥梁10355座,其中明清时代的石桥700多座,堪称全国之最。
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曾有诗曰:万古名桥出越州.绍兴的石桥多为古桥。
年代久了,就有故事。
桥头有卖纸扇的小摊,扇面蝇头小楷,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王羲之是东晋的“南下干部”,任会稽内史。
从宅第到官廨,每天都要走过这座小桥,见桥堍头老婆婆的六角竹扇难卖,有心要做件好事,拿起笔就要在扇上题字。
老婆婆怕内史涂坏她的扇子,一把夺过:你在上面涂了墨,扇子还会有人要吗?羲之微笑:非也。
我题过字的扇子,易售不说,还能卖个好价钱呢!拗不过王羲之的一脸真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老婆婆将信将疑地让王羲之在扇子上面题了字。
说来也怪,一大串题过字的扇子,不一会就被抢购一空,有的人甚至还多给了几文扇钱。
老婆婆高兴得合不拢嘴巴.得陇望蜀,第二天开始,她就每天堵住内史要求题扇,桥从此得名为“题扇桥”。
光阴易逝,东晋以后,沉寂几百年的绍兴又变得喧闹起来。
又是一次中原皇室的逃难和迁徙,南宋小康王高宗驻跸越州,更府名为“绍兴”.绍兴一时显为南宋的都城。
虽然与中原文化有过数次融合,但绍兴文化一直保持着自身固有的地域特色。
湖水清冽,山峰俊秀,语言雅致,老酒醇厚,女子沉鱼落雁,民风文质彬彬,随便踱进一处僻巷台门,都会听到一曲依依呀呀的越剧,信手拈来一块断砖残瓦,就能翻出一段文人墨客的雅韵轶事。
南宋遗事,到今天已浓缩成一座石桥。
这座石桥有个美丽的名字,但我寻访的脚步却滞缓沉重。
因诗人陆游“伤心桥下春波绿”诗句得名的“春波桥",刻录着陆游与唐婉爱情故事的全部数据。
陆游与唐婉曾是一对十分恩爱的夫妻,两人迫于陆母之命离异后,曾邂逅于绍兴城东南隅的沈氏园内.唐的后夫赵士程借故回避,为陆唐提供叙旧的空间。
绍兴古桥
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河姆渡文化时期,古越先民就在小河上搭建了用以渡人的木桥和竹桥。
那时已有较大较长的独木舟,“横舟为梁”的浮桥也应运而生。
相传,夏禹治7kl刊-曾遗履于该地,故人们在此建“夏履桥”以纪念大禹治水之功。
这个传说未必准确,但那时已有桥梁的事实不可否认,在河姆渡遗址地发现的7000年前的干栏式建筑即可佐证。
这种干栏式建筑跨越水面,应为干栏式木桥。
远古木桥中有文字记载的是百官桥。
百官桥又名舜桥。
六朝方志中的《会稽地志》载:“舜桥,舜避丹朱于此,百官候之,故亦名百官桥。
”它传诵了一个“得人心者得天下”的故事。
后来,历代都把百官桥叫做舜桥并称其为“天下第一桥”。
春秋越王桥春秋战国时期,会稽是越国的国都。
2000多年前,越国被吴国战败,越王勾践屈当奴仆,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打败吴国。
绍兴建有很多与越王勾践有关的桥。
例如:上虞的炼剑桥,是以勾践在此练剑而名,纺车桥,因勾践夫人亲自纺绩而名。
再如城东的灵汜桥,《舆地志》载:“山阴城东有桥名灵汜,吴越春秋勾践领功于此。
”此桥在明、清绍兴志书中多次记载,清乾隆时尚存。
还有诸暨的千秋桥、万岁桥,明代骆文礼《千秋桥记》:“俗传勾践隐居句乘山,嗣君率众朝觐,即命架桥二所,日千秋、日万岁。
”当时青铜冶铸业已较为发达,开采和雕琢石料的能力增强,出现了用石柱,石粱,石拱面等石料构筑的石梁桥。
秦代东湖秦桥相传秦始皇巡视大越时放马于绕门山,后来人们为纪念始皇这一盛举,在今天的东湖上建造了秦桥。
饶有趣味的是,此桥上竟然题有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闻木樨香乎?知游鱼乐否?”这副对联涉及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典故。
一是木樨香之典。
《罗湖野录》记载:“黄鲁直从晦堂和尚游时,暑退凉生,秋香满院。
晦堂日:‘吾无隐,闻木125—达129里,约为当今杭州西湖的30倍。
偌大的鉴湖必须要有泄水设施,于是,中国最早的闸桥产生了。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时“沿湖开水门69所,下溉田万顷,北泻长江”。
绍兴的桥
太平桥: 该桥在柯桥镇的阮杜与管墅交界处,跨萧、绍运河是一座一孔净跨10米的石拱 桥与九孔净跨3.04米高低石粱桥相结合的多跨桥梁。
题扇桥: 桥在今蕺山南面,长10米、宽3米、高7.8米的古石桥。
咸宁桥: 位于题扇桥北,双层石梁桥,桥名咸宁,可能此桥建于西晋咸宁年间。 桥名宁字无丁,系宋朝以前的写法。
双虹桥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潞江镇怒江上,清乾隆五十四年(1759年)永昌知府陈
孝升倡建,民国12年(1923年)重建。铁索桥,桥跨怒江江面,在江中礁石上建墩,将 桥分成两孔,遥望如双虹,故名。桥东段跨径67米,西段38米,宽2.8米,总长162.5米。 分别由15、12根铁链构成,桥两端建关楼,现存东关楼,穿斗式土木结构。为西南丝道 上的重要桥梁。 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街东首南边。清《乾隆绍兴府志》载: “探花桥,在县治北,旁有小桥,曰田家桥,桥下曰田家楼。 ”清乾隆《越中杂识》载:“探花桥,在戒珠寺南。河口有探花坊, 明探花余姚谢丕立,因以名桥。” 该桥系南北跨向单孔石梁桥,后改建。现桥面长6.70米, 桥面净宽2.70米,桥南折向东西两边落坡,桥北斜坡长10.40米; 桥高3.75米,孔高3.10米,桥跨径6.50米。现石桥墩为古桥原物。
绍兴古桥不仅类多面齐,而且许多桥取得了 国内“桥梁之最”: 国内现存最早的城市桥梁——宋代八字桥; 国内仅有唐代特长型石梁桥——钎道桥; 国内仅有的连续三孔马蹄形拱桥——泾口 大桥; 国内首次发现的准悬链线拱古桥——玉成 桥、迎仙桥; 国内折边桥数量之最。 这些“之最”说明绍兴古桥不但品类齐全, 而且在桥型、建桥工艺、技术水平等方面 达到了当时时代的高峰。 绍兴古桥所具有的环境布局美、结构装饰 美和桥楹诗文美,构成了特有的水乡交通 景观 “垂虹玉带门前来,万古名桥出越 州”。绍兴古桥文化成为越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建国以来,绍兴现代桥梁建设日新月异,其 中尤以昌安立交桥为代表,是绍兴中心城 市近年的重大建设成就,它向省内外、国内 外人士表示了绍兴古城现代化风貌,开始 了绍兴现代桥梁的新篇章。
绍兴古桥建筑结构与美学特征的分析
绍兴古桥建筑结构与美学特征的分析引言:绍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以其独特的古桥而闻名。
古桥作为建筑中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美学特征。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绍兴古桥的美学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探讨绍兴古桥在建筑结构以及美学特征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1.绍兴古桥概述绍兴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众多的古桥而闻名。
这些古桥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这座城市丰富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绍兴的古桥建造始于宋代,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和修复,形成了独特的桥梁风格。
它们广泛分布在城市的河道、湖泊和运河上,构成了绍兴城市景观中重要的一部分。
绍兴古桥的设计精美,结构稳固。
其中一些桥梁采用了石拱桥或石牌楼的形式,以增加其美观性和装饰性。
许多桥梁上还刻有精美的石刻或雕塑,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风貌。
绍兴的古桥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每座桥梁都有其独特的名称和背后的故事,使人们更加亲近和热爱这座城市。
这些桥梁都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吸引着许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欣赏和记录。
绍兴的古桥体现了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也成为了绍兴的一张名片。
它们是绍兴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感受和了解这座城市的窗口之一[1]。
本文通过对桥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古桥在造型设计、线条流畅度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方面体现出独特的美感。
此外,古桥上的雕刻和装饰元素也是其美学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艺术价值。
2.绍兴古桥的建筑结构2.1 折边拱桥折边拱桥是绍兴古桥的一种建筑结构,也是中国传统桥梁建筑的代表之一。
这种桥梁以其独特的折边形式和美观的拱形结构而被广泛采用。
折边拱桥的特点是桥身呈扇形,由多个相连的等边三角形组成。
这些三角形构成了桥面和桥墩的主要结构。
每个三角形都有一个折边,使桥梁的外形呈现出一种曲线美感。
在桥梁的两侧,通常还会有石砌的栏杆或雕刻的石雕,增加了桥梁的装饰性和观赏性。
绍兴的古桥
09酒务桥
酒务桥过去是石砌拱桥,宋代在桥边有专管酒业的酒务署,顾名思义,这座桥就被命名为酒务桥,可见历史之久远。
现在的酒务桥为2011年修建道路时重建。此桥位于人民路仓桥直街路口。
10日晖桥(已不存在)
原在劳动路和解放路口,现为平地,下面是暗河。五代时钱镠称王越地,但是患了眼疾,于是在城中挖了日月两池,希望眼睛恢复明亮, 池上的其中一座桥寓意“日之光辉”,就叫日晖桥。
该桥为绍兴保存得较好的石桥之一,位于城西北 ,环城公路旁。
07 广宁桥
广宁桥南北走向,单孔拱形石桥、横跨漕河,相传此处本无桥,由乡人集资建桥,来往百姓,广受其惠,故名广宁桥。
广宁桥始建于南宋高宗以前,至明万历二年(1574年)重修。桥为七边形拱桥,全长60米、宽5米、高4.6米,净跨6.10米、两边备有20级石阶。24根桥柱都雕以荷花。雄健厚实。柱板花纹,幽雅 大方 。桥洞顶拱石上,刻着“鲤鱼跳 龙门 ”等六幅石刻,甚为精致,桥拱石上刻有招贤修桥的姓名。
凰仪桥即是取“凤凰来仪”之意。 绍兴 方言“仪”和“二”谐音,所以排行老二。此桥位于鲁迅西路红旗路交叉口。
03 三脚桥(已不存在)
始建在昌安立交桥附近,曾经桥把丁字形河道的三方连在了一起,但是在昌安填河扩街的时候被拆了。
04 螺丝桥(已不存在)
原来在局弄进去的笔飞弄,年份已经不可考,现在已经不在了,只剩下几块石板留在路面上。
八字桥作为我国最早的“立交桥”,越来越被海内外游客所青睐和赞叹。此桥位于八字桥直街东端。
02太平桥
太平桥跨萧、绍运河,是一座一孔净跨10米的石拱桥与九孔净跨3.04米高低石粱桥相结合的多跨桥梁。总长24.20米、高7米,桥面宽3.40米,拱桥在南,为通航主孔,石粱桥在北,桥建于明天启二年,清乾隆六年,道光五年相继重建,现存桥建于 咸丰 八年(1858年)。
绍兴桥文化
绍兴桥文化绍兴桥文化十五年前曾匆忙到过绍兴,那时走马观花只看过大禹陵和兰亭,对绍兴的街道也是乘车穿城而过,对一个过客,而且是匆忙的过客,绍兴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印像,仅仅把他当作众多的普通江南水乡中的一员。
十五年后的今天,我携亲朋好友慕名专程赴绍兴作深度自由游。
慕名绍兴,不是因为鲁迅的百草园,也不是冲着孔乙己的茴香豆,更不是想品尝咸亨酒店的女儿红,而是要感受这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零距离接触那灿若繁星、千姿百态的众多古桥,深刻领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桥文化。
绍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秀丽,人杰地灵。
他不仅是江南著名的水乡,而且是江南最负盛名的桥乡。
绍兴古称越国,境内水道纵横,湖泊密布,有水乡水城之誉。
由于绍兴家家临水、户户邻桥,所以其间石桥连街接巷,形成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镇,无桥不成村,无桥不成路。
若说水道是绍兴的血脉,桥却是这座城市的骨!当我们乘船来往穿梭于各桥洞之间,仿佛有一种进入时光隧道的意韵;桥头高耸,石阶层递,当我们拾级而登之时,耳边依稀回荡起深沉的历史音韵。
每一座古桥,都在述说着一段历史,都有着一段精美的传说和故事。
绍兴自古多桥,有诗为证:“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垂虹玉带门前事,万古名桥出越州”。
据清光绪年间(1893年)绘制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所示,当时城内有桥梁229座,其造型优美多姿,各具特色。
它们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古朴典雅,可称得上是建筑艺术的杰作。
其桥梁密度也堪称世界之最,是世界闻名的水城意大利威尼斯的45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也是国内著名水乡苏州的2倍(清末时期)。
现在随着绍兴城市扩容,桥梁更是量多面广,据1993年统计,全市有桥10610座,誉为“万桥市”。
在绍兴众多桥梁中,古桥占有很大比例,是国内保存古桥品种、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在全市现存的604座古桥中,宋以前古桥有13座,明以前古桥有41座,清代有550座。
绍兴古桥具有的环境布局美、结构装饰美和桥楹诗文美,构成了特有的水乡交通景观,也沉淀出厚重的历史桥文化。
绍兴古桥
绍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内水 道纵横,有水乡水城之誉。因水而有桥, 因桥必有公里,平均每0.0231平方公里就有 桥一座,与世界闻名的水城意大利威尼斯 相比较,为该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 桥梁密度的45倍(该城面积为567平方公里 景,美名桥乡)。
+ 一大木桥,二凤仪桥(绍兴人二仪同音),
三三脚桥,四螺狮桥(绍兴人四螺同音), 五鲤鱼桥(绍兴人五鱼同音),六福禄桥 (绍兴人六禄同音),七颤山桥(颤与七 谐音),八八字桥,九酒务桥(酒九谐 音),十日晖桥(绍兴人十日同音)。
+ 春波桥:唐代大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之句, 故名春波桥,该桥座落在绍兴市区都昌坊路鲁 迅纪念馆不远的禹迹寺前。 又名伤心桥。南 宋爱国诗人陆游与前妻唐琬重逢于沈园,放翁 感慨万分,题下《钗头凤》一词。40年后,年 近古稀的陆游又到沈园,而唐琬早已忧郁去世, 陆游触景生情,赋诗两首,其中有“伤心桥下 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诗句,凄凉悲伤, 令人断肠。伤心桥也因此得名。 在沈园附近
+ 八字桥为梁式石桥,两侧桥基条石叠砌,基上各并
列石柱九根,石柱下端插入基石凹槽内,上端大条 石压顶与两侧金刚墙紧贴。整桥踏跺分三面四道与 三条道路相贯通,南面分二道与主河两岸道路连接, 其中南面西岸一道横跨小河,西面一道踏跺连接八 字桥直街,北面一道在主河东岸与南面东岸一道位 于同一线上,分南北两坡。 八字桥 + 八字桥正桥的桥洞宽四米半,桥两墩基用大块条石 砌成,其上各立石柱九银,柱脚立糟中,以资牢固。 石柱约高四米,微向内倾,使之紧贴柱后的金刚墙 上,这样就显得十分稳固。石柱上用巨大条石压顶。 再上盖以石桥梁。桥梁长约四米八,
+ 题扇桥: 一个炎夏的傍晚,王羲之访友回家,途经蕺山
绍兴古桥
绍兴古桥熊召政一在春花秋月之中,乘一艘小小的乌篷船,在江南的河流上航行,应该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浅浅的波光辉映着白墙竹影,葱茏的山色含蕴着村庄城郭。
所有的含蓄都因曲折而生动,一切的妩媚都在蜿蜒中达到极致。
最令人陶醉的,是小河上的那些石桥,舟行三五里便会遇到一座。
远远看上去,它们或者像玉带,或者像彩虹,在水声与橹声中,摇曳着它们的身影。
这样的水乡,无论是在吴中还是在越中,都比比皆是。
周庄、甪直、乌镇,都是水巷小桥连缀而成的佳构。
而蔚为大观将其十万烟灶融入桥街帆市的,吴中则有苏州、越中则有绍兴。
苏州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是一座浮在波浪上的城市。
它与绍兴一样,都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远古的北方民族都是在马背上挥写他们英雄的史诗。
而吴越的先人,总是习惯于用船或者桥连缀起他们通向未来的道路。
根据清朝末年的统计数字,苏州市区每平方公里上有十五座桥梁,这数字是威尼斯的三倍。
但绍兴比苏州的桥梁更多,在它的市区里,每平方公里拥有桥梁达到了三十一座。
因此,将绍兴誉为中国的桥乡,应该当之无愧。
现代,我们已不能乘船从水城门进入市内。
汽车早已取代船只成为现代交通的首选。
水城门外连接运河通往杭州的水道,部分已经被淤塞。
但是,在古藤掩映的水城门内,绍兴古城里的水巷多半都保存良好。
绍兴南依会稽山脉,北部平原濒临杭州湾。
会稽山是一片总面积在一百多平方公里的丘陵。
晋朝的大画家顾恺之描绘会稽山“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由于充沛的雨水与茂密的植被,会稽山成为三十六条河流的发源地,自东至西,最大的河流是若耶溪,它流入绍兴城,尔后汇入鉴湖与运河。
从秦朝到宋朝的一千多年间,绍兴经过了繁华的会稽时代与锦绣的越州时代。
此后一直到明清,绍兴一直是块福地。
虽然它也经历过战争的蹂躏与灾难的洗劫,但总的来说,是一座比较幸运的城市。
它留给后世的建筑遗产,以石桥与寺庙居多。
中国历史上两次最大的南北分裂,从西晋到东晋,从北宋到南宋,对于国家来说,这是久久难以弥合的创痛。
【绍兴古桥】
【绍兴古桥】中国是桥文化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
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古代汉族桥梁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古桥简介绍兴“八字桥”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是一本漂在水上的书,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古称越国。
境内水道纵横,有水乡水城之誉。
因水而有桥,因桥必有景,美名桥乡。
据清光绪癸巳(1893)绘制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所示,当时城内有桥梁229座,城市面积为7.4平方公里,平均每0.0231平方公里就有桥一座,与世界闻名的水城意大利威尼斯相比较,为该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桥梁密度的45倍(该城面积为567平方公里,当时有桥378座,现仅存桥76座),为清末时苏州城内桥梁密度的2倍(苏州城内面积21平方公里,清末有桥310座),石桥连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真可谓是“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
绍兴桥梁量多面广,据1993年底统计全市有桥10610座,誉为“万桥市”。
在这众多桥梁中,古桥占有很大比例,是国内保存古桥品类、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自适应于小江小河的木梁桥、木拱桥,到适应于大江大河的浮桥继而发展到石梁桥、三边形桥、五边形桥、七边形桥、半圆形石拱桥、马蹄形石拱桥、椭圆形石拱桥及至跨入当今世界先进拱圈结构的准悬链线拱桥,构成了一个极完整的古桥系列,成为中国古代桥梁发展,演化的一个缩影,被称为中国的“古桥博物馆”。
在全市现存的604座古桥中,宋以前古桥13座,明以前古桥41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古桥550座。
建筑分类绍兴“纤道桥”绍兴有古木桥(包括木梁桥、木拱桥)10座,石梁桥(包括三折边桥)348座,石拱桥(包括多折边拱、半圆拱、马蹄形拱、椭圆拱、准悬链线拱)241座,多桥型组合桥4座,纤道桥1座。
绍兴古桥不仅类多面齐,而且许多桥取得了国内“桥梁之最”称号: 国内现存最早的城市桥梁---宋代八字桥国内仅有的唐代特长型石梁桥---纤道桥国内仅有的连续三孔马蹄形拱桥---泾口大桥国内首次发现的准悬链线拱古桥---玉成桥,迎仙桥国内折边桥数量之最这些“之最”说明绍兴古桥不但品类齐全,而且在桥型、建桥工艺、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当时时代的高峰。
闲走桥乡采风报告 PPT 汉1001周颖巧(组)
12月4日
第五站:光相桥
桥梁的宗教文化——光相桥
光相桥在绍兴城区北海桥西,环城公路旁, 横跨城河。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清乾隆与嘉庆 年间均重修过,桥拱属宋以前结构,拱石上镌莲 花座图案,上刻“南无阿弥陀佛”,莲是佛的象 征,莲花脱俗鲜美,佛教解脱人生苦难,光相桥 将佛性灌注在桥体,既是绍兴人民推崇佛教的体 现,也表示了美好的愿景。桥拱四分之一处有兽 头横系石两根。然而几百年的光阴流逝,到底为 其留下了风霜的痕迹,许多精致的地方都已经被 磨损。今天,兽头和莲花都只剩下隐约能见的轮 廓。但是岁月冲不掉的是桥本身所带有的佛性和 它见证的那段历史。经过多重的历史变迁,古老 的光相寺已经变身为现在的 “古越龙山”酒厂。 但光相桥屹立700多年风雨不倒,经过多次的整修, 仍向人们述说着绍兴浓郁的宗教文化。
12月4日
第四站:春波桥
据历史资料记载,“春波桥”原为清代重建的单孔石拱桥, 拱圈为总联分节砌置,桥面纵坡很小,采用两根石梁做桥栏, 使得桥的样子温婉柔和,玲珑雅致,宛如江南女子。20世纪50 年代改成水泥板桥。水泥梁板连接搁在两岸石勘,细铁杆作栏, 长约5—6米,宽约3米。后来,又按照春波桥遗留下来的资料重 修春波桥,把水泥板桥重修为石拱桥,并改名为放翁桥,是为 纪念陆游。
皋埠大桥
热闹的桥头早市
12月4日
第二站:探花桥
12月4日
第二站:龙门桥 鲤鱼桥
12月5日
第三站:题扇桥
题扇桥位于绍兴城区蕺山街书圣故里景区, 桥在今蕺山南面,因王羲之在此为老妪题扇而 得名,为越中尽人皆知的古迹。据嘉泰《会稽 志》中载,现桥始建于宋朝嘉泰以前,在道光 八年重修,古朴典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题 扇桥是一座单孔拱形石桥,横跨在界河的东西 两沿。桥身饱经风雨剥蚀,已呈坑坑点点,石 级也有几块出现了断裂。桥的两侧,攀援着苍 绿的藤蔓和和野花,使古桥益发显得古雅脱俗。
【家乡】唐诗之路上的三座古桥
【家乡】唐诗之路上的三座古桥浙东运河西段至曹娥江,经由剡溪入天台山,是著名的唐诗之路,古代的诗人们边行边吟,留下了一条文化旅游路线。
2015年11月30日绍兴市古桥学会组织专家对唐诗之路上的三座古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
迎仙桥丁公桥司马悔桥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没有提到的是连接天姥和天台有一条溪——惆怅溪,惆怅溪流经新昌县斑竹、桃源等地,104国道旁。
冬日,跟着石桥专家沿惆怅溪访三座石桥,迎仙桥、丁公桥、司马悔桥。
不想抄石桥的理论数据技术价值,如果你有兴趣,可百度。
迎仙桥迎仙桥,明万历《新昌县志》有载,道光年间丁关松重建。
桥名来源于民间传说。
相传东汉时刘晨和阮肇入天姥山迷路,在山上遇见了二位仙女,结为夫妻。
不几日,刘、阮回乡,世上已是其七世孙时代,而刘、阮再也回不去了,此桥因刘、阮在此遇仙得名。
古桥专家罗关洲说:“迎仙桥是中国桥梁史上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座椭圆形干砌石拱桥,其上部呈悬链线。
”国外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明悬链线拱桥型,而新昌匠人丁天松1844年就做到了。
抱着小婴儿的老年村民看到这群陌生人桥上桥下测绘,跟过来讲他知道的桥史,从传说到抗日战争时桥拱六块大鹅卵石的毁坏,直到九十年代桥头种下的樟树,还有,桥那头自家的田地山林,如家珍一一数来。
只不过我想像的老农牵牛过古桥的场景,变成抬着铁牛过桥。
桥头告示:村民严禁开拖拉机上桥。
这里的村民爱护石桥绝不逊于研究石桥的专家。
依山枕水而居的村庄,古朴安宁,水声湍湍好似刘晨阮肇声声惆怅的叹息,浪漫而梦幻。
迎仙桥倘若不是石桥专家领路,很难发现丁公桥,迎仙桥上方的丁公桥村,孤独地隐藏在窄窄的惆怅溪河道边,青石和鹅卵石半圆型拱的丁公桥,建造者也是丁天松。
桥不仅仅是通行的工具,还是匠人丁天松智慧和力量的呈现,显然,村名、桥名都是为了这位造桥能匠而立。
当年的繁华不在,对丁公的思念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