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背64篇汇编《饮酒(其五)》(原文+解析+译文+情景默写+作文素材运用积累)

合集下载

《饮酒(其五)》原文+赏析

《饮酒(其五)》原文+赏析

《饮酒(其五)》原文+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饮酒(其五)》原文+赏析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高考语文必背篇之第20篇---《饮酒》(其五)(陶渊明) 安乡一中 龚德国

高考语文必背篇之第20篇---《饮酒》(其五)(陶渊明) 安乡一中 龚德国

五。填空
采菊东篱下, 山气日夕佳, 此中有真Βιβλιοθήκη ,,而无车马( ?心远地自(
)。 )。 。 。 。
六。课文翻译
我居住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但
却没有世俗交往的纷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请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只要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心志高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huá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情景默写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运用象征手法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 ,仿佛找到自我归宿,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在的心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体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饮酒》(其五)中,阐明作者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 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用了《庄子·物外篇》中“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两句,表现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n)了 在。 。 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时,无意间
看见了庐山。
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飞回。
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
要辨明,却却又忘了怎样用语言表
达。
5.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 合一的境界。

《饮酒·其五》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饮酒·其五》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饮酒·其五》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饮酒·其五》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饮酒·其五》作者介绍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三、《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饮马长城窟行》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饮马长城窟行》原文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宿昔一作:夙昔)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二、《饮马长城窟行》原文翻译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高考必背64篇】《饮酒(其五)》赏析及理解性默写

【高考必背64篇】《饮酒(其五)》赏析及理解性默写

【高考必背64篇】《饮酒(其五)》赏析及理解性默写20.饮酒(其五)东晋·陶潜【原文再现】结庐(1)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

问君(3)何能尔(4)?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5)见(6)南山(7)。

山气日夕(8)佳,飞鸟相与还(9)。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词句注释】(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作品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高考语文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高考语文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

高考语文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饮酒》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五言诗。

这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饮酒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饮酒》原文饮酒(二十首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饮酒》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注释:1.[结庐在人境]: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3.[尔]如此、这样。

4.「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5.「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6.[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

(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

如:风吹草低见牛羊)7.[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8.[日夕]傍晚9.[相与]相伴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11.[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

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2.[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

13.[佳]美好。

14.[山气]指山景。

15.[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6.[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饮酒》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72前后—427),一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译文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译文

陶渊明饮酒原文及译文陶渊明饮酒原文及译文陶渊明饮酒原文及译文1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注释1.[结庐在人境]: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3.[尔]如此、这样。

4.「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5.「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6.[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

(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

如:风吹草低见牛羊)7.[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8.[日夕]傍晚9.[相与]相伴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11.[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

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2.[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

13.[佳]美好。

14.[山气]指山景。

15.[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6.[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翻译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题解和大意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他曾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小官,后弃官归隐,寄情山水酒菊。

他的诗作成功刻画了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和农村生活的情趣,因此他被后世誉为“田园诗人”。

现存陶诗120 余首,文 10 余篇,有中华书局出版的《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饮酒(其五)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饮酒(其五)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饮酒(其五)店铺中考网为大家提供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饮酒(其五),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中考试题: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2、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的心境。

悠然,闲适,恬淡,自然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4、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5、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

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6、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文默写 饮酒(其五)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文默写 饮酒(其五)

八年级上册 第16首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在这中间蕴含着生命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含义(情感):“真意”是指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中所领悟到的人生 哲理,即自然之趣与人生真谛。反映了诗人厌弃官场,追求安闲自由的田园 生活的愿望。表露了诗人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以及安贫乐道、自然神游的高 尚品德。
八年级上册 第16首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译文:问我如何能做到这样?(只要)心灵避离尘俗,所居之处自然(就) 变得僻静了。 修辞:设问。用设问的方式揭开上文的悬念,解释诗人超然物外的原因:因 为〖JP3〗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住的地方显得偏僻安静。既强调了 个人生活情趣的重要性,又表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八年级上册 第16首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译文: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闲适淡泊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炼字:①“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②“见”表明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 入眼帘。表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创造了一种浑然天成、物我合一 的诗境。
诗歌精讲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译文:在喧嚣扰攘的尘世间建造房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 表达方式:记叙。写诗人虽身处俗世之中,却能免于尘俗的烦扰。 内容:写诗人弃官归田后的生活状况,“人境”点明归隐之所,“车马喧”代 表着人世间各种烦人的尘杂,也是世人为荣华富贵而奔竞的形象写照。 作用:设置悬念,引发人们对诗人身处喧嚣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的思考 。 情感: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闲适愉悦的心情。
八年级上册 第16首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高考语文必背篇之第20篇---《饮酒》(其五)(陶渊明) 安乡一中 龚德国

高考语文必背篇之第20篇---《饮酒》(其五)(陶渊明)   安乡一中  龚德国

五。填空
采菊东篱下, 山气日夕佳, 此中有真意,
,而无车马( ?心远地自(
)。 )。 。 。 。
六。课文翻译
我居住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但
却没有世俗交往的纷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请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只要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心志高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huá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体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饮酒》(其五)中,阐明作者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 我合一的境界。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运用象征手法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仿佛找到自我归宿,表现了 诗人悠然自在的心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了 在。 。 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时,无意间
看见了庐山。
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飞回。
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
要辨明,却却又忘了怎样用语言表
达。
2020,我必胜!
常德市龚德国名师工作坊整理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可当作文素材

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可当作文素材

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可当作文素材1、“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如韩愈《早春》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表达早春时节雨的细柔与草的若有若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表达作者思亲难归的忧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历史的沧桑与无常;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表达处境的艰难。

2、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白居易《琵琶行》“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渲染分别时的凄凉,“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乐曲结束,听者还沉浸在其中。

“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衬托琵琶女婚后的孤寂,“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用乐景衬托白居易身居贬谪之地的孤独,李煜《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写出了又一个春天来到,而往事却不堪回首的无奈。

3、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赋》中的“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古诗词里有很多诗句读起来既脍炙人口,又给人以激励。

如李白《行路难》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出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杜甫《望岳》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传达出作者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本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现在多指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启示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不会被眼前琐事所牵绊。

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辨通:辩)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注释①结庐:构筑屋子。

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②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③君:作者自谓。

尔:如此、这样。

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④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⑤见:(读xiàn)同“现”,出现。

⑥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⑦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

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

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说。

⑧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把房屋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既远离了尘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的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烟云弥漫,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从此时此地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真趣,想要说出来,却又觉得它无法也无须明白的说出来。

赏析:作者:佚名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

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

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

饮酒(其五)原文及翻译注释含讲解视频

饮酒(其五)原文及翻译注释含讲解视频

饮酒(其五)原文及翻译注释含讲解视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饮酒(其五)原文及翻译注释含讲解视频初中文言文在中考语文中是常考题型,此篇文章是从饮酒(其五)的作者介绍开始,为您整理了饮酒(其五)原文及翻译,也包含了饮酒(其五)的重点词语字词注释,最后还为您提供了视频讲解及课文录音朗读Mp3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必背64篇汇编《饮酒(其五)》(原文+解析+译文+情景默写+作文素材运用积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我居住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纷扰。

请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只要心志高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时,无意间看见了庐山。

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飞回。

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却又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情景默写】1.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环境的喧闹与做学问没有必然联系的句子是“,”。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两句以随意的举动表现自己的清高志趣,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两句写所见南山之景,这体现着自然的平静与完美。

4.陶渊明《饮酒(其五)》最后两句“,”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答案】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素材运用】一、生平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字渊明,东晋文学家。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有《陶渊明集》。

他的曾祖陶侃(kǎn)是东晋初名将,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声威煊赫一时。

死后追赠大司马。

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也曾做官。

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

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

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二、相关事迹陶渊明的一生,简单地说,可以分为闲居、出仕、隐居三个阶段。

初次做官: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任江州祭酒,出仕的原因可能有二。

第一,可能与他渴望建功立业的早年抱负有关。

现在我们心目中的陶渊明往往是一个淡薄名利的隐士,这大体上不错,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最起码早年的陶渊明曾颇有壮志,他的《杂诗》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而他的《拟古》则云:“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表现一种任侠的精神。

第二,与亲老家贫有关。

这一点他诗文中并不讳言:“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年立,志意多所耻,……”(《饮酒》)说自己是由于生活困难,年近而立,不得已而出仕的。

但这次出仕时间并不长,不久即以不堪吏职而辞职,后来江州又召他为主薄,他也未就任。

第二次做官:约在三十五岁时,他出仕到江陵,担任了荆州和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僚。

桓玄是一个有野心的军阀,他占据长江中上游,对晋室虎视眈眈,图谋篡夺。

陶渊明至江州后,可能看到桓玄并不能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对于他企图篡弑的丑剧也很憎恶,于是又产生了归隐之念,在他任镇军参军时所作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中就说道:“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

聊且凭化迁,终归班生庐。

”任建威参军时所作的诗又说:“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可见早已是身在仕途,心在园田。

恰好在他三十七岁这一年,他的母亲去逝,按古代丁忧规矩,陶渊明便辞职回家了,守丧三年。

第三次出仕:在四十岁时,他出仕先任镇将军刘裕的参军。

但是他的心情仍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有幻想与希望,另一方面又疑虑重重。

很可能他与刘裕仍然合不来,所以第二年改官任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

同年八年,他又以“耕植不足以自给”,求任彭泽令。

但到了十一月,不过八十多天,就以“不愿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辞官。

从此以后,陶渊明再未出仕,从四十一岁起辞官至去逝,他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

他在家乡有自己的田庄和僮仆,开始一段时期,生活也算安宁自得。

有时他也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人生哲学的实践。

在这种劳作生活中,与农民有所接近。

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境况愈来愈恶化。

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求禄。

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这就是陶渊明一生的大概情况。

三、主要作品陶渊明创作了《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作品,这些文章质朴自然,言浅意深,深为后世推崇。

陶渊明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

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陶渊明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的形象中,诗的语言朴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称为“陶诗中的珠玉”。

如《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有类似的特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诗大约作于从彭泽令解职归田的次年,抒发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

《归园田居》之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陶渊明虽栖身田园,却仍未忘怀现实,也未消沉颓废,这种执著于自己追求的不懈精神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就形成了陶诗的另一种风格:豪放旷达的“金刚怒目式”,如《咏荆轲》等诗都具有慷慨激昂、悲愤雄壮的风格。

四、名家评论梁·钟嵘:每观其文,想其人德。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诗品》)宋·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元·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论诗绝句》)近代·梁启超:“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陶渊明)笑。

”“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

”现代·鲁迅:陶潜、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头等人物。

现当代·朱光潜:渊明则全是自然本色,天衣无缝,到艺术极境而使人思其为艺术。

五、重要名句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4.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6.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0.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细流。

这样我们就较完整地掌握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写作素材,写作时可以自由地、从容地选择我们需要的材料。

六、适用主题1.陶渊明很喜欢喝酒,所以命令县公田都种秣谷,后来他的妻子固请种粳,才使一顷五十亩种秣,五十亩种粳。

有一次,郡遣督邮至,县吏说他应该束带见督邮,陶渊明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于是他便辞职,写了《归去来辞》这首名赋。

从此以后,他过起农夫的生活,有几次人家请他做官,他都拒绝了。

他自己很穷,愿意和穷人一起过田园生活。

他有一次曾遣一个农家的孩子到他儿子的地方去,帮他们挑水取柴,他在给儿子的信里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适用话题】⑴情怀;⑵率真;⑶不为名利所累2.判史王弘非常钦仰陶渊明,要和他做朋友,可是觉得很难碰见他。

他很自然地说:“我性不狎世,因疾守用,幸非洁志慕声。

”王弘只好跟一个朋友设计去会见他,这个朋友约他出门喝酒,当他走到半路,停在一个野亭的时候,朋友便把酒拿出来。

陶渊明欣然坐下来喝酒,王弘早已隐藏在附近的地方,便在这时候走出来和他相见了。

他非常高兴,欢宴穷日,连朋友的地方也忘记去了。

王弘看见陶渊明无履,就叫左右为他造履。

当王弘的左右请他量履的时候,陶渊明便伸出脚来让他们量一量。

【适用话题】⑴交友;⑵真性情;⑶仰慕3.为了排解心中的烦闷,陶渊明在柳树下修整出七八丈见方的平地,安置了一张石桌,外加几张石凳,每每晨曦初出,斜阳将倾,他总爱在此闲坐,或观赏景致,或开卷读书,或即兴赋诗,或弹琴抒情。

当时陶渊明有一好友名叫庞遵,字道之,住在上京里东南七八里处的南里,也是寻阳一带颇为著名的文士。

陶渊明与他志趣相投,年龄又相近,因而常常互相往来,或喝酒清谈,或议论时事,或探讨玄言哲理,或弹丝品竹、赋诗作文。

一天庞遵来访,命人将酒食挑到五柳树下,陶渊明说:“道之兄!今日就在这棵柳树下痛饮一番为何?”庞遵答:“好极了,在柳树下开怀畅饮,天地人融为一体,抛掉一切烦恼,可作人生快意之举。

兄简直可以称为‘五柳先生’了”。

陶渊明心中为之一振,兴奋地说:“就是它,五柳先生!五柳先生!”接着提笔饱蘸浓墨,写下了“五柳先生传”并从此自号“五柳先生”。

【适用话题】⑴亲近自然;⑵赤子情怀;⑶率真4.陶渊明迷上了菊花,在东园辟了个花圃,专门用来栽培菊花。

凡经过他亲手侍弄过的菊花,株株壮健,枝枝挺拨,花色艳丽,更奇妙的是一般菊花通常是春生夏长,秋季开花,而他的菊圃之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菊花在盛开,可以说是常盛不衰,四季如秋。

每当秋风一起,东园中的菊花竞相开放,花朵黄白相间,青红错杂,引得满园蜂蝶纷飞。

一些倾慕者又给陶渊明加了一个雅号,尊称他为“菊仙”,也有人暗地里称他为“菊痴”。

【适用话题】⑴爱好;⑵乐趣;⑶高雅情怀;⑷痴迷七、高考作文优秀片段(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

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

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

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

”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

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二)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

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

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三)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

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四)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