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烤工艺学
(完整版)焙烤食品工艺学
绪论烘烤食品——以小麦等谷物粉料为基本原料,通过发酵,高温焙烤过程而熟化的一大类食品叫烘烤食品。
焙烤食品的历史:国外最早在古埃及,国内: 三国,北魏,元代,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第一章(重点)小麦分类:按生长条件1。
冬小麦(温带)2.春小麦(寒带)白色(硬质粒,软质粒)红色(硬,软质粒),混合色(硬,软质粒)硬质粒与软质粒区别:硬质粒又叫角质粒,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品质好,筋力强,细胞排列整齐有序。
软质粒又叫粉质粒,筋力弱,排列无序。
为什么面粉中的水分不能太高?小麦籽粒的形态特征皮层:9%,主要是纤维素糊粉层:3-4%,主成分色素和蛋白质胚乳淀粉层:80-86%,薄壁细胞组成,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蛋白质籽粒胚(胚芽):脂肪,维生素,蛋白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千粒重,容积重都是越大,小麦越好。
(看期中试卷)小麦的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小麦粉的化学性质:1. 淀粉(支链多于直链)2。
蛋白质:a.面筋蛋白: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b。
非面筋蛋白:球蛋白和麦白蛋白面筋蛋白:不溶于水,可形成面筋,麦胶蛋白:伸展性、粘性好,但无弹性麦谷蛋白:弹性好,但无延展性3. 脂质:胚芽,糊粉层,2—4%,不饱和脂肪酸,加工时要除去面筋定义:面团在水中搓洗时,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灰分等成分渐渐离开面团而悬浮于水中,最后剩下一块具有粘性、弹性和延伸性的柔软性的胶状物就是面筋。
可将面筋分为以下三类:(重点)优良面筋:弹性好,延伸性大或适中;中等面筋:弹性好,延伸性小,或弹性中等,延伸性适中;劣质面筋:弹性小,韧性差,由于自身重力而自然延伸和断裂,还会完全没有弹性,或冲洗面筋时不黏结而冲散。
简答:形成面筋的蛋白是哪两种?各自有何特性?如果麦胶蛋白或麦谷蛋白太多,各自会导致什么后果?(重点)答:面筋蛋白: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麦胶蛋白:伸展性、粘性好,但无弹性麦谷蛋白:弹性好,但无延展性面粉内所含蛋白质越高,制作出的面包体积越大,反之越小。
焙烤工艺学1(DOC)
一、焙烤食品的概念焙烤食品是指以谷物为主原料,采用焙烤加工工艺定型和熟制的一大类食品。
二、焙烤食品的特点(1)所有焙烤食品均以谷物为基础原料;(2)所有焙烤食品均以焙烤工艺成熟和定型;(3)所有焙烤食品均属于固态食品;(4)所有焙烤食品均可以直接食用;(5)大多数以油、糖、蛋品为主要配料。
三、约翰·蒙塔古三明治四世伯爵。
两片面包之间夹点肉。
后来风糜全世界的三明治(Sandwich)面包。
四、按发酵和膨化方法分类(1)用培养酵母或野生酵母使之膨化的制品:包括面包、苏打饼干、烧饼等。
(2)用化学方法膨松的制品:各种蛋糕、炸面包圈、油条、饼干等。
总之是利用化学疏松剂小苏打、碳酸氢铵等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制品膨化。
(3)利用空气进行膨化的制品:天使蛋糕(Angel Food Cake)、海绵蛋糕(SpongeCake)等不用化学疏松剂的食品。
(4)利用水分气化进行膨化的制品:主要指一些类似膨化食品的小吃,它不用发酵也不用化学疏松剂。
1、我国粮食生产消费,为何还从境外进口粮食?(1)种类太少,引进新品种。
(2)质量不佳2、角质和粉质小麦从表观看是如何区分的?按照小麦胚乳的质地可分为粉质和角质小麦。
一般识别方法是将小麦以横断面切开,观察其断面,如果呈粉状就称作粉质小麦,呈半透明状就称作角质或玻璃质小麦,介于两者之间的也称中间质小麦。
4、世界很矛盾,不完美,靠近小麦籽粒中心的胚乳蛋白含量(高?低?)质量(好?坏?)。
胚乳是制造面粉的主要来源部分。
细胞极小,细胞膜很薄,内含淀粉(Starch)和面筋质(Gluten-Parenchyma)。
越近麦粒中心的胚乳其面筋含量越少,但是其面筋质量越好。
5、小麦维生素营养中,有少量?不含?所以为弥补主食营养不足,哇哈哈开发了?饮品。
小麦胚芽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
小麦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较多,含有少量的维生素A,微量的维生素C,但不含维生素D。
6、美国杜伦麦属于?小麦,适合制作??特硬的小麦粉不适于作面包,而主要制成硬质小麦内胚乳粉(Semolina),用来生产通心粉(Macaroni)。
焙烤工艺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还有论述题集合(带答案)
1、焙烤食品:以谷物为原料,采用焙烤加工工艺定型和熟制的一大类食品,包括面包、蛋糕、饼干;烙饼、锅盔、点心、馅饼等。
2、小麦的物理结构分为四部分:顶毛、胚乳、麸皮、麦芽。
3、千粒重:是测定小麦品质的一个标准,即1000粒洁净小麦的质量。
其大小相差很大,在15~50g范围之间。
4、面筋蛋白:包括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是不溶于水的,能相互黏聚在一起成为面筋,占小麦蛋白质含量的80%左右。
作用是形成面筋,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可以束缚气体,是面包等发胀面点的骨架;5、面筋:就是面粉中的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吸水膨胀后形成的浅灰色柔软的胶状物。
面筋分为湿面筋和干面筋。
6、面粉的熟成:在储藏过程中半胱氨酸的巯基被逐渐氧化成双巯基而转化为胱氨酸,这一过程称为面粉的熟成。
为了使—SH尽快氧化为—S—S—,常采用改良剂促使面粉氧化,目前使用的改良剂有二氧化氯、氯气、碘酸盐(碘酸钾)等。
7、糖蜜:工业制糖过程中,蔗糖结晶后,剩余的不能结晶,但仍含有较多糖的液体残留物,是一种粘稠、黑褐色、呈半流动的物体。
8、糖的反水化作用:由于糖的吸湿性,它不仅吸收蛋白质胶粒之间的游离水,还会造成胶粒外部浓度增加,使胶粒内部的水分产生反渗透作用,从而降低蛋白质胶粒的吸水性,即糖的反水化作用。
9、起酥油:是指的动、植物油脂经精炼加工或硬化、混合、速冷、捏合等处理使之具有可塑性、乳化性等加工性能的油脂;一般不直接消费,而是作为食品加工的原料。
10、人造奶油:是一种塑性或液性乳化剂形式的食品,主要是油包水型,大部分是由油脂加工而成,不是或者不主要是来源于牛乳。
与起酥油最大的区别是含有较多的水分(含20%左右水分)。
11、可塑性:就是柔软性(用很小的力就可使其变形)即保持变形但不流动的性质。
12、起酥性:是指用作饼干、酥饼等焙烤食品的材料可以使制品酥脆的性质,起酥性是通过在面团调制过程中阻止面筋的形成,使得食品组织比较松散来达到起酥作用。
13、融合性:是指油脂经搅拌处理后油脂包含空气气泡的能力或称拌入空气的能力;是制作含油量较高的糕点的重要性质。
焙烤工艺学考试资料
焙烤工艺学考试资料1、油脂在西点制作中的作用:油脂加入到面粉中后,由于其流变性,能在面粉颗粒身边形成油膜,从面阻碍了面筋蛋白质和吸水和面筋网络的形成,使面团的弹性和韧性落低,可塑性提高,制成的糕点具有酥散的质地。
这在油脂蛋糕,甜酥点心和酥性饼干的品质方面有重要作用。
油脂在乳化剂的存在下,能与水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加入油脂的润滑性,使制品的质地均匀,组织细腻,口感滋润,并且延长了产品的保持期。
油脂在焙烤中能产生特有的香气,并能增加制品的XXX泽。
2、糖在西点制作中的作用:(1)、甜味剂,提供热能,增加食欲;(2)、糖能调节面筋的胀润度,提高糕点的酥性;(3)、糖的吸湿性能使糕点保持柔软;(4)、糖液的渗透压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延长制品的保存期;(5)、使制品上XXX,增加香味,糖的美拉得反应和焦糖化反应;(6)、糖液的粘度增加了气泡的稳定性;(7)、糖还可作为酵母的营养。
3、鸡蛋在西式糕点制作中的作用:(1)、鸡蛋含水量高,是西点常用的润湿剂;(2)、鸡蛋易于凝固,加热至60-65℃时便凝聚,并形成坚实的结构,别仅协助面粉形成制品的骨架,而且有利于制品的成形;(3)、鸡蛋蛋白良好的发泡性,能够促进制品,特殊是蛋糕的膨松;(4)、鸡蛋中的卵磷脂是一种良好的天然乳化剂。
帮助油脂和水的分散,使制品组织细腻,滋润可口;(5)、鸡蛋还能增加制品的群泽和香味,使表皮光亮;(6)、鸡蛋营养丰富,能给予制品非常高的营养价值。
4、乳品的作用:(1)、牛乳含水量高,变是传统西点常用的润湿剂;(2)、营养价值高,含人体所需的全部EAA;(3)、能给予制品特有的奶香味;(4)、乳糖在焙烤中与蛋白质发生莫拉德褐变反应,使制品上群较快;(5)、酪pro和乳清pro也是良好的乳化剂;(6)、能提高制品的保存期。
5、酒的作用:(1)、消除原材料中别良的滋味,增加香味,提高西点风味。
(2)、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提高制品的保存性。
6、焙烤原料计算的内容和目的焙烤计算:是应用基础数学的原理及其运算的办法,将配方中成分材料的比例及用量以简单化和公式化,以求换容易、精真的用的目的。
焙烤食品工艺学
焙烤食品工艺学讲稿第一章概述阐述焙烤食品的发展历史、现状与新的研究动态。
一、焙烤食品的概念焙烤制品(食品):是泛指用面粉及各种粮食及其半成品与多种辅料相调配,或者经过发酵,或者直接用高温烘焙,或者用油炸而成的一系列香脆可口的食品。
基础原料:谷类主要原料:油、糖、蛋二、焙烤食品发展的历史焙烤食品多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所以焙烤食品的生产和发展与小麦的栽培和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按照人文学的观点,不但把人类的饮食文化当成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还认为人类的饮食文化是从芋文化、杂谷文化、米文化发展到小麦文化这一淀粉文化层的最高峰的。
6000年前,埃及已有用谷物制作的类似面包的食品;公元前1175年,埃及首都的宫殿壁画上发现了面包的图案;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从埃及学会了发酵面包的方法;公元前312年,罗马出现了面包作坊;中世纪后,法国逐步形成了大陆式面包:小麦粉+少量其他谷物+盐;英式面包:面包+牛奶+黄油;英美式面包:面包+糖+黄油+其他辅料.三、我国焙烤食品的生产现状1。
原辅材料逐步规格化、专用化2.生产工艺日臻完善和成熟3.行业行管体系不断加强,产品标准不断完善4.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四、焙烤食品工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1.基础原辅材料供应全部达到规格化和专用化2.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3.大力采用现代高新技术4.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加工设备5。
大力加强相关行业间专业化协作6.安全、健康位于首位7.保健、功能性产品发展迅速8.低能量、无糖产品开发增长第二章焙烤食品的主要原料第一节面粉是制造面包,饼干的最主要原料,面粉的工艺性质受小麦品种、生长地区的土壤、气候、加工方式的影响,给制作面制食品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就要求我们要掌握小麦和面粉的化学、物理性质,并利用所掌握的性质来指导我们的生产,在生产中随时调节工艺操作条件。
一、小麦的结构与成分胚乳: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蛋白质,约占麦粒总量的80%胚芽:约占麦粒干重的1。
焙烤工艺学知识点
焙烤工艺学1. 焙烤食品:是以粮,油,糖,蛋等原料为基础,添加适当辅料,并通过和面成型,焙烤等工序制成的口味多样,营养丰富的食品,2. 容重:小麦籽粒在单位溶剂中的质量,以克每升表示。
小麦按容重分为5等。
3. 降落数值: 降落数值是指一定量的小麦粉或其他谷物粉与水的混合物置于特定粘度管内并浸入沸水浴中,然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搅拌混合物,并使搅拌器在糊化物中从一定高度下降一段特定距离,自粘度管浸入水浴开始至搅拌器自由降落一段特定距离的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s)即为降落数值4. 沉降值: 沉降值是指小麦在规定的粉碎和筛分条件下制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悬浮液,经固定时间的振摇和静置后,悬浮液中的面粉面筋与表面活性剂SDS结合,在酸的作用下发生膨胀,形成絮状沉积物,然后测定沉积物的体积,即为沉降值。
5. 角质率 :角质,其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粉质,胚乳结构疏松呈石膏状。
凡角质占籽粒横截面1/2以上的籽粒,称角质粒。
6. 小麦清理流程:所谓清理流程就是小麦进机到入磨以前,按净粮的要求进行连续处理的生产工艺流程,也称“麦路”。
在设备完善的工厂中,还包括小麦的称重和下脚处理。
7. 小麦清理的目的和意义:清理较小麦大或小的尘芥杂质和部分粮谷杂质;精选出荞子、野草种子和大麦、燕麦;利用风选清除轻杂及尘土;利用打麦和刷麦,清理小麦表面;利用磁选清除金属杂质;8. 散落性:即在一定角度(超过小麦的静止角度)的斜面上,不需要施加任何机械力量,小麦籽粒能依靠本身的重力自上而下地自由流动。
9. 小麦的自动分级:是由小麦与小麦、小麦与杂质间不同的物理特性,在小麦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10. 湿面筋:面团在水中搓洗时,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灰分等成分渐渐离开面团而悬浮于水中,最后剩下一块具有黏弹性和延伸性的软胶状物质,这就是粗面筋。
粗面筋含水65%~70%,故又称湿面筋。
11. 干面筋:湿面筋经烘干除水后即得干面筋。
焙烤食品工艺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焙烤食品工艺学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掌握焙烤食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1.焙烤食品的原材料和工具;2.焙烤食品的制备过程和方法;3.焙烤食品的加工技术和品质控制;4.焙烤食品的装饰和包装。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充分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焙烤食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2.实验法: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操作,让学生接受训练,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课题研究法:通过开展小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4.论文写作法:通过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次课:焙烤食品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焙烤食品的定义和分类;2.焙烤食品的原材料和工具;3.焙烤食品的制备过程和方法;4.焙烤食品的加工技术和品质控制。
教学过程1.讲授:首先,讲师会简要介绍焙烤食品的定义和分类,并讲解其主要的原材料和工具。
2.演示:接下来,讲师会现场演示焙烤食品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并讲解相关的技术和品质控制方法。
3.实践:学生们会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研究:学生们会分组开展小组课题研究,探讨焙烤食品的加工技术和品质控制方法,并提交相应的报告。
第二次课:焙烤食品的装饰和包装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焙烤食品的装饰方法和技巧;2.焙烤食品的包装和贮存。
教学过程1.讲授:首先,讲师会讲解焙烤食品的装饰方法和技巧,包括糖霜装饰、水晶装饰、巧克力装饰等等。
2.实践:学生们会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不同的装饰方法和技巧,并互相交流和学习。
3.论文写作:学生们需要写一篇与焙烤食品装饰有关的论文,包括其原理、方法和应用场景,并提交相应的报告。
焙烤工艺学
焙烤工艺学1焙烤基础原料:包括谷物粉(以小麦为主)及水;辅助原料:包括糖、蛋品、乳品、油脂、改良剂、甜味剂、酵母、盐各类馅料、装饰料、营养强化剂、保健原料等。
2淀粉糊化:淀粉在冷水中吸水膨胀,遇热后(大于55度),水分子进入淀粉粒内部,使淀粉粒继续膨胀,其体积可增大几倍至几十倍,最后破裂变为黏稠的胶体溶液。
3淀粉老化:也称回生,聚集。
糊化的淀粉经冷却后,已经展开的的散乱的胶束分子会收缩靠拢,于是淀粉制品由软变硬。
4碳水化合物占面粉中的75﹪,淀粉占面粉中的67﹪,分为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其性子水解作用。
5淀粉在焙拷中作用:①淀粉与面筋形成一个完整的面团②淀粉是面筋的稀释剂③淀粉水解发酵,产生气体,使面包等发酵产品体积膨大④决定焙烤期间产生糊精的度⑤决定焙烤时的吸水量。
6小麦中的Pro分为麦胶蛋白、麦谷、麦球、麦清、酸溶五种,前两种形成面筋,后三种麦谷Pro,分子较大,具有良好的弹性,延展性交差,麦胶与其相反。
7麦谷与麦胶Pro的区别:①麦谷Pro趋向于形成分子间的二硫键,而麦胶Pro的二硫键主分子内形成②麦谷Pro分子结构比较松散,而麦胶Pro呈结构紧密的球形分子,这是麦谷Pro吸水能力远大于麦胶Pro的原因。
8面粉的烘焙品质是由Pro的数量、质量两方面决定的,一般来说,面粉所含Pro越高,则做出的面包体积越大,反之,越小。
9麦胶Pro形成的面筋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但缺乏弹性,有利于面团的整型操作,但面筋筋力不足,很软很弱,使成品体积小,弹性较差。
如果含量过多,则造成面团太软弱,面筋网络结构不牢固,持气行差,面团过度膨胀,导致产品出现顶部塌陷,变形的不良结果。
10麦谷蛋白形成的面筋则有良好的弹性,筋力强,面筋结构牢固,但延伸性差。
如果麦谷蛋白含量过多,则造成面团弹性、韧性太强,无法膨胀,导致产品体积小,或因面团韧性和持气性太强,面团内气压大而造成产品表面开裂现象。
11在面粉蛋白质数量相差很大时,以数量为主;在数量相差不大时,以质量为主,这是面团的选择原则。
焙烤食品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目录1.目录―――――――――――――――――――――――――――――1 2.前言―――――――――――――――――――――――――――――2 3.实验一焙烤食品的品尝与评价―――――――――――――――――3 4.实验二面粉面筋值的测定---------------------------------------8 4.实验三面包制作―――――――――――――――――――――――10 5.实验四蛋糕制作的配方研究――――――――――――――――――13 6.实验五糕点制作―――――――――――――――――――――――14 7.实验六韧性饼干制作―――――――――――――――――――――16 8.实验七蛋挞制作----------------------------------------------17前言焙烤工艺学是食品工艺学中的一大分枝,而焙烤制品是以谷类作为根本原料,采用焙烤工艺手段加工而成的一类制品。
它在食品工艺专业中属于专业课。
本课程以饼干和面包工艺作为讲课的主体,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焙烤制品的特点,涉及的范围以及最根本的工艺操作方式,以此来带动其他同类焙烤产品工艺学习,为今后从事有关研究打下根底。
焙烤食品工艺学实验是?焙烤食品工艺学?的组成局部,是学习?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焙烤食品工艺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习了解并掌握一般食品加工的工艺过程,了解并掌握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实验一、焙烤食品的品尝与评价实验学时数:2一、实验目的要求了解并掌握焙烤食品品尝与评价的方法二、实验内容进行焙烤食品品尝与评价三、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刀、托盘、卷尺、各种焙烤食品假设干四.实验原理各种打分技术常用来试验及使主观评价标准化。
属性所列举的数目根据个人要求而定。
照片或图片与属性的打分常用作观察者在试验及标准之间进行比拟的根底。
用这种方法可以改进打分的一致性。
五、实验流程与步骤焙烤食品品质测定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仍需依赖于专家的主观评价,因为实在难以给焙烤食品的某些极为“个人化〞特征以客观的测量。
焙烤工艺学
(二)面粉组成
1.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①淀粉(starch): 直链淀粉(amylose)约占1/4, 支链淀粉(amylopectin)约占3/4。
淀粉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A:在面团形成过程中调节面筋胀润度。 B:决定烘焙时的吸水量。 C:饼干生产中加5~10%的淀粉,能降低酥性面团面筋的含量;
2.面粉中蛋白质数量与质量
➢ 麦谷蛋白:使面筋具有良好的弹性,筋力强,面筋 结构牢固,但延伸性差;含量过高,势必造成面团 弹性、韧性太强,导致产品体积小或因面团韧性和 持气性太强,面团内的气压大而造成产品表面开裂。
➢ 麦胶蛋白:使面筋具有良好的延伸性,有利于面团 的整形操作,但弹性不好 。含量过高,则造成面团 太软,面筋网络结构不牢固,持气性差,面团过度 膨胀,导致产品出现顶部塌陷、变形等不良后果。
焙烤工艺学
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前言 焙烤食品(面包、饼干)原辅料 面包概述 面包生产工艺 面包质量管理 饼干生产工艺
第一节:前言
一、焙烤制品概念、特点和分类
1.概念: 2. 焙烤制品的特点: 3.分类:
焙烤食品是以谷物 为主要原料,采用焙 烤加工工艺定型和熟 制的一大类食品。
B.非面筋蛋白:溶于水 ➢ 麦清蛋白(albumin): ➢ 麦球蛋白(globulin): ➢ 结合蛋白:糖蛋白、核蛋白
其中面筋蛋白质占面粉蛋白质总量80%以上,能与 水结合形成面筋,而非面筋性蛋白质与制造工艺关1~2%。 ➢ 脂肪被脂肪酶水解生成脂肪酸,使面粉变质,
➢ 中力粉:湿面筋含量25~35%, (干面筋:7 %~11%)面团的延伸性好,适宜做面条、馒 头;
焙烤工艺学
1.破损淀粉的作用:⑴淀粉酶对淀粉的作用性增强,提供发酵所需糖类,使面团获得更对的产气量.⑵使面团吸水量增加,破损淀粉吸水量是完整淀粉的3倍.⑶淀粉酶水解破损淀粉可以得到一定量的糊精,使面团达到一定的粘度,且参与烘焙时的褐色反应.[最佳淀粉破损程度4.5~8%].2.影响蛋白气泡性的因素:⑴黏度:黏度大的物质有助于泡沫的形成稳定,打蛋时应避免与油脂接触.⑵pH:加入酸或酸性物质,调节蛋白的pH,偏离蛋白的等电点,使蛋白的溶解性增强,增强起泡性和稳定性.⑶温度:鲜蛋在30℃时起泡性最好,黏度也最稳定.[夏天应放冰箱里,否则T太高,不易起泡].3.戊聚糖的作用:⑴增加面团吸收能力和粘度.⑵提高面粉吸水率,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改善面粉品质.⑶与面筋一起包裹发酵过程产生的气体,增加面团持气能力,提高面包体积.⑷减少回生淀粉数量而延缓面包老化.4.面团搅拌的6个阶段:⑴混合原料阶段:此时面筋还未形成,手触感粗糙`无弹性和伸展性.⑵面团卷起阶段:面筋开始形成,配方中水分已经全部被面粉吸收,开始不再粘缸,没有延伸性,缺少弹性,易断.⑶面筋扩展阶段:随着面筋的不断形成,面团表面趋于干燥,且较为光滑有光泽,用手触摸时有弹性,柔软,拉面团时有延展性,但是仍易断.⑷搅拌完成阶段:面筋已完全形成,柔软且有良好延展性和弹性,面团表面干燥有光泽[此时为搅拌的最佳阶段].⑸搅拌过度阶段:面团外表再度出现含水的光泽,出现粘性,用手拉面团时无弹性和伸展性且粘手.⑹面筋打断水化阶段:面团开始水化,越搅越稀且流动性很大,此时面筋彻底被破坏,不可用于制面包. 5.油脂[可塑性`融合性`起酥性`乳化性`吸水性`稳定性]:⑴可塑性:[机理]固态油脂有两种油脂存在,即在液态的油中包含了许多固态脂微结晶,这些固态脂结晶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互相之间可以滑动,其结果就是油脂的可塑性.⑵起酥性:是通过在面团调制中阻止面筋的形成,使得面筋组织比较松散来达到起酥作用的.⑶融合性:指油脂经搅拌处理后保持空气气泡的能力.⑷乳化分散性:指油脂在与含水的材料混合时的分散亲和性质.⑸吸水性:起酥油`人造奶油均具有可塑性,无乳化剂存在时,也有一定吸水能力和持水能力.⑹稳定性:抗酸败变质的性质.6.面包制作中蛋白质变化[重点]:⑴面筋的成熟:面团中的面筋组织仍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的作用来自发酵中酵母产生的CO2.这些气体首先在面筋组织中形成气泡,并不断胀大,于是使得气泡间的面筋组织形成薄膜状,并不断伸展,产生相对运动.使得面团的结合达到最好水平.在发酵过程中,空气中的O2也会继续使面筋蛋白发生氧化作用.⑵蛋白质的分解: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氨基酸不仅可以成为酵母的营养物质,在烘烤时与糖发生褐变反应,使面包产生良好色泽.7.蛋白搅拌4个阶段:⑴经搅拌后呈液体状态,表面浮起不规则小气泡.⑵湿性发泡:渐渐凝固起来,表面气泡消失,变为许多细小气泡,蛋白洁净有光泽,用手指勾起时成一细长尖峰,留置指上而不下坠.⑶干性发泡:无法看出发泡组织,颜色雪白无光泽,手指勾起呈坚硬的尖峰,侧置也不弯曲.⑷完全成球形凝固状,用手指无法勾起尖峰,为”棉花状态”.8.@面包发酵产生哪些酸,分别怎么产生?⑴乳酸:由于面粉内含的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⑵醋酸:存在于面粉内的醋酸菌,将酒精转化而成的.⑶碳酸:面团发酵中,面粉中的液化酶将破裂淀粉转化成糊精,再由糖化酶的作用转化为麦芽糖,然后由麦芽酶把麦芽糖变成葡萄糖,最后通过酒精酶而分解成酒精及CO2,但所产生的CO2并不完全以气体形式存在于面团内,而是大部分溶于水变成碳酸,碳酸的离解度很小,对面团pH影响不大.⑷硫酸`盐酸及另一部分碳酸则是由改良剂内的铵盐产生的.铵盐受酵母利用后,经酵母的同化作用,释放出相应的酸,如硫酸铵产生的硫酸,氯化铵产生盐酸,碳酸铵产生碳酸.9.面包皮的形成过程:⑴200℃高温下,面包坯表面剧烈受热,很短时间内,面包坯表面几乎失去了所有水分,并达到了与炉内温度相适应的水分动态平衡,开始形成面包皮.⑵面包皮表面与炉温达平衡温`湿度时,停止蒸发,温度上升至超过100℃.⑶面包皮`心温差大,表皮水分蒸发快,里层向外移动速度小于水分蒸发速度,因而在面包坯表面会形成一个蒸发区域,蒸发区会向内转移,区域慢慢加厚,最后形成一个干燥无水的面包皮.⑷蒸发层温度总是保持在100℃,它外面的温度高于100℃,里边温度接近100℃. 10.蛋糕配方平衡:⑴按蛋糕种类决定糖的量[以面粉100%为基础].⑵决定配方中可容纳的最大总水量,再是油`蛋及其他原料的用量[面粉`鸡蛋为韧性原料,糖和油脂为柔性]. 配方平衡表:低成分配方高成分配方糖不多于面粉糖多于面粉总液体=液体蛋+液体奶总液体=液体蛋+液体奶总液体=糖总液体>糖油脂量不超过蛋蛋量≥油11.饼干水分变化及因素:㈠水分变化:焙烤结束后,饼干含水量8%.烤分4阶段:胀发`定型`脱水`上色.⑴进入炉口时,饼坯温度较低,炉内温度高且有大量从饼坯蒸发的水分,因而绝对湿度相当高”露滴现象”.⑵向炉内运动,饼坯温度升高,当表面温度100℃ .⑶中间阶段:通过表层蒸发水分,表面温度高,内部温度低,水分梯度,水向表层移动,此阶段水分降低很多,占总失水量50%.⑷恒速蒸发阶段:此阶段蒸发速度明显减慢,失水量约为整个烘烤过程1/3.㈡影响因素:⑴炉温:焙烤温度越高,相对温度越低,越有利于水分蒸发.⑵面团性能:酥性面团水分蒸发较容易,烘烤时间相对较短,韧性面团水分蒸发较困难`时间长.⑶饼坯的形态:厚`大时间长.⑷相对湿度:炉口处的较低温度和较大湿度也符合饼干的膨发需要.12.饼干辊轧的目的和要领:㈠目的:⑴改善面团的黏弹性:使面筋进一步形成,黏性减小,塑性增加.[因为辊轧时通过机械的揉捏,使调粉时还未连入网络的面筋水化粒子与已形成的面筋搭连,组成整齐的网络结构.弹性减弱是因为通过反复多方向辊轧,使得面团消除了内部张力分布的不平衡].⑵使得面团组织成为有规律的层状均匀分布,逐步形成饼坯:辊轧的反复压延和折叠`翻转操作使面团形成的层状组织,不仅为成型操作做好准备,而且有利于焙烤时的胀发,是韧性饼干`苏打饼干形成松脆口感的基础.⑶使产品组织细致:辊轧还能使面团中已产生的多余CO2排出,使面团内气泡分布均匀`细致.⑷辊轧对成型后的外观至关重要:它不仅使冲印操作易于进行,而且会使产品表面有光泽,形态完整,花纹保持能力增强,烧色均匀.㈡要领:辊轧时为了使面筋形成均匀的组织和使各个方向应力相同,避免因内部应力不均而造成冲印后的变形,需要避免辊轧时单方向的延伸.⑴面带的转向:面带在一个方向辊轧后,应转90°再辊轧[一般9~14次].⑵头子的处理:①温度差的影响:头子温度与新鲜面团温度差不能超过6℃.②头子比例的影响:头子:新鲜的比例控制在1:3以下.③头子掺入时的操作:尽可能均与. 13.面包发酵过程中的变化:Ⅰ生物化学变化:㈠糖的变化:可溶性糖中有单糖`双糖,其中单糖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双糖主要蔗糖`麦芽糖`乳糖.⑴单糖可被酵母的酒化酶发酵产生酒精和CO2,为酒精发酵.⑵.①蔗糖一般由酵母分泌的蔗糖转化酶分解为葡萄糖`果糖再酒精发酵.②麦芽糖也由酵母分泌的麦芽糖酶分解为2个葡萄糖再酒精发酵.③乳糖基本留在面团中.[对焙烤时面团的上色反应有好处].④葡萄糖快于果糖快于蔗糖快于麦芽糖.㈡淀粉的变化:⑴损伤淀粉与淀粉的液化`糖化:损伤淀粉常温下受淀粉酶作用分解为糊精,如进一步分解,最终会得到麦芽糖,就是面团液化或糖化现象.⑵小麦粉中淀粉酶对发酵的影响:可促使面团成熟[增加面团软化`伸展性].㈢蛋白质的变化[见6].㈣生成酸的反应和面团酸度的影响:⑴生成酸的反应:酸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酪酸发酵.⑵pH5以下面包胀发不良.㈤面包的风味和脂肪酶的反应:⑴酒精.⑵有机酸.⑶酯.⑷羟基化合物:醛`酮.Ⅱ发酵中影响面团物理性质,尤其是气体保持能力的因素:⑴面粉.⑵调粉.⑶加水率:加水多,面团膜强度过于柔软,持气能力差,易受酶分解.⑷面团温度:温度高酶作用加剧,气体保持能力不能长久持续.⑸面团pH.⑹氧化程度:是影响调粉后面团氧化程度的最重要因素.⑺酵母量.⑻辅料影响.⑼前处理工序.14.乳沫面糊;蛋白面糊;油脂面糊打法:Ⅰ乳沫面糊:⑴全蛋搅打[热起泡法]:全蛋中加入少量的砂糖充分搅开,分数次加入剩余的砂糖,一边水浴一边打发,温度至40℃左右去掉水浴,继续搅打至一定稠度`光洁而细腻的白色泡沫.在慢速搅拌下加入色素`风味物`甘油`牛奶`水等液体原料,最后加入已过筛的小麦粉,混合均匀即可.⑵分开搅打法[冷起泡法]:①将全蛋分成蛋白和蛋黄,蛋白中加入1/3的糖搅打,制成坚实的加糖蛋白膏.②用2/3的糖与蛋黄一起搅打起泡.③将①与②充分混合后加入过筛的小麦粉,拌匀即可.④也有用2/3的糖与蛋白一起搅打成蛋白膏.面粉与1/3的糖加入搅打好的蛋黄中,再与加糖蛋白混合.⑶加蛋糕油乳化法:用牛乳`水将乳化剂充分化开,再加入鸡蛋`砂糖等一起快速搅打至浆料呈乳白色细腻的膏状,在慢速搅拌下逐步加入筛过的面粉,混匀即可.Ⅱ蛋白面糊:⑴冷加糖蛋白[奶油膏]:在蛋白中先加入少量的砂糖,将蛋白慢慢搅开,开始起泡后立即快速搅打5~6min,然后分数次加入剩余的糖继续搅打,可制成坚实的加糖蛋白糊.⑵热加糖蛋白[糖蛋白]:将蛋白水浴加热,采用冷加糖蛋白的调制方法搅打,温度升至50℃时停止水浴,继续搅拌冷却至室温,可得坚实的加糖蛋白糊.[如果过度受热,蛋白质变性,采用此方法加工出的产品发脆].⑶煮沸加糖蛋白[装饰]:现在蛋白中加入少量糖,采用⑴⑵介绍的方法搅拌7min作用,将熬好的糖浆呈细丝状注入搅拌器,同时继续搅拌,糖浆加完后,继续搅拌时停止加热即可.[由于这种加糖蛋白稳定性好,与稀奶油等混合,适合于蛋糕的装饰]. Ⅲ油脂面糊[奶油蛋糕面糊]:⑴糖油法:将油脂搅打开,加入砂糖搅打至呈淡黄色`膨松而细腻的膏状,再将全蛋液分数次加入上述油脂和糖的混合物中,均须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加入过筛的面粉,混入浆料中,注意不能有团块,不要过分搅拌以尽量减少面筋生成.最后加水`牛奶.⑵粉油法:将油脂与过筛面粉一起搅打成膨松的膏状,加砂糖搅拌,在加入剩余过筛小麦粉,最后分数次加入全蛋液混合成面糊.⑶糖/粉油发[混合法]:又称两步法,将糖油法和粉油法相结合.将小麦粉过筛分等分为两份,一份与面粉与油脂`砂糖一起搅打,全蛋液分数次加入搅打,每次均需搅打均匀;另一份小麦粉与发粉`乳粉等过筛混匀再加入,最后加入牛奶`水`果干`等搅拌均匀即可.。
焙烤食品工艺学第一章 焙烤食品常用添加剂应用简介_87
小结
• 本章介绍了发酵剂(酵母、小苏打和复合疏松 剂);焙烤食品专用油脂(起酥油、蛋糕油、发 泡奶油); 香精香料;食用色素与调色原理等内 容。
• 要求重点掌握:面包酵母的发酵特性、焙烤食品 的调色原理。
思考题
1、请解释糖的反水化作用含义。糖是如何 影响焙烤制品感官质量的?
2、请解释油脂起酥性的含义。如何选择焙 烤制品用油?
pH值---面包酵母属低酸性微生物。PH4~6左右最佳。
渗透压---酵母受强渗透压抑制影响: 糖---糖在面团中≦6%(以面粉计)渗透压较小,活力最好。≥6%, 有明显渗透压,活力受到影响。
盐---高渗透压。≥1%时酵母受抑制。
(渗透压相当值:2%食盐=12%蔗糖=6%葡萄糖) 水---有利于发酵。营养物质的传输介质。 营养物质---面粉及其他原料中的氮源、碳源、矿物质、维生素均有 利于发酵。
2)碳氨或碳酸氢氨(添加量约0.25%)
产气方式:高于 58℃碳胺2 C O 3 C O 2 2 N H 3 H 2 ON H 4 H C O 3 C O 2 N H 3 H 2 O
特点:1)产气量大,速度快,疏松强度大;2)因速度快,制品组织 结构较粗糙,孔大;3)NH3可溶于水。有臭味。不适合用于含水量大 的潮湿性食品。4)可用于干燥性制品,禁用于蛋糕。
1)面包酵母的发酵特性 有氧呼吸:在有氧状态下,酿酒酵母主要为增殖,并利用低糖产生大
量二氧化碳,同时酵母还向面团散发热量,使其温度升高。每g葡萄糖产生 215ml二氧化碳。
C 6 H 1 2 O 6 + 6 O 2 蕲 6 C O 2+ 6 H 2 O + 0 . 6 7 K C a l
无氧发酵:在无氧状态下,产生少量二氧化碳和热量,同时产生乙 醇和其它副产物。
焙烤工艺学
3 淀粉和糖 ★淀粉是小麦粉中含量最大的成份。其工艺性能是吸水约30%后, 超过50℃有糊化胶凝作用,与各种焙烤制品的口感和鲜度有关。 ★面粉中的低糖主要为葡萄糖和麦芽糖,含量不多(约为10%), 其工艺性能与发酵时激活酵母促进发酵,或与制品成色有关。 4 脂肪 面粉中的脂肪含量少,但主要由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是面 粉贮藏酸败的主要原因。被脂肪酶氧化后的产物可作用于面筋蛋白 的巯基形成二硫键,故陈粉的筋力较新粉高。 5 灰分 面粉中的灰分主要来源于麩皮,矿物质多的面粉营养价值高,但 口感粗糙。 6、膳食纤维 主要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主要也来源于麩皮,口感粗糙。 7 维生素 富含B族,但缺乏A、C,几乎不含维生素D。故要进行强化。 8 酶类 ★蛋白酶:面粉中的蛋白酶可在面团中分解面筋蛋白,过度发
焙烤食品概念及发展趋势
可以方便食用和防止回潮. 4)花样型:如通过添加果蔬汁\ 果酱\果仁\果脯\脱脂大豆粉\ 肉制品\巧克力浆等花样品种. 5)保鲜型:除饼干外,其他焙烤 制品大都属于潮湿性食品,在 正常室温下易霉变,保质期一 般为一个星期.现可通过微波 杀菌\气体置换包装等保鲜技 术实现6个月的保质期.
食品工艺学-焙烤
《食品工艺学》-焙烤部分1.焙烤制品:以谷物或谷物粉为基础原料,加上油、糖、蛋、奶等一种或几种辅助原料,采用焙烤工艺定型和成熟的一大类固态方便食品。
2.面筋性蛋白:麦谷蛋白:延展性和粘性好,弹性差,赋予面包延伸性。
麦胶蛋白:弹性好,延展性差,赋予面包弹性3.面粉在分类:①强力粉:湿面筋含量>=35% (干面筋>=11%)。
面团粘性和弹性大,适宜做面包②中力粉:湿面筋含量25%—35% (干面筋7%—11%)。
适宜做面条、馒头③弱力粉:湿面筋含量<=25% (干面筋<=7%)。
面团柔软,流变性好,适宜做糕点、饼干4.面筋:将面粉调制成面团后用水冲洗,最后剩下的软胶状物质。
由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组成5.高油脂面团的走油现象:面团温度超过油脂熔点,油脂熔化从面团析出的现象。
6.影响面团形成的主要因素:①面团温度:影响面筋形成和酵母发酵。
适宜温度25—28℃②面团放置时间③面筋质量7.评价面筋质量的指标及分类指标:①延伸性:面积被拉长而不断裂的能力②弹性:湿面筋被压缩或拉伸后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③韧性:面筋对拉伸时所表现的抵抗能力④比延伸性:面筋每分钟自动延伸的厘米数分类:①优良面筋:弹性好,延伸性大或适中②中等面筋:弹性好,延伸性小③劣质面筋:弹性小,韧性差8.糖在焙烤食品中的应用:①改善制品的色、香、味、形②提供酵母发酵的碳源③糖对面团结构的影响(反水化作用)——双糖>单糖;糖浆>糖粉④延长产品的货架期——防腐;抗氧化9.氢化油:加氢到动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上,生成饱和度和熔点较高的固态酸性油脂。
10.起酥油: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氢化油、酯交换油或它们的混合物,井混合、冷却塑化而加工成的具有可塑性、乳化性等加工性能的固态或流动态的油脂产品。
11.起酥油与人造奶油的主要区别:有固态、液态、粉末状,无水相,不可直接食用12.油脂在面包、饼干中的工艺性能:可塑性、起酥性、充气性、乳化分散性、稳定性。
焙烤食品工艺学第三章 饼干生产工艺
参数设定: 第一温区200/250℃(膨发脱水),第二温区 200~220/220℃(定型上色),120~150℃(冷却)。总时间 为4~5分钟。 苏打饼干冷却同其他饼干。40℃左右包装。
量的奶粉、磷脂、疏松剂、香精、抗氧化剂等。 特点:油:糖比1:2~3,(油+糖):面粉1:2~2.5。
3.用料要求 1)面粉:面粉的等级与生产设备性能有关。以往常用湿面筋小于26%的
弱粉。现在的生产设备压延比工序得到保证、冲印质量高。可采用中筋到强 力粉。保证相对较高的胀润率。配合适量淀粉调节筋力。
2)冷却注意事项 不能强冷风冷却。因内外温差过大,会使水份扩散产生过大的内应力, 而导致饼干破裂或出现裂纹。 饼干冷却时仍处在钢带上,设计时需要考虑冷却时占用的钢带长度, 一般自然冷却时,冷却区钢带要比炉内钢带长1.5倍。
三.酥性饼干的生产工艺
(一)酥性饼干生产工艺流程和配方特点
1.工艺流程 (见前图)
面粉的45%左右)和制4分钟左右。面团温度28℃左右。 于28--30℃发酵 4—6小时。过度发酵降低筋力。 (3)第二次和面和发酵
将剩余的大部分面粉和其他辅料加入第一次发酵好的面团中,调制5 分钟左右。发酵3小时左右。加水量控制在面粉的35—45%,视前期发酵 情况。前期程度越深,加水量越小。控制面团不要太软。
传动式烤炉为长隧道式,长一般为40~60米,有的达到100多米。 内部设有不同温区,一般有第一温区、第二温区、第三温区和冷却区。 可根据烤制的不同的饼干而设定不同温度。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2)烘烤
焙烤工艺学
一、填空1、古埃及人在用面糊烤制食物时,剩余的面团发生了自然发酵,从而发明了面包。
2、工业化生产方便面的发源地在日本。
3、1986年,北京昌平长城食品厂引进了日本富士公司的碗装方便面生产线。
4、面粉的化学成分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水分和少量的维生素、酶。
5、碳水化合物是小麦面粉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约占面粉重的75%。
6、淀粉是面粉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
根据葡萄糖分子之间的连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7、小麦粉损伤淀粉含量4.5%~5%。
破损的淀粉粒在酶或酸的作用下,可水解为糊精、低聚糖、麦芽糖、葡萄糖。
8、淀粉中含有少量的游离糖,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蜜二糖和蜜三糖,约占面粉重量的3%。
在面包的生产中糖既是酵母生长的能量来源,又是形成面包色、香、味的基础物质。
9、面粉中纤维素含量占0.2%~0.3%,影响面包的口感和外观。
10、小麦中的蛋白质是构成面筋的主要成分。
淀粉是面筋的稀释剂,可调节面筋的胀润度。
蛋白质在小麦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分布在胚乳中,而以胚乳外层含量最多。
11、面粉中的蛋白质根据溶解性不同可分为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麦球蛋白、麦清蛋白和酸溶蛋白五种。
能形成面筋构成烘烤食品骨架的蛋白质只有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
12、麦胶蛋白可溶于70%乙醇中,故称醇溶蛋白。
麦谷蛋白趋向与形成分子间二硫键,因而使面筋具有黏弹性。
麦谷蛋白比麦胶蛋白具有较少的α-螺旋结构,其分子结构是比较松散的。
天然状态下的麦胶蛋白呈结构紧密的球形分子,这是麦谷蛋白饮水能力远远大于麦胶蛋白的重要原因。
13、面粉的焙烤品质是由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决定的。
14、选择面粉时应按照一下的原则:在面粉蛋白质数量相差很大时,以数量为主;在蛋白质数量相差不大时,以质量为主。
15、面筋是较为复杂的蛋白质水合物,面筋中除含有少量的脂肪、糖、淀粉、类脂化合物等非蛋白质物质外,主要由水、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所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焙烤基础原料:包括谷物粉(以小麦为主)及水;辅助原料:包括糖、蛋品、乳品、油脂、改良剂、甜味剂、酵母、盐各类馅料、装饰料、营养强化剂、保健原料等。
2淀粉糊化:淀粉在冷水中吸水膨胀,遇热后(大于55度),水分子进入淀粉粒内部,使淀粉粒继续膨胀,其体积可增大几倍至几十倍,最后破裂变为黏稠的胶体溶液。
3淀粉老化:也称回生,聚集。
糊化的淀粉经冷却后,已经展开的的散乱的胶束分子会收缩靠拢,于是淀粉制品由软变硬。
4碳水化合物占面粉中的75﹪,淀粉占面粉中的67﹪,分为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其性子水解作用。
5淀粉在焙拷中作用:①淀粉与面筋形成一个完整的面团②淀粉是面筋的稀释剂③淀粉水解发酵,产生气体,使面包等发酵产品体积膨大④决定焙烤期间产生糊精的度⑤决定焙烤时的吸水量。
6小麦中的Pro分为麦胶蛋白、麦谷、麦球、麦清、酸溶五种,前两种形成面筋,后三种麦谷Pro,分子较大,具有良好的弹性,延展性交差,麦胶与其相反。
7麦谷与麦胶Pro的区别:①麦谷Pro趋向于形成分子间的二硫键,而麦胶Pro的二硫键主分子内形成②麦谷Pro分子结构比较松散,而麦胶Pro呈结构紧密的球形分子,这是麦谷Pro吸水能力远大于麦胶Pro的原因。
8面粉的烘焙品质是由Pro的数量、质量两方面决定的,一般来说,面粉所含Pro越高,则做出的面包体积越大,反之,越小。
9麦胶Pro形成的面筋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但缺乏弹性,有利于面团的整型操作,但面筋筋力不足,很软很弱,使成品体积小,弹性较差。
如果含量过多,则造成面团太软弱,面筋网络结构不牢固,持气行差,面团过度膨胀,导致产品出现顶部塌陷,变形的不良结果。
10麦谷蛋白形成的面筋则有良好的弹性,筋力强,面筋结构牢固,但延伸性差。
如果麦谷蛋白含量过多,则造成面团弹性、韧性太强,无法膨胀,导致产品体积小,或因面团韧性和持气性太强,面团内气压大而造成产品表面开裂现象。
11在面粉蛋白质数量相差很大时,以数量为主;在数量相差不大时,以质量为主,这是面团的选择原则。
12.面筋主要由水、麦谷蛋白和麦胶蛋白所组成13.根据湿面筋含量及工艺性能,将小麦粉分为4等:高筋粉(>30%)、中筋粉(26%-30%)低筋粉(<20%)14蛋白质的水溶液称为胶体溶液或溶胶,溶胶性稳定,不易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如溶胶浓度增大或温度降低,蛋白质溶胶失去流动行而成为软胶状态,这个过程叫蛋白质的胶凝作用,所形成的软胶叫凝胶,进一步失水成为固态的干凝胶,面粉中的蛋白质即属干凝胶。
15.面筋的形成机理:面筋的形成主要是面筋蛋白质吸水膨胀的结果。
当面粉和水揉成面团后,由于面筋蛋白质不溶于水,其空间结构的表层和内层都存在一定的极性基因,这种极性基因很容易把水分子先吸附在面筋蛋白质单体表层,经过一段时间,水分子便渐渐扩散渗透到分子内部,造成面筋蛋白的体积膨胀,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吸水膨胀。
16影响面筋形成的主要因素:1温度 2放置时间3面粉的质量17 面筋的工艺性能:1延伸性2可塑性3弹性4韧性5比延性18.α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不能水解支链淀粉分子中的α-1.6糖苷键。
其是从分子内部进行水解的属内酶。
19 β-淀粉酶.是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末端开始,属外酶。
20测定面团延伸性的一起主要有拉伸仪和吹泡仪21.面团吹泡仪:P和W数值越小,面团的劲力愈强。
22面粉吸水率是检验面粉焙烤品质的重要指标,它是指强调单位质量的面粉或面团所需的最大加水量。
通常采用粉质仪测定。
面粉吸水率高,可以提高面包的出产率而且面包中水分增加,面包心比较柔软,保存时间也相应延长23面粉的糖化能力:糖化力是指面粉中淀粉转化成糖的能力。
表示方法:用10g面粉加5mg 面粉调成面团,在27℃下经过1h发酵所产生的麦芽糖的毫克数表示,糖化能力的大小取决于面粉中淀粉酶和糖化酶的活性强度。
24面粉的产气能力:面粉在面团发酵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能力。
以100g面粉加650ml谁和2g 解酵母调成面团,在30℃发酵5h所长盛的co2的毫升数表示。
25面粉的产气能力取决于面粉的糖化力,糖化力越强,生成的糖越多,其产气能力越强,所得面粉质量也越好26面团中剩余糖量要求不低于2%27面包面粉选择:1面粉筋力2面粉白度3发酵耐力4吸水率28面粉成熟的机理:1新磨制面粉成分中的半胱氨酸和胱氨酸中,含有未被氧化的硫氢基(-sh),它是蛋白酶的激活剂。
当调粉时蛋白酶会分解Pro,面粉经储存一段时间后,-SH被氧化失活2Pro分子之间发生交脱作用3FAT发生变化4色素分子的氧化(成熟时间一般为7~20d)29面粉的气体代谢:FAT和色素被氧化,面粉粒的呼吸和附着在面粉上的微生物呼吸30天然油脂只是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常温下液态的称为油,固态的称为脂31植物油加工性能差,是液态FAT,在焙烤面包时不如脂使用频繁,因为它们太易于扩散,导致产品质地过于松散32起酥油通常白色无味,起酥油的fat含量一般可接近100%。
分两类:普通起酥油和乳化起酥油。
33油脂的工艺性能:1油脂的起酥性2可塑性3充分性4润滑作用(有利于膨胀,增加的面团延伸性,增大了面包体积)5抗老化作用6热学性质34油脂起酥性原理:1油脂具有疏水性2油脂的隔离作用3油脂润滑作用35转化糖浆两个特性:1保湿性特别好2具有抗结晶性36国葡糖浆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和保健特性,在面包生产中可全部代替砂糖。
但在酥类制品中限用,防止产品吸湿返潮,降低产品品质36.低聚糖的主要作用是使肠道内双歧杆菌增殖,保持良好的肠道环境。
同时,低聚糖又是一种膳纤,难消化热值。
37.在食品中常用的低热甜味剂有甜蜜素、甜蛋白、阿斯巴甜、甜叶菊或木榶醇。
有肝西酵母的繁殖或发酵。
38.糖在焙烤中的工艺性能:1、改善焙烤食品的色香、味、形2、酵母的营养物质3、面团的良剂,糖在面团调制过程中起反水化作用4、对面团吸水率及搅拌时间的影响:高糖面团在调粉时,要减少水分或延长搅拌时间5、提高贮存寿命,糖的高渗透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延货架期。
39.蛋制品在烤中作用 1、蛋白的起泡性,蛋白是一种亲水胶体,蛋白的表面张力较小,表面易扩张,具有良好的起泡性。
2、蛋黄的乳化性,蛋黄含许多磷脂,具有油亲水的双重性质,是一种理想的乳化剂。
3、蛋的凝固性:蛋白对热极为敏感,受热后变性。
4、改善焙烤制品的色香味形和营养价值。
40.乳品在焙烤中作用1、提高面团的吸水率,乳粉中含大量的酪蛋白,影响面团的吸水率。
2、提高面团的筋力和搅拌力,含大量乳蛋白,对面筋个有增强作用。
3、提高面团的发酵耐力。
4、焙烤食品的着色剂5、改善制品组织,改善了面团发酵耐力和持气性。
41.酵母的种类:鲜酵母,活性干酵母,即发活性干酵母。
使用量:即〉活〉鲜42水在焙烤中作用:1、使蛋白质吸水,胀润形成面筋网络,构成制品的骨架。
使淀粉吸水糊化,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2、溶剂作用3、调节和控制面团的黏稠4、蛋白质的温度5、水可促进酵母的生长及酵母的水解作用6、延长制品保鲜期,保持长时间的柔软性7、作为传热介质。
43.面包中面粉的处理:1、调节粉温2、过筛3、去除金属杂质44.酵母处理:无论鲜酵母还是普通干酵母在调粉前需要活化,对鲜酵母应加酵母质量5倍,28~30度水酵母最适PH5~5.8.即发酵性干酵不需进行活化。
45.面团调制的不同阶段:1、原料混合阶段2、面筋形成阶段3、面筋扩展阶段4、搅拌完成阶段5、搅拌过度阶段6、破坏阶段46.调粉投料顺序1、一次发酵法与快速发酵,水蛋糖甜味剂――乳粉即发活性干酵母――油脂――盐2、二次发酵法:水糖盐蛋甜味剂――种子面团――面粉――油脂.47、面团的整形包括分块,称量搓圆静置成型装盘或装模等工序48、面包在焙烤中的褐变是美拉德反应和糖的焦糖化引起的,以美拉德为主在出炉温低条件下即可进行,而焦糖化需高温。
香味是由各种羰基化合物形成的,其中醛基起主要作用49面包烘烤技术指标:烘焙过程,烘烤初期,烘烤第二,三阶段;面包烘烤时间;烤炉内湿度;面包的烘焙损失;50一次发酵流程:搅拌,发酵,翻面,发酵,整形,醒发,烘焙,剜细、装饰,冷却,包装51.二次发酵工艺流程:种子面团搅拌,种子面团发酵,主面团发酵,整形,醒发,烘焙,剜细、装饰,冷却,包装.二次发酵的面粉应选择筋性较高的高筋面粉,筋力弱的应放在主面团中,糖盐乳油等原料一般加在主面团中52.面包的快速发酵工艺不适合生产主食面包,适用于点心面包;提高面包温度30-32℃,常用氧化剂维生素c53面包包装的目的:保保持面包清洁;防止面包变硬;增加产品美观程度54.面包的老化包括面包皮老化和面包瓤的老化,后者的老化分别以不同速度进行,香味消失,水分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淀粉?55.老化的原因:可溶性淀粉减少;在水中膨润性减少;无序的α-淀粉变为结晶化的β-淀粉56老化的机理:水分移动;淀粉的变化;面筋蛋白质与淀粉的交互作用57.延缓老化的措施:温度;使用添加剂;淀粉酶;戊聚糖;乳化剂;原材料的影响;采用合适的加工条件和工艺;包装58.瓤心发粘是由普通马铃薯杆菌和黑色马铃薯杆菌引起的,面包皮霉变是由霉菌引起的59.制作韧性饼干宜选用的面筋弹性中等延伸性好,面筋含量较低的小麦粉,湿面筋28%左右,酥性饼干宜选用面筋弹性小,延伸性小,面筋含量较低的小麦粉,湿面筋22%左右。
60.糖在饼干中的作用:1甜味2减少面筋的形成3提高淀粉的糊化温度,从而使饼干胚在烤炉中有更多的时间膨胀。
61.油脂在饼干作用:反面筋蛋白水化作用,常用膨化剂,碳酸氢铵,碳酸氢钠。
62 饼干的切割成型主要包括:冲印成型和辊切成型。
63饼干中控制面筋形成的方法:1选择蛋白含量和质量适中的面粉2 核实的加水量和水温控制面筋的形成 3通过延长面调制时间来破坏已形成的面筋4通过使用还原剂来破坏已形成的面筋64韧性饼干的焙烤宜采用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长时间进行.常用的隧道式焙炉可分为前,中区,后区。
前区采用较低的温度一般在150~160℃,中区采用高温,一般在200~220℃后区温度为170~180℃,焙烤时间为6~8min。
65韧性饼干是以中等小麦粉为原料,酥性饼干是以低等筋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发酵饼干以强筋面粉为主要原料66酥性面团的调制:采用两步法调制,1首先将除面粉外的所有原料放入专用调粉机,在缓慢的转速下搅拌几分钟形成均一的乳化体系。
然后又将面粉加入其中。
该方法利用糖和优质的反面筋水化作用来抑制面筋形成。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水量和调粉时间2 面团的调制温度(一般在22~28℃,含油脂少的面团30℃以下,含油高22~26℃。
3静置67酥性饼干成型:采用锟印成型、钢丝切割成型,挤出成型和锟压后的锟切成型68酥性饼干焙烤与冷却:温度较高,焙烤时间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