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心电图学

合集下载

诊断学心电图复习

诊断学心电图复习

精确的方法
• 平行四边形法 • -30 - +90度:正常 • -30 - -90度:左偏 • +90 - +180:右偏 • -90 - -180:极度右偏
长轴转位
• 顺钟向:V3、V4导联波形在V5、V6导联上 • 逆钟向:V3、V4导联波形在V1、V2导联上
• P波:时间:<0.12s,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mV
• 逆行P’波可在QRS前(P'R<0.12)或QRS后 (RP'<0.20)
• 大多为完全性代偿间隙
2020/8/3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频率:160-250/分 • 规则 • QRS形态一般正常
2020/8/31
室性心动过速
• 频率140-200次/分,节律可稍不齐 • QRS宽大畸形 • P波频率慢于QRS波频率,PR无固定关系
2020/8/31
室性期前收缩
• 提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无相关的P 波
• 提前出现的QRS波宽大畸形 • 完全性代偿间隙
2020/8/31
房性期前收缩
• 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 • P'-R>0.12s • 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隙
2020/8/31
交界性期前收缩
• 提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窦性P波,QRS与 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
2020/8/31
心房扑动
• F波(II、III、aVF可见) • 频率240-350次/分 • 以固定房室比例(2:1或4:1)下传 • QRS一般不增宽
2020/8/31
心房颤动
• P波消失,f波(V1)350-600次/分 • RR绝对不齐 • QRS一般不增宽

西医诊断学心电图部分知识点总结

西医诊断学心电图部分知识点总结

西医诊断学心电图部分知识点总结1.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内外的电位差,膜内底,膜外高,心横纹肌,骨骼肌相近,莫内-80—-90(mv).2. 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阈电位刺激产生一个快速的去极化过程和复极化过程形成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3. 除极过程电极位置与波形的关系:已除极部分的胞外电荷为负,未除极部分为正,将电极放在未除极的高电位处,将描述出一个正向的波,放于已除极处将描述一个负向的波。

4. 复极过程电极位置与波形的关系:已复极部分的胞外电荷为正,未复极部分为负,电极放于未复极的低点位处,将描述一个负向的波,放于已复极处将描述一个正向的波。

5. 正常心电兴奋特点:①正常心肌除极由心内膜向外膜推进。

②中层心肌先除极后完成复极,外层心肌后除极先完成复极(好像复极过程从外层开始的一样)由此决定了复极波(T)与除极波(R)方向的一致性。

6.心电波段的构成:①P波:代表左右心房点(激动)除极过程。

②P—R间期:始于心房开始除极,终于心室除极的开始。

③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先后除极的过程。

④S—T段:是心室复极过程,基本上都处于平台期,内外心肌点位接近,是特殊的复极波。

⑤T波:主要是心室快速复极期先后不一致形成的点位变化。

7.心电向量的概念:①瞬时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由于前后的不同,每一瞬时相互间存在着电动势(电压),具有方向和大小,称为V,规定方向朝向正点位。

(这种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点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②瞬时心电综合向量:心肌是立体结构,除极和复极的每一瞬时存在着许多大小、方向不同的向量相互综合成的一个总向量,称为V,其大小和方向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8.心电综合向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的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系;②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③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方向之间的角度有关,夹角越大,心电向量在导联方向上的投影越小,点位愈弱。

心电图诊断学试题

心电图诊断学试题

心电图诊断学试题一.单选题1. 心脏兴奋由窦房结传导至房室结,表现在心电图上的相应部分是A P 波B PR 段C QT 段D ST 段E QS 段2.某高血压患者,心电图检查如图示,应诊断为A 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B 左前分支阻滞C 左心房肥大+ 左心室肥大劳损D 左心室肥大劳损并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E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3. 根据标准导联上QRS 波群的形态和振幅,初步估计电轴的变化A 心电轴正常时Ⅰ导联中的QRS 波群主波向上或双相,Ⅲ导联主波为双相或向上,但均以Ⅱ导联中向上波的波幅为最高B 心电轴右偏时Ⅰ导联中的QRS 波群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C心电轴极度右偏时Ⅰ、Ⅱ、Ⅲ导联QRS 波群的主波均向上D 心电轴右偏时Ⅰ、Ⅱ、Ⅲ导联QRS 波群的主波均向下E心电轴左偏时Ⅰ导联中的QRS 波群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4. 窦性心律是指激动起源于A 心房B 心室C 窦房结D 右心房E 结间束5. 成年人P-R 间期正常值为A 0.11 ~0.20sB 0.12 ~0.20sC 0.08 ~0.20sD 0.09 ~0.22sE 0.10 ~0.20s6. 左房肥大的主要诊断条件是A P 波时限<0.11sB Ⅱ、Ⅲ、avF 导联P 波有切迹,双峰时间>0.04sC Ⅱ、Ⅲ、avF 导联上P 波高尖D P 波电压<2.5mVE 电轴右偏7. ECG 对区别心肌梗死和变异型心绞痛最有诊断意义的改变是A 频发室性早搏B ST 段抬高C T 波异常高耸D 病理性Q 波E QRS 波群低电压8. 男性,66 岁,突发胸痛2 小时,ECG 如图,首先应考虑A 变异型心绞痛B 早期复极综合征C 急性心包炎D 心肌缺血E 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9.窦性心律的心电图诊断应除外下列哪项A P 波形态正常,P 波在Ⅰ、Ⅱ、avF 导联上直立,avR 导联上倒置B PP 频率60 ~100/ 分C 同一导联上PP 间期相差<0.16s 或0.12sD PP 频率40 ~150/ 分,正常差频率60 ~100/ 分E P-R 间期0.12 ~0.20s10. 下列哪项不是快而规整的心律失常A 心室扑动B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C 心房扑动伴2 :1 房室传导D 心房颤动E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1. 如下心电图诊断是A 室上性心动过速B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C 房性早搏二联律D 心房颤动E 心房扑动12. 下列哪项不符合预激综合征心电图A QRS 波群增宽,大于0.12sB QRS 起始部有预激波C PR 间期>0.12sD P-J间期正常E 出现继发性ST-T 改变13. 听诊心率正常而律不整齐,可基本除外哪项心律失常A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B 房颤C 室性早搏D 二度Ⅰ型房室阻滞E 房扑4 :1 和3 :1 下传14.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A QRS 波群增宽B P 波与QRS 波群无关C PR 间期逐渐延长,继之QRS 波群脱落,呈周期性D PR 间期固定,有时QRS 波群脱落E PR 间期延长15.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A QRS 波群增宽B P 波与QRS 波群无关C PR 间期逐渐延长,继之QRS 波群脱落,呈周期性D PR 间期固定,有时QRS 波群脱落E PR 间期延长16. 标准Ⅱ导联的连接方式是:A. 左上肢为正极,右上肢为负极B. 左上肢为负极,左下肢为正极C. 右上肢为负极,右下肢为正极D. 右上肢为正极,左下肢为负极E. 左下肢为正极,右上肢为负极17. 心电图上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的是:A P-R间期B QRS间期C ST段D Q-T间期E R-R间距18. QRS波群只表现为一个向下的波群时,应命名为:A S波B Q波C QS波D qS波E qR波19. 心电图上R-R间距平均25小格,其心率为每分钟:A 60次B 65次C 70次D 75次E 80次20. 右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为:A P波高而宽B P波增宽C P波尖锐高耸D P波出现切迹E P波呈双峰状21. 左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为:A P波倒置B P波增宽C P波低平D P波尖锐高耸E P-R间期延长22.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改变的特点:A 心率减慢B ST段下移C ST段抬高D Q-T间期缩短E 可出现Q波23. 下列哪项反映心肌有损伤:A .期前收缩B 心动过速C 病理性Q波D ST段抬高E T波倒置.24. V1~V3导联出现梗死图形,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多考虑为:A 前间壁梗死B 前壁梗死C 下壁梗死D 高侧壁梗死E 右心室梗死25 Ⅱ、Ⅲ、aVF导联出现梗死图形,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是:A 前间壁梗死B 前壁梗死C 下壁梗死D 右心室梗死E 高侧壁梗死26心肌梗死发生最常见的部位是:A 正后壁B 前间壁C 高侧壁D 下壁E 右心室27. 下列哪项属于被动性异位心律失常:A 房性早搏B 心房颤动C 心室颤动D 阵发性心动过速E 交界性逸搏心律28. 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率范围通常是A 60~80次/minB 80~100次/minC 100~180次/minD 180~200次/minE 200~220次/min29. 下列哪项不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A 心率通常超过150次/minB 心律十分整齐C 突然发作、突然终止D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E 多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30. 下列哪项有利于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A 心室率160次/minB 心脏扩大C QRS波群宽大畸形D 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E 过去发现有室性早搏31.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A P波消失,出现f波,房率350~600次/分B P波消失,出现F波,房率250~350次/分C P波高尖,电压超过0.25mVD P波增宽,时间超过0.12秒E P-R间期延长,时间超过0.12秒32. 病人突发心悸,心电图示心率180次/分,QRS波时间0.10秒,R-R绝对整齐,应考虑:A 房室交界性逸博心率B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C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D 窦性心动过速E 心房扑动33. 心电图的基本图形及等电位线消失,QRS-T波被波形一致且宽大整齐的大正弦波替代,频率约200~250次/分,应考虑:A 心房颤动B 心房扑动C 心室扑动D 心室颤动E 心跳骤停34. V5 导联的探查电极位于:A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B 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交叉处C 左腋前线与第五肋间交叉处D 左腋中线与第五肋间交叉处E 左腋后线与第五肋间交叉处35. 男,18岁,入学体检做心电图发现窦性心律,心率55次/分,P-P间距不等,最长P-P 与最短P-P间距差为0.14s,考虑为:A 窦性心律,房性早搏B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C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D 窦房阻滞E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36. 心电图对下列疾病最有诊断价值:A 心律失常B 低钾血症C 心室肥大D 心功能不全E 心房肥大37.房颤时,若心室率慢而绝对规则,说明合并A.几乎完全性AVBB. Ⅲ○AVBC. 高度AVBD. Ⅱ○AVBE. Ⅰ○AVB二、名词解释1.顺钟向转位2. 逆钟向转位3. 肺型P波4. 二尖瓣型P波5. P-R间期6. Q-T间期7. 完全性代偿间歇8. 期前收缩9. 文氏现象10. 预激综合征三、简答题1.下图诊断是2. 下图诊断是3.患者女性,72岁,24小时前自觉胸部有憋闷感4. 下图诊断是5.患者男性,46岁,有不适症状6. 下图诊断是7. 男性,50岁,心悸,心电图检查如图示,首先考虑为8. 下图诊断为9. 男性,55岁,心悸10. 下图诊断为11.患者男性,62岁,现感觉劳力性呼吸困难四. 问答题( 对下面的心电图做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1.男性,规则的不规律性脉搏Ⅱ2.男性,胸部异常搏动感3. 女性,70岁,有高血压病史4. 男性,58岁,有下壁心肌梗死病史5. 女性,86岁,晕厥发作6. 女性,75岁,肺炎7. 女性,76 岁,原有冠心病史,因胸痛7小时住院,ECG 如图心电图诊断学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 A2.C3.B4.C5.B6.B7.D8. A9.D 10.D11.D 12.C 13.B 14. C 15.D 16.E 17.D 18.C 19. A 20.C21.B 22.C 23.D 24.A 25.C 26.B 27.E 28.C 29.D 30.D31.A 32.C 33.C 34.C 35. B 36.A 37.A二、名词解释1.顺钟向转位:正常在V3或V4导联出现的波形转向左心室方向,即出现在V5、V6导联上,可见于右心室肥大。

第九版诊断学精品课件心电图

第九版诊断学精品课件心电图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QT间期
是自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的除 极和复极的全过程所需的时间。QT间期受心率影响大, 当心率在60~100次/min时,QT间期为0.32~0.44秒。 为了排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可以常用计算校正后的 QT间期(QTc)。
u波 是T波之后的一个小波,其产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V6 左腋中线V4水平处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诊断学(第9版)
一、心电图测量
(一)心率的问题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四)平均心电轴 (五)心脏循长轴转位
诊断学(第9版)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P波 是一组波群中最先出现的小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产生的电位变 化,可以有多种形态。
诊断学(第9版)
加 压 肢 体 导 联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aVR导联 加压右上肢导 联,探查电极 置于右上肢
aVL导联 加压左上肢导 联,探查电极 置于左上肢
aVF导联 加压左下肢导联, 探查电极置于左 下肢
诊断学(第9版)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标准胸前导联(单极导联)
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 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 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V4水平处
第三节
心房肥大和心室肥厚
诊断学(第9版)
正常心房激动的组成
窦性P波波形构成特点示意图
诊断学(第9版)
(一)右心房肥大
一、心 房 肥 大


P



Ⅱ、Ⅲ、aVF导联中P波异常高尖,电压≥0.25mV

诊断学重点——心电图诊断

诊断学重点——心电图诊断

诊断学重点——心电图诊断心电图诊断心电图: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正常心电轴的变动范围:-300~+900测得心电图QRS电轴为123°:电轴右偏正常心电图包括以下波段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T 波、Q-T间期一、心电图诊断心电图各部分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主要意义1)P 波---- P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Ø P波异常:V6导联P波倒置Ø右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尖锐高耸Ø左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增宽Ø振幅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25mv,胸前导联不超过0.2mvØ正常:P波时间≤0.12S。

窦性心律:Ⅰ,Ⅱ,avF,V4-6导联的P波直立,avR的P波倒置,P-R间期>0.12秒若 P 波在Ⅱ、Ⅲ、aVF 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称为逆行 P 波,表示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

2)P-R间期----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Ø P-R间期应选择12个导联中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Ø时间 0.12~0.20s ,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

3)QRS波群----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Ø QRS波群的统一命名: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称R波,该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如果QRS波只有负向波,则称为QS波。

Ø左室QRS电压增高:诊断左心室肥大最主要的条件Ø若Ⅰ、Ⅲ导联QRS主波方向均向上,则表示心电轴正常Ø正常人的QRS波在V1、V2导联以rS为主,V5、V6导联以qR为主。

从V1~V6导联R波逐渐增大,S波逐渐减小,V1导联R/S 小于1;V5导联R/S大于1。

Ø时间:0.06~0.10s,一般不超过0.12秒。

4)Q 波ØQ 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不得超过0.04s,。

内科学诊断学重点心电图快速识图

内科学诊断学重点心电图快速识图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100次/分,P波形态 正常,RR间期缩短。
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60次/分,P波形态 正常,RR间期延长。
窦性心律不齐
心率快慢不一,P-P间期差 异>0.12秒。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
心房扑动
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PR间期>0.12秒。
P波消失,代之以F波,频率250-350 次/分。
房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以上的快速房性搏动,频 率100-250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1 2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T波方向与QRS 主波方向相反。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以上的室性搏动,频率100-250次/分。
3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QRS波、T波消失,代之以极不规则的室颤波。
传导阻滞与预激综合征
03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表 现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典型心绞痛发作时,面向缺血部 位的导联常显示缺血型ST段压低 (水平型或下斜型)和(或)T
波倒置。
有些患者可出现ST段抬高,常称 为“变异型心绞痛”,多表现为 一过性,ST段抬高常伴对应导联
ST段压低。
T波改变可表现为低平、双向或 倒置,ST-T改变呈特征性动态演
药物治疗后心电图变化
心律失常得到控制,如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室早减少等。
长期随访心电图表现
评估药物治疗的远期效果,如心律失常是否复发,心功能是否改善 等。
案例三:特殊人群异常心电图鉴别诊断
儿童异常心电图
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表现为心律不齐、ST-T改变等。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西医诊断学知识:心电图诊断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西医诊断学知识:心电图诊断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西医诊断学知识:心电图诊断导语: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

心电图是测量和诊断异常心脏节律的最好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内容吧。

一、常规导联aVR导联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余肢导反映左心室V1、V2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V3、V4反映室间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电位变化V5、V6反映左心室的电位变化二、正常心电图正常心电轴:0-+90之间心电轴轻中度右偏:婴儿,垂位心,肺气肿,轻度右室肥大心电轴显蓍右偏:右室肥大,左束支后分支传导阻滞电轴轻中度左偏:妊娠,肥胖,腹水,横位心,轻度左室肥大电轴显著左偏:左室肥大,左束支前分支传导阻滞三、心房肥大(一)右心房肥大1、P波高尖,电压>0.25mV,在II、III、aVF导联最突出2、V1导联上,P波前部高尖(二)左心房肥大1、P波增宽>0.11s,常呈前低后高的双峰型(I、II、aVL)2、V1导联上P波终末部的负向波变深变宽(三)双房肥大――异常高大明显增宽呈双峰型的P波四、心室肥大(一)左室肥大1、左室电压增高:RV5>2.5或RV5+SV1>3.5(女)-4.0(男)2、心电轴左偏3、QRS波群时间延长:达0.1-0.11s4、在以R波这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0.05,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二)右室肥大1、QRS波群电压改变:RV1>1.0,RV1+SV5>1.2,RaVR>0.52、QRS波群形态改变3、心电轴右偏4、QRS波群时间并不延长5、V1或V3 R等右胸导联S-T段下移>0.05,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五、心梗1、缺血型T波改变:两支对称的尖深倒置T波2、损伤型ST段移位:S-T段抬高3、坏死型Q波改变六、心绞痛1、典型: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0.1,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2、变异型:S-T段抬高,常伴T波高耸,对导联同表现为S-T段压低七、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S-T段压低(除aVR导联):水平型、下垂型ST段下移2、T波改变:低平、双向或倒置八、心律失常(一)早搏1、室早: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宽大畸形;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有完全性代偿间歇2、房早:提早出现的房性P’波,形态与P波不同;P’-R新时期>0.12;房性P波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房性早挖墙脚后的代偿间歇不完全。

诊断学-心电图

诊断学-心电图
• 左心房肥大 • 右心房肥大 • 双心房肥大
中1/3 左、右房同时除极
前1/3 右房除极
后1/3 左房除极
左、右心房除极过程形成P波
正常P波
1. 2. 3. 4. 5. Ⅰ、Ⅱ、V4-V6 向上 aVR 向下 V1 P波可双向,但1>2 时限<0.12sec 振幅<0.25mV
V1
1 ( 1) (2) 2
P
PtfV1 : V1 导联 P 波终末 电势(V1导联负向P波)
(二)P-R间期
正常:0.12-0.20s 老年人略长,不超过 0.22s
P-R间期
(三)QRS波
形态: 肢体导联: Ⅰ 、 Ⅱ 、 aVF 主波向上, AVR 主 波向下 胸前导联:V1-V6导联 R 波渐增高, S 波渐变 浅
S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直立
V2 V5
V3 V6
右心室肥大及心肌劳损
(四)双心室肥大
可能因两侧心室的综合心电向量互相抵消而呈现大致正常的心电 图,以致难以显示心室肥大,或仅表现为一侧室肥大的图形而掩 盖另一侧心室肥大的存在
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
三、心肌缺血
三、心肌缺血
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电图改变
(四)心电轴的测量
3、临床意义 正常电轴:- 30°~ +90° 电轴右偏:+90°~ +180°常见于右室肥厚RBBB、LPFB、肺心病 电轴左偏:- 30°~ -90°常见左室肥厚、LBBB、LAFB 极度右偏:- 90°~ -180°
(四)心电轴的测量
正常心电轴与其偏移
(五)钟向转位
心脏沿其长轴(从心尖部向 心底部观察)发生顺钟向或 逆钟向转动 通过胸前导联过渡区波形 (R/S≈1的波形)出现的位 置判断 正常:V3、V4 导联R/S ≈1 顺钟向:V5、V6 导联出 现,见于右室肥厚 逆钟向:V1、V2 导联出 现,见于左室肥厚

诊断学(心电图部分)

诊断学(心电图部分)

诊断学心电图考题一 2008.11.26.一、选择题:(6分)A1型题:1、正常情况下,心室的除极方向是: AA从心内膜到心外膜 B 从心外膜到心内膜C 从左到右D 从心尖到心底E 从心底到心尖2、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心电图可出现T波 DA T波低平B T波倒置C T波双相D T波高大直立E 没有变化3、男性,18岁,感冒后感心悸,听诊心律不齐,心电图示P-R间期逐渐延长,且P波后时有QRS波脱落,诊断应是: EA. 房性早搏B. 室性早搏C.室性并行心律D. 交界区早搏E. Ⅱ°I型房室传导阻滞4、女,60岁,阵发性心慌3年,本次发作时心律不齐,95次/分,心电图可见: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f波,QRS波形态正常。

诊断为: CA. 窦性心动过速B. 心房扑动C. 心房颤动D.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E.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A2型1、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DA ST弓背抬高B T波倒置C 病理性Q波D 频发室性早搏 E心电图有演变过程2、下列哪一项不是左室肥厚的诊断标准:EA 电轴可左偏B 左室电压增高C ST段压低D T波倒置E P波时间增宽二判断题:(2分)1、ST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2、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窦性心律。

(+)三填空题:(2分)1、心电图上P-R2四简答题:(5分)1、室性早搏的心电图诊断?答: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前无P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完整。

诊断学心电图考题二一、选择题:(6分)A1型题(3分)1、标准导联I导联的连接方法是: CA右上肢正极-左上肢负极 B右上肢正极-左下肢负极C右上肢负极-左上肢正极 D右下肢正极-左下肢负极E右下肢负极-左下肢正极2、正常的心脏电活动起源于:AA窦房结 B结间束 C房室交界区 D希氏束 E右心房3、心电图上可见P波双峰状,时间≥0.12S,可考虑为: AA左房肥大 B右房肥大 C双房肥大D左室肥大 E右室肥大A2型题:(3分)1、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异常Q波的诊断: CA Q/R≥1/4B Q≥0.04秒C V5.V6呈qR型D I.avl呈Qr型E V1呈qR型2、心电图波形的含义哪一项是错误的: EA 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

诊断学:9 心电图总论

诊断学:9 心电图总论
复 极 repolarization 时 , 细 胞 膜 对 Na+的通透性迅速降低,对K+和Cl-的通透 性增大,引起K+的外流和Cl-的内流,其 中K+外流是主要的,因而细胞内正电位 迅速下降,接近零电位水平,此时期称 为动作电位1相,约占5-10ms。相当于单 极电图下降支起始端,或心电图的J点
2.心肌细胞的除极、复极过程和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当心肌细胞膜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 的通透性 突然升高,使细胞内Na +大量增加,细胞内电位由 -90mv突然升高到+20~+30mv(跨膜电位逆转)。 由激动所产生的跨膜电位,称为跨膜动作电位,简 称动作电位
0相(去极化期)
心电图总论
Formation of electrocardiogram
一、心肌的除极和复极过程
1、心肌细胞极化状态和静息电位
静息膜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内电位比细胞外电位 低90mv,这种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内外的电位 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
0
-90
电压表(mv)
复极与除极先后程序一致,即先除极的 部位先复极,但复极化的电偶是电穴在前, 电源在后,并缓慢向前推进,直至整个细胞 全部复极为止
复极
12 0
3 4
就单个细胞而言,在除极时, 探测电极对向电源(即面对除 极方向)产生向上的波形,若 背向电源(即背离除极方向) 则产生向下的波形,若探测电 极在细胞中部则记录出双向波 形
+20 0
-60 -90 (mV)
12
R波
0
ST
3相(快速复极末相)

《心电图诊断》课件

《心电图诊断》课件
冠心病的心电图诊断
介绍冠心病的心电图表现,如ST段 压低、T波倒置等,以及其在诊断中 的应用价值。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阐述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如 房颤、室性早搏等,以及其诊断标准 和治疗方法。
心肌病的心电图诊断
分析各种心肌病(如扩张型、肥厚型 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以及其在诊 断中的意义。
其他心脏疾病的心电图诊断
远程心电监测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能够实现患者在家中或其他场所进行心电监测,并将数据实时传输给医生进行远程诊 断。这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和时间成本。
0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心电图的采集与记录规范
心电图采集
确保心电图机处于良好 状态,选择适当的导联 ,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 行电极安放和信号采集 。
导联系统的意义
通过导联系统可以记录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 动,从而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心电图的波形与意义
P波
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过程,正常形态两肢不对称,顶端尖锐。
QRS波群
代表左右心室肌的除极过程,肌的复极过程,正常形态两肢对称,顶端圆钝。
02 心电图的解读与诊断
如心包炎、心脏瓣膜病等的心电图特 征和诊断方法。
03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结词
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血管疾病
详细描述
心电图能够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对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早期 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 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正常心电图的解读
01
正常心电图波形
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U波 ,以及PR间期、QT间期等指标 的正常范围和意义。

心电图诊断学要点

心电图诊断学要点

心电图诊断学一、心电图定义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3.电偶:由一对距离相近、电量相等的正负电荷构成,其中正电荷称电源,负电荷称电穴,其方向是由电穴指向电源二、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复极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偶,既有数量大小,又有方向,故电偶就是向量.箭矢所指方向代表向量的方向,箭头代表正电位,箭尾代表负电位,箭矢长短代表向量的大小.※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2、心电图的组成P波:最早出现,振幅较小,反映心房除极过程。

P-R段,实为P—Q段,反映心房复极过程以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即房室传导时间。

QRS波群振幅最大,反映心室除极全过程。

ST段反映心室缓慢复极。

T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

Q-T间期为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3※、QRS波群的命名R波首先出现的正向波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R’波第二个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S’波第二个S波(R’波后的负向波)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大写:振幅(电压) ≥0。

5mv Q R S Q’ R' S’小写:振幅(电压)<0.5mv q r s q’ r’ s’※四、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电极板安置在人体表面任何两点,并分别用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相连,所构成的电路称心电图导联。

导联体系:肢体导联与胸导联。

(1)肢体导联:包括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

其电极主要按放于三个部位:右臂(R)、左臂(L)、左腿(F),(2)胸前导联:属单电极导联.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V3 V2与V4连接线的中点V4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V5 左腋前线V4水平处V6 左腋中线V4水平处V7 左腋后线V4水平处V8 左肩胛骨线V4水平处V9 左脊旁线V4水平处V3R-V5R 右胸部与V3—V5对称处第二讲: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值二、平均心电轴概念心电轴指的是平均QRS电轴,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 向量).目测法:通常根据肢体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来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口诀:Ⅰ与Ⅲ导联 QRS 主波均向上,电轴不偏;尖对尖,电轴向右偏,口对口,电轴向左走。

第八版-诊断学--心电图(一)

第八版-诊断学--心电图(一)
1.0mv。 V5、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R波振幅不超 过2.5mv。在V3、 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aVR 导联的QRS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型,aVR的R波 一般不超过0.5。Ⅰ导联的R波小于1.5mv,aVL导联的R波小 于1.2mv,aVF导联的R波小于2.0mv。 Ⅰ、Ⅱ、Ⅲ导联的 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一般向上。
PR间期包括P波和PR段。 反映从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
开始除极的时间。
P-R间期 成年人的P-R间期 为0.12-0.20S。在
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 P-R间期 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
3. QRS波群
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时间: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 波形和振幅:V1、V2导联多呈rS型,V1的R波一般不超过
PR间期包括P波和PR段。 反映从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4. QRS波群
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5. ST段与T波
ST段反映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T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过程
5. QT间期
QT间期反映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 程
一、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
*P 波:代表心房去极化 *P-R间期: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的时间 *QRS 波:代表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 *Q-T间期:心室开始兴奋到完全复极
4. 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 之交接点成为J点
大多在等位线上,通常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
5. ST段
ST段反映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T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过程
ST段 ST段下移在任一导联不超过0.05mv ST段上抬在 V1-V2导联不超过0.3mv V3不超过0.5mv V4-V6与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

诊断学心电图 含房颤、房扑、房早、室上速、预激心电图特点[专业知识]

诊断学心电图 含房颤、房扑、房早、室上速、预激心电图特点[专业知识]

行业相关
5
1.1.心肌细胞的电激动过程:
-极化polarization/除极depolarization/复极repolarization
行业相关
6
2.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的心电波形
- 除极 +
+ 复极 -
行业相关
7
3.心室壁除极与复极特点与心电图的关系
正常心室除极: 心内膜心外膜
正常心室复极: 心外膜心内膜
行业相关
21
行业相关
22
一、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
*P 波:代表心房去极化 *P-R间期: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的时间 *QRS 波:代表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 *Q-T间期:心室开始兴奋到完全复极
至 RP 的时间 *T 波:心室复极化过程 *S-T 段:心室处于完全兴奋状态
行业相关
23
三、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lead system)
行业相关
24
导联与导联轴的概念
(一)导联:
–将正、负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任意 两点,原则上均可测出心电的电位变化,此两 点即构成一个导联。
(二)导联轴:
–导联的两点间假象连线为该导联的导联轴,方
向由负极指向正极。
行业相关
25
导联的联接方式
1、肢体导联(limb leads)
(1)标准导联(standard leads):Ⅰ、Ⅱ、Ⅲ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2、胸导联(chest leads)
V1~~V6
业相关

27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
aVR
aVL
aVF
行业相关
28
心前区导联的连接方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于有肺动脉疾患的病人(下图)。
④心房扑动: 房波规则,P波消失,代之以“F”波,“F”波 在II、III、avF导联清晰,波间匀齐相差不 超过0.02s,频率在240-430 bpm,AV传导 比例不定,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房室阻滞。
⑤心房颤动: P波消失,代之以“f”波,“f”波在V1和II导 较易识别,“f”波频率在350-600bpm ,RR 绝对不等,若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时可出
⑴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过速:心率高于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60次/分。 窦性心律不齐:P-P或R-R间期的差值大于0.12s。 窦性停搏:窦律中出现无P长间歇;长间歇不是
基本PP的整数倍;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 搏、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心房与窦 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抑制。
1.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波隐匿 窄/宽QRS 绝对匀齐 160-250bpm
(1) AVNRT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双径路 P'波隐藏在QRS中 多数160 -180bpm P-R跳跃≥50ms
(2)AVRT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隐性房室旁道 R-P'≥70-100ms 多数≥180bpm
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呈宽大畸形,时限成人>0.12秒, 小儿>0.10秒,T波与QRS波群的
早搏之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 逆行性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后,RP’>0.20秒; 早搏的QRS波群形态在同一导联相同,且配对时间
相等,为单源性室性早搏;如早搏的QRS波群形态 为固定的2~3种类型,且配对时间不等,则属于多 源性室性早搏,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代偿期呈完全性
五、扑动和颤动
(一)心房扑动和颤动机制 房颤—未阐明 多个大小不规则折返环? 房扑—基本阐明 大折返环
心电图特点 Βιβλιοθήκη .房扑F波 规则大锯齿波 无等电位线 240-350 bpm 房室传导规律 2:1 4:1 相对规则 心室律相对齐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41传导
II、III 、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
代偿期多完全。
交接区早搏
四、异位心动过速
机制 三 类: 折返性、自律性↑、触发性 两 类: 阵发性 非阵发性—加速性自搏心律
心电图特点 阵发性 三个以上 异位起源 ≥150bpm 突发突停 早搏起始 加速性自搏心律 快于逸搏心律/慢于阵发 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2. 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宽/畸型QRS > 0.12” 切迹 不均齐 多数≥150bpm 特发性VT 均齐 室房分离(50%) 心室夺获(30%) “正常化”的QRS波 心室融合波
注意鉴别诊断 3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 P507
室性心动过速
三、期前收缩/早搏
心电图共同特点 主动提前发生 代偿间歇 联律间期
1.房性早搏 提前出现P'波 下传或不下传QRS 2.室性早搏 提前出现宽大畸型QRS波 无与之有关P波 3.交界区性早搏 提前出现QRS波 P'波在QRS前中后
房性早搏诊断要点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偶可呈逆 行型;
室性早搏
连发(三个)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二联律
室性早搏三联律
室性早搏四联律
间位性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R on T
多源室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
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因室内差 异性传导而发生畸形;
逆行性P’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前(成人PR 间期<0.12,小儿≤.10秒,或与窦性PR 间期相差较大),其后(RP、间期<0.20秒), 或埋没于QRS波群之中而不易辨认;
现RR间期相等
⑶交界性心律: 起搏点在房室结,下传心室时逆传心房, P波在II、III、avF导联常倒置,可以埋藏 于QRS波中不可见,也可QRS波之后, QRS波与窦性心律时相似。结性心律频率 40-55bpm,快于此范围称交界性心动过速
⑷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有房室折返和房室结折返两种,前者发生机制为房室旁路参 与,后者发生机制为房室结双径路。心率通常在160220bpm。P波规律出现,可以埋藏于QRS波中而不可见, 也可能跟随在QRS波之后(多为倒置的逆行P波,如下 图)。QRS波可稍有不齐。
窦性停搏 P50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在发热、运动之后心率亦无 明显增加,注射阿托品后心率不能增至90次/分, 并伴有窦性停搏及/或窦房阻滞等;
心房应激性增加,出现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如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纤颤等;
上述的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可交替出现。 伴有或不伴有交界性逸搏。当房室交界组织同时
受累时不会出现交界性逸搏,称为双结病变。
⑵房性心律:
①冠状窦心律 P波规律出现,但在II、III、avF导联P波倒置
②心房内游走心律: P波形态各不相同,直立和倒置出现在同一导联内。
③房性心动过速: P‘波形态与窦P不同,心率常在100-150次/分之间。P’波形 态各异,P‘- P’、 P‘-R不等者称为 “多形性”或“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P‘R间期一般正常,也可延长(房室干扰现象),偶 可短于0.12秒;
早期的P‘波有时下传受阻,P’波后无QRS波群, 称为受阻型的房性早搏;
早期的P‘波后继的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 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代偿期多不完全性。
房性早搏
连发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二联律
房性早搏未下传
房早伴差异性传导
诊断学 心电图学
electrocardiogram ECG
一、ECG的心律诊断
窦房结--经传导束--心房和心室 心电图上:P、QRS、T 时限和相互间的间期在一定的范围内 当心脏激动的起源和/或传导异常时即出现
心律失常,心电图上会出现相应的改变。
二、 室上性心律: ⑴窦性心律
P波规律出现,后面跟有QRS波群,P-P间隔相等。 通常P 波的振幅在II导联和V1导联最高,Ⅰ、II、 avF 、 V4-V6导联P波直立,心率在60-100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